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二战时日本政府为什么决定偷袭珍珠港? 第1页

     

user avatar   luo-mei-luo-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的些个高赞答案,一个个神吹美国,就是不敢解释一下,原本纵容日本侵华的美国为什么转而对日本搞“禁运”。

其实原因很明显:日本侵华亏惨了老本,经济濒临崩溃,购买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能力已近于枯竭,到1941年,按美国驻日大使的说法,日本可用于支付的外汇只相当于2万德国马克。(约瑟夫。C。格鲁《使日十年》)

这样的绝境下,日本当然会打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的主意,特别是法国与荷兰,都在欧洲亡了国,而它们在亚洲却还有广阔的殖民地,众多的被统治人口,有食之不尽的大米,采之不竭的石油、铜,锡、铁、镍,割不完的橡胶,这些都是战争机器必须的物资。日本开始威胁法、荷,40年干脆出兵强占了法属越南北部。而西方阵营在东南亚的共主美国,自然有唇亡齿寒之感,苗头不妙!美英原本把中国当成东方版的埃塞俄比亚,根本不是日本对手,一心牺牲中国,以此换取日本北上攻击苏联。一如英法在欧洲牺牲捷克、波兰,以祸水东引一样。然而事与愿违,日本深陷泥潭,哪还去有余力去招惹苏联?“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以对华用兵故”----石原莞尔。

眼看日本转而对西方的奶酪动歪主意,美国这才感觉不妙,只得转变态度,开始警告日本,日本呢?像是红了眼的赌徒,哪吃这一套?跟老美互别苗头,美国只好拿禁运来威胁。日本干脆孤注一掷,兵发东南亚,抢钱抢粮抢娘们!!这才有了珍珠港事件

-------说到底,日本打珍珠港是中国军民的殊死抵抗给逼的!说出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很难吗?

连先辈流血打出来的功勋都不敢正视,你们也好意思装什么“理中客”??

美国人都比你诚实好么:

1941年5月29日,美国国务院战争经济局(Bureau of Economic Warfare)提出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对美国政府提出警告,指出日本经济由于在中国大陆进行的战争已经几乎接近破产,他们已经没有了能够用来支付的外汇储蓄,日本会把目光转向南洋,用他们的陆海军来抢夺资源。


再对比一下日本人自己的看法,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日本与美国开战是日中战争所不可避免的结果。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是近代日本从未经历过的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而且是看不到终点的使日本陷入泥潭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兵力与军需品消耗严重,国内经济衰退,国民生活日益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试图通过侵略东南亚掠夺资源,以打破这场战争的僵局,因此日美战争是日中战争的扩大。"


----------藤原彰


为摆脱这一困境,主动缩小和结束战争,军部在1940年度陆军预算中,决定将驻华兵力从85万缩减到50万,以此扩充军备。这期间,英、法、荷等国在欧洲战场失利,日本国内立时沸腾起来,认为这是南进的大好时机。1940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北部印度,缔结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日本公开与美、英、荷为敌,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线。



---------桑田悦、前原透《简明日本战史》1982版



“侵华战争事实上的失败,是导致对英美战争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就是,在对中国之战的胜利期望消失的时候,日本寻求利用所有的战机,以图延迟战败的到来”

-----------《何谓中日战争?》日本 纐缬厚 第199页

什么?这些都是少数日本人的一家之言?很好,上终极杀器:去跟日本老百姓说吧,看看它们在中国人的抵抗下,过着啥日子:

不久前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著作《活着回来的男人---- 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作者小熊英二 以见证者身份讲述了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因为中国军民的抵抗,使日本国力大损,社会迅速衰败的状况,以及他们一家生活境遇的绝境。

  作者写道,37年之前,他们一家虽说和日本其它平民一样,吃不上什么肉,洗澡用水都困难。但生活总还算太平,一家还是过得其乐融融,充满生机,当时。作者父亲作为家中的小儿子可以上学,放学后,还可以学下棋、看歌舞伎、下戏院看武打戏,每周还看两次电影。作为一个成绩不好的中学生,甚至也开始像优秀生那样,关注起报纸上的国际新闻,比如西班牙内战一类。
  而且当时日本经济繁荣,东京大街上开满了各类食品店、生活服务店。作者父亲家虽是贫民,开个小店维生,却因为经济景气带来的好处,加上日本社会升学率大大提升,也能让孩子上得起中学,交昂贵的学费。(美国保罗。肯尼迪在其名著《大国兴衰》中也谈到这个生气勃勃的时代:1919--1938年日本工业增速比美国还大,在世界上仅次于苏联。而且“到1938年,日本在经济方面不仅远远超过了意大利,而且制造业和工业产品的全部指数都赶上了法国“)

但是,好日子随着1937年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而中止了,从1938年(昭和13年)开始,东京等城市的街头就渐渐看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了。他们一家是开日本饭店-----炸“天妇罗”(日式炸鱼)维生的,可是很快就难买到汽油以生火了,只好改用呛人的焦炭。

  到1939年,连炸天妇罗的食用油与鱼都很难买到了。他们街上的商店,连红豆汤也买不到(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红豆是日本人最普遍的喜好,甚至是节庆之日不可少的一种食物,比如红豆饭、红豆年糕汤等)。39年(昭和十四)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价格等统制令》。除了政府规定的约十万种商品的公定价格外,只能由“业者组合”商议并通过官方许可设定协定价格,贩卖者不得自行设定价格,经济已完全统制化。11月,全国开始强制配给制,连衣服、稻米、木炭都配给。(日本人自己的《大东亚补给战》哀叹:“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1939年)就开始破产”。)


从这年秋天起,日本越来越依赖外来进口米,甚至进口日本人吃不惯的东南亚的长米。即使这样米也不够吃,只好吃小米和小麦。 (日本官修《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写到这个时期,也沮丧的提到,各大城市米荒严重,市民每次只许买二升以下的米,造成民心不安,内阁倒台,每次开会,政客们都不关心打仗了,“总是议论米的问题”)

1940年更从日本首都开始,连火柴都要配给!

对于开店维生的民众,则是双重煎熬。先要与同行业的冤家一起,被政府强制加入区域性的“行业组合”,比如他们家开天妇罗店,就要加入“天妇罗组合”。 日常生活上呢?做为居民,在家庭生活的消费方面,还必须与邻居们一起被强制加入“町内会”或“邻组”,否则“就无法获得配给”。

可是,有限的汽油大量消耗在中国战场,日本国内的物流基本已垮:“都会区除了粮食不足,也缺乏运输能力,各地方的物产往往只能留在产地,无法流通”。这就导致配给政策,即使有政府来保障也难以维持:“与实际家庭户数相比,配给量往往不足,而且也发生许多需要的物资无法取得、却配给了不需要的物资的供需失衡状况”。

物资一旦少到威胁到大众生存,必然带来社会的全面腐败,日本国内什么都得靠“关系”,没有陆军、海军等军方关系的平民,在配给所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不认识你,所以不能卖米给你“。而有关系的人,特别是军方关系的人,与邻组长或组合长勾结,将有限物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拉到黑市卖高价牟利。平民却求告无门。   它们“大肆进行物资买卖。这种情况更招来人们的强烈不满,街头巷尾甚至流传着‘这世道有星星(陆军)有船锚(海军)有关系就有头有脸,只有笨蛋们才需要排队’这样的川柳(川柳,日本的一种文艺形式)”


到后来,就算过了人情关也没用,干脆无物可配。“就算持有配给票或米谷存折,到配给所却无物可供配给,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


该年,作者家的店子彻底关门歇业,因为啥都买不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商店都倒闭了”。作者所在街区,只有卖棕刷与扫把的店子才不倒闭------而在侵华战争前,他家附近开满了各类“蔬果店、豆腐店、煤炭店、药店、澡堂”以及“洗衣店、寿司店、咖啡馆、书店等”等等! 而且,30年代初东京每16户居民就有1家蛋糕店。

因为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英勇抵抗,日本国力大衰,东京这些店子全被一扫而光!

  “想上街吃顿饭几乎不可能”。 人们“一听到消息说哪里的商店进货了,大家的眼睛瞬间都亮了起来”。

  而日本社会原本大量的活跃的私人企业,也几乎全军覆没:“非军需企业不是转业就是倒闭,而财阀系统的军需企业,则朝着整并与统合迈进”。

除了吃饭困难,中国的抗战还沉重打击了富人的生活,因战况僵持不下,日本兵力奇缺,所以劳力越发紧张,国内劳力被强制重新配置,最后搞到因没有劳力,日本的咖啡馆与洗衣店也倒闭了,一切为大城市中产阶级服务的商店全部消失了。因为这样的变迁,作者一家,家庭成员纷纷病亡,从佐吕间乡下送来东京的兄妹四人,有三人病死。死因呢?作者认为除了工作紧张,"战争体制下的营养不足与生活不安定(破产、失业)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他们死亡的原因"。 ------综上所述,日本国内的经济民生因侵华战争持续,发生怎样的惨剧,如果战争继续,日本不垮还能撑多久?

要知道,美英对日本的真正有意义的禁运,要迟至1941年7月28日才开始,距离珍珠港事变不到5个月了!日本国内的上述情况,与所谓美国禁运根本无关,完全是中国抵抗所致。

“到了1940年,中国事件每天大约要日本耗资400万美元,送到中国战场的日本人在一百五十万以上。部队中伤亡很多,而国内对主要商品配也已开始,这个事件就变得严重起来,在政治和宣传中越来越听到绝望的呼声要求结束战争”

----------美国 约翰。惠特尼。霍尔 世界历史丛书《日本史》第234页

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对日本一直有极高的评价,在论述日本制造业、工业产品指数早在1938年就赶上了法国之后,他不无惋惜的评价道”如果其军事领导人不发动1937年在中国的战争和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则它也可能早就赶上了英国的产量,而不至于拖到60年代中期“。

日本绝大多数国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以昭和14年度(1939年4月1日~1940年3月31日)预算案为例,既要维持在华战争、准备与中苏同时作战,又要对抗英美造舰竞赛的日本,全年总预算却不过89. 6亿日元。其中对华战费46亿日元,而所谓陆对苏联、海对英美的两大国防计划则仅有区区6. 7亿日元  虽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陷入绝境,而在后方,日本社会也濒于灾难性衰退,日本民众尝受着自作自受的惨剧。  

中华民族的军人们,背负着近代沉沦落后的巨大国力差距,背负着同胞蒙受巨大的苦难与空前绝后、无以复加的耻辱,但仍然没有放弃浴血奋战,以贫弱国力将日本逼到绝境。  在国力巨大的差距下,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成果与日本上升趋势完全埋葬。


最后,由吊死鬼东条英机出来做总结性陈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已在中国阵亡数十万人,一亿国民过着苦逼生活:
その主張がよく分かるのが、10月14日の閣議。東条英機(とうじょう・ひでき)陸相の発言だ。
 「撤兵問題は心臓だ。米国の主張にそのまま服したら支那事変の成果を壊滅するものだ。満州国をも危うくする。さらに朝鮮統治も危うくなる。支那事変は数十万人の戦死者、これに数倍する遺家族、数十万の負傷者、数百万の軍隊と一億国民が戦場や内地で苦しんでいる」


user avatar   han-xing-78-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美国没有想过把一个大国逼到绝地的后果。太平洋战争的根源,“完全在于总是对他国使用强权,极其专横的美国和西方奉行的霸权主义政策。”(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中国的“独大”之势与列强在华利益发生冲突。1922年2月,西方列强与中、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确立了中国对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否定了日本在华的特殊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在远东的过快膨胀。”(2)

华盛顿体系刚建立起来,日本特别是军部激进势力就认为日本在该体系中吃亏了,像陆军巨头宇垣一成就表示:“华盛顿会议如此抑制日本,也显示出当下国际秩序依然由强力支配。”(2)

九·一八事变后日美矛盾进一步发展,1934年,日本宣布废除海军军备条约,1936年1月又退出伦敦裁军会议。日本脱离华盛顿、伦敦条约,严重地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意味着日本与美欧列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3)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国际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40年夏,德国闪击西欧成功,荷法相继败降,英国也危在旦夕。”(3)

1940年4月15日,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发表声明,宣称日本与东南亚诸国及南洋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政府对这一地区的任何变化“不能置之不理”。6月29日又发表了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演说。7月26日,第二届近卫内阁抛出了《基本国策纲要》,制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宣称日本政府的根本方针是“认为“在欧洲战争中,旧势力正屈服于新兴国威力之下,仅剩英国一国在苟延残喘中,世界局势转变颇激,日本当前之急务,必须促进其实现者,为脱离历来受英美拘束之情势,而以日满华为基干,以印度以东及澳大利亚纽西兰以北的南洋区域为一圈,确立自给自足之态势,连成此一目的之机会,除今日以外,绝难俟诸来日,良机不再”。(3)

而日本对东南亚的干预,获得了某些东南亚民族主义者的支持。“由于自身力量单薄,无法摆脱殖民统治的地位,因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和民族主义者把独立的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认为日本是他们反抗西方殖民统治的同盟军,幻想借日本之力来推翻欧美殖民统治。欧美各国的殖民统治给日本的“南进”创造了条件,日本间谍不遗余力地向东南亚渗透。”(3)

“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军的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转,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4)

日本法西斯为了和平,与美国民主党政府进行了谈判。

在以后的四个月的日美谈判中,美国对日本提出的要求是,日本必须从中国全境撤军,,包括1937年以后占领的华东,华南、华中,与华北的所有地区,以及1931年占领的东三省,都必须全部撤出日本军队。否则美国将中断对日本的全部石油供应。
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只是派几只军舰去了金兰湾,而美国却要求日本从中国全部撤军,完全不考虑日本为此已经付出了死伤几十万人的代价,才获得这些战利品。美国的要价,太没有分寸感了,对于日本来说美国要价确实太高了。(5)

在此之前,日本政府发表天羽声明,警告西方不要纵容中国对抗日本。“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发表“天羽声明”:日本与中国有特殊关系,故日本应与各国不同,要完成它在东亚的特殊责任;维护东亚和平及秩序,是日本单独之责任,无须他国干涉;如果中国用以夷制夷的政策,日本就惟有加以排击;如果各国暗助中国抗击日本,那么纵令其名目为财政或技术援助,日本亦不得不反对。”(6)

在日本革新右翼看来,“日本是当仁不让的东亚领袖,负有神圣的使命,将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各国的黄种人从白种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以天皇为中心的东方王道乌托邦。”(7)

投日后的汪精卫也宣称,“百年以来英美两国挟其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双方并进之国策,美洲的红种,非洲的黑种、澳洲的棕色人种,次第受其摧残,不但国土丧失,连人种也几于沦亡。亚洲的黄种,亦同样受其厄运”。他认为,配合日本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发动的“大东亚战争”,不仅可以使东亚民族以及世界人种获得解放,而且可以使“整个世界的地图,从此将洗却凄惨的颜色,显出光明璀璨的异彩”。(8)

不过,“经过三个多月的谈判,最后日本还是决定有条件地妥协,日本人让步的内容是,只要美国不停止对日本的石油供应,日本可以从除东北以外的其他大多数地区撤军。也就是说,日本最终准备让步到从中国撤出除东北以外的90%的军队,只保留华北少数军队防止中共,25年后全部撤出。日本为此制定了甲案与乙案,只要美国愿意商议,日本还可以在撤军时间上,再作进一步的让步。”(5)

“然而,罗斯福的态度很坚决,他要求日本必须从中国全境撤军,因为日本占领东北是违反了华盛顿公约的,是在道义上不允许的,美国1941年11月提出赫尔备忘录,这是美国对日本的最后通牒。”(5)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美国把某国视为敌国,美国一旦出手,往往十分凶猛,且没有我们所理解的日常理性应有的分寸感。”(9)

美国强势的外交文化,与美国的基督教伦理有关,一旦把对方视为自己的“邪恶对手”,认定自己是受“上帝拯救苦难生灵的神圣使命”所召唤。本国的实利主义、自由民主理想主义、宗教意识形态使命意识的叠加,会让这个民族在国力的支持下,使他们的精英,完全可以不考虑由于对外部实情了解的缺失所造成的决策疏忽。(9)

“在这种情况下,偷袭珍珠港,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死里求生的唯一选择。在日本军国主义者们看来,日本统帅部认为,趁此发起向美国发起突然进攻,只要精密计算得当,对美奇袭或许能险胜,一旦在太平洋上打败美国海军,让美国此后相当一个时间里一蹶不振,就会使美国没有干预日本的战争能力,日本就可以从此夺得南洋全部资源,这样又可以长期应付战争需要了。当日本被美国逼到墙角以后,赞成这种主张的人已经占绝对多数。其急先锋是统帅部。”(5)

在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革新右翼就已经提出了对美作战的想法。

日本军事理论家、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提出“世界最终战争”论,成为日本特别是关东军、军部对外发展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理论指导。石原从更广域的视角看待“满洲问题”。他认为世界东西文明将通过战争走向统一,而当时的世界分为四个国家集团,即苏联、欧洲、美洲和东亚,这四个国家集团之间的战争是决战性的战争。在准决战性的战争中,苏联和欧洲集团将会被削弱,退出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只有美洲和东亚两个国家集团存在下来,于是这两个集团之间的战争就是决战性的战争。而在美洲集团中,美国是首领,在东亚集团中,日本是当然的首领。这两大集团的战争,实际就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之间的战争,而战争的最后胜利者无疑将成为世界的中心。(2)

“日方提出“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口号,来笼络殖民地人民,对抗西方霸权。早在二战爆发前,东京就准备笼络亚洲其他国家。作为第一个打败白人的亚洲国家,日本吸引了各国有识之士,日俄战争结束后,土耳其群众欢呼沙俄的失败,军官翻译阅读日军大本营的作战纪要。

菲律宾开国元勋劳威尔、泰国王室印度反英领袖钱德拉·鲍斯都曾崇拜过大和魂武士道,就连出家的和尚都开始钻研明治政府的富国强兵之道。缅甸僧侣吴奥托玛造访日本并居住了三年,到了太平洋战争,吴奥托玛的信徒配合日军,驱赶英国殖民势力。”(10)

1941年初缅甸人民革命党同日本签订了秘密协定,要求日本帮助组建“缅甸独立军”,并派遣30名青年去中国的台湾和海南岛接受训练。(3)

“在偷袭珍珠港前,第八战队参谋藤田菊一在日记写:我们在《华盛顿条约》的枷锁之下,忍受英美20年的暴政,今日终于大仇得报。”(10)

汉学家竹内好谴责过日军侵华,获知对英美开战后,他欢呼鼓舞,在日记写道:“我们此前担忧,在建设大东亚这样的漂亮口号背后,日本一直在欺凌弱者。(但现在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祖国日本其实并不畏惧强权…让我们一同为这场艰难的战争而战。

在九一八事件、七七事变中,不赞成扩张的人,在偷袭珍珠港那天过后,成为了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日本小说家太宰治也发表了观点,自己“渴望将麻木不仁的美国人打的一败涂地”。(10)

“日本对美国的战争,从军事到文化艺术全方位展开,珍珠港事件后,东条英机政府禁止爵士乐和好莱坞。甘地、辜鸿铭坚信,西方世界已经衰落,东方文明取代腐朽的、物欲横流的英美文明,太平洋战争似乎就是征兆。”(10)

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4)

正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日本“退无可退,只能用强盗听得懂的方式同强盗对话,正面迎战,有效有力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11)“这就是大国的悲哀,投降都没办法投降。”(12)

偷袭珍珠港后,日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2月9日,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为了消灭在关丹登陆的日军从新加坡出航,10日晨,在接近关丹时遭到日本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攻击而沉没,英 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也随舰沉入茫茫大海。至此,英国在太平洋地区完全失去了制空权和制海权。”(3)

“1941年12月25日,日军以打死1200多名英国人,生俘12000人的战绩,成为香港的新主宰。”(3)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麦克阿瑟统率的美、菲守军无力抵抗,退至巴丹。后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莱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
1942年4月9日,麦克阿瑟的继任者乔纳森·温莱特率巴丹守军投降。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中部太平洋,连接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交通线被日军截断。(3)
与此同时,日本出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一机动部队向印度洋进军,相继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等一批英国舰艇,并空袭斯里兰卡,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使其势力范围缩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区。(3)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失守。

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

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

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被彻底切断,只能靠驼峰航线空运获得援助物资。

1942年5月, 日本又先后侵占新加坡、缅甸、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其余岛屿等战略要地,几乎达到了原定的全部战略目标。日本在征服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之后,控制了这个地域的1.5亿人口和386万平方公里土地。连同以前侵占的地区,包括朝鲜、中国沦陷区和印度支那,总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亿,形成了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南临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庞大殖民帝国,基本上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扩张计划。”(3)

太平洋“尘埃远未落定,然而在钢与铁的碰撞和血与火的交融中,全球秩序正在重塑,世界局势已然改变。”(11)

美国之前“不断地压迫一个大国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就是在引发“世界大战”。”(13)“人不能太精、事不可做绝,把别国当傻子和炮灰,赶进安全陷阱,自己终将玩火自焚。”(14)

后记:

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15)

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

这次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

我们的兵工厂源源生产出坦克、飞机,直捣敌人的心脏;我们的船坞源源制造出战舰、沟通世界各大洋,供应武器与装备;我们的农场生产出食物、纤维,供应我们的海、陆军以及世界各地的盟国;我们的矿山与工厂生产出各种原料与成品,装备我们,战胜敌人。

然而,这一切的后盾是一个自由民族的意志、精神与决心。这个民族知道自由意味着什么,他们知道为了保持自由,值得付出任何代价。

正是这种自由精神给予我们以武装力量,使士兵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现在,我们知道,这种自由的精神、个人的自由以及人类的个人尊严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坚韧、最持久的力量。

胜利是值得欢庆的,同时有其负担和责任。

但是,我们以极大的信心与希望面对未来及其一切艰险。美国能够为自己造就一个得到充分就业与安全的未来。同联合国一起,美国能够建立一个以正义、公平交往与忍让为基础的和平世界。(16)

引用文献:

(1)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完全在于极其专横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政策

(2)宋志勇 | 国际秩序、“满蒙权益”、反苏防共: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认知逻辑

(3)太平洋战争_百度百科

(4)偷袭珍珠港_百度百科

(5)太平洋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从近代几次战争看人类决策理性的局限性限性

(6)【党史今日】1934年4月17日 日本发表侵华宣言——天羽声明

(7)许纪霖|一种新东亚秩序的想象:欧盟式的命运共同体

(8)许赛锋|人种论与一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

(9)解析美国战略文化的特点 ——中美关系的新思考 中篇

(10)种族之战还是文明冲突: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人眼中的日本

(11)妥协绥靖坐以待毙,还是破釜沉舟绝地反击?

(12)国家太大,当不了狗

(13)世界大战?拜登等的就是这个!

(14)别被带偏了!乌克兰危机,霸权才是万恶之源

(15)终战诏书_百度百科

(16)日本投降日的广播演说,杜鲁门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再不偷袭,日本人这大东亚战争就算是白打了。

咱们这里需要补充一个小知识,在 20 世纪 30 年代末,日本的能源结构是这样的:80% 的石油来自美国,10% 的石油来自东印度群岛,只有 7% 左右的石油可以自给。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从 918 开始折腾到 40 年,找到能替代美国的石油生产地了么?

没有。

不仅石油高度依赖美国,铁和各种军需物资都严重依赖美国,甚至可以这么说,要是没有美国人提供的这些物资,日本这侵华战争就根本打不起来。

1937 年美国对日出口总值为 2.89 亿美元,其中石油、精炼油、废钢铁、原棉这四项战略物资就达 1,42 亿美元,约占二分之一。以石油一项而论,日本所需石油来自美国的份额,1937 年占 80%,1939 年占 85%。[1]
据统计,1937-1938 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军需品占其军需品总进口额的 55%。1937 年,美对日废钢铁的出口量是 1931 年的 40 倍之多。[2]
(1937、1938 年日本)从美国输入铁合金为 77.53% 和 82.71%,铜的比例高达 95.18% 和 90.89%,煤油及其产品为 6.271% 和 65.57%,汽车及零件为 9.241% 和 64%,飞机及零件为 70.19% 和 7.692%,金属工作母机为 69.53% 和 67.09%。[3]

这就是二战中最讽刺的地方,美国人是日本人在二战前期最主要石油来源国,而且没有之一。日本人觉得不能任由老美这么掐着自己的脖子,于是 1934 年出台了《石油工业法》表示要加强本国石油产业建设,效果……一般吧;然后 37 年又搞了个《合成油法案》,表示要开动大日本帝国先进之科技手段以煤改油,效果……更一般。

考虑到 1937 年日本的财政收入才 47 亿日元,而以当时的汇率来看大概 3 日元可以折合 1 美元,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每年日美之间几亿美元的进口额意味着什么。

而更倒霉的是虽然侵华战争开始以后日军进展极其顺利,然而中国是个贫穷的农业国,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而工业建设又是个耗时巨大、烧钱极多的活儿……所以日本人十分郁闷地发现自己这仗是越打越大,然而钱却都进了美国人的兜。

这就是为什么 37 年日本人在扬子江上炸了美国船,罗斯福把这事按下去的原因之一——顺便一提,日本人为了平事掏出来了 2214007.36 刀,1937 年的两百万美元啊……日本人在占领区甚至搞了一次「抵制美货」的闹剧,然而美国人对此并不在意:有本事你抵制我的石油啊?

美国国内群众此时对日本人的反感情绪已经是十分强烈了,甚至有几百名学生代表参与了焚烧日本丝绸的行动。等到了 1938 年美国政府觉得实在不能再这么容忍日本人了!必须上点手段了!

于是政府向上百家工厂写信:建议不要跟日本人做生意。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道义禁运」

6 月 11 日,赫尔在记者招待上公开谴贵对和平居民的空袭轰炸,随后他写给美国 148 家注册出口飞机和飞机部件的厂家,表示:政府强烈反对把飞机和航空设备出售给世界上任何对和平居民进行轰炸的国家。[4]

道义禁运的效果极其明显,立竿见影,日本人 37 年从美国进口的飞机及部件达到 248.4 万美元,38 年为 1745.4 万美元,增长了 7 倍。

这么拖拖拖一直拖到 39 年重庆轰炸,美国人民一看艾玛这太惨了,咱们真的不能再卖给日本人石油了,罗斯福表示那不成啊,你不卖给他石油了他狗急跳墙去打英荷东印度群岛怎么办?为了避免战争扩大咱们还是继续做生意吧……

为什么罗斯福对东南亚这么关心呢?

原因有三:

一是当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还很严重(虽然在迅速扭转之中),大家都认为一战是邪恶的资本家篡夺政府打的不义之战,咱们美利坚工业力天下第一,为啥不能静静地看着他们打个你死我活咱们就卖军火赚钱?

二是美国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前其基本战略构想都是先欧后亚,为此牺牲一点中国利益根本不是事;

三是东南亚乃是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地,而美国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没有之一,手头却没有靠谱的天然橡胶产地,对东南亚的橡胶高度依赖。

可尴尬的问题在于你想继续跟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

没钱了。

日本之所以能在侵华战争初期进展迅速,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军队跟政府都为此准备多年,攒到一起之后爆发了一波。从战后复盘来看,日本国力在 1937 年达到巅峰水平,然后就开始滑落:

这里咱们需要简单讲一下日本奇葩的产业结构。

正常国家的一二产业是相互补充的:我第一产业提供原料,第二产业加工原料,剪刀差完成原始积累慢慢爬工业科技树,最后再进行反哺。

可问题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拿到了大清朝的巨额赔款,又获得了朝鲜、满洲与台湾这三个殖民地,这让日本得以在不对社会基础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情况下上马军事工业。最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

1.日本的基本盘是寄生地主制,生产关系极度落后,普通农民负担着极为沉重的地租,阶级矛盾十分严重。

2.由于第一点的存在,所以日本国内存在着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使得日本的轻工业(主要是纺织业)非常发达。

3.甲午战争后获得的大量赔款使得日本得以建立起与其国力不匹配的发达军工业,但却缺乏相应的制造业基础,大量工业母机必须依赖进口。

与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第 1 部门装备第 2 部门不同,在一战前的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中,第 1 部门不仅无法为第 2 部门提供必要的装备,就连其自身的装备也要依赖于海外进口。[5]

所以你说日本军工业强不强?

挺强的。

但是这种「强」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强」,是有依赖性的强。废钢铁要进口,工业母机要进口,橡胶要进口,石油那更不用说了,必须进口。所以日本想爆产能,就必须扩大进口,爆的越多进口的越多……

关键在于当时做国际贸易要的是真金白银。

你日本在占领区发行军票,行!在国内超发货币,没问题!可你想买我美国人的石油和机器,想买我东南亚的大米和橡胶,对不起,拿黄金英镑美元来!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硬通货去哪搞?

抢中国人的?没毛病!可中国当时是个农业国,比日本还穷啊!

搞进出口贸易?

这个靠谱,二战前日本最大的外汇来源是咱们上边提到的纺织品贸易,再加上一点生丝。日本人自己说得好:

(生丝是)凭借日本的土地与日本人民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作为纯粹日本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几乎唯一的商品。[6]

可是纺织业是个劳动密集产业,侵华战争扩大之后日本的人力资源迅速见底,大量生产能力转向军工业,军工产业大发展的后果就是进口物资要向军用物资倾斜,1937 年 9 月,日本政府实施「等级临时措施法」,限制棉花羊毛等产品进口——人手又不足,产能又不够,原料也没有了,你咋办?

所以说论持久战里说得好啊: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觉得全世界都在围堵自己,还把自己当成了受害者,咬着嘴唇一脸委屈相,认为自己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被迫自卫”。

日本统治集团把自己民众的苦难生活归咎于外敌的封锁和欺压,而枉顾他们自己才是问题所在,强行将整个民族绑上战车。

天皇及旧日本统治集团不等于日本民族。(doge)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搜一部日本拍的电影,《激荡的昭和史:军阀》。这部电影以226兵变为起点,梳理了天蝗、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内阁总理大臣等头面人物,以及陆海军部内各参谋对战争进程的作用。其中一段,山本五十六跟大西泷治郎在写做长门号,实际模型为金刚号的战列舰上(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模型的三四号炮塔间隔很远,中间还有个秘制凸起)讨论未来的对美作战前景。山本跟大西很明白对美作战死路一条,毕竟重要战略资源都是美国佬在卡脖子。但是山本更明白不搏这一下日本必败无疑,搏了似乎还能死中求活。另外一处是日军进驻印度支那招致美国对日完全禁运后,陆海参谋凑一块商讨对策时,对当前战略资源储备情况的介绍,反正惨不忍睹就对了。

另外此片需批判着看,全片也就结尾让一个下层军官还是士兵骂了骂为什么不早点结束战争之外,没有对战争进行更深入的反思。陆军在这片里黑的很惨,全片的基调就是陆军惹事,海军帮忙擦屁股顺带点燃火药桶,内阁再去擦屁股。然后陆军再惹事,海军再跟着擦屁股外带点火药桶,内阁因为是陆军大臣兼任内阁总理大臣,也没法擦屁股了,最后招来小男孩跟胖子。

这部片子里东条上等兵以及下属参谋全是一群剃着平头的花岗岩脑袋,那身绿色军装土的掉渣,倒是海军各种伟光正,英气的发型,笔挺的白色或者藏蓝色军装,看着比陆军更像正面人物。(演海军参谋那几位也演过奥特曼)这部电影也是日本二战电影里面一种常用手法,所谓反战败不反战是也。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讨论太平洋战争前的日美谈判的时候,我实际上略微偏向同情日本的。先别骂我汉奸,我做个对比,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1、美国对日本的国力扩张(占领了中国人口、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不满——美国对中国的国力扩张(经济实力与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不满

2、美国政界对日本政治和文化的无知(1943年写成的《菊与刀》充斥着对美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各种想当然和自我解释,这还是当时最了解日本的美国人写的,这一毛病至少到了1963年仍存在)——美国政界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无知(马蒂斯前段时间关于中国明朝的朝贡体系的解释,有兴趣的人可以了解一下);

3、美国对日本提出了根本无法接受的“最后”要求(美国要求日本在一个月内撤离印度支那半岛与中国大陆地区,日本提出可以在1943年以前逐步撤离,以缓和国内压力)——美国对中国提出了根本无法接受的“最后”要求(这个还需要我找例子吗?);

4、日本在准备以内乱为代价(陆军大臣东条不保证能压制住陆军的不满)接受美国要求的时候,美国不肯给予任何诚意保证(1941年10月初,日本准备在3个月内全部撤军,但要求美国开放石油供应做对价,美国拒绝就美方态度做任何谈判)——中国准备开放市场给美国,美国仍不肯做任何退步(6月15日的美国对华征税决定);

那么,现在知道我为什么偏向同情当时的日本了吧?


附加一些当时的日美谈判情况:

1、在美国国务卿赫尔强硬对待日本提议的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倒是提出了一个缓和局势的办法:


六个月(内)

  1.美国准备恢复经济关系——现在卖一些石油和大米——日后多卖一点。

  2.日本不再向印度支那和满洲边境或者南方任何地方派兵——荷属、英属殖民地或暹罗。

  3.即使美国参与欧战,日本亦不得诉诸三国同盟条约。

  4.美国出面让日本与中国把事情谈清楚,但美国不参与会谈。

  然后再谈太平洋协定。

很明显,这样一份提议具有缓和局势的步骤和可操作性,但是保守的赫尔并没有把这个条件提出来。如果提出来,日本会是什么反应呢?

战后,在巢鸭狱中,东条对佐藤贤了说,如果他收到了罗斯福的暂定协议草案,历史进程可能被改变。“当时,我并没有告诉你这点,其实我已准备好了包括新妥协在内的新的建议。我是要想办法执行天皇旨意和避免战争。”然后,他长叹一声:“那时要是收到了那份草案就好了!”

2、对于赫尔极为在意的《三国同盟条约》,来栖已作出书面保证说,三国条约已没有多大意义,并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呼吁“在大英帝国、中国、日本、荷兰、苏联、泰国和美国之间,签订一个互不侵犯的多边公约”,但赫尔在他的提案中,还是把三国条约重新抬了出来。同时,赫尔对于美国提出的最后谈判案,给予了以下画饼:日本的资产将被解冻;在互相实行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签订贸易协定,稳定美日元之间的兑换率;减少贸易障碍,和在经济上给予其它较大让步,等等。但最关键的保证问题,丝毫没有提及。

3、决定太平洋战争必然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满洲地位问题,美国也没有予以澄清:赫尔心目中的“中国”并不包括满洲,他也没有要日本人从该地撒出的打算。早在四月,他就曾对野村说过,在基本的协议还未取得之前,没有必要去讨论承认满洲国的问题,所以他以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在日本人看来,赫尔的照会怎么说就得怎么去理解。毕竟,自从“谅解书草案”提出以来,在许多问题上,美国人的立场都变得强硬了。

4、如果满洲地位问题解决,日本会是什么反应?

作者注:会议所有参加者,从东条到东乡都队为,赫尔所提的“中国”包括满洲在内。一九六七年,我询问了许多东条的旧日同事,如果赫尔澄清了这点,情况将会怎样?佐藤贤了是首次知道这点。他懊悔地用手拍了下额头说:“那时我们要是知道这点就好了!”他非常激动地说:“如果你们早说承认满洲国,我们会接受那个建仪的!”铃木、贺屋兴宜和星野则不想走得那么远。贺屋兴宜此时已是一位政界的主要人物,他说:如果那个照会不包括满洲国,发动战争与否的问题就会重新得到详细的讨论。对手是否要从华北立即撤军的问题,虽有共产党的威胁,“也可能会在联络会议上热烈进行讨论。”铃木说,最少能阻止珍珠港事件。“政府可能改组。”

看看这些问题,是不是和美国现在的态度很象?

顺便再发一段话:

昭和19年(1944年)6月20日,英国军需生产大臣奥利弗·利特尔顿在伦敦的美国商业会议所的茶话会上作了如下发言,引起了物议。然而它却绝妙地替昭和16年(1941年)11月29日下定开战决心的日本政府和大本营说了所要说的话。

他说:

“所谓美国被施进战争是历史上编造的骗局。美国已经把日本驱赶到这种境地,即压得日本人已经不得不在珍珠港进攻美国人了。”(《大东亚战争全史》,该书关于日美谈判部分大量引用会议记录以及正式文件,当然,这是日本人引用的别人的说法,对此要保持正确的立场)


user avatar   qiu-shan-jin-tian-chu-ben-zi-liao-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懂,为什么会有人说加入了轴心国是“想要一鼓作气解决中国问题。”

我不知道日本在加入轴心国对于一鼓作气解决中国问题有何帮助,可能是我水平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我立场有问题,我只知道对于日本解决中国问题唯一有实际帮助的只有同年四月签订的日苏中立条约,因为只有这个代替苏联入轴的中立条约能实际减轻日本在苏联边境的军事压力从而抽身中国战场

话说回来,加入了轴心国是对于日本解决中国问题有什么帮助呢?有肯定是有的,只在日本人的纸面根据同年12月的关于促进对美英兰蒋战争终结的腹案第二条,德意日应该先合力制服英国。英国被制服了,第四条当然会认为相关战果会促进蒋政权屈服。但是这个方案对解决中国问题有任何实际帮助吗?并没有。

几天后的日本人自己写的关于重庆政府屈服工作相关的文件第一条是主张运用谍报战使得蒋政权投降,第二条是通过日本对同盟国战果来适时使得蒋政权屈服。

也不懂日本人为什么会“骂陆军不骂海军,因为舰队长官和参谋受制于军令部,自己动不了军舰。”

可能我位面的旧海军有所不同,居然负有战争责任,同时也很暴躁,像个愣头青。

海军善玉论主要是昭和三十四年代所流行的一种说法,其认为海军是对待开战态度比较消极。但是现在随着各种资料的公开以及更多书籍的出版这种说法已经完全站不住脚。

现在反而是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海军激进的行为(偷袭珍珠港)导致了关于促进对美英兰蒋战争终结的腹案(消灭美国战争意志,让美国因为厌战结束战争的计划)的美国部分完全破产(开战次年二月认为实现让美军因为厌战而推出战争的目标已经非常困难),山本五十六是最应该负有战败(不是战争)责任的愚将

海军有不有“昭和参谋”呢?答案是肯定有的,开战的佐官阶级几乎全是轴心国派,他们当中不少人参与了制定有关对美开战的计划。海军士官有没有暴走行为呢?答案是肯定的,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要不是小园安名生病了,可能麦克阿瑟能不能活着在厚木海军基地下飞机都玄。

更加不懂“41年春季开始,美日双方就《日美谅解案》进行了大量磋商,这个方案对日本人过于有利,并不是美国人真正的意思,但是可以看做是美国人试探日本人诚意的一个工具。”

日本人基于那四点写的日美谅解案当然是体现出对日本人有利的情况。

实际上美国人后来在禁运后搞的怀特草案可是要求是:

1.日本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全面撤军【仅从中国(不含当时日占的东北、台湾)撤军】

2.日本在中国只能支持蒋政权(也就是要废除汪政权),除此之外还得向蒋政权提供十亿日元的贷款【不赔偿、宁渝合流】

3.日本必须把出产军事物资的大约75%卖给美国【此前根本没涉及这点】

4.以苏联从远东撤军为前提,日本也必须从东北撤军【承认伪满】

也就是除了被赫尔删除的怀特草案第4条之外,之前日本人写的日美谅解案没一点被美国承认。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跟日本人讲战略就是对牛弹琴。

日本人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贪婪、不知进退、自视甚高、漠视现实、迷信意志的力量。

岛国的民族性使然,格局有限。一百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

你都吞并了朝鲜、东北,掠夺了那么多富饶的土地,即时收手岂不美滋滋?那不行,还要吞并全中国、东南亚、太平洋甚至澳大利亚和美国,乃至全世界!


user avatar   ba-yix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jiu-dou-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相关话题

  日本和韩国为什么那么恐惧朝鲜发射卫星? 
  太平洋战争后半段,面对日本兵力密度较高防御工事完备的岛屿,美军为嘛几乎没有过非常漂亮的攻势作战? 
  为什么苏联不用一夫多妻制在二战后恢复人口? 
  二战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日本的?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为什么提出并执行「三光政策」(日方称「燼滅作戦」)的行动? 
  「汤恩伯在河南时,刮地皮刮得厉害。日本人侵占河南了,反而派粮赈灾」是真的吗? 
  如何评价 1945 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枚原子弹以迫使日本投降的行为? 
  为什么二战时日本没有生产出比较像样的主战坦克? 
  为什么希特勒敢叫嚣:一脚踹垮苏联? 
  在日本投降那天cos成麦克阿瑟去逛靖国神杜会怎样?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我们熟知的历史常识根本就是错误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湖北咸宁填埋6000公斤竹鼠蛇类?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