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两个图镇楼:
2017年的时候说鼓励科学家创业不好,2018年的时候他创立的企业就融资2亿美元了,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作为一个恰好知道一点施一公教授的历史的海外留学生,说点大家没有提到的吧。基础学科的学生基本就两个出路,做教授,或者转学热门学科。美国和中国不一样,转行非常容易,申请个热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行了,所以大批的人转行。最热门的专业无非就是计算机,统计之类的。
海归的时候呢,大多数人都会自己先回去探路,把老婆孩子留在美国,这样万一形势不对,还可以回来。
以上就是一点点背景介绍,任何一个在美国留学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现在我就想告诉你,施一公教授自己就转行过计算机,后来发现自己的研究做的不错,就留在了生物专业。施一公教授刚刚回国的时候,是把老婆孩子留在美国的。等到站稳脚跟才接回去。施一公教授去中央党校演讲的时候,还是美国人。
对于施一公教授来说,一件大新闻就是2011年评选院士落选。有院士评论说,那是因为他是美籍。施教授声明说,他是中国籍。那么事实如何呢?其实很简单,美国联邦政府有个网站叫做Federal Register, 每个季度都会公布脱离美籍人员的名单。根据该网站,施教授是2011年第三季度脱离美籍的(Quarter ending 9/30)。可以想象,施教授申请院士评选了,突然在最后一分钟发现外籍不可以,于是火线换籍贯,不然没法解释为什么2008年2月就回国了,带着美籍当教授院长,带着美籍去中央党校演讲,偏偏要在评选院士的同时(还不是年初,是第三季度)放弃美籍。当然,放弃美籍也不容易,IRS要查你,看你有没有欠税,两清了才让你走,这就会耽误一些时间。施教授可能轻敌了,所以没赶上趟。说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句题外话,我们的政府天天说透明,学学美国就好了。不得不说美国的信息那是真透明。
其实可以看出施教授是个谨慎的人,没有确定的更大的好处,不会放弃已有的好处。比如当年差点转学计算机,比如自己先回国,把老婆留在美国,比如不到关键时刻不放弃美籍。这其实也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举动,无可厚非。但是施教授官越来越大,就有点忘乎所以了。天天讲演说大家要有理想,不要老想着就业赚大钱。施教授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是不是将心比心把自己转学计算机的心路历程重演一遍,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的年轻人?
2019年3月4日更新。看到这篇访谈我差点笑的把早饭喷出来。施老师还真的以为自己能得诺贝尔奖啊?
11G现在在国内搞生物的这个路子本质上是错误的,不可持续的——中国生物界想要有长远的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相关产业,而不是更多的情怀满满的博士生。十几年前的中国尚且能孕育华大基因,今天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他11G在学术界和政界手握那么多资源,要是扶持两个有商业才能的学生,开个类似华大的公司,做不到么?不一定是他自己现在正在做的方向,整个生物医药领域任何比较有前途的方向都可以扶持——以他的影响力,能养出一个西湖大学,就养不出一个“西湖生物科技公司”?退一万步讲,你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忽悠那些企业家去搞个高端生物制剂公司,让那些必须进口的试剂有希望国产化,那不也一样能拉动国内的产业发展?能不能做成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现在11G搞得这种“科研”,从经济上讲,对于社会的影响跟贪官卷款跑路去美国没有区别。
国家并不是因为要满足少数人的好奇心才给学术界投钱,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提高全社会生产力水平上——现在国家资助力度最大的生物类科研方向,基本上都是分子生物学之类的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方向(也就是说,至少可以讲出让基金委官员信服的故事),如果11G研究的是虾虎鱼分类学的话(就日本明仁天皇发Paper的那个方向),那么他一分钱都别想拿到。要是他真的做出一家“西湖生物科技公司”,这样一家公司发展起来之后他的博士毕业之后直接就能继续从事对口方向的工作,又何必辛辛苦苦地转金融?这样一家公司发展起来之后,本身也能出高水平的paper,还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这个行业,岂不是比现在强多了?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比中国发达得多,整个行业甚至能容纳下Biotech Startup的发展壮大,而美国生物研究经费的大头也是NIH而不是NSF——今年川皇砍生物经费最后没砍下去就是因为美国的生物科研成果姑且还是有工业界转化的,像化学跟材料之类的最近两年工业界发展不行的学科,经费砍刀可是实实在在地砍下去了。国内的生物科研界再这么不接地气地作下去,早晚也要沦落到大面积缩招砍经费的那天——因为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既然生物科研界不能给我国的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创造有效价值,那么国家自然也不可能继续维持高额的经费投入。
这不是“应该怎样”的问题——不管今后有没有价值,生物相关研究在眼下都是严重入不敷出的,经济形势下行的今天,社会过不了几年就会背不动这个包袱了。这是客观事实,并不会因为生物学科本身如何而改变。你们再怎么争辩“长远前景”都没有用——因为如果现在饿死了,那么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长远”了。
更新:
2019年的今天,11G跑去给制药企业站台了233333
评论区“探索未知”的小朋友们,脸疼么?
这里贴三个院士的观点,只是对比,我没发表任何对施老师的不尊敬,大家别误会,原先开头的说法确实有点偏向嘲讽,同样。。。看看。。。这种造句有点像家长数落小孩子的口吻。
我这里换一个说法:下面,我们通过引用公开场合讲话,比较三位搞生物物理,并具有一定政治头衔的院士,对科研,创业,学生转行的态度。
=====================================
同样是搞生物物理,同样是中科院院士,而且都是某个方向上的拥有一定政治头衔的院士,看看他们对搞科研,就业,创业和学生转行的态度。
施一公院士,全面批判除开研究外的所有事情:
欧阳颀院士,我就喷生物教育是坨翔,咋地!
欧阳钟灿院士,CS大法好啊,学生到产业界赞啊!
我不是太清楚有哪个名校的全职教授跑去另一所五年内要跻身世界一流的大学兼职当校长。
施教授可以把清华的职务辞干净,然后全职去杭州办学,才配得上“十个诺贝尔奖也换不来"的西湖大学。
1、科研。别说SCI没用,纯理科,不以同行评价为指标,以啥为指标?编辑评审都不瞎,CNS发了一大堆,科研能力无需辩驳。别老拿长晶体的就是一票苦工说事儿。能长晶体的实验室多着去了,人多的的实验室也多者去了,有几个没事儿CNS灌水玩儿。一公应该算是结构里生化做的非常好的,文笔也赞,对课题的选择和整体把握都特别出色。
2、管理。清华生物系以前什么鸟样,现在什么样子?上次全国学科评比全国第一。当然清华生物系崛起不全是一公的功劳,必须说一下,前赵南明主任功不可没。现在比较大的弊病是生物系的博士生人数实在太多,其实多少有些没办法,活总得有人干。谁都希望是博后当主力,博士生少而精的培养。没办法,工资不够吸引足够多的博后。这些年条件改善很多,挺好的。
3、媒体曝光。一公可能是这几年曝光率最高的科学家了吧?想做事儿也不容易。当然渲染家乡、童年啥的有点儿那啥。。。纯学术背景的去搞管理其实也挺好的,总比找个外行搞强。我大老板上次去上海开会听了陈竺的报告就一个劲和我赞叹你们中国的前卫生部长居然有这么好的科学背景。再说某些被放大曲解的言论。任何一句话都要在合适的语境下解读,理工科的学生,尤其是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不以就业为导向半毛钱问题都没有。
一公也是不容易,我读书的那五年是一公刚回国的五年,刚回国时候的年轻朝气配合他的简历简直是看见就想跪,大概一两年前的时候,很久没见,突然看到他居然不能相信他老了那么多。他自己的付出绝对对得起他所有的荣誉。当然一个科学家也许不应该被舆论抬得太高,但绝对不应该被冷嘲热讽。
方舟子早就说施一公就干的工匠活,结果成了神。
施一公师徒的问题就是没有专攻,
并不是围绕一个自己解析好了的结构继续深挖,而是又Jump到别的蛋白去发CNS去了。
他们对结构生物学的贡献还如不Yifan Cheng呢。
我有两个问题:1 他们师徒解了这么多蛋白结构到底解决了什么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2 这些结构他们不去解别人是不是短时间内解不出来?
去年因autophagy得诺奖的Ohsumi说过,当竞争成为第一位的时候,这样的科研是没有
多大意义的,真正重要的工作是开启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像Seymour Benzer,当年决定用果蝇去研究昼夜节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能成功,因为大家想象中节律太复杂了不可能单基因控制的,但他筛出了第一个控制节律的突变体per,直接踹开了节律分子
机制的大门,那篇文章发在pnas上,不是cns。颜宁师徒能问问自己这么多年发的cns加一块能有Benzer的这篇pnas重要吗?
做结构的一直在号称蛋白结构解析可以指导药物设计。
颜宁和施一公需要做的事情是弄出一个drug来,而不是继续不停的解更多的蛋白。
就算弄不出新药,像晓东一样开个公司做更好的me2 drug,也算造福社会。
说白了,还是解结构顺手了,不愿跳出comfort zone。
老实讲,施一公做的东西都是垃圾,对国家一点贡献也没有
施一公每年骗走几千万科研经费够盖多少所希望小学,给农村孩子买多少营养午餐
结果呢,学生物的都知道,他做的电镜实验每个月都发science,都是为美国人的生物研究做嫁衣,理论创新也没有,对中国的实际用途也没有
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会用他的结果做任何东西。
你看施一公最近几年发的文章题目就知道
都是
structure of ........
都是电镜做结构的论文,这种论文说不好听的,就是拿中国经费给美国人免费做实验
还不是什么高级有创意的实验,就是廉价劳动力
看到颜宁一篇文章讲她做的一个晶体结构别人比她早两周作出来了,她有多难受.
尼妈,如果你们这些工作别人早两周晚两周也可以做出来,科学的原创性在哪里?早两天晚两天对个人意义重大,在科学发展上有区别吗?而且都是要公开发表共享的.
有些基础研究还是要支持的,因为你也不知道将来哪块云彩会下雨。而那些没有技术含
量全靠堆人工的伪高科技就算了吧。记得以前普林斯顿彦采访中说过手下学生得到新结
果以后她就一个星期内不睡觉写出文章寄出去,有语法错误都不管了,因为迟一步说不
定就有国际上其他组搞出来了。你说这种搞的是高科技吗?有她没她不就是差个把星期
的事情吗?
别人发明了显微镜以后全世界只有几个组里买得起,所以得赶快用它多看看周围,不用
逻辑,不用动脑子随便看看就是一片自然或科学,多雇民工就能多看东西。你说它不重
要吧,看的也是前人没了解的东西,你说它重要吧,门槛太低级,就是多雇两个民工的
事,而且只是早个把星期发现而已,所发文章只能赢得点赞,没啥实用。
nyouyou
今天 01:31 来自 微博 http://weibo.com
15年8月,在瑞士开会。闲逛一会无聊手欠给Science的editor写了一封presubmission enquiry,竟然几小时之后就收到回复,“我下周去度假,你能不能本周五之前把文章
投过来?”我顿时头皮发麻啊,这是明明白白在告诉你:人家手上已经有something,
你赶紧识时务点快投快投啊。话说当时我手上只有两个figure和introduction,别的部分还在优哉游哉呢(因为当时我觉得分辨率低,有点不好意思发表)。不管了,跟学生利用时差,我写一部分就发给他们proof read。6个小时睡眠之后再接力。除了必须的
开会,吃住都在hotel,会议安排的游山玩水一概逃掉。终于,在我去火车站之前的10
分钟完成了submission;然后坐火车到米兰,在机场查E-mail,竟然已经送出去review了。这是我记忆里面写稿最狼狈、接收最顺利的一次。谁让那是一个太重要的结构呢。后来Nature编辑告诉我说,我竟然没把这篇投给他们,有点吃醋,hoho。怎一个得瑟了得.
越看越觉得颜很low,心平气和地讲,没有酸的成分,大家不同意尽管可以批评。之前
看过她在清华开学典礼的一个演讲,说解一个蛋白结构怕被别人抢发,天天盯着cns看
,心情跟过山车一样,就觉得很low,整个演讲思想浅薄没有一点深度,这样的科研你
不做别人一样很快做出来,除了吹嘘又发了一篇cns能有多大的意义?现在又搞了三天
发science这一出,“后来Nature编辑告诉我说,我竟然没把这篇投给他们,有点吃醋
,hoho。怎一个得瑟了得” 只要智力稍微正常的人都可以从里面读出来浓浓的炫耀味
,哎,不就是又一篇你不解别人一样很快解出来的结构"cns"嘛,现在又出来发澄清声
明,字里行间里都是欲盖弥彰的味道,怎一个low字了得。。。
就颜宁这段话,没被洗脑过的人,谁敢这么说,不是被人笑死了:
======================================================================================
接下来,就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2011年7月11日。如果你们去查日历,那是星期一,是在中国看到《自然》新论文上线的日子。我本来应该早上6点出门去机场,在5点55分的时候,我打开了《自然》在线,第一篇文章直接砸来,砸得眼睛生痛,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个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这正是我们在做的课题,也就是说,我们被超越了。我们一直说科学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而现实是我们再也没有可能在这个课题上成为第一了,惨败!我把论文打印出来,交给了当时正在做这个课题的张旭同学,她立即泪崩。可是,我们别无选择,晶体还在日本等着我们。于是一切按照原定计划,我们飞赴日本。一路奔波,晚上7点赶到实验线站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脸凝重地对我说:“颜教授,你们寄过来的低温罐似乎出了问题”。我心里一沉,这意味着晶体可能出了大问题,这可是我们过去三个多月所有的心血结晶啊!在刚刚承受了被超越的打击之后,这个事故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种赛跑式的科研够丢人的。
这是包身工式的科研。
典型的被义工洗脑了。
在清华毕业典礼将话,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查看Nature论文,真是脑子进水了,不知道她这样追求灌水,会被人笑掉大牙吗
颜宁和施一公工作最大的意义就是
灌水,灌高档次的水,帮助学校和国家刷排名!
什么科学的进步,人类的认识进步,推动学科发展,都是鬼扯。
国家要搞面子工程,要排名;
大学要搞面子工程,要排名,要蒙骗国家的钱;
现有的排名指标里,灌水是重要的指标, 颜宁和施一公可以通过灌水来帮助各方面改善指标。
这就是他们的最大的意义。
他们是这套评价体系的最大受益者, 也是这套评价体系的支持和维护者。
什么时候这套体系挂了, 他们的工作就扯淡完蛋了。
不过,要等CNS彻底完蛋,那有的等了。估计等着产党脑子转过弯来,不花钱刷排名,干更有意义的事情更可行一点。
到时候,他俩又得跑路换个新的宿主了!
当然,能灌高档次的水也是有点水平的,也是高手。
时势造英雄,今天这科研管理体制造就了施一公和颜宁这样的灌水英雄!
要是太祖当年,这俩这么浪费钱瞎灌的话,早就被拿下了。
ZT:施一公、颜宁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只又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时,作为论文大国、科研经费大国、科研人员数量大国的中国又一次与这科学盛宴绝缘。国内媒体动不动就喊“诺奖级”成果的今天,到底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冷冻电镜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国内两位学术明星施一公和颜宁的工作离不开冷冻电镜,他们也曾被媒体赞美做出了“诺奖级”的工作,他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呢?
施一公和颜宁这对师徒同为结构生物学家,他们在CNS(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这个数据是非常恐怖的,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建校以来还没在CNS上有这么多论文,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对这个数据望尘莫及。这么厉害,诺贝尔奖会不会向他们招手呢?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瑞士生物物理学家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德裔美籍生物物理学家约阿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获得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理由是:研发了冷冻电镜,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提高了成像质量。冷冻电镜的分辨率能够达到分子级别,同时能够保持生物分子的自然状态。冷冻电镜的出现让结构生物学蓬勃迅速的发展起来,将诺贝尔奖授予冷冻电镜的研发者,实至名归。
为什么没有给施一公和颜宁呢?他们只是冷冻电镜的受益者,并且他们做的工作也只是依靠电镜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几十万种,比较重要的至少几百上千种。在电镜下得到蛋白质的结构并非是高大上的开创式研究,得到蛋白质的结构就能发CNS,在崇拜CNS的国度里,这是绝好的论文灌水机会。施一公和颜宁能在CNS灌水那么多,得益于清华大学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清华大学专门用了一栋楼去安置3台先进的Titan Krios电镜,施一公还打算再购进一台。有这样的先进设备,换另外的生物学教授也能很快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施一公、颜宁等结构生物学家的成功并非是他们的伟大,而是冷冻电镜设计者们的伟大。施一公、颜宁等人发的CNS越多,就越能说明冷冻电镜的设计者们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只会让冷冻电镜的设计者们更快的摘取诺贝尔奖,他们自己是不会凭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得到诺贝尔奖的。
施一公和颜宁应该清楚他们这样一个个的去解析蛋白质结构是不可能得诺贝尔奖的,或许他们本来就是喜欢一篇篇的CNS。他们的工作和“诺奖级”根本不是在一个层次,施一公、颜宁离诺贝尔奖的距离和路人甲、路人乙距诺贝尔奖的距离是一个数量级的。
要想在解析蛋白质上摘取诺贝尔奖,只能跳出现在的方法。如果有谁开辟出解析蛋白质结构的新方法,能够将现在的解析过程巨巨简化,想必也是可以摘到诺贝尔奖的。这样的新方法,至少目前还看不到。
学术上俺无资格评价,不是俺专业。作为一个在科研,工业届,创业届都混过的,评一下施作为公众人物吧。
看了他的言论,他的行为,和其学生的评价。
感觉他是一个,问题提得好,但无解决思路和行为,自身行为还有些背道而驰的人。而且似乎跟着他的人得不了好。
比如他认为术业有专攻,科研人员未必适合领导一个公司。(科研牛人做老大创业失败的概率要远大于其它创业结构)
比如科研人员应该耐得住寂寞,不以挣钱为目的。
这实际上说得都对。至少大方向没问题。可有两个基本前提得解决:
1.基本家庭温饱得解决。科研是兴趣驱动也好,志向驱动也好,养不起老婆,养不起孩子就扯了。一个中产总归得保证。
2.做学术做科研的也有个学术前途问题。
1确实不是施一个人能解决的,具体到生物学,我那个年代就说生物科技是未来,现在还得拿未来忽悠。米国也一样。不过国家富裕,行业富裕能维持更多的生物中产。但以施的地位是可以施加影响的。当然这上面不能对他要求过高。
2.的问题似乎就大了。他不能给他的学生铺一条好的学术未来就比较严重了。我那个年代,清华生物系的想出国是100%都成功去国外博士或博士后的。
既然是搞学术,不能影响国内学术界条件向上,那就去有条件的国外,这个对国家并不是什么大损失。国内的学术进步许多是留学人员反哺的,施本人也可做例子。顶尖非国防人才不能施展才是最大浪费。
另外,施本人名利双收,又去做院长,校长。多少有些与他宣扬的背道而驰。一个科研人员那么热爱管理,又没对行业,产业结构产生积极影响。。。这个用情怀解释不大说得过去。转行做金融的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更有情怀:做个巴菲特将来全力支持学术界,投资100个西湖大学成不?
这么看来,西湖大学由他掌舵可能不中。他说得挺高大上,就是做不出来,实现不了。得给他配一能落地的。
施本人其实更适合做个学者。可显然耐不住寂寞想做社会达人了。这个。。。也正常吧。李政道不都从政了?
对这种人,社会也应该宽容些,但愿别浪费太多资源就好了。
另外,可能事实基础有误。。。就当俺瞎说。
很难想象清华生物系惨到这样。每年有相当比例的人出国,读研,就业均不成?这特么太耸人听闻了
这个问题在我的时间线上出现很多次了,也有很多邀请的。我却本是不该说话的。
然而现在回答里道听途说的太多了。
不可信。
先生的意义和评价,不是这个时代里能说清的,千秋功过,交给后人吧。
我姑且说几件日常生活中先生的小事。都是我所经历过的。
(先生是老师的意思,教了我多年的老师,叫一声先生,不对吗?)
1.
先生喜欢甜的,尤其在用脑的时候,特别喜欢糖。
不论是组会还是去讲课,先生总是会拿着一瓶可乐,不时喝几口。有一次把可乐落在了教室里,被好事者拿走了,还出现了先生喝过可乐的网上拍卖。
而先生在写文章的时候,是糖不离口的。通宵写作时,一定会吃掉一整袋子大白兔奶糖。
后来组会上,颜老师选了一篇摄入糖和心脏病关系的文章。先生看完以后,很犹豫,说看来跑步也不行啊,得戒糖了。
一副为难的样子。
2.
先生喜欢运动,在清华时就是竞走记录的保持者。
现在先生还是时常要跑步的,和学生一起跑。一般会是一个黄昏的时间,金色的夕阳射进医学院三楼的大厅里,先生穿着运动装作准备运动。
先生跑的很远,也蛮快的。他会跑一个“马约翰圈”,就是从校外,围着清华跑一圈。
有一次组会讲文章,看见作者的名字,先生就激动了起来,说这人不仅科研好,还是马拉松的专业运动员啊!!
先生笑着说,那表情大概是,这个人或许可以一起跑跑步。
3.
先生不怎么看电影,却特别喜欢姜文的《让子弹飞》。他说,那才是真正的电影。
2013年春节,颜老师想拉着先生一起去看周星驰的西游降魔。她和先生说,她保证和让子弹飞一样好看。
先生说,那行,那就让子弹飞一会,要是飞不起来,我可就走了。
后来先生完完整整看完了电影,却并没有评价什么。
4.
曾经有一个作学生工作很多的博士生,因为工作和先生熟识。
他想去政府工作,找先生帮忙,先生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后来这个学生改了主意, 想要去作生物博士后,找先生要推荐信时,先生却直接拒绝了他。
先生说,我知道你为人办事的能力,很好,所以我推荐你去政府工作。可是我对于你的科研一无所知,又怎能为你写推荐信呢?
5.
先生每年都会为了本科生讲一门叫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的课程。
曾经有先生的学生做过这门课的助教,先生问他,你觉得生命科学的逻辑是什么?
学生说,生命科学没有什么逻辑
先生说,所以我才要开这门课啊。
在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这门课上,会让本科生讲解历史上重要地位的文献。
本科生在讲文献之前,先生会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然后一起讨论文章。有时文章难了,会讨论很久。
先生却也并不在意。
6.
先生很重视自己的家乡。
公共视野出现的时候,先生多次以一个河南人自居。先生在组会上说,河南是很重要的,河南之于中国,正如中国之于世界。
先生是尤其关心家乡的教育问题。
7.
柴继杰教授刚到美国时,英语不好,不会说,也不会读。
他问先生该怎么办?
先生让他读了几个月的纽约时报,果然有了提高。
还是柴继杰老师,回国后也在清华做了教授。
一日闲聊时,柴老师和先生抱怨现在的小学生教育太难了,说闺女小学的奥数题自己根本算不出,连大学教授都不会啊。
先生看了一眼,马上说出了答案。
然后说,只有你不会。
8.
先生还在做博士的时候,有一个韩国同事,叫李志五(?记不清了),那是一个喜欢用实验服后下摆擦手的科学家,实验服的屁股后面总是黑黑的。
然后先生却很信赖他。
曾经有一个先生做了一半的课题,先生做不出来了,也该要走了。
先生说,把这个课题交给李吧,全世界除了自己以外,能做出这个课题的,怕是只有李了。
果然,先生走后,李接手了课题,很快就做完了。
9.
先生讲课的时候,总喜欢把格局布的很大很深。有时组会也是如此。
在讲细胞凋亡时,先生会从apoptosis这个词开始,从希腊语中苹果熟透了自然落地讲起。在讲线虫的两性时,先生会先讲双性的这个词,讲赫尔墨斯和美神的融合。
而不论是讲历史还是讲进展,一旦讲到有趣的地方,先生都会亢奋起来,自己比底下听课的学生都有高兴。
先生特别重视讲课的逻辑和内涵,也很擅长讲课。
10.
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先生一向是在意又矛盾的。
一方面希望学生稳定,有时会帮着找工作,先生的人脉是很广的。另一方面,却又特别希望有天赋的学生能够留着生物研究的领域。
曾经有先生很看好的学生,出国后,转去了其他行业。先生连声说着可惜了,一边叹气。
受先生的影响,先生的学生,去做研究的,去做老师的,都蛮多的。
先生刚刚决定回国的时候,前途不是那么明朗。曾有人问过他,不能做科研的话,你咋办?
先生笑了,说可以做个高中英语老师嘛。
先说这些吧。
不做什么评价,讲了几个小故事,看心情再补充吧。
这就是先生,
一个普通的人,
一个科学家,
一个老师。
或许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祝福他吧,
也祝福你们。
祝好。
注意哦~~~~仓鼠我可是生院的实验动物哦ヽ(・ω・。)ノヽ(・ω・。)ノヽ(・ω・。)ノヽ(・ω・。)ノヽ(・ω・。)ノ
P.S.
利益相关,仓鼠进了实验室,然而不是实验动物,所以没有被杀死(´・ω・`),在实验室呆了三年,所以和先生算是熟识的。
利益无关,有一天没有关好笼子,仓鼠逃跑了(´・ω・`),现在已经和这个组织没有关系。所以仓鼠讲的故事可信。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上网买个球拍,还能牵扯出来这种糟心的事?有规定必须双一流学校才能买吗?还是说我们河南人不能买?
听完老板的回应,我这个河南人火更大了:
客服他们20多岁做这个工作不容易,因为别人投诉,情绪不好才说出这话的。
明显是这个客服素质不行,就别在这装委屈。
好多人还会说断章取义,那我先把事情说清楚:
一个学生买了球拍,对赠送的礼物不满意,过来询问,之沟通中客服就开始魔幻操作。
地域歧视,这句话没得解释,但是常年经受地域黑的我已经习惯了,我还真是感恩,谢谢你让大家知道我们河南人很穷;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人就只知道种地,每年调出 400 亿斤原粮和加工制成品,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可偏偏发展最不好、最不受重视、最不怎么见起色的就是农业。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1,搞不动教育,全省仅有一个211的高校,好几个从河南大学独立出去的院系都已经是211高校了,河南省委屈啊,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河南每年高考都是数一数二的内卷大省;
2,不懂得搞经济,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就留不住人才,人口外流严重,自己没有人才就缺少经济头脑,就更难以发展经济。
所以河南确实穷,大家都知道,没必要专门讽刺我们,只会让大家觉着你这个人没素质。
除了这些,恐怕作为名校毕业的你,早就忘记了初中历史书上说的“得中原者得天下”。
没错,四川大学作为双一流学校,确实比河南理工大学好,但是买东西没有必要歧视一本的学生?并且人家现在已经考上郑州大学的研究生。
大学是一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没有任何大学教育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大学,你没学好,只能说是你自己的问题。
四川大学马克思毕业的,真是验证:不管受过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学过多少理论思想,永远启蒙不了屁股歪的人。
话说:阿迈威运动专营店的客服,为什么我都给你主动发信息一个多小时了,你还不回复我??
正好找个地方写小九,我觉得这个整个电影最大的败笔,可以说,有这个问题存在,本身就证明了电影根本就没有弄好。
这个角色太失败了,她太平淡了,完全没有一点特色,堪称全片最大的花瓶,我猜测这是导演刻意所为,导演就不想让小九有太明显的个性,甚至都不乐意把她画得更漂亮点(老天,这好歹是纣王口口声声的爱妃,开篇的成年版妲己还算可以,你搞个萝莉版妲己不过分吧),从一开始就不想让观众在底下给他们组CP,我明白导演的意思,他想让姜子牙的形象更加高尚,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觉得这个女孩好看,这个女孩讨喜,所以才去救她,而是为了“大义”“大爱”,所以必须只能是出于“救一条生命”,才去救小九,但是导演明显没有弄明白的是,观众根本就没法和这种“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想法产生共鸣,况且本身电影表达这种想法的同时,也没忘记自己是个商业片,所以搞得不伦不类的,就好像一个人装高冷,又怕别人真就不去搭理他,于是时不时又赔笑脸,说自己是闹着玩的,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老老实实走大众路线,挣钱嘛,媚点俗,不寒碜,但导演明显是懂了一半,他宁可给你看四不像卖萌,给你看绚烂的画面,都死活不肯给你把小九的故事讲清楚,把小九的形象给塑造好,顺便画好看点,看到中间揭露小九身份苏妲己时,刚开始挺高兴的,居然用了原著的设定,
苏护被这阵怪风吹得毛骨耸然。心下正疑惑之间,忽听后厅侍儿一声喊叫:“有妖精来了!”苏护听说后边有妖精,急忙提鞭在手,抢进后厅,左手执灯,右手执鞭,将转大厅背后,手中灯已被妖风扑灭。苏护急转身,再过大厅,急叫家将取进灯火来时,复进后厅,只见众侍儿慌张无措。苏护急到妲己寝榻之前,用手揭起幔帐,问曰:“我儿,方才妖气相侵,你曾见否?”妲己答曰:“孩儿梦中听得侍儿喊叫‘妖精来了’,孩儿急待看时,又见灯光,不知是爹爹前来,并不曾看见甚么妖怪。”护曰:“这个感谢天地庇佑,不曾惊吓了你,这也罢了。”护复安慰女儿安息,自己巡视,不敢安寝。──不知这个回话的乃是千年狐狸,不是妲己。方才灭灯之时,再出厅前取得灯火来,这是多少时候了,妲己魂魄已被狐狸吸去,死之久矣;乃借体成形,迷惑纣王,断送他锦绣江山。
这是写苏妲己美貌的
话说那妲己绑缚在辕门外,跪在尘埃,恍然似一块美玉无瑕,娇花欲语,脸衬朝霞,唇含碎玉,绿蓬松云鬓,娇滴滴朱颜,转秋波无限钟情,顿歌喉百般妩媚,乃对那持刀军士曰:“妾身系无辜受屈,望将军少缓须臾,胜造浮屠七级!”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的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几个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瘫作一堆,麻酥酥痒成一块,莫能动履。
妲己被九尾夺舍的片段就那么一点,然后关于妲己的故事就啥也没讲,全程喊了半天的阿父连个正脸都没给,导演拼了命地想淡化小九的形象,“就是个无辜女孩,over,就这样,别整得花里胡哨的”,可是这真的搞错方向了,你想把姜子牙搞成那种对事不对人,救小九是出于自身信念,而不是出于小九本身,这没问题,但是你想让观众跟你一起苍生大义,这办不到,也不可能,观众想看的是这个小九本身也没有讨喜的地方,然后才决定支持或者反对主角的行为,就像保护濒危物种都是拿大熊猫来做广告,而不是其它又丑又怪的珍惜动物,这个跟烟熏妆哪吒不一样,况且哪吒还有成年版,小九就真的没有哪怕一点点重现王妃形态的机会,那你给的很多特写镜头,就毫无任何触动人心的地方,导演可能觉得这是真善美,但是看上去就是假大空,不是说要写成言情那种,而是说真的哪怕花一点心思,把小九的形象刻画得可爱讨喜,造型换成萌妹,真的效果会好上很多,至少能争取到更多的观众,毕竟大家都看脸,而不是谁都不去刻意迎合,希望唯美的特效能征服所有人的心,顺便靠萌宠卖点周边。
原著里苏妲己本人的剧情从夺舍处就已经完结了(人类苏妲己早就死了),后面全是九尾干的,那么姜子牙要救的这个原版苏妲己,就真的是个啥事都与她无关的纯·工具人,跟士兵甲,百姓乙没啥区别,所以说怎么想都很奇怪,无辜≠啥事都与我无关,这个角色有潜力,很明显不能作为支持姜子牙舍弃神位,全程护送直到转世的对象,但是既然电影魔改成两人元神拴在一起(虽说不明白为啥这样搞,感觉硬是想给你搞个电车难题),人类苏妲己没有死,但既然都这么改了,那为啥不直接改成一直是九尾操控着苏妲己在做一切事情,那么王妃妲己至少能保住(也就是会有成年形态),效果应该也会好很多,两个成年人至少能有交流,以及更加有意义的互动,而不是像个孩子一样胡闹,而且全程就姜子牙一人在那里苍生苍生地讲,如果把王妃妲己加进去,另一个角度讲苍生之类的,可能会更有意思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