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什么是「穷人思维」?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上除了富人、穷人,还有中产。思维只是决定个人发展的一个因素,穷人之所以穷可能仅仅因为他运气不好,同样中产之所以摆脱贫困往往只是由于他足够幸运,因此中产和穷人并没有思维的鸿沟,很多中产往往由于保留其”穷人思维“而难以成为富人。

首先讲什么是穷人,这点非常关键。如果连哪些人算穷人都没有搞清楚,就无法谈清楚“穷人思维”这个话题。简单的说一个三口之家,在中国2015年家庭年收入1万以下算贫困家庭,家庭年收入3.6w以下算中等偏下家庭。收入再高,就和贫困沾不上边了。换成个人收入就是个人月收入1.5k以下的算贫困。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划分太过绝对化,会说3.6w能干什么。之所以这样划分除了考虑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1、以年收入3.6w为界,造成阶层收入水平的主要原因不一样;2、以年收入3.6w为界,提高收入需要关注的思维要点不一样。

先讲第一点。2015年中国中等偏下收入组家庭年收入大概在3.6w左右。也就是说假设一个3口之家有两个劳动力,那么每个人的平均月工资大概是1.5k。低于这个收入的家庭,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家庭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其主要原因包括:家庭成员身体健康问题、家庭结构问题、受教育问题以及是否到城镇打工。

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一个家庭成员得了重病,家庭贫困了;丈夫外出打工,妻子必须在家照顾3岁的孩子,由于妻子收入的缺失,家庭在孩子6岁以前处于贫困状态;50多岁的父母不具备中学文化,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在城市打工只能从事保洁、洗碗工等工作,因此家庭贫困;家里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地,父母选择春播、夏收等农忙节气后去县城打工,收入因此不高不低。

以上是常见的家庭贫困原因,其中第一、二、三具有周期性,第三和第四类家庭会随着社会总体收入的增加而脱离贫困。这四种贫困除了第四种情况外(加黑部分),其他贫困原因都不是思维造成的,而是由运气、家庭结构或者历史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说从穷人思维的角度看,对1、2、3类家庭来说,有没有贫困思维根本就不是问题重点,都是些客观上不可逆的因素导致了家庭的贫困。其中要重点说下的是教育。主观意愿肯定会影响个体的受教育程度,但是受教育程度本身不会影响个人贫困,对于打工工资低于1500的群体来说,教育程度只有在年龄的前提条件下才会催生贫困,而且其教育程度低往往是制度与历史原因造成的,使其无法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这些因素也就有客观性。

由于往往贫困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等的论文往往认为提高劳动参与度是脱贫的最重要途径,而《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基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的实证》等论文健康比教育对脱贫的意义更大,而且这些论文都发现贫困人口的流动性比较高,也就不出所料了,因为运气在贫困中发挥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造成贫困的原因往往不是思维,而是其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发挥,月收入1.5k以上的中层收入之所以比贫困人口收入高,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具有优势,而是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比如身体健康、受过良好的教育、孩子可以由父母照顾等等,他们只是比贫困人口足够幸运而已,而且穷人往往可以轻易的脱离贫穷,因此中等收入群体也往往保有穷人思维。

现在回到穷人思维这个话题,所谓穷人思维就是由于贫困而造成的思维障碍,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如《稀缺》所说思维不具有预见性,过于短视而不具有控制力,不愿意“让人三尺”,二是由于第一条而造成行为不具有“互惠性”。

第一点我就不多说了,可以看原著。简单的说就是当一个人过于贫困时,他时时刻刻关注的都是生存问题,那么他手中的任何资源边际价值都很高,田埂哪怕只移动一点,也关系到这个冬天能不能活着过去。因此穷人会非常高估手中现有资源的价值,因此缺乏长远打算,甚至为了一寸田埂要和兄弟拼命。大部分都市人自然想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农村长时间里就是几个馒头就能决定一个小孩是不是能活过冬天,因此为了家产、养老兄弟阋墙是常有的事情。

第二点是由第一点造成的。由于过于高估自己手中资源的价值,大脑常常处理的是关于零和博弈的事物,因此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劳动果实,选择沾小便宜。

当一个人脱离贫困,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可以充分的参与劳动,他肯定就是中等收入了,但是当他向再提高收入时,需要挖掘的就不再是劳动回报率,而是资本回报率和整合资源的问题了。同样一个宿舍的,富二代轻松年收入百万,这边程序员头发脱完刚刚50w,他们的差距在哪里显而易见。此时吃苦的边际收益已经很低了,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整合资源。整合周围的人力资源比较困难,我们仅仅讲整合资本。

当一个人追求资本的回报率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本,因为投资往往有门槛。比如学校周边开网吧,你觉得它会很赚钱,但是村长儿子可以拿到200w投资,你却不行。借钱或者说融资能力,此时就是决定个人财富是否可以进一步攀升最重要的一点。这个时候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的口碑,大家对你的信任程度。注意观察生活,你会发现有些人说自己做生意,大家一凡响应,三下五除二就借到几十万;有些人口碑很差,别说借几十万做生意,就是他老娘病危,也没几个人愿意借钱。

人的路越活越广,但一个人还是普通人时,你和别人交易的筹码很少,你的资历也很浅,你要赢得的信任与尊重需要利用互惠效应,也就是主动给别人一些甜头与帮助,此时别人以后就会多多少少帮你。实验发现喜欢合作的人更愿意和同类人在一起,而且有更高的合作欲望,也就是说人总会一步步筛选自己的圈子。别人给你甜枣,你却不还以蜜桃,结果自然关系变淡,你被别人就踢出了圈子。因此路宽的人时时刻刻肯定都在想着如何报答别人,害怕没有及时报答别人。

同时也要十分注意的一点,就像上面所说圈子决定了合作水平是客观规律,因此你自己筛选朋友也非常关键。如果你的朋友都是酒肉朋友,这会造成你无法得到必要的帮助,制约你的成长,所以朋友的质量也非常关键。所以有时候情义会严重制约你的发展,明明这个人不行,你可能都知道给他借钱有来无回,但你还是硬着头皮要借,那么到最后肯定是情义金钱两手空空。

你想变得富有,从想借到别人钱如何回报他人开始吧。如果你现在打电话,如果周围没几个人愿意你给借钱,那么说明你离富人的路还很长。


user avatar   you-jia-jiao-yu-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天,看到有人在微博分享说,他在高铁上看见了这样一个事情,一时间竟让他不知道谁才是最不懂事的那一个。

他对面坐了一家三口,儿子大概10岁左右的年纪。

快到中午吃饭点了,妈妈便给了儿子100块钱让他去买一份盒饭,不一会就看见小男孩兴高采烈的跑了回来,但手里却拿着3份盒饭。



孩子很开心,和爸爸说:“我买了三种不同口味的,你们想吃别的味道也可以吃了,里面还有一份宫保鸡丁,是最贵的。”

看得出来,孩子都想尝尝,因此他很是开心。

而看爸爸的表情似乎也是默许了,他的眼睛已经开始游走在三份盒饭之间,似乎在挑选自己心仪的口味。

这时妈妈就从厕所回来了,还没回到座位,站在走道上便看见了桌上的3份饭,一下就火了起来。

“谁让你买这么多的?让你去买饭你一下买三份?”

儿子有些被问懵了,说:“嗯啊,我们三个人一人一份啊。”

这时一旁的爸爸开口了:“我不饿,没想吃,你看你,买这么多干嘛?”

妈妈简直怒火中烧,吼起来:“我不饿,你买那么多干嘛?!谁让你买这么多的,你就买你自己的你买三份?我给你100块钱你就要全花光是吧?!”

爸爸也在一旁帮腔:“就是的,平时给他多少花多少!一点儿不留!”




孩子被两个人围攻,说话都带哭腔了:“那你们也没跟我说不吃啊。”

他妈:“我怎么没说清楚了?我让你去买一份饭!一份!听不懂吗?

儿子:“那我想着你们也要吃饭呢?万一你们也吃呢?”

他妈又开始吼:“我不饿!我不吃!你买回来等会我也要扔掉!我们现在只能去退掉!走!跟我一起去退掉!”

儿子很委屈,坐在位置上抽着鼻子,他爸还在旁边给妈妈当捧哏的。

最终结果是妈妈成功推掉了两份盒饭,当她站在走廊上把退回来的钱塞进裤兜后,语气总算缓了下来,第一次压低了音量跟孩子说:

“你的这份盒饭,啊,快吃吧。”

旁边的爸爸也是一副“你瞅瞅你”的态度:“对对对,快吃吧。”

但孩子早就没有了开始的那股兴奋劲,他一边流眼泪一边吃饭,之后很久都没再说过一句话。



在一般人看来,因为区区100元钱便辜负了孩子如此懂事的一番心意,这样的爹妈简直太low了。

但这个网友却感慨,如果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大概也会把多余的盒饭退掉吧,不同的家庭对待100元的态度也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自己应该不会像他们那样反应如此强烈,妈妈大吼大叫很是不妥,爸爸那副唯妈妈命是从的模样恐怕也很伤孩子的心吧。

如果家里不差钱,谁会在意这种“小事”呢?孩子开心最重要。

然而真是如此简单吗?


明星也抠门

无独有偶,小S也是出了名的节俭老母亲。像是一个包背十几年,一件毛衣穿七八年,都是常规操作了。

自己如此,自然也会对孩子如此教育。

她经常在综艺节目上说起自己和女儿的生活日常,记得有一次她的女儿艾莉想买一件1000块的衣服,结果小S便开始苦口婆心的劝导:

“你不要随便逛购物网站。”
“你还小,会长个,买衣服应该尽量买便宜的。”
“不要养成从小花大钱的习惯。”
……




当时姐姐大S也在场,这对从小形影不离的姐妹,价值观却相差很多。

大S当即表示,不就1000元吗我买给她,艾莉表现那么优秀,就作为她舞蹈比赛第一名的奖励吧。



这个事情看完,却不会让人感觉有多少违和感,毕竟是1000元的衣服啊,你才几岁就开始追求奢侈消费了?

如果去网上搜一搜节约的新闻,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说过度节约的都发生在普通人身上,而夸赞节约好的都发生在明星身上。

但对于那些明星、艺人而言,100与1000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说并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对待这种事,父母的第一个概念往往是先基于自身的价值观而感觉——这个东西“完全没必要”,那你不就是浪费钱吗?

而后产生了第二层担忧——不希望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就像高铁上的那一家人,妈妈在意的并不只是这100元钱,而是对孩子把钱花光感到恐惧,并将其与未来联想到了一起。

有人对此感同身受,并留言分享起了自己的故事,她妈妈的教育方式:

“02年的时候,妈妈给过我100元零花钱,我跟同学第一次到批发市场类型的商场买东西,我花了70元给妈妈买了一个发夹。

2002年70元很贵的,回来给妈妈,她很高兴,说我很能干孝顺,心里有她,但是她同时告诉我以后买东西给她要考虑适用性。

从此之后我就记得,100元是我可支配的,但是合理利用起来才能发挥100元的作用。”

教孩子节约没有错,但不是单纯地和孩子哭穷,限制他的消费行为。.

节约带来的最大收获也不是省下了多少钱,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预测能力。

更大的意义在于,节约的过程中,怎么利用心智培养孩子的统筹和计划能力,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获得一个最经济的投入产出比。

否则,孩子也能学会节俭度日,但同时伴随他一生的还有这种思维。


穷人思维

小梅(化名)的妈妈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家长,因为小梅妈妈小时候的家庭条件并不好,所以小梅妈妈对于任何东西都是非常珍惜的,甚至珍惜到一种“病态”的地步。



比如小梅家里很多坏掉的东西小梅妈妈都是不舍得扔的,总觉得以后还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到后来,小梅妈妈甚至会去捡一些看起来似乎有用,但在生活中,却又很少有机会能用到的东西。

生活在这种家庭中,小梅也逐渐地被妈妈的行为所影响,有时候,妈妈给了几块钱零花钱,小梅能够一直攒着不花钱。

其实并不是小梅不想花钱,而是每当花钱的时候,小梅就会产生一种强烈地不忍,过度地纠结金钱的价值。

而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也逐渐让小梅的生活变得很糟糕,因为小梅时时刻刻都在纠结中度过。


话说回来,勤俭节约是没错,但是小梅妈妈的行为,却已经不是勤俭节约的范畴了,而是一种吝啬,真正的勤俭节约,应该是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减少浪费的行为。

由于很多家长经常搞不清楚勤俭节约与吝啬的区别和界限,所以,就会做出错误的榜样。

如今小梅也已经结婚生子,可是节俭的毛病怎么都改不掉。

给孩子买的新衣服舍不得给孩子穿,总希望孩子把旧衣服都穿破穿烂之后,再换新衣服。可这个时候,新衣服孩子已经穿不了了,因为孩子的身高又长高了很多。

她表示:演变到现在,家人节俭的习惯,日子将就着过的思想的灌输,已经让自己的野心都被消耗殆尽了。

穷人思维最大的弊端就是低配版的人生,并说服自己安安心心地过着这样的生活。

因为他们已经对自己没了要求,产生了懒惰的心理,他们安于现状,也放弃了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长。

更可悲者在某一个时刻觉醒,却已经无力改变现状,于是便将自己的所有不甘都寄托于下一代人身上。



穷人思维会让人很难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因此也就更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消极的心理,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受其他的东西带来的幸福感。

这样的人在精神上是匮乏的,即便有人能幸运地暂时摆脱了匮乏感的状态,但也很快会再次陷入其中。

因为人在原生家庭中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影响,是没有办法完全摆脱的。

小时候的我们就像是一台摄影机一样,将大人的语言、经验、信息拍摄记录下来,然后慢慢地投射到自己的语言,行动和经验当中。

可以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原生家庭有关,我们一生都在和原生家庭纠缠着。

不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聪明的父母,除了物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与孩子共情与同理,与孩子共同成长!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user avatar   liu-xiao-qiang-81-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穷人思维,是传销,成功学,高利贷,黑心商人等,合作制造出来的一个“阴谋”,是牛鬼蛇神们,挖掘老百姓的钱包,想的非常无耻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价值生产往往会先于商品生产。人是一个什么东西?用一个社会学大神的话说,人是一个活在自己编制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用马克思的话说,人和蜜蜂有什么区别?人跟蜜蜂的区别就是,人会按照“社会的价值尺度”进行生产,生活。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想要“打劫”一个人的家产,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有一些人,编了一些理由,就可以很容易的把你全部身家“扒光”,还让你欠下天量债务。

就已传销为例子,传销的魅力那么大,就在于传销有一套独特的价值观。

进入传销的时候,传销一定会给你“上课”。在“上课”的时候,无非就是在反复传扬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跟着我一定会发财”。而第二件事就是,你们以前的活法都不行,你们以前的活法都弱智,白痴,都是最愚蠢的活法。

可以这么说,今天“他们”定义的(穷人思维),传销分子都会给你灌输的。传销分子这么说,就是想让你们讨厌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好让你把自己的钱财,甚至是灵魂,都贩卖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发财了,而你们就”痴呆”了。

同样的道理,搞成功学的人,也会贩卖这种有毒的“心灵鸡汤”,搞成功学的人,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好的,顶多骗骗你的点击,骗你买他们的书,骗你的关注。

黑心商人就比较无耻了,他们会想方设法的骗干净你的腰包。而他们骗你腰包的主要方式,就是宣扬奢靡之风,宣扬一种穷奢极欲的生活。

大家想一想,现在一些所谓的“文化人”,他们贩卖的”成功哲学”都是啥。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A老实的工作,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风吹雨淋,却攒不下一分钱。B通过贷款,搞了一个小店,攒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最后成为了一个大富翁。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不要死脑筋,要学着借别人的钱财,让自己发家致富。

用他们的话说:“用自己的钱去赚钱,是智商不够,只有用别人的钱赚钱,才是天才。”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很简单。。说明这么对你说的,是一个放高利贷的。

第二个例子:中国的老太太习惯了攒钱,他们都是攒十几年的钱,然后付钱买房,中国的老太太太傻了,可以学一学美国的老太太。美国的老太太都是年轻的时候,就从银行贷款,然后支付房贷。美国的老太太,很年轻的时候就居住上房子了呢。一个是攒了十几年的钱,自己居住不上,另外一个很早就居住上了自己的房子。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对方是卖房子的。

总总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如果总结一下,那些贩卖“穷人思维”的人,其实背后都有险恶的用心,都是在贩卖一种特定的消费模式。他们让你不断的讨厌自己,让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生活商品。

总之,市面上大约有两种“穷人思维”。

第一种“穷人思维”,是被资产阶级洗脑了之后,励志成为什么“奋斗帝”“成功帝”的怪胎。

这些怪胎经过洗脑以后,自己也会生产一些价值哲学,麻痹自己,陶醉自己。这种“成功帝”“奋斗帝”可以每天喝着白开水,吃着馒头,居住在最阴暗的地下室,然后在网上贩卖自己的“成功哲学”。

这些人,会一边的骂普通的老百姓,一边自我感觉良好。他们活在梦里,坐着那个发财的美梦,当然了。。这是一个永远的梦。

第二种“穷人思维”,说到底只有一个目的,骗你花钱。


user avatar   mu-chen-wang-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教父》里有一段让我特别震撼的描述。

柯里昂老先生12岁从意大利逃到了美国,找到了厨房里做杂事的工作,18岁娶了同是西西里来的姑娘做妻子。

他们廉租公寓的附近住着一个叫法努奇的男人,是个意大利汉子,体格魁梧、模样凶狠,身穿昂贵的浅色套装,头戴米色软呢帽,据说是一名“黑手”,算是黑手党的一个分支,专门用暴力手段向家庭或店主勒索钱财。

精彩的来了:

一天,三个年轻人收拾了法努奇一顿,从左耳到右耳割开他的喉咙,深度不足以要命,但足够吓得他魂飞魄散,让他血流成河。维托看见法努奇从惩罚他的年轻人那里逃跑,环形伤口献血淋漓。有个细节他永远也忘不了:法努奇一边跑,一边把米色软呢帽垫在下巴底下接血,就仿佛他不愿玷污那身套装,或者不想留下一道可耻的猩红印记。

后来,这三个年轻人,对他动刀子的遭到了枪杀,另外两个年轻人的家属用补偿金换取了法努奇发誓不再报复。

这里提一句,在《教父》这个作品的世界观里,凶狠敢杀人能获得别人的尊敬,也因此,在这三个年轻人受到报复以后,法努奇可以说是声名大噪,他还涨了贡钱,更是成了附近赌场的合伙人。

后来,年轻的柯里昂失业了,家用开支变大,日子很困难,但也是同时,他获得了邻居克莱门扎的信任,一起去偷盗了富裕人家的地毯和衣服,大赚了一笔。

结果才第二天,法努奇就出现了,要勒索他们,要他们给一些钱来“湿湿嘴”。

当天他和他们一起偷盗的另外两位伙伴商量怎么办的时候,克莱门扎说:

“法努奇是真正的野兽。他在警察局也有关系。他想听我们的计划,无非是打算出卖我们,博得警察的欢心。这样警察就欠他一个人情了。这就是他的道道儿。另外,他有马兰扎拉本人点头的特许权,这片地区归他管。”

马兰扎拉是个经常见报的匪首,手下有个犯罪团伙。

这个想法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对法努奇的印象,都觉得拿他没办法,最后只能接受他的勒索,把自己拼命抢来的钱财分给他。

然后年轻的柯里昂就开始思考了:

他从未像今天这样运用过智慧。他惊讶于自己的思路竟然如此明晰。他回想起他对法努奇的所有了解。他回忆起法努奇喉咙被割的那天,法努奇如何用软呢帽垫在下巴底下,接住滴落的鲜血。他想起动刀子的年轻人死于非命,另外两个被迫破财消灾。他突然想通了,法努奇肯定没有什么像样的关系,不可能有。一个向警方通风报信的人,一个收钱就可以不寻仇的人,肯定没有过硬的后台。真正的黑手党头目不会放过另外那两个人。不,法努奇只是运气好,杀了动刀子的年轻人,知道另外两个人有所提防,他奈何不了他们,因此才情愿收钱买命。……
这样看来,法努奇是个独行侠。他雇用枪手执行特殊的任务,不过这都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这段经验催生了他的座右铭: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命运。那天晚上,他大可以想法努奇进贡,回去当他的杂货店伙计,过几年自己也开个杂货店。可是,命运决定他必须成为唐,命运把法努奇带给他,他要走命中注定的道路。

之后,他非常谨慎筹备了一场谋杀,还把谋杀精心伪装成了一场抢劫,并且搞了好一套预防措施,防止牵连家人朋友,结果什么都没发生。

一切都像他预料的那样,法努奇是个独行侠,没有警察局的关系,没有过硬的后台,甚至他住的地方也是一片仓库和厂房中间一栋,里面住的都是单身列车员、货场工人和最廉价的妓女,法努奇的死,警方甚至都不想多花精力去查是发生了什么,就草草结案了。

老唐·柯里昂的成长史在《教父》第一部里不算太重头,着墨不多,但这段却让我记忆深刻,反复和朋友去聊。

要说这段为什么会精彩到让我觉得震撼,正是他透过法努奇保护一件体面西装连命都不要的行为,就精确判断出这个人没有什么过硬的后台。

可以说,法努奇靠着这套体面的西服开始了他说保护费的事业,也是败在爱惜这套西服的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贫穷感”。

在大家都一贫如洗的状态里,柯里昂的发家自然不是正途,但他就看到了同样都不靠正途发家的法努奇,爱财不惜命,必然没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柯里昂也穷,但贫穷没有蒙蔽他的判断力,他爱惜家庭,爱护朋友,为了身边活生生的人,他选择了不为命运妥协,拼命打了回去。

爱财不惜命的思维我在很多人身上都看到过,只是不是财和命的直接关联,而是为了财不做正事,为了财把主要目标丢了,或者为了蝇头小利把发展前景丢弃一边。

如果说所谓“穷人思维”归结到一个解释的话,估计就是个解释了。

当人执着于所拥有的,仅仅因为害怕失去而去对命运妥协的时候,这就是穷人思维的开始。

甚至有时候“穷人思维”穷的还不一定是钱财,就是穷的进取心。

连虚无的“追求梦想”都不能掩盖躺平的内核。

就好像我每天都在执着于写小文,明知不妥,却还是因害怕失去既有,而把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了这种距离我真正目标甚远的事情上。

同样的,我最近遇到了一群非常努力的业余跑者,他们每天都训练,一天有4、5个小时都在跑步,成绩也是相当辉煌,每天除了一个半马,还要训练配速,一群人都在力争配速保4破3。

我原本一直认为他们非常励志,也知道这样导致他们的收入微薄,仅靠厂商们的赞助生活。

一次我和其中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人说:“你们天天训练、拍视频发各种平台,是不是能在视频里解释一下你们在干嘛,多吸引流量也好接活啊。”他沉默了,说没有好设备,拍不出好的视频,懒得花心思。

我也沉默了,没有设备并不能导致拍不出好视频,靠普通手机拍出流量的视频也大量存在。

又一次活动,他穿着厂商赞助的鞋子,碰巧遇到了下雨,地上有薄薄的雨水,他就弃跑了,原因是,怕鞋子跑脏了。

那一刻我想到了法努奇。

其实他们也是和我一样,用“梦想”做掩护,在逃避生命中真正困难的事情:为了更长远更有质量的生存,去和当下的命运做抗争。

一面贫穷又自负,一面又在稍有困难的事面前放弃挣扎。

穷人思维可怕的是,人的思维会随着习惯慢慢固化,这种固化会导致听不见新的信息,想不了更多的东西,生命的选项就因此越来越少了。



富裕之门不一定为进取者开着,然而贫穷之门却时时为停下的人敞开。


user avatar   gua-niu-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

@Sunday

来成都玩,我带她去参加实验室的聚餐。实验室的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大家聊的很开心。

有一位同学的手机和Sunday同款,手机壳很漂亮。同学见她很喜欢,当即表示要送给她,因为他自己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新的没有用过。Sunday看了看我,我皱着眉摇了摇头,于是她默默地放了回去。

又一次,吃完饭之后,有同学去冷饮批发店买雪糕,Sunday跟着过去选,不一会儿兴冲冲地拿了两支冰棒过来,递了一支给我。我突然很生气,把冰棒握在手里,也不吃,只是扭过头去不理她。

我也算是个喜欢自省的人,所以等气消了,我不禁在问自己,到底生气些什么呢?第一反应是,她怎么能随随便便拿人家东西呢,这不是贪小便宜吗?但我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可笑的念头,因为我们俩的价值观还算契合,了解她的家教。若她真的贪财,也就不会拒绝富二代而跟我这个穷小子在一起了。

仔细思考以后,我意识到,不随便要别人东西自然是个好的习惯,但我的克制似乎做的有些过头了。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我发现自己在接受他人馈赠时,内心总是充满了压力。这种压力源自于,我接受了这份馈赠,将来能不能还呢?

最典型的例子是春节期间的压岁钱。从小到大,我几乎只收本家亲属的压岁钱,街坊邻居的压岁钱我大多会拒绝。因为我并不确定妈妈是否给了街坊的孩子压岁钱,若是我收了,很有可能“还不上”。

压岁钱这种事当然不一定非要还,但我潜意识里的逆反心理却很强烈:越是穷,越不能够在“钱”的方面欠着别人,受制于人。

这种心态从小就有,到底成型于何时何事我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源于某次与妈妈选好东西却掏不出钱时,商场店员的冷嘲热讽;也可能源于某个春节跟着父亲去给别人打扫卫生时,客户的趾高气昂;可能来自妈妈的一声叹息,也可能源于某次摔了同学玩具时自己的紧张窘迫和不安……

成因已经不重要了,但它对我童年的影响却很深远。小学时候大家都玩悠悠球,我只是看着同学玩,自己从来没试过,因为怕弄坏了自己赔不起;去同学家打游戏机,手柄都不敢用力按;去亲戚家,他们书房里有一台电脑,我愣是不敢动一下鼠标和键盘,于是盯着屏保上那群游来游去的鱼看了一下午;别人送给我礼物时,除非是至亲挚友,否则我会习惯性拒绝,若是对方坚持,我也一定会掂量礼物的价值,若是还起来很吃力我还是会拒绝……

长大之后,自己能够赚钱养活自己了,吃穿不愁,经济上也不再那么窘迫,但“不能欠别人”这种心态却丝毫没有改变,而且这与“还不还得起”关系不大了。就像上面讲手机壳的故事,那顿饭是我请实验室同学们吃的自助餐,标准不算太高,但价格也远超过手机壳了。我不是个小气的人,在馈赠他人时我丝毫没有考虑过对方是否该“还我”,但我接受他人馈赠时,自己仍然压力很大,哪怕那只是一支一块钱的冰棒。

思考之后我发现,“不能欠别人”这种心态,其实包裹在一个更大的思维模式当中,那就是“要时刻给自己留后路”。这使得我的选择往往很保守。

比如读大学时,系里很多人都在准备出国读研,我在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直接放弃了这个打算。申请不到不必说,但若是申请到了但拿不到奖学金,高昂的学费我是付不起的。相比之下,在国内读研究生就是个更保险的选择。

再比如,前段时间拿到了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的资格,开始准备手续,发现需要缴纳几万块保证金。我和身在国外的学长聊这件事,他直接说,这有什么关系,我借给你就是了。我知道,这差不多是他助学金的全部积蓄了。感谢之余,我反问自己,要是自己遇到同样的事,会这样做吗?很惭愧,我觉得自己可以借出一半,但全部积蓄还是很难。因为哪怕每个月都有一笔固定收入,我还是需要给自己留出一笔钱以防万一。一旦遇到什么事等钱用,我是不可能指望家里帮我筹钱的,只能靠自己。对很多人来说,家庭就是自己经济上的后盾,可以抵御很多风险;但对我来说,自己经济上的后盾只能是自己。

我也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可以坦然收下他人的礼物,只是因为这份礼物自己喜欢,而不是因为这份礼物自己“还的起”。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参见下面的回答和讨论。

我认为应该造30艘航母,先造20艘再说,把很多人吓得不轻。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不同意完全用钱衡量人的价值。

但某些思维方式、个性确实会大大降低一个人发展的速度和潜力,甚至使ta一辈子陷入泥潭。

1,怕被人瞧不起

有次请家在内地农村的A君的母亲B吃饭,考虑到是内地,点了龙虾和一堆海鲜。

每个菜上来,B一定说一句,我们都吃过见过。然后A君附和一下母亲的说法。

然后不会吃。

没吃过什么真的没什么丢人的,但是当时的状况我都觉得丢人(包间内有服务员)

大量的精力用于维持这种根本无法维持的虚伪的自尊,那ta做正事的精力一定会被占用。

太注重这种面子,ta一定无法客观的与别人合作,而会动不动陷入“这人是不是瞧不起我”的怀疑,这样能干事吗?

这种人很多,要敬而远之。

2,怕被拒绝

直播上动辄打赏主播几百块的人,很大一部分是没啥社交能力也没啥收入的屌丝。

打赏的原因是,怕主播不理自己,而只有花了钱才会有那么一点自信去跟漂亮女孩搭讪。

现在微信上有种商业模式,假冒女神的号放在附近的人,有屌丝搭讪就要100元红包,不给就拉黑,给了聊几天继续要红包,据说很赚钱,几千个号月入几百万。

怕被拒绝的人不会理性衡量拒绝损失,拒绝不等于失败。

而你付钱暂时不被拒绝,实际上已经失败。

3,怕贷款

借贷过度当然不好,但在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流通量也高速增加的时代,完全不贷款就是给全国人民的CPI买单。

但太多人不敢贷款,房子一定要全款买,所以因为房价涨的快一直买不上。

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攒本钱,所以本来贷款可以开个超市只能开个小卖部。

没有杠杆,就没有对冲CPI的逻辑,你就一直在缩水固定财富。

4,泥潭效应

ta相信1)别人都这样所以我也顺理成章这样。2)朋友不会害我;

所以很多外围的都是一个地方的同学;

所以当扫地大妈也开始炒股时ta冲进去当了接盘侠;

所以到岁数不管如何都得凑合结婚,哪怕找个渣男哪怕找个绿茶婊;

所以大家都刷信用卡借小贷去消费,ta也去借贷消费,最后裸贷;

所以跟朋友学的吸粉、赌钱、群交。

所以庞氏骗局的受害者往往是成群结队的亲戚同学朋友同事。

然后ta说自己是个好小伙好姑娘。

这个泥潭的威力在于,泥潭本身会拉扯ta不让ta上进,所以戒毒难,戒掉一个垃圾的圈子更难。

5,无理性的贪婪

真事:北京某“收藏公司”每天让业务员拉老头老太太来听收藏课,步骤如下:

1)第一节课,来听的送两斤鸡蛋;

2)第二节课,收10元,来听的送两斤鸡蛋;

3)以后每节课,不收费,送12生肖纪念金币一枚;

4)凑齐12生肖纪念金币,可以拍卖到40~60万不等;

5)送完11枚纪念金币,最后一枚用收藏品转让合同,售价20万;

6)通知客户拍卖失败了,请等待。

7)重复1

看懂了吗?这个公司完全无法被定罪是诈骗,而只是合同经济纠纷。

其实很多穷人,一直在被累死的圈套吸血而不自知。


还有很多类似的思维,有赞再补充吧,希望没人因为觉得我打破了他脆弱的自尊来点反对。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抢走了我们的饭碗”

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有点武断,但根据个人观察,在美国,宣扬这种论调的,大部分是社会底层民众。

有本事的人,想的是如何把蛋糕做大,创造更多的机遇,

而不是战战兢兢捂着自己的小饭碗,唯恐给别人抢了。


user avatar   Nicolas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认真读书,拿好成绩,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去大公司。

努力在公司奋斗30年,费尽力气往上爬,不乱花销,攒钱买房子,做投资。

等到退休了,就是有钱人了。

相信这个,并且为之付出200%的努力的,就是穷人思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0/2014 更新:

我对题主的问题的理解是,怎样的思维方式,会使人走向贫穷?或者只是平庸?

很遗憾,这个答案会非常长,并不是我啰嗦,而是想要把我的看法准确的表达和分析出来,需要大量的篇幅。

在真正进入主题之前,我想要澄清三点:

1. 按照“穷人思维”去操作,不代表这个人现在或者将来一定会是穷人,任何事情总有例外(我下面会解释这些例外)

2. 有位朋友私信问我,也有朋友评论说,我的答案不就是社会最主流的做法么?

我的回答是:是的,这是社会主流的看法和做法,但是这个社会的主流都是些不那么有钱的人。如果主流的人照主流的做法努力了那么多,最后还只是穷的话,为什么你要跟随这些主流的做法呢?

3. 我对贫穷的定义是,总资产少于2000万,没有财务自由。(如果你觉得一年赚二三十万就是土豪、有钱人,请你不要接着往下看,我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下面开始更新:

如果我们把财务自由当做我们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地的话,我们有三条路径有可能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你的追求里头不含财务自由的话,请不要接着往下看,我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第一条是人行道,第二条是慢车道,第三条是快车道。

要分析这三条路径,我们需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对债务的看法


对时间的看法


对教育的看法


对金钱的看法


主要收入来源


主要财富增长来源


对财富的看法


财富的公式


责任与控制


对人生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先说第一条路径: 人行道

很遗憾,走这条道的人,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打个比方,如果我今天住在成都(我现在家里赤贫),我想要去北京(实现财务自由,我不要再当穷人),然而我选择的方法是步行(最愚蠢的办法),而且我不愿意改变我的路径(我不愿更新我的想法,思路和自身)。

那么我一定到不了目的地(实现财务自由),无论我走的多快(哪怕看起来赚了不少钱),走路姿势多么炫酷(哪怕看起来过的也很炫酷)。

上面的比方听起来很好笑,但是却是这个社会超过50%的人对财富的追求方式

对债务的看法

债务是他们唯一用来即刻兑现幸福的手段


对时间的看法

时间是不值钱的,明天我说不定就会死,所以我今天就要把钱花完


对教育的看法

我毕业了,再也不用接受教育了!


对金钱的看法

每一分钱我都要花掉,活在当下!


主要收入来源

任何工作,只要付我钱


主要财富增长来源


对财富的看法

我买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我财富的代表


财富的公式

财富=收入+债务


责任与控制

不承担任何责任,我总是受害者。没有任何相应的控制


对人生的看法

我只活一次,我只年轻一次,要即时行乐

走人行道的人最主要的一个思维,就是要即时兑现幸福,哪怕自己还并没有这个兑现的能力。简单说,就是,我喜欢这个车,哪怕贷款还不起也要买,我喜欢这条裙子,哪怕兜里只有8块,我一定要借钱买。

走人行道的人,并不一定是收入很低,但却对财富没有基本的正确的观念。有些体育明星,还在打球的时候一年赚几千万美金,退役没几年就破产了。报纸上报道一些中了几个亿美金的人,没有过五年就家财散尽,流落街头。

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支出总要超过他们的收入,因此他们一直要负债生活。而当某天,意外发生的时候,他们失去还债能力,只能破产收场。

走人行道的人,距离破产,往往只差,一张工资单,一次失业,一场大病,一次金融海啸,或者一次意外

走人行道的人们,总认为财富是一个单独的事件,你需要很幸运才能拥有财富(有个好爹,中彩票,别人送钱给他)。

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对财富没有控制,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和风险。他们信奉的及时行乐,会如同重力一样把他们拉向不可避免的深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再说第二条道路,也就是我最开始回答中提到的那条主流的道路,让我们重点分析下。

这些开慢车道的人,相信,如果努力工作40年,节俭生活,以正确的方式投资,并不停的往上爬,到他退休的时候就能成为有钱人了。

同样是那个比方,如果我今天住在成都(我现在家里赤贫),我想要去北京(实现财务自由,我不要再当穷人),然而我选择的方法是上慢车道(最高时速10公里),而且我不愿意改变我的路径(我不愿更新我的想法,思路和自身)。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加速踩到底(不断的提升我的内在价值,让我的车速达到最高时速),那么这个过程可能要花40年(如果我不提前死掉的话)。

对债务的看法

债务是邪恶的,要用一切办法避免


对时间的看法

时间是用来换取金钱的


对教育的看法

教育的作用是可以提升内在价值,帮助我获得更高的薪水


对金钱的看法

每一分钱都要节省,都是血汗钱,绝对不能乱花


主要收入来源

工作


主要财富增长来源

投资性收入


对财富的看法

工作,存钱,投资


财富的公式

财富=工作收入+投资收入


责任与控制

有责任去养家糊口,但对自己的财富几乎没有任何控制


对人生的看法

我愿意现在过的苦逼,我要尽量避免风险,以后有一天,我会赚到足够的钱的

走慢行道的人,信奉延迟的幸福。如果他喜欢一部车,会觉得,暂时不要买,要忍着。喜欢一条裙子,明明手里有一万,也要忍着,因为要拿这个钱去投资。往往这些人,没有过上梦想中的生活,还自我标榜非常节省,以此自豪。

问题是,如果这么节省,又以2000万为目标,开慢车道,要多久才能抵达目的地呢?

假如,我今年25岁,年收入20万,除去缴税,房租,吃饭,送礼,养家,泡妞,赡养父母,我可以省下5万一年(25%)。假设我的年收入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每年的存款能获取8%的年华收益。。

假如这四十年,我工作不停息,我能一直在我的行业里头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不跳槽,不买房,不生病,不被炒鱿鱼,不娶老婆,我不养孩子不发生意外,我会在65岁时,拥有1846万(数学公式我就省略了)

哦,不过我忘了说,因为通胀,我65岁的时候,那些钱可能只有现在400万的购买力

各位看官,请问,你觉得这个前景很吸引你么?


请问,你现在有20万一年么?

请问,你能保证你能存下你25%的收入么?持续40年如一日么

请问,你能保证你薪资每年稳定增长么?

请问,你能保证你不被炒鱿鱼,并一直在你的行业里头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么?

请问,你能保证年化收益率8%么?

请问,你能保证隔几年来一回的金融海啸不伤害你几十年的积蓄么?

请问,你能保证不买房,不发生意外,没有额外的大花销么?

请问,你能不娶老婆,不养孩子么

请问,你能保证,你不生病,能无痛无患一定活到65岁么?

就算你对以上所有的问题说是,再请问,在65岁,拥有将近2000万的巨款,你已经垂垂老矣,连半夜上洗手间都可能摔得骨折,你准备怎么挥霍你的劳动果实呢?

对于开慢车道的人,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公式:

工作收入=每小时时薪 * 工作时长

然而,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时薪,因为那个是由市场决定的。你再怎么需要钱,你也不能跟老板说,来,今年给我200%的涨薪。

同时,你也不能用杠杆调节自己的工作时长,你一天就只有24小时。

你既没有控制,也不能利用杠杆,那么你的收入就是有限的。当你的收入有限时,你所能存下来的钱就有限,那么你能拿去投资的钱就更为有限。

而且, 投资收入=投资资本*(1+收益率)

Again, 你不能控制你投资的收益。你再怎么需要钱,你也不能跟市场说,来,今年给我200%的收益率。

当然,你也不能利用杠杆来调节你的投资资本。你敢跟市场说,请给我100倍的杠杆撬动我的资金么?(专业期货交易员就别跟我抬杠了啊,1000个做有杠杆交易的,可能只有2个能稳定盈利)

如果你的工作收入和投资收入都是有限的,那你的财富的增长的速度就是有限的。慢车道的局限就是有限速,你再怎么踩油门,你都不能用杠杆调节你每天的工作时长到超过24小时,不能用杠杆调节你的投资资本到原有的100倍。你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薪水,或者是投资的收益。

然而慢车道,有几种例外。

第一,名气,当你的名气到了一定的程度,你被百万人需要的时候,你就打破了慢车道的规矩。例子就是影星,歌星,比如范爷,虽然她赚的也还是时薪,但是她的杠杆和控制都是无限的。

第二,技能,当你的技能到了行人止步的程度,你就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时薪,虽然你没有对杠杆的控制。例子就是运动员,梅西,字母罗,詹姆斯,科比,他们的运动技巧是常人不能比拟的,所以虽然他们的杠杆有限,他们的时薪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第三,就是人们常说的,当上CEO或者公司管理层。但是往上爬所要花费的艰辛和努力,实在是太苦了。很多ceo,爬到那个位置,怎么样都要花个20几年,那本质上和慢车道也没啥区别了。

————————————————————————————

下面说第三种,快车道

哦,不好意思,各位,从一开始,我就没准备写第三种,(不是我不愿意写,而是题目就仅仅问了穷人思维,而且实在有点长

去读读MJ DeMacro的<The Millionaire Fastlane>,作者比我说的好一万倍。

要是说的不对,还请多指教。

——————————————————————————————————

2/9/2015 更新:

哎,谢谢很多朋友的反馈和私信,和大家交流我也能学会很多。有的朋友真的是一点就透。

跟大家着重说一下这本书吧,《the millionaire fastlane》这本书主要侧重的是对思维方式的培养,这本书传达的是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

一个正确的思维是你正确做法的基础指导,但是不等于,今天我告诉你正确的思维,你明天就能暴富

就好像,我告诉你,你要好好学习,你就能读好大学。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懂,但是你能不能付出努力,能不能为之奋斗,是你自己的事情。

送大家一句话: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如果有些朋友愿意跟我交流,愿意跟我成为朋友,那就太好了。如果我的文章,我推荐的书,能给大家一点点的启发,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很多朋友没有看书已经能迅速推理出来快车道是什么了,你们都说的很对,唯一能让你兼备控制和杠杆的道路,就是创业了。

有些朋友已经告诉我书看完了,还有没有别的书推荐,我会在这里放一个书单,不定期更新:

The Lean Startup

Zero to One

The E-myth

(第一次知道原来收藏是可以比赞多的)


user avatar   jiang-shen-71-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本就没有穷人思维,只有穷这件事。


前不久,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发展经济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他们研究的课题是——贫穷。他们第一次以科学的方式解答了有关贫穷的终极问题,为什么穷人无法摆脱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穷人如何变富?


升值君将结合自己的认知,对穷人摆脱贫困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解读。


01

穷人思维不存在

勤奋、毅力和节约创造财富。—本杰明·富兰克林


穷人不喜欢教育,反而喜欢生孩子;

穷人喜欢昂贵低效的私立医院,不喜欢公立医院;

穷人沉溺于垃圾食品、赌博和游戏机。

所有这些我们能够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无数人讨伐的穷人思维。


总结起来就是,1、懒,不努力。2、蠢。3、短视。


穷人更懒吗?按照经济学家的看法,穷人不仅是懒,甚至还更浪费,穷人往往比富人更容易沉迷垃圾食品,肥皂剧,手机游戏,短视频,游戏机,而且往往还会选择昂贵的私立医院,而放弃政府开设的公立医院。穷人更蠢吗?看起来也是的,穷人经常会购买彩票、赌博,穷人也经常经常陷入高利贷的被动境地,拖累自己和家庭陷入债务的泥沼之中。穷人也更短视,大多数穷人如果能够善于储蓄,把自己有限的钱财节省下来,去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去接受教育,都可以获得更多工作机会,但是穷人往往选择短期目标,甚至没有目标的混日子。看起来,这就是穷人原罪。


富兰克林曾经有一句话,说人生成功秘诀就是:「勤奋、毅力和节约创造财富。」而反观穷人,既不勤奋,也没有毅力,甚至连节约都谈不上。几乎与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背道而驰。这也难怪他们陷入一个贫穷循环的泥沼中,越穷,思维越受限,思维越受限,也越贫穷。


这是不是就是某些砖家总结的穷人思维呢?纯属放屁。所谓的穷人思维根本就是某些无良文人对穷人的污蔑,这些垃圾写手,既不参与经济生活,也不懂社会的分配,又天生具有软弱性,本能地舔富仇穷。升值君自己从白手起家,接触过最底层的穷人,也见识过互联网新贵和富过三代的老钱。穷人的智商根本就和富人没有差距,贫民窟里有聪明绝顶的天才,富人里也有不学无术的废材。


穷人所展现出来的愚蠢,根本不是愚蠢,而是他们那个阶层的生存智慧。升值君曾经在当年建议过自己老家的一个一贫如洗的表叔,一定要让几个孩子好好读书,念大学,将来改变命运,但是人家根本就不听,两个儿子一个学厨师,一个跟师傅学装修贴砖,结果呢,当厨师的现在是当地一家饭店的大厨,搞装修的现在是有名的地板砖师傅,现在找他贴砖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0年,带着两个徒弟每周都是上万的收入。然后我又自作聪明,告诉人家一定要去郑州买房,别在我们老家地级市买房了,但是人家就是不听,还是买房买在了我们那个十八线城市。


事后我思考过,他们表面上是短视愚蠢的选择,其实都是最优选,而我的所谓高屋建瓴的抉择,其实都是「何不食肉糜 」。


世界上有两种智慧,或者说两种理性,一种叫知识理性,一种叫村社理性,穷人不是没有思考过,但是他们的思考不是个体角度出发的理性,而是村社理性。受教育上大学固然好,但是学厨师学贴砖,村里有前辈经验,能找到老师傅带着,基本可以保证学出手艺,而上大学需要老师、学生素质都要过硬,我的两个表弟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去郑州买房也许好,但是他们的手艺在我们那个十八线城市,是稀缺资源,到了省城,并没有多少优势,而自己的客户群体其实都在本乡本土,去了省城并没有好处,至于房价的跌涨跟他们根本没有关系。


富人(包括中产)的很多思维习惯,都是个体理性,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可以依赖个体和自己家族的资源搞定问题,能不假借外力不要假以外力。而穷人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基于村社理性,他们必须依赖村社,依赖团体才能抵御风险,所以他们要考虑他们所在团体的考虑。比如很多穷人,明明没有钱,还是要购买大屏幕电视机,买贵的手机,而不是用来投入生产资料用于发展,其实是因为自己社区的邻居,都买了同样的商品,如果不买,很容易在社交中陷入被动,而丧失很多村社中的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的父母,明明在家庭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在份子钱、过节送礼等人情往来上投入很多资源。


02

穷人最聪明还是穷人最傻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毛泽东


那么穷人是不是最聪明呢?毛泽东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实际上,这句话也同样有偏颇。穷人跟富人一样,既不最聪明,也不更愚蠢。


穷人的村社理性,底层生存智慧,确实有他们的合理性,但是同样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跟富人的局限性一样,都是愚蠢,但是在公众舆论中,往往对富人是在嘲笑中更多的是羡慕,而对穷人的嘲讽中夹杂着恶意。


三位经济学者给出一个更科学的解释,穷人之所以没有那些富人应有的「思维 」和「美德 」,因为贫穷的人生活往往有更多的烦恼,所以相对而言,比其他人更加需要那些让人减轻烦恼的工具——像电视、手机、垃圾食品和游戏机。


而穷人之所以看起来更蠢,是因为他们随时处于决策的状态中,因为他们的生活如风雨飘摇中的小船,随时被打翻,所以他们必须不断消耗精力去反复的思考决策,这就导致他们总是做出最错误最短视的选择。


三位经济学者把所谓的「穷人思维 」的根源归结为五点:


1.穷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往往选择相信错误的事情。


穷人的信息来源,往往来自于自己信任的人,这也是村社理性的一个特征,穷人往往不相信科学,不相信知识,不信赖专业人士,而选择信任村社中有过经验的人,这种经验和智慧一旦出现偏差,就容易出现问题。


《贫穷的本质》中提到很多贫困地区的穷人,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将可以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不明白基础教育能够在未来产生更高的收益,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化肥以提高产量,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站在他们的角度其实非常正常,因为当一个不懂的术语摆在面前,大多数人不是选择相信,而是选择怀疑,而穷人的经济又比较脆弱,他们无法承担冒险的代价,冒险的结果往往是崩溃,所以不会冒险相信陌生的信息来源。


2.穷人比富人更容易面对逆境,更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正常人的生活中都会面临很多决策,穷人和富人差别是,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正常人不会因为多花几块钱,人生就会出现什么转折,但是穷人会,穷人几十块钱就影响他们的判断,所以穷人买东西,总喜欢讨价还价,一件衣服,几块钱的菜,用半个小时去讲价,一定要讲下来。


而决策的精力和理性,都是一种智慧,当穷人过多地把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用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当他遇到真正关乎命运决策时,穷人的决策往往是错误的。


3.穷人在金融杠杆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大多数国家,穷人不像得不到银行的金融服务,但高利贷却触手可及,往往使得他们被利息压得无法翻身,并增加更多不合理的借贷。金融是一个很重要的杠杆,所有正规的商业银行,都不会轻易把贷款贷给没有还款能力的穷人,穷人不是不想变富,但是穷人缺乏启动资金,又缺乏杠杆,当他们需要使用杠杆时,经常能够使用的就是高利贷,而高利贷带来的只能是对穷人的敲骨吸髓。


4.穷人短视无法延迟满足


穷人的村社理性,有时候会成为他们的阻碍,比如他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永远都买不起那台电冰箱,还是喝杯茶吧 」、「孩子读书是没有用的,反正他不够聪明 」、「存钱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立刻就花掉 」「教育孩子有啥用,多子才能多福。」


穷人总是缺乏长远规划能力,也更难以自我控制,中国人总是说穷人爱存钱,其实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例外,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世界大多数的穷人而言,储蓄的吸引力很小,越是穷人越不爱存钱,因为他们认为目标太遥远,并往往因为心理因素拒绝延时满足。越是无法储蓄,越是无法摆脱「贫困循环 」。


穷人的这种短视非常的魔幻,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穷人压根不相信有美好的未来。穷人还会把大把钱花在婚嫁丧娶上面,在南非,葬礼花多少钱是有社会规范的,生孩子没有护理完全靠命瞎养,死了就埋个坑,但是,就是这些穷人,老人的丧礼就得花掉死者一生的积蓄,因艾滋病死去的年轻人是个穷光棍,家里人还得大操大办,花掉家庭40%的年收入。(跟中国有些地方很像,活人过得紧紧巴巴,丧事照样大操大办)


03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知道的。
—贫穷的本质


穷富的差距不是智商的差距,那么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是“带宽”的差别。


经济学家跟踪一个名叫肯尼迪的农民,他一直以种地为生,但是由于没有钱购买足够的化肥,他就不能通过施肥提升农田产量,之后便更不可能买得起化肥,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螺旋式的下降。


然而有一天,肯尼迪得到了一份免费的化肥,因此当年的收成是前几年的20倍,他也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并用收入买了更多的化肥,从此摆脱了贫困的处境。


有一个经典的问题,直接给穷人钱,到底能不能使穷人摆脱贫困,很多人潜意识认为,不能,为什么?因为穷人有穷人思维,给了钱,过几年还是穷。但是很遗憾,经济学告诉我们,给钱有用。


加拿大的一个贫困小镇,学者联合当地政府进行了一项计划,无条件保证穷人的基本开支,也就是直接给他们钱,看似荒唐的方法持续了2年。后来的调查发现,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个小镇的居民健康程度大幅提升,城镇犯罪率大幅下降,连学生的成绩都提高了,而且再不需要政府的财政援助了。


为什么给钱就有用?


在印度北部某农耕区域,学者分别对丰收以前的农民和丰收以后的农民进行智力测试。结果显示,在丰收前夕,农民的智商会降低14个单位。那么对于农民而言,丰收前后的差异是?毫无疑问,他们拥有的财富值发生了变化。


这说明什么,即使是同一个人,贫穷导致的匮乏,会导致他的智商受限。


这就是《贫穷的本质》告诉我们的:贫穷会限制人的思维宽度,即心智带宽(同一时间处理多个事件的能力),并消耗人的精力,让人的行为模式和视野缺乏整体性长远性的目光。印度农民和肯尼迪一样,在丰收前夕,农民的全部精力集中在作物耕种,收益计算,而忽略了事物的长期价值,即心理学管窥效应。而肯尼迪,长期一直处于贫穷导致的匮乏状态,所以根本无暇做长足的打算。


所以穷人总是陷入一个「贫穷循环 」中,他们缺乏摄入有效信息的渠道,而即使他们得到了有效信息,他们也会进行错判。正如《贫穷的本质》提到的,「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知道的。」


富人真正强于穷人的地方在于,他们视野开阔,他们无意中接触到的信息,实际上是穷人根本得不到的,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是信息带宽的差距和处理信息贷款的差距。


04

走出贫

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谓之病。—原宪


关于穷富有个经典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同时也是富豪,他见孔子另一个弟子原宪,看见原宪住着破茅屋,大惊失色说:「原先生你怎么这么穷?」


原宪说,我听说,无财曰贫,无路曰穷,我现在没钱是贫,不是穷。原宪说得对,贫穷贫穷,我们总是连在一起说,但是贫和穷是分开的,用今天这个理论说,贫是没有启动资金,穷是带宽受限。


原宪确实无财,但是他毕竟是孔子弟子,只要他想,随时可以获得中产乃至贵族生活。普通穷人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带宽受限。


原宪的原话,用的甚至不是穷,而是直接用了一个字,病。贫穷的本意就是受困,无路可走,甚至直接点说,贫穷是一种疾病,病态。一旦陷入这种病态中,就很难摆脱。


这就是下图中左边穷人反复进行的循环,如果想摆脱贫困,那么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以外力加强带宽,要么是信息的强输入,要么是金钱的灌入。


所以,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是对的,无论是经济的暴富还是知识的暴富都非常有用。



请我们暂时回到我的表叔和两个表哥,他们两个属于穷人变富的典型,而他们家之所以发家致富,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或者更能干,而是无意中拓宽了自己的信息带宽,电视上的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广告让我的大表弟有了当厨师的梦想,(新东方看到请给我广告费),而同村的其他装修师傅带二表弟进入了装修这个暴利行业。


他们的村社理性,无意中,帮他们拓宽了带宽,这本来是教育应该起到的作用,他们却幸运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很多人的村社理性,只能把他们带到洗头房。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印度和非洲贫民那么贫穷,跳出农门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努力,而对于更贫穷的人,诺贝尔奖得主给出的答案是:考公务员。


全世界的政府公务员都是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可以为穷人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可以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穷人信息带宽的扩充和处理信息带宽的能力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跟《穷爸爸,富爸爸》里的现金流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市面上解读《穷爸爸,富爸爸》的很多,一般人都会说几个词,「睡后收入 」,「被动收入 」,「房产投资 」,其实《穷爸爸富爸爸》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叫做「老鼠赛跑 」的游戏,他跟房产投资没有一毛钱关系,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当你的现金流比较少的时候,你就必须跟其他「老鼠 」玩一个赛跑游戏,直到你的现金流扩大到工资收入的数倍,你就会坐上汽车,进入快速通道,各种暴富机会蜂拥而至。


这与三位诺奖得主的研究不谋而合,怎么摆脱贫困?怎么变富?


其实这是一个问题,有些人总是说阶层固化,其实要实现阶层跃迁,关键就是扩大信息带宽,或者更深入一点,在有稳定收入(现金流)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信息带宽。


所以无非就是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保证你的工作有稳定现金流,让你不至于影响你对生活的判断能力(处理带宽能力),至于这份工作的工资有多少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不是你能赚到多少钱,是你能存下多少钱,这时候储蓄和节俭非常重要,也就是富兰克林说的,节约创造财富,很多不必要的奢侈品和消费都可以减少;


第二个渠道,就是保证你的信息获取带宽,要获取有效信息。互联网的一大悲剧就是,在信息极大丰富的同时,垃圾信息也极大丰富,我们这个时代,有效的信息消失在了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你所知道的很多垃圾视频软件,必须戒掉,因为他们严重占据信息带宽,用这些时间去接受教育,读更多深度的书籍,多读一些高价值的文章。


至于父母劝你考公务员,要不要考公务员,完全取决于以你获取信息的能力,报考的公务员职位是否能拓宽你的信息带宽。然后你父母如果反对,可以把这篇回答甩给他们看。




     

相关话题

  刚入在编新教师,很痛苦,该不该辞职? 
  好奇大公司怎么处理核心人员离开? 
  玩围棋锻炼人的什么思维能力? 
  发现天花板却无从下手怎么办? 
  突然什么都不想做了不想学习怎么办? 
  如何看待海底捞股价 56 天接近腰斩,市值暴跌 2000 亿?企业应如何平衡产品和服务? 
  月薪多少最幸福,离你有多远? 
  加多宝是怎样一步步逼退王老吉的? 
  如何看待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逍遥镇」「潼关肉夹馍」无权收加盟费?后续事件或将如何发展? 
  一个人如何从平庸到优秀,再到卓越? 

前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走向共和》中李鸿章说的「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下一个讨论
贪官贪那么多钱,都被反贪到哪里去了?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