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探源工程”成果:中华文明真有5000年? 第1页

  

user avatar   yin-qi-10-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另一处相似问题,版本回答得全面点:

谢邀,已有珠玉在前 @秋兰菁 ,既然已被邀请,我就发表一点浅陋的拙见咯〜( ̄▽ ̄〜)

说说几个“杠精”最容易拿来抬杠的内容吧

①:夏朝

谈及夏朝,就不得不提及上古三代:夏商周!

首先,周朝,是最早的被纳入确切纪年里的上古朝代。公元前841年,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确切年代,被太史公称之为“共和”。故,上个世纪初世界文明的列表里面,中国直接被标注为文明长度:841bc!再往前,对不起,没有把商朝、夏朝算进去!

但殷墟的发掘,让人们见识了商王朝的辉煌。然鹅,早商和先商遗址,由于文字资料的不足,导致无法完全分辨其都城所在地等信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证实商王朝的真实可靠性。

甲骨文内容,几乎完美地对应了《史记》里关于它的记载,这使得人们不禁相信,《史记》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也是真实可靠的,最先提出这一点的,是——王国维。

关于夏朝,只能推测是二里头。在上个世纪,著名考古人徐旭生先生,根据古史寻找夏墟,找到了二里头,但由于没有能自证的文字性材料出土,故而不能完全确认二里头就是夏。但就考古学文化特点来说,商王朝以前的那个王朝,肯定是二里头无疑。就文献学来说,夏朝腹地肯定是晋南、豫中二里头附近无疑。

综上,不管二里头是不是“夏”,她都是早于商的一个具有王朝性质的文明,她都是中华文明无可挑剔的“王国时代”的第一位执剑人!

②:文明三要素

文明三要素的说法,网传版本有好几个,必然会出现的,无疑是如下几个:文字、青铜、大型礼仪性建筑等等。

就文字而言,最打脸的无疑是“印加文明”,别人在结绳记事呢。

就青铜而言,最打脸的是“玛雅文明”,别人不玩儿青铜,别人只玩儿石器,而且和咱们一样玩出花儿了!

大型建筑,就原发性文明而言,谁家没几个大型建筑的?

况且,所谓的“文明三要素”是上个世纪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夏鼐先生提出来的!之后又因为这个标准的不适用性,被放弃了!

马家窑文化:中华第一青铜刀

按照严格的“三要素”去套古埃及、两河的话,两河文明就只能从4000年前算起了;古埃及文明的话,就得从3900年前算起了,因为她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才能勉强算进入“青铜时代”。如果说从第一个“青铜”出现算的话,不好意思,我国是在约4720年前出现的青铜(马家窑青铜刀),而西亚最早也就是约4750年前(青铜剑),大家彼此彼此,不好意思,古埃及第一个青铜器出现得还晚一点点。然而,最早的冶炼铜,是出现在我国的仰韶文化姜寨遗址的,距今6千多年。

文字?古埃及和两河确实早,但别忘了,甲骨文出土时就被判定为“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她并不是最早阶段的“汉字”,证据有三

1.先商古文化出土过大量的刻画符号,许多都具有文字特征,最出名的当属“贾湖陶文”和“良渚陶文”。

贾湖遗址:“目”字刻符

贾湖舞阳遗址的陶文,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它能用“甲骨文方法”解读出来,其中不乏“目”这种可以100%确定含义的陶文!

良渚陶文

而良渚陶文则是胜在数量大、重复性高上面。但是解读起来似乎很吃力,和中原的甲骨文应该是属于两个系统。


良渚陶文

2.而人们一般将中国有文字的历史限定在约3300年左右,这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就这一点来说,甲骨文本身,就给了这个观点一记响亮的耳光!

因为,甲骨文中记载 有典史系统的对象 是至少从“王亥”开始的,并且还多次、明确出现了关于先商君主的“史官”的记载,其中不乏有“上甲史”等祭祀对象。

说明至少在王亥、上甲微之时,也就是约3800年前,商人就开始系统地记载他们君王的历史了。而且,甲骨文中,第一个被冠以“王”的头衔的,并不是商汤,而是“王亥”!

3. 那么,这个时期有没有关于“文字”的哪怕一丝丝蛛丝马迹呢?——有!!!吴城一期陶文,约3800年前,出现大量连字成句的陶文,并且能用“甲骨文方法”解读破译。其中绝大部分都和后出的甲骨文重合,小部分能在商周时期的金文里找到。

吴城文化一期文字

也就是说,中国文字的出现时间,至少应提前到约3800年前才行!

③:所谓“部落文明”

部落就是部落,文明就是文明,根本不存在“部落文明”这个说法。同样列举西方的观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塞维斯提出了一套演进模式,即:游团band—部落tribc—酋邦chiefdom—国家statc,后来厄尔等又将酋邦分为“简单酋邦”和“复杂酋邦”。

从马克思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不难看出,只要出现了国家,即是文明,现今世界考古学界均采用此标准,即:国家=文明。

所以,用“国家=文明”这一“定理”来求证的话,我们就可以把“部落文明”等同于“部落国家”,部落是国家吗?——当然不是!!!部落阶段tribc演进到国家阶段statc中间可是隔着“简单酋邦”和“复杂酋邦”两个阶段呢!

良渚宫城:莫角山高台

那么,比起许多杠精口中的“二里头部落”还早1千多年的良渚 处于什么阶段呢?按照杠精的惯例,只要是国内学者说出来的话,那都是屁,说出来 全是付合所谓“指标”的,那么,我们就列举国际学者说的话吧:

科林•伦福儒,在“第三次世界考古论坛”里发表报告《世界早期复杂社会视野下的良渚古城》,报告将良渚文明与古埃及等进行对比,明确指出良渚是个早期“国家”,而被他拿来作比较的地中海地区的基克拉迪文化,则是“酋邦”。

层次比二里头文化低的良渚文化 都是个早期的“国家”,而在杠精的口中,二里头却成了“部落”,可见这些人的“良苦”用心!

④:这些城邦根本不是“华夏”

关于早于二里头的文化,杠精们常说的就是“这根本不是中国文明,这只是中国境内的文明,根本不是华夏”,这一观点常常带着不太明白的朋友们跑偏,以至于从者甚众!

举几个他们常说的“非华夏”文明,如良渚、三星堆、石峁。

中华文明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邦国阶段—王国阶段—帝国阶段。二里头文化表现出的夸地域的影响力,无疑昭示着她是个“国上之国”,俗称“王朝”,也就是“王国”,即上面说的三个阶段之一的“王国阶段”。更早的,则属于“邦国阶段”了。

良渚文明

良渚文化,开创了一个“玉器时代”,考古证据表明,以良渚古城为核心,国王在国都良渚古城,领导生产制造了象征权利的一些典型玉器,通过将其分发给统治区域的领主,实现良渚古国的统治。

良渚玉器——琮、神人兽面纹、钺、鸟崇拜等,分别演化成后来华夏主流的“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饕餮纹、王鈇、凤凰等文化成份。还开创了中华文明独有的“宫城、王城、郭城”的三重城建筑模式。光从这几点就不难看出良渚文明和华夏文明的继承关系。

三星堆出土过国内最大玉边璋 长度达75cm

三星堆文明,其青铜冶炼技术,应当取自二里头文化地区,论文很多,不赘述。甲骨文屡次记载了“蜀”这个地方,也表明了中原文明和西南文明的沟通。三星堆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就有“扶桑木”的原型,与山海经里的扶桑木记载如出一辙。其使用的玉器:琮、牙璋,陶器:釜、豆、鬹、壶、盆、盉等等,无一不显示出中原华夏文化的特征,而这些东西,便是考古学文化分区的标准参考物。

石峁玉璇玑

石峁,位于四千年前的游牧农业分界线上。毫无疑问,用玉器祭祀,用夯土台打地基,是典型的中华文明特征,但也杂糅了诸如类似于斯基泰文化的特点。然而其文化动向却是主动与中原华夏文明交流,比如一直内出土了玉琮、璇玑、玉人等中华文化核心特点的器物,这不就表明其核心是“华夏”的么!


所以,有些杠精,杠得别太过了,过犹不及!


早期考古学文化和古史传说的拟合的尝试,感兴趣的盆友可以戳以下链接:




user avatar   longwin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奇怪,先不论其它领域,就说考古这事,中国的考古结论,需要“获得国际考古界的承认”么?

这个“国际考古”,是哪个“国际考古”?

要找公证人,首要的、关键的、根本的要求是那公证人得公正,就那能从已知文物证据,得出一个“西方中心论”的“考古界”,能把若干莫名其妙八竿子打不着甚至互为灭族死仇的若干源头楞拧成一个,就这样的“考古界”,够资格去“公正评价”谁的考古成果么?

就那“西方考古”界,先把你们日耳曼人的脉络理清楚,就是与古罗马同时代、被匈人从北欧森林里赶到欧洲腹地、成惶惶然的丧家之犬的脉络搞清楚,别乱认祖宗,再来讨论一下你们谈论其它文明的资格。

归根结底,我们立论是立给从现在开始往后算的子孙后代看的,是要为他们的正确认知提供分析素材,不是给哪个自居终审法官的先入为主自欺欺人的讼棍杠精看的。

相反,所有的立论以及对立论的评价,都会成为后人的评价对象。

布鲁诺至死没能向“权威”证明其结论,所以呢?

离了你的“认定”就是“自嗨”?你是自以为教会么?要不要你给加个冕啊?先撒泡尿照照自己什么德性去吧。

俯仰天地,无愧于心。足矣。




  

相关话题

  刘邦为什么可以奠定两汉四百年皇基? 
  历史上有哪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例子? 
  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明朝死于东林党? 
  马可·波罗在旅行时,如何和当地人沟通? 
  为什么中国古代传说没有猫精、猫妖? 
  佛家,道家,儒家,有优劣之分吗?你更接受哪个? 
  用最简单的话概述明朝灭亡的原因(最好有不同的视角,有主次)? 
  乾隆也算是开疆拓土了,为什么这么多人骂? 
  如何评价金哀宗完颜守绪? 
  世界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女权运动?
下一个讨论
中国人口为什么会这么多?是古代留下的底子?还是建国初期人民的思想所致?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