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了很多答案。

超多人在diss杨绛先生的颜值。

附带diss杨的作品,杨的人品。

而且是公开答案。


试问,这和杨绛说张爱玲颜值不高,三观不合有什么区别?

况且杨先生还只是在私人书信里唠唠,还注明了是偏见,写清楚哪些是听来的东西,写清楚可能是因为生长环境不同导致不能接受。

容得诸君diss杨,杨就不得评论别人了。

我是不敢妄言杨先生的品行如何,但从上对比,的确比在座的某些人高的多了。


书信里说说对人的评价,本不是一件大事,结果被有心人挂出来,人人口诛笔伐,这不免让我想起了红卫兵,当年可能也是这般正义地打倒牛鬼蛇神吧。


user avatar   bu-ru-gui-qu-52-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件事最简单不过了,她嘴上说着瞧不上张爱玲,自己却又映了张的笔下,躲不过人性。

无非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经年的嫉妒。

当然这是私人信件,背后说人人人有,没什么可论的,但是字里行间的醋味,却是值得一说的。

(我对杨绛的不喜欢基于她的粉饰太平,她的文字读起来像青天白日下一只没有影子的鬼,怅怅然无措的呆立着。这个世界有光便有影,光过于强烈而不去刻画影,整个作品便漂浮无定。看过大风大浪而平静,是光影并重美好的样子,不是一味的岁月静好,对于我来说如同鸡汤无异。与其让光把灵魂都煮沸了,不如给我一刀让我痛快,个人意见)

钱钟书写“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的时候,是不会把自己归类为“丑的人”之中的。他有文人典型的自负清高,用玩味的眼光观察世界。

杨绛也是,出身书香世家,一生顺遂,怎能不觉高人一等?她自持是正派女人,笔下都是真善美人间至爱之流,活的也是世人所推崇的样子,把自己修行的合乎圭臬,活脱脱教科书上走下来的人物,大多人都不吝啬对她的赞誉。

可人终究不是她笔下一片祥和的样子,她自己也做不到。晚年与朋友写信,居然是说张爱玲“长相难看,满脸青春痘”,且全都是道听途说,虚虚晃晃像不像现在我们说的“我有一个朋友说……”。虽然是私信,且不说观看过她俩人照片,孰丑孰美,自有评价。可怎么修行了一辈子,却忍不住在这里破了功?

其实也最简单不过了,她自语瞧不上张爱玲,却映了张的笔下。最最普通的女人心理,无非是经年的嫉妒郁结于心,字里行间浓浓的醋味挡都挡不住,以至于同是文人,迟暮之年还要诋毁作古已久的张爱玲年轻的时候脸上有青春痘。可见女人到死都是这样,修行再高,骨子里也改不了。

杨绛是一个心理优渥的人,她自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但是同为文人,有一个不正统但是既特别又有才华的女人,周围人都说她好,其实自己也觉得她好,但又不愿意承认,所以嘴上一定要看扁她,以表示自己高她一等。可是终究也骗不了自己,于是乎一直在心理拧着,酝酿着,脸上还要风轻云淡。终于还是忍不住,向友人一吐为快,以此印证自己的态度,自己高她一等。以至于早就不论痘不痘的年纪还要说人家脸上有没有痘,你说逗不逗?要是真的单纯看不上她的人品文章,何必讨论人家的长相?无非是能踩一脚是一脚,自己有强一点的地方也是好的。甚至拉着保姆踩一脚。

好比是学时时代,你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父母是知识分子,老师喜欢同学爱戴,成绩又好。可偏偏班里有这样一个人,长像文艺,迟到早退但是语文爆表,可偏偏还不做课代表。老师也忽视她的毛病,反而赞叹她惊人的才气,你说你恨不恨?你的正统形象远没有她的反叛来的精彩,来的引人注目,来的才华横溢,你说你恨不恨?

张爱玲说“正经女人虽然痛恨荡妇,其实若有机会扮个妖妇的角色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张爱玲就是文学上的荡妇,“正经女人”没有机会扮演妖妇,那么心里也是嫉妒的。

其实论文学上,杨绛是比不了张爱玲的。一个顺风顺水的人写的东西也不上不下。说句过火的,杨绛的文学成就是钱钟书是她老公。而张爱玲的才华,即便很多人不喜欢她也不能否认,这样的才华连杨绛都被刺到了不是么?

喜欢张爱玲的人大多是心理敏锐的人,或者是经历过俗世的不幸,能察觉世故人情中微妙的情愫,看到人性中卑劣的一部分。

我认为张爱玲应该是一个有联觉或通感的人,她太善于捕捉细微的情愫,通过一系列手法把她还原到纸上,读者读到的话,假如曾经有过这种难以描摹的情愫,瞬间可以感受到。

她也太能看透人性骨子里卑劣的部分,洞悉人与人噬咬的烦恼,这也和她的童年经历有关。

很多人说张爱玲刻薄,一部分人是真的觉得她刻薄,一部分人是根本读不懂她。

说张爱玲刻薄的人大约没有看到她的真诚。

她从来都是把自己切好码整齐血淋淋的给世人看的。

刻薄的刀面向别人前自己已经被屠戮几千遍。

这个世界有两种语言,一种是符合道德标准,为世人所口颂推崇的;一种是露骨的真相。真相太过残忍,也激怒试图掩盖它们的世人,因此被口诛笔伐。

这个世界从不单纯的美好,有光便有影,痛苦与快乐如影随形。像少女脸上的痘,茂密花丛的虫,华美袍子上的虱,张爱玲善于尖锐的吐出人性的卑劣,洞悉人性玩味试图隐藏遮掩的一面。懂的人自懂,不懂的人说她刻薄自负。

承认人性的卑劣也是自己的卑劣,需要莫大勇气。创作者打动世人的唯一途径就是真诚,真诚就是把自己曝光,因为对自己太过残忍,不愿意一点粉饰太平岁月静好,刻薄其实也是自己最后的防线。

我一直认同

“鲁迅是一座山,后面有许多的山都被这座高山挡住了,而张爱玲是一条河。”(凭记忆写不知有无错字)

如果千百年后,要我推荐那个时代读的书,我会说读鲁迅和张爱玲。一个去认知这个时代的民族与思想,一个去感受这个时代巅峰的美(个人意见)。


以上

(我很诧异有人说张爱玲只写情爱,这完全没有读懂张爱玲,张爱玲写的情爱只是表皮,底下的东西才是深刻的。以及谈到格局,很有意思,画山水固然很好但画局部场景也很牛逼,为什么要把美局限到一种形式?)

(评论区回复有的是认真说的有的是胡乱说的,毕竟也不可能每天看到评论再费尽心思的去回复。有些话是基于你反驳我我一定反驳回去这种无聊心态回的,有失偏颇。不过还是再申明一下,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分割

看了几天评论区有感而发

评论区有很多人的意见和看法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以及大家的讨论很有趣,被推荐了一些书会去读。

读书读不懂比不读还要可怕,活在自己臆想的思维世界,读书不再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而是在书里找自己的思想范围,填补支撑自己思想的观念,这实在是太可怕了。突然想到《子不语》里一篇文人夜有光的故事,想来这种人晚上野鬼路过也能看到乱糟糟乌黑黑一团浊气吧?

控制思想真的非常可怕,我以为的也一定要你以为好像很多人终生都不会明白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


最近看到一句泰戈尔的诗,“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话其实是翻译错误,正确的意思是“世界吻我以痛,还要我报之以歌”。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前者更加崇高乐观,可我觉得后者更加真实,后者才是世界的真理。我相信世界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说的,是有钥匙的,深刻的创作者无一不在揭示世界的真理,递给你人生的钥匙。

“世界吻我以痛,还要我报之以歌”,人生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磨难,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所以逼迫我们必须前行。你能怎么办呢?刚买的热腾腾的豆浆莫名奇妙打翻在地上,走路走的好好的撞到脚趾疼痛不已,夏天到了自己却要遮掩好腿上的伤疤,高考失利,工作上总有一个人有着令你艳羡的运气或背景,亲人如秋风送落叶般离去,爱人背叛。漫长的时光,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谁都无法剥离,鸡汤文学告诉你你要乐观,世界是无比美好光明的;深刻文学教会你你要歌唱,孩子,你要歌唱。因为生活依旧继续,你依旧要高声歌唱。斯嘉丽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我在高中时有一个政治老师,我极度不喜欢她,她是一个d员,在精神上只原因承认世界光的一面,而有意掩盖弃离影。但是有一次上课她分享给我们一首小诗——时光有序,而生活总是给好的一面给人看,另外一面,是要爱的。这是我唯一认同她的一次。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所以我不喜欢杨绛,我承认她优秀,承认她受到挫折,但我觉得她的作品不够坦诚,有意遮掩,她太喜欢涂抹太平,太喜欢描绘光,她不愿意直面现实,而是描绘一个想象,所以作品脱离真实,过于割裂,像茫然的鬼,她能愉悦你的身心,但不能教会你什么,你可以享受她的文章,但老实说无法吸取营养。

所以我喜欢张爱玲,她真诚,她的真诚对自己几尽残忍,她递给你世界的钥匙,读者能感受到她无比的真诚,故而温暖。她对人性卑劣的揭示如同一幅画每根线条的落脚都卡在骨点上,如此精准而畅快。她的作品光影拉的很近、甚至交织着,一个特别的色调,所以她生动而苍凉,所以她不可复制独一无二,上帝给她特别的眼睛,让她觑到特别的色彩。她告诉我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噬咬性的烦恼是无可躲避的。她的作品在艺术性上独成一派无可复制,她几笔勾勒人物的鲜活传神、细小情感的捕捉与文字再现、宛若电影镜头般场景的构建、语言的苍凉华美、氛围的营造、洞悉人性后的精准揭示,都是独特的,因此翻拍她的作品很难再超越她。

我很怕读书只读到光忽略影,虚假的乐观,很容易碰到挫折后精神崩溃。也很怕读书不再去思考,不再去接受学习新的思想,这代表精神已老,慢慢就会画地为牢,枯萎在自己的领地死去。“世界吻我以痛,还要我报之以歌”,这才是生命的真理。(主观上的胡言乱语)


user avatar   yolfilm 网友的相关建议: 
      

-


这是个近代文学史的巨大问题。


可惜在网络上,一切的一切,都会成为胡说八道式的想当然尔,成为信手捻来的喟叹,成为没有意义的联想。


光是看杨绛「私信」中的支字片语,诸君会以为「夏志清把张爱玲评到一文不值?」……可是呢,在夏志清(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先生把张爱玲的「金锁记」高评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喔。


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


杨绛有其自己人生的高峰与低谷(杨先生在文革时的遭遇,放任何人身上都是须弥山一般大的耻辱),同样的,张爱玲亦如是,张的人生低谷,可能是她长满青春痘的青春期,可能是她托爱大汉奸胡兰成的青年期,当然,更可能是她只身赴美「天才成为凡人,一事无成」的美国时期。


都是一样的被命运摧折,说到底,谁又有嘲笑谁的资格?


回来说题目。


题目中,杨绛所道及「夏志清评论」时,有识者真感兴趣,可以去找夏志清和张爱玲的通信录(坊间都有出版)。我这里简单就印象说两句。


一、


张爱玲在美国诸多努力与尝试,全都失败,真正的一事无成。除了台湾琼瑶的皇冠出版社对她出版物的支持外,张爱玲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根据时人的访查,张爱玲老年后,因为生病无钱治疗(美国当时是个没有全民健保的国家),为了解决自己的病痛问题,得想方设法,长途跋涉去公立卫生所一类的贫民机构求诊。


换言之,中国近代的大作家,其实在美国过的日子,是接近於社会最底层一般的残酷存在。



又老又穷,又丑(谁老了能不丑呢?杨绛自己老了,又好看到哪去?)。

换你是张爱玲,维持不了体面,又想维持体面,你又能如何?


所以只能离群索居。谁也不见。


二、


杨绛的信中写道「夏至(志)清很看中张爱玲,但是他后来对钱锺书说,在美初见张爱玲,吓了一跳,她举止不自然,貌又可怕。」,但根据夏志清自己的访谈录,他一生帮助张爱玲无数次(帮她找工作,帮她寻求在美的出版机会……等等),可因为张爱玲的离群索居不愿见人,夏志清却只见过张爱玲两三次,连张的口音和打扮,夏志清自己都记不得了。


我认为杨绛没有说谎,当然,夏志清也没有,之所以会有这些言语传世,我善意地猜想,该不过是一种误解,夏志清的感慨,应该是「文学研究者(夏志清)」,对研究对象「近代中国文学大家(张爱玲)」,一种想像和真实之间「落差」的惊讶罢了。


说过了,连夏志清自己也忘了。


就跟我们看漫威漫画,对史坦李大名如雷灌耳,第一次见他亮相银幕的老丑状,不也一样?


三、


在夏志清的眼中,张爱玲是有大问题的。但绝不是长像。


张爱玲非常不懂得待人接物的,身体非常不好,(没有收入)又穷,但最大的毛病,还是在人际关系上的疏於经营,完全无视基本的人情世故。夏志清帮张爱玲太多次,可张爱玲难得到一次纽约,夏志清想请她吃饭,张爱玲却生冷拒绝,完全不给面子。


张的个性可能本来就有问题,可这样的问题,又因为在美国的种种遭遇而更形加重。


张爱玲在美国时,曾经有过两次大的「华人女作家」出版热潮,一次是台籍作家,叛逃大陆后,经过文革折磨又叛逃回台湾的陈若曦,在1974年出版的伤痕文学「尹县长」,一次是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在1989年出版的「喜福会」。


两次热潮中,张爱玲都试图追赶(有与夏志清的通信文件证明),她试过了太多方法,自己翻译自己的作品(金锁记),甚至试著用英文写作(怨女),包括把自己所有的难堪过往拿来书写,写好了却不愿出版(小团圆),一次一次突围不成,一次一次地失败而终。


极其痛苦。


痛苦到,一个人孤死屋里,成为枯腐的,无人收拾的尸体。


在夏志清的描述中,他对张爱玲是充满敬意和怜惜的,他也总是不惜以自己仅有的一点身份地位,拼命试图帮忙她而不能成功,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相信夏志清也分沾了张爱玲的殊大折磨与难堪。


是的。


「张爱玲在美国的境况非常不好」,你可以这样理解夏志清的感慨。

「张爱玲是个天生的丑八怪」,你也可以如杨绛一般,这样理解。


但这些错置的感受,能损及张爱玲作品的高度吗?……它当然不能。



评论串中搬出:


有人质疑我的「这是近代文学史的巨大问题」一句,多讲两句:

一、张爱玲这么好的作者,为什么在美国一事无成?

二、张爱玲为何孤死房中,尸体很久才被发现?

尤其是第一点,当然是近代文学史的巨大问题。


我说的「文学史巨大问题」,说的可不是「杨绛恶评张爱玲」。

作为在台湾成长起来的人,我根本不认识杨绛,还得查搜索引擎才能知道她。


-


user avatar   ma-de-lai-nuo-xiao-dan-gao-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谢邀。不过这真是个要关闭评论的回答啊!(更新全部放最后)


先说,我对张爱玲毫无偏见,但我不喜欢她,原因完全因为她的作品。杨绛说她文笔不错,这话我只能同意一半,总的来说,张爱玲文笔还可以,但还是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


以下举例:


“原是做姨奶奶的,后来老太太想着,既然不打算替二爷另娶了,二房里没个当家的媳妇,也不是事,索性聘了来做正头奶奶,好教她死心塌地服侍二爷。”


“她也配!我原是老太太跟前的人,二爷成天的吃药,行动都离不了人,屋里几个丫头不够使,把我拨了过去。怎么着?你冷哪?”


像这样的对话抹去书名、作者,你更容易想到哪本小说?


再比如《传奇》小说集里的《琉璃瓦》,看看这样的对话:

琤琤道:“妈,你不看我急成这个模样,你还挑我的眼儿!启奎外头有了人,成天不回家,他一家子一条心,齐打伙儿欺负我。我这一肚子冤,叫我往哪儿诉去!”

姚太太冷笑道:“原来你这个时候就记起娘家来了!我只道雀儿拣旺处飞,爬上高枝儿去了,就把我们撇下了。”

琤琤道:“什么高枝儿矮枝儿,反正是你们把我送到那儿去的,活活的坑死了我!”

姚太太道:“送你去,也要你愿意!难不成‘牛不喝水强按头’!当初的事你自己心里有数。你但凡待你父亲有一二分好处,这会子别说他还没死,就是死了,停在棺材板上,只怕他也会一骨碌坐了起来,挺身出去替你调停!”

像这样的对话《传奇》这部被捧得很高的小说集里真是比比皆是。张爱玲作为二十世纪的作家,还在这么模仿十八世纪的《红楼梦》,还在让笔下人物讲着一口十八世纪的红楼腔,这是非常造作的,她受《红楼梦》影响太深,但这种浓重的红楼腔已经毁了她。现在她好像被不少人誉为数一数二的天才,数一数二的作家,平心而论,《传奇》这部小说集显露了她的才气,她算是早慧的作家,但离天才还差得远,哪个天才会这么模仿两百年前的作品以至于使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显得那么造作的?


倘若她都算是天才,那跟她同时代的女作家比如艾丽丝·默多克、A·S·拜厄特、弗兰纳里·奥康纳等等又都算什么呢?更别提早她几十年的伍尔夫。张爱玲连杜拉斯都还比不上吧,杜拉斯也就一法国二流。张爱玲模仿过的毛姆自称是二流里最好的,那模仿他的张爱玲最多二流末吧。


还常见到拿她跟简·奥斯丁比的,正好,她这部短篇《琉璃瓦》在体裁上多少有点像奥斯丁的名作《傲慢与偏见》,都是在嫁女儿,但这一比就高下立现了,《琉璃瓦》多少是有点偏喜剧风的,但太造作了,她似乎不大适合喜剧风,而《傲慢与偏见》则集幽默与反讽于一身,且结构完美、语言流畅,毫无矫情之气,小说里的对话已经成了作品的特色,其还是十八世纪末的作品,比张爱玲的早了近一百五十年。张爱玲根本就不能和简·奥斯丁比。不过,可能因为《傲慢与偏见》的结局是大团圆,所以很多人轻视她,可小说好坏何时看结局是悲是喜了。


当然她在民国女作家里算好的,这也主要是因为矮子里拔将军。


再说她的《半生缘》,这部压根就是一民国言情小说,虽然《传奇》这个集子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肯定比这个好,我不清楚为何这一部她的水准大跌至此。而且这部还是仿袭了普利策奖得主马宽德(JohnMarquand)的小说《普汉先生》,张爱玲对其故事和结构都进行了仿袭。可能粉丝会认为这是可爱,甚至认为她写得比原著好,但在我看来小说一定要讲个原创性,像这种把“英译中”当原创的根本就是一个作家的污点。


我不喜欢她完全因为她的作品,挥之不去的红楼腔,时而流露出的带着小布尔乔亚味的自虐式的忧郁、仿袭西方作品等等。


再看看杨绛的话,除了也认为她被抬太高了,倒是没一个跟我是一样的,而这封信只看到杨绛的评论,看不到杨绛所说的“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她所针对的都是些怎样的过高看待?是不是从文本身捧到人本身了啊,是不是因为喜欢张爱玲的文而把她捧成美人了呢?倘若如此,也就不难解释杨绛为何会扯到外貌了。


杨绛自称对她有偏见,为什么对她有偏见?想来就是这个了:

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我们都看不入眼。


我就是未经日寇侵略日子的人,所以对这些不大在意,但也能理解杨绛的在意,什么爱国不爱国的先不谈,杨绛自家跟日寇有私仇,亲妈、亲姑姑的事情可能对她打击比较大,钱、杨两家人当时虽然都在上海,但自珍珠港事变以后租界沦陷,这两家人是没有干过任何跟日本人有关的事的,张爱玲则不然,她可不只是嫁汉奸吧,她有在给汉奸报刊大量投稿的。就像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唐德刚评价张爱玲的:

“一个社会,纵在异族和暴君统治之下,也不能无文艺,因此在敌人豢养之下的汉奸报刊崛起之后,另一种作家艺人也就应运而生。这种作家艺人的作品,一定要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他们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一定要为凶残的异族统治者,和无耻的本族汉奸所接受。换言之,这是一种‘顺民文学’、‘皇民文学’,写得好的,也颇能承继战前‘性灵文学’的技巧;写起男情女爱来,也颇能惹出读者一掬眼泪,一声叹息,一丝微笑……这种作品兜来转去,只在个人情感小圈圈内,装模作样,惹人怜惜;山鸡野狐,终非上品———这就是张爱玲了。”

唐德刚教授是美籍华人历史学家,所以一些对张爱玲的看法并不只存在于大陆。他的话自然也可以看作是偏见,他对张爱玲的责难并非是因为她嫁汉奸,而是她给汉奸报刊大量投稿,倘若张爱玲没有给汉奸报刊大量投稿,唐教授应该也就不这么认为了。


杨、张最初虽然都是四十年代在上海红的,但杨绛的戏剧没有发过汉奸报刊,不是汉奸剧团公演的,鼓励她写戏剧并参与她的戏剧公演的李健吾后来还尝了日寇的辣椒水。所以她跟张爱玲是不一样的,并不是都在上海就都是一样的。


现在感觉不少支持这两人的都对这两人过于理想化,如果因为那个网上杜撰的鸡汤感言喜欢杨绛,那奉劝赶紧脱粉,你对杨绛可能有所误解,了解以后你可能会很失望的。她可不是啥“淡定从容”的圣人,千万别理想化,她没说过自己有多“淡定从容”。她在2005年接受法国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采访的时候被问讨厌哪类人时说“Those who hate me. I hate them too.”公开都这么说了,就别指望她有多圣人了。如果真的喜欢杨绛,有必要看看她在民国时期的作品,《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总是要看的,而不是看那些乱七八糟的营销号整的玩意儿。


喜欢张爱玲的似乎也在把她往孤高清傲上塑造,张爱玲能算是孤高清傲型的么,杨绛刻薄,张爱玲也不遑多让吧,她不也专门写了篇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讽刺傅雷么,小说里还专门有个人物叫爱玲,以示小说的真实性,这篇跟《色戒》不一样,《色戒》被说映射郑苹如,但张爱玲说不是,既然她说不是那应该尊重她,没必要把虚构的文学作品跟现实一一对应,但《殷宝滟送花楼会》是她自己说写的是傅雷,小说里把傅雷写的跟神经病一样,最后还借人物之口骂了傅雷神经病。所以也别说张爱玲很清高从不说别人,都是别人在说她,太理想化了。


杨绛晚年作品我都兴趣不大,早期作品倒是发现有可喜的,如果说她的戏剧处女作《称心如意》多少还有点缺点的话,《弄真成假》就成熟多了,再加之《风絮》,这三部戏剧的文学性可以跟张爱玲的一些小说比一比,杨绛的劣势在于量太少,这一点张爱玲碾压,这就没办法了。还有,文学性这东西不能完全跟名气挂钩,杨绛的作品也是孤岛文学,现在大陆对孤岛文学就是缺少研究,更别提几十年前了,以前大陆喜欢推出几个作家,其他人都边缘化,杨绛从没被大陆捧过,除她以外,李健吾的也毫无名气。张爱玲的小说还是夏志清发掘的,而夏志清写的是小说史,自然没杨绛的戏剧什么事,但夏志清倒是很认可杨绛的戏剧。我记得杨绛是1951年封笔的,八十年代以后才再进行了文学创作,可惜了,当时四十岁,创作高峰期不得不中断,断了几十年七老八十的时候再创作,创作力肯定是没法跟以前比的。不过平心而论,《干校六记》还可以,尤其写在伤痕文学盛行的时期,《干校六记》中那种哀而不伤的笔调是难得的,也比较显功力,而现在还有人看伤痕文学么?当然,虽然还可以,但还是有缺陷。杨绛晚年有些作品我也不是很喜欢,但有些倒也不乏反讽和幽默。


而张爱玲,她是属于没有将自己的才气发挥到极致的人,比较可惜,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可能因为年龄原因,完全摆脱不了《红楼梦》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模仿毛姆等人,但三十岁以后她应该更成熟些才是,而且她1952年离开了大陆,没有政治方面的压力,她于1995年去世,享年75岁,也未曾英年早逝,可她后来作品的口碑倒不如四十年代时期作品的口碑,有些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她才气耗尽了,再加上仿袭这个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点,真是很可惜。她在民国女作家中自然是好的,但也就是矮子里拔将军,她是大将,杨绛因为1951年封笔前的作品能在矮子里拔个中将,少将吧,还是少将吧。


杨绛公开场合似乎未曾提到过张爱玲,在张爱玲没在大陆火的时候,在大陆对汉奸批判得很厉害的时候也未曾见她公开批判过。她并没有当面把你夸得花儿一样,背地里骂你。给熟人的私人信件完全是一对一,只有一人看到,本对张爱玲没有影响。她跟张爱玲当时同在上海,没见过,张爱玲给她的印象应该就是给汉奸报刊大量投稿,又跟汉奸结婚的名人,所以偏见根深蒂固,但也没公开说过什么,几十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在一对一的私人信件里吐了槽,但也声明了是自己的偏见,这个,在我看来不是事,但在张爱玲的一些粉丝看来自然是天大的事,先扒杨绛一层皮再说。


至于说什么只有公开说才是光明磊落,那敢情当年那些公开贴大字报批判人的人都是光明磊落的了,公开拉着人去游街的也是光明磊落的了。两名女性抱团在公开场合嘲笑另一名女性相貌看来也是光明磊落的了,其实这个才是最恶劣的吧,比如某两个女作家在公开场合抱团嘲笑了另一个女作家的相貌。


杨绛是真刻薄,别圣人化,张爱玲也真刻薄,别孤高清傲化。


这题下远比这二人刻薄的太多太多,而且水平还极差。


我觉得我也挺刻薄的,我对张爱玲没有偏见,但真觉得文学上她就二流末唉。


***********************************************************************************

2018.8.12更个新

那俺也再来扯一下相貌吧,看了多张张爱玲的大浓妆艺术照,那张正面大浓妆艺术照应该是她正脸的颜值巅峰了,她的脸是属于“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型,比例很不协调,所以她有的艺术照会把头仰起来或低下去,这样可以中和她脸的长度。如果一定要说杨绛丑,那张爱玲就是另一种类型的丑,可谓丑得各有特色。张爱玲的脸远没有达到要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程度,认为是杨绛嫉妒她美貌的这心实在有点大,如果说她的才华还只是被过分夸大了,那说她有美貌那就是无中生有,你不能要求杨绛去嫉妒完全不存在的东西。更何况杨绛也没见过她,她当年也不曾有过美人的称号,其他方面的名声也不太好,杨绛是不喜欢她,但犯不着嫉妒她,不喜欢就是嫉妒么,扪心自问,你可有不喜欢过别人?不喜欢就是嫉妒?


当然,你完全可以把这个看做是一个丑女对另一个丑女楞是因为其他因素被嘎吹成美人时的私下吐槽。


还有这个吐槽相貌,杨绛也曾吐槽自己跟一个很丑的老妈子差不多,她在《镜中人》中先吐槽了一个很丑但自以为美的保姆:

我曾用过一个很丑的老妈子,姓郭。钱锺书曾说:对丑人多看一眼是对那丑人的残酷。我却认为对郭妈多看一眼是对自己的残酷。

之后就吐槽自己跟郭妈比也就是“夫人学明星”:

我不免暗笑“婢学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妈是“婢学夫人”,我岂不是“夫人学明星”?

最后又吐槽自己跟郭妈也就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别:

郭妈自以为美,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她和我的不同,也不过是“百步”与“五十步”的不同罢了。

她还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说:

谁不爱自己?谁不把自己当作最知心的人?谁不体贴自己、谅解自己?所以一个人对镜自照时看到的自己,不必犯“自恋癖”,也往往比情人眼里的意中人还中意。情人的眼睛是瞎的,本人的眼睛更瞎。我们照镜子,能看见自己的真相吗?

这个开头是针对所有人,包括她自己。


她还曾因怕别人误会自己是美女,特意声明过自己的相貌:

“我绝非美女,一中年妇女,夏志清见过我,不信去问他。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另一回事。”

哈哈,这里也提到了夏志清,杨绛用夏志清的话吐槽了张爱玲的样貌,但夏志清也是她心目中可以证明自己不是美女的证人。并且还认为她丈夫认为她美的话不过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她在《镜中人》里说”情人的眼睛是瞎的“。


她对自己的相貌都吐槽成这样,更何况她不喜欢的张爱玲了。


*****************************************************************

2018.8.18再更个新

再说一下《中国的日夜》,原来张爱玲也唱过爱国赞歌啊,看来我还是太高估她了,这赞歌一写直接奔三流末去了,而且还是战后写的。从来不认为她在抗战时期没写抗战作品是个问题,文学就应该保持纯洁性,不是什么作家都愿意将文学和政治挂钩的,张爱玲的问题一直都是她的作品在文学本身上的问题,比如红楼腔、模仿抄袭等等,还有她个人做的事,比如给汉奸报刊站台。


张爱玲的粉丝一边说张爱玲从小受外国教育,国家意识淡漠,一边又祭出张爱玲在1947年写的《中国的日夜》大赞她有多么多么的爱国,敢情张爱玲在抗战时期国家意识淡漠,不停的给汉奸报刊投稿,等抗战胜利后1947年开始爱国了是吧。


还有什么她国家意识淡漠,爱的是人民,这个我也非常疑惑,反法西斯战争不是一个国家的事,就算她亲欧美,也不应该给汉奸报刊站台的,日寇侵华不是只跟中国军队打仗,他们也杀老百姓的,一个爱人民的人会在那个时候给日寇报刊站台我真是无法理解。就像一个爱人民的人会因为自己不是犹太人就无视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给希特勒手下的报刊站台?这种事在西方也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拿自小受西方教育说事根本说不通。西方很多作家在两次大战中也没有正面描写过战争,也没有唱过爱国歌,但他们也没给敌国报刊站台啊,他们若有这些问题,你看看西方会怎么评价这些人。


再看原文吧,我真是太高估她了,虽然我一直认为她是个很欠火候的作家,但还是没想到她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很爱国是不是:

我真快乐我是走在中国的太阳底下。我也喜欢觉得手与脚都是年青有气力的。而这一切都是连在一起的,不知为什么。快乐的时候,无线电的声音,街上的颜色,仿佛我也都有份;即使忧愁沉淀下去也是中国的泥沙。总之,到底是中国。


中国的日夜
  我的路走在我自己的国土。
  乱纷纷都是自己人;
  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补钉的彩云的人民。
  我的人民,
  我的青春,
  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沉重累赘的一日三餐。
  谯楼初鼓定天下;
  安民心,
  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
  沉到底。……
  中国,到底。

抗战时期汉奸报刊的扛把子,战后摇身一变成了爱国作家了,爱国赞歌写得如此的矫情感人,二流末真是高估她了。


再想想她还没离开大陆时候写的《十八春》(也就是后来的《半生缘》),她为了遵循当时“新社会新气象”的文艺方针,也弄了个很有政治色彩的结尾,等离开大陆以后她又把结尾改了,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不过说明她还是很会“见机行事”的,所以粉丝也就别把她打造成“忠厚老实”、“清高孤傲”了。


现在似乎很多人对离开大陆的人都相对宽容,他们的所作所为经常可以被定为个性,而对一直在大陆的人会相对苛刻,比如“文革都没死”,看看,文革没被斗死都是错呢。对活得长的人还会给你框一个“淡定从容”、“不争不抢”的框框,你只能在这个框框里,否则就是你不淡定你不从容你不符合我的想象你人设崩塌。


对于没生在日寇侵华时期的一些人来说,时代滤镜是很厚的,我也不太在意那些事,但是仔细想想,倘若我也身在当时的上海沦陷区,自己以及身边的很多人为了生计除了跟日本有关的事其他的事能做的都做的时候,却有那么一个爆红的人不仅跟汉奸的爱恨情仇闹得轰轰烈烈,还同时是汉奸报刊的扛旗人物,那么即便自己没见过她也会对这样的人印象很差的,尤其这个人战后还唱起爱国赞歌来了,只怕对其会更反感。有人说杨绛嫉妒张爱玲当时很红,这就很好笑了,嫉妒她给汉奸报刊站台被汉奸吹捧爆红吗?杨绛也是那个时期红的,但她出名却跟汉奸报刊没有任何关系,她出名得更正统,一个正统出名的去嫉妒汉奸报刊的扛把子?看不惯罢了,钱锺书在那段时间都一篇文章没发。


还有扯什么张爱玲身世可怜啊、晚景凄惨啊,杨绛没有她这种经历啊,嗯,杨绛没有张爱玲不幸的童年,但张爱玲也没杨绛在抗战初期得知自己母亲离世这个噩耗时的痛苦啊,何必卖惨呢,张爱玲没有杨绛那样幸福的家庭,但也没经历过五六十岁被人挂牌子游街、剃阴阳头啊,一个跑去美国的人跟一直留在大陆经历几十年zz高压的人比惨?张爱玲后来在美国吃不开过得不好主要还是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问题,她多次被美国报刊退稿这就是能力问题,在美国混出头的华人也多,她写的那些东西美国都写遍了,她一个模仿毛姆的、抄袭美国小说的,在那边怎么可能吃得开。


鉴于张爱玲都已经成爱国作家了,那给她鼓个掌,三流末吧。


***************************************************************

2018.10.10 再更个新


张爱玲曾借苏青的话来评价潘柳黛:“这种女人,腰既不柳,眉也不黛,胖得像箩筐,装得倒是风情万种的样子,其实骨子里俗得很。”

对此,潘柳黛自嘲道:“有人看见我名字,总以为我一定是瘦比黄花的样子,我说那是因为他只看到柳枝,没有看到柳树的缘故。”


据部分人讲,说人外貌的都是没教养的,那张爱玲这里应该属于没有教养了。并且又是跟闺蜜抱团嘲讽别人胖,两个女性总是抱团嘲讽另一个女性丑、胖这样的画面貌似很不美妙,也有失张爱玲“清高孤傲”的人设,而且相比潘柳黛的自嘲,张爱玲抱团嘲讽别人胖并且拿别人名字说事的行为才真是“俗得很”。


user avatar   tuna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cao-xin-dong-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user avatar   qian-qiu-sui-yin-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lawrence-85-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tang-xiao-fu-55-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user avatar   xin-ru-gong-hua-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刘姥姥那段,让人心酸又觉有些温情,

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过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巧姐的命运改变起因,是一个比蚂蚱还小的翅膀扇动,狗儿接了丈母娘一起过活,这个事情再小不过,但对于一个封建农村老妇女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对于刘姥姥只生了一个丫头来说,在农村是被同情的对象,这意味老了无人奉养,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姑娘是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刘姥姥再年老也只能自己苦撑,干到不能动的时候,闺女能得到丈夫许可,伺候娘的临死两天就不错了。

但是刘姥姥成了农村里少有的能摆脱这个命运的人之一 ,女婿愿意接她去一起过日子了 ,一句岂不愿意,让人想象姥姥当时的惊喜。哪怕是因为孙子孙女需要人帮手 ,但通常农村男人是宁可压榨老婆,也不愿意多这么一口饭的,这点来说, 狗儿良心其实已经在农村一般男人之上了 ,最后刘姥姥为了救巧姐付出的钱财,不可能是她一个人就做主,必然也得到了女婿同意的。

有个新家,意味着农村的平日繁重劳累体力活可以分摊一大半,照顾外孙子孙女就行,正因为刘姥姥从此有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才会真心为女婿女儿一家操心,卖老脸受嘲笑也要给女儿女婿去贾府打秋风,不然她之前为什么没想起来这个亲戚,因为她不被赡养,和女儿家各过各的,当然不可能贴心贴肺为他们考虑。

红楼梦里这是一个少有的善因通向善果的故事 。有狗儿接刘姥姥过来一起过日子,才有姥姥为了后辈努力发挥余热,攀上贾府大幅度改善了生活,贾府无论是一开始凤姐的二十两,还是后来给的大堆富贵东西和一百两银子,虽然瞧不起但赈济是实在给人家了,才有人家回报以巧姐的解救。

可是如果刘姥姥没有接去和女婿一起过呢,在农村这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勤劳又聪明的老婆婆只能最后无声的泯灭乡野,死的和其他绝户寡妇一样凄苦贫瘠。试想,农村有几个男人愿意像狗儿那样让丈母娘过来一起住的。




     

相关话题

  如何提高看书品味? 
  射雕中黄蓉说:“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居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如何理解和反击她的观点? 
  什么叫纯文学? 
  为什么网文作者老鹰吃小鸡公然辱骂帮忙维权的读者和作者? 
  如果文学界评选四大天王,你认为谁可以入选?为什么? 
  中文系的意义是什么?学文学究竟有什么用? 
  王小波究竟优秀在何处? 
  「男人的浪漫」是什么? 
  成为作家需要读什么书? 
  有哪些细思恐极的故事? 

前一个讨论
曾国藩是加速还是延缓满清灭亡?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猫奴」?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