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居住在上海临港的上海人是什么心态呢? 第1页

  

user avatar   wen-qiang-1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笃悠悠”的心态。

我2016年就看好临港,于是就买房子住下来了,就在你们海事的旁边。

当时临港房子很便宜,单价只要一万块,现在都知道买赚了,当时这个价格说出去是要被人家嘲笑的。市区的银行都不肯放贷款给我,量太少了。有一家直接跟我说“低于100万我们不做的”直接让我滚了,另一家反问我“滴水湖在啥地方啊?是上海伐?”总之,当时上海人到滴水湖买房子是很让人奇怪和看不起的。

让人鄙视倒是无所谓的事情,赚钱才是硬道理。但是说实话,5年不到,房价翻了3倍,来的有点快,这是没有想到的。

这里住得也很舒服,房子大,空气好,到处都是花园,国家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以后会聚集更多的人才,生活越来越好,所以是“笃悠悠”的心态。

16年的时候没有新片区,什么政策都没有,临港的马路上人都没几个。为什么当时就看好临港,这个说起来会有点复杂。

上海最早据说是个渔村,那个时候没有人要做上海人的。

1840年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允许外国人进入,上海是其中之一。外国人进来以后先是租住在南市,就是城隍庙一带,和中国人住在一起。他们嫌弃卫生条件太差,于是跟当官的提出来租借洋泾浜以北,就是现在的延安东路以北的荒地,自己建房居住。当时的中国人是很看不起外国人的,最好不要和他们接触,于是马上同意,于是有了“租界”,就是现在的上海市中心,变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冒险家是说的好听,英文叫做gambler,就是投机客,赌徒的意思,全世界胆子大的人,来这个无法无天之地,发一笔横财。日本人村松梢风写了一本书叫《魔都》,是他在上海租界的见闻,里边说那时候上海的马路上到处都是妓女,大概是真的。

解放以后上海是最大的工业城市。改开以后,浦东开发,陆家嘴金融中心,张江科技城,等等。所谓的市中心开始慢慢扩大,直到现在,开始建五大新城,长三角一体化......

什么是上海?中国近代从内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沧海桑田,上海是这种历史变迁的产物,发展会继续下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最强调自己是“上海人”的,是解放以后出生在上海的这两三代人。解放前来上海的,他们说自己是宁波人,苏北人,安徽人等等,不会说自己是上海人。祖籍就在上海县城的人很少,郊区的那叫“本地人”。改开以后来上海站住脚,拿到户口的,那叫“新上海人”。

“上海人”在意自己上海人的身份,觉得高人一等,这种优越感来源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差距的产物,实际上这种优越感对自身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解放以后,国家最大的任务是工业化,把中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没有现代制造业,就没有飞机大炮机关枪,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但是,资本和技术的积累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一开始,一个只会种地的民族,怎么才能学会挖石油,炼钢铁,造飞机呢?为了掌握工业制造能力,我们从苏联引进了156了大项目,请苏联专家教我们。

但是项目不能白给,技术不能白教吧,拿什么“付钱”呢?粮食,鸡蛋,苹果,鸡鸭鱼肉......当时我们只能生产这些农副产品,我们只能拿这些东西付钱。

国内实行城乡二元剪刀差,简单地说就是农村补贴城市,农民做的多,吃得少,粮食上交国家,用火车装了运到苏联去还债,好让在城市的那些资本,技术,知识能够积累下来。为了实现工业化,我父亲那一代解放初生在上海的上海人从小的记忆就是肚子饿了没饭吃!但从全国来看,他们的条件还是好的,自然灾害那几年,很多农村人活活饿死。当时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农村人还不允许到城里来的。工业化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

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是天壤之别,这让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上海人把上海市区以外的人统统叫做乡下人,是歧视性的,是不应该的。实际上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乡下人”,没有他们饿肚子,就没有工业积累,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现在我们日子好过了,城镇化推进,高铁,高速公路把城市变成了城市群。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在这种趋势下,上海户口虽然在医疗、教育等方面还有优势,但是含金量相对来说是下降的。还抱着“上海人”的身份标榜自己,自觉高人一等的人还不少。这种盲目的骄傲最终会缩小自己的眼界,心态趋于保守,最后他们能看到的世界就只有市中心那一点儿地方(其实原来也是荒地)。放不下上海人这个身份,让他们画地为牢,宁要浦西一张床,错过了整个改开的历史机遇。这有点像香港那帮废青,实际上是井底之蛙,被自己盲目的优越感给害了。实际上,人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搞好经济基础,直白的讲,有钱才有物质条件,哪里有钱赚就到哪里去呗,上海人为什么不能到浦东、临港、长三角这些“乡下”去呢?

对一个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北方沙漠里面还有很多被遗弃的丝路古城的遗址,它们因商道而兴,因商路改道而亡,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海上贸易的兴起。前面说了,中国发展是从内陆走向海洋的发展,地理位置决定临港前途无量。

其次要看投资。一个荒凉的海滩上的房子一分钱也不值。城市本身就是政府提供的土地,道路,桥梁,机场,轨道交通,医院,学校等重资产的集合,这些东西是昂贵的投资,构成了经济基础,于是产业才能落地,提供工作,提供收入,再通过人的聚集分摊前期投资的成本,让市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6年我来的时候,医院,学校,菜场,超市等等生活配套都已经有了,环境又是超级好。16号线通车是一个关键,很多人说16号线聊胜于无,但实际上有和没有是质的区别,对于没有车的人而言,是临港能住和不能住的区别。房子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享受到多少公共资源,16号线把市区的资源接到了临港。其次,和市区的房价一比,配辆车等于是不要钱的,而且牌照不用拍的,停车不要钱的,用车成本也是极低。另一个关键是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小时候五角场还是乡下呢,买衣服只能去南京路,淮海路这种地方的,现在不一样了,手机点一点,什么东西买不到呢?

造洋山港要多少钱?挖滴水湖要多少钱?通16号线、S2高速要多少钱?巨额投资(实际上人们看重的那些商业,娱乐,购物才是最表面的,最后落实的东西)把荒滩变成了城市,把原本没有价值的房子变成竞相争夺的对象。后面还有两港快线,直通机场和东站的,还有科技城和金融湾。先来的人资源少,房价低,随着投资的增加,经济基础越来越丰厚,后来的人什么都是现成的了,所以他们要承担高房价,本质上是为先前的基础投资买单。简单的说,投资越多,房子能够连接的公共资源越多,房子越值钱!

不看好临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远”嘛,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能够动脑筋解决,那么剩下的就都是优点了,就能够套利!比如说,临港16年的时候房价只要1万块,真的是便宜!赚了一笔,嘿嘿嘿。


想起刚来时候拍的一张照片:

当时的临港科技城,后面那排房子是彩虹鱼那边,右面是海事大学。这挖的是什么知道吗?嘿嘿嘿

政策没有出来之前,地底下的、看不见的地方的基建老早铺开了!

这个是现在的临港科技城,基建狂魔,哈哈哈。




  

相关话题

  都说为什么大家都不考虑上海郊区的房子呢? 
  上海人靠什么赚钱买动辄几百万的房? 
  21年7月上海450万还能买哪里? 
  上海16号线大量破败或农田,为什么不能用来建造一些房子,给建设上海的年轻人住(刚需很多又在增长)? 
  上海16号线大量破败或农田,为什么不能用来建造一些房子,给建设上海的年轻人住(刚需很多又在增长)? 
  如何看待上海2020应届生落户新政? 
  在上海买学区房是否无比重要? 
  同样是生活必需品,为什么不像打击投机倒把一样打击炒房? 
  网传上海前滩房源要全部下架,目前情况如何?这或将释放哪些信号? 
  刚工作年轻人买不起房,有哪些应对策略和建议?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看笑傲江湖小说,越发感觉令狐冲跟个赛呗似的?
下一个讨论
面对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家长该如何引导和处理?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