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大家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大概意思就是说,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增速已经放缓,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的增长空间已经很小了,在城市的生存空间也在被挤压,无论怎么做,都看不到混出头的希望,只能艰难卑微地活着。
所以前几年,日本讲失业人的纪录片里,一个人说,光是活着已经拼尽全力了,那句话才能火遍全网。
出处:
当然这么说肯定会显得有些太悲观,太绝对,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和过去几十年比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只是保证基本生活的便利而已,对于未来变得更好的那份希望,却变得越来越渺茫。
我从几年前就开始反复说,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60后,70后们所深信不疑的奋斗哲学已经失效了。
没有掌握技巧,而是盲目使用蛮力去奋斗,大概率会落得一场空的结局,干啥都是白费力。
我记得2014年,看诺基亚当时的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最后他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都落泪了。
那时的我也在想,有一些人,其实也什么都没做错,只是早生了或晚生了几年或几十年而已,然后就失去了许多机会,到头来还要被上一代人指责不够努力,贪图享受。
电梯理论说明,你能否快速到达顶层,在于是否能走入电梯,而不在于在电梯里做了什么。
而时代的红利,显然就是你人生的电梯。
现在,年轻人可以抓住的时代机遇越来越少,所以才会觉得没有希望。
但为什么会把这种没有希望的感觉归结到专业身上呢?
因为他们看不到别的行业,对别的行业也缺乏了解,总觉得别的行业会有比自己行业更多的机会,总是盯着别人行业最好的,和自己行业最差的看,长此以往肯定就会有劝退心态了。
另一个方面则是,不同行业间的人互相缺乏理解,也不想理解。
当一个人自己生活工作都理不顺,过不好的时候,他是很难有精力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问题的。
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干得多,拿得少,都觉得自己不值,都觉得自己亏了,学医的天天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四大天坑就不用说了。
工作后,程序员天天抱怨自己996,时薪其实不高,医生天天说自己收入也不行,而且有医闹,是高危职业,公务员也抱怨自己收入不高,天天免费加班,还要应付各种上级检查和考核。
这些人天天都在抱怨自己不划算,不值,甚至连老板都天天抱怨自己是在给税局,给员工打工的。
可是,真到了用脚投票的时候,又会有几个人真的走?
这几年我真正观察到的,劝退卓有成效的那几个行业,都是真的处在历史低点的行业,比如传统制造业,比如天坑行业。
而其他的行业,但凡比这些行业好一些的,即使行业内有人走,留下的空缺也会被处在历史低点的行业转行的人迅速填平,甚至溢出。
而真到了动真格,各行业的人聚在一起,问你们愿不愿意互相换的时候,许多人都怂了,因为他们抱怨,他们劝退,只是一味地盯着比自己好的那部分看,而到了要不要换的时候,才发现,大部分行业都比他们差多了,也内卷多了。
所以,这也是各行各业都在劝退的一个原因,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值,是因为他们只盯着比自己好得多的人看,却忽略了客观存在的数据。
而至于那些老板们的抱怨,就当他们是在放屁就好了。
我一直都在说,行业或专业是不会被劝退搞垮的,如果一个行业能够被大面积劝退,那说明这个行业本身就已经不行了。
事实证明,凡是能被劝退撼动的行业,都是处在低点的行业,而并未处在低点的行业的劝退,大部分时间都只是打嘴炮而已。
学医的觉得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殊不知,诸多985天坑专业学子都在跪求一个可以考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机会,哪怕学制再长几年都愿意。
至于如何辨别和确定一个行业的劝退程度,其实这也很简单,你去看看名校的各专业历年录取分数线变化趋势就知道了,计算机专业分数线这几年稳定上升,而“21世纪的专业们”,都行情惨淡。
相应的,你也可以看各行业的招聘数据,同样月入一万的职位,有的专业普通211本科生就可以获得,有的专业则双985硕士也拿不到。
这时候,哪个专业/行业更劝退一些,你自己心里就有数了吧?
因为在中国,垄断全球占领技术顶峰的企业太少了。
研发出技术和新产品不难,难的是如何市场化,如何垄断市场,如何售往全球赚取巨额外汇和利润。
都说生物医药劝退,难道是生物医药这个行业不行吗?当然不是,看看美国的强生、德国的拜耳、还有一众癌症特效药的企业,某些企业(如吉利德)都不在乎印度光明正大的仿制了,甚至在南非和印度都设有官方授权的工厂,所售的药物都相比北美便宜到像是做慈善。他们挣的少吗?《生活大爆炸》里面伯纳黛特挣的比霍华德还多。
都说机械劝退,难道是制造业真的在走下坡路吗?当然不是,你去长春一汽轮齿中心看看,那里有条全中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它来自日本进口;一汽宣称亚洲第一的热处理车间内的设备来自法国ECM;医疗器械这块更不用说了,中国任何一个三甲医院内的核磁共振、CT有哪些是国产的?它们都来自西门子、飞利浦等等。当然咱们还没谈博世这个工业支柱。咱还没谈航空发动机呢,要不是罗尔斯•罗伊斯(劳斯莱斯的亲戚,后来分家了)拉着普惠和通用电气竞争,通用凭着CFM就能在家数钱数到手软,波音777上的GE90就更不用说,是个航空迷都知道通用是什么样的存在……他们挣的少吗?
都说土木劝退,难道土木真的是夕阳产业苦累穷吗?当然不是,全球第一高楼哈利法塔由三星制造;迪拜七星级帆船酒店酒店的设计团队来自英国;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由美国KPF建筑事务所,和日本株式会社入江三宅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他们要没落了吗?补充:评论区说我分不清土木和建筑,我寻思在谈到土木转到建筑的时候,都说是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里,所以就合着一起讲了。确实中国土木值得骄傲,很多世界第一都来自中国,但是要注意咱们是「赶上了」不是「超越了」,在没有技术输出和垄断全球前,都不算超越。你有的技术别人也有,只是没那么强的需求了。港珠澳大桥之前还有英吉利海峡隧道(1994年通车)、日本濑户大桥(1988年通车)。等到建筑折旧要拆的时候,高层爆破这块,对周围地区影响最小的、技术难度最高的内爆法,也是美国领先。
都说化学劝退,难道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真的走到尽头了吗?那么以我个人相对熟悉的日化行业来谈谈。联合利华、宝洁在家用日化品这块几乎垄断市场。护肤品这块,行业巨头欧莱雅集团手握玻色因专利,旗下修丽可更是抗氧化届的权威和标杆;德国德之馨集团的377成分火爆全球;德国拜尔斯道夫2015年研发的抗炎舒缓成分4-叔丁基环己醇、2018年研发的顶级美白成分Thiamidol(异丁基噻唑基间苯二酚)在业界称霸。雅诗兰黛集团爱用的多肽、EUK、各种生物提取物无一不来自欧美。日企这方面有资生堂的4MSK和抗坏血酸葡糖苷。他们研究出的成分和配比都是经过实验验证并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化学成分的发展到尽头了吗?
都说光电劝退,难道激光的应用范围真的很窄吗?除了太阳能电池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当然不是,医美行业的CO2激光;近视手术中的飞秒激光,你会看到蔡司的身影,它们的利润低吗?更别提光刻机中光电的应用了。
国内的计算机行业的确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浪潮。没有国外企业参与竞争自然日子过的很是滋润。BAT三家企业在国内几乎实现了垄断,马克思告诉我们,垄断资本获得的是高于行业的平均利润,因此互联网行业的开再高的工资都不奇怪,因为只要墙外的进不来,他们都不会走下坡路,但是也很难扩张,因为除了TikTok成功占领北美市场,微信、QQ、美团、淘宝、微博都没有成功走出去,甚至连共享单车这个中国独创,本应该在热爱环保和爱骑车的欧洲实现普及最近也没了声响。如果垄断不了全球市场,内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看着一年比一年高的计算机考研分数线和疲软的经济形势,互联网和计算机行业的劝退也许在十年后就出现在知乎上。
那既然我们都懂了给垄断的行业打工才最舒适,那么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现如今进上海西门子、上海微软、上海通用电气、舟山波音、乃至华晨宝马这类外企都十分困难甚至要找熟人关系;也就理解了人人都想去腾讯阿里;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考公务员、考编制竞争的压力一年比一年大了。
也许有人会问,照你这么说中国就这么一无是处吗?大家都只能去考公务员吗?当然不是,国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只有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与国外资本竞争后占领市场,实现真正的全球化,中国的经济才不会受困于过剩的库存中。欧美市场已经成熟,很难再挤进去。东南亚、印度、非洲是我们主要的输出目标。我们要像西门子卖给我们高铁一样,将中国高铁卖往泰国、越南。当看到了长客中车所制造的地铁、轻轨、有轨列车出口往西雅图、以色列、泰国、巴西乃至欧洲,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和自豪,这才是中国企业应有的样子。
国际化的路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阻力,当年空客推出的320想要和波音737 NG竞争,向各大航空公司打折出售,哪怕赔本也要吃下市场,滴滴和Uber的烧钱大战在空客面前简直就是洒洒水。最后的成效我们也看到了,空客这个1970才成立的80后公司在737 Max出事后,体验了一把买A320 NEO的航空公司从这里排队到法国是什么感觉。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判断你的能力你的学历能进哪家公司,向你的学长学姐打听他们的职位,在保证就业率的前提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如果你是985保研的学霸,那我觉得你就跟着兴趣走,你的智商和能力在任何行业都会有你的一席之地,即便觉得是坑,跳出来也不是难事;如果你是一名资历普通的211本科生,我觉得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当下,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是你们的第一选择;如果你是一名双非本科生,那你考虑的就是所选专业的就业率,首选当下就业率最好薪资较高的计算机,如果数学能力较差,计算机实在学不懂也可以转向经济类,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灵活变通。
劝退和劝退不一样。
虽然穷是所有劝退专业的通病。但劝退还真不是一个穷就能概括的。
理由还可能包括:
……
还可以说出很多理由。
穷,还真不是劝退的唯一原因,生化环材成为劝退中声音最响的,不是简单一个“穷”就能概括的。
原因嘛,其实也挺简单的。
以现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如果你不是红二代、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且不是互联网公司程序员的话,基本没希望靠自己买吧。至于金融,有句话叫穷互富金,对于没资源、没背景又不是顶尖学历的,也会比较艰难了,因为金融主要就是融资和投资,融资需要资源和背景,而投资需要天赋,两样都不沾边还玩儿个毛线,尤其是最近两年,大环境不好,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影响比较大。家穷的必须学计算机当程序员才能在大城市扎根。当然,如果甘心在老家十八线县城呆一辈子,做什么都无所谓了。
某高中学长国内985本硕博,现已转行,现在杭州某IT小厂做java程序员,月薪2万多,虽然不高,但比本专业强多了。另,某高中同学上海985土木本硕,现已转行,在上海某银行做数据分析师(其实就是Python程序员),月薪接近3万,完爆本专业。
劝退专业的学生很多当年高考比计算机专业分数还高,智商不比CS的学生差,为什么不能抢CS毕业生的饭碗。这年头,百业颓废,唯地产和互联网兴,连金融业都不行,但地产给打工者的待遇不高,互联网倒是对员工蛮大方,所以不是二代的你,不做cs是肯定买不起房的。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没能有幸出生在一二线城市,想要实现城市移民,就必须当互联网程序员。由于国内城市发展很不均衡,一二线城市会一直对其他城市形成人口虹吸,长周期来看,未来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肯定还要涨的,而互联网程序员,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保证工资涨幅跟上房价涨幅的职业。
附上一张最新的互联网应届硕士薪资吧,可以和劝退专业应届硕士对比一下
很多人对程序员的高工资表示不信,我只想说,不要以为你赚不到的钱,别人也赚不到,有时间多去了解其他行业,不要坐井观天。
===
有些人担心做程序员的人越来越多,未来程序员工资会不会下降。我觉得不会。因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营收还在高速增长中,只是增速有所放缓,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相关研究报告,或者看看BAT的财务报表。程序员工资高本质上是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的,行业的力量大于个人能力,也就是所谓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劝退专业的工资低本质上是行业发展不行导致的。未来5g商用普及后,互联网行业肯定又会吃一波红利。除此之外,互联网正在向传统行业的中后台渗透,前台也未能幸免,智能客服、智能投顾都是计算机取代人工的典型例子,传统行业的人以后会更加难过,趁早转行是理智的选择。
混得不好的对前景失望,劝退。
混得好的不希望你们去抢饭吃,劝退。
因为我们很多行业都是严重产能过剩。极度依赖国外市场。而在国外市场我们的竞争力又严重不足。属于赔钱赚吆喝那种,说白了就是压榨一下国内的劳动力那种。同时我们的创新能力也不足,基础工业也不足(打个比方,制造行业的机床,电子行业的电容电阻等等这些国内产的就属于凑合能用基本完成功能,同时这些东西现在如果花大代价研发的话属于谁投入谁死)。
在这种大势下,我们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是很小的。这也是很多外资企业人家有底气把生产线往越南,印度迁移的底气(目前这些地方也就工人服从性略差而已,打两顿就好了)。说白了,我们培养那么多人是市场消化不了的。而在现有形势下我们抛开这些这些外资企业是无法拿到足够高质量国际订单的。这就是现状。
这种现状下。我们是没办法保证培养的人能有一个合适的发挥空间的。只是被压榨的料而已。
(ps:别再点赞了,看看就好了。赞太多人心慌)
大周期下行,所有行业都在去产能,而人也是产能之一。
在经济周期里,人是产能的一种。对于产能增加的行业,就有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而在总体产能下行的行业,就业前景就很差。
至于关注产能扩张,就是看公司是否越来越多,是否产业集中度低,是否固定资产和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如果是,人的需求也在增加。
短周期库存周期3~4年,下行期大家也不会劝退,只不过东西卖不出去、开工率不足、奖金少一些,没有必要;
中周期产能周期8~10年,下行期大家主要表现为劝退,因为人也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当然要劝退。大家也都觉得东方不亮西方亮,别的行业也许会因为技术带来的红利比目前行业好。
长周期是技术周期,50~60年。技术周期下行的时候的产能收缩最为猛烈,即使有产能上升也属于反弹。这个时候,大家烂得都差不多。
目前知乎普遍劝退是大家还没有形成三周期共振寻底阶段,都还觉得也许别的行业都比现在的行业有机会。
等普通人意识到现在就是三周期寻底,大家就会发现所有行业都差不多惨,劝退也没什么别的好出路。
因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全脱节。99%的人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几个星期之内的调查就确定了自己的专业。
这导致了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专业根本没有了解,更不要提兴趣。大学大一半的时间只处在“领进门”的状态。
换个角度想,你会劝退一个中学阶段就开始打数学比赛或者化学比赛的人上数学专业或者化学专业吗?你会劝退从小专业练习体育艺术的人考专业院校吗?虽然可能以后依然是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低,但人家有这种对专业既有的追求。
但是绝大部分专业,你想在中等教育期间作为特长发展,也不允许,因为一旦分心可能分数不够根本考不上自己想要的专业。然后只能靠着模糊的文理分科,纯功利性地去决定进入一个毫无基础的专业,当然大部分的结果都是劝退的。
似乎除了计算机,已经几乎没有专业读完觉得是不亏的了。
社会表象:计算机专业的平均起薪远高于其他专业。就单凭这一点,就足够回答题目了。理由不需要多。
深层思考:
1.个人认为是一种经典的虹吸效应。计算机等专业对其他专业的人才(只要有明确规则,就能把握规则过得很好的人)有强烈的虹吸效应。人才很多都去了计算机,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相对于其他专业,人才凋零,哪怕不是夕阳行业,增速也变得越来越低。行业发展慢了,自然就无法正常迭代,钱就不好赚了。
注:假如觉得人才这个定义不够贴切,可以自行找几个主流计算机上市公司看看它的大专生以上的比例,然后再找几间传统白马制造业公司对比,你就很明白了,人才到底去哪里了。
行业发展快,热度足,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冒出来,举个最近相当热门的例子,元宇宙。这个应该可以归到计算机行业。我并没有十分了解这个东西。但是我很清楚,这个玩意处于计算机这种发展极快的行业,元宇宙是神是鬼,很快就会有人做出东西了。试错极快。
2.楼价过高(其实我想说是资产价格不稳定)。有句老话说得好,出名要趁早。赚钱也是要趁早。虽然我不认为一定要买房,但是社会主流思想要买。你一毕业了,钱少了,就可能比同龄人迟买个10年甚至这辈子都有可能买不起,就单凭这一点,在这个如此焦虑的社会,你可能不焦虑吗?你接触的主流媒体(抖音头条此类垃圾自媒体少看)随时都可能让你深深不忿,其他专业能不劝退吗?
3.绝大部分大学的专业设置课程有问题以及大部分老师水平不值一提。
有些专业的课程设计老旧,没有及时跟踪专业前沿对专业课程进行修订(这个教育部得背锅,专家教授都去哪里了)。大部分老师都是没有参与实践,不贴近实际应用(说句实话,有本事老师大多数都会比较贴近应用端,不只是沉迷于在发灌水论文这种低级趣味行为之中无法自拔)。这样专业就停滞下来了。上文提到,假如每个专业都能像计算机这样试错(客观承认,很多专业都不可能像计算机发展得如此快),专业想停滞都难。
4.人性所使然(专门做确定性强的事情。)。看看在计算机领域的巨头们最近两年都干了些什么玩意儿。搞了什么社区买菜,专门抢老百姓的饭碗。站在资本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最正常不过了,有容易赚的钱,为什么不赚,我管你死活干什么。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连巨头们都专门搞些容易的事,凭什么大家不能去做容易的事情(读计算机专业,找高薪工作,确定性巨强)。
本人是生化环材专业,这种专业就是典型的劝退专业,反正嘛,虽然劝退,糊个饭吃吃还是可以的,发大财的就别想了(还是想想中彩票靠谱)。要是5年前狠下心转了IT就好了(其实我觉得不可能的啦)。
专业劝退也得分情况:
1、生化环材:这个是真劝退
解释:过度超前发展带来的影响深远的后遗症
2、机、电、建、矿、农等传统工科:这个主要是吃不了早期积累的苦
解释:早期积累的苦包括工资不是很高(但实际上也不低,毕竟本党有生活上优待专业技术人员的传统)
3、医学、财经:纯属于得了便宜还卖乖
4、基础文理科:主要是强调专职科研工作者是社会少数群体的基本事实
举例:纯数学、理论物理、古文字学、哲学等
5、一些社会科学:主要是借劝退发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牢骚
举例:法学门类(包括且不限于法学类)、军事学门类(工程技术学员请适用第2项)、某些不属于财经的管理学门类学科
6、其实计算机行业工资也不是很高,要知道计算机软件行业相对其他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门槛相当低了
很多人认为计算机行业工资高,其实是犯了只看上限(虽然是同资历学历上限)不看平均的错误
7、薪资跟金融、计算机的高薪人群攀比,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你们的薪资差主要是由于他们薪资过高而非你薪资过低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