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锦大战有份很有趣的史料。皇太极御驾亲征的同时,强迫在沈阳做人质的朝鲜世子(昭显世子)随行。从当年8月20日,昭显到达锦州城下,直至9月12日皇太极听闻宸妃海兰珠病重的消息迅速回师为止,这场战争的很多细节被记述在等同于昭显世子“起居注”的《沈阳日记》一书中。
因为是松锦大战的亲历者留下的见闻录,这份史料的价值相当高。
昭显世子到达前线的第三天,就有“汉兵潜入汗阵”,偷袭皇太极大营,引发了大骚乱。战火一度烧到昭显世子的住地眼前。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晚,据《沈阳日记》载,清军告诉这帮朝鲜人,跟他们交战的明军“有走向海边而尽为清人所杀者”。
《沈阳日记》在其后的战争更详细写了从清人那里得知的,明军投海之前因后果,读来可谓悲壮。
“汉兵人多食少,海仓之粮未及运入,为清所夺。松山城中守兵自有一年之粮,城外列屯十万援兵。”
明军粮草被清军所夺,大军无以为粮,松山又城门紧闭。无奈之下,援军只能考虑“西归”。
本来清军是惧怕松山城的火炮,不敢离明军营地太近。有时候还有一堆炮弹就落在昭显世子的营帐旁边。
“以大炮向放松山、杏山、塔山等城,城中亦为应......松山炮丸大于鹅卵,屡落于幕次近地矣。”
这下好了,发现大批明军拔营,真是天赐良机,清兵便“邀击中路,铁骑长驱”,接着就出现了明军“饥卒莫当,匿山投海”的场面。
但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这段:
“清人三日搜杀,极其惨酷。而汉人视死如归,鲜有乞降者。拥其将立于海中......中箭不失礼敬,死而后已。此事清人亦言之。”
这些惨遭伏击的饥饿士兵,死时是非常有骨气的。连清人自己都向朝鲜人感慨这事。
所以明军有拼命吗,当然是有的,不然也不会有“驰突得归者”。那些拼不过送命的,送的也壮烈。
清太宗实录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历史上并没有数万明军淹死。事实上按清实录记载,是松锦之战一共斩杀明军53783人(数字统计真精确),包括各种死法,也包括淹死罢了。
逃往海边指的是小凌河出海口,那里有明军的船队,监军张若麟即从小凌河乘船逃走,清军牛录额真谭泰率四百人赶到小凌河追击阻截逃走的明军。
当夜自王朴先逃,吴三桂紧随其后,明军已经陷入混乱状态。黑夜中逃向海边的明军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倒霉正赶上了涨潮……逃都逃了,跳海自杀岂不是有病?
松锦之战是明清最后一次赌国运的大决战。皇太极见围锦战不利,满蒙男子15岁以上全部征来从军了
这种大战,研究起来没那么容易。
真心希望少点情绪输出,多有点细节研究的回答才好。
日本军队在战局不可逆转时候为什么不坚持战斗而是徒劳的板载冲锋?连栗田这种打仗带脑子,开打前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个日本兵得打死十个美军才能死的指挥官,最后也是死在自杀式冲锋里?
为什么不像苏联军队惯常做法放弃阵地化整为零转入游击坚持抵抗?折钵山有淡水,藏他个把小队没有问题
一个道理
板载冲锋和主动溺死在海里一样,是在绝望中已经失去了抵抗意志 失去了对胜利的信念,但是忠诚仍在,但求向世人展示,我等为国家赴死矣。
如果他们还相信自己仍有希望胜利,他们无论如何都会坚持抵抗只到走投无路。
可惜他们效忠的是昏庸腐朽的明廷
他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已
因为所谓男拳师做的都是重复女权主义者的言论,或者总结女权主义者的话术,远远没有女拳师激进,且南拳属于ZZ不正确,得不到大众支持。
如果南拳真的要和女拳势均力敌,同样要学习女权主义者的攻击距离及精密度和左右互搏+美化自己。
女拳的攻击距离之广和精密度之高不用多说了,已经可以从游戏里的句子里甚至字词里出拳了;而南拳则没那么厉害;举个例子,“屌丝”这个词,用男性生殖器缺陷来形容一些比较差的青年,如果用“黑逼”来形容这些人,让女权知道了拳法不得打到天上去?
女权的左右互博主要就是女权主义者自称平权却会出现多种意见却打不起来,比如彩礼问题,A女权说彩礼是男权产物,是把女儿当物品卖了;另一个问题下的女权B则会责备男性不给彩礼是“空手套白狼”,同样是女权主义者一个反男权一个拥护男权产物,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两种回答都会得到很多人认同,且这两拨女权不会碰到一起,被骂的永远是男人。
美化自己分成两种,一是美化定义,每当你反对女权的时候总会有人出来大喊“女权即平权!”,咱也不知道个B定义为什么死心塌地的相信;二则是美化自己的语录,比如说明明当男性要求某件事平等的时候拳师总会窜出来说“有本事你生孩子啊!”,拳师能说成是“讲生育带来的成本”,你说这谁受到了?
对了,多说一句,拳师还有还有个技能性别转换,你点开拳师主页大概率是个男的且关注战斗力旺盛的伯爵等大V,正好和那群拿知乎男女比例证明知乎男性多的人打配合,“男乎石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