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2018年以后,官方公开文件中已经很少提到这个词,但在相关领域却并未停下,不仅没停,还在拼命赶进度。
「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推动中国从低端产品制造转型为高端产品制造。2025年为第一阶段结束,最终要在本世纪中叶,在各个领域占据领先水平。
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所有新兴科技领域都涵盖其中,要打造先进的未来科技与制造强国。
在中国与西方对抗的前提下,过度的依赖外部技术是巨大隐患,也让中国每年都要为此而外流大量国民财富,这不利于中国提振经济、消费升级的目标。
中国每年要花费4890亿美元,进口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他们一直在通过这种科技剪刀差持续榨取中国的国民财富。
如果不能在高附加值领域和知识产权专利上有所突破,就无法改变我们一直为发达国家充当血汗工厂的残酷现实。提升消费水平乃至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
中国拥有全球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但是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举国之力也不能在小小的芯片上摆脱依赖。
互联网、金融、房地产适合少数人圈钱,但并不适合14亿人实现整体飞跃。
由于美国与欧洲、日韩、台的联手打压,当前很多产品的国产化并不顺利:
备受瞩目的集成电路自制率,计划2020年要达到40%,2025年要拉到70%。但根据美国研究机构IC Insights估计,到2024年最多也只能达到21%左右。
在半导体存储器、硅片、制造设备领域,无法在短期内满足需求。包括产能不足、原材料不能自给、设计水平落后、良品率无法达标、专利壁垒等,在2030年之前不要对相关领域寄予太多期望。
飞机领域,C919一再难产,在面对欧美联合抵制后面临技术断供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进度也不如预期的乐观,快马加鞭也抢不回时间了。
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陷入困境,造成的后果我们已经亲身感受到了:
经济增速持续降低,各地就业困难,资本市场长期萧条,经济转型屡屡受挫,整个社会近年的经济动能都已经耗尽了。
房地产泡沫膨胀、互联网畸形繁荣、金融平台屡屡暴雷,都是制造业陷入停滞的直接体现。要想重新为中国注入活力,就必须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城镇化,提升社会收入水平,才能打破僵局。
成功,则经济重新提速,突破收入陷阱
失败,则通胀持续低迷,陷入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