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siwei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by Yuwei from 陈老师终身学习私塾群 *Yuwei曾经历美本转学,目前大二在读,爱好金融投资,已累计完成600余本相关书籍的阅读(截止至2020年2月),愿与知友们一起分享学心得,共同成长。

格局主要体现在思维层面和气量的共振。如果你的思维层面和气量达到共振,你的格局很高。如果只是思维层面强,气量不好,那么最多只能算见识不错。当然光气量好,思维层面不够,能站上的高度会受到限制。

思维方面比较偏弱的,要从多方面进行精进。最核心的是让你看待事物多一个角度,站在更高级别的思维去思考。吴军老师在《见识》和《格局》两本书提到过提高自己的格局要多看普世智慧方面的书籍,普世智慧指的是在大多行业当中都通用的方式。比如说逆向思考在各个方面都适用,当我们很多人去只看成功的人怎么做,期望有朝一日也可以成功。但是我们确很少去观察那些失败的人共性,把失败人的共性找到以后,避免他们失败的共性,其实你就离成功更近了。

想提高格局,思维方面需要看的书籍重点推荐吴军老师的《见识》和《格局》,以及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

我阅读过后的思维导图在已经在下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气量不够,需要从小事开始改变,以及学习一些简单的行为心理学内容去让自己做的更好一点。平时和朋友讲话聊天的时候多做倾听者,并且尽量为你的朋友出谋划策,最差的情况你也要多安慰你的朋友。我见到过不小比例的朋友聊天的时候,一个劲的争着说,从而导致该表达的内容并没有表达完全,而且还有很多争议,真的很像塑料朋友情。


行为心理学强烈推荐《怪诞行为学》由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Dan Ariely所著,让你对你自己的心理波动和其他人的心理波动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想邀请你帮我做三件事:

  • 点一下「赞同」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个内容
  • 关注我 和 我的专栏,持续关注职业规划与发展、出国留学等优质内容
  •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知己职彼”,收获更多优质课程

user avatar   li-yu-9-61-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了几个高赞回答,都没说到点子上。

什么读书,写日记,正能量,从容,别在乎钱等等。这些是格局大的人会做的事,但不代表你能做到你就格局大了,不要做梦。

如果提升格局真这么简单的话,早就遍地圣人了。



什么是格局?

同一个事儿,我看到的是故事,我爸看到的是政治;

同一个新闻,我看的是热闹,他看的是时局;

同一个选择,有人想是最后能赚多少钱,有人想的是能为国家、为群体解决什么问题。

这就是大格局。


认知维度高,思考层面高,不被物质所困,不囿于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能够抓住事物的核心逻辑,不被浮云遮望眼,这就是格局。


如果你觉得这一切很简单,那绝对是因为你没有正确理解里面的每一个字,才误以为简单。

因为你此刻正在被你的格局所束缚。



/物质格局/


就说最好理解的,不被物质所困。

你以为路不拾遗,愿意主动买单,不买奢侈品,就是不在乎物质了么?

格局太小。


前天和一个大佬见面聊了一下午,他是早期搜狐的员工之一,直接负责产品设计,24岁决定辞职创业,放弃全部期权股票和高昂年薪,租在1200一个月的小破办公室里开始搞事。

当时还是零几年,一套房子也才50万。他和他老婆都是北大毕业,周围的同学都是人中龙凤,有的已经买了房,有的在大企业做的风生水起。

换做是你,你受得了这样的落差和刺激么?

他安之若素。

真的,和他聊天的时候完全能感受得到那种不被物质困扰的豁达洒脱。冬天的时候在小办公室抱住暖气片瑟瑟发抖,吃10几块的盒饭,放弃期权,被周围人否定、冷眼,他讲这些的时候一直都是非常坦然的一句话,我无所谓,我不在乎,真的不在乎。

这叫“不被物质所困”。

没钱就去借,有问题就解决问题,错了就认栽,被拒绝了就再来一次,这是实实在在的大格局。



/认知格局/


再说认知层面。还是以这个大佬为例。

现在他卖掉了上一家公司,开始做养老事业。我问他为啥,是觉得这个领域有前景么?

他说,是因为意识到国家现在有巨大的养老缺口,老无所依,到未来会出很大问题。他希望通过自己在做的信息化、体系化尝试,帮助国家在未来解决5%~10%的养老问题,并且把模式复制下去,就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了。


牛逼。

我当时心里就这两个字。

牛逼。


因为同样的问题我实实在在问过其他人,而不止一个人给我的回答是,因为养老领域有前景,有市场空白,未来有x个亿的市场需求。

没人是从国家、从帮社会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的。满心满眼都是钱。

包括我自己,第一反应想到的也是养老领域会是未来的风口,是蓝海。而不是国家面临的问题,社会可能存在的矛盾。

这就是格局差异。



/思维格局/

我知道以杠精的思路来说,到这儿就该开喷了。“都是画饼,你还当真,傻不傻啊。”

还真不是。

因为第一,他没有对我画饼的必要。我不是以官方身份进行的采访,也不是应聘他的员工,我们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他没必要哄我。

第二,他不需要再去积累更多财富。

第三,他现在做的事情也是真不赚钱。

再退一步,就算他是在跟我吹牛逼,这牛逼也吹得高级,吹得成本高昂,吹得实实在在。

我就吹不出来这样的角度。大多数人也不行,而这就是差距。

不要以为这很简单,一点都不。

而且你也不得不承认,很多人,比如马云,比如雷军,做事的基点就是为社会解决问题,就是“做好事”。这没什么好质疑的。

至于最后能不能实现,这是能力问题;

但是他能够从这个出发点去想事儿,去做事儿,这本身就足够让人敬佩。


而当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有了大格局后,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必然会跟着大气起来。

不在乎小名小利是因为心中有大追求,能够看到事物的根源脉络是因为关注点本就不在个人得失上,言行举止大气朗阔,不卑不亢,是因为内心有高自尊,有正确的、独立的价值评判体系。

这是认知根源的问题,不要看轻它。


而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我会说“几个高赞都没说到点儿上”。倒不是说那些事儿不对,看书,反思,运动,当然好。

只是如果你只是浅层的做这些事,归根到底还是在自己的认知领域打转。没用。


人是无法拽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的。

同理,人无法通过在原地打转突破自己的格局。


一个老农民对于富贵的全部想象是皇帝用金锄头,天天吃白面大饼。不是他格局不够大,而是他格局最大也就这样儿了。

你让他读书,他的水平就够知音故事会;你让他看新闻,他顶多看明白今天发生了啥;你让他写日记,今天种了五亩地。

坚持个三年五年,格局能大到什么地方去?

除非你把他扔到丽思卡尔顿住一个月,天天吃人均1000+的下午茶,喝700块一瓶的矿泉水,他才能明白,日他娘的老天爷,有钱人原来都是这么糟蹋的。



一个世世代代打工赚钱的上班族,对于赚钱的全部想象是我今天努力工作,年底加薪5%;我跳槽换个title,薪水加50%;我天天早起打卡,月底奖励300块全勤。

他满脑子想的是一份外卖42,一双球鞋1300,房贷要还50年,彩礼要掏40万,月薪只有6200。

你让他从容不迫,让他得体淡定,让他心系天下,你还是不是人?

除非你把他带到生意场上,带到最前端研发中心,看别人如何利用信息差一进一出转手就赚到50万,看做人工智能的教授如何一周上一天班一年赚200万,或者给他一个机会通过自己的爱好、手艺、本事,一天赚到一个月的钱。

他才能明白,哎呦我去,原来钱是这么赚的。



一个小镇学子,进入二线城市三本大学,上着老师天天念PPT的课,周围人交流的不是考个什么证好就业就是游戏打到多少关,那个商场在打折。上网关注的是35岁裁员,是研究生海归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脑子里想的是生个孩子该不该跟女方姓,我得干点啥才能一夜暴富。

你让他忧国忧民,让他专注提升学历,让他站在更高维度思考问题,让他别站在自己的角度骂天骂地,他也想,但是真做不到。

除非你给他个机会在一流学府学习三个月,让他能够进入头部企业和中高层交谈,让他参与政务工作,知道原来一流学子们在讨论最前端的技术问题,原来年入百万的精英们能拿到这个钱是有超强专业能力和软实力的,原来国家、国际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决策,背后有这么多的考量和决策。

他才能明白,妈耶,原来学习是这么一回事儿,原来社会的问题是这样产生和解决的,原来真的是我sb。


这才叫打破认知,提升格局。


看过才能看淡。事儿是做出来的,道理是通过行为悟出来的,啥都没做过,没看过,没想过,一味在旧体系里打转,不是不会变好,而是增量太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么说,难道普通人就没办法突破自己的格局桎梏了么?

当然不是。

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有大格局大视野的,想提升,肯定有途径。

但是你必须心中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件事并不容易,需要行动,需要动脑,更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反复经历“建立——打破——重塑——再打破”的过程,螺旋上升。

以下是7条真的可以帮助你提升格局的渠道/行为:



1、进一线城市,进名校,进朝阳企业,进大公司,和优秀的人混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一条路。

如果现在高三,麻烦拼了命学习;如果有条件复读,请务必再拼一次。

不要扯什么学历无用论,名校带来的远不止学历那么简单。

你日常交往的人,讨论的话题,优秀同龄人在关注的领域,在做的事,在做成的事;

你能够得到的帮助,资源,可以看到的讲座,可以与之对话的大咖;

这些人,这些机会,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打开你的格局。

你在名校,给你讲课的老师可能是曾经的上市公司老总,可能是华为特聘的人工智能专家,人家真的是在头部打拼烦了才躬身来做扫地僧教学,在外面讲2小时企业要付几千上万块,在这儿给你几十块一小时的讲课,免费回答你的一切问题,只要你脸皮够厚,或者平时表现够积极。

这是最低成本的修炼通道。

此外还有大企业。

那些正在对社会进行重大创新、重要变革的公司,里面汇聚的都是各个名校、各个专业里的佼佼者,聪明人,再不济也得是人精,是资本熏陶下 二代,是八面玲珑的高情商者。

想办法混进去,哪怕是做底层工作也无所谓,只要你有觉悟有心思,总会慢慢升上去的。

你周围这群优秀的同事会是你的宝藏,不管是任何层面。


评论区答疑:什么是好的



2、进不去大公司,就紧紧跟着创业公司的聪明人,近距离观察ta的处事、思维


如果你没本事或者身边没有大公司,那也不要进那种暮气沉沉的老公司。

选择那些有活力的创业公司,那些在创新、在寻找新机会的公司,那些在为社会解决问题的公司,那些路子正、老板聪明的公司(通过面试聊聊就能判断出来)。

小公司也没关系,找那种层级区隔不严重,可以直接和老板对话的,近距离观察聪明人的思考逻辑,绝对获益匪浅。

你要相信一件事,能够比你早成事儿的人,肯定有比你优秀的、高维度的部分。

或许是思维高人一等,或许是认知强人一步,或者是执行与众不同,但归根究底人家肯定有什么过人之处。

这部分就是人家的格局。学。

不要一天到晚觉得老板sb,人家再sb也肯定有比你强的部分。

如果他是个全面sb,那你还跟着他,那只能进一步说明你确实不咋地,连换了sb老板的能力都没有。

注意,我的前提是,找有活力的,在创新的,在解决问题的,路子正的公司。

你找一个二代开的烧钱公司,或者找一个本身就半死不活的公司,老板脑子不好使,同事都在混日子,你迟早也会被同化。升什么格局,能不被鸡毛蒜皮烦死就不错了。


/评论区答疑/

如何在面试中找到正确的公司?



3、公司和学校都不咋地,就想办法找大格局的/聪明的/不同领域的人交往、聊天、提问


如果你实在是处于低谷,或者周围一点好的工作机会学习机会都没有,那就别寄希望于圈子了,跳出来,自己找牛人谈话。

新媒体圈子里有个叫剽悍一只猫的,一开始就是个公司的普通员工,人到中年觉得后半辈子就这样的话不太行,于是索性辞了工作,每天主动去联系勾搭各个行业的大佬,写作的大大等等,各种采访交流,刷新认知,靠这个开始写稿做个人品牌,做自己的训练营,现在相当成功。

我也一样。

如果你读过我的一些内容就应该知道,我有很多内容都是通过跟高阶人士聊天得来的。

一部分是源于之前的工作性质,天然有采访和对话的机会;

另一方面是我自己会抓住这些高能量的人,进行交谈和提问。

比如通过知乎结交,比如去参加一些行业会议,比如去别人的公众号下面留言,比如通过年长的朋友一起吃饭认识,还有一些在旅行途中、在社交场所遇到的。

倒不是我运气有多好总能遇到大佬,而是我会主动搭讪+识别聪明人,并且在意每个人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输出的认知,展现的格局。

比如上文提到的大佬就是他在知乎给我留言认识的,我自己也会给别人留言、发私信,希望有机会可以见面聊天。三十几岁不结婚的德扑职业女玩家是在姐妹聚会上认识的,她让我重新认识到女性独立的可能性;

28岁做活动创业的小姐姐是在活动上认识到,采访她让我意识到收入方式对人思维的突破性改造;

65岁的香港老富商是在酒店吃早餐的时候认识的,和他聊天让我明白从香港看大陆的视角原来是这种感觉;

30多岁、在上海有三套房的全职妈妈是在咖啡馆搭讪认识的,她给我详细讲了上海目前的中产阶级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真实的想法和危机到底是什么,窥见教育的内卷化。

他们未必都是格局大,但是有的群体独特,有的头脑聪明,有的事业有成,有的是我从未涉及的领域。

和这些人交往,交流,提问,不论对错,对自己固有的思维本身就是一次升级和挑战。


/评论区疑问汇总/

  • 如何主动和人搭讪并展开高质量讨论?
  • 如何识别聪明人?
  • 能否说说你和对方搭话的具体过程?

第一个问题已经更新完啦:

包括为什么你会搭讪失败,如何开场,如何自我介绍,如何展开话题,可以提前准备什么问题等等,都是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总结出来的(内有真实案例解读)。

包括具体过程也在文中有呈现。

(原文评论区已经有人当场通过这个方法和陌生人聊天成功啦!)


第二个问题,可以简单参详下面这篇。

(虽然稍微有点不切题,但是可以发散思考一下,文中提到的三类都是“聪明人”)

至于具体如何“识别”,一则看行动,分为长期和短期。

长期看作为,短期看判断。

二则看谈吐,分为表层和深层。

表层看说啥,深层看咋说。

一次30分钟以上的交谈,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感知出来。

(展开太长,之后会写文章详细说,感兴趣的可以移步公众号催更。)


4、看高质量的采访,看那些大格局的、聪明的、有卓越成就的人都干了什么,怎么想的问题,怎么做的选择。


没有圈子,也没有人,那就看二手资料吧。虽然比起一手的会差很多,但是依旧是从外部打破自己原本层次的一个路子。

什么是高质量的采访,央视的,BBC的,权威媒体的。

董卿,杨澜,白岩松,康辉,易立竞。或者直接去看官方出的牛人纪录片,看各个领域的这些大才是怎么想事儿,怎么做事儿的。

一个能脱口而出“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这种精辟句子的人,格局小不了。跟着他们走,不吃亏。

看也不要傻看,边看边想,人家是怎么做出的这个判断,怎么思考的,基点是什么,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评论区疑问汇总/

  • 能否具体推荐几部?
  • 如何正确地观看?


新推文已经奉上:“年轻人该如何打破自身局限?” | 强烈推荐9部高质量访谈(真的特别好)


简单来说,格局类如主持人大赛——看评委多过选手;

不会做人的看窦文涛系列——看窦文涛向下兼容的能力;

思辨类看奇葩说——不要只看观点,看行为看影响看角度,看人群是怎样被影响的,看几个主持人的高维度和普通辩手的区别,以及他们各自身份影响下的言行。尤其是罗永浩的那几期,特别值得琢磨

杨澜: 《杨澜访谈录》全集

共186集(含上下),实际上应该只涉及90多个人,不算很长,包括演员、编剧、专家、学者、高管等。她的采访前期准备很扎实,问题又比较贴近普通人需求,看起来非常有启发。(链接来自B站)

比如【人才启示录】这一期,里面提到有巨头企业斥资一个亿招来100名年薪百万的高管,但最后留下的只有个位数。不是因为没有岗位,而是因为中国加入全球化时间并不长,具备全球化视野的CEO其实并不多。向下各个层级呈现出的状态其实也是一样的,真正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状态。

而三个不同的被采访者对于“人才”的标准却是惊人的一致,其实很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易立竞:《立场》《易时间》

易立竞是《人物》出身的记者,本身的功底是很好的,只是个人风格太尖锐,一开始看的时候很容易对她本人产生反感。

但是她的问题又确实直击命门。

《立场》采访的是几个很有故事性、争议性的明星,比如烈火灼烧后的俞灏明,被全网骂的黄晓明,桀骜不羁的周杰,悲观又搞笑的马薇薇等等。

看她的采访像是在看解剖,冷刀子一下划开皮肉,和一般的娱乐采访完全不同。

虽然我不喜欢她,但我喜欢她的采访。


许知远:《十三邀》

看《十三邀》需要自己提前预设立场,然后再通过许知远这种偏门的提问进行强打破,这就很有意思。

比如看李诞,预设的人格和实际呈现的人格会出现很大的冲突,看完后再去查一些资料,报道,甚至可以读读他的《宇宙超度指南》,就会对这个人破而后立的经历有比较深的认知,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最后是他成了,而不是王自健,王建国。

再比如看马东,他入世的行为其实是源于出世的思维。我看《奇葩说》的时候就很在意他的发言和举动,有的惊艳有的让人感到疑惑,在看过采访并且综合思考他的一些行为之后就可以明白他背后作为一个商业人的本质,以及他身上文化标签产生的冲突。

不要看观点,看行为,看表达,看本质。


完整推荐可以看这篇文章:“年轻人该如何打破自身局限?” | 强烈推荐9部高质量访谈(真的特别好)




5、看高净值书籍,看关乎底层逻辑的书籍


真的想提高格局,不要看傻书,傻文章,看经过时间认可的,权威的,关乎底层逻辑的书、文章、杂志。


什么是底层逻辑?

政治,经济,历史。

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基础,历史学脉络。

再想升级的,跳出人类,看地球逻辑。

生物,地理,科学。

物种进化和演变,地理动荡和变迁,物理化学基础原理。

这些,挑专业的,被认可的,专业推荐的,看。

边看边结合现实思考,妙用无穷。


什么是经过时间认可的?

这不用我说了吧,上年头的好书呗。

什么是权威的?

比如同样看碎片文章,你看三联、看天下、新周刊、第一财经、人物,肯定比90%的新媒体文章写得好(包括我)。

他们是有正经编辑审稿的,是有严格规矩的,是有门槛的。

门槛就是格局。

去找那些有门槛的东西,不管是认知层面的门槛(比如财经类历史类)还是本身规矩上的门槛(比如正经出版社,有编辑审核),你比别人多迈过一个门槛,你就有机会多上去一点,多打开一点,多认知一点。


/评论区疑问汇总/

  • 能否具体推荐?


各个领域可以推荐的好书太多,可以看我的桌面截图感受一下,实在写不下。


0929更新:

关于相关书籍的推荐合集已经写好啦,8本拉高视野的好书,每本都是我自己认真读过的,有的读了不止一遍,包括政治历史、人文社科等方面,怎么看,看什么,在文中都有详述。

具体见下面这个链接:

简述如下:

《系统之美》/德内拉梅多斯

还没读完,可以一起。

系统思考泰斗,不算难读,但是请务必做笔记。

对于思维混乱的人来说很有帮助,帮你理清思维的架构。



《论中国》/基辛格


基辛格就不用我介绍了吧。从他的身份、经历、思考维度、以及站的立场出发,去讨论中国这个大国当时的一举一动,包括民族根源和时局等等,有种听别人评价自己的感觉。

需要一点历史知识打底,没有的话(像我)就边看边百度吧,也很有意思。


除此之外比较好读的人类学、地理学著作可以从房龙系列(房龙是个人)看起,以及黑猩猩三部曲;

思维类看中信出版社的SMART系列(讲认识大脑的入门系列);

经济类的有能力看《资本论》,没能力看纪录片&大企业商业史,吴晓波的《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都很好(后者央视拍了纪录片),别的我没看过就不说了;

互联网类的首推KK三部曲:《失控》《必然》《科技想要什么》

小说值得推荐的就更多了,可以先从乌托邦三部曲开始(1984、我们、美丽新世界),国内的跟着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看下去就行,都是对人性洞察非常优秀的作品,而且真的不难读,其实就是讲故事。

此处格外推荐一本我最近超爱的,《九座城市万种未来》,刘慈欣主编的科幻小说合集,但是不局限于小说,而是包括游戏脚本、乐谱、剧本、散文、诗、城市规划等等等等,真的像是一个城市规划图。

第一次读到这种风格的书真的豁然开朗。


好书太多,以上都是入门级比较好读的,不烧脑好上手。

合集的话去这个链接就好啦~

“厉害的人都是如何看待事物的?” | 8本拉高视野的好书,强烈推荐



纪录片:

《公司的力量》——央视出品

《人生七年》《维度:数学漫步》《万物与虚无》《货币》

《人生第一次》《华尔街》《水深火热的星球》《航拍中国》

好纪录片非常多,不要只看《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这种通俗类的,其他的领域都看看,会很有帮助(比如我很爱看自然类,越看越觉得人类渺小,宇宙玄妙,自然伟大,从而产生敬畏心)。


杂志:

《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人物》



6、经事儿,去闯

以上五条都是向上找,这条,向下找。

躬身入局,方知世事。能讲究,能将就,才是大格局。

年轻时吃过苦的人,格局总归会比一路顺风顺水的人大一些。因为见过世面,见过艰难,知道人间的辛酸疾苦,对之后遇到的很多难事儿也能甘之如饴,因为“不过如此”;

对于失去一些东西也会不在意,因为知道最差也“不过如此”。

所以,去经些事儿,去闯一闯,试一试,格局就和鼻孔一样,越撑越大。

如果是学生,自己背着包坐绿皮车独立去一个新城市走走;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有分量的、有挑战的比赛;试着像大人一样做点生意,和人谈判,争取机会和资源;试着去做一些疯狂的、了不起的、有价值的事情。

如果已经上班了,试着挑战自己过去不敢做的事,比如公开演讲;比如挑战自己的偶像包袱,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比如挑战自己的刻板印象,去和曾经不屑的群体对话;比如放下身段,实实在在做点事。

《三十而已》里让我最佩服的不是砸几十万买个包,那不牛逼;一个昔日阔太能够穿着T恤牛仔裤挨家挨户的卖茶叶,这才牛逼。



7、利用关键问题自我追寻,朝着正确的方向笔直向前


大佬那天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

“我当时在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不出来。所以我觉得,既然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活着的意义,那就至少先做点有意义的事儿吧。”

在这个念头的支撑下,他考进了北大。

因为当时他高二,考北大成为国家栋梁就是他能看到的最有意义的事儿。

这就是决定命运的关键问题之一。

时时问自己,我是不是在做有意义的事儿,如果不是,那我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儿。

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设立关键目标,笔直向前。

我们很多人格局小,满脑子屁事,真的是因为闲的。

找一个令自己想到都觉得“卧槽牛逼”的目标,做点有意义的事儿,那些闲事就真的排不到心上了。

一天到晚想屁事,格局自然越来越窄。

顺嘴一提,关于【关键问题】这个话题,我目前在积累准备搞个大活儿。因为我发现很多人不是不想、不会做好,而是没有被点醒,没有想明白,没有问清楚,缺乏灵犀一指的提问,而关键问题就是这个“灵犀一指”。

目前还在攒稿子和优化。已经发了的部分在我的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里,知乎之后也会同步出专栏或者live,感兴趣的话可以现在就关注起来,希望可以给你带来根源性帮助。

有出版社的编辑大大看到这里的话也欢迎来洽谈出版事宜~


0914更新:

最后最后,这篇文章出乎意料的长,希望真的有人可以看到这里。

因为以上内容真的是我的肺腑之言,而且真的有用。希望真的可以帮到你。

有人留言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这些?你格局也未见得多高。

没错的,我真的还只是个小学生。

我只是想到,观察到,知道什么是好的,努力向前靠近,并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仅此而已。

况且这个话题涉及到“元能力”,一两句根本说不完。我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带领大家进行输出型深度阅读+提问式思考+反馈式行动,实现切实有效的个人成长。

所以如果你对我有更多期待,希望看到更多内容,和我交流,或者加入后续的读书群、成长营等,都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

在那里我会分享关于个人成长、思维认知、生活方法论方面的干货。更新频率慢,是因为每篇都有认真去写。

或者关注我的知乎,一个还在努力成长、努力输出,想要陪你变好一点点的自由撰稿人。

我是@二当家李多余,知乎百万赞干货答主,自由撰稿人。持续输出系统的、底层的逻辑思考。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希望可以点赞让我知道。也欢迎收藏、留言、关注





我的更多完整、有用的内容,都在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里。这是全网不到5%的纯原创号之一,只为少部分真正渴望改变的人而写,只分享普通人成长的思考硬货。

目前已经汇集了10w+小伙伴正在一起成长,或许你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引路:值得你一读再读的好文目录(2020年更新)

其他可能对你有用的内容:

【底层逻辑类】

穷人混的不好是因为他们笨吗?——贫穷未必会遗传,但无知一定会

身边的有钱人教会了你哪些道理?

焦虑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吗? ——焦虑最大的来源不是无能,而是无知。

什么样的人会被欺负?——比起“弱”,你更需要知道什么是“恶”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伯通鼓掌笑道:“妙极,妙极!你甚么黄老邪、郭大侠,老实说我都不心服,只有黄蓉这女娃娃精灵古怪,老顽童见了她便缚手缚脚,动弹不得。
将她列为五绝之一,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各人听了,都是一怔,说到武功之强,黄药师、一灯等都自知尚逊周伯通三分,所以一直不提他的名字,只是和他开开玩笑,想逗得他发起急来,引为一乐。哪知道周伯通天真烂漫,胸中更无半点机心,虽然天性好武,却从无争雄扬名的念头,决没想到自己是否该算五绝之一。
黄药师笑道:“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黄老邪对‘名’淡泊,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以你居首!”
——《神雕侠侣》


提升格局的方法就是不要在乎格局。

前面那些高赞不过是“高级赚钱方法”罢了,冢中枯骨,吾早晚必喷之。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有理想。哪怕非常难以实现的理想。

这个理想应该是超脱功利的。应该是有路线图和可执行的阶段性目标的。

2,接触有大格局的人,或者他们的思想。

读一些大格局人写的书,看看他们分析的思路和逻辑,代入案例考虑自己如何处理。

通过求学工作,获得一些接触大格局人的机遇。

3,要快速解决为了生存而工作的问题,在收入上获得稳定性,不要为生机而计较。

天天琢磨赚钱吃饭的人,没办法去思考和学习。

4,把生活以外的钱用到增长知识和见识上,要四处看看,见到最好的和最差的。

这有助于你脱离自己的阶层束缚去全面考虑问题。

5,减少那种舒适感极强的娱乐和阅读。

6,学会多层思考,模拟用不同的屁股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得出多样的结论和对策。

7,要锻炼执行力,强迫自己长时间保持一个辛苦的良好习惯。

8,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这意味着你可以接触与周围不同的习俗、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9,养成不轻易下结论的习惯。

轻易下结论往往是直觉性和动物性反射的,也往往不是博弈中的最优解。

10,要懂得舍弃,关注对你真正重要的5%的事情,维持好相对重要的20%的事情,而剩下的75%多数人大同小异。

这25%会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格局的支点。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思考任何事情都不用把“今天我有饭吃么?明天我有饭吃么?”当作出发点,不用考虑“房贷怎么办”、“爸妈吃药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格局就大了。


user avatar   he-jia-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清楚责任

一件事情如果做错了,会找到责任人,责任人很重要,不要帮人背锅。当然,也不要随便推锅。如果有人推锅给你,一定要怼回去,用邮件怼。


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果自己负责的事情做砸了,不要慌,也不要推锅。要分析一下root cause,找个solution出来,即使这个solution你自己搞不定,这个步骤也要做。尽量从工作流程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


不要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别人

除非老大正式的让你去协助别人(邮件为证),否则不要帮别人完成工作。很多时候,帮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就是背锅的开始。


一切以邮件为准,不要口头协议

如果是口头确定过的东西,写个邮件发出来,抄收给所有相关的人,特别是相关的老大。并且,找他们要comments。这是以后避免背锅的最重要步骤。



这些不仅仅针对印度同事,而是针对所有同事。


user avatar   mu-han-38-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大原因,第一个是地位。姚明和林书豪在NBA的地位不一样。

姚明进NBA的时候,抛开状元的身份,所有人都知道斯特恩是把姚明当成中国版jumpman一样捧,给了未来NBA符号式球星的定位。给最一流的资源,那时候火箭是个小弱队,进不了季后赛的,一个赛季下来全美直播都没几场。结果姚明来了年年雷打不动上圣诞大战,奥尼尔科比那时作为联盟头牌,死敌那么多,圣诞大战全都让给姚明火箭来打。一直到奥尼尔东游去了热火,奥尼尔圣诞大战的对手才换成科比。当时乔丹马上第三次退役,科比本来被捧为接班人,结果出了鹰郡事件,卡特希尔都连年重伤,詹姆斯韦德这批人还未成熟起来,NBA急缺立得住的偶像,斯特恩为了保住NBA的品牌力广撒网,谁也不知道未来的联盟的logo式人物是谁。那时候全明星网络票选,中国网民多,姚明新秀赛季就上首发,第二年直接当票王,挤掉奥尼尔,咋没像现在一样改制度,网络票选只占一半。

姚明进了NBA是这个地位,所有球员都看得见,场上场下小动作放一边,谁敢种族歧视?无意间蹦出几个涉嫌歧视的词,全都赶紧道歉。第一个赛季穆大叔场上直接一肘子怼姚明喉咙上,给姚明怼晕了,场下敢蹦一个辱华的词儿来不?

林书豪就是个落选秀,十天合同一签的临时工,地位和姚明根本比不了。

第二是国籍,对于美国球员球迷来说,姚明是中国人,是代表中国男篮打球的,跟美国没啥关系,是带着庞大球迷群体来送资源的人。而林书豪是美国人,土生土长的美国篮球人,也曾经入选过美国篮球集训队,是跟大家一起抢资源的自己人。美国球员,球迷,媒体等会更在意,对他批评得也会更直白,更苛刻,更不留情面。日本韩国啥艺人来个出轨有了小三啥的,who care?但咱本国文小哥吴大叔来个出轨小三的事儿,微博服务器都扛不住,会爆。

第三就是心理因素,反差。你可以忍受空降来的学霸一直比自己成绩好,但是如果哪天有个学渣考得比你好,你就会很不爽。姚明就是那个空降来的学霸。来的时候就是状元秀,几乎联盟第一身高,比奥尼尔都高一块儿,新秀赛季就打上主力,场均十多分,后面常年前三名的命中率,在那个内线为王的年代,谁站在场上只要不瞎都看得出来姚明不太好对付。

但林书豪就是那个逆袭的学渣。从前几年大家都不放在眼里的落选秀,到哪支球队都是被裁,突然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和话题性,甚至打上了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主力,很多人心里不舒服。就连我作为林书豪球迷,看到丁威迪打出来了,我心里其实也是不爽的。

林书豪遭到歧视和其他不公正待遇的原因有很多,但和姚明相比,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以上三个。谢谢阅读


user avatar   deng-ya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故已经定则了,说明已经过了执法机关了,这时候还扯个屁?

如果事故定则你没有责任,那你咋办都可以,别说三不一没有了,你全部都没有都行。

如果事故定则你有责任的话,你三不一没有只能让执法机关认为你在抗法。




  

相关话题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在生活和交往中,追求真理重要吗? 
  如何评价清华 2019 CUBA 应援横幅? 
  只有高中学历,如何通过自学技能改变命运? 
  高三生眼睛不能正常学习,该不该休学一段时间? 
  如何评价郑州一中被爆出大量自主招生学生论文涉嫌抄袭? 
  真正的学霸是什么样子? 
  如何看待某初中教师用整整两节课向全班学生演讲:为何自己要拖家带口粉肖战? 
  网友建议禁止收集中小学家长职务信息,北京教委回应正研究取消,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若落实会带来哪些影响? 
  有没有带孩子带得很好的爸爸,跟妈妈相比爸爸有哪些优势,会有很大不同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邢立达因被怀疑「此人是网红,没有足够时间做科研」,申请科研项目遭拒绝?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家总喜欢用成绩来论证一个选手的实力强不强呢?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