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当前缺乏创新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2页

        

user avatar   acoml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以前,有人告诉我,中国手机都抄水果的。中国缺乏创新。当时我智商不在线,于是我信了。

在现在,水果连跟上中国手机的创新速度都很费力的时代,有人告诉我中国缺乏创新。我……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是过去无数个瞬间引申的。

思想,是过去所有知识+经历的反刍。


人才在哪里?

如果我们把创新,局限于技术创新。

1978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在这十年里,千千万万青少年在广阔的社会大学里大有所为。无数学者教授,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下诚惶诚恐地接受改造和再教育。

就如同三体里被智子封锁的人类,我们整个国家的技术发展停滞了十年。

而现在距离1978年,只有40多年的时间。

落后的太多

重新打开国门,我们才发现自己在技术领域落后了多少。

1990年,突发的货币贬值,让无数人在惶恐中花了毕生的积蓄去买所有能买到的东西。

这个货币贬值的比例大概是30%。大家可以查查类似的比例在新闻里是如何描述的。

我们家买到的是一个只能放磁带不能录音的录音机。

前高中校长在199X年,从胶东城市来到北京,发现自己的家乡是个贫瘠的地方;从北京到香港,发现北京也是个贫瘠的地方;从香港到东京,发现香港也无法和东京媲美;从东京到纽约,发现纽约竟然让他心灵感到了震撼。

书摊上到处都是各种标题耸人听闻的所谓内参消息,街道上是横行的地痞混混,公路铁路上是车匪路霸,能分配工厂工作的中专技校录取分数比高中还高。

几乎所有人都以去过大陆之外为荣,鄙视链是:在国内-去过广东-去过香港-去过日本-去过欧洲-去过美国。


创新:更好的活着

在2000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宁可买二手三手四手乃至不知道多少手的日本货、美国货,也不肯买国货。

那时候的国货就是劣质、低价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制造出打火机,也是一种不得了的创新。

最优秀的毕业生大都去了国外或者外国企业在国内的分支机构。这不仅仅代表了远超过国内企业的收入,还代表了一种生活的方式。

2000年的时候,能够组装出一台风扇不那么响的电脑,还是高科技。联想凭借一键上网+万元电脑,火遍了全国。

吉利九死一生获得了民营企业生产汽车的权利。我的同事买了一台,从此过上了有车+天天跑维修店的生活。

创新,首先是要更好的活着。


待续。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创新是需要土壤的。

创新最重要的养分,是失败。

但我朝从上到下,都不允许你失败。

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并不准确,

因为失败不会带给你成功。

但每一次创新成功必定伴随着极其大量的失败。

不允许失败,即不太会成功。

你不能眼里只有创新,

你必须首先考虑失败的人你怎么让他们舒服。

否则,就是抄袭,骗子,借鉴,微创新。

因为这些东西不容易失败。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新闻很有意思,

太平洋对岸搞了个什么没过临床的药直接临床使用的方案。

为什么他们要这么搞呢?除了给病人死马当活马医的机会以外,还能给失败的药企收入。

这在我朝,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上到下一定都会认为,

失败就滚蛋,换有本事的人来。

然后有本事的没来,来了个骗子吹那啥。

只有吹牛皮是不会失败的,那些没吹好的直接被淘汰了,轮不到你相信。

放眼望去,操作系统是ppt,新能源车是ppt,芯片是ppt,生物医药还是ppt。



简单点说,就是啥都不干也能吃饱喝足的时候,

天才们才会因为实在闲出屁来了,坐起来创新。

否则,来的保准就是骗子,抄袭,借鉴,顶了天微创新一下。


user avatar   wen-dao-7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最可笑的地方,按高级技工的模式培养学生,最后却问他们为什么不是工程师?

种瓜得豆,没啥好讨论的,迷惑是因为中国教育充满了迷信色彩。我可以说教育这块没有摆脱迷信,根本不是按照科学素养来培养孩子的。中国教育,尤其是高中完全是为了筛选谁能进大学的模式来教育的。

有人说高考是最公平的,但是没有人告诉你,过程极不公平。为啥家长要挑学校,还要挑班级?

因为这就好比高考游戏中装外挂一样一样的。

衡水中学典型的教育外挂代表。各种手段造成的不公平竞争都用努力和高考是公平的来掩盖。

直到现在,中国学生和家长,没有几个明白现在教育对孩子的危害。完全按照匠才来培养。

而且过程极不公平。

只要去搞研究你就能明白,现在中国的教育跟创新根本不是一个路子,创新是工程师型人才,高考就是一个技工型人才。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楼上的一个知友说评价系统单一,我想多讨论几点。创新得有人认可你的“新”,我们的整个文化系统,对“新”的事物并不十分欢迎,实际上也不是很鼓励——我们较为推崇的是“复兴”,是“复古”,并不是研究新的系统。

大部分人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情节”,这不能单纯的说是“好”或者是“坏”,只是事实如此。文化特性使得人们对组内意见“抱团”形成了一种惯性。比如在很多人的文化评估系统中:

人缘好是要大于能力强的。

情商高是要优于智商高的。

礼貌是要大于能力的。

不是说所有人都是这样,只不过大部分人会不知不觉,下意识的跟随着这种文化评估系统。又因为我们特别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平衡各个研究团队(派系)之间的关系,所以整体氛围会对“创新型”的研究者较为不利(并不是绝对,就算是这样,依然有很强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在复杂文化背景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整个文化氛围对科研的工作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否定“前人”的观点,从学术角度上讲,否定“前人”的观点,就代表你在否定很多名校大咖们的观点和科研成果,由于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灌输的“积极批判”这种思维并不是主流,而是灌输学生“服从命令,听从建议,尊师重道”,所以相对比其他文化圈来说,更不利于学生们跳出自身的视野去看待问题。且批判型思维确实容易得罪人,也会引起一些争议。

当然,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创新并不是电影里,电视里演的那样,一个人默默无闻的自己在家埋头做实验,几十年如一日,忽然开窍了之后,实验震惊世界,相反,创新其实是一点一点的技术积累与交流,一点点的突破,今时今日,也基本上不是依靠某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团队;这涉及到了对外交流,跨校交流,跨国交流,跨学科交流,而这些交流的背后,往往都是管理机制,创新收益,利益分配,研究经费分配,研究方向是否被鼓励等等等等问题,任何一点单独讨论,都可以独立成书,然而就像之前讨论的,我们的文化氛围使得所有管理制度的设计也是极端复杂,要平衡到各个层面,所以对创新者们来说,也许需要比别的文化圈更大的努力

管理制度和实际研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反比关系。如果创新者花在人事制度上的时间多,比如需要扯淡,申请经费需要层层审批,手续繁琐复杂,方向新没人愿意采纳需要说服别人,那么实际做研究工作的时间就会变短,自身的能动力就会被打击。相反,如果环境单纯,简单,那么做科研的时间就会多。


user avatar   lov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价系统过于单一。


我国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只有两个,基于官员,上层意志的评价系统。以及基于结果的唯结果论评价系统。


这导致一个问题,大家平常对行为的约束,普遍受到认可的只有两种。1是能赚钱,能获得某些可转化成利益的回报这种结果论的评价。2是能获得荣誉,或者至少能和有权有势的人拉近关系这种基于顶层(领导)意志的评价系统。

我们普遍不能认可你约束自己行为的方式,是你天然爱好某种事物,或者你感觉自己需要某种事物。你的爱好,必须得由“领导认可”,比如领导喜欢书法,你喜欢书法才对,领导喜欢打麻将,你打麻将就是正事。而领导不喜欢电子游戏,你打游戏就是玩物丧志。或者能转化成利益,比如你打游戏能做视频,开直播,赚到钱,那么你打游戏就是合理的。否则你打游戏就是不可接受的。


而人的行为,很大程度受到评价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现代人无法独立获取某种资源,分工细化的情况下。所以这些评价系统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你在做一件事时,一定是能得到某种能转化成钱的结果,或者领导喜欢某种事情,你才会去做。


而创新不是这样,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你本身热爱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也许没法转化成钱,领导也不喜欢,但是你就是觉得这事有意思,想去做。


想想你本身有某种爱好,为了进行下去,很多时候会掩饰自己的爱好,告诉他人,其实我这样做,是最终能把它转化成金钱回报。这种情况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说明你的生活环境也受制于这种评价系统中。


而一旦你的某种爱好,某种行为,长久没有转化成金钱回报,也没有受到领导喜爱时,周围都会阻止你继续这种行为。


也就是说,一个创新行为,如果无法很快获得利益,也不是领导的意志决定的,那么这种行为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那创新当然会被遏制了。


user avatar   auditore-i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有一个时期,不用创新就能赚钱,外有看起来永远喂不饱的国际市场,内有看起来永远用不完的廉价人力、环境、社会资源,在二者之间套利就完事了。

然而我国发展得太快,红利已然耗尽,但吃了上一波红利的人还没有自然退场,反而仍然在各行各业掌握话语权。他们用过时的“人生经验”,指导年轻人要吃苦、要节俭、要奋斗。可是,创新的本质,不就是在同样的条件下过得更加安逸、奢侈、懒惰吗?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静下心来好好干得,就是不饿死,也没房住,讨不到老婆。于是大家都想赚快钱,搞投机。

不解决贫富差距,别说创新,就是抄都没人抄了。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过和美国工程师共事的经历,我认为缺乏创新的根源在于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缺乏思维体系和教育有一定关系

现象:

1.美国工程师基础知识可能有一些欠缺,但思维开阔,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汇贯通,提出创新性的解法。

2.中国的工程师头脑中条条框框比较多,重视经验但不太重视思维体系。由于脱离熟悉的环境后不容易找到方向,所以不太敢突破。

关键问题:

我国教育教学生的多是经验,比如某个特定问题的解法,不太重视方法论。

方法论讲的是遇到陌生问题,如何有效的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一套思维体系,只有深入理解,活学活用才能变成自己的体系,才能用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

如果自己能有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可以实现商业、工程技术、政治、科学等领域的融汇贯通。

最近上了很多线上课程,但真正能讲清楚本质,能培养思维体系的非常少(这样的课程听着不爽,不利于课程机构赚钱)。

只有“以太一堂”的课程可以从商业本质出发,讲清楚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对培养思维体系是有用的。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创新这个事情不难,难的是人家在几十年前已经发现、发明的东西,现在我们自己整出来了,也无法与人家做有经济性的贸易交换,比如常见的有专利保护、地方性贸易保护、文化概念等等,大大增加了我们的交易成本而已。




        

相关话题

  数据显示「我国青年结婚年龄推迟,30 至 34 岁结婚人群占比大幅上升」,反映了哪些问题? 
  考上名校是不是不用考虑专业? 
  2018 年经济形势会怎样? 
  拜登正式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怎么评价他演讲时称「将永不会再受中国摆布」?怎么看待美国的选举制度? 
  如何评价《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 
  为何郑州能够成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如何看待阿富汗大学男女生「用帘子隔开上课」,且女性必须提前 5 分钟下课,避免在外面和男性碰面? 
  如何看待:黄冈全面排查发现发热病人13000人? 
  一个人是否被剥削的越多,其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所以人类社会就是确保高效而又稳定的剥削系统?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薛兆丰的「为了不损害社会总福利,可以对交不起暖气费的老太太停止供暖」的观点? 

前一个讨论
王思聪为什么连985大学的女朋友都从没有过?
下一个讨论
地球上男人和女人迷人的外表能阻止宇宙中的邪恶吗?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