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98 央视版水浒删除原著中宋江滥杀无辜的情节,将其塑造成正面形象? 第1页

  

user avatar   ye-si-tai-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影视化改编的必要,我举个例子,苏联版《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战争是格拉本申战役,巴格拉季昂大公率领俄军撤退之际,图申大尉的四门火炮却被人遗忘了,他们继续作战,巴格拉季昂大公发现这一情况后命令主角安德烈公爵去传令让他们撤退。


托尔斯泰原著里面是这么说的


炮弹一颗接着一颗在他头顶上飞过,当他驰近的时候,他觉得,他的脊梁上掠过一阵神经质的冷战。但是一想到他胆怯,他又振作起来。“我不能害怕。”他想到,在几门大炮之间慢慢地下马。他传达了命令,还没有离开炮台。他决定,在他监督下从阵地上卸下几门大炮,然后把大炮运走。他和图申一起,跨过了多具尸体,在法军的可怖的火力下撤走大炮。


安德烈公爵克服战场的恐惧,传令后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看着士兵们撤走大炮,对此,士兵们是这么说的


“首长刚才来过一趟了,可是很快就跑了,”炮兵士官对安德烈公爵说道,“不像您大人这样。”


在沙俄的道德观里,安德烈已经是“尽职尽责,平易近人”了,托翁这么写,自然是衬托了安德烈的个人形象。


但是苏联拍摄的电影版里,安德烈并不是传完命令后就站在那里监督,而是脱掉大衣和士兵们一起费力的推大炮,可能吗?是苏联人不懂原著吗?不可能,是太懂了,他们知道原著是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现在的环境里应该怎么塑造。


经过了革命后人人平等教育的苏联观众,看到安德烈传完命令后就在那里看着士兵们忙碌,会觉得这是个“尽责平和”的人吗?只会觉得这是个贵族老爷,邦导的改编,才是在新理念下对原著的尊重。


同理,成书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你要让现在的观众去适应他们那个时代的道德观念吗?只能是揣摩原著的意图,把现在来看突兀的地方修建处理。


user avatar   tian-jing-11-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各位啊,你们确实naive,我先从另一个人入手来讲这个问题。


这个人是方腊

这节选自《青溪寇轨》方腊起义前的漆园誓师。这一段在早些年代入选过很多教材,看第一段就直接让我想起《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只不过,方腊把这种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直接从文人墨客的悲悯转化为一腔怒火烧得北宋朝廷半身不遂,想出了一招“以寇制寇”的毒计,宋江、方腊两大农民起义直接对话。


那么电视剧里是怎么处理这一段的呢?莫过于最突出一场真.直接对话。方腊对话宋江

方:我现今也是皇帝,你应该称我为陛下才是。

宋: 呵呵,你这个皇帝是自封的

方: 他宋朝的江山怎么来的?也是其祖上从别人的手里夺来的,他的祖上夺得,我为何就夺不得?

宋:那也看能夺不能夺,数十万天兵压境结果你也是清楚的,明知要覆没,为何不给自己和手下的兄弟留个好的归宿呢?

方:哼!像你一样做朝廷的鹰犬就能有好的归宿么?!

宋: 哈哈哈,方将军在说气话,你我厮杀已有一月有余了,双方兄弟互有伤亡,宋江实不忍让更多的兄弟在这场厮杀中丧命,才不顾日后天庭震怒,与方将军商议休战之事,还望方将军以诚相待。

方:我亦有一言奉劝将军,你既为一方豪杰,手下的兄弟均是能征善战的英雄好汉,你我若能合兵一处,打出他一个清平世道来,何愁不会有好的归宿呢?何必要在一个昏君之下、奸党之间,仰人鼻息、拾人牙秽呢?

宋: 方将军不会不知,历朝历代的江山都是以血流成河尸骨成山换取而来,将军为了一己之皇位,便让手下兄弟先后送死!日后即便坐上龙庭又岂能心安理得?方将军一意孤行是不是有些私欲过重了?

方:宋将军,原先你只是占山为王,为了得一小小官位,便将梁山弟兄卖予朝廷,用他们的鲜血来涂红你这身官袍,你岂止是私欲过重!将军背着你家朝廷与我会面议和,蔡京高俅之辈岂能容你?宋将军我真为你的前景担忧啊。假如你我一道共讨昏君,不能照样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么?!宋朝江山气数已尽,将军不可坐失良机。

宋: 秉承忠义,顺天护国,乃我人生的宗旨,也是众望所归,方将军逆天而行就不怕身败名裂么?!

至此谈判破裂。

谈判中,方腊作为电视剧里革命最彻底的势力代表,一开始就质疑了他大宋江山的合法性,颇有“皇帝轮流做”的意思(所以四大名著啊,都是奇书!),凭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接着宋江用渺茫的前途威胁他,并且提出一条梁山好汉们走的路:罢兵招安。方腊却一言道破了宋江等梁山众人的路更是走不通。接下来几句对话就非常精彩了,能解析的很多,我感受最深的两点:一.方腊对于起兵反抗的彻底性,清平世道是打出来的,一味妥协只会招受各种顽固派、反对派的掣肘与绞杀,只有和志同道合的阶级同志一起把腐朽的统治阶级连根拔起,才有机会“敢叫日月换新天”;二.对比出身不高的方腊,宋江作为读书人,心中那种君臣父子的伦理观、内圣外王的人生观实在是根深蒂固(敢笑黄巢不丈夫?那是他人生低谷的一次宿醉),宋江(电视剧所表现的)不心系百姓社稷么?恐怕不是,他也不愿血流成河,这也是他要谈判的重要原因,他只是想遵循故纸堆里的先贤,辅佐君王平定叛乱、革除政弊,所谓有朝一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不敢也不能把“皇帝”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符号拉下马来当成最终的敌人,他无力也没想过把百姓和君王割裂开来,儒家系统的“民贵君轻”早已在朝代浮沉中阉割成了言官的折子里劝慰君王的无用句式。真当民奋而反击时,他们只会称他们为“贼”,但如果成功了他们又会在这个理论系统里给他们量身定做一套“得国之正”“吊民伐罪”而使其蜕变为新的主人。

这场编剧安排的谈判集中展现了这个老水浒的故事内核:农民起义的路线之争。而原作十分现实、残酷、复杂,每个读者都能从其中看出不同的东西,学者们也各有意见,鲍鹏山就直接说过:水浒不是讲的农民起义,而是安身立命。

那么为什么电视剧不完全遵从原著,把所有的人物、事件展现的立体一点呢?比如李逵这厮原著里简直就是杀人魔,而且老百姓杀得不少,电视剧不但减轻了这部分的描述,反而给他安排了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其实这个也是神来之笔,这里不展开)。原因就是《水浒》有太多面,作为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你要表达什么主题,就只能选取其中一面来突出展现,李逵淡化了杀人魔王的一面,但原著里表现出的革命性最强、有最质朴的底层百姓情感、底层人民的聪明机敏和悲悯情怀,却通过重阳聚会(诏安诏安招甚鸟安?!)、李逵接母上山、李逵坐堂突出展现了出来。宋江也是一样的道理,原著里争权夺利、阴狠狡诈、草菅人命的一面,在电视剧里表达地十分克制隐晦,但在其重情重义及时雨、一呼百应黑三郎的一面,特别是在革命过程中展现的右倾投降主义却十分突出,让人看了恨,并非是恨这个角色想要手刃了他,作为观众,你只是想着,哎,宋江这人好是好,为何非要去招安?要是晁盖哥哥还在.......注意,这时候,作为观众,是对这帮由底层百姓、小地主、庄园主、在中枢没有裙带联系的官吏、低层武将组成的,备受压迫与戕害的起义部队抱有非常大的同情的,希望他们彻底的革命,反了他娘的,推翻腐朽到根子的朝廷是观众心中最迫切的愿望。

回到问题,宋江这个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刻画呢?因为创作者的屁股是坐到造反者这一边的,连他的错误都是没有彻底造反。

珍惜这样的作品吧,今后大家见到的更多的作品将是这些《被教科书骗了么?太平天国的真相》、《历史最残暴的一幕——黄巢吃人》、《李自成是民族罪人》。随着城市中产阶级越来越多这也正常,这些作者不这么写怎么能体现文化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影Mr. Holmes? 
  如何评价西班牙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Contratiempo)? 
  晁盖为什么在角逐中败给宋江?晁盖比宋江弱吗? 
  在杜琪峰导演电影黑社会里面,和联胜真正的实权者是不是邓伯那个肥佬? 
  宋江为什么要杀死李逵? 
  如何看待“网红草根”出身的二龙湖浩哥开始拍摄抗日正剧,是炒作还是洗白? 
  如何看待水浒李逵寿张县升堂判案得万民伞? 
  为什么《命运石之门》被评为神作? 
  西门庆追潘金莲的手段放到现实生活中能用吗? 
  水浒传中白衣秀士王伦,到底有没有做梁山寨主的能力?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知乎专栏文章《这才是真实的中共军队政委,<亮剑>纯属瞎扯淡》?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诸葛亮的继承者蒋琬、费祎和姜维?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