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要研制 CR200J 动力集中式普速动车组? 第1页

  

user avatar   tu5-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了那种客货混跑的线路上有合适的车

比如说今后的川藏铁路、成兰铁路

以下5月14日更新:

动车组是固定编组、动力分散型的,这就需要专门的维护保养机构、而且由于编制固定,调配什么的都不灵活;而这种动力集中式的是1+N的形式,车厢可以增减,由于动力集中了,一般机务段就可以进行保养维护动车,而车厢的由于没有动力维护也大大简化。

现在新建普速铁路基本上能够达到160-200这个级别的速度,而且既有线进行改造成本较低,CR200J就能够在既有线上担当通勤任务和长交路任务,可以担当现在的Z、T实际上是进行再一次的提速,而旧的车厢就去担当K、L以及纯数字车次;随着未来10年SS系列直流机车加速淘汰,而现有的HXD1、3D、G型车数量又不够的情况下,对CR200J的发展实际上是很有利的;


user avatar   saionjir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车,还真不能当做简单的“动车组”来看待,也没必要死扣这东西的定义是啥。

重点在于,机车以及尾端控制车的重连控制以及不同厂家之间机车/控制车之间的互联互通。

与其叫做“动力集中动车组”,不如叫做中国标准客车。

中国铁路自建国以来,从旧有车底逐步研发出21型,22型,逐步更换为带空调、机车空调的25型车,其中又根据不同速度等级分为120km/h级别的25B、25G型车。140km/h级别的25K型车、160km/h级别的25T型车。车底标准不同的同时也带来了车辆供电制式不同,定员不同,甚至车钩不同无法直接连挂的麻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维修,运营,售票等系统的压力。有的客车有广播室,旅客上车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座位(临时加挂的带广播室的客车),有的客车有洗脸间,一列客车车底编组好了之后可能终其寿命只能服务于一个车次。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加减车厢,上述差异化的车底在调度,编组安排等环节卡住了通用性的脖子。光是供电制式就有AC380V,DC600V等,甚至出现了机供电机车因为供电制式不同,无法直接向客车供电,需要加挂空调发电车;机供电客车大量生产,但是没有足够的符合制式的机供电机车牵引的窘境。

目前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 拖车便是由25T型车加装集控线,电空制动,尾部控制室升级而来。尾端采用中国铁路标准化驾驶室与后方HXD1G/HXD3G衍生而来的高速机车进行重连,用于往返运行,省去了终点站换挂车头所需的大量时间,在既有机车车辆编组的体系内最大化挖掘效率。

车厢内饰进行动车化的标准改造,旅客界面与现有高速动车组相似,首先让售票系统缓解了巨大压力,其次便于乘务人员工作,旅客上车找座。从软件层面解决了之前的既有普速车底带来的种种问题。

另外一个亮点是尾端控制车,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将驾驶室搬到了尾部的车厢上,而是从本质上优化了运营结构,普速客车运用动车化。根据相关资料的显示,机车换挂是包括机车(火车头)与车厢连接,风管连接,列车制动机试验等一系列程序的操作,南昌机务段曾将整套程序压缩到8分钟左右,但是仍然有机车空线走行和等挂时间没有计算在内。而尾端控制车的亮相,使得这一套程序简化成了:司机下车-走到尾端驾驶室-上车操作的模式,旅客乘降完毕,行李装卸完毕即可开车,同时机车仍可持续向列车空调等辅助设备供电。

通用化车头、控制车的需求势在必行。机辆编组尾部配置控制车,对于提高中短途列车折返效率,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动力集中型动车组7月份调图上线(存疑),主要替换长大干线Z字头的列车,票价介于Z字头和D字头之间,小幅度上涨。但是这车全列禁烟,就冲这点我还是愿意多付点钱的。


user avatar   ling-si-yu-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

我记得刚好一年前的样子我回答过关于这款车的问题,奈何信息不足了解甚少,恐怕闹了点笑话。如今国铁的战略都已经很清楚了,再来回答一波。

首先,CR200J,

不是动车组!

不是动车组!

不是动车组!

请看图。

(B站截图,up主见水印,侵删)

这张图是CR200J的两辆先头车,头车载客。既然是集中式动力,如果头车载客,那么这节车绝对不可能有动力。结合现有的资料,CR200J只有一节机车牵引。这两节头车属于带控制室的拖车。有一个特定的术语表示这种列车,叫做push-pull train。

Push–pull train

en.wikipedia.org/wiki/P

Push-pull train属于机辆式列车的一种,列车由机车牵引,但是两头都有驾驶室,因此机车可以同时做到「推」和「拉」。这个模式广泛应用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城际铁路。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词条中将TGV一类有两台机车牵引的高速列车也归为push-pull train,也就是机辆式列车,这是因为在欧美日国家的定义里面,动车组完全等于动力分散式列车(动力总成在客舱底部),不存在动力集中式动车组这个说法。

但是就算是中国把TGV之辈视为动车组,那单组CR200J只有一节机车算什么?如果它是动集不就意味着所有的机辆车都是动车组了吗?

有评论说这个动车组是编组固定,有动力车和拖车的列车,但是很抱歉,CR200J可以自由编组。

吐槽玩这个「动集」我们再说说这玩意有没有用。

有用,太有用了。

国铁既有线长途普速列车一直因为晚点严重,站台调度效率低而饱受诟病。列车的换挂等繁琐流程浪费时间,严重影响线路资源和运行效率。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昌火车站,它背靠长江一桥(复线桥),地形的瓶颈使得线路毫无扩展性,车站规模有限,接发效率低下。

在日本,客运铁路是高度动车化的,无论长途短途,而且都是分散式的正宗动车组。这是因为日本铁路以中短距离通勤为主,时刻表精确到秒,同时铁路周围民宅密集,无论对调度还是噪音而言,分散式动车组再合适不过。机辆式列车已经快死光了,剩下的多半是一些豪华旅游列车。同样的道理,中国所有的地铁列车都使用动车组。事实上,全世界多数铁路选择动车组,不是为了国铁所说的获得更高速度,而是更灵活的调度、更小的噪音、更低的能耗。

而这种push-pull train因为两头都有驾驶室,不需要换挂,只要换司机即可快速换向。今后Z车T车也可以像高铁车一样只安排五分钟以内的停靠时间而不晚点。如果把目前的Z车和T车甚至K车用CR200J来跑的话,运力可以获得极大的释放。我们希望武昌站能利用市中心的区位优势,空出更多资源让给中距离城际铁路系统。

至于和CRH6的关系,这个问题很有趣啊。这说明一个问题,列车的类型不是仅仅靠速度等级来划分的。为了适应不同需求,即使是速度相似,客运火车也有很多种类,看我的另一个答案吧(第一次凑表脸的自荐)

zhihu.com/question/2762

6系车被用于服务中距离市郊系统,沿途站多,因此对列车的加速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载客量和乘降效率,它的座位数量较少,门较多。今后中距离系统的座位是自由化的,不对号入座是趋势,因此对灵活编组的要求不高。所以它使用了分散式动力模式并对牵引能力有特定的调校。

奈何6系是从高速列车平台向下开发,列车配置豪华,等同于日本的特急水平(和京成的AE有一拼)造价也不菲,比2A还贵(相当于JR东日本一列E531跟一列E2一样贵)。目前使用6系车的线路普遍车辆配属相比地铁简直少得可怜,班次也相应的少得可怜。不过这个扯远了。

而CR200J呢,是彻头彻尾适用于超长距离的寝台特急(准高速过夜车)。虽然同样是160的速度,但是很明显,因为站距巨大,这个车对加速度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国铁理所当然的选择把HXD3D削尖了,把25T刷白了,车尾加个驾驶室,把电路改改,做成了新车。同样是160速度,这么做,便宜。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CR200J一大卖点就是可变(灵活)编组,那些拿着动车组是固定编组的定义来找我的,我只能说这辆车对不上号。

那么为什么只要跑160的中距离车不也从普速平台或者成熟的地铁列车平台开发呢?具体原因我们无从证实。然而参见国铁和中车对旗下产品分类可以发现,地铁列车被叫做了城轨列车或者电动客车,没听说过叫成动车组的。或许开发6系的时候把他们忘了吧。在天朝,有子弹头的列车都才动车组,所以CR200J成了动车组,地铁车又不是子弹头,当然不是动车组/滑稽。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HXD1G应该就是动集车头了,即使不是,这俩玩意也不会差太多。

动集这玩意占个成本低、维护量轻的优点(动力维护不用像动分车那样满车晃悠,只用检查头车),拿去开动卧也比用CRH1/2平台去跑动卧更能提供安静的环境。

至于既有线那堆机辆车,用习惯动车了都会讨厌因为机车连挂解挂带来的一系列复杂的附带动作,就是最简单的立折不换机车也得机车解挂了再吭哧吭哧跑到另外一头挂车,这太磨人了,还占用股道资源。如果算动集立折或者类似巩义站开过来的车进郑州站准备掉头去新乡这种,只需要换司机就好,轨道资源完全解放了。


题外话:要是当年中华之星是株洲跟大同各造俩车头去拖车厢,说不定这玩意的测试结果还能好看些,铁道部捏着鼻子认了这玩意,得以大范围上路拉客也未可知。只是这玩意当着傅部、刘副部的面坏菜(大同造车头燃轴,A级事故,本来中华之星零散采购国外零件也不少,出事的轴承是髮国货),傅部准备退了也就算了,刘秃作为知道铁道部基层员工是什么烂德性,还马上要接傅的班当老大的副手,对中华之星还有什么幻想那真是不存在的。也就是中华之星坏菜前后吧,铁道部几个大佬去几个机车厂车辆厂视察,私下里非正式吐槽几个厂是手工作坊。明白为啥刘秃也好曙光也罢着急忙慌地牵头引进其他国家成熟的动分车技术以及交直交技术了吧?再特么慢慢来,买个一两节进来逆向测绘啥的山寨时间完全来不及,还不如把师傅领进来教教这些不成器的国内制造商呢。事实证明几个厂子还是挺争气的嘛,大连像造香肠一样造HXD3,2008年就给春运缓解不少车头紧张的难题,四方也是造香肠一样造CRH2系还成为行业翘楚,可以说四方造的动车组没有哪个直辖市、省会没到过。现在多好的局面还不是当年要靠刘一意孤行,私下里几个厂还是得给刘秃子说声谢谢才对。


续题外话:不管新动集或者推挽式定编列车啥时候上线,我都想起当年那个倒霉催的中华之星来。接着上一段题外话,中华之星的国外零配件也不少,本身机车的逆变技术也不是多好,两个总装厂造的车也是质量参差不齐,顺便可靠性不堪入目,这种车肯定是没法被铁道部接受的。唯一算有点突破的是大连自行研发的SSJ30001就快要摸到门道,2007年上半年已经拖到环铁跑圈了,只是刘秃子还是给大连找个日本爹,不过也算大连自己争气,下半年大量的和谐电3上线运用,猴子在国内泛滥成灾,有效的缓解了08年春运机车紧张的局面。由于08年春运冰灾的关系,北方各路局抽调内燃机车支援南方(沈锦的机车支援到贵州跑湘黔线),正好猴3在北方拉临客让群众体验下什么叫推背感。

话说回来10年后的今天,目前株洲、大连造的和谐电泛滥成灾,那就说明几个厂完全掌握了现在的IGBT逆变技术,既然技术到家了,拿来搞一些高速机车也不成问题。和谐电1G虽然固定重联,但是我看可以拆开往里面塞改造后增加机车通信链路接口的25T,两台5600千瓦的4轴机车拖拉17 18节25T跑160甚至200还不轻松愉快,连韶山8都可以拼着3600千瓦的小身板拖18节25K到130+,韶山9拼着不算大的4800千瓦身板拖25T跑160,现在相当于两台外加一小半韶山9,三台韶山8的和谐电1G拖同样重量的客车,跑不了那么快才真是让人奇怪了。


user avatar   s_ca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




  

相关话题

  以后有没有可能淘汰时速 120km 的火车? 
  图中货运车厢上的“太太”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如何评价 CRH3X 可变编组动车组? 
  印度工人在铁轨上睡觉被火车碾过,至少 17 人死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CRH 系列高速动车不同型号之间能否重连运行? 
  为什么高铁动车组不采用能量回收制动装置? 
  疫情期间,铁路部门这么做,合理吗? 
  美国爱荷华州一装载化肥列车因桥梁坍塌脱轨,可能会对周边造成哪些影响? 
  为什么测车速APP无法运用于高铁动车组列车? 
  铁路架空接触网的高度是可以变化的吗? 

前一个讨论
哪种日本的铁路机车或动车最「暴力」?
下一个讨论
BRT有适合修地下的情况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