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都会有大洪水的记忆?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jiu-31-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方面,文明发祥于水源附近;

一方面,洪水传说,来自上古气候异常的真实记忆

全新世以来(约1.1万年前至今),冰川消退,温暖湿润的气候,为文明进化创造了有利条件,部落的存活率提高,高存活率,确保了文化、技术的传承,从怎样种植小麦,到怎样养猪,从烧一只陶器,到造一艘船,点点滴滴,铢积寸累,最终点燃了文明的质变。文明的机车隆隆疾驶,不断加速,载着我们驶出旧石器时代,掠过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进入工业革命,信息时代。

这一切要感谢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不过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新世气候也是不稳定的。

美国缅因州大学Paul Andrew Mayewski领衔的团队应用海洋沉积岩芯GP、HSG、有孔虫的氧同位素δ18O、海表温度、冰芯氧同位素、 Na+、K+、10Be浓度、大气甲烷浓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湖泊水位、纹泥厚度、孢粉比率、CaC03比率、硅藻比率、树轮残差、洞穴次生碳酸盐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等多种参数,对全球50余个海洋、冰芯、湖泊、树轮、孢粉、洞穴沉积等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进行了综合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存在6个主要的气候快速变化时期:分别位于距今9000~8000、6000~5000、4200~3800、3500~2500、1200~1000 以及 600~150年前。

该研究结果也与中国一系列古气候记录大抵相符,祁连山敦德冰芯氧同位素数据反映了近万年来的温度变化(下图):


一万年来,温暖和寒冷像钟摆运动,在中国大地上不断交替出现:

7200-6000年前这一千年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稳定,夏季风带来的降水远及新疆和蒙古,那时河北有野生大象,陕西有犀牛,在山东的河里「浴乎沂」还有几率遇到扬子鳄,那就不用咏而归了;

6000-5000年前,气候剧烈波动,生存空间紧缩,炎黄和蚩尤被紧缩的空间挤到了一起,炎黄联盟打赢生存之战,从此据有中原;

到5000-4300年前,气候又有所改善,食物充足,风调雨顺,环境宽裕了,大家不必再剑拔弩张,文化迅速发展。

然而温和的气候就像假期,总有结束的时候,大约42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200年左右,老天爷给人类放的假结束了。

4200年前,北半球遭遇大范围、长时间的气候振荡。印度、西亚、东非、北美大陆中部陷入严重干旱,多个尚在摇篮的农业文明就此衰落乃至直接崩解,包括两河流域的阿卡德帝国(Akkadian)、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古王国以及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与此同时,北大西洋气温骤降,极寒天气蔓延北欧,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南部的印欧民族被迫大规模迁往别处。

这次气候突变的起止时间在各大洲各地区表现不同,西方学界习惯称之「4.2千年事件」。

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4.2千年事件影响,整体上看,其最突出表现并非洪水,而是干旱



然则史前大洪水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黄河悲啸

灾难之所以成为灾难,在于其破坏力和突发性,灾难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尤其像地震、洪水,大水呼啸而至,等反应过来,损失已经无可逆转。


这一点在上古时代尤为致命。大抵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差,越是要依附自然。长期干旱迫使先民尽量定居近河平原,以便汲水灌溉,然而当时的河道几乎毫无堤防,一旦暴雨澍降,河水动辄漫溢甚至改道,洪水咆哮而至,沿岸居民几乎只有死路一条。

公元前1922±28年,一场大地震拦腰截断了青海省循化县的积石峡,垮塌的山体壅塞了黄河河道,黄河水被堵在峡谷中。

这一堵堵了6-9个月之久,超过半年的黄河水积攒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水体达到120-170亿立方米的巨型堰塞湖。12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的容积“才”44亿立方米,这个堰塞湖大约相当于三个太湖的蓄水量


一般而言,河流流量越大,堰塞湖溃坝的可能性越大。这个超巨型堰塞湖没能顶住黄河日夜不停的注入,若干时间后,水位漫过堰塞坝,湖水溃决,55公里河道长度内的蓄水水位迅速下降了110-135米,释放出上百亿立方米的恐怖洪流,洪峰流量高达40万立方米/秒,是98年长江大洪水洪峰的7倍!

滔天狂潮一路东下,席卷整个黄河流域,并造成了下游黄河改道。

上图是本次大洪水(红色)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大洪水洪峰流量对比,其他大洪水就是群弟弟

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堰塞湖下游25公里外发现了一个属于齐家文化中晚期的村落遗址,青海喇家遗址。这是一处非常罕见的灾难遗址,种种迹象表明,4000年前的一天,有一种灭顶之灾突然降临,瞬间湮灭了生活在此的先民,他们平淡的生活被永久定格。

在遗址北区,考古人员清理出数十具古人类遗骸,其中一座房屋遗址东墙下,有一具成年女性骸骨,她背靠墙壁,面朝房屋入口跪坐在地上,右手撑地,左手怀抱一个婴儿,脸颊紧贴婴儿头顶。虽然已经无法重现她的面部神情,但后人还是能从她的这一姿势中,想象到这位母亲临终前的巨大恐慌和无助;在她的西南方向,另一个成年女性的骨骸正面朝门口,双手向后张开,把四个孩童护卫在身后;在他们的邻室,俯卧着一个成年女性的遗骸,她朝向房门,身躯下紧紧搂着一个婴儿,她的身后,还有一个背向大门,匍匐在地的儿童……

四千年前的瞬间,凝固成为永恒,在生命最后一刻,铸就了永不磨灭的人性丰碑。


如果积石峡堰塞湖超级大洪水属实,许多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包括黄河上游甘宁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为何突然衰落,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为何突然衰落,4000年前左右的黄河改道,以及大禹是怎样仅凭原始工具治水奏功的——大禹时代,大洪水的洪峰早已过去,洪水制造的新河道也趋于稳定,大禹的工作主要是处理一些小规模乱流,以及收拾烂摊子,自然较易收功。

这样一来,中国史前大洪水之谜似乎可以尘埃落定了。

然而事与愿违,「积石峡堰塞湖大洪水」提出不久,就有多支科考团队进入古堰塞湖地区核勘,他们的调查报告纷纷指出,没有发现所谓史诗级大洪水发生的迹象,古堰塞湖的确曾经存在,但阏塞年代应在8千年前,而不是4千年前,并且堰塞湖从未溃决,而是经缓慢溢流,早在5600年前就逐渐消失了。至于青海喇家遗址的灭顶之灾,可能是地震引发的附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一系列华北平原的古洪水调查,也未见到如此规模的大洪水遗迹。甚至连提出超级大洪水说的吴庆龙教授本人,在多年前发表的一篇同课题论文中推演的数据,诸如堰塞湖蓄水规模(当时测算11亿m³)、溃坝后的洪峰流量(时为3.5万m³)等,也远远未达到(相差10倍)此后石破天惊,史上最强大洪水的田地。

所以,这次灭世洪水是否存在,又或者其决溢流量是否足以「灭世」,尚且扑朔迷离,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骤雨终朝

现在再看第二种可能,这种假说与季风有关。

春夏时节,随着海陆温差不断增大,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巨大的季风环流,环流如同雪球越滚越大,其边界进入中国,遇到大陆的干冷气团,冷暖交锋,形成降水。两种气团的交汇处就是常说的「锋面」。

在季风区,锋面可以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雨,譬如冬季向夏季过度期间,锋面形成的降水带随着季风由南向北移动,5月份在华南,6月上旬到南岭-武夷山一线,6月下旬到长江,7月到淮河,8月抵达华北。一般而言,锋面在一个地区滞留时间越久,该地降水就会越多,锋面到达不了的地方,则要相对干旱。

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充沛降水,是季风区发展稻作农业的保障,中国老话说「看天吃饭」,季风的任何扰动都可能造成雨季的推迟或提前,影响未来一年的收成,进而决定无数人的生死存亡。因此农业文明的神灵崇拜一度蔚然,人类像无助的孩子,祭天地,祭风雨,祭四时,祭祀一切可以保佑风调雨顺的力量——这些力量的本体其实正是季风,他们祈求季风不要来得太早,也不要太晚,雨下得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寓言「杞人忧天」的原始印象,也许正与那个时代气候普世焦虑的隐射有关。


4200年前气候振荡,全球温度小幅度、长时间的下降,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面积缩小,曾经可以吹到新疆的东亚夏季风,变得疲软无力,抵中原辄止。在季风强盛时,锋面迅速掠过中原地区,带去降水,并继续向西北挺进,均匀的洒落甘霖;而今锋面却因为无力北上,赖在中原不走了,中原的降水自然大增。有些年份,东亚季风过度衰弱,其北界可能连中原地区都无法抵达,雨带较往年大幅南移,长时间逗留长江流域。降雨集中在一处,所以造成了长时间尺度、大范围的干旱,和短期内局部暴雨。

干旱和洪水并不矛盾,大量地质资料表明,4000年前的中国整体上呈干旱态势,局部地区却不乏大洪水遗留痕迹。譬如重庆金佛洞、湖北神农架山宝洞石笋氧同位素、碳同位素记录显示,进入到公元前2300年之后,东亚季风大幅减弱,长江中游降雨锐减,气候趋于干冷;同时,对湖北荆门钟桥遗址、长江下游良渚文化遗址的沉积物与沉积环境的分析结果表明,进入到公元前2300年之后,以上地区气候波动很大,洪灾频繁而剧烈,且具有普遍性。

当然,实际情况比这复杂的多,气候异常可能引起短时间内的极端旱涝交替发生,1997-1998年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是距今较近的一个例子。拿我国来说,1997年我国北方罹遭大旱,翌年东北地区的松花江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却同时爆发特大洪水,受灾人口超过2亿,死亡逾4千人。

四千年前的先民可能陷入了相似困境,气候系统不稳定,干旱及降温事件增加。

《竹书记年》记载了「夏有冰」的异常现象,夏季结冰,反映了某些年份的强烈降温。

《淮南子·齐俗训》则说「禹之时,天下大雨」,大禹在南下击溃三苗后,其「天下」应当囊括了长江流域。《尚书·禹贡》大禹治水范围的描写,譬如彭蠡(鄱阳湖)治水、荆州治水,也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结合上文的分析,气候振荡,雨带南移,南北方普降大雨,正与史料相符。降水变率的上升则提高了异常洪水发生概率,根据考古和地质资料统计4000年前的中国洪水概率,虽然显示南方洪水概率总体高于北方,但洪水概率最高的地区却在河北,且当时中国南北方均存在洪水现象。


北方的洪水威胁,可能还与黄河大规模改道有关。某一时期,黄河由东流转向北流,改道后的黄河下游河道横穿河北平原中南部,于天津入海,河水在平原上漫流形成大洪水,这即是《孟子》所说「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泾河流域的考古考察,也证明4100-4000年前(龙山文化晚期)存在大洪水多发期,有五次特大洪水事件。3800年前,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突然衰退,持续干旱和频发的洪水前赴后继,摧垮了农业基础,农业文化最终被畜牧业文化取代。4000年前,山东龙山文化也突然衰没,取而代之的是反而比较落后的岳石文化,以及4300年前,内蒙古岱海地区的老虎山文化突然消失,可能均基于同样的原因。

长江流域洪水事件证据更充分,湖北荆门的钟桥遗址在4800-4597、4479-4376、4168-3850年前分别出现过三次大规模古洪水事件。钟桥遗址隶属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体系,是三苗集团聚落。大禹的南征屠杀,气候剧变带来的洪水,共同造成了石家河文化崩溃,长江中游的文化体系中断,很遗憾的丧失了独立进入文明古国时代的机会。

对比江汉地区,屈家岭早期、晚期、石家河早期、中期、晚期、夏朝、商朝、周朝古文化遗址数量发现,夏朝遗址是最少的,只有10处(见下表),相比之下,石家河早中晚期分别有64、61、91处,商朝有68处。这固然可视作禹征三苗的成果,同时,夏朝10处遗址,海拔均在50米以上,也是唯一在低海拔未发现遗址的时段,或许与该时期水位上涨,以及频发的洪水不无关系。


长江下游,曾经无比焕赫的良渚文化,亦未能挺过此劫,倒在了文明的曙光前夕。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间,良渚文化所在的太湖平原气候剧变,平均温度较此前升高3℃,年降水量比今天多出200-300毫米,海平面抬升,顶托了长江入海水流,形成壅水。尽管长江三角洲河湖众多,但12万平方公里低于洪水位的洪泛平原地势低平,河道泄洪能力实际上极差,内陆积水不易宣泄,因此内涝、洪灾频发。许多良渚文化后期遗址发现有厚厚的泥炭层,就是湖沼扩张的堆积残留。

大洪水淹没了良渚,幸存者四散逃离故土,良渚故地出现了数百年的文化断层。直到三百年后,马桥文化移民到来,太湖流域才再次有人类聚落定居,这已是另一系统的文化。

洪水传说,是人类对于那场浩劫不可磨灭的真实记忆,这记忆或者来自某一次惊天大洪水,又或者是绵延数代人生的痛苦沉积。诺亚方舟和大禹传说指向的可能并非同一场全球性的大洪水,甚至未必是同一次气候异常,其间可能存有较大的时间差异,在取得可信的证据之前,不必、也不宜把这些洪水传说归结到同一时间线上。

(非专业,大略总结,抛砖引玉,就正于方家)


引证参考

  1. Mayewski P A , Rohling E E , Stager J C , et al. Holocene climate variability[J]. Quaternary Research, 2004, 62(3):243-255.
  2. 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唐领余,王富葆,姚檀栋,赵希涛,张丕远,施少华.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J]. 1992.
  3. 谭亮成, 安芷生, 蔡演军, et al. 4.2ka BP气候事件在中国的降雨表现及其全球联系[J]. 地质论评, 2008(1):94-104.
  4. Wu Q , Zhao Z , Liu L , et al. 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J]. Science, 2016, 353(6299):579-582.
  5. 夏正楷, 杨晓燕, 叶茂林.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J]. 科学通报
  6. 肖美美. 黄河积石峡堰塞湖与喇家遗址灾难事件的关系研究[D]. 青海师范大学, 2018.
  7. 黄河上游积石峡史前滑坡堰塞湖形成年代与发展演变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11):105-118.
  8. 吴庆龙, 张培震, 张会平, et al.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8):1148-1159.
  9. 王宝艳, 杨勋林, 孙喜利, et al. 重庆金佛洞石笋δ~(13)C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振荡[J]. 地球与环境, 2019, 47(01):4-12.
  10. 邵晓华, 汪永进, 程海, et al. 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与干旱事件的湖北神农架石笋记录[J]. 科学通报, 2006(1):80-86.
  11. 吴立, 朱诚, 李枫, et al. 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揭示的史前洪水事件[J]. 地理学报, 2015(07):1149-1164.
  12. 史威, 马春梅, 朱诚, et al.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与良渚期环境事件[J]. 地理研究, 2008(5):1129-1138.
  13. 葛本伟, 黄春长, 周亚利, et al. 龙山文化末期泾河特大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0, 30(2):422-429.
  14. 吴立. 江汉平原中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环境考古研究[D]. 南京大学, 2013.
  15. 张强,姜彤,施雅风,苏布达,刘春玲. 长江三角洲地区1万年以来洪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23(3):11-15.

.


user avatar   mo-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都起源于河边。

未来AI取代人类,几乎所有的AI文明也会有停电的共同记忆。


user avatar   Padmasambha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希望政府是管理严格作风严谨的政府,

还是公务员酒后驾车警告一下就没事了的政府。




  

相关话题

  张士诚 徐寿辉 韩山童 朱元璋 这些元末势力都是农民起义军,元军还没消灭怎么自己打来了? 
  明治维新三大政策中的富国强兵为何使日本走向军国道路? 
  有哪些在专业领域内已达成共识,但大众还是停留在旧有认识的现象? 
  如何看待知乎答主子木年华关于中国古代交通体系领先于世界的言论。? 
  如果希特勒在二战末期1944年6月第二战场开辟以后想要保住小命,德军需要在哪些战役胜利或者败得漂亮? 
  沙俄时代的俄罗斯比较落后,为何苏联上台,就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巴比伦曾经是一个犹太人城市吗? 
  世界上有哪些「两地直线距离不远但互通必须绕一大圈」的例子? 
  中外历史上,地缘政治中堪称千年大计决策的有哪些? 
  科学是否是人们在总结规律和猜想,而不是逼近真相?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近些年很少听说黄河发洪水了?
下一个讨论
现在如何评价虎扑?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