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经略幽燕我童贯」的历史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qiu-yuan-8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错 ,是一位大神。
我举一个例子,这是他在今年2月前后写的一个答案。这个答案的特点,我可以总结为一副对联——
上联:好为人师 从头到尾信口开河 师表焉备
下联:阉竖指路 自始至终胡说八道 路在何方
横批:纯属扯淡

截一张图,是他的答案内容,请注意我用红色标出来的几段文字:


这个问题,是有关明末萨尔浒之战的。在 @经略幽燕我童贯 的这个解答萨尔浒之战的答案里,一会儿把岳飞搬出来,一会儿把宋太祖请上台,五路伐夏还没说两句呢,又转进到拿破仑的风采去了。都和萨尔浒之战无关。
把这些闲话都撇出去,终于找到里面和萨尔浒有关的这段吧,好家伙,一句对的都没有,完全是在瞎扯,战斗过程、行军路线、战场地理情况等最基本的情况,全部谬之千里。
既然我在文中用红线画出四段,我就一一回答:




1、
萨尔浒分兵不是迫不得已。事实上,从战役组织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各个部队的不同出发时间(理论)和出发位置是对应的。这明显不是迫不得已的做法,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

=========================
纠错:
萨尔浒之战,明军采取分兵进山围剿的战术安排,就是迫不得已。
因为后金的地域在山区,时间又是刚开春的旧历二月末三月初,辽东地区冬季漫长,春季回暖时间比内地后延,又赶上下雪,从明军集结处(即边墙内平原地区)通往赫图阿拉,可供上万人大军在春冬雪季行动的路线只有四条——西路杜松军的抚顺大路、北路马林的三岔口、南路李如柏的鸦虎关和东路刘廷的宽甸口栋鄂路——这四条进山的大路,也是平时建州女真的商队,去边墙各地马市上做贸易的出山之路。
在战前,不仅杨镐和明朝朝廷极力争取过,希望能延缓出兵时间;而且就在前线围剿大军中,东路明军主帅的刘綎也和杨镐极力反应过,希望能单独延缓他这一路兵马的进军时程。但明朝朝廷担心师老财乏,杨镐的请求被朝廷驳回了,要求他必须即刻进兵;杨镐也就只能驳回刘綎的请求,在匆忙之中,确定了这个在初春大雪刚过的不利气候下,分路择路进山的计划。
注:杨镐与刘綎的私交很不好,两人在万历援朝时就有过结了。这是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的:“……刘铤昔与杨镐共事朝鲜,素不协,得檄,亦以地形未谙请。镐怒曰,‘国家养士正为今日,若复临机推阻,有军法从事耳’”。




2、
原文: 只是杜松等将领,并没有全部按照计划执行,
=========================


纠错:
真实情况恰恰相反:四路明军里面,北路明军马林、东路明军刘綎和南路明军李如柏,都因为自己主观有意拖延或受雪后气候影响,出现了延误行军时程的问题;唯有西路明军杜松,是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计划行军。
按照明军统帅部在战前制订的计划,西路明军杜松的行军计划是这样的——
A、二月二十九日晚间,从抚顺启程;
B、三月初一日,到达萨尔浒,在这里与北路明军马林的先头部队接应;
C、三月初二日,到达“建州三关”中的二道关(即出抚顺城前往赫图阿拉的代珉关,位于萨尔浒东南方向的苏子河上游山谷中,苏子河又叫苏克素浒河、是浑河的一条上游支流),在这里与北路军马林的主力大部队会师,然后继续向东;
D、三月初三日,合兵后的西、北两路明军就应杀到赫图阿拉城下,击败后金军,围剿战斗结束。
杜松严格遵守了这个行军计划,然而,当他在三月初一准时到达萨尔浒时,却没有发现北路军马林的先头部队。杜松不愿意耽误行程违反军令,本人性格又莽撞,为了保证不延误行军安排,他做出了不等马林,自己孤军深入的决定。
可见,萨尔浒之战的四路明军里,只有杜松严格执行计划,其他三路都出现了延误。不是杜松走快了,是其他三路(尤其是北路马林)走慢了,显得杜松“冒进”了。
就这个行军路程与时程问题,我解释清楚了。

咱们再看看这位大神是怎么说的,尤其是在他瞎扯完这个答案,又在评论回复中,以一副好为人师的教训口吻,给其他人的解答——





3、

杜松其实有机会成功,他确实抓住了界凡城内后金兵力薄弱的空档,如果他当时一口气拿下了界凡城,那之后的战役发展局势就很难说了。
===========


纠错:

这是他瞎说的最离谱的一段文字。

萨尔浒之战时,界凡山上就没有城!

当年二月十五日,后金向界凡山上派出1.5万筑城民夫,才开始施工,修工事碉堡。到杜松杀来的时候,才过去半个月,此时又是初春大雪后,工程没有展开呢。

萨尔浒之战结束后,在当年夏天,后金军攻袭开原,返回路上途径界凡山时,重新启动界凡城的修筑工作。

其次,此时界凡山上的后金兵力“薄弱”吗?

八旗制度兵民不分,又处在大战将近时,这些民夫不可能单纯就是干活的工匠,而是同样担负作战任务。更何况,除了这些民夫以外,在山上还有数百作为侦查、骚扰力量的后金游骑。因此后金布置在界凡的兵力数量根本就不空虚。

再看看这位大仙是怎么扯淡的:




4、
但为什么又说他有勇无谋呢?既然一击不中,那么就应该果断放弃进攻,迅速与主力会师组织防御,而不是死盯着界凡城不放
===========


这不是信口开河吗~~
纠错:
当时杜松就没有放弃进攻的机会;他自己带领的就是主力,又何谈“与主力会师”呢?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A、杜松在三月初一日达到浑河南岸、苏子河西岸的萨尔浒山,从这个小丘陵上,他能够望见苏子河汇入浑河的河夹心地,以及对岸地势险要的界凡山,并注意到山上有后金的兵马。但是,本应该在当天已经有先头部队与他接洽的北路马林部,却还滞留在三岔口的稗子谷,耽误了一天行程。
B、杜松不愿意耽误行程违反军令,他决定不等马林了,自己独立行动。
C、但是性格莽撞、又有贪图首功心理的的杜松,这时昏了头,做出一个昏招:明明他已经发现了对面界凡山上有后金的兵马活动,却没有先派人去充分侦查一下,而是急不可耐的直接下令全军渡河。就在苏子河上游,后金已经拦河修坝,使下游水位较低。界凡山上,后金游骑居高临下,发现杜松开始渡河了,立即通告后方掘坝放水。

D、急涨的河水将正在渡河的西路明军一分为二:杜松带着已经过河的万把人,身后就是水位上涨的苏子河,退不回去了;还没来得及过河的辎重重武器部队留在苏子河西岸,龟缩到萨尔浒山扎营坚守。导致本来就只有孤军的杜松,再被分成互相孤立的两部分。

E:过于狂妄、自信的杜松,做出了第二个昏招:他决定背水一战,进攻界凡山。界凡山朝向苏子河夹心地的西麓这面,是地形险峻的吉林崖,山上的后金兵力至少有1.5万。山下的杜松只有万把人,还是仰攻,无论兵力还是地形都处在劣势。
F:杜松强攻吉林崖的战斗开始一个时辰之后,后金军的主力延苏子河河谷两岸急行军,赶到了战场。留守萨尔浒山(河西岸)的明军与主将无法联系,群龙无首,很快就被后金左翼四旗吃掉;后金右翼四旗则进攻吉林崖下的杜松军,吉林崖上凭险防守的后金民夫也趁机反攻。
至此,杜松率领的西路明军全军覆没。


我这段文字里,带下划线的部分是重点,是导致在萨尔浒一战中,明军、尤其是西路明军失败的关键原因。我纠错的这位大神,对这些细节根本就不知道,所以他才胡说八道。明军辎重与重武器部队没过河,是因为后金掘坝,河水上涨过不去造成的。再看看这位大神给别人的回复里是咋说的——




雄辩千言万语,不如一图直观明了。既然如此,我也准备了一张地图,虽然比较简陋,但用来解释萨尔浒之战,足够了——




从这个很简陋的地图,其实还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第1,为什么明军统帅部的计划中,要求西路军和北路军于三月初一在萨尔浒汇合呢?选其他地方不成吗?
这是因为,从辽东边墙上的抚顺关出发向东行军,到萨尔浒的这段路程,是从辽河平原到辽东长白山山地的过渡地带,取浑河河谷的这条路还比较平坦、宽阔、相对安全。而萨尔浒,是苏子河流入浑河的汇合处的一个小山包,从这个两河汇合处再往东南方向深入,就是苏子河河谷,不仅是唯一的进山路,而且越往里走越狭窄,地形险峻,便于埋伏伏兵。明军统帅部要求西、北两路军必须于初一日在萨尔浒接应、于初二日在二道关完成主力汇合,就是这个目的。

第2,西路明军全军覆没的萨尔浒—吉林崖战场,和随后北路明军被击败的尚间崖战场,距离并不远,二者就差一天的行程(实际用不到一天)。
就是这区区一天的时间差,使后金能够集中自己主力,把明军西、北两路各个击破。
如果马林能按照原计划准时地与杜松汇合,两军合兵,能达到至少5万兵力,后金军就吃不掉了。合兵后的西、北两路明军都不必杀败后金军,只要他们能和后金形成胶着状态,吸引住对方,就为南路、东路军争取了时间。李如柏、东路刘綎趁此时机杀进空虚的赫图阿拉,照样是胜利啊~


至于这位大神啊,就历史问题信口开河的老毛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好了,我的解释就到这里。END


user avatar   46-tai-4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民不是移民,中国显然不应该接收任何形式的难民,难民经历了太多人性中的极端状态,人性中的残忍被激发的更多,再加上宗教与战乱因素,为了生存难民的底线会更低,为了生存难民不惜恩将仇报、鸠占鹊巢,其对于稳定的社会有巨大的破坏性。

—————————————————————————————————

难民如果席卷欧洲,欧洲没落,欧洲储备的大量人才,中国要做好准备。

中国要为未来潜在的优秀移民提前做好准备,所有移民至少符合以下标准:

1、接受归化。接受中国法律、传统和习俗的归化,华文参加水平考试;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进行郑重的归化仪式,宣誓并视频记录这一过程。

2、有一技之长,科学技术领域优秀人才优先。优秀人才需要中国指定科研、技术或教育机构进行鉴定。

3、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4、在移民中国之前,没有触犯过法律(以中国现行法律为准)。

5、符合以上四条者,到中国后需要数年的准备期方可有资格加入中国国籍。

6、6岁以下健康儿童(以中方骨龄测定为准),以及符合1至4条相貌姣好的25岁以下女子。

7、宗教类神职人员、有反华行为及反华言论者禁止移民。

——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以上是移民的标准。


——————————————————————————————————

另外,中国作为一个各种人均指标都较低的国家,按照“谁提出问题,谁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原则”,哪个国家指责中国多,哪个国家就应该帮助中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些国家要真金白银的给中国出钱,不出钱不帮助就别BB,还要中国人自己勒紧裤腰带独立自主的自己解决。美国作为经常指责中国的国家,我觉得美国应该尽力帮助中国,比如至少接收中国1个亿的“难民”,如果美国接收不了也不想出钱,最好闭嘴。


user avatar   xu-cun-dao-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吉思汗亡于西夏王妃之手,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当然是不是真被咬断命根,很难讲。

关于成吉思汗为何暴毙,有一种说法是:当初,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被俘,献给成吉思汗。西夏王妃是个绝世美女,但同时也是个非常生猛的美女。

据说,性格刚烈、不甘受辱的王妃在陪寑当夜,借行房之机,将他的男根咬了,成吉思汗遂卒。西夏王妃自尽。

还有另一种传说,说是西夏王妃在成吉思汗的酒中下毒,导致成吉思汗毒发身亡。

这两种说法,在外蒙古中,流传久远。

但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乃病卒:

“(公元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

《元史》语焉不详,令人产生猜测。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众说纷纭,大致还有以下几种说法。

据《元朝秘史》(卷十四):

“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也就是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国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他的骑的马,让一匹野马惊了,成吉思汗坠马受伤,当夜发高烧,落下了病根。经医救无效,卒,时年67岁。

时间节点也是发生在征讨西夏期间。

又据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记载,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击而亡。“在那里却有凶猛的雷击和闪电,致使很多人死亡。”

但是,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为葡萄牙人,出使中国的时间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诺森四世派遣而来,此时,距成吉思汗亡已有18年,他这个记载估计也是道听途说,是最不足采信的一个。

又《马可·波罗游记》,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膝部中了毒箭。经救治无效,毒发身亡。

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已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他这个说法应当也是道听途说。因为作为一个外国人,不可能掌握朝廷的如此重大的机密。

又据成书于清康熙年间《蒙古源流》记载,说成吉思汗是被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刺杀身亡。西夏王妃在陪寑首夜,用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刺杀了放松警惕的成吉思汗。

1766年,蒙古喀尔喀部亲王成衮扎布将此书手抄本进献给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将其译为满、汉两种文本,并题书名《饮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

据我推测,成吉思汗亡于西夏王妃之手,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当然是不是咬断命根,那就很难讲。即使是真的,史书也不可能记载。《蒙古源流》记载情节还比较详细。而且,蒙古传说中,成吉思汗也是因西夏王妃而卒。这个西夏王妃,在史书记载中和口耳相传中,都同时出现,都同时指向她与成吉思汗驾崩有关。可见很不正常。

至于成吉思汗是坠马或者中毒箭之说,可信度不高。成吉思汗打猎,场面一定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居然能冲出来一匹野马,惊吓了他,并且从此一病不起,可能性太小了。

至于攻取西夏国,成吉思汗更不可能亲自上阵,导致中了毒箭。


user avatar   theodore-herber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懂现在人怎么买啥都成投资了,买车也要核算一下机会成本了,买手机也要考虑卖二手了,买游戏主机也要考虑跌价了,买游戏卡带也要考虑好不好出手了。

车是消费品啊,什么手机电脑主机卡带也都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用来让你用,感受效用的。

你需要这个效用,它能提供这个效用,它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维持在一个你愿意接受的水平,这就够了。

你要是不需要这个效用你就不买呗,如果你的城市真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确实省钱,省时间还省力,那你就别买呗。你买了难道不是你需要么?既然需要那还说什么呢。。


要我说,撸串才是一生最坏的投资,变成了肥肉你还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减肥,可能还会带来未来潜在医疗成本。那为什么撸串摊子还是这么火?因为爽啊,因为它提供的效用我们确实需要啊。


所以不要干什么事都用投资思维去理解,这样会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得到效用,而不是让生产进一步扩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效忠非汉族王朝的汉族人的? 
  鸦片战争时鸦片是否只在中国流行,而在国外没流行? 
  为什么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平均海拔要高些,非山既远? 
  晋朝的门阀士族究竟有多拽,有没有相应的例子? 
  三国时期人物能力和日本战国时期人物能力相比如何? 
  《明朝那些事儿》是不是有作者的个人情感夹杂? 
  请系统的解释石原莞尔的思想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具体影响? 
  中国在历史上是否对同性恋包容?若是,为什么现在却变得比较保守,几十年前甚至认为同性恋是病? 
  这种言论是真的吗,宋陇右都护府是从盟友手里偷过来的? 
  有什么因翻译而误国的事情? 

前一个讨论
周立波前妻的话可信吗?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陆逊为何不用朱桓之计?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