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什么是「富人思维」?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设在现实中,你身边有7个人——ABCDEFG,他们都是身价过亿的富人。

A创立了一个新宗教,每年靠教徒供养,收入上亿。
B是某地市委书记的小舅子,靠内幕消息提前拿了块地,之后倒手挣了上亿。
C是一位地道农民,从小本生意起家,用了30年时间里身家过亿。
D是富二代,他爸爸给了他一个亿让他随便花。
E是职业股民,10年时间资产翻了几十倍,身家过亿。
F是某创业公司早期员工,拿到了期权,后来因为公司成功上市,身家过亿。
G是MIT计算机博士,毕业后选择创业,拿到了风投的投资,一年后身家过亿。

那么,在这7个人中,到底谁的思维是富人思维?

就像B一样,人家挣钱靠的是“富人思维”吗?

F的公司如果没上市,期权还是废纸,他会是富人吗?公司是否能如期上市,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吗?

G如果没有MIT的学历作为背书,会有几个风投机构愿意投吗?

如果你让这7个人给你讲,几乎每个人都会强调自己如何努力、在思维上是如何高人一等,并且每个人都能给你讲一套自洽的“富人思维”的理论。

然而,这7个人有可能是同一套思维体系吗?

当你真正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所谓“富人思维”存在的时候,那你离掉坑里也就不远了。

当然,与普通人相比,富人的确在理财、投资等方面会有一些优势。依靠这些收益,他们的确可以活得比普通人更轻松。但是,投资理财这些东西跟所谓的“思维”没关,这些都是基于基本的经济学知识而进行的,网上的公开课或者书店里的书都有一大堆,谁都可以学会。把这种知识性的内容强行上升为“思维”,那就真的是坑爹了。


user avatar   bai-gu-niang-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的其他的回答我看了下,要嘛是抖机灵,要嘛是摆阔,要嘛立着稻草人自己打。


而且,富人思维也要区分,是富人的思维,还是成为富人的思维?或者说,是old money还是new money?


如果是old money,鬼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种老阔佬早就进入了从心所欲的境界,既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参考意义,而且容易沦为农民讨论皇帝家的金锄头。


但是new money倒是可以说说。


大概来说,我认为是三点:

1。抓主要矛盾。

2。算收益率。

3。想后路。


主要矛盾,就是战略问题。

比如90年代物资匮乏,这是主要矛盾,做买卖能赚钱,什么工商税务的就是次要矛盾,你去纠结这些不敢下海就是穷人思维。比如本世纪初城市化高歌猛进,这是主要矛盾,房地产就能赚钱,你天天盯着M2,汇率,大人物的只字片语,这就是次要矛盾。你去纠结这些就全款变首付。


知乎太多长篇大论,又是数据又是表格的文章,为什么我说都是垃圾?因为没有回答一个问题:谁是主要矛盾,起主导因素?


这种回答,答题者显示了博学,观看者带入了努力学习而自我感动,其实都是浪费时间。


直觉的定性往往是盲人摸象,掌握一堆数据的定量经常南辕北辙,到最后,一定要回到定性,数据只是判断的依据。


再说收益率,这是战术。

同样一笔钱买房,你买远郊ceo,他买次新双地铁。你全款贵妇流,他并发小舰队,收益率肯定天差地别。


同样持有几套,你放在那不管或者干脆租给二房东,他该凤变冰的就变,该抵押就抵,为了bp级别的利率不惜和信贷员和钱贩子推杯换盏称兄道弟,谁赚得多不是理所当然么。


确定了要做之后,如何开源节流,精益求精就是区别。


至于想后路也很简单。


人总有搞错了的时候,也总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你最开始就得想清楚,我搞错了咋办?


说好的事情,银行会不会耍赖(事实上银行就经常耍赖,比如过桥问题),你妈会不会不讲道理?你伙伴会不会家里有事要撤伙?国家会不会发神经?


最后都归结为,如果你搞错了,会不会挂?有没有翻本的机会?如果没有你扛不扛的住?


user avatar   hong-hua-mu-m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平时见过最多的富人思维就是以下几个:

“进口豪车收重税?这是抢劫。”

“房屋限购?破坏民众自由购物。”

“车辆限行?限制民众自由。”

“取消高考!推行素质教育,我就是被应是教育残害的人才!”

“要呼吸,要环保,不要工业!”

很可惜说上面这番话的人,基本上我见过都是挤公交买不起房子唯一特长是唱歌而且还为保饭碗发愁的人。

倒是听过一些真正的拥有财富衣食无忧每个月被动收入上万的人说过:

“国家要发展自己的产业,肯定要限制一下外国的产品。争夺市场嘛。”

“房屋问题不解决,民心浮动。”

“车辆饱有量太高,路又不宽,应该限制一下私车,发展一下公共交通。我们这些开车的应该付出一些更高的代价的。”

“一个国家光靠服务行业是强大不起来的。”

“教育吧,我觉得还是得靠考试和高考。只有考试才有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吧。人才需要流动,要不然国家乱啊。如果是拼素质教育,弄个画画之类你们穷人还能应付,要是弄个高尔夫特长你们可以弄的了吗?这个世界有时候一些看起来平等的事情并不公平。你和姚明,让你们比赛谁先拍到一个2.5米的线10下就算赢,很平等,但是不公平。”

说前面两句话的人,是个收租佬,是现在的同事。自己拥有两栋住宅楼。

后面三句话是以前跑业务认识的一个商人,在广州和深圳有五六家星级酒店。

都是偶尔聊话题聊到的。

我觉得可能这就是两种思维吧。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富人思维,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骗”和“赌”

你看看贾药停,罗永浩之流,都是这么发家的,不止这几人,所有以一己之力跳跃阶级的人,都是靠“骗”,绝不是靠辛勤劳动。

其实所有企业家都是这样的,有的人成功了成了企业家,而有的人则破产成了千夫所指的“骗子”,而决定谁能成功谁失败的,运气因素还往往大于本事因素。

没有人认为马化腾是计算机专业的顶级大师,也没人认为王健林是建筑学专家,但他们确实发家了。

罗永浩就是个初级例子,只是运气不太好。


先讲情怀,说我这手机如何如何,大肆炒作,实际上没有任何核心技术。

然后骗来融资,老百姓觉得手机好不好不重要,资本家觉得手机好不好也不重要,人毕竟没有这么好忽悠。

重要的是要让资本家觉得老百姓觉得他的手机好,就是要利用资本家看不起穷人的心理,这是他们的软肋。

当然,罗永浩连这个都没做到,都能让人傻钱多的蓉县政府买单,可见行骗的风险现在很低,大家目前可以放开手脚去干。


贾药停则是高级版本,利用的是“让资本家觉得别的资本家觉得贾药停的公司牛B”的资本家之间的互相鄙视的心理,做出ppt然后抬高股价,然后半路出家大发一笔。


回过头来,什么是“骗”?利用他人的对信息的缺失对他人造成损失来牟利的行为,就叫做骗。无论是利用“资本家觉得人民觉得这个手机好”还是“资本家觉得别的资本家觉得这只股票好。“显然都是在利用资本家与人民,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互相信息不对称来牟利。

说是“骗”,当之无愧。

但是至始至终都是合法的,所以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行骗不一定是非法的,道不道德无所谓,只要不违法可以干任何事,就算违法了,只要承担得起代价也可以接着干,比如范冰冰逃税。

这样你就摆脱了穷人思维,进入富人思维了,但所谓的富人思维不一定会让你致富,还有可能让你破产,因为,你学会了“骗”还不够,还必须“赌”。



有很多朋友可能会说马云马化腾不就给投资者回报了?没有造成损失嘛。

这就是赌赢的例子,当然了,空手套白狼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总有些人成了,但败了的更多。

遗憾的是很多人只注意到成功的人,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并觉得这个才是“富人思维”,而失败的人则不是。

这如同觉得赌场上赌赢了的赌徒有特别的技巧,赌输了的则没有一样滑稽。

没有永远的苏格兰人的例子,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你如果把富人的思维当中“富人思维”而不去考察有着“富人思维”最后却破产负债一无所有的人,就如同觉得苏格兰人永远不会犯罪一样滑稽。

不排除赌博的时候有些人的确有技巧,我也相信数学家赢几个亿的故事,但要记住两点:

1: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赌博技巧的意义根本就不大。

2:这种技巧绝不是你改变什么思维方式就能得来的,而是多年的积累,数学家不是一日能练成的,正如很多创业者也是领域专家一样。


唯一可以称得上“富人思维”的,就只有“骗”和“赌博”。

高票说了什么富人是想去做什么,再筹措资源,而穷人则是有什么资源再去做什么。

这是赤裸裸的谎言。

如果你有几个亿,或者有个名校博士教授title,你当然可以随随便便的筹措资源。

如果你没有,你自然就只能认命。

如果你和王思聪一样有爹给的五个亿,你自然可以随便去赌,输了大不了再来,在资本市场上,资本毕竟总的来说是赚的,只要钱够多砸在一个笼子里,不可能赔。

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爹,那抱歉,你敢不敢赌上全部身家去谋求一个极低的可能性?

2010年后,创业后能够上市的公司,只有千分之一?为了这千分之一的机会,你愿意拿全部身家去赌吗?你相信自己的骗术吗?


是你的资源决定了你的思维,而不是你的思维决定了你的资源,你大学的马哲老师可曾教过你什么是唯物主义?这就是唯物主义。

醒醒吧,“富人思维”是你学不来的,因为你的爹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的90%以上。


user avatar   xiang-gang-xiao-m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土豪朋友的妈妈在他大四的时候,给他一笔几十万的经费,想让他趁着大四闲的时候去搞一波创业投资练练手。这个朋友拿到钱,很高兴,满心欢喜地在学校周围旁边逛了一圈,看到学校旁边有家小吃店生意非常火爆。于是他灵光一现,走进店里,找到老板说:“你好,我看你的店生意非常不错,我想来开个加盟店。只要你让我用你的小吃配方和你的店名品牌,我每年给你多少多少钱, balabala…..,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吃店做大做强,挣大钱!”

老板像看着智障一样看着他,满脸狐疑道:“什么加盟店连锁店,我不吃这一套。不要以为你能骗到我!”然后把他撵出了店。土豪朋友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后来拿着这笔钱吃喝玩乐,挥霍光了。。。。听到他说这段惨痛的经历不禁笑出了声,哈哈。

这位老板能把小吃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也是做的非常好了,其实也是个富人了。但是呢,即使做得很成功,他还是需要每天起早贪黑来经营自己的小吃店,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去指挥小弟们做各种杂活,但实际上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挣的钱可能没有开连锁店多。

所以呢,所谓穷人思维的人也不一定是真的穷人,其实只是挣起钱来更累一些。这类思维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搬多少块砖,就拿多少的报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但这样子的收入总是有一个上限的。毕竟一个伙计一天能做的小吃数量是有限的。

而富人思维呢,更多是一种掠食者的思维,就如同上述的土豪朋友一样,考虑的挣钱的时候,不是考虑自己能打多少工,能搬多少块砖,而是考虑如何整合各路资源,让别人为自己打工。这样子的思维容易带来一种指数型的收益,就像各路网络游戏一样,通过增加玩家来挣钱,玩家的数量会随着游戏公司的运营呈滚雪球似的不断增加,而其投入的成本可能也就和运营初期差不了多少。

话又说回来,虽然掠食者思维能让某一个个体变富,但这个社会还是需要大量的所谓穷人思维的劳动者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社会怎么能正常运作呢?所以要尊重每一个人,无论对方是富有的企业家,还是那些代码狗、通信狗、金融狗等等。

此刻我就是一只码字狗~~~


user avatar   feifei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我接触的一些亿级富人来看,非要说有所谓的“富人思维”的话,那这种思维和“穷人思维”的分界线在于:

穷人,或者说普通人,是手里有多少资源,才敢做多大的事情。

富人,是脑子里先想到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目标定下了之后才开始考虑要怎样筹措资源。

很少有人意识到, 其实所谓主观能动性也是天赋的一种,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很难后天学会。富人思维把“目标”和“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倒转了过来,使得他们不会被一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门槛给限制住。因为有这种思维,所以没有什么拦的住他们做一件事:没人可以请,没钱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规避,敌人可以和好,对手可以买通。

总之一句话,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穷人思维的人永远觉得自己的积累“还不够”,时机“还未到”,方法“还需研究”,经验“再要学习”,到底要满足多少条件才能做一件事?说实话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反正条件永远没有凑齐的时候。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这么来的。什么东西都能成为拦住做一件事的理由,他们眼里的世界到处是红线。

尤其是一些读了点书的,往往还沉迷于虚无缥缈的“自我提升”,觉得只要自己不断练级升级,这也强那也强,总有一天世界会跪在自己面前。忙活到了最后连自己都忘了做这些是为了什么目的。如果“目的性太强”是贬义,“缺乏目的性”就是另一个极端,可谓勤奋的糊涂蛋。 这类人你在任何时候去找他,他永远处在“为做某事在准备”的状态中,;而富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正在做某事”的状态中,至于会遇到的问题,边做边想办法,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办法总会有的。

与之相对的,富人那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倒置思维,其副产品就是极强的行动力。他们可以把一个“目标”拆成10个“条件”,然后这10个条件每个都可以当成一个新的目标,继续往下拆,最后越拆越细,越容易落实,顺着这张清晰的脉络你很容易知道自己的计划进行到哪一步,节点在哪,甚至可以看出哪里有捷径,可以用替代路径直达目标,许多看似毫无抓手的难题往往就是这么解决的。

而且对富人来说,既然要筹措资源,那只要能有利于实现目标,哪怕先要花下成本,许下诺言,那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借力”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所以总是以很小的资源撬动很大的资源,让更多本不属于自己的钱为自己所用,让更多其他人为自己服务,这便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后记:说的是富人思维又不是富裕公式,抬杠没意思。


user avatar   songandsunsh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不好意思在这个问题下打一个广告。是我提的一个问题,并且自己做了回答。因为我几乎没什么粉丝,所以那个答案并不能得到关注,可是我想让大家对孤立肾更多的了解,所以只能通过这个高票答案,非常抱歉,影响了大家的阅读体验。

孤立肾是一种什么体验? - 安之的回答

我有一个朋友,男,父亲是某银行的行长,母亲是公务员,家境殷实,从小富养。

高中的时候,他到了叛逆期,成绩一落千丈,也听不进别人劝。高考的时候分数刚好上了本科线。他父亲劝他留在省内,读一所专科学校,这所学校和他父亲所在的银行有合作关系,每年会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直接去该银行就业。进了银行之后的事情,虽然也是要按照程序走,但是起码父亲的人脉和资源在那里,以后境遇只会好,不会差。他不愿意,执意去了偏远省份的三本大学,似乎那个学校在我省也就招5-6个人的样子。

大学里,他没有走学霸路线,也没有完全向学渣堕落。而是动起脑筋做了小生意。从阿里巴巴上低价买进许多廉价连衣裙,然后到市中心摆地摊卖。一个月赚好几千,赚了钱就请客吃饭KTV喝酒花掉,后来他拉上他们寝室的人一起干,几个人还凑钱一起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方便进货运货,收入十分可观。(之所以我知道得那么清楚不但因为我们高中里是关系很好的朋友,而且我好几次帮他在阿里巴巴上挑裙子的款式~)后来某个暑假他还邀请我们几个高中好友一起去他读书的城市周边旅游(那是个旅游大省),他花销很大,但是基本上没和家里要钱。

那个时候问他毕业之后打算干什么,他说觉得当地市场前景广阔,且处于西南国界边境,将来可能出国去东南亚某国倒腾卖东西,总之死活不会回到家乡,过那种20岁就看得到50岁的生活。

说实话我很羡慕他。因为他有个聪明经商头脑能发现商机,也豁的出去愿意闯荡,他可能过的生活,是我们接触不到但是却有点向往的生活,充满了冒险和刺激。

大三升大四那年暑假,他家庭遭遇了变故,无非是帮一个不成器的亲戚担保贷款然后扛下了所有的债务。他家卖掉了给他结婚的房子,花光了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然后经过几个星期思想斗争之后,他决定回家去,考银行的职务,做一个小小的职员,每天朝九晚五,做三休一,见人便拉存款。他还是走上了那条他父母希望他走的路,做了那个能看到50岁的选择。

因为他需要稳定的收入,稳定的工作,以支撑他的家庭。

我不否认他在银行里也是有光明的前途的,因为他自己的努力,也因为他父亲的关系。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会暗自叹息。

当没有了经济力量作为后盾的时候,很多选择就会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在他家还是很有钱的时候,他可以做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去投资去赚钱去挥霍,就算他失败了,他的家庭支撑着他,他不用担心退路。很多高收益的事情都伴随着高风险,而有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些风险也就不足畏惧。

当这个经济基础崩塌了之后,一旦他失败,他将不知道之后的生活怎么过,他将面对巨大的压力的时候,他只能做一个最为稳妥的选择,因为他经不起失败。

所谓的富人思维,可能就是有这种“不畏惧”的底气吧。


user avatar   readc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在《富爸爸穷爸爸》里面讲的很清楚了,过去5年,起码看了5次,每年一定重温一次,对于理财小白强烈推荐!对于投资老手就算了,都是“常识”。

先看个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2549846625947648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谈到的重中之重就是「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

任何人做任何工作,只要把这个概念理清后闹记于心,在经济条件方面都不会过得太差。

他在书中说了3个「增加资产」的典型方法:打工、创业、投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打工是普遍的道路,也是必须的道路,就算是创业者一开始也免不了打工,只不过是为自己打工而已。

一开始提升打工的能力是「增加资产」最有效的方法,所谓的原始积累,提升打工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提升专业能力、人际关系、职业素养等等,

我个人的规划是这样的:

在25-30岁的阶段,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打工的能力」,我现在是自由职业,也是属于为自己打工的一种,但还是少不了专业能力,我目前定位于专业能力是财务分析和自媒体的运营。

在业余的时间就可以开发投资的能力,把小部分精力放在了提升投资的能力,例如指数定投、理财技巧、资产配置等。

所以这个年龄阶段,「增加资产」的主要方式一定是「打工的能力」,少部分的方式就是「投资的收益」。

接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在30-35的阶段,「打工的能力」已经逐渐成熟,资金也得到一定的累积,我会把这部分的精力慢慢减少,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投资的收益」。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增加资产」中透过「投资的收益」的比例会慢慢提升。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我主要有两种方式「增加资产」,那就是「打工」和「投资」。

接着到了35岁-40岁,我希望自己的「投资的收益」完全能够覆盖自己的「日常开支」,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财务自由的状态。

终极状态就是,「投资的收益」不仅仅超过「日常开支」,还能远远超过「打工的收益」。

以上就是「增加资产」简单的一部分。

接着再到「减少负债」。

首先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负债,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定义中,不能给你带来现金流入的都是负债,例如你买了一套房子,你每个月都需要还房贷,那就是属于负债。

当然不是说不能有负债,而是要「减少负债」,如果我有足够多「增加资产」的方式,那我自然也可以「增加负债」。

那还有什么典型的负债呢?

车子,对于大部分人在起步来说,车子对于金钱的损耗是极大的,例如保险、停车费、养车等,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但对于金钱的损耗还是不对等的,况且现在还有地铁、巴士、滴滴打车,生活出行已经足够便利了。

所以,「减少负债」其中一种方式就是「不买车子」,除了车子,还有生活中其他很多东西,例如奢侈品、昂贵的鞋子、米其林等,这些随着你「增加资产」,你必定会忍不住剁手,同时开始「提升负债」,很多人就会掉入这个陷阱中,一边疯狂「提升资产」,一边疯狂「提升负债」,永远都达不到「财务自由」的状态。

生活中有一种普遍人会认为是「负债」,但我认为是「资产」,例如我向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他们不用的闲钱进行投资,我每年给予他们6%的利息回报,而我过去5年自己稳定能够获得10%左右的投资回报,那我就能每年净赚4%的利息回报,这个看似是「负债」,对我来说其实是「资产」,因为每年给我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没有物质消费,那生活不是很无趣吗?

「减少负债」不代表「没有负债」,像我个人最近的负债就是投影仪、养两只猫、喝好的咖啡,这些都是我生活中的「负债」,但一定是我承担起的负债,占我收入比重不多的负债。

最重要还是要理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进行合理的分配,不要买了房子就以为是资产,也不要借钱就以为是负债,当然借钱投资失败就是一种负债。

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精湛的投资技巧,或冒多大的风险创业,只要理清生活中这些概念,想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在职场道路上稳定发展,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都能过上不错的小资生活。

最后,《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到致富的核心技能有会计、投资、营销、法律,说这本书没用的人,先问问自己有没掌握了这4项技能。

推荐一些从入门到终极书籍给你吧,其实把入门的书籍都看了,全都是我看过的书,对我影响非常大。

1.入门篇

《富爸爸穷爸爸》

《小狗钱钱》

《财务自由之路》

《邻家的百万富翁》

《巴比伦最富有的人》

2.初级篇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3.进阶篇

《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的护城河》

《学习估值,轻松投资》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4.高级篇

《穷查理宝典》

《怎样选择成长股》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5.终极篇

《证券分析》

《聪明的投资者》

《估值》

《价值评估》

以后我看了新的书籍也会再次更新,以上的书籍都非常经典,值得反复阅读和消化。点击下方关注我的公众号「阿猫读书」,就能领取从入门到终极的理财投资书单,让你效率倍增!

更新:

1.作者破产了?

作者本人没破产,而是作者一家公司破产了,而他名下还有10家公司,包括他说还有7000个房产(在他妻子名下),这是Robert Kiyosaki最新的资产状况,净资产8000万美元。Robert也不是靠《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致富的,在他出版这本书之前就已经财富自由和退休了。

2.富爸爸有很多系列,看哪一本?

最经典的就是《富爸爸穷爸爸》,其他基本雷同,个人认为看这一本就够了,有时间当然也可以看看当作重温。

3.买房就一定是负债吗?

Robert Kiyosaki自己就是透过买房和创立企业财富自由的,所以他非常提倡买房,但前提是房价合理,按照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估值太高了,以至于承受过高的负债和现金流出,不太值得。

另外,Robert Kiyosaki更多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如果你模仿Robert直接去买房或不买房,那都是一件很蠢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搞清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投资方向,例如股票、商品。

Robert还买了游艇,一般人来看就是负债,但他的游艇也是资产,因为他把闲置的游艇也租了出去,每个月带来现金流入。

我之前住民宿,发现民宿主人也是租的房子,他租了一间大房子,有3个房间,自己住一间,把另外两件装饰一下租给别人,刚好抵掉自己的房租,这不就把负债变成了资产了吗?

@潘泰燊 说的挺好:「资产」和「负债」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上可能会互换,比如早些年买的房子,当时是「负债」,但是涨了很多,加上杠杆作用,其实现在已经是「资产」。

总之,方法很多,活学活用,不一定只有买房才是唯一的道路。

4.有人评论:在中国肯定要买房啊!国情不同

作者指的买房只以投资为目标,大多数人买房是自住的,那可以考虑买房啊,不要把自住的刚需和投资混淆,但必须要弄清的是,就算是自住的房子并不是资产,而是负债,他并不能给你带来源源不断地现金流入,而是现金流出,也就是“从你口袋你拿钱”。你必须要想办法增加自己的资产。让“把钱拿到你口袋里”,例如房子出租。

我曾经认识一个人教科书般地应用了富爸爸的技巧,一般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他自己一开始买了一套房子,后来又有了钱勉强够付首付,又买了一套更小更便宜的房子,但他竟然把一开始大一点的房子租掉,自己搬进了一个新买的更小的房子,短期内降低生活品质,忍受小房子,但他大一点的房子租金更多,所以长期为他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入,活生生把负债变成了资产。

一般人做法是什么?先买一套小房子,有钱了,再换一套大房子,永远都需要还房贷,房子永远都是负债。

5.看这本书可以财富自由吗?

看一本书就想财富自由?想想也不可能吧。你上北大清华都不能保证你财富自由啊,只能在一定程度改变你对于金钱的观念,从而做出不一样的抉择。

财富自由本身就是困难的,因为起码需要掌握投资或创业其中一项才有可能成功,掌握这两项的前提还是要会计、投资、市场和法律,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有用也是因为我专业本身就是会计和投资,另外业余时间会掌握市场营销的技巧,所以最后在投资方面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益,目前还在拓展创业这方面。

书总归是有局限性的,你只能在书里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部分,如果你这样推论的话,世界上任何一部书都是没用的,因为都没有一个能够喂到你嘴里的致富技巧,大多数都只能提供你一个思路引进门,然后自己再去探索。

或者一本书中的局限中,再去阅读其他的书进行弥补,例如他富爸爸没有提供如何要投资,你就可以看看《聪明的投资者》,如果销售很重要,你就要再拓展看看《影响力》,如果要开一家公司,你就再拓展看看《精益创业》。

你可以在一本书不断地延展,看更多的书,你的片面的知识才会成为一个系统。

这本书不是理财的终点,而是起点而已。

6.Robert非常强调创业和投资,赚的多固然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缴纳更少的税和没有上限,例如你有一天打拼到管理层了,年薪百万,但是税后到手可能再70多万,足足少了30万,而投资和创业创造出100万,到手可能有90万,所以中产阶级是可怜的,因为他们缴纳的税更多,反而是富人是资本创造出来的价值,并不需要交太多的税。

7.自己将来也会变成负债

为什么要累积资产?资产能够在你没有工作的时候还能给你带来收入。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生病、意外,我们自己总有一天就会成为「负债」,因为看病就需要源源不断地现金流出,这个时候我们总不能指望勉强再去工作,我们必须要用资产带来的现金流入维持我们生产,如果仅仅用存款,万一花完了该怎么办呢?

年轻人看似是个体,但总有一天你会有家庭,有伴侣、孩子和父母,万一有一天是他们生病了,你微弱的收入决定不能够承担,提早累积能够带来现金流的资产,你的人生才会有保障。

8.要么大量读书,要么就别读书

读书最忌就是一知半解,所谓的书呆子也不是书读多了,而是书读太少了或没读懂。

例如,看到富爸爸说房子是负债就决定不买了,却没看到一个前提就是,房子是不是资产取决于他“从你口袋里拿钱还是存钱”,重要的不是资产本身,而是这个资产能够给你带来现金流入还是流出,越高财商的人,越懂得控制现金流。

9.为什么“富爸爸”无法提供具体操作的致富方法?

富爸爸一书中没有提供具体的致富方法,更多的是观念上的转变。

但他提及了自己的致富方法就是购买房地产和创立企业。

换句话说,他致富的方法就是购买房地产和创立企业。

但是他根本没有办法教你如何去买房地产,因为每个国家的房价和法律都不一样。

也没有办法教你创立企业,因为这要结合你自身擅长的能力和想要销售的产品。

另外,他没有办法举出更多的致富方法,原因是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个人想要仔细去专研某个领域的事情,例如房地产,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只能告诉你一件事情,那就是必须要在四象限之中进行转换,从雇员和自由职业的身份中转换成投资人和企业家,这才有机会致富。

而创业就是需要我们找到好的项目,这是所有人都面临的巨大难题,一本书肯定是教不了你的。

投资的话涉及太多的方面,例如股票、基金、风投、债券,你又要找到自己想要投资领域的方面,但肯定不是涉及所有的领域,因为这就代表了你不够专业。

像“富爸爸”专门是购买小公司股票,而我个人是“巴菲特式”购买价格合理的好公司。

重点就在于创业和投资的方向,想象空间太大了,并不是一本书就能教会的事情。

但前提就是我们在为别人工作的事情,不要麻木的成为雇员的身份,一辈子只想着打工,而是拓展人生新的可能了,去尝试投资或创业。

如果你是个终身学习的人,你的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升,打工肯定是无法满足你的求知欲的,你能力突破到了雇员的身份,你就会试图尝试投资和创业。

当然,你是个不喜欢学习的人,一定不要尝试投资和创业,失败是必然的事情,因为这需要极强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像打工一样,掌握一项技能就足够了。

这本书算是给我了一个对于未来的希望,我知道自己只要持续进步、学习、成长,未来是充满可能性的,并不是只能一辈子打工而已。

欢迎你来公众号「阿猫读书」做客,点击下方即可关注,我在那边等你,陪你一起学习理财~


user avatar   warfalc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完一本《富人的逻辑》,觉得这本书中的观点非常值得跟大家分享,本书是一个德国博士的论文,作者研究了很多德国的富翁,并用各种方法做了一些统计研究,找出了富人跟普通人的区别。很多观点非常有趣,就象《富爸爸、穷爸爸》中谈的现象,富人和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和不同。


书中的结论跟《隔壁的百万富翁》相类似,作者也在文章中引用过它的结论。建议跟这本书做下扩展阅读。要注意是这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德国的富人阶层,跟国内以及硅谷的互联网富人,还会有些差异。


人格特质


他们关注一系列不同的人格特质,然后将其与受访者各自的财富状况相匹配。对于德国而言,最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


富人远比中产人士思想更开放

64%的企业家和68%的自雇人士表现得格外乐于尝试新的体验,相比之下,有这种倾向的中产人士只占35%。


企业家不如中产人士好相处。

69%的中产人士被认为很容易相处,而在企业家中,这一比例下降到60%。对于工资高于平均水平的雇员来说,情况恰好相反:他们被认为远比企业家和中产人士更容易相处。这些发现表明,成功的雇员需要高于平均水平的适应性和社交能力,而对于企业家来说,能够处理冲突更为重要。




富翁对风险的认知跟普通人不太一样。

商业上的成功与冒险意愿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冒险意愿对商业上的成功具有积极影响。不过,喜欢冒险的程度较高的话很有可能导致负面的结果。

”成为一名企业家是要冒险的,但以冒险的方式做生意可能是危险的。“


从一个企业家的观点来看,选择什么都不做或许才是极为冒险的,而外界看来冒险的举动或许在企业家本人看来是降低风险的策略。


瑞士银行/普华永道在2015年的研究中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亿万富翁对风险的理解不同于我们其他人。在他们看来,错失机遇或许是更大的风险。

“他们害怕因没有抓住机遇而失去机遇,他们往往不担心冒险失败所带来的不利的一面,而是担心错失有利的一面。”


目标有多重要?


研究发现企业家或富翁们对制定目标这件事,跟普通人的想法差距很大,


目标越是雄心勃勃,通常结果就越好。


一般对于目标有三种不同的思考目标的方式:


  1. 幻想着如果达到目标该有多好,
  2. 担心达不到目标的情况,
  3. 将目标与当前状态作对比。


第三种将对于目标的积极幻想与当前状态作对比是增加实现目标可能性的最有效方式。


“具体的、有挑战的目标与其他类型的目标相比会带来更出色的表现”。


特别是雄心勃勃的长期目标对成功具有重大影响。


推销能力是创造财富的关键


工资统计数据表明,销售总监的收入总是高于其他高级经理。他们在工资等级中处于最顶层。


不管你从事哪种行业,不管你的职业是什么,不管你是受雇于人还是自雇:销售的角色向来拿着最高的工资。


唐纳德·特郎普和罗伯特·T.清崎写过一本书,里面的核心观点就是:


“一名企业家所要具备的头等技能是销售能力。”他们认为,如果不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没有哪个企业家能够赚到钱——如果缺乏推销能力,唯一的弥补办法是委托别人去做。“如果你不擅长销售,那么你就必须找一个擅长于此的合作伙伴。


阿诺德·施瓦辛格在体育、电影行业和政界都做到了成功,他还一度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他在自传中说:“不管你在生活中做什么,推销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人可以成为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实验室中的天才。你的工作可能是最出色的,但如果人们不了解,你就一无所成!




一名出色的销售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所有素质:


(1)讨人喜欢的性格。要擅长于推销,你需要看上去像是别人喜欢并信任的那种人。


(2)出众的社交技巧。你需要乐于结识陌生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都愿意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3)对于挫折的高耐受力。任何一名出色的销售人员所需具备的关键技能是在面对拒绝时不要放弃。出色的销售人员不会把“不”作为答案,而是会努力将这最初的“不”变成“行”。出色的销售人员知道,在最终达成交易之前,他们听到的反对答案要比肯定性答复多。


(4)高度的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倾听他们怎么说——并且还能坚持到底,达成交易。


(5)充满自信。如果你缺乏自信,对挫折就不会有足够大的耐受力。


(6)配套的专业知识。你推销的产品或服务越贵,这一素质就越重要。如果你没有相当深厚的专业知识,你就不能卖出价值数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或是价值数十亿的公司。


为了在销售方面见长,你需要尽可能多地具备这些素质。




即便你不从事销售工作,你仍然需要具备推销的能力。甚至做全职工作的人也是如此。没有多少人仅凭擅长做某事而取得成功,他们还需要向公司里的其他人宣传自己的工作——和他们的个人品牌。


以医生为例,能够赚得更多的人,通常都是能够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的人。


如果你不这样做,却抱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资历更高的人完全不用任何推销或市场营销就可以自动拥有竞争优势,那么你会无助地看着别人超过你


诚实是最佳策略


很多人对富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诚实或者道德水平没普通人高,但对于富人来说,诚实不只是一种美德,也是经商时的竞争优势。


美国研究人员托马斯·J.斯坦利在对733名百万富翁进行调查时,询问他们将什么视为对财务成功影响最大的因素。与受访者提到的30个因素当中的其他任何一个相比,诚实出现得更为频繁:57%的人说“诚实对待所有人”是“非常重要的”,还有33%的人将诚实列为自己取得商业成功的“重要的”因素。


而另一个针对富人的匿名调查,只有20%的受访者把高于常人的智力列为其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30个因素中,智力排在第21位,而诚实在30个因素中排名第一。只有14%的受访者把“量入为出”作为“重要的”因素,而朴素的生活方式在30个因素中只排在第24位。


你一定会怀疑这个结论,完全想不通这样做的理由?


但在富人眼中,诚实成为对财务成功非常关键,是因为信任因素在商业关系中极为重要。无信不立,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古代还是现代,在商人眼中都非常重要。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调查关注了信任在瑞士中型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建立在个人品质和技能基础上的信任在商业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永的研究还表明,“基于信任的伙伴关系”构成“关键的商业优势”:“信任商业伙伴的人能够行动得更迅速并且成本效益更高,还能够为创造力和创新提供空间。




你该如何建立信任?


信任——不管是个人之间还是在商业关系中——取决于三个因素:


(1)取决于你过去和别人之间的经历。你的商业伙伴过去有没有说到做到,他对你是否总是以诚相待?


(2)取决于别人的声誉。你的商业伙伴是否有诚实可靠的记录?其他商业伙伴和他合作时的经历怎样?


(3)取决于直觉。你是否信任某人除了基于确凿的证据外,还往往基于“发自内心的感觉”。


如果表现得不诚实,你有可能失去取得商业成功的必要基础:别人的信任。当然,不诚实和欺骗可能也会带来短期的成功。不过,你的商业伙伴肯定会发现。


赢得别人信任的最简单之道就是要值得信任,也就是诚实。


洛克菲勒就承认过,“我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主要归功于我对别人的信任和我激发他们信任我的能力。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信条之一就是:“你和坏人做不成好生意。当你在投资时,如果你甚至还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信任这个人吗?’,你应该立刻离开谈判桌,寻找更加诚实的公司来做生意。”


在商场上的不诚实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理性的,因为这经常意味着为获得很小的好处而承担巨大的风险。


巴菲特这样建议:“在寻找可以雇用的人时,要关注三种品质:诚实、智慧和精力。但是最重要的是诚实,因为如果他们不具备这一品质,那么另外两种品质——智慧和精力会要了你的命。


几个月之后,又读到这个作者写的《富豪的心理》,跟这本书是同一篇论文,访问德国45位财富精英的半结构化访谈,谈话包括12个主题,跟本篇文章的内容形成互补。推荐一起读一下。


user avatar   ming-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一段最近颇有感触的经历。

我这人是个业余健身爱好者,回国第一件事就是找健身房。

去了就近的一家店,几个办卡的小伙团团把我围住:“哥们儿,看你是个练过的人,肯定懂行,我们家的器械,全是美国XXXX的,练哪个部位的器械都全!”我观察了一下四周,的确如此,器械很全。符合我心意,于是就办了卡。很喜欢那里的器械,运动轨迹很科学,还能练到一些边边角角的动作。

后来我姐把她的卡转让给我,她去的是另一家健身房,我尝尝鲜又在那边练了几次,里面的教练看我是个新面孔,就上前搭话:“哥们儿练得不错啊!提前在哪里练?”我说XXX,教练马上一脸鄙视:那家店啊!杠铃都不齐全,你这种冲大重量的就应该来我们家,那个谁谁谁你知道不?就是我们健身房出来的,去年都拿职业卡了!我跟你说,现在那个XXX,YYY都是骗人的

说实话,这家店也很得我心意,他们家还有一组壶铃,自由力量的器械比上一家全得多。

刚好一次上街被一小哥拦下,给我发了一张健身体验券。是YYY家的,出于好奇,我过去蹭了一次。发现那一家没有之前建设小哥说得那么次,器械区器械很全面,而且关于背部肌肉的器械很全,而我的薄弱环节正好是背。买卡小哥说:“你可以去XXX和ZZZ,他们家的设备和我们家完全没有可比性。”

虽然人家肯定是出于挣钱的考虑,但是XXX,YYY,ZZZ家都有不少忠实顾客,都觉得自己挑的健身房最好。

后来一哥们儿三分钟热度被忽悠办了YYY的卡,他见我对健身热心,就把卡也给我了。

于是我集齐了本市三大健身房的卡。于是我在每个健身房都练了一个月,三家哪家最好最坏没比出来,但是三个月下来,进步很快。

我发现了秘诀。就是....到了一定阶段,当你健身难有突破的时候,换一家健身房吧!因为肌肉是有记忆的,当你的肌肉习惯了一种运动轨迹,负载重量,训练计划,它的生长会停滞下来,这时候你需要新的,与众不同的刺激。你需要新的运动计划,新的运动轨迹,比如划船,T杠划船,都是练背,上斜腿举,和负载腿举都是练腿,但是给予你的刺激不同,与其纠结哪个动作好,还不如过一段时间换一下训练计划。三家健身房也许真要比也能比出谁好谁坏,但是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怎么计划能长肌肉。没有最好的健身方法,你要多和高手交流,并不一定要拜哪个拿职业卡的大牛当师傅,过一段时间换个老师,这样一段时间后你才不至于原地踏步。这也就是不少健身老铁练到一段时间进入瓶颈再难进步的原因:练的动作不是因为动作不到位,而是天长日久运动轨迹和重量都一样,肌肉渐渐就麻木了。

当然我也不是让大家办三张卡,我的中心思想就是:与其找最好的,还不如各取所长。

其实财富增长大约和肌肉增长是一回事,当你习惯了一种思维方式,把自己固化了,就很难再突破。与其找什么行业最赚钱,什么地方最捞金,还不如多转转,多比较。

...............................原文..........................................

澳洲一家刀店买刀,自己看中了一把意大利产的猎刀和中国产的,想买意大利造的,但是中国产的也很不错。

然后店主搭话了:我知道你害怕中国造的质量不好,但是事实是中国人可以造出最好的刀,前提是你得盯着,一不注意就会给你玩小聪明,这批刀是我亲自把关拿来的,绝对没问题!

意大利的刀是好,但是价钱太贵,收藏还不错,但是实用其实一般。

我和这个店主人攀谈了一会儿,店主人把世界各国的刀都对比了一下,很有意思的是,对哪国的刀,没有死命的吹捧,也没有刻意的贬低。在他的眼里,各个地方的刀个有优势,主要看你自己的需求。

看知乎的时候,发现我们其中的很多人,缺乏的就是这种思维。


农人思维和商人思维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张村的农民觉得张村最好,旁边的村落都比不上张村。李村的农民觉得李村最好,张村不怎么的。万一李村出了个怪胎觉得张村比李村好,那这个倒霉蛋就会被冠上吃里扒外的恶名。这种思维习惯在农业社会很重要,因为农业社会,谁能聚集更多人口,人心齐,谁就有和其他村竞争的本钱。争取更多的土地,水源。农业社会有一个本能的趋向,就是要让自己的村落村民相信自己的村子是最好的,流民是卑劣的,外面的世界是孤立无援可怕的,夸农民最好的一个词就是本分,何为本分,就是扎根张村就为张村奉献一切,没有花花肠子。而商人呢?商人的天赋恰恰相反,就是在张村,看看张村的什么物产好,在李村看看李村的什么东西缺乏,也许张村什么物产都比李村好,就是不长李村的玉米,张村的农民会觉得李村就是个一辈子都不会去的垃圾地方,但是张村的商人觉得为了张村没有的玉米,走一趟李村是值得的。张村的农民通过与李村的比较得到优越感,而张村的商人通过与李村的比较得到商机。张村的农民通过优越感巩固了自己的归属感,让张村更加团结,张村的商人则通过商机发了财。

农人思维注定非黑即白,因为农民要有土地的,他们每次做决策留在张村还是李村的代价是巨大的,毕竟农业社会农民没有那么多本钱倒腾土地,农民需要构建稳定的人际圈来维系自己的生活,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建立宗族朋友圈,这是一辈子的事,既然是一辈子的事就一定要把张村和李村比出个高下来,哪怕比不出,也要假装自己的村子最好。

然而商人就无所谓了,商人四海为家,比较是为了发现商机,商人不关心张村李村哪个村子好,只要有钱赚,哪里都行。

由农人组成的国家与商人组成的国家文化迥异,古代中国社会就是最典型的农人国:中国古代的世界地图里,我们是天朝上国,周围全是蛮夷,也许有些物产还不错,但完全无法和中华相比。而近代的英国世界地图里,世界地图可不是这样:西方是白银与糖块漫溢的美洲,东方是盛产香料与粮食的印度,南方的象牙海滩咖啡一流,反而是相比之下英格兰和苏格兰也就是羊毛和泥炭了,想出人头地?去东印度公司吧!


仔细回顾一下中国的商帮,大多出自物产贫瘠但是交通发达的地界,温州在浙江属于贫瘠之地,潮汕也一样,最会做生意的犹太人,没有土地,发现各个地界物产优劣对与商人来说就是生命线所在,反而是物产丰富的地界,出土财主,但是那种巨贾却是稀疏。无他就是农人思维的束缚。

商人思维的好处在几次工业革命后被空前放大,如果说农业社会土财主还能和商人有一拼,现在一个拥有商人思维的人比农人思维优势高太多了,因为商业行为对财富的增加是指数型增长的。

嗯……时间仓促,有机会再写完吧

……………………………………………………

继续写

当时出国前,在网上看了一堆到底国外好还是国内好,现在在澳洲快五年了,心里却越来越没有答案。当年选学校的时候天天盯着QS排名,真正拿到毕业证的时候却完全不在乎了……不是我变佛系,而是我发现那种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的指标真正精细到个人,完全是无用的垃圾信息,

到底是国外好还是国内好呢?刚下飞机的那一刻觉得澳洲空气好到爆炸,到处是充满高级感的绿草坪,学校古色古香,那一刻觉得澳洲比国内好太多,后来经历了所谓culture shock...父母给的生活费换成澳元拮据到死,买一点生活必须品已经非常挣扎了。小组作业遇到不同国家的猪队友,问作业遇到本地学生礼貌而冷漠的拒绝,自己的专业完全没有中国人,只能把亚洲人当老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越南),当时国内的女神找了个理由分手,刚好那段时间知乎上各种diss 澳洲的帖子盛行,当时负能量爆棚,觉得自己出国纯粹是吃了屎。没钱,只能每日以薯条披萨chilis充饥,觉得澳洲的饮食简直就是糟糕透顶,一张公交卡走天下,去City买点菜调料,等车能等一个小时,一个白菜换成人民币二十多块钱,手机屏幕摔碎我花了100刀修,原住民小哥哥让我发现本国的少数民族是多么温良恭俭让....

后来找到了一个兼职工作,生活没有那么拮据了,交了几个朋友,渐渐可以消费得起西餐,发现了本地竟然有很不错的餐厅,只是以前自己不知道而已,而好的西餐还真是不错的。室友有了车,再也不用等一辆公交车一等等到死,发现其实澳洲的城市是为有车人设计的,有了车,比国内北上广舒服不要太多。学校的教师确实很尽责,教务系统真的很人性化,批阅论文真的改的很仔细,仔细到感动,我又叛变了……毕业以后找工作碰了一鼻子灰,投一百个简历出去几乎全军覆灭,有段时间看见unfortunately 这个单词就恶心,而国内我的同学小事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又开始自扇耳光,然后终于有家小公司肯收留我,我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朋友圈晒晒日常,几个国内的同学又开始吐槽:还是国外好啊!

我发现在我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外好还是国内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大相径庭。澳洲在这几年也在缓慢地变化着,网速,快了那么一点点,网购快递虽然也很糟糕,还是有一点点进步,超市塑料袋不让用了,公交车上可以给手机充电了,傲慢的四大银行终于可以互相在各自取款机上取钱不要手续费了,电话里操着浓重咖喱味的诈骗电话也变多了.我自己在变化着。周遭环境也在变化着,变化得不快但是隐蔽,就像春天的到来一样,一不注意就错过了播种的日子。国内的优势和澳洲的优势好多真的就是稍纵即逝,把握住机会还是把握不住真是一念之间。

写了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其他问答,现在贴到这里蹭蹭热度。














           

相关话题

  公司老板开会说加班没有加班费,导致全体员工一到下班就马上离开公司,想招人又找不到,这可怎么办啊? 
  农村文盲妇女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一旦现实触到思想认识的天花板会是什么样? 
  没钱要怎么创业呢? 
  如何赚到很多钱? 
  觉得自己格局太小,难成大事,怕被别人占便宜,也不喜欢占别人便宜,这是否是一种病态或社交心理障碍? 
  劳动力是创业资源吗? 
  为什么有些人讨厌身边的人积极向上? 
  如何在三个月内用 1 万块赚到 5 万块?成功率有多高? 
  25岁的我还能进入IT行业开始闯荡吗? 
  员工学到东西就想走怎么办?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