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曹操/孙权得知诸葛亮之才,曹孙愿意三顾茅庐么? 第1页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吴皇帝孙权,是三国时代最为佩服诸葛亮的人,对这个别国大臣的公开仰慕,已经到了毫无半点身为君主之矜持的地步,没有将诸葛亮这个同龄人收入麾下,也是孙权毕生的遗憾,

甚至可以说,孙刘联盟和后来的蜀吴联盟之所以成立,蜀汉政权之所以能够建立,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孙权对诸葛亮的个人的钦服之心。相信这一点很多人都难以想象。

在当阳之战,刘备被曹操五千虎豹骑打得惨败,随行十余万士民损失殆尽,两个女儿被捉,从此生死不知。刘备的重要谋主徐庶,也因为此战中老母被擒而北上投曹。(如《三国演义》所述,徐庶在诸葛亮出山前就已投曹,并非史实。)

孙权杀黄祖后,江夏郡江南部就已经落到东吴手里;刘备既败,刘琦占的江夏郡江北部也根本守不住,只能和刘备一起逃跑。此时的刘备,都一度打算收残兵南下广西,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了,如此一来便彻底退出争夺天下的舞台,什么雄图壮志再也休提。幸亏被诸葛亮和鲁肃拦阻,才转向孙权领地逃跑,沦为寄人篱下的客军。

曹操数十万大军压境,传书威逼孙权,此时江东从托孤重臣张昭起,一片归附汉朝中枢之声,如果孙权听从他们意见投曹,那么刘备这个“顽固反曹分子”的人头就是最好的投名状。因此,曹操本人和曹军诸多谋士(除程昱外),都认定孙权必杀刘备而降服,一如辽东公孙康杀二袁一样。

刘备丢失苦心经营数年的大半家当,落到命悬一线、生杀由人的地步,幸有诸葛亮居中纵横,折服众多江东名士,其风姿令孙权深为膺服,周瑜、鲁肃等人也竭力主战,终于定下联合抗曹之计,令刘备绝处逢生。

此外,诸葛亮更尽可能在孙权面前,为刘备军争取到了最好的待遇,虽然其本质上是新依附于东吴的附庸客军,一如刘备此前归附曹操、袁绍、刘表一样,但名义上却取得了同盟者的地位。

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遭周瑜黄盖当头一棒,荆州水军损失殆尽,被迫烧船北归,原本曹操统一几乎已成定局的天下大势,便在孙权(26岁)、诸葛亮(27岁)、周瑜(33岁)、鲁肃(36岁)这几个年轻人的齐心协力下,竟然力挽狂澜,逆转了历史车轮。

所谓的“孙刘联盟”,从一开始并不是真正对等联盟,而是刘备奉孙权为盟主,以大汉“左将军、豫州牧”的名义,表奏原本只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的孙权,为名位更高于自己的“车骑将军、徐州牧”;在之后的攻伐荆州战役中也居于附庸地位,还被周瑜竭力压制。

孙权既然深慕诸葛亮之才,便通过其兄诸葛瑾劝说诸葛亮转投自己,并极有自信只要诸葛亮自己愿意,他只需一封书信便能令刘备无话可说。然而,诸葛亮却通过诸葛瑾转达自己对刘备“义无二心”的忠诚,令孙权愈加敬重,以为其言足以上达神明

孙权:【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於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

此后,孙权愈加重用诸葛瑾,多次让他负责对刘备的外交事宜,也让诸葛氏兄弟的手足之情,成为孙刘联盟的纽带和润滑剂。

虽然诸葛亮为避嫌疑,和兄长从来在外交场合相见,私下绝不会面。但他们兄弟二人的书信往来一向不断,除家事外更时常谈及国事。通过这种兄弟私信来传递信息,也一直是蜀汉和东吴外交的重要联系方式。

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持蜀汉政务,抛弃荆州和猇亭两战的旧怨,迅速恢复吴蜀同盟,承认了孙权对荆州的占有,并连续出兵北伐雍凉,令曹魏将重兵西移,“不得分兵东行”,东吴北方防线的压力顿减。孙权终于可以放手整合内部,安心称帝。

诸葛亮《与兄瑾书》:【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险,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诸葛亮更送给孙权一桩大礼,就是力排蜀汉朝堂那些不知变通的腐儒之议,做出意识形态的重大让步,牺牲蜀汉的核心竞争力,承认孙权称帝的合法性。

得到自称继承两汉王朝法统的蜀汉政权的承认后,孙权方能从“吴王”顺理成章变为“吴帝”,诸葛亮对他在政治上的帮助可谓居功至伟,两人心有灵犀,实现中国历史上空前而非绝后的“二帝并尊”。

是以孙权才会一直对诸葛亮真心感激,他曾对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称赞诸葛亮是「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用历史地位隆高的上古贤相伊尹和周公来比拟诸葛亮。

后来在蜀汉和东吴结盟,经孙权认可的正式盟书中,称颂「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同时却只字不提蜀汉皇帝刘禅。足可见孙权自始至终认为,诸葛亮才是和自己平起平坐、肝胆相照的盟友。

甚至可以这么说,诸葛亮从出山起,从始至终,事实上都是蜀汉政权最大的“亲吴派”,对此立场更态度公开,毫不遮掩。他不止是直接从身为吴国重臣的兄长诸葛瑾处过继嗣子诸葛乔;不止和诸葛瑾多次通报自己北伐曹魏的相关军情,而且和孙权、陆逊、步骘等东吴君臣,长期信笺交流对时局大势的意见,更可以直接插手东吴政权的人事安排,无需避嫌和顾忌。

《三国志·陆逊传》:【诸葛亮秉政,与权连和。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
诸葛亮《与兄瑾书》:【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
诸葛亮《与步骘书》:【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余。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
诸葛亮《与陆逊书》:【家兄年老,而恪(诸葛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

从诸葛亮在蜀汉执政起,亦是蜀吴联盟亲善友好的四十年,蜀吴两国互通互助,并立抗敌,人员交往频繁,经济交流密切,不闻刀兵之声,弟兄同居高位,更丝毫不忌讳对彼此朝政、人事安排的点评和建议,留下多桩相关逸话,堪称先秦之后,大分裂时代割据政权所罕有的友好盟邦典范。(直到刘禅投降后,吴军才终于西进,为新奉魏旗的蜀国旧将所阻。那却和已灭亡的蜀汉无关了。)

正因有诸葛亮这一层关系,全无领军才能、多次出兵失利的诸葛瑾,竟能在东吴平步青云,最后竟位极人臣,封大将军。

也正是在诸葛亮通过陆逊转达的建议下,孙权才将他的侄子诸葛恪人尽其才,从不适合其性情的“典主粮谷”后勤岗位,转调去领兵。后来诸葛恪收降四十万山越,得四万甲兵,也是东吴对山越近百年战争中最大一次胜利。陆逊去世后,诸葛恪封大将军,驻守武昌,总领荆州事务。

公元252年,孙权临终时,之所以选择诸葛恪做自己的首席托孤大臣,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是诸葛亮的亲侄子,也确实表现出相当的军政才能,才会爱屋及乌,对其寄予厚望。从公元207年那次初会起,对诸葛亮的“求而不得”之思,已经在孙权心中,埋藏了整整45年!

诸葛恪虽因刚愎自用,人缘不佳,在东吴内部争斗中遇害。但他指挥的东兴之战以四万吴军大破司马昭统帅的魏军七万大军,斩首数超过四万,缴获魏军车辆、牛马、骡驴等数以千计,资材甲胄堆积如山,几乎打崩了魏国整个东部防线。魏国甚至因为伤亡实在惨重,不得不因此更改了丧葬制度,影响持续后世百年。

由此不由联想,诸葛亮如果投奔孙权,必得到其毫无保留地的信任和重用。以东吴远强于蜗居新野时期刘备的国力和基础,和诸葛亮正是如虎添翼,强强联合,未必不会同样取得光耀史册的巨大成就。

只因其侄诸葛恪的才能声望,人格操守,比之其叔诸葛亮,自然大为不及。他尚且能在东吴立此殊功,令魏国遭遇历史上最大一次惨败,何况诸葛亮这位深受孙权信任和仰慕的千古奇才呢?


user avatar   BlackCloak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移动有哪些套路不知不觉中就把消费者的钱骗去了?


  

相关话题

  历史上,关羽北伐襄樊时,为什么会留下糜芳、士仁这样的三流将军守大本营? 
  曹操与刘备到底谁忠于汉室?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经常给某人锦囊,让他在特定时间拆开看里面的妙计?一开始就把妙计告诉他不行吗? 
  为什么诸葛亮不往南发展,攻下吞并南越? 
  如果汉献帝突然亲政了,刘备怎么办? 
  如何评价蜀汉北地王刘谌? 
  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无法关门诛杀曹操? 
  陆逊究竟是因为自己太小气导致被孙权骂死死,还是应该怪孙权做事太绝? 
  夷陵之战刘皇叔几乎仅以身免,如果孙权真的擒获或杀死了刘皇叔会怎样? 
  四大名著为什么相对来说只有三国具有无限开发的价值? 

前一个讨论
三国时孙家三位领导人孙坚、孙策、孙权的个人能力分别怎么样?哪位最出色?
下一个讨论
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究竟怎么样?诸葛亮评价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是不是客套话?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