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科院物理所公众科学日/开放日活动中,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照片、故事或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jia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参加中科院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对于我来说,应该一个字就能概括——

累,并快乐着。

(貌似不止一个字哈2333333→_→)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物理所公众科学日的相关工作。

去年的时候我还在国科大的雁栖湖校区进行集中教学,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参与到活动本身的组织和策划中来,只是承担了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工作,攒了十来篇的文案,同时厚颜无耻地出镜,做了六个小时的网络直播,真是累成狗啊累成狗。

所以今年在参与开放日的前期策划的时候,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安静的“幕后大佬”。然而人呐就都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一番阴差阳错,最后我还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无奈摊手┓( ´∀` )┏


先说说这个答案里提到最多的知乎盐沙龙吧。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整个公众科学日的总负责人 @Neo Cheng 给我打了一个预防针,说要是是在找不到主持人就可能要我出场了,结果没想到一语成谶,最后定下来真的就是我。

接这个锅的时候我还是挺犹豫的,一方面时间很紧张,本身我已经承担了开放日的很多项工作,这些后面也会提,并且虽然我主持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晚会,去年也做过网络直播,但是这种专业性的沙龙访谈类主持还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我还是向 @Neo Cheng@李治林 推荐过一些非物理所的其他人选,最后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以及最为关键的沟通成本的问题,我还是接下了这口大锅。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可能是我十几年的主持生涯里准备得最仓促的一场主持了。因为时间太过于紧张,除了开放日的一堆事务,我自己本身还有科研的任务安排,因此前期的讨论我并没有赶上参加,只是简单地和知乎的 @Luyao Zou 通了电话对了一下流程,开场的主持词都是在活动当天凌晨3点半才写好的。那活动其他流程的台词呢?不好意思,没有台词,全靠临场,给你们看一眼手卡的截图体会一下:

本来原计划当天中午的时候可以和几位嘉宾提前沟通交流一下,定一下大概要聊什么话题,大家都心中有数,但是无奈网络直播那边出了技术问题,我不得不临时代班直播俩小时,直到差不多下午1点半才和几位嘉宾碰面,简单地捋了一下活动流程,2点就正式开始了。所以真惭愧,开场的时候 @孙天任 @好大一盆绿萝 @太空精酿 几位老师的title我念得都有点秃噜,在此表示歉意。

除了歉意,更多的还是感谢,感谢 @李治林 @sym cheng @孙天任 @好大一盆绿萝 @太空精酿 五位大佬的强势输出。虽然开始的时候由于流程本身的原因,大家各聊各的,没有什么互动,事实上场面有点尴尬,但是后来进入交流讨论环节之后,无论我提出什么不靠谱的问题,大家都能接得住,而且还能有越来越多的互动,以至于最后聊嗨了,超时半个小时,特别是最后关于科普工作的体悟的讨论,让同为科普志愿者的我深受启发。可以说,五位大佬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强大的表达能力完完全全支撑起了整场活动。

放一点大佬们的帅照吧,欢迎各位迷弟迷妹自取~

关于知友 @山羊月 提到的我话多的问题,其实我也在评论里解释过了,由于知乎 @Luyao Zou 给我的定位是主持人兼嘉宾的角色,并且在上场前还嘱咐我让我多说一点,所以有些地方我会显得话比较多,如果能在开场的时候更加明确地亮明我的角色身份,可能效果会好一些,不会有这样的误会,非常感谢你的宝贵建议!


刚刚也提到了,在沙龙之前我还临时顶包做了快两个小时的直播。本来我们在斗鱼的直播间是从早晨9点到下午5点连续8小时不间断的直播,但是由于技术上临时突发了重大问题,原定的直播计划被迫被打乱,而且随时可能停播,因此紧急协商之后我用我自己的手机开始直播,为他们争取时间解决技术问题。所以从中午11点半到下午差不多1点半大家在斗鱼直播间里看到的就是我这个油腻的胖子……前面一个小时是走访实验室,后面一个小时是和心灵魔术师木春的尬聊。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台前的露脸的工作,这些纯属意外不在计划范围内的工作,这次开放日我本职负责的其实是直播媒体对接、微信宣传和M234主会场的大屏灯光音响。

今年有十几家媒体对我们公众科学日的活动进行了直播,感谢各家媒体平台的支持!想看我的直播回放欢迎登录斗鱼→_→

微信宣传今年有了师弟 @王恩 的鼎力相助,开了无数个新奇的脑洞,点32个赞!其中一些idea还被我们的兄弟单位原封不动的抄袭,具体是哪个单位我就不点名了,我只能说:呵呵。

主会场的舞美,其实更多的主要是技术上的问题,外包的技术团队很给力,活动前一晚遇到了很多临时的问题,也新增了很多的要求,最后都一一解决了,虽然他们可能看不到知乎,但是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谢意!

尽管现在回过头来梳理,这些工作看上去都轻描淡写,其实仔细回想每一项工作背后都有无数令人头大的细节,都真的把我累得够呛,我相信和我一起深度参与活动组织策划的 @李治林师兄应该最有体会,这段时间我们俩经常互吐苦水,吐完又接着干活。但是累又怎样呢?看着大家脸上开心的笑容,这一年一度的科普狂欢,再累也值啊。

最后,志愿者大合影镇楼——像我这么牛逼的,物理所也就还有两百多个吧。


user avatar   pi-bo-shi-tai-kong-jing-n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谢邀请,正好去了现场也做了嘉宾,先说结论:这次知乎和 @中科院物理所 合办的活动办的超级超级好!

最深刻的印象:井盖!!!

这是今年中科院开放日最大网红,大家想必看了很多报道,我去到之后也拍了很多,先放一个好了,著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

这个脑洞。。和虐狗。。真的是无敌的。。。

这个折射率的也画的很不错,当时和这次活动知乎的负责人 @Luyao Zou 走到附近时正好碰到一个父亲和孩子在看,我们就科普了一下怎么回事。

也建议让小孩回去用杯子和筷子做实验,我还差点说出来用酒验证和水的折射率对比,但后来感觉影响不好,还是用油好了。

后来走路上碰见很多物理学公式,路遥兄展示了强大的物理学背景,很多公式我只是有印象而已,但路遥兄给我科普起来简直如数家珍,佩服!


知乎在物理所的篮球场还有展览,参与的人暴多无比。知乎准备的展览很好,可谓很用心很用心了。

因此,效果也非常非常好!

不过,必须提一提背后的团队,很辛苦的工作,工作餐都是随便吃几口就对付了。

很荣幸,给我们也留了一些“残羹冷炙”,哈哈哈,我和路遥兄也吃的热火朝天,体验很爽。


然后去报告厅,然后才明白,这根本就不是“沙龙”啊。。。。

整个所最大的报告厅,放了500把凳子!!!!!后来还站了一大堆。。。

我们几个基本都是博士硕士的小小人物,看这阵势每个人都紧张的不行了。。

屏幕都这么大的(这么远镜头都显示不全)!!!

活动基本以脑洞作为起点,随意谈一谈每个人的科研方向,回答几个脑洞问题+科普,回答观众提问和最后畅谈科普的意义等。

必须先着重提 @袁嘉浩 ,一方面是在读博士和物理所优秀科普人才,一方面是个极优秀的主持人,真心是我见过的非职业主持人里最好的了。串场、穿插、应急、主持互动和“政治正确”,都把控的非常完美,毕竟我们只有在开场前20分钟才见面沟通,他也已经主持了一天节目,还表现如此完美,佩服佩服!

@李治林@sym cheng 也是物理所科普名人,他们在解释量子理论、凝聚态物理、相对论效应等方面深入浅出的例子也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关于随机性不可预测这方面用计算机永远能随机打出世界上最完美的诗这个例子,还有后来的用头发检验手机屏幕像素原理。我一直觉得物理的东西是最难科普的,尤其是近100年的东西,但两位把控的非常好,浅显易懂。

@孙天任 职业科普人, @《科学世界》杂志 编辑,讲了古地质学的内容,他讲到现场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地球几十亿年的积累,的确让人眼前一亮。毕竟,地板和建筑是石头,人是有机物,现场到处都是石油天然气制品(衣服手机屏幕等等)。

@好大一盆绿萝 讲的是古生物相关,确实和物理跨度比较大,但也融入主题非常好。尤其是关于人类下颌骨源自鱼类进化,涨姿势了。

到我这里,讲的主要是航天与生活,也穿插了一些航天与物理相关,比如我们发射的GPS和北斗,就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不修正是没法用的。


不过上台前就担心大家找我的“精酿”人设,毕竟啤酒和航天/物理没啥关系,显得我太不务正业了。。。

果然还是有观众提问说这一茬,问啤酒送入太空的问题。

还好我在前一天去了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车轮战”学术交流活动,也跟他们主管未来天宫空间站搭载的几位交流过。

当时他们问我如果给我机会搭载科学实验,会设计什么?

几乎想都没想就说了啤酒,但是从科研角度的:

在空间站那种微重力、高辐射环境下,研究酵母分裂生殖、生长规律(从指数增加到动态平衡)的变化,啤酒花里面葎酮烯化学变化、异阿尔法酸和其他化学成分在辐射下的变化(啤酒中的光臭味原因,在太空中辐射更强),麦芽中不可发酵成分与酒液形成的胶体物理规律,都挺值得研究。


所以正好就问对了,我就把前一天跟他们谈的,说了一个科普版本给现场观众,大家听的也很欢乐。

毕竟,如果真的实现中国人的“太空精酿”,于我本人意义不必说,于科学家有意义,于大众也是个有趣的大新闻,于空间站也增加了国内外媒体影响力。


最后,我们作为青年一代科普人代表,谈了对科普的看法。我个人的观点是不仅针对大众科普,更要给科学家做科普,让他们知道科普的意义、重要性以及如何科普。

愿意科普的人多了,优质的内容也会多,才能去跟娱乐“抢流量”。

改变世界,永远不能靠一个人,一小群人也不行,必须得一大群人。


彩蛋:现场抓到了真正的 @云舞空城 ,非盐club版本那个,哈哈哈。不过听说 @山羊月 也在物理所现场,我非常敬佩的一位答主,但很遗憾没见到。。


整个活动组织非常有序,效果很好,跟 @Luyao Zou 和他的团队、 @中科院物理所 的幕后工作者努力分不开,从个人角度评价而言,非常成功!

希望未来有更多这种活动!




  

相关话题

  北京户籍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以后和外省的学生有没有水平差异? 
  孩子需要经历些什么才会明白学业的重要性? 
  寻常百姓家孩子是不是不适宜学习艺术? 
  相比江苏学生对本省教育的自负,为什么浙江学生对自己的高实力显得低调内敛很多? 
  有哪些骗了你很久的伪常识? 
  全国各省市初中升高中升学率是多少? 
  如何评价朔州兰会云老师的教育方法?类似「带着学生去网吧」和「带着学生去骑行」的做法值得鼓励吗? 
  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在哪里? 
  怎么看待「中国小学生在日本机场集体看书」? 
  未来中国的中小学学校教育会小班化吗? 

前一个讨论
水坝是如何影响长江生态系统生态多样性的?真实情况是否如研究者所言已近崩溃?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翟欣欣 5.21 日发长文透露苏享茂患乙肝病史,并称其对自己施暴?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