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金庸小说与《红楼梦》等顶尖文学作品相比尚有哪些不足? 第1页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大概初中的时候开始看小说,红楼梦不知道刷了多少遍(我曾经也能背下整本红楼里所有的诗词和前80回章节名),金庸小说是也是初中看的,最出名的那几部也刷了很多遍。我以前也买了一套金庸全集在家里。在少年时代,这两种书都让我“惊呆了”,老实说那个时候的震撼是很难说哪个更强。

但随着时代的前进,金庸的小说未来会越来越不普及,除非一直能有翻拍他作品的电视剧加成(现在估计也很少再翻拍了)。武侠小说这个流派确实是推陈出新,甚至到了新无可新,最后出来了玄幻。而且在满足读者感官需求这个方面现在网文中的精品也做的很好。甚至某个程度上金庸的小说内容比起来已经显得有些单薄了,你也很难说黄易就不如金庸。

有高赞说的很好,金庸说的是故事,不是人。但是故事这个套路是会庸俗化的,就像一个小品框架相声框架,你第一次看第一次听很惊艳,但是你看了几百个类似的,就觉得没意思了。金庸的地位是大大提升和普及了武侠小说这个流派,但是金庸作品的质量和他的历史地位不是一回事。

红楼梦,是超越时代的,只要中华文化还在,那么红楼梦的受众就一直在那里。这不是什么吹捧,是事实。我现在也可以翻翻红楼梦前80回,但是我不会再去看金庸全集了,因为后者有更好的替代品,我宁可看同人。我怀疑我的孩子可能不会看什么金庸全集了。但是他们应该还是会读一下红楼梦,如果他们不是文盲的话。

文学评价是很个人的,我也很喜欢在网上看书评找书。我见过很多好作品被称为有金庸古龙的水平,有些还确实有。但是敢吹说有红楼梦或者曹雪芹水平的,在正经的书评里我真没见过。谁知道哪本书有这个水平可以推给我。

金庸的小说,很多网文作者是真能写的出来的,甚至很多金庸同人的水平并不比原著差(以开放的眼光看更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红楼梦……,有那个水平的人我觉得可以尝试续上后40回,这倒也是个名垂青史的机会。


user avatar   kong-tia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金庸小说让我最遗憾的有三点,第一,金庸的人物没有客场。

上学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是没有客场的,你只能见到穿校服的他,哪一天在商场或者公园迎头撞见,会觉得有点不真实。上了班就更多了,大部分同事只出现在办公室和饭局、年会上。要是不小心抱着孩子带着老婆、身后还跟着条狗给你看见了,才终于有了点烟火气。

金庸写主场,常常不次于红楼梦,输就输在客场上。我不知道红楼梦的笔法是不是从史记来的,太史公写人物,客传中的寥寥几笔,经常比本传中的长篇大论有意思。

红楼梦三春,前八十回各有主场。探春正传在发落赵国基、抄检大观园,迎春是不问累金凤,惜春是矢绝宁国府。给金庸来写,这就写完了。在曹公手里,这才写完一半。

元春省亲,薛林宝玉都是重头戏,可呈上去的诗稿都是探春抄的;

海棠社薛林史三位大逞才,可起社的主意是探春出的;

贾赦讨鸳鸯,众姐妹都跟着李纨躲出去,要探春来说这句话:大伯子要讨人,小婶子如何知道;

宝钗扑蝶,黛玉葬花,两位女主这么大的关目,也不能忘了写探春管哥哥要柳枝编的小篮子,顺带着还要提起做鞋;

刘姥姥进大观园,姥姥是主角,却要详写各位姑娘的屋子,这一回罕见地平分笔墨,黛玉固然有一屋子书,有蝉翼纱糊窗子,宝钗有一句“雪洞”,傲然不与群芳同列,探春的屋子呢?米襄阳的画,颜鲁公的字,笔海里的笔树林一般,提醒你别忘了探春的丫头叫侍书;

到后来大厦将倾,家宴冷落,贾母说只有三丫头可怜,还熬着,就这么一句话,给探春赢得多少同情;

还有一处更小的:司棋要吃鸡蛋羹,招来柳嫂子一车话,让我们知道晴雯也要过菜,宝钗和探春也要过菜,还是商量出来的,“二姑娘和三姑娘商量着要吃油盐炒枸杞芽儿,现打发人送二百钱给我。”这必然是探春和宝钗做的事啊,迎春根本不会要,宝玉会要不会给钱,黛玉和湘云是可要可不要,都有道理,就可惜曹公没写。贾环要是要一回,那保准是一出大戏。

岫烟进大观园,人人都有压裙的玉佩,就她没有,探春送了一个。这一笔小里又小,细里又细,就这么细的一笔,却还不是正面,是侧面从宝钗的口里说出来的。曹公笔墨之活络,天下无双。

这些都是我临时想的,想不到的应该还有很多,这都是探春的客场,没有这些客场,探春就是二维的,假的,是作者编的,有了这些客场,探春立体了、真实了、亲切多了。

还有,很多时候,客场一句胜过主场十句,再怎么写黛玉美丽,落花满地鸟惊飞,你看过就拉倒,非得让薛蟠酥倒一次,你才肯承认妹妹就是漂亮,对不对?

迎春客场不多,但也都笔墨鲜明。

还是海棠起社,迎春不会作诗,所以派她限韵,她也有趣,随手翻一页书,翻到一首七律,就做七律,又让小丫头随口说个字,小丫头正倚门站,就说了个“门”字,后头多少好句——珍重芳姿昼掩门、半卷湘帘半掩门、神仙昨日降都门,都从这个门字上来。

我看到这里羡慕得眼里滴血,真会玩啊,那是多么浪漫美好有趣的日子。小丫头这一笔写得尤其好,一屋子小姐公子,小丫头可不就得靠门站吗?曹公在我眼前活画出一个靠着门一脸傻笑的小丫头。

灯节,元春赏灯笼出灯谜,就俩人没猜对,没得到赏赐,一个贾环,一个迎春。贾环是龙套中的重头,“大哥有角只八个”,迎春是个龙套中的龙套,“迎春自以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

就这么一句,写得迎春温柔敦厚。当然黛玉不会猜不着,但我要开个脑洞,万一她猜不着呢?用袭人的话说,“只怕不知哭成什么样,闹成什么样呢。”迎春是多么和蔼可亲。

惜春的客场也都一样,就不列举了。我要重点说说迎探惜三人共同的客场。

第一次也是最出名的一场是林黛玉进贾府,三姊妹一个观之可亲,一个见之忘俗,一个形容尚小。这是定性,三人的性格,有两个一出场就定下了主调。这一笔并不出奇,因为黛玉进府,贾府众人都要从黛玉眼中看出来,换哪个作家都想得到。出彩在于第二个客场。这个客场很大,不仅有三春,还有薛林。就在贾琏偷娶尤二姐那一回。

贾琏娶尤二姐,主场却不是二姐,是三姐。是尤三姐要嫁人,人人猜她要嫁宝玉,尤二姐新做媳妇,也自然要问一问婆家的情况,所以这一回,继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后,贾琏的小厮兴儿又演说了一遍,我甚至怀疑兴儿这个名字就是从冷子兴那儿来的。因为从用途上看,他就是个小冷子兴。

这一回,兴儿把王熙凤、平儿、宝玉、李纨、三春、薛林评论个底朝天,留下一句大月旦——气暖了吹化了薛姑娘,气大了吹倒了林姑娘;和一句小月旦——二姑娘是二木头,三姑娘是玫瑰花。

这就是曹公的笔啊,大观园是活的,他写尤二尤三的同时,能写到这么多人,还这么好看,我五体投地。

这还没完,还有一处大客场。在探春理家那一回。凤姐病了,王夫人要李纨探春宝钗三人管家,探春首先就拿凤姐扎筏子。所以平儿来了,平儿出场把三小姐一顿好捧,捧完了回家见凤姐,往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啊,凤姐必然要和平儿谈论谈论这件事,必然就要评点评点这几个小姑子啊。

所以,又留下一句大月旦:三姑娘是个好的,太太疼她;和一句小月旦:林姑娘是个美人灯,薛姑娘是个三不知。

这种笔墨难吗?其实我觉得不难,那不是难,是麻烦,是琐碎、是呕心沥血、念兹在兹、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一颗心分成八瓣,却唯独不是天才。用沈从文的话说,写文章,你得“耐烦”。

金庸有这个才气,没有这个耐烦。他一颗心最多分四份——“天龙八部”写了段誉王语嫣、萧峰阿朱,已经算最多。

我很想拉出一段金庸来做个对比,金庸笔下也是人物众多,丐帮小聚会、杏子林啥的,也都是乌泱乌泱的人,他也写客场,可是重在写离奇的情节,人物为情节服务,造成的结果就是,人物我固然记不住,情节也还是记不住。想拉一段,就非翻书不可。

在中国的文学画廊里,为什么黛玉和宝钗的光芒远远盖过郭靖和黄蓉,就是因为红楼梦写的是人,是人物性格,射雕写的是情节。其实这也是所有严肃小说和畅销书的区别。小说的中心应该是人,情节再紧张,再出奇,如果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做支撑,那就只是为写而写,给读者的感觉会是,吃竹子拉凉席——忒能编。

上网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热帖心心念念追得殷勤,忽然有那么一句话,一个细节让你醒悟——这特么都是编的”,你会立刻失去追下去的兴趣。

好多公众号写文章,开篇就是我有一个朋友,俩演员站台上说相声,所有的奇葩事都得发生在捧哏爸爸的身上,为啥?就为了让你相信这都是真的,最起码让你明知道是假的,但愿意相信是真的。

同样的道理,先得有人,然后才能有事。一个人物活起来了,他就是吃碗面你也愿意看。可如果这人物是假的,他就是二维化了太阳系,你也还觉得不够High。畅销书其实不好写,有一天看到三体,啥作者也得绝望。所以我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写人吧,探春啥也没干,就做了双鞋,可你可愿意看了。

我不喜欢金庸的第二点:重复。

“你猜猜看,怎么我一见就知你是于大哥,你却连我们姓什么也不知道呢?我若是不说我的名字,担保你猜上一千年,也猜不到我叫什么。啊,别乱跑!”于管家一呆,却见她俯身抱起一只小猫,原来她最后几句话是跟猫儿说的。

那少女道:“两个小兄弟别胡闹啦,把人家身上伤成这个样子,可有多难看。”右童道:“他不肯赔我的珠儿。”那少女道:“什么珠儿?啊,这珠儿当真好,我也赔不起。这样吧,取我那对玉马儿来,给了这两个小兄弟。”

这两段话是谁说的?赵敏说行,黄蓉说也行,盈盈也行。搁谁身上都行。因为她们都差不多——娇、憨、俏、聪明、能说。

可事实是,第二句是苗若兰说的,第一句是苗若兰的丫头快嘴琴儿说的。

再试一句:大丈夫顶天立地,焉能做此等事让天下英雄耻笑?我宁可性命不要,绝不敢如教!

这句是谁说的?

萧峰、令狐冲、郭靖、柯镇恶都能说,除了韦小宝,谁都能说。可这句是我编的。

令狐冲有句“屁股向后平沙落雁”,这句能不能让给包不同?桃谷六仙?太岳四侠?赵钱孙?

再看这几句:

但每个老太太都曾年轻过来,小姑娘时叫小娟,老了总不成改名叫老娟?

“我妈当年说咱六个是丑八怪,原来说得不对。”有人笑道:“当然不对,你们只有六个人,怎能成为丑八怪?”有人轻声道:“加上他们的爹娘。”

老头子的女儿叫老不死,跟我师傅是同辈。

一只乌龟是吴一龟,两只乌龟是吴二龟,三只乌龟呢?韦小宝大叫:“吴三龟。”

“呸!只有故剑情深,那有甚么故尺情深?”“你不见张教主手中使的是两根铁尺?”“后来宋夫人也不下毒手杀张教主,那岂不是故手情深?”

这几句笑话,有区别吗?

再看《红楼梦》里的笑话:

大火烧了毛毛虫,这是刘姥姥的乡下人本色。

咱们也聋子放炮仗,散了吧?

这句雅俗共赏,是凤姐说的。

“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

这句是黛玉说的,要宝姐姐批讲,才让你明白好笑在哪里。

恣情纵欲,满宅内便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是他考试过的。这是说多姑娘。

“白眉赤脸,哪里来的孩子?她不过指着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姓张姓王。奶奶希罕那杂种羔子,我不喜欢。老了谁不成?谁不会养!一年半载养一个, 倒还是一点搀杂没有的呢。”

这句据我评,是红楼笑话压卷之作,是秋桐说的。

有人说红楼笑话不搞笑,我也觉得经常不搞笑,但搞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声口和身份。什么人说什么笑话,曹雪芹从来不错。

金庸错在哪里呢?还是那句话,他的重心不在人物身上,他光想着搞笑了。一句话说出来,读者会说金庸真幽默,不会说人物幽默。因为人物都差不多。

桃谷六仙和太岳四侠就没啥区别,而红楼哪怕是十二官这样的龙套,也有龄官,芳官,藕官至少三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尤其龄官,她的个性即便放在十二钗正册中也熠熠闪光。

金庸是很典型的才子作家,太有才气,就老惦着炫技,遇到好句,不肯割爱,常常会损害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真实性。胡兰成、张爱玲、王小波,乃至钱钟书,都有这个毛病。古人说的有句无篇,也是一样,像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单拎出来很好,可放到整首诗里,就不好,所以贾岛只能归到中唐诗人。

我不喜欢金庸的第三点——灌水。

这个最要命,宽容一些的话,第一二点多少可以容忍,因为有客场和不重复的实在不多,但灌水我完全不能忍受啊。所以红楼一本书,我看了六年,金庸十四部书,我两年就看完了。不对,不是十四部,有几部没看,因为套路都一样。

随便贴段原文。

段誉道:“那你陪着我一起死了,我更加没有好处。喏,我跟你说,你这么美貌,如果年年来给我扫一次墓,我地下有知,瞧着你也开心。但如你陪着我一起死了,大家都变成了骷髅白骨,就没这么好看了。”

木婉清听他称赞自己,心下欢喜,但随即想到,今日刚将自己终身托付于他,他转眼却便要死去,不由得珠泪滚滚而下。

段誉伸手搂住了她纤腰,只觉触手温软,柔若无骨,心中又是一动,便低头往她唇上吻去。他生平第一次亲吻女子,不敢久吻,便即仰头向后,痴痴的瞧着她美丽的脸庞,叹道:“只可惜我命不久长,这样美丽的容貌,没多少时刻能见到了。”

木婉清给他一吻之后,一颗心怦怦乱跳,红晕生颊,娇羞无限,本来全无血色的脸上更增三分艳丽,说道:“你是世间第一个瞧见我面貌的男子,你死之后,我便划破脸面,再也不让第二个男子瞧见我的本来面目。”

段誉本想出言阻止,但不知如何,心中竟然感到一阵妒意,实不愿别的男子再看到她这等容光艳色,劝阻之言到了口边,竟然说不出来,却问道:“你当年为甚么要立这样一个毒誓?这誓虽然古怪,倒也……倒也挺好!”

划线部分,都是水!

这是金庸最让我受不了的地方,他总是一句动作跟着一句解释,好像没有解释,读者就不会看书。像最后一句,完全不需要特意解释啊,“虽然古怪,倒也挺好”,这八个字已经足够了,剩下的,要让读者自己体会啊,你全说完了,读者长着脑子干嘛呢?换了曹雪芹施耐庵,这八个字都完全可以不要!那才叫大师啊,大师不但自信,而且相信读者。

很多时候,写多不是本事,写少才是。张无忌指压赵敏,写了一大堆,可宝钗扑蝶只有一句,湘云醉卧,也没几句,就连武松活生生打死一只大老虎,都没几句。为什么?

好书是要看很多遍的,你不厌其烦写一大堆,我看第一遍觉得妙,第二遍就一般了,第三第四遍就烦了,就觉得作者炫技逞才抖机灵了啊。所以不能灌水,每个字都要把水分挤净了,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看到第八百遍,仍然挑不出毛病。

最后:割爱是很难的,不灌水也是很难的,就像我写这篇评论,也自然不肯割爱,也老灌水,才写了这么长。捂脸。

——————————

谢大家捧场,感谢 @聆雨子 认可。既然受到鼓励,就多说几句,也回答两个问题:

1、金庸十四本书跟曹雪芹一本比,公不公平。这个问题好像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我也很想一比一,可是金庸的书里没有那么多人啊,金庸所有的小说加起来,人物大概都没比红楼多多少,怎么一比一呢?还有人说让曹雪芹写14本书,也不会比金庸强。这个我坚决同意,但曹雪芹不会的,他连一本都写不完。

2、关于客场。(灌水与否,是文章风格,大家各有所爱,就不再说了)

金庸比红楼,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不可能在几千字里讲得太过详细严谨,错漏的地方肯定不少,就连“客场”这个提法,也是我顺手拿来的一个比喻,专业书里肯定会有一个正规的名字,类似侧面描写啥的。但既然已经拿来了,我就接着用。

我的小标题是“金庸没有客场”,但正文里我说了,金庸也写客场,可是他的客场让人记不住。为什么,因为太过简陋、直接,不够真实。而且,亲你提出的这几个例子连简陋都不是,王重阳、林朝英、独孤求败,这些人不是客场简陋,是根本没有客场啊。

这些只活在传说中的人物还可以列举出老顽童口中的黄裳、香香公主在迷城羊皮册子中读到的、那个杀子报仇的玛米尔,等等,甚至金蛇郎君那么重要的人物,开书就死了。(这种开书就死,但阴魂不散的人物国外小说里太多了,《简爱》中的疯女人,《蝴蝶梦》里的吕蓓卡,等等。)注意到了吗?如果你把这类描写算客场,那他们就是没有主场啊,算起来还是只有一半。

只写客场,跟只写主场一样容易。难的不是客场,是有主有客。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他们非得死呢?因为死人好写啊!小说中的人物,是活在关系里的,作者必须在关系网中描写他们,这个人物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关系,他的行为思想,要影响到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要能影响到他,这样,这个人物才是真实的,否则,他就是作者为了塑造主角或者编制情节生造出来的,就是个NPC。

所以为什么要死?

死人只会影响别人,不会被别人影响。

多划算的买卖啊,不费吹灰之力,凭空就少了一半的工作量,而且很自然,一点也不生硬。但我要说,这叫取巧,真正的大作家,是不屑于用这种方法的,除非这个人物真有非死不可的道理。

再来看这些人的出场方式。很简单,一个是讲故事,一个是发现遗物。

黄裳和王重阳的一半是老顽童给郭靖讲的;王重阳的另一半和林朝英的一半是丘处机给郭靖讲的;林朝英的另一半是小龙女给杨过讲的;玛米尔是香香公主照着羊皮册子念的。

独孤求败的生平是杨过通过遗物看出来的;金蛇郎君是谁看出来的我忘了,反正也是遗物出场,类似的应该还有,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这种出场也取巧,因为简单,要么找个人来说,要么找个人来推测,都是单线结构。所以我说这位亲你找的例子不好,你应该举周伯通和瑛姑的往事、曲灵风和冯默风、《雪山飞狐》里的一群人破案、谢逊在冰火岛上说的故事……这些都是活人,这才是金庸的客场,但跟红楼比,差得还是太远。还是那句话,我也想仔细说说哪里不好,但那些情节我真的记不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是死人,等同死人。金庸小说中的很多独立的小回目都是这种情况,比如绝情谷、比如红梅庄,凡发生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的戏份,都算。苛刻一点的话,连活死人墓都算。这些情节都很单纯,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基本不需要照顾前后左右的关系。我猜杨过一进古墓,金老爷子是会松一口气的,因为好写了。强调一下啊,我不是说这种情节不好,是说它好写,容易。

所以像《鬼吹灯》这类一关一关打怪、前一关跟后一关联系不大的故事,只要素材够用,可以写到天荒地老。

这里多说一句,《西游记》也是打怪,在四大名著中要算单纯,但西游很少有哪一回是完全独立的,复杂关系没有,但是小关系们都写得很可爱。

红孩儿被观音收了,所以大圣碰到牛魔王要费事,碰到铁扇公主要费事,女儿国碰到个道士不给水,竟然是红孩儿的舅舅,还是要费事。

铁扇公主一扇子把孙悟空扇走了,这个情节换个人也写得出来,但扇去哪里,这个更重要。还记得是哪里吗?须弥山,灵吉菩萨的家,当年收黄风怪,大圣来过这里。所以一进门,小道人就去报告:前年请菩萨去降黄风怪的那个毛脸大圣又来了。

这就是经典,不是一回一回写完拉倒,回目之间彼此牵扯,都有关系。所谓艺术真实,就是这么来的。

《红楼梦》里柳湘莲见宝玉,提到秦钟的坟,宝玉说我曾叫人摘莲蓬去祭他的坟。脂砚斋在这里评了一句,“秦钟之死,读者恐怕都忘了,但宝玉没忘,作者没忘。”没有这句,秦钟就是半个NPC,有了这句,我愿意相信秦钟是真的来过。

最后,金庸自然有他的好处,没有那么大的好处,谁费心思琢磨他的坏处呢?下面就是我认为的金庸好处。


————————————

关注的人挺多了,感谢 @invalid s @徐慧琳 @荞麦花开 @黄猫 的鼓励,感谢各路英雄捧场。说四点:

1、文中所有的观点前人都说过,都藏在我国零散的古代文论中。

2、中国古典小说只是长篇小说中的一种,我国现当代小说和西方小说有他们的特点,不能简单地用这些理论去套。邀请我回答这类问题的亲,这些小说我了解得不多,回答不了。

3、不要因为我在文中的某些错误或者偏见,看轻了前人的理论。

4,最重要的放在最后,我认为:相比文学评论,我更擅长写小说。捂脸,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tian-feng-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立意来说,获美得宝类的爽文小说本身就已经落入下乘了 。金庸武侠小说几乎都是这模式,就思想内容来说,还不如古龙的武侠小说,更别说和四大名著比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liu-guo-zho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PS5散热都上液态金属了,这超频带来的代价对比省下的钱,真的值得吗?

微软,xsx 公开性能12T,真·开局暴击,sony只好硬着头皮,提升频率,结果就是疯狂堆散热构件。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

如果一开始就打算用液金,那只能说索尼艺高人胆大,1亿销量的机型顶着这么大的风险搞,真的是永远滴神。不过管它呢,只要能熬过两年质保期,你能奈我何?如果真是这样,希望售后部门每天多烧点香吧。我也不打算买这初代版了。

作为消费者,出了钱的,评价一下好坏我觉得挺合理吧?索尼的无线耳机好,我会夸,他们家手机辣鸡,我会喷。这才正常吧,扯什么情怀和用户忠诚,都是资本家拿来骗鬼的,搞饭圈那一套更是恶臭。还不是为了我的钱。

微软恶心的也不少,这阿三搞出来的win10 bug多如牛毛,我觉得win10不行;但Xbox series x我认为这次的确比PS5设计更棒,我也会夸它。身为用户,就该从自己使用体验出发,别扯那些没用的了。当然如果你是利益相关者,那我觉得你说啥都合理。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邢夫人? 
  传说中的“蓬莱”,是岛还是山? 
  小说写作对话语言枯燥,失真怎么办? 
  有没有以共产主义社会为时代背景的科幻小说或电影? 
  有没有好玩的武侠或者修真的游戏? 
  网文真的需要文笔吗?如果需要那文笔到底是什么? 
  《武林外传》中有哪些情景你两次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如何评价《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她和女权主义有什么关系? 
  如何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如何跟我爸解释刘慈欣不是疯子? 

前一个讨论
40岁失独,该再生一个孩子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日本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枝野幸男宣布辞职?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