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
崇祯现在之所以还算个人,就是因为他没逃。
如果他逃了,历史发展不会有任何改变,清军照样在华北击败顺军,第二年春天照样攻下陕西,到夏天照样进南京。
高杰和刘泽清为什么会成为南明的藩镇?就是因为他们拒绝去北京勤王,抛弃崇祯逃走了,难道崇祯到了南京,他们就能听话了?左良玉?崇祯两年前就指挥不动他了。刘良佐还算人吗?就剩个黄得功够忠诚,本来就算崇祯不来,黄得功也够忠诚。但说实话,黄得功的忠诚真没多大用。
等到清军来了,大家该投降的投降,该自杀的自杀,崇祯也就是从煤山上吊改成紫金山上吊。
唯一改变的,就是崇祯的历史评价。
如果他逃了,“借虏平寇”的就是他了,想想他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别以为崇祯是多宁死不屈的人,总不会真有人相信松锦大战之后的议和是陈新甲和马绍愉私下搞出来的吧?早在杨嗣昌还活着的时候,崇祯就对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略很认可。
同样的形势,只是皇帝不是弘光而是崇祯,马士英、史可法、刘宗周、王铎、马绍愉、陈洪范、凌駉这些人照样会主张和清朝和谈,崇祯也照样会听。
丢了北京那套班子以及整个华北之后,崇祯终于可以不顾舆论压力随便和谈了。
然后再自食其果。
现在崇祯之所以还有个勉强过得去的评价,就是因为他在北京自杀了。如果有“借虏平寇”这个板上钉钉的卖国行径,谁还会体谅他?崇祯的结果就是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崇祯得到的历史评价将是:
纵容宗室、勋贵、太监和大小官吏肆意盘剥压榨百姓,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其部下匪军残暴无比,到处烧杀淫掠。在一通瞎指挥丢了半壁江山之后,竟丧心病狂地勾结清军进攻农民军,导致江山沦亡,崖山之事重演。
真要是走到这一步,朱由检恐怕会被评为古往今来第一千古罪人。
所谓“正统性”,在没有实力作为支撑的情况下毫无用处。
南明的官僚和军阀之所以内斗,从来都不是谁当皇帝的问题。他们要权力,要官职,要爵位,要金钱,要粮食,要女人,要兵马,要地盘,要装备。可是皇帝给不了他们,他们也不敢从李自成和多尔衮那里抢,那还能怎么办?当然是从友军手里抢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谁当皇帝也没用。
他不是该不该逃,而是该不该西北和东北同时开打的问题。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滿淸主要是防漢,害怕漢人通过對外開放,借此推翻自己的統治,閉關鎖國也是為了防漢制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