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光三年,李存勖突然暴亡了,会不会有后人感慨李存勖寿命长一点,后唐就一统江山,成为下一个大一统王朝了呢?
因为纸面上看,彼时的后唐实力可是近乎五代巅峰了。
从地域上说,当时后唐实际控制除了中原地区外,还包括幽云十六州、山西和四川地区。这些地方终后周柴荣一生都没有啃下(分别属于辽、北汉、后蜀)。
从军事力量上说,当时的后唐是真的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对契丹简直吊打。而后周时期与北方的战斗并不足够顺利,光是围绕北汉就被硌几次牙。
从中央政府威望上说,此时大唐余威多少还有残留,还有人比如张承业这样以大唐孤忠自居的人,地方上也还得有点规矩,当时存在的六国都不敢称帝。而在后周时期,中央威信已经彻底倒地,哪里还有什么真正忠臣的人,大家都彻底习惯了“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种状态,地方上彼时存在的八国能称帝的也都跟着称帝了。
当然,后面的历史我们都知道,李存勖暴亡不暴亡,对历史并没有多大影响。
因为李存勖死后,李嗣源依然算得上一代英主,后唐的理论上巅峰甚至可以算到李嗣源后期。但是那又怎样?李嗣源死后不久,形势就迅速败坏下去。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李从厚、李从珂、石敬瑭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中心,后唐灭亡。
伴随后唐灭亡的,是幽云割让契丹,四川再次独立。中央政府威望彻底失去。
所以尽管后唐具备当时不少有利条件,也出了李存勖、李嗣源两代军事优秀甚至军政双优的君主,但依然在李嗣源死亡后迅速败亡。
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从晚唐开始逐步发酵的军政统筹、中央地方统筹这些制度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制度问题不解决,枪杆子稍微不硬,身死国灭就来了。
而这个制度问题柴荣解决了没?
解决了怎么可能还有宋朝?
的确,柴荣死的早,导致赵大可以欺负孤儿寡母。
但问题是同样欺负孤儿寡母上位的司马家,可是得通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乃至司马炎这么三代四人才真正上位成功,其中更是经历了淮南三叛等颇为曲折甚至惊险的战斗,还有着夏侯玄、李丰、毋丘俭等一批能力优秀的大魏忠臣与之死磕。而赵大呢?只需要武装游行一圈,回来杀一个韩通就足够了。
同样,司马懿从曹操时期就身居高位,曹丕时代位列四友,曹睿时代已经是大将军太尉这种高位,在最高政坛上经营了几十年,两代君主留下的辅政大臣,这种积累加上同时代人才的凋零才有了后来做权臣的机会。而赵大呢?此时做点检不到一年,掌握的也不过是一半禁军而已。
那么是赵大能力真的比司马懿父子三人加起来都强得多吗?
当然不是。这就是制度的力量。虽说东汉末年到三国也已经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但至少此时中央权威依然还存在,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除了东汉末年群雄时代外,还没有五代十国这么不堪。所以司马懿父子几十年干的事,赵大才能一年不到就完成。
明白了这个,就知道柴荣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了,是在其整个执政过程中,并没有从制度上对五代乱世有实质性改变。所以地方上李重进依然可以厉兵秣马,中央里刚刚做了点检一年的赵大就能轻而易举改朝换代。
所以你说柴荣多活二十五年会怎样,这个架空太难回答。如果你认为柴荣突然在960年在政治方面技能树突然厚积薄发,开始像赵大一样改革,那二十五年光景,很可能留下的是一个比宋还稳固的江山——毕竟赵大上位后也不过只活了十七年;但现实中,很难有人会某一方面突然改变,所以如果柴荣依然保持现有技能树开发状况,或者政治技能树成长太慢导致有效改革太晚,那么不管打下江山多大,除非将来柴宗训依然够牛逼,否则哪怕统一,如晚唐一般分崩依然是很容易出现的事。
其实话说回来,柴荣的地位之所以在后人看来高于李存勖、李嗣源,恰恰因为宋结束了五代,从而柴荣的政治遗产能够被大家看到。如果历史上赵大依然没有有效改革,历史延续惯性,宋成为了第六代,今天看历史不再是五代十国,而成了六代十国、七代十二国、八代十五国之类,那么柴荣很容易就是另一个李嗣源而已——毕竟等到下一个大一统和他的政治遗产已经没有了丝毫关系,就如同后唐创造的五代巅峰毫无意义一样。
赵光义灭了柴荣和赵匡胤都未竟全功的北汉,随后突然伐辽,只用了30天就从晋阳打到幽州(对比下柴荣北伐收复三关三州十七县就花了42天),之后还一度攻上幽州城头,数度击败辽国援军。如果这个时候赵光义突然病死,后人热衷讨论的肯定会是赵光义若是没死历史会如何如何,而不会去讨论连幽州的边都没摸到过的柴荣
然而我们都知道,赵光义没死只是让历史上多了一位西直门车神,凭什么打个北汉都不敢硬怼辽国干涉军的柴荣不死就能收复燕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