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华雄?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shen-da-ku-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雄也算是三国的名人,尤其因为涉及到演义和历史,经常被某些自以为懂三国历史的大聪明拿来装逼,那就来说一说他。

历史上的华雄,就是一个路人甲,他出场唯一的战绩就是死在孙坚(部队)手上:

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就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斩杀这样一个路人甲,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那问题来了,演义里那个暴打孙坚,令众诸侯闻风丧胆的华雄,形象从何而来?那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三国区热门人物:徐荣

徐荣因为历史上有大败曹操和孙坚的两样战绩,在前些年被吹的甚嚣尘上,从冷门人物变得极其热门,跟高顺、陈到等人成为新的“三国战神”。

徐荣最大的两样战绩:汴水破曹操和梁东败孙坚,罗贯中在演义中只保留了其一,击败孙坚的战绩,则被移花接木给了华雄。

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杀至天明,雄方引兵上关。
——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三国志卷四十六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华雄是应该感谢罗贯中的,如果没有他的移花接木,华雄就是一个毫无战绩可言,出场就被砍的路人甲。当然了,罗贯中并不是白白的包装他,老罗包装华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给关羽关二爷增光添彩。

这样,是否说明罗贯中亏待了孙坚呢?这时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三国历史是真了解,还是一知半解。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大聪明,肯定会说亏待了,因为罗贯中把本来斩华雄的战绩,从孙坚移接给了关羽,孙坚吃亏了。

但真正了解历史的人就知道,老罗并没有亏待孙坚,他在另一个地方补偿孙坚了。这就要提到另一个人,胡轸:

明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
——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国志卷四十六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看出什么没有?历史上的胡轸,是董卓的大将,吕布、华雄都是他的手下,孙坚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胡轸和吕布,杀死了华雄。

而演义中反了过来,是华雄成了大将,胡轸是华雄手下:

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指关上而骂曰:“助恶匹夫,何不早降!”华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出关迎战。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坚挥军直杀至关前,关上矢石如雨。孙坚引兵回至梁东屯住,使人于袁绍处报捷,就于袁术处催粮。
——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历史上的孙坚没有杀死过胡轸,但演义里孙坚手下程普秒杀了胡轸,这就是罗贯中给孙坚的补偿。

历史上胡轸是大将,华雄是手下,是没有战绩的路人甲,孙坚斩杀了路人甲华雄;

演义里华雄是大将,胡轸是手下,是没有战绩的路人甲,孙坚斩杀了路人甲胡轸;

历史上孙坚被董卓大将徐荣暴打;

演义里孙坚被董卓大将华雄暴打;

众所周知,名字只是个代号,如果把他们的名字都盖住,那么演义和历史将没有任何区别:历史上孙坚杀了个路人甲,演义里孙坚也杀了个路人甲;历史上孙坚被董卓大将暴打,演义里孙坚也被董卓大将暴打。只不过他们代号不一样罢了。

罗贯中对孙坚是很公平的,既没有夸胜,也没有讳败,如实的描写了孙坚的战绩,只是调换了一下董卓军的名字代号而已。

一知半解的懂王,听风就是雨,觉得三国历史都让自己懂完了,罗贯中没自己懂三国。但真正了解历史的人,越了解才会越佩服罗贯中,这就是三国演义的魅力呀。


user avatar   yu-zhu-ren-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叶雄(我喜欢这么叫,就像喜欢管伯言叫陆议一样)这个人,武力值还算说得过去吧,反正比窝囊废胡轸强多了

智谋欠缺……

被我爹一刀斩于马下,也不亏,不用可惜他

随便,董卓应该知道这个人吧,毕竟不是董卓的嫡系步将

然后就是,隔壁随时蹭热点的刘三刀……


user avatar   sun-hai-feng-60-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雄,就是董卓的先锋官

他在董卓麾下,也想建立功勋,于是,在董卓询问谁能去汜水关时,挺身而出。

关键是得到了董卓的认可

这点上,证明华雄是有能耐的,毕竟董卓虽然残暴,也算一时枭雄

强将手下怎能有弱兵。

所以,第一点,是个人才

第二点,还有比较好的表现

身为强将,就要出阵厮杀,

华雄的作为果然让人大开眼界

他在演义里有两个战绩,首先是战败孙坚,夜袭得手,而且斩杀当时孙坚的四员大将之一的祖茂,其他三将程普韩当黄盖那都是江东的重臣。

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雄从之,传令军士饱餐,乘夜下关,是夜月白风清。到坚寨时,已是半夜,鼓噪直进。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认识。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杀至天明,雄方引兵上关。

第二个战绩,就是杀死了两员诸侯的强将,让袁绍也心惊胆战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这是三国诸侯争雄的开端

当刘备孙坚曹操 都集中在袁绍的反董联盟的时候,首先需要一个强悍的对手,

华雄就是这样,

他既能带兵战败孙坚,又勇猛斩杀大将

是个彪悍的对手。

所以,他有资格在三国群星之中闪亮,果然,三国无双8他已经正式亮相了,


三国多少英雄,就只有璀璨的瞬间,发光也许不那么久远,但已经足够

张松,就送了个地图

黄盖,就烧了一把火

周舫,就割了自己的头发

文鸯,就让司马师心惊胆战

庞德,扛着棺材上战场

对于华雄,我也认为他是个人物

能名留三国史,再加上作为二爷对手,足够了。

颜良和文丑目前还是三国无双的大众脸,

华雄比他们哥两,强多了!


user avatar   yang-du-du-fen-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华雄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有个名字的路人甲。

不过对于所谓:叶雄。还是有点兴趣的。其实也是个逻辑问题,就是:有什么证据证明《广韵》是正确的?

论证是思考的过程,然而很多人没有。给三国志作注的一些先贤也是一样,迫不及待的否定,我给自己定过几个原则其一就是:否定既有记载,需要至少一个否定记载+合理的环境推定。单一对立记载是无法完全否定一个既有记载的。

以《广韵》的记载的权威性。并不能对《三国志》构成否定。依稀记得有人说叶字有读音注解,基本不会错。但依旧有可能抄了错版《三国志》。


举个读音的例子

《姓氏急就篇·上》:后汉寋朗。李特将寋硕。宋寋周辅

《古今姓氏书辨证·二十八獮》:宋成都双流 蹇周辅,字磻翁。

现在主流是【蹇周辅】能不能用《姓氏急就篇》否定主流,我认为不能,因为没有论证过程。没有论证最多是一种可能。当个谈资还行,当证据就算了。

历史经过传抄是走样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想轻易否定既定记载(就是公认正确的记载或者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记载)还是比较麻烦的。

再举个传抄的例子。

《括地志》:散关在岐州陈仓县东南五十二里。

《元和郡县志》宝鸡县:散关在县西南五十二里。

当然还有别的记载:散关故城在今陈仓县南十里。然而假如没有其他记载,就上面两个记载而言,采信哪个?本回答不做陈仓位置论证,只想说明,没有论证,是不能推翻另一个记载的。

《广韵》也一样。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话说华雄在正史里记载得实在太少了,只有简单的一句“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虽然在《三国志》里,华雄出场就领盒饭了,但是从常理来判断,此人能够混到前军都督这个职位,那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我读史书十几年了,有个最基本的认知,但凡史学家愿意着墨的人,那都是不简单的,哪怕是只写了个名字。

《三国演义》里华雄的形象也没太立体,他的出现基本上就是用来羞辱袁绍、袁术、韩馥等诸侯,然后为二爷的出场作铺垫的。

不过我觉得罗导演很不厚道,捧二爷就铺捧呗,黑人家潘凤干嘛。真心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时期的作家都跟姓潘的过不去,施耐庵也是喜欢黑姓潘的。这个历史之谜有待大神考证。


user avatar   hua-fei-28-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恨歌里面写的,会不会有夸张成分?有一些画像我也看过,没觉得杨贵妃多漂亮。是因为当时和现在审美差别吗?
user avatar   chang-yan-xiao-8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帮忙。说唇亡齿寒的,你的唇,有那么厚吗?看看俄罗斯有多大。

做大国要沉得住气。

俄美大战,我们卖资源,卖军火,不香吗?

还有人说要乘机收复台湾。

这是多沉不住气呀?

刚开打你就收复台湾,你是不怕被卷入战争中吗?

你至少得等大战快结束的时候吧,等到美国满目疮痍,等到普京被挂电线杆的时候。

我们宣布一下不承认满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把俄中边境画到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不香吗?然后再收复台湾,印度,中南半岛,朝鲜半岛,日本,爪哇,新几内亚,新西兰,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沙特阿拉伯,迪拜,叙利亚,孟加拉,也门,阿曼,伊拉克,以色列,埃及。从此以后,东半球,只有一个中国,不好吗?

都俄美大战了,只想着台湾?

对了,外蒙古我就不打你。让你成为国中之国,给我们挖矿吧。

以上国家的人,全部赶到欧洲和非洲去。


user avatar   duo-duo-8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只提一点,似乎译者把女主角名字改了。本来叫小林绿。

学生名簿をくって六九年度入学生の中から「小林緑」を探しだし

而译本改成了小林绿子。

咱不说尊不尊重原著的问题。这样改似乎不太符合日本人起名字的习惯。

事实上日本女性人名很少读音有八个音节的,一般最多七个音节。

男性偶尔有八个音节的,比如小泉纯一郎(ko i zu mi jyun i chi ro)。但是女性似乎是没见过。

译者应该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因为女主姓小林,所以她就不能叫绿子,小林(ko ba ya shi)绿子(mi do ri ko),比绿(mi do ri)多了一个ko,但是这个名字就变得很难听了。

如果她姓氏的读音是三音节,那样或许可以叫绿子,比如铃木(すずき)绿子、木村(きむら)绿子之类的。但是小林绿子真的不太合适。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果大家发现有八音节的女子姓名的话。还请纠正一下。




  

相关话题

  从史料来看,袁绍是一个很得民心的君主,却为何很少有人提及袁绍的爱民? 
  关羽曾为苟活投降曹操,为何被后世塑造为“忠义”的代表? 而时期许多“宁死不屈”的义士却无这般名声? 
  为什么三国的战争比战国规模还小? 
  车胄是什么人? 
  为什么2020年了还有人认为曹操是汉臣,终其一生都在为汉室做贡献? 
  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三国这段历史还会如此耀眼吗? 
  第一次是怎么接触三国的?是什么样的体验? 
  《三国演义》里没有塑造成功的女性形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空城计为什么司马懿不放箭射死诸葛亮再走? 
  如果让姜子牙来接替诸葛亮,能否光复汉室?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公孙渊家族?
下一个讨论
《三国杀》为什么如今风评这么差?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