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狙击手吃东西的细节,顾顺嚼口香糖,对方吃干果,这个要点赞。狙击手一般在同一个地方潜伏很久,吃东西是为了维持体能,再一个就是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我军训练狙击手,是让狙击手一直趴着2天2夜,并一直锁定一个目标,这期间有人会在任意时刻喊开火,你必须马上开枪,不然就淘汰,所以要求你2天2夜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这期间人会流失很多盐分,所以一般榨菜是必需品。特种作战小分队的自主性很大,包括狙击手喜欢什么牌子的榨菜。
关于使用外军武器,这个真的不能喷,蛟龙一天的训练时长8-15个小时,特殊野外拉练连续72小时,枪械训练就更不用说了,训练内容模拟遇到的最极端的情况,比如,渗透过程中被大部队发现,自己弹药耗尽,必须使用敌人的武器,如果平时没有其他国家的枪械训练,那时候就只能等死。还有真实蛟龙战斗小组所掌握的技能包含但是不限于电影中所展现的。
第一场的强攻很符合特种作战风格,几个小分队同时行动,而且细节是队长连开两枪。包括最后一场战斗,女机枪手拿手枪的姿势,很专业,这个细节很少有其他电影展现。
队长解救记者时候的速射,常规训练内容,但是电影效果有夸张成分。
有人说这部电影很血腥,真实的情况比电影表现的还有糟糕,一直流血,没有止血材料了,直接拿泥巴先堵上,不要和我讨论伤口会感染,只有活人才有资格谈感染。
这部电影的细节太多了,有时间就更新吧,我把能说的争取都说了。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都是吹毛求疵,比如队长下的解救全部人质的命令在真实情况下绝对不会发生,而且所有行动都会有第二预案。
特种作战中伤亡是塌方式的,所以要求每个队员都清晰自己的责任,小组内的每个人也会无条件相信战友,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保证每个人的安全。所以通讯兵在死之前也要保持通讯畅通,虽然电影对这个通讯兵表现的非常业余。
还有蛟龙的实战能力不差海豹,相信我。
------------------------------------------------
2月22日更新
班组的机枪火力是很重要的,电影有一幕,队长说,说:压着他打。然后女机枪手一阵突突突并向前挺进,然后队长一手搭着女机枪手肩膀,一手拿着突击步枪挺进清人。真实情况下,一挺机枪压制一个房间内的5把步枪轻而易举。队长一手搭着机枪手,也是为了让前面的战友知道自己的位置,心理方面也会让机枪手觉得有人挺她,因为真实情况下,一把机枪没有任何掩体然后向前突突,真的很需要勇气,那个时候大喊大叫也很正常。
最后一场大战,直升机上的大口径机枪的威力被电影描述的小了,队长在车里向前逃跑,机枪一轮扫射,基本汽车里面都成肉块了,打到地上也会是尘土飞扬,让人本能的想停止战斗,所以对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伤害大口径机枪是非常牛逼的。
狙击小组中,观察员的作用非常重要,他可以说是狙击手的眼睛,他会评估出哪个是优先目标,并且告诉狙击手各项数据对于远距离狙击的影响。电影中顾顺真的很牛逼,最先干掉对方的机枪手,然后解决迫击炮位置,而不是和对方狙击手缠斗,任务目标非常清晰,保证了全队的有生力量。
--------------------------------
22日继续更新,
很多人谈到蛟龙是在特战的鄙视链最底端,被鄙视并不意味着不强,有鄙视链很正常,毕竟陆特成立时间久,底蕴深厚,很多可以追述到战争时期的侦察连。而且陆特保持了土共的传统优秀品质--贫穷(体现在装备上,近几年改进很多)。但是蛟龙是2000年后才成立,共和国小儿子,有钱,富裕,各地见世面,典型的高富帅(当某些陆特最开始还在沉迷体能挖掘人类极限的时候,蛟龙已经学美军实战战术),所以被鄙视非常非常正常。
电影中的城市巷战,其实雪豹和武警特警学院特战大队(现改名猎鹰突击队)等武警特勤应该这方面是最强的,因为侧重点不一样,武警中的特勤在城市巷战方面是绝对专业的,但是蛟龙的训练目的是为了应付全球投放,全地形特种作战,因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所以必须保障国家台面上的和台面下的利益,兔子在特种作战方面建设是最大的美粉,再加上特殊的政委,在战斗意志力方面完爆全球。
其实特种兵也是普通人,只是术业有专攻,他们的专业是特种作战,和你们搞IT,做律师,做老师的职业也是一样的,只是他们面对的更加残酷,而且面对极端环境下的反应比大多数人要冷静,清晰,比如中弹后,如果自己有意识,第一时间是告诉队友几点钟方向有敌人。
海军陆战队那帮人的学历都不低,蛟龙也一样,,,还有特战也是需要文化建设的,所以蛟龙中也会有因为会弹吉他,体能合格被选上的,红海行动对于海军来说,也是文化建设
--------------------------------------------------
23日更新
我最开始说到现实中不可能队长下解救全部人质的命令,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是基于当时的战场评估,如果全部救,避免不了和敌人正面接触,特种作战中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避免正面硬肛敌方大部队!正面硬肛是野战军的特长。
还有评论中对于狙击手潜伏很长时间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很正常,比如刺杀敌方指挥首脑,一只特种作战小队潜入敌人后方瘫痪敌人指挥部,小队到达目标后,撤退的飞机三天后才能到,或者要配合正面部队推进,要求三天后才能刺杀,那这个时候狙击手一直锁定目标,其他人四周警戒,实战中狙击手累了可以休息,可以换观察员盯着,反正那个时候四周一直静悄悄,仿佛这个世界就你一个人,但是知道有战友在周围一直挺着你,总之非常考验意志力。训练的时候是假设遇到极端情况,比如观察员挂了,或者临时有两个目标,因为观察员也是第二狙击手,那时候只能狙击手一直盯着,那就真的一直盯着。
狙击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难度也很高,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狙击手对于苏联取得战斗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狙击手在战场上的威慑力很大,比如你和战友上一秒谈笑风生,下一秒你看着你战友的头盖骨掀起来了,你什么反应?狙击手对于敌人的威慑力就类似于黑暗,人为什么害怕黑暗,因为未知。所以如果知道大概哪个地方有狙击手,那么有条件的马上炮火覆盖。电影中敌方狙击手发现了顾顺,马上叫迫击炮支援,顾顺躲迫击炮同时骗狙的动作帅炸了。
关于通讯员,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兵种,他的目的不止是为了保持己方通讯,还要干扰对方通讯,对抗对方的干扰。我之前说蛟龙不输海豹,海豹很强,强在他们的体系,一言不合呼叫空中支援,假设,我说的是假设,一队蛟龙和一队海豹相遇,如果我们把对方和后方的通讯切断,那么,在大家都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两队对撸,海豹赢的几率多大?评论里谈到一部电影《孤独的幸存者》,电影是美化了海豹,真实情况是,是四个海豹遇到了30多了民兵,不像电影里描述的有那么多敌人,那次红翼行动造成了海豹队史上最大的伤亡,因为一发RPG打到了前来支援的一架支干奴(改正,应该是支奴干)。其实换做我国特战,我相信他们会做的更加好。
2月25日更新
我之前说的,电影对于通讯兵表现的非常业余,估计涉及到保密协议,电影所以没有着重描写。没有错,我们暂时还没有美国那样的后勤保障和支援,但是通讯技术我们非常强,特种作战小队里的通讯员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兵种,多的也不好讲,你们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蛟龙遇到海豹,有把握让海豹只能选择和我们对撸。
电影对于年轻特种兵看到满地尸体后茫然无措的表现非常写实,实战和演习根本是两个情况。当你在实战开枪后,对方中枪倒地的样子会一直在你脑海中盘旋,而你要更加专注,不要被战场上的事情影响你的心智,所以能够克服感觉而依从理性是成为蛟龙的必备条件之一,比如,在枪林弹雨的街头前进,要在街头中央前进,不要贴着墙壁前进,虽然贴着墙壁会让你更加安心,站在街道中央需要极大的勇气克服恐惧,贴着墙实际上比站在街道中危险,因为墙壁会跳弹,有的子弹会沿着墙壁飞很远。
在讲关于海豹的,海豹的我可以无限讲,红翼行动,也就是电影“孤独的幸存者”,海豹面对的是30多个当地武装分子,然后打死了0个武装分子,你没有看错,是0个。然后一发RPG打到了前来支援的一架支奴干(救援的共6架直升机,2架支奴干,2架黑鹰,2架阿帕奇,一架支奴干坠毁后,另外5架撤回基地了),机上总共16个人,其中8个是海豹,机上的全部阵亡。其实四人小组在被投放的时候就被发现了,然后当地武装分子安排了包围圈,虽然直升机在几处悬停,做了假投放,然后就是被围剿了,当地人有地形优势和火力优势。现实中根本没有发生要不要杀牧羊人而投票这个事情,因为交战准则,平民不是作战目标。最后一个海豹是被另外一个村庄救的,前不久美军帮助过这个村庄,然后围剿海豹的武装分子来村庄要人,但是这个村庄人多枪也多并且拒绝交出美军,武装分子就走了,所以电影中村子里的枪战也是编的。
“红海行动”这部电影主要表现的是反战,包括在反恐战争中体现我国的大国责任,所以才要解救全部人质,抢黄饼。维护正义是要流血的,但是也反应了即使我们知道要流血牺牲,也必须维护正义的决心。有时候责任比战场评估什么的都要重要,哪怕是8个对150个,就像诗句中一样: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3月28日更新
有人问蛟龙和海豹6队(DEVGRU)哪个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先说一下蛟龙的选拔方式吧。蛟龙一方面是从海军陆战队的新兵中培养,海军陆战队中的精英两年后才能加入蛟龙预备队,还有就是从其他兵种中的成熟兵源,很多将退役的陆军特种兵也会选择加入蛟龙预备队,然后淘汰率是50%,主要挑选身体素质爆表、意志力坚强、脑袋灵活的人,所以只有一半的人会成为真正的蛟龙,但是那个蛟龙是第三梯队。接下来会接受水下爆破,两栖作战训练,期间会因为某些原因有人退出,然后训练科目会加入跳伞等三栖作战,期间也会因为某些原因有人退出,三栖作战合格后会成为蛟龙第二梯队。现在媒体上曝光的一般都是第三梯队和第二梯队的蛟龙,主要执行护航打海盗、撤侨、要员安保等行动。
第三梯队的蛟龙已经非常厉害了,具备很强野外生存能力,比如落水后游1万米是正常水平,在手脚被绑住的情况下在水中存活。成为第三梯队的蛟龙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在甲板上站军姿叫享受日光浴,去按摩就是晚上人平躺在沙滩上,让冰冷的海水不停的冲击身体,海浪会带着沙子一下会灌进你的鼻子里,所以你要在海水来的时候不停的昂着头,这个姿势相当累,最主要的是冷,只穿一件训练T恤,教官会问你们冷不冷?你要回答热爆了。如果你回答冷,那就会让你穿衣服再继续,让你穿着全套装备,到时候沙子会跟着海水进入你的衣服里、鞋子里,会非常难受,当然,你要穿着这套湿了的全套装备继续后半夜的训练,非常痛苦。还有会穿着全套装备,然后背着或者驮着一个战友全力冲刺跑15公里,模拟战场上战友失去行动能力后的救援行动,期间还要和背上的战友聊天。所有训练内容中,都会掺杂着不公平的待遇,有一次一个90后很气愤,会质问教官,为什么又是我?这不公平!然后他就在大家吃晚饭的时候继续匍匐前进到晚上9点,真的是一边爬一边流眼泪,然后指导员会找他谈话:在战场上你怎么要求敌人对你公平?当你建立的防线被敌人疯狂集火的时候,你大喊,为什么又是打我,这个不公平!
第二梯队的蛟龙就更加厉害了,不单单是单兵素质,而且是战术素养和技能都非常高,巷战、战斗潜水、爆破、攀岩、跳伞、特种驾驶等,可以适应全地形作战。他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技能,如果在丛林里敌军遇上16-20个蛟龙,可以让敌军确信自己遇上的是一只200人左右的队伍,这个训练技能是从野战军那里学来的,非常实用。
那接下来就是一级作战单位的蛟龙的,电影里描述的应该就是这个队伍。真正意义上的精英中的精英,想要成为一级作战单位的蛟龙,要接受一个战俘训练。会把你一个人关在一个小笼子里,只能蹲着或者蜷缩着,脚都伸不直,然后房间里一个大喇叭,不停的放混合噪音,比如有敲锣打鼓、小孩的哭声、喊叫声、电钻声等,毫无规律和音乐性,普通人听了一分钟就会非常焦虑,你要做的就是不要崩溃,要转移注意力,比如用手有节奏的打拍子,或者有意识的均匀呼吸,反正找一个你能控制节奏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睡觉是不可能,期间只会给你少量的东西吃。然后你会时不时的被拉出去询问,你不能透露任何自己和战友的信息,一开始会用恐吓(相信我,普通人会被自己脑补的酷刑整崩溃,然后全盘脱出),到后面会被殴打,被溺水,真的用各种酷刑,他们会跟你慢慢耗,在那里没得好好休息,没有尊严,而且不清楚白天和黑夜,后面的几天人会恍惚,有时会出现幻觉。然后最难熬的出现了,你在被拉去询问的时候,先是继续一顿暴打,然后让你看到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和一张干净舒适的大床,会告诉你你的某某战友已经全盘脱出,他正在享受美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你叫某某,隶属于哪里,只要你承认,你将得到桌上的美食,或者你会被继续关在笼子里。战俘训练的可怕之处在于你不知道终点或者这个训练的极限在哪里,准确的说是这个训练就是让你承认自己极限在哪里,当然,其他所有人都承认,只有你不承认,那么你就是最厉害的那一个,还有熬不过5天的都算不合格,不能进入一级作战单位。
2019年11月26日的更新
都一年多了,还有人纠结美军海豹突击队红翼行动的情况,我贴一下我评论里的回答,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可以看看天涯上这个帖子,聊聊特种作战的事情_国际观察_论坛_天涯社区,
遇上手雷,扔回去的设置在很多电影里都有,这电影里出现两次,但第二次却炸掉一名队员的胳膊,这在电影里到不常见,其实这么干手雷在手里炸了才是大概率事件,真能成功扔回去才是万分幸运!
正确的作法当然是找掩体,不过貌似当时也没地儿躲,但这电影在示范了错误作法后,也展示了其后果,这算不算专业态度?!
1,第一幕,反船只劫持战VBSS(是一种战术模式,Vist,Board,Search,Seizure的简称)子弹时间慢动作的时候,一号突击手,在门外,用手枪第一波就连续射出2发子弹,的时候就大概知道这部电影的军事细节有保障了
在近距离战斗中,无论是手枪还是步枪,会对单一连续两次扣动扳机,“啪啪”两枪,命中目标,以增强[阻滞力]或[停止效果]
说白了就是,一枪不一定能打死,一个人来两枪,确保稳稳的
各国都对VBSS战术非常的重视↓
2,在对曾部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的美军特种部队的采访中,在沙漠环境下作战,士兵更倾向于不把裤腿扎进靴子中,在丛林作战[裤腿扎紧靴子]的做法有助于防止异物进入等是很有效的做法,但在沙漠环境下却容易适得其反,造成排气不畅,磨损脚踝,极其不舒适。所以很少采用《红海行动》中队员[裤子扎进脚踝]的做法。但也并非硬性规定,一般像蛟龙这种级别的,特殊任务部队SMU(Special Mission Unit)都会在装备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图中裤腿未扎进军靴的三角洲队员
3,片中,当突击队没有打算射击的时候,握枪的手的食指,是不伸进扳机护圈的,防止误触造成击发。就像上图中三角洲队员的做法。
大概,就像这样
4,影片中,在敌方大本营营救人质的时候,8人小队的女队员,提出用自己假扮人质,立马遭到副队长的反对,理由是,她是队内的一名机枪手,队里一共就两位机枪手(另一位是石头),当失去一名机枪手,在接敌的时候,而丧失的火力,是难以估量的,会遭来毁灭性打击,所以副队提出反对,不能失去这名火力手,是完全正确的决定。
以及让一名女性成员担任机枪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般担任机枪手的成员多是身材高大的成员,国内的不清楚,国外的海豹突击队,一般都是由新入队的新成员担任机枪手,因为机枪手负重最累,也容易成为敌人优先打击的目标。著名海豹突击队员狙击手克里斯凯尔,在刚入队第一次部署在伊拉克的时候,就是一名队内机枪手,随着履历的提升,机枪手的工作就交给了队内的新成员。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机枪手↑枪是真的很沉(๑ó﹏ò๑)军训的时候打56冲,我一个腿毛大汉都很难保持单手水平的端枪
以及↑上图女队员,手持机枪,战术背心上挂的却是步枪弹匣,没法用的哦
更新:被评论区更正,m249系列机枪和ar细节的30发5.56弹匣是可以通用的哦,感谢
9,遭遇手雷的攻击,正确的做法不是影片中的捡起来扔回去,而是就近找掩体,并同时大声提醒同伴找掩体,把手雷扔回去,迟早“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敌人在拔出手雷的保险后,在手里握了几秒钟后,再向你扔过来的。
10,主角车队,在解决了迫击炮最后一波攻势后,汽车爆炸,很多队员被埋在土里,队长下达的命令是“救人”,但在敌人的迫击炮阵地被解决,但战区的未知的安全隐患还没有完全排除的情况下,一定要组织人手,建立防线,继续索敌寻找可能存在发起新一波攻势的安全隐患或抵抗,同时救人。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会不会还有第二个迫击炮阵地,会不会有第二个狙击手,永远默认还有未知的威胁,小心谨慎,设置防线。
曾经在海豹突击队DEVGRU(强化发展大队)的选拔中,一支突击队,秘密空降后,掩埋降落伞的时候,指挥官没有安排队员在外围建立防线,而是全对人马一起埋降落伞,而惨遭淘汰。
11,在实战中,往往很难有环境提供给狙击手标准的卧姿射击,电影中狙击手这个依据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射击姿势
在实战中属于常规操作,但在电影中实属令人惊艳的操作了(#゚Д゚)
以及,在狙击镜,望远镜上缠布,可以防止反光暴露目标,由于焦距的原因,是不影响视野的,常规操作,优秀的细节。
12,
会发现作战服胳膊上的口袋,用来装一些小东西用的,它的设计是与胳膊平行的[直口设计]这个设计,不是很合理,有退役特种部队成员提到,当胸前挂了很多装备的时候,去想把手伸进口袋取东西相当困难,各位可以试一下,很别扭
但是国外很多作战服口袋的设计是[斜口]的,取东西就很方便
↑波兰特种部队
13,
不止一次见到战斗人员,不管是狙击手,步枪使用者,机枪使用者,都会把扣扳机的食指位置的手套剪掉,不管是电影,还是战场实拍,没有经历过实战,希望有经历过实战的人能帮忙解答为什么要这样_(:з」∠)_
更新:非常感谢评论区的解答,已经get辣,超感谢(´▽`)ノ♪
14,为什么突击队员们,这么大热天,不把作战服袖子卷起来,像国外大片那样军装下露出胳膊秀肌肉?
不允许!作战服是阻燃材料,当爆炸,火焰来袭,作战服能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卷袖子,在作战的时候是明令禁止的。甚至还有作战服从设计上,就防止士兵私自卷袖子,热一点能忍,总比胳膊受伤好。
15,
电影中小组配合,交替掩护,室内近战,狭小空间内的战斗配合,房间清理,配合都相当专业有条不紊,可以明显看出来,有专业人士对这个方面进行指导。
从图片中有一个细节↑左边的队员,是一个被很多退役士兵指出的新手经常犯的错误,在据枪的时候,垂直握把的使用方式容易造成据枪不稳,容易出现晃动倾斜。
但是他又有另一个闪光点,是更加令人激动的细节:他把枪带攥在握垂直握把的手里,这就会提供很强的稳定性,大家可以试一下,和直升机上狙击手把枪吊起来一样,都是稳定据枪的小细节。太感动了,这样的优秀细节,观影当时根本无法察觉,但还是做到了。
更加合适的方式,是大拇指竖起来,贴在护木上,这个小动作却能提供无与伦比的稳定性
像这样↓
这也是战术细节并非硬性规定,一般像蛟龙这种级别的,特殊任务部队SMU(Special Mission Unit)都会在装备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16,为什么迫击炮袭击打的那么准?
正如
@旭日东升在评论中提到的:“这个很好解释,提前勘探了地形地貌,测定距离,测好各种数据,做好射表,射击的时候,对照射表打就行了,实战中很多炮兵和狙击手都是这么做的。”
可以说蛟龙遇到的不是以往电影里,虾兵蟹将一样的辣鸡反派,敌人完全智商在线,团队配合,训练有素,是碰到了硬骨头。片中明显可以看到,敌方配合默契分工明确非常专业,狙击手提供数据,操炮手地图上精确计算。可以说蛟龙遇到的不是一场无准备的仗。
17,有一个细节在城市巷战,破门锤,撞门用的那个,他们用完就给扔了??就百思不得其解,那个是要回收的啊,也不是战况紧张来不及收,就是撞完门,很顺手就给扔了。
↑就这个玩意
有懂得朋友们也请麻烦解答下_(:з」∠)_
更新:确实不用回收,特警城市破门,完成任务后,有的是闲情逸致去回收锤子,特种部队,在敌后作战,瞬息万变,根本没功夫回收,在战时就把锤子当做消耗品了
《黑鹰坠落》原著中采访,游骑兵小队长,马特埃文斯曼的时候,就说到:完成直升机快速机降后,那根碗口粗的绳子,就被机组人员抛弃了,因为之前训练过,直升机机降绳子的回收操作,我差点想去穿过枪林弹雨的战场,冒着被击中的危险,去回收那么个破绳子?虽然它价格不菲,真是疯了
18,看过很多关系退役特种兵写的回忆录,里面总是提到,在选拔特种部队的时候,有一条更重要的就是:士兵在面对极端的压力下仍然能保持冷静,专注于任务。
一直以来我都自以为能够胜任压力下的保持清醒的头脑,然而,在《红海行动》最后中有一段,三名队员被困战在阁楼,一面是石头半张脸被掀开,一面是小女孩动脉被击中,一时间枪炮声,女孩撕心裂肺的尖叫,队友痛苦的吼叫,敌人的火力,仅仅是在影院的音响下,短短的几秒钟,我就真的仿佛置身战场,根本忘了这只是一个电影,我双拳紧握,胸膛剧烈颤抖,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面对这样[极端的压力]努力抑制住自己害怕的想要放声痛哭,害怕!是真的害怕!
在这种环境下,别说做出正确的反应,给伤员正确的处理,进行有效的反击,就是别吓得尿裤子都不可能做到!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放声大哭,吓得屁股尿流的角色了。
电影中的特战队员,面对这样的压力,也会哭,也会盯着队友的惨状失声痛哭,也会发愣,但是很快又能冷静下来,立马组织火力反击。电影体现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然后才是训练有素的特种兵。
而这就是,所谓的[士兵在面对极端的压力下仍然能保持冷静,专注于任务。]
也就是,[职业军人]之所以称为[职业军人]的原因
[战士]与[平民]的区别
19,当蛟龙小队,第一次乘车到达武警被困的街区的时候,几名队员,立马下车去支援武警兄弟
有一个细节,蛟龙小队,立马向上级汇报“我放人员,遭到敌方进攻,请求还击”
得到无线电上级的同意才开始射击
别小看这看似“废话”的申请,被人打了可不得还击嘛有啥汇报的
根据战场交战规则ROE(每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在战区的交战规则),但大概意思就是,我方人员受到地方打击后,才能予以还击,所以,无线电中的汇报申请后在还击,是确保事后,不会被追查违反交战规则责任的“保护伞”
所以无线电中,这个对话,是必须的流程
20,这些小细节,都为电影传达了很强很强的真实感,反过来说,电影的[真实感]就是通过这些难能可贵的细节提现出来的。即使细节有漏洞,也是观影结束后,对着剧照和预告片才发现的,其实发现了也没啥用,不能影响这是一部令人感动满满的诚意之作!感谢导演,
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下面是观后感———————
1,《红海行动》
2,以前就一直在期待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能拍出像《危机13小时》《黑鹰坠落》这样的电影
3,看到《红海行动》的前半段,就一直在想,我们做到了!我们终于做到了!
4,到了后半段,我就意识到,《红海行动》根本不是[拍出了和那些国外电影同水准的电影]
而是[完完全全的超越]
看到[防弹衣里的照片]的时候,眼泪就吧嗒吧嗒的往下掉,整个人都控制不住了,怎么都控制不住的颤抖,但还要不得不冷静下来继续去看接下来目不暇接的剧情,泪水模糊了眼睛
5,能够在90年代,出生在这个国家,真是太幸福能够见证到这样的跨越,真可惜之后的孩子再看到这样的电影,就会有一种稀松平常理所应当的感觉,体会不到我们为什么这个激动
6,电影特别好看,强烈推荐
7,再说一遍《红海行动》!!!
我居然用手机打了这么多字(#゚Д゚)
因为电影是真的爱真的感动啊(´▽`)ノ♪
1.电影《湄公河行动》细节中军事知识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685 24020/answer/338461059?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2.答主的另一篇回答,《战狼2》与《红海行动》的对比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674 27454/answer/331011595?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有个维和部队的朋友,他和我说,其实撤侨最大的困难是我们有很多中国人不停指挥,特别是很多看上去有点小钱的,你让他排队他还回头骂你。让他不要带当地的象牙珠宝等违禁品,还是要偷带被抓。不守秩序乱插队随意叫骂,然后被海关的警察警棍乱打一通才老实。又不能和当地政府冲突,又不能和自己国人冲突。非常为难。全都是猪队友。
评论中有人说维和部队不负责撤侨,是海军撤侨,说是假的。这个我们稍微细说下。
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在各个国家撤侨的时候是起到帮助作用。因为维和部队是由各个国家构成的,你自己国家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本国维和部队负责沟通。只有维和部队是有联合国授权可以在本土行动。接走你们的有时候是海军,但那是极个别的情况。而且海军不能随便过关。而大部分的撤侨行动都是在机场。
在机场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国家的人都在,一般都是给你圈个地方,让你门分别呆在那里。轮到你们了,就让你们过通道。时间久了各种事情就多了。
还有,维和部队主要负责沟通,基本不打仗。因为谁也不能打。派出去的主要是保护各类外交官员的。剩下的什么事情都要做,包括帮助撤侨。
另外说个,电影里大量的向领导请示,允许我们进入之类的。这个从请示到允许之间,从没有见过少于一天的,外交工作很难啊,允许一次,说明我们某个地方又少了一块肉。
有人问违禁品的事情,这个一般每个去旅游过都会重点说的。典型的像非洲那些国家,象牙当地不到100美元就能买根大粗长,国内至少好几万。所以偷猎多,属于违禁品。
首先我要点名批评导演,因为太有港片的感觉了,问题出在景深小,太过的表达细节,没有注重整体性。
坦克对撸在之前的预告片里表现的比较多,作为二代和三代坦克的代表,俄制T-72跟美制M-60都是大规模的出口给各自阵营的国家,参数不需要多说,理论指标上,T-72足矣干翻M60,的装甲即便是带爆反,M-60的M68炮也可以干翻裸奔的T72,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战后二代三代车,抡着AP弹互抽。
在然后就是,山路车队遇伏,第一轮炮击过后,我就跟同伴说大概是一个炮兵排的火力规模,镜头放到迫击炮阵地之后,就明白了为啥是游击队了,剧情的设定炮兵阵地距离伏击地点大概五百多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60口径的话显然是不够的,大概是81/82这个量级,伏击的时候炮兵阵地的选择最好是射程的一半,就是火线后2500米到2000米,最好布置在反斜面上,但是一旦发生,那么基本上剧情就到此结束了。
在巷战中,营救使馆人员的时候,整个巷战的节奏太过港片,武警保护人员的情况,不能把防线设置成那样,基本属于被关门打狗的路数,也有可能是导演为了突出节奏,突出剧情,政府军表现堪称完美,基本诠释了什么叫战五渣,虽然没有到那种把枪举过头顶的打法,但是战力堪忧,这就解释了isis能够干翻美制装备的伊拉克部队。
基友是做从事无人机行业的,其中很关注的是其中的自杀式无人机,那种一线灵活部署,随打随用,近距离的打击效果优秀。
其实光看热闹还行,就是剧中的支援水平堪称垃圾,现在是什么时代,为啥美国叫大片,因为除了一线扛输出的弟兄们,还有各种各样的支援,不单纯是弹药上的,还有包含情报在内的一系列支援,在索马里得摩加迪沙,美军的突袭行动,对于指挥人员而言,战场基本是透明,空中的侦查监控极其重要。在外面执行任务的时候,依靠别人的支援只能很被动。
其实拍这部片子得出衷是好的,但是整部戏的节奏被排的太紧,观众连续充血两个小时真的不舒服,如果带一些轻松的军营小段会更好。整部戏从车队遇袭开始,就觉太牵强,剧情太紧了,紧的开始发假。
局座已经钦定了
我觉得那个年轻的叛军狙击手就塑造的挺专业的。他在遇见中方狙击手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像很多电影里面那样去激情对射,而是干脆利落的呼叫了迫击炮,我觉得如果那几个躲在石头后面的迫击炮组余孽手头的炮弹再多点的话,我们的狙击手有可能就交代了。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其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个话题太大,以点见面谈一点,最近看天国之秋这本书,里面讲到一句话,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舰队停在大沽口外的海面上,清政府派人谈判,英国某军官写到,清政府的官员表示根本不在乎英法攻击不攻击大沽口炮台,因为守炮台的全是汉人。就这种民族政策,天天不关心自己百姓的死活,只在乎礼仪的王朝,能好到哪里去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