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在国外生活四年以上的人回国会受到什么样的逆向文化冲击? 第1页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

当年出国前,在国内很乐呵。

出国这十年,在国外也很乐呵。

回国后这几年,也依然非常乐呵。

堪称 “好日子就在当下” 的经典 “日子人”。

在网上再怎么戏谑打趣吐槽,

日常生活中也是该吃吃该喝喝该艹艹该玩玩儿。

充分挖掘不同国家的吃喝玩乐相对优势那种。

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非段子式的实质的文化冲击。

什么?在外国呆了四年,回国就能感受到文化冲击?

谈论一下当初出国,在外国感受到的文化冲击才更合理吧。

怎么回来了还冲击上了呢?

是否其实从来都没文化呢?

还是说,其实从来也没有过 “日子” 呢?

我劝你日常多吃多喝多玩儿多艹。


user avatar   pandamalo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4年以上不知道,反正我是在美国从2006年住到了2021年 结了个婚生了俩孩子


回来也没感觉到有什么文化冲击 倒是觉得亲切的很


我们家老大六岁回来直接上小学一年级,也都一切过得好好的 甚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那些在外面待了没几年说回来这那不适应的


都装什么外宾呢


user avatar   zhu-jing-2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留学这几年没见过多少中国人,对中国社会的体验停留在2014年,后来因为疫情两年多没回国,连最后一点点直观印象都没了。

现在隔着网络看神兔互斗,年轻人躺平,女拳闹事男拳反击。

恍若隔世。


user avatar   chris-xia-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年Covid出现前,8月份我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老家武汉。

之前十几年一直住在墨尔本,中间回过武汉几天而已。

最后一个直系亲属去世了,我回国办丧事,然后准备跟故乡道别,因为这样一来,在国内举目无亲,可能更是一段时间不会回国了。

武汉变化很大,有地铁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街上出现了白人,整个城市变的美多了,但是我感觉的不再是故乡的熟悉,而是一个冷漠的城市。

宽阔漂亮的街道上,经常都是飞奔而过喊着“不好意思”的奔跑着的外卖小哥。

带着行李很累,前面有两站路,大概要走30分钟吧,我只好拦taxi。

拦下来,出租车问我去哪里,我说去XXX路,他给我一个白眼直接关窗开走了。

边上一个大妈看着我一脸瞧不起的眼神念叨着那么点路自己不晓得用脚走过去。

安顿好后的几天,我打算拍一下我的家乡,我于是举着一个平衡仪和一个go pro去拍些武汉的校园。

路过两个女大学生,从边上走过,大大方方的说现在长那样也想做网红。

过马路,是真的有人行红绿灯的,但是过马路并不能看着绿灯走,随时都要横竖左右上下看。

被外卖的小机车按喇叭叫我走路长眼睛很多次。


在国内生存第一件要解决的事情就是实名验证。

去办银行卡,银行说外国护照办银行卡需要你的国内手机号,我于是去联通,被告知不能办,要去总部,去了总部,被告知几个月的旅行签证不能办,要2年以上的签证才能办。

所以我依然没法用微信支付,没有办法看红包,既不能发也不能收。

不能微信支付意味着只能用信用卡,2015年的时候既不需要实名验证,Visa和Master基本上大街小巷都可以用。

2019年的时候基本除了大商场以外,只能用银联,没有银联没有实名验证,用钱非常困难,只能用现金。用现金很多地方没得找,所以不能只带一大把钞票,还要带一袋子硬币。

学校校车只收微信支付,一个说中文的人没有微信给硬币,司机要拿硬币看半天仿佛我给的是假的一块钱。

酒店的前台知道我的事情后,愿意收钱帮我叫外卖。

我非常感激,连续吃了3天外卖,武汉的美食比起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了外卖更是如虎添翼,吃东西非常方便。

吃完满心负罪感,三天时间,我看我喝的饮料吃的外卖所堆积起来的垃圾,那么多不可回收的东西差不多是我在澳洲几周的量,有些外卖的奶茶还是什么,给的杯子比我在澳洲公司里喝咖啡的杯子质量还要好,感觉是微波炉safe的高级塑料杯,我一开始还不舍得扔,放在酒店桌上,结果清理房间时给我收走了。

在墨尔本买大麻远远比买抗生素容易。

然而在武汉,发现了香烟居然是记忆中的正常价格,一包玉溪不用像在准备全面禁烟的澳洲那样要近几百人民币。

买了一包中华,抽了不久,咳嗽了。

去了酒店边上的诊所,医生一看说,你这个吃抗生素就好了。

然后让我上个称,上完后说,小伙子在哪里混的啊,吃的很好啊。

然后刷的给我3盒头孢氨苄,跟我说一次三片,一天三次,两天没好过来打吊针。

这个事情我跟澳洲的朋友说没有一个人相信,反正想搞头孢或者amoxicillin易如反掌,我跟医生恳求一下,说不定还能再给我几盒。

我离开武汉回国时,带的最多的就是Cefalexin和amoxicillin(头孢氨苄和阿莫西林)

anyways,一天9片药后,第二天满血复活。

夜生活,想去听Jazz,结果找到的Jazz酒吧消费是国际化的, Jazz基本上就是卡拉OK。

找了几天,最后找到了Click#15的演唱会。

遇到一个老武汉,跟我说朋友你哪里来的(我从小在军区和大学里长大,家里不说武汉话)。

我说我海外的。他跟我说你一个人来的?我说是的。

他说你来武汉时间不对,最近要开军运会,整顿了,不然你该去KTV摸摸唱。

我说摸摸唱是什么,他说武汉人都知道是什么。

我当时心想,我TMD在武汉活了20几年算是白活了。


小时候偶尔会吃的虾球,变身为“小龙虾”,换了个名字后成了到武汉必吃的东西。

热干面一塌糊涂,去了蔡林记,各种高科技热干面,什么海鲜热干面什么·····算了不提了。

好在我在街边上找了个摊子,我知道真正的武汉人会点什么,如果这个东西我点了,老板做不出来,我会对武汉很绝望。

我对老板说,老板,来碗热干宽粉。

老板二话不说,下了碗宽粉,芝麻酱,葱,盐,辣萝卜,最后还不忘给我指了一下边上的铁锅,跟我说卤水在那里。

我端着面走了出去,边走边吃边感动,找了个没人的角落蹲下来 finish the noodle 100% true Wuhanese style.

抬头一看,到处都是TMD是摄像头。

我去过东京,去过洛杉矶,很多大城市我都去过,没见过这么多摄像头的。


最后走之前,去商场买了件超帅的夹克,伊维苏的,店员姑娘说我长得这么高大壮实,穿这个真好看,正好在做活动,8折给我。

于是我高兴得花了3200元买了。

回家一想,淘宝不会更便宜吧,上淘宝一看,2300.


user avatar   lu-qi-xing-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背景:欧洲学习和工作一共六年,法国德国西班牙生活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暑期summer visiting student。

谢邀。

  1. 人的幸福感完全依赖于金钱,人的高低贵贱根据职业和学历划分三六九等。

首先我同意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的人,无论国籍种族,都是划分层次的。“人人生而平等”在我眼里是政治不正确。我觉得,给人分层背后的因素是:教育水平,言行举止,家庭教养。

但是在发达国家,人们普遍有一个共识:无论你的职业,收入,家境如何,大家该遵循的社会规则都会去遵循,对于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一些观念大部人都有统一的判断和理解。对于真正的劳动付出者,无论高度贵贱,都会给与应有的尊重和感激。不存在“因为你是银行家所以我跪舔你,因为你是个木匠我活该歧视你”的观点。

背后的支撑点在于,普通工薪阶层生活的体面程度,丝毫不亚于高阶白领或者精英阶层。他们拥有同等的尊严和大众价值认可。

但是在中国,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当下这个阶段,我们距离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远。

上一家雇主,某上市集团(不说哪一家了给老东家留点脸),欧洲有分公司和子公司。某次国内总部派遣高层和技术专家到法国进行业务巡视和谈判,我客串了英文和法文的翻译,为中方的董事会成员和副总裁都做了现场发布会的交替传译。现场名流云集,有法国的政客和商界的代表还有其他五百强企业的业务负责人。大会结束以后,公司法方高层,法国的政客还有其他代表对我的翻译服务给与了高度肯定: Fantastic! Nothing short of excellence! How did you master well these languages?

我记得很清楚,中方总部的某位技术专家和某位40出头的中层管理人员对我说的是:你只是个翻译,没什么价值。

我当时回复道:你下次再来法国,自个儿和法国人说话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之前在德国斯图加特工作,有一次我的钥匙断在了房门里面,我打电话给开锁师傅,收费200欧元/小时。结果因为我超时了,还被人家追加了100欧元。开锁师傅做这个行当已经二十多年了,每天都很开心。

能不开心吗?他一个月的收入,不用996,不用背KPI,不用被人瞧不起,不说吊打德国顶尖大学毕业生,但起码在一票德国大企业职员面前维持的基本的体面绰绰有余。(德国大部分普通白领月薪税后2000-3000欧元,开锁师傅一个小时200欧元,自己算去。)

在中国,这样的事情,你大概率不用想了。

结论:因为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体面的职业就是根据你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来衬托。即便你的位置真的很重要,但只要你没考上211 985大学,只要你没当上CEO董事会主席,只要你没年入百万或者身家过亿,你的尊严和体面就显得捉襟见肘。

2. 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和社会现象,大部分人的态度依然是忍气吞声,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依然是“个人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有时候海归的你想振臂一呼,蓦然回首,根本没人搭理你。

之前在德国工作的时候,某德资世界五百强总部。早上9点上班,每天下午5点下班,每个月工会都会组织青年代表大会宣讲如何防范职场性骚扰,职场霸凌,如何反抗上司不公正待遇的。整个公司上下都有一种观念: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这背后的推力是什么?是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的契约精神,职场素养和公司文化作为积淀。是所有人历经斗争得来的权利。

资方敢996 敢霸凌员工?工业革命以来,打工人就习惯了抗争,逼着资本家去谈判,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职业待遇。8小时工作制度是工人阶层斗争来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工人阶层斗争来的,双休日是工人阶层斗争来的,财富分配均衡是工人阶层斗争来的。

国内996的时候,你觉得不合理,一群人会说,“我们过得比你惨,大家都这样”于是你孤立无援了;

公司说5点半下班,你干到6点准备走,结果一群人给你干到8点甚至更晚,他们这样子赢了,然后成了劳动模范。

结论:因为大部分的国内同胞依然还活在温饱线,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依旧只是我买不买得起房, 我有没有车,我能不能赚到钱。而不是我是否可以通过抗争,对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说不,然后让自己合理合法的权益得到保障。更不会组团去和不公平说不,因为我们失败了毫无保障。历史上敢于起义的人毕竟少数,因为大部分人承担不起造反失败要被诛九族的代价。

3. 过了30岁,无论男女,只要没结婚,就是有问题,就是要遭受社会上满满的恶意。

还是之前在德国,一个德国女生,快30岁,在做实习生,大家都很奇怪,于是问了个问题,你怎么还在做实习呢?姑娘说,硕士毕业,花了一年时间环游世界,花了一年时间去美国做互惠项目。回到德国之后发现,事业从头开始也不算晚。没男友,短时间内不打算结婚。

我们都很羡慕她,她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不会说,你怎么还不结婚呀~更不会有人迫不及待给她介绍对象。

结论:我们的每一个人生节点,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安排进了planning,什么时间上大学,什么时间开始工作,什么时间恋爱,什么时间结婚生子,什么时间买房子...然而很少有人会清晰地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迫不及待去做这些。背后的逻辑在于: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了,你没按时间完成,所以你是异类。

4. 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尊重,对高学历人才,科研工作者,医生,教师,律师,这一类往往是最创造社会价值的人熟视无睹,反而对空穴来风的新兴产业和胡里花哨的“风口”张开怀抱。

众所周知,西方社会里,大学教授,医生,律师这一类职业,几乎都是精英阶层,因为前期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和淘汰率都很高,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在欧美国家,想要取得律师/医生的职业资格是非常困难(当然中国也是),可是一旦步入这个行业,基本上也是高薪起步。而反观国内,医生和律师这一类行业的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尊重,起薪都很低。真正在为社会大众解决问题,处理争端的职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反之,国内一会兴起的行业,一会儿兴起的概念,总能博得众人喝彩和人傻钱多的资本家的青睐。

结论:相较于欧美国家,我们对于“真正的服务业”的定义并不清晰,涉及到最重要的健康,财产,幸福方面的保障依然不够全面。西方并不没有诸如中国式“医不好人是医生的责任,官司打不赢是律师的问题”

我们的国家依然处于发展落后的状态,这里主要指的是发展的质量,不是经济总量。大部人的认知水平依然能轻而易举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先写这么多,想到了再写。


user avatar   bei-chuan-92-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的时间不再属于你。

背景:在金融行业工作。习惯了开会第一个是准时,迟到两分钟就要道歉的那种,第二是时间管理,半个小时的会,废话收一收,尽量按时结束,因为大家的日程都很满,一个会拖了,下一个就会受影响。

经过:曾经一度想回国内发展,于是通过亚太的高层联系了内部在北京分部的面试。因为中国区的总部在香港,北京就是个代表处的规模。中午12点的面试,我11:45到达,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面试我的那个主管一直在开会。开啊开啊开,一直开到13:30。中间接待的小妹妹过来很抱歉地添了两次水,再没有别的消息了。

在等待的过程中,在这里工作的念头已经被彻底打消。如果未来的主管或者工作伙伴是这样一个没有时间规划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刚刚毕业在国内工作的时候,经常为了等一个签字一个ok从下午六点等到半夜一点。对自己的时间没有任何控制的状态,是非常可悲,非常容易疲惫的。

后来那个主管姗姗来迟的时候,他和我解释说一直在跟亚太的大老板开电话会。听到这个我微微一笑,明白了这是一个对于“空降”的下马威,也进一步对这位主管的格局有了一个判断。

因为这位大老板是个荷兰人,最不耐烦开超过30分钟以上的会。什么事情需要在这个小小北京代表处上花一个半小时讨论,我是想象不出来。于是我也只给了这位主管30分钟的时间,就礼貌告辞。当时显见他慌了,“突然”想起来我还没吃午饭,邀请我去星巴克继续聊。继续婉拒走人。

结局:后来亚太的高层过来关心进展,我开玩笑说I've gained too much weight for that little fish pond. 对方哈哈哈哈大笑说Thought so. 于是不再提。


user avatar   ding-wan-ru-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在莫斯科,前后加起来求学大概两年,虽然够不上题目说的四年,但是文化冲击依然不小。因为我是学生,所以只说一下学校里的情况。

  1. 读书年龄限制。高赞也有人提到,但是自己真正接触还是有被震惊。前几天上教育课的老师做调查,在座各位学生都是什么年龄,我本以为自己30来读博已经很大年纪,结果看完大家的回答发现自己竟然是比较小的??很多人已经40岁了带着孩子也要读博士,完全没有国内那一套“你都30了赶紧赚钱养家吧还读什么书”“都40了你还追求什么,这辈子就这样了”等等论调,这边很多人真的只是想读书。
  2. 对待外国人的态度。中国一直是礼仪之邦,我们从小学习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友好对待每一位外国朋友,能帮忙的尽量帮忙,彰显人民友谊。可是俄罗斯这边对待外国学生和本国学生,可以说是一视同仁。上课不会单独分组,语速不会因为外国学生变慢,作业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降低难度,ppt做的不如本国学生就给你及格分,如果你听不懂他上课讲的内容,希望他语速稍微慢一些,老师回复:“那你应该刻苦学习俄语,而不是让我降低标准。”不得不说毛子这套实打实的为了学生好,但是也真的很崩溃,因为俄语的正常语速实在快的像机关枪,专业课上课能听懂30%我都要给孔子上柱香,课后作业看不懂写不出来老师也不会对你有额外照顾或者帮你答疑,一切全凭自己。不仅仅是学业这块,行政这块也是一视同仁。不会单独把留学生放在一个班级,不会特意为了留学生建群,不会特意给留学生设立什么国际交流办公室之类的,住宿也是和本国学生一栋楼,大家都一样。我在国内的本硕是211和985,都有专门的留学生宿舍,“富丽堂皇”程度令中国学生潸然泪下。对留学生的帮扶也是尽心尽力,有问题有困难及时解决,作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汉语不好老师就英文交流,总之一切为了留学生服务。总体来说,这个情况差的很大了。

暂时还没有想出别的,想起来再补充一些。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没有美育。

过去没钱,土就算了,现在条件好了,但土这点是丝毫没进步。无论是产品包装,还是人的穿着,完全看不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改变。未来我打算搞一个变帅变美培训。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是当街吐痰,别的都还好。不过欧美人当众擤鼻子,也是极大的陋习,好在他们都会用餐巾纸遮掩;另外打喷嚏除了遮掩以外,会假惺惺地来一句Bless you。


user avatar   zhang-ke-ke-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亚非欧一共呆了6年,回国后在教育业,旅游业以及体制内都呆过,勉强答一发。(仅代表个人观点,杠我都对)

总的来说,我不理解。

1.国内职场和生活混淆不清,没有界限感,比如大晚上十一点多还在群里播发通告:要你48小时内必须做核酸,马上拿到检测报告没有任何通融 。从早到晚,周末也在发这个通知那个紧急活动,我寻思着这些发通知的周末都不睡觉不吃饭不休息不带娃都这么爱岗敬业为爱发电?

2.没有礼貌,不知分寸,不懂尊重。

比如,面试时,不问你对这份工作看法,不问你的工作经验学历背景,一来就是:你多大?为什么还不结婚?你准备几岁结婚?你准备婚后什么时候要孩子?要几个孩子?

年龄歧视,性别歧视不能更多。

3.普遍急功近利短视,都想不劳而获做伸手党空手套白狼,实际好逸恶劳爱钻空子。

4.国民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被带节奏,没有批判性思考。

5,把最基本的礼貌和客气看作是装,看作是假,却忘了与人交往真实交际应该是有界限有分寸各自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6,对于LGBT群体并不包容,容不下不同的声音,稍有异议就给你扣个帽子说你“立场不坚定”说的文雅一点:与xx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

7.活得累,为上岸消耗自己,为求稳定编制榨干自己,为娃为工作为父母为别人过着嫌弃一生,却从不为自己而活。年龄焦虑,婚姻焦虑,各种焦虑。

8.对于单身大龄未婚女性非常非常不友好。

9.社会全民拜金,年轻人精致利己,很多东西流于表面,却忘了最初的温度和人文关怀。




        

相关话题

  对于大陆而言,台湾有哪些极其吸引人之处? 
  日本围棋是如何衰落的? 
  为何欧洲殖民时代,列强向文明程度低的美洲澳洲北亚大量输送人口,对黑非洲(南非除外)、马来世界移民甚少? 
  广州:客户当街怒骂小店店主,因其听不懂粤语(广东话)要求客户说国语(普通话),应该吗? 
  等60后70后老去,80后90后占社会主导地位,掌握社会资源的时候,中国社会是否会变得更加理性化和法治化? 
  如何评价国家强制铲除新疆一单位非法种植(境外走私而来)的转基因玉米? 
  如果中国和印度地理位置换一下,中国能比现在发展的更好吗?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地缘?印度的表现会怎样? 
  总和生育率不足1.05的汉族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 
  你们觉得中国的仇外现象是怎么造成的?还有多久这个现象会淡化?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孩子问:假如因为城市不让放鞭炮了城市出现了大量年兽,我们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单板滑雪的优点跟局限性分别有哪些?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