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公孙瓒明知道赵云很能打,为什么愿意让他跟刘备走?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白马王子,啊不,将军的特长不就是——瞎么?(手动滑稽)

瓚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兒,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谓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常称古者曲周、灌婴之属以譬也。

赵云能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瓚,铁定不是什么平头百姓,当是真定大族。真定赵氏可不是没本末的寂寂之辈: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由此推断,石家庄赵子龙十有八九——

好了,参照一下公孙伯圭的用人标准:

瓚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

赵云在鄙视链的哪一段不问自知。

事实也是如此,赵云被打发去为刘备主骑。刘备虽然同属一家,赵云更换直属领导算不上跳槽,但摆明了没入公孙瓒的法眼。

再结合一下云别传的记载:

时先主亦依讬瓚,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

甚至赵云为别部司马抑或平原相主骑的机会都可能是刘备主动向公孙瓒讨要来的。

赵云在公孙瓒帐下得不得烟抽,一目了然。

既然政治理想南辕北辙,又不受重用,刘备同属于公孙瓒阵营,暂时也没有独立表现,兵危战凶,赵云又有什么卖命必要呢?

于是乎,借奔兄丧的机会,这位就旷工了:

云以兄丧,辞瓚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至于公孙瓒为何准假,之后也没想起追究这位无限期旷工的责任,还是那句话:本就没当回事呗。

由于史书记载不详,已无法得知赵云离去时间,如果是公孙瓒与刘虞交恶,乃至于杀害州府,衣冠善士殆尽的当口那就更甭说了。瞅瞅赵云几位父母官的表现:

虞之见杀,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瓚等忠义愤发,相与就虞,骂瓚极口,然后同死。

常山赵云来了个“爷不伺候”,岂非顺理成章?没反投袁绍就已经很讲原则了。

到这光景,甭说赵云,刘备都在想方设法跳船,没多久就“去楷归谦”,在徐州上演大剧了。

至于赵云此时的斤两究竟如何,是不是幽燕之地多名将,显不出此公水平,瞅瞅真正识货的表现就成了:

时先主亦依讬瓚,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瓚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鄴。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什么叫一见倾心?这就叫一见倾心。又是接纳,又是捉手,挖空心思把人弄到手下,久别重逢还补上了困觉,对比对比公孙瓒,是瞎,是瞎,还是瞎?

难不成刘备少见多怪,不知道猛将长啥样?

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是而已。


user avatar   shui-tian-yise-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臭咸鱼 兄迷途知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不敢私藏,就把臭兄没读懂的古文讲解一下,以尽地主之谊。

《云别传》中公孙瓒嘲赵云的“嘲”字到底读什么?意思是什么?

臭兄更新的原文如下:

经过和原答主一天的探讨,我认识到我对《说文解字》的理解有误,嘲在三国时,确实可能有zhao的读音,是《汉书》在通啁(zhao)的时候
《说文解字》【嘲】謔也。从口朝聲。《漢書》通用啁。陟交切。
所以如@He000朋友说的,《云别传》中,嘲读作钊,是有依据的。
至于意思是否有“挑逗”,@He000也做了解释,此不赘述。
我收回我答文中的不当观点,而原文不改,此补更内容放在文首,以示明理。
同时向@He000道歉,此次误会全是我学术不精所致!见谅!

臭兄现在对《说文解字》仍然没读懂。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嘲”在汉朝的读音就是zhao,而不是臭兄所读出的“可能有zhao的读音”。

我把臭兄所引《说文解字》的内容翻译为现代文如下:

嘲,就是謔的意思。口做边旁,朝做声旁。在《汉书》里通用为啁。发音是陟(zhi)的声母,交(jiao)的韵母,第二声,也就是读作zhao钊。

《说文解字》明明白白说的是“嘲”读作钊,而不是可能读作。并且明确说了“嘲”是謔的意思。那么謔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謔,戲也。《说文解字》:戲,戲豫,戲謔,相狎亦曰戲謔。

翻译过来就是,謔的意思是戏。戏的意思是戏嬉安逸、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以及彼此亲昵,也就是挑逗、开玩笑。

根据臭兄引的《说文解字》,“嘲”是謔的意思,謔是戏的意思,而戏是挑逗、开玩笑的意思,所以“嘲”就是挑逗、开玩笑的意思。

嘲就是戏,所以臭兄所言以下部分就是臭兄个人的谬言了:

“戏”是把对象当成自己人,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嘲”的对象一般是有对立性,特别是出使他国时,出言以使对方难堪,下不来台为目的,“嘲”这种开玩笑方式就是带有攻击性的效果,被“嘲”一方一般都会反击。

臭兄自己所举的五个例子也很好地反驳了臭兄的这段话,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臭咸鱼 兄提出异议,这是好事。百家争鸣才有百家之盛。

不过臭兄所言

据我所知,“嘲”字读zhao(钊)的话,最近的循例也是《金瓶梅》里的“常把眉目嘲人”

似乎有些孤陋寡闻了。

嘲的“钊”音至少在唐代就有,您可以读一下琵琶行,我记得是中学课文中有。

我不是音律专家,不敢说我的读音一定正确,但可以肯定地说,您所言“钊的读音最近的循例是红楼梦”一定是错的。(经臭兄提醒,他说的是金瓶梅,我写成是红楼梦,是我的失误,在此道歉)

至于您提到的

你说“古文中表示对人嘲讽之时,多用“讥”而不是“嘲”。那我怎么记得,古文中表示开玩笑,多是用“戏”字呢?

前后两句似乎并无关联。我谈的是嘲讽人时多用“讥”,您说的是开玩笑时多用“戏”,两句话并无矛盾或反驳之意,何谈初一初二?

您举例说明“嘲”字是用于对立方,“戏”才是用于自己人,可举的端尿壶的例子却是自己人之间开玩笑,是何道理?

端尿壶的玩笑全文如下:

蘇則與吉茂同隱於太白山。後則為侍中,侍中舊親省起居,故謂之「執武子」。茂見則,嘲曰:「仕進不止執武子。」則笑曰:「誠不能效汝蹇蹇鹿車驅。」

苏则与吉茂做官前一起隐居,是不是自己人?“嘲”不能用于自己人之间开玩笑?这个端尿壶的故事完全就是朋友之间开玩笑的典型,应该不需要给您翻译吧?

这个例子非常好地证明了,“嘲”字可以用于朋友之间互相开玩笑,而不是嘲讽之意。

您自己的例子揭示了您自己的错误,同时证明了我的观点,省了我的事,挺好。

阅读文章首先忌讳的是事前加入过多个人臆想。清空自己才能很好的读懂文章本意。在阅读前您已经认定“作者要塑造赵云与公孙瓒并不同心的语境”,再带着这种心态阅读,那还需要读什么?不用读就已经定论了嘛。

阅读文章其次忌讳的是不联系上下文,硬憋。如前文武子的例子,读懂了上下文就不会说出“嘲”是用于对立方的话。

最后,建议臭兄静下心来重新阅读一下原文,尤其是这两句,“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



知乎上总有人说国人继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云云,但真正需要看古文时就露怯了。

有人引《云别传》的文字想证明公孙瓒讨厌赵云,就犯了看不懂古文的错误。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这段文字是说,当时袁绍是冀州牧,公孙瓒非常忧虑冀州人附从袁绍。因此赵云来依附时公孙瓒非常高兴,就和赵云开玩笑说:“听说你们州的人都愿意跟从袁绍,您为什么能够回心转意,是迷途知返吗?”这里的“嘲”字应该读“钊”,是挑逗之意,是和赵云开玩笑的意思,而不是嘲讽之意。说明公孙瓒喜欢赵云,而不是讨厌赵云,否则无法解释前面的“善云来附”。

事实上,古文中表示对人嘲讽之时,多用“讥”而不是“嘲”。现代人望文生义,很容易犯错。

继承五千年文化不是口头的,大家多努力吧,否则连自己国家的文字都看不懂还有什么资格嘲讽别国历史短?


今天该回答已经删除了前文所指出的错误,非常好的趋势,值得鼓励。

不过其文对于引用部分的后半段古文的理解仍然不正确。他的错误理解如下:

公孙瓒估计还生气冀州人民都投袁绍,本想着赵云能夸自己几句,什么英名远扬,袁绍必败之类的客气话,谁知道赵云这么耿直,直接说自己追随仁政,不偏向袁绍也不亲于公孙瓒。公孙瓒估计背地里就该骂人了:“看你一表人才,结果也是个满嘴仁义道德的迂腐之辈,不是我公孙瓒的菜,我公孙瓒需要的就是关靖这种说话好听的人才。”

要猜想公孙瓒的想法要联系上下文。

这段《云别传》的全文是: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

可见公孙瓒不是生气冀州人投奔袁绍,而是非常忧虑冀州人投奔袁绍。现在赵云是代表一郡人民带兵来投奔,公孙瓒喜出望外之余可能都有点担心投奔是不是真的。所以才在欢喜之余半开玩笑地试探赵云等人投奔的目的,怎么可能是想听恭维话?

这就像是一个直男发现有美女甩了大帅哥来做自己女朋友,这时他想听美女恭维话吗?他想知道的是美女为什么不要大帅哥而选自己。并且直接问还太掉价,所以就开玩笑问,你为什么弃暗投明呢?

那么赵云所答“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是什么意思?

翻译为现代文:现在天下纷乱,无法判断谁是明主。百姓家破人亡,我州人民讨论的结果是,跟从行仁政的主公,并不是轻视袁绍大人偏爱贤明的将军您。

不卑不亢,很好地消除公孙瓒的疑虑,又不露声色地夸了公孙瓒,是很得体的回答。

假如赵云回答是夸公孙瓒的个人魅力或者公孙瓒必胜之类的,恐怕公孙瓒还真的未必敢相信这一郡人民的投奔是真心的,因为袁绍四世三公,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实力都高于公孙瓒。

就像美女说因为你比大帅哥还帅我才甩了大帅哥,直男会开心吗?

从后文的“遂与瓒征讨”可知,赵云与公孙瓒的会面是融洽的,赵云得到了公孙瓒的信任,所以顺理成章的,赵云跟从公孙瓒四处征讨。

哪里能够看到公孙瓒要“背地里就该骂人”?

既然是引用古文,就需要对古文正确理解,不能脑补太多。


回到本题目,公孙瓒为什么放赵云走?

答案是,赵云只是请假,并没有辞职。公孙瓒也不存在放赵云走,只是准假。

《云别传》:云以兄丧,辞瓒暂归。


user avatar   yu-huan-8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更:

经过和原答主一天的探讨,我认识到我对《说文解字》的理解有误,嘲在三国时,确实可能有zhao的读音,是《汉书》在通啁(zhao)的时候。

《说文解字》【嘲】謔也。从口朝聲。《漢書》通用啁。陟交切。

所以如@He000朋友说的,《云别传》中,嘲读作钊,是有依据的。

至于意思是否有“挑逗”,@He000也做了解释,此不赘述。

收回我答文中的不当观点,而原文不改,此补更内容放在文首,以示明理。

同时向@He000道歉,此次误会全是我学术不精所致!见谅!


以下为原文:

@He000 朋友,你做初一,我做初二了。

我看到红线处,关于你的解读,怎么感觉露怯的是你呢?

例如你说“这里的“嘲”字应该读“钊”,是挑逗之意,是和赵云开玩笑的意思,而不是嘲讽之意

据我所知,“嘲”字读zhao(钊)的话,最近的循例也是《金瓶梅》里的“常把眉目嘲人”,这书和三国时期相差多少年?我们能用后世的释义去解读前朝的字么?

即便两本书的“嘲”的释义相同,均为“挑逗,勾引”,但这种带有性暗示的“挑逗”跟你解读的“开玩笑”搭得上关系吗?


你说“古文中表示对人嘲讽之时,多用“讥”而不是“嘲”

那我怎么记得,古文中表示开玩笑,多是用“”字呢?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一起看看古人是怎么样开玩笑的。

《后汉书》:帝德之不忘,仍賜曄御食,及乘輿服物。因戲之曰:“一笥餌得都尉,何如?”曄頓首辭謝。——刘秀戏樊晔

《后汉书》:及後朝會,顯宗戲之曰:“先帝徵君不至,驃騎辟君而來,何也?”對曰:“先帝秉德以惠下,故臣可得不來。驃騎執法以檢下,故臣不敢不至。”——刘庄戏闵仲叔

《魏略》:又王近出,乘小輦,執達手,撫其背戲之曰:“卿得無為劉備刺客邪?”遂與同載。——曹丕戏孟达

《魏略》:茂見則,嘲之曰:“仕進不止執虎子。”則笑曰:“我誠不能效汝蹇蹇驅鹿車馳也。”

《益部耆舊傳雜記》:每朝會,祗次洪坐。嘲祗曰:“君馬何駛?”祗曰:“故吏馬不敢駛,但明府未著鞭耳。”眾傳之以為笑。

《吴书》: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吳王頗知學乎?”答曰:“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吴书》:(陈化)為郎中令使魏,魏文帝因酒酣,嘲問曰:“吳、魏峙立,誰將平一海內者乎?”化對曰:“易稱帝出乎震,加聞先哲知命,舊說紫蓋黃旗,運在東南。”

《江表传》:酒酣,禕與諸葛恪相對嘲難,言及吴、蜀。

解析

虽然“嘲”和“戏”意境相近,甚至可换用也能读的通,但中文除了“同义词”,也还有“近义词”的,涉及程度深浅。

“戏”是把对象当成自己人,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嘲”的对象一般是有对立性,特别是出使他国时,出言以使对方难堪,下不来台为目的,“嘲”这种开玩笑方式就是带有攻击性的效果,被“嘲”一方一般都会反击。

例如吴志《韦曜传》:又於酒後使侍臣難折公卿,以嘲弄侵克,發摘私短以為歡

如果孙皓真的是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为啥陈寿在这里不用“戏弄侵克”呢?还不就是因为“嘲”是有“发摘私短”这种得罪人的方式,其中程度是重于“戏”的。陈寿选择“嘲弄”,显然是想表达此情况重于“戏弄”。

或者再看看刘备“嘲”了一下张裕的胡子,张裕用原梗回敬了,刘备怎么就“常衔其不逊”了呢?还不是这玩笑话说重了,互相得罪了。


“嘲”和“戏”都有戏弄,玩笑的本意,但比较程度,不难看出“嘲”是重于“戏”。

被“戏”的人,我举的三例可以看到是:道谢,解释,不说话;被“嘲”的人,基本上都是反唇相讥了,唯看何祗被嘲的后不能反击,最终沦为众人笑柄。

话也说回来,从《云别传》的内容来看,其实那个“嘲”换成“戏”也未尝不可,但作者选择用“嘲”字,我以为,原文本意就是想表达出:公孙瓒没把赵云当成自己人,所以“嘲”了赵云一下。

要知道,每位作者在创作时选择用字是有私心的,他需要给笔下人物构建一个合乎情理的语境;正因为作者也知道赵云是刘备的从龙之臣,所以才有可能对公孙瓒的形象进行贬低,选择使用得罪人程度深的“嘲”字,以此塑造赵云与公孙瓒并不同心的语境,为投奔刘备做故事铺垫,——这符合作者本意。

退一步说,如果换成刘备跟赵云这么说话,《云别传》作者肯定会用“戏”字的,如同我在之前举的“明帝刘庄戏闵仲叔”例子一样。

如果还有人看不懂我说的意思,请理解一下范晔在《后汉书》里,给曹操拜官时都增加“自领”,大家都知道曹操具体是什么情况,范晔偏偏要加个“自”字,这就是作者在创作时选择用字的结果。前面说陈寿写孙皓“嘲弄”,亦是如此。

鎮東將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曹操自為司空 ……曹操自為丞相……

回到本题

“公孙瓒知道赵云很能打”,这一点史书上是没写的,《三国演义》里倒是有赵云在界桥之战中力挽狂澜,拯救公孙瓒的故事。再往后,刘备见到赵云后,两人便开始勾搭,临别时还心心相惜,刘备请援兵时,又特意点名赵云……两个人的感情戏满满当当。

而历史上,不止赵云,还有田豫,也是跟刘备一同去了青州的。公孙瓒没看上赵云、田豫这些人,只能是他自己识人不明的缘故了。

而且,公孙瓒也没看上刘备啊,不然怎么会让刘备给田楷打下手,而不是让这位曾经的同门师弟去领青州,坐镇一方呢?

公孙瓒可是表奏了三个刺史啊!都没刘备的份。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公司就是这样,困着人家,以后只能出个叛将,放走人家,哪天说不定来只援手。

善良,是普通人的智慧,因为,你没有本事作恶。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整个幽州只能有一个白马将军!

幽州,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孙瓒并不知道赵云很能打,甚至可能不知道赵云的存在;

赵云的发迹非常晚,一直到刘备曹操南征前,《三国志》中关于赵云的记载只有一句话,三十几个字而已;他的顶头上司刘备在公孙瓒帐下时也不过是个别部司马,由此推知赵云在公孙瓒帐下时,十有八九就是个低级军官,公孙瓒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很能打: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相关话题

  谯周明明是结束战乱与分裂,促进国家统一的英雄,为何总受到小人诟病? 
  为何光荣的三国志系列一直没有将刘宠制作为武将? 
  为什么部分人认为刘禅聪明? 
  为什么袁绍要拥立刘虞为皇帝? 
  三国中谁最有远见?为何? 
  假如诸葛亮未死,邓艾能够偷渡阴平吗? 
  诸葛亮真的有传说那么强吗? 
  《三国演义》中吕布没有杀过一个有名大将,为什么他却是第一猛将? 
  为什么三国的战争比战国规模还小? 
  孙十万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前一个讨论
松锦之战中为什么有数万明军被逼入海水淹死也不回头拼命?
下一个讨论
白马将军公孙瓒是怎么输给袁绍的?





© 2025-0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