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F1 在中国的受关注度是否下降了?原因何在? 第1页

  

user avatar   ke-wang-nan-b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11月16日,下班前后的6分钟。周冠宇下赛季成为阿尔法·罗密欧车队的正式车手!!!

历史性的一刻,看来这文要开始复更了......

周冠宇都拿下第一个积分了,我还是没有更!!注定我成为不了周冠宇~~~~

----------------------------------------------------------------

以下为原文,在2018年11月回答:

纯粹个人看法。F1在中国火不起来,被下架主要是有四缺

【缺传播】;【缺产业】;【缺钱】;【缺人】

其中缺人里头,结合现实情况,可能又缺了3种人:①缺“上面有人”;②缺金字招牌;③缺中国选手。

尤其是这最后一项“中国选手”,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在目前的环境下,是一切因果的总因,如果这一点能突破,其他都可以迎刃而解。

基于以上的四缺,就让大家缺少了热情,所以就.....

-------------------

接下来详细的来说一说。



【一、缺传播】

这里的传播主要指两部分:一个以央视为例暴露出的在转播上的不足(主要是对国内的推广),另一个赛事推广层面的不足(对国际和对中国都有)。


1.1国内转播上的不足

不足在于:央视拉进来了不少新用户,但用户都没有下沉。

理由:

虽然在03年以前,地方台(尤其广东)对F1已经有一些直播、录播节目,但撬开中国车迷大门的故事还是要从2003年三八妇女节的那个周末说起。

2003年3月9日 澳大利亚站发车

至那个周末起,央视开始系统性的转播F1,国人也是从那个周末的澳大利亚站“一档起步”。这个时候的中国观众对F1属于零知识水平阶段。传播F1,需要对F1规则进行普及,而且是要选取规则中基本、浅显的部分来普及,太高阶的战术该阶段还用不上。不求看门道,只先求先让观众看懂,看懂了才能领进门

坦白讲,央视在“领进门”方面做的相当不错。记得在03年揭幕站澳大利亚赛前,就有对整个F1场上比赛规则、积分规则的VCR介绍,比如各颜色的旗语是什么意思;正式比赛、排位赛的规则;各车队车手的介绍;维修站的知识、规则。甚至连维修站车房的位置是依什么来排的,各车手的号码是怎么排的花边都介绍了。做的非常好。

尤其以解说员这个岗位为例。

央视的解说沙桐,被很多车迷称为进入F1的领航员。我认为领航员这个称谓非常贴切,当年在比赛中,沙桐不仅会反复、细致的介绍一些规则,降低门槛,让大家看得懂。还会介绍一些八卦、花边、年薪等小故事,帮助大家从更多的维度了解F1,多开几个大门的入口,让大家看得进去。

当年央视有钱啊,好几站跑到现场转


但问题出在领进门之后的留存上。

八卦、花边会让“一档起步”的观众看得进去,但是当车速来到“五档“之后,八卦这些东西不仅不会保持转速,甚至会丢掉转速。此时领航员的角色是不够了,必须是有车队经理,甚至是赛事总监的角色加入,帮助大家看门道。

而从04年开始,央5的解说团队是沙桐+1~2位嘉宾+朱环一位女角。这一搭配基本是02年世界杯【解说刘建宏or黄健翔+顾问张璐+女性角色沈冰】的改良版。女角色不担心是零基础,这反而能更方便问出零基础观众想问的问题,再由顾问来解答。但是在央5的F1团队里,显然当领航员的角色移交给朱鹮后,沙桐并未有起到车队经理的效果。有的时候甚至光顾着介绍零基础的知识,反而对赛道上正在发生的状况,没有及时点出。讲战术的篇幅也不多。导致只顾培养看得懂,不注重培养看门道。在这一方面,上海的李冰相比就做的很好,很好。

还有就是不知道当年央5演播室里的电视机太小还是咋回事,很多很明显的状况看不清楚。足球的看不清楚越位,F1的看不清楚排第几。普通观众一下就能辨别出来的赛况,各项目的专业解说员就是搞不清。


因此,在这样有意无意的侧重下,拉新拉的倒不错,但用户都没有下沉。

那用户没下沉会怎么样?

结果:

在足球场上,如果没有下沉,那么因为看帅哥、看贝克汉姆、看脸而看球的女球迷,一旦小贝不踢了,那足球也就不看了。

在篮球场上,如果没有下沉,那么因为姚明,而喜欢火箭、喜欢NBA的球迷,一旦姚明不打了,那篮球也就不看了。

那在F1赛道上,如果没有下沉,恐怕就是舒米不在了,没有超巨星级车手了,那F1也就不看了。

因为剩下的战术也看不懂,科普的也不够......特别是在那个年代,什么车队通话、驾驶数据又不公开,更加看不懂!!


1.2赛事推广上的不足

这一点可说的就更多了.....)

1.2.1 首先不得不提一下整个国际层面为什么不火,简单的说一说【规则】

不足在于:从传播的角度讲,规则把比赛魅力改弱了。

理由:

这十几年F1的规则改了又改,环保了又环保。目的只有一个,让这项运动更均衡,更平均,让小车队也玩的起,但这本身就是个悖论。强者之所以为强者,就在于他更能适应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寒门再难出贵子,阶级会越发固化,越发两极分化。

F1各车队间发展水平的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财力、人力(包括人脉)、科技水平、企业文化等。F1历经近70年发展,又是汽车工业里智商最高的一群人在玩,早已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只改一项规则,只改一个环节,哪怕这个环节是生态链中的核心环节,但很快也会产生新的应对方案,很快出现新的平衡。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了DRS,超车还是少。而FIA在管理方面,面对魔高一尺了,却没有跟上道高一尺的脚步。

结果:

所以这一改,非但没改出想要的效果,反而在别处还亏了。反而从传播推广的角度来讲,还把比赛魅力改弱了。比如赛车的外形比以前难看了;加油只能加一次了;V10变V6了;排量1.6,单圈没以前快,连引擎的声音都不好听.....

看看10年前的车长啥样!!威廉姆斯的双龙骨虽然成绩不行,但是真的骚。时至今日很多赛道的最快圈速还是我蒙托亚当年开这部车创造的。这一幕里,蒙托亚的骚操作也真的很抢戏。


1.2.2【汽车元素】的推广不够。

不足在于:只重视F1的体育竞技属性,不重视汽车属性。

理由:

我个人认为,赛车比赛和其他体育项目不同。足球、篮球只属于体育领域,只会出现在体育新闻里(影响力大了也能出现在社会新闻里)。但赛车是既属于体育领域又属于汽车领域,应该是体育频道+汽车频道,【体育版+汽车版两条腿走路】。但是这一点,F1在中国的推广并不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舒马赫这个金子招牌的过度依赖。在06年舒米退役前,不光中国,世界范围内的各路媒体都以舒马赫为第一任务,甚至是唯一任务。

这也怪不了媒体,舒米乃第一金子大招牌,有流量,能吸睛,怪不得谁。但是这样的坏处其一就是像上文说的让一些球星崇拜的车迷无法留存。其二就是,即便各大媒体把舒马赫在战术层面解析的再透,把车王的雨战技术、法国站四停讲了又讲,但说白了还是你们体育界的一套造星运动。和乔丹如何从罚球线开始飞,马拉多纳如何连过五人一样,玩的再溜都是体育层面的造星套路。

其实关于【竞技】+【汽车】两条腿,一开始央视还是认识的很清楚的。03年第一年转F1的两位转播嘉宾就是:毛黎+林程的配置。毛黎主要负责对比赛规则、战术、时局战况的顾问解说,而林程是北理工的博士,现在是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当年专门负责对汽车状况的解说。我也是从他嘴里知道了ABS、esp,也是由林程+毛黎+沙桐合体的深入浅出的解说,我才知道了F1没有ABS,车手还在雨天重刹,重刹的同时还转弯,妈呀,这是个什么难度啊!!!

也是基于此让我觉得要想感知F1的运动魅力,恐怕比足球、篮球要困难的多。在足球场上,国足队员一个停球停到5米远,你之所以开骂是因为你感知到这个动作暴露出的技术差。然而在F1里,你要是没有一台车,根本感知不到。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F1是富人运动的背后逻辑。那为了打破富人运动的门槛,那么在传播上,就需要有【竞技】+【汽车】两条腿的合体传播,以此来加强感知。

但很遗憾,这些方面包括五星体育在内,所有的媒体做的都不太好力度并不够。车迷向的赛车媒体,与经济向的汽车媒体还是泾渭分明。我认为既然是普及,那么汽车之家可以不离F1速报,但是F1速报还是想法设法把F1弄到大众向的汽车媒体上去曝光,去多多的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但市场的压力,还是无暇顾及这些东西。

再举一个重体育不重汽车的例子。

在营造体育产品观感方面,上赛场有个很好的创意。把各看台包装成粉丝看台,把不同车手的车迷聚在一起,形成专属看台。这个创意非常好,既能像足球场那样有一个球迷阵营,加强大家观赛的归宿感,又能在位置上正对爱豆的车房,从两方面提高了观赛体验。这也是上座率走低的情况下,拯救现场气氛的一个好方法。

而在加强汽车属性方面,上赛道曾有过一个活动:开放赛道,普通人可以驾驶自己的汽车,在安全车的带领下,排着队在上赛道去飙一圈。这个活动貌似水声就不大。

我个人觉得,就算放普通人进来开车,增加了赛道维护费用,还有安全风险,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也应该一直做下去。500辆太多,那就100辆,100辆太多那就50辆,直到找到开放共享与维护成本之间的平衡。总之,提升【汽车属性】的参与感,这件事情应该一直坚持不懈的去做。

看看神奇的纽伯格林:送快递的DHL,有导游的大巴,露屁股的奥迪、黑长直的悍马,无奇不有!!

结果:

这一点做的不够,直接导致了【F1是富人运动】的这一门槛没破。大家得不到像其他运动项目的感知,因此从基础的运动动作,到上层技战术战略也就得不到感知。


【二、缺产业】

不足在于:没有形成属于中国人的赛车产业。

理由:
任何一项事业的推广、红火都需要一套完善的产业链为基础。足球是这样,篮球是这样,F1也是这样。电影行业是这样,动漫行业是这样,汽车行业也需要这样。

如果简单的把F1运动中的产业分为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消费,那么上游的研发是依靠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决定的,这其中的差距、原因、发力点,实在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范畴。但是下游产业链的部分,比如开发好消费级市场,这是我们可以发力,可以做到的。

做一个类比,把F1运动的研发、造车、测试比作是电影行业里的是创作和制作,这属于上游。F1的2小时赛事就是发行和放映。但卖周边、办影展漫展电影节、开发各种IP就属于下游。

但从电影动漫行业的经验来看,不一定每一个国家都有顶级的上游产业,依靠中下游一样能赚的盆满锅满。比如中国ACG市场在没有本土大IP撑起的情况依然火热;大家都说中国的国漫很差什么什么的,但各种漫展、游戏展我们一样办的特别红火。而且这些展会上,大部分cos的形象不也是国外动漫IP吗?外国的上游产业,到了我们国的下游环境,一样能够玩的开。

F1其实和电影一样,都是国际化程度高的领域。单一上游环节的缺失,其实不会影响他的流行。类似的例子还有足球,足球运动在中国、东南亚、南美部分地区水平也不高,但一点不妨碍他的流行。但是在这些地区里,无不有着与足球相关,并异常发达的中下游产业。中国有对足球极高的关注度,东南亚有围绕足球的博彩,南美就更是早已把足球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观F1,属于中国赛车运动的【中下游产业链】没有形成?属于赛车运动的周边开发了吗?

没有!!

中国的古德伍德赛车节为什么办不起来?《Top gear》中国版为啥播不走?

又是一个字钱!!

最最最尬的想跪的节目,Man尬Man尬的....


前文说到,F1是富人运动的门槛没破,但换句话问:这个门槛能够被破吗?

这个门槛本就是事实、是客观规律,生来就有。

玩改装车要不要钱?跑一圈专业的赛道要不要交门票?把自己的车拿去跑赛道,有了磨损上4S店要不要钱?

这些都要钱!但对目前的我们来说这些钱花起来都很冤枉。

因为就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收入决定了,在我们眼中汽车的【工具属性】依然是远远大于【玩具属性】。不管是代步,还是为了谈生意时有面子,汽车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使用的日用品、必须品、刚需型功能性产品。远远没有到要去玩车的享乐品、奢侈品、锦上添花型艺术品。

豪华车渗透率2016年及以前均在10%以下,只有2017年突破10%。从18年10月销量的车型表中看出,刚需型车型还是主力。


在这样的基础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买车总是要考虑空间!因为这是一个家庭的第一台车,还有可能是唯一一台车。

在这样的基础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总爱三厢,三厢不够还要长轴距版。因为加个L,3系变5系,C级变E级,50万的单子能变100万的生意。

在这样的基础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Top gear》中国版播不走!因为车迷群体少,车迷文化缺失。放眼望去,做汽车内容的自媒体大部分瞄准的还是为小白用户提供买车、养车、识车的知识,主要应用场景依然是一个家庭的买车养车环节。毕竟这才是大部分国人接触汽车生活的最常见的场景,因此自媒体号里车迷向的内容极少,毕竟我们离美国那种车轮上的国度的文化氛围还差的很远。

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汽车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但总的来说,除代步、彰显身份等基础生活功能外,汽车在大家平时生活中的占比还是太少了,而赛车在汽车生活中的占比那就更少了。


结果:

由于经济基础的决定,上层建筑的文化、人的观念自然就还没有形成。

一个明星花100万买豪车,或许会被问“你要这么多车来干什么?”但如果他花同样钱去买古董字画恐怕则会被赞兴趣高雅。

①很遗憾,不得不承认,【汽车、豪车、赛车、改装车】在目前的社会氛围和大众认知里还不是一个很友好的兴趣。(上海禁止80分呗的车上路。一刀切啊,你搞一个故意轰油门、造声浪扰民就处罚不就行了吗?)

而另一方面,关于汽车的贫弱理解也依然存在。我父母至今还是把汽车当成一个可以毁灭自己人生和别人人生的恶魔。虽然出于生活刚需买了车,但是仍旧对驾驶的态度异常谨慎。比如我到异国长途旅行父母叮嘱两句,担心不大。但听说我在异国还有自驾的行程,我妈整晚睡不着觉。我驾车300公里从省城回老家,一人起码要叮嘱10句。本是对不遵守交规、错误驾驶习惯、驾龄少等情况的担忧,却笼统的映射在汽车这个产品、这个领域、这个文化身上。

②这也导致了国内二手车市场与国外的差距,对安全还是很敏感的,因此交易成本极高。而二手车,尤其经典老款的二手车恰恰又是【车迷文化】【改装文化】【赛车文化】的入门土壤。

③同时像我父母那样贫弱的理解也导致了他们无法理解类似“足够的动力更能保障安全”“有时超过前车远比不超车跟随更安全”的观点和情况。既然对汽车使用情形、场景持害怕态度,也就更不用谈【驾驶乐趣】这一话题了。那无法体会【驾驶乐趣】、【改装乐趣】,又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把汽车当做满足生活基准线的机械品之观点。于是只有【购车、用车文化】没有【车迷文化】,只有【开车】没有【赛车】

【缺产业】导致了以上①②③点的现状,而这些现状又直接导致了我们【缺乏重度的汽车生活的体验】。


【三、缺钱】

不足在于:没有愿意投钱大财主。

理由:

这里的缺钱,主要是指缺赞助,缺大宗资金。与前文说的,因为国民生活水平的“缺钱“导致车迷文化的缺失,从而导致“缺产业“的问题不同。此“缺钱”非彼“缺钱”。

如果前文说的中下游产业的缺失,主要是指没有赚到亿万级消费级市场的钱,是对C端用户的。那么这里的【缺钱】就是指对B端市场的缺失,缺乏肯砸钱的大佬支持。就好比是淘宝赚的是C端老百姓的钱,双11搞活的是消费级市场;而阿里巴巴是要赚企业的钱,是要搞活小微企业的市场。用现在腾讯马小化腾的话说就是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区别。

也就是说中国的F1运动缺的这个钱,是缺的【赞助】是缺的来自企业主、行业端、产业端、相关领域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①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石化——SINOPEC!!!

说到【SINOPEC】这个词,简直就是F1车迷全体的泪....

从2004年起,中石化赞助了几乎和F1有关的所有东西。从上海站的冠名,到央视F1赛事,再到专题节目《精彩F1》。然而,08年起,全面撤资。上海站冠名权开始裸奔,央视没了赞助,“SINOPEC”变成“因为要转播斯洛克世锦赛,F1延播.....”哎.....

现在想想,星期日晚8点,转到CCTV-5能听到“中国石化——SINOPEC”的人,你们好幸福啊!!!

其实各国的F1运动背后都有这些行业大鳄的影子,赛车运动发达国家更是这样。比如英国的壳牌,不仅是F1的油品供应商,也是很多赛道的最大赞助商;纽伯格林和铃鹿是德国的宝马、日本的本田曾用的试车场;蒙扎赛道上经常看到那个狮子的LOGO是意大利的埃尼石油;雪邦赛道修建的如此高规格现代化并进入F1赛程,与马来西亚的马石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你看随便举个例子,卖石油的就这么多。因为F1需要巨款来玩,而卖石油的正好有巨款,而且他们的业务和F1的关联度还非常强。而中国偏偏没有石油大鳄愿意来,其实其中一个理由跟下面第②点烟草的理由一样。

②第二个例子我们来看看F1的另一大赞助来源:烟草。

舒马赫的高额工资哪里来的? 万宝路的赞助费里给的。想必F1对烟草的依赖程度不必多诉。(但这里聊烟草,我是暂且抛开F1顺应国际社会的政治正确打压烟草,以及我国也对烟草业态度的这一背景来谈的。)

那么我们没了石油行业,可不可以有烟草行业呢?恐怕还是用不着。烟还是一个大众商品,我们的烟民的绝大部分和社会主流是一致的,也就是之前【二、缺产业】里说的那一群人。朝着绝大部分烟民所关心的大众领域投钱,往往更能贴近目标受众,往F1投钱还不如往更大众的领域投钱。

实际上烟草公司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想想我们国家对烟草业还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的时候(也基本就是央视转播F1的年月吧)。想想03年前后的烟草业在体育界的介入: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的常驻的训练基地是昆明的红塔基地。除了昆明是高原以外,也是因为红塔基地修的好,不缺钱。还被米卢推介给了皇马,03年夏天皇马选择了昆明作为赛季热身赛前恢复训练地,呆了近一周。而当时云南的甲A联赛队伍也叫云南红塔队。而且,当时队里有个外援中场,叫舒马赫。

烟草行业愿意为国足建基地,愿意投资一支中超球队,甚至创始人达成一番伟业后为了兴趣去种点橘子。是因为为国足、进中超、种橘子都能有效的打到烟草的目标客户,而目标客户就社会大众,而社会大众普遍持【二、缺产业】里说的观点。

由此可见,烟草业已经找自己的大头,何必再投赛车呢?

(而石油,又何尝不是呢?而且石油在我国更是垄断,别说需要F1打广告了。就算有了个《穹顶之下》这样的负面广告它都不怕,你说它还需要靠F1来打正面广告?)

另外,既然话已经说到这里了,那就花点时间说点题外话了。其实烟草业也不是完全不待见赛车!!

【云南红河车队】听说过吧,红河车队的老麻听说过吧。国内20多年的拉力界名宿级人物,第一次带红河车队去参加达喀尔,结果就赶上2008年达喀尔取消的那一回。老麻对着镜头一边抹泪一边咆哮“它给取消了!你说我来过,你取消了我就回去了,我没来过.....”咆哮着咆哮着......一个满脸皮肤租糙、毛孔粗大的糙汉子竟然抹起泪了.....

没找到在CCTV5里对着镜头抹泪的画面,照到这张当时的照片将就着看吧

哎,这些对赛车充满热忱的故事都发生这支与红河烟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和事上。毕竟烟草与赛车,就像男人与荷尔蒙,总是天然的相关的。

但为什么中国的拉力赛里有烟草,F1却没呢?一方面是运动基础:拉力赛,便宜,大家玩的还是比较早,方程式开始的比较晚。玩拉力赛的人比较多,圈子比较成熟。另一方面就是圈子或者地域问题了。这一点留到【四、缺人】部分再讲。


总之,纵观F1运动的几大财主,主要来自烟草、石油、车企、金融这几大行业。F1这把火在国际上要烧的旺,也离不开这几把好柴火的支持。但在我们国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赛车土壤找不到这样的柴火,或者有柴火的财主不愿意把手上的柴借给赛车烧。


结果:

缺钱的后果就不说了。没钱,能搞啥?任何一项活动的推广都需要大柴火的支持,何况还是高烧钱的赛车。在中国的体育项目中,白色鸦片滑雪的状况也差不多。


【四、缺人】

其中缺人里头,结合现实情况,可能又缺了3种人:①缺“上面有人”;②缺金字招牌;③缺中国选手。


本回答不涉及F1运动的本身观赏性是否可观的问题!!!

由于题目本身是【F1 在中国的受关注度是否下降了?】,既然是说中国,我们就只说中国的情况。

F1本身的观赏性高低,自然不是针对中国这一个国家。观赏性差了,大概率对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差,那么为什么别的国家没有下降,或者凉的趋势没有那么快?

其实要说F1的关注度,国际上也在下降。跟他的“一模一样跑圈”动作不精彩、车丑、改规则等等有很大关系。

同时,现在的FE,也就是电动方程式崛起的很快。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电动汽车被很多车企大厂、国家政府视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但是这些原因,都不是中国关注度下降的根本原因。或者说这些原因还不至于让F1 在中国的受关注度下降的如此之快!!




  

相关话题

  瘦不下来是运动量太少吗? 
  特别特别容易长肌肉的女生应该怎么锻炼? 
  如何评价WBA羽量级拳王徐灿 北京时间八月一日在英国伦敦与利·伍德举行的金腰带卫冕战中的表现? 
  决定学弓箭,请问入门装备买哪些好? 
  如何看待朱易在冬奥会的表现? 
  坚持跳绳给你带来了什么改变? 
  女人选择一项什么运动可以痛快手撕像《三十而已》里面的绿茶,同时危险时刻还能防身? 
  求推荐合适的跑鞋? 
  信息的运动遵不遵循牛顿定律? 
  如何看待王鹤棣打篮球时不服判罚愤怒离场? 

前一个讨论
铁人三项和马拉松哪个对体能的考验更大?
下一个讨论
隔天跑步,休息的那天我们应该干什么?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