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作为一个新左翼,作为这个吧里的少数派,作为卡尔·马克思、弗雷德里希·恩格斯和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和弗拉基米尔·列宁、列夫·托洛茨基的学生,我必须站出来说一两句话。
首先,在这个吧里我是相当的少数派。斯毛派以及一些民族主义倾向的左翼派系在那里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这不意味着这里不容纳少数派。在这里一样有很多托派——当然我和托派中的很多人也有意见分歧,但这没什么关系。你甚至能在这里找到布哈林主义和卢森堡主义者——比如独孤雯女士,我和她很聊不来——很多人都和她很聊不来,因为她虽然自称罗莎·卢森堡的学生,但却根本是个中派主义者,但也没人把她赶出去。
整体来讲,这里不但是一个军事贴吧,也是一个左翼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贴吧了。这里至少比宗派主义严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吧和在护国主义分子疯狂进攻下几乎活动走向瘫痪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吧要好一些。
除了贴吧以外,如果想对苏军吧有进一步了解可以关注苏军吧微信公众号“席卷兽穴的风暴”。
我自认为苏军吧水平还只能说是一般,毕竟人数摆在那里,水平低的总是不少。作为一个苏军吧知识水平垫底的成员,我战史知识远远不如 @席卷兽穴的风暴 ,重装备知识远远不如KS12和瓦姐,轻装备方面远远不如安静的伊万。(后面那三位似乎不玩知乎。)其他不如的更是多了去了,所以不敢随意对苏军吧的水平下定论。更不敢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只要同意多少条莫名其妙的内容,历史水平就能超过人群中99%的人。只能用最简单的举例与对比来说明一下问题。
先欣赏一下某位热爱干货,知识丰富的德粉标杆的发言。中间插了两句不学无术,不看干货的苏粉的胡说八道,见笑就好。
明显看得出来这位大佬对于三倍弹径的标准相当不满,毕竟苏联人想打穿德国坦克肯定得靠金属疲劳是不是。(我不知道这位大佬为什么会把我说的三倍理解为两倍,但是也无关紧要了。)
然而某人自己给出的论据。
显然是已经承认对于质量正常轧制装甲而言,三倍弹径是一个相当合理的判断是否会收到疲劳影响的标准。对于距离前一发落点超过三倍弹径的地方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当然了,这里面所说的是任何损伤不得超过三倍弹径,否则不合格,也就是说三倍弹径是一个上限,而非在三倍弹径以内一定会有影响。
再附上一张图。
看了看,显然对于第12发而言似乎并不在某些其他炮弹的影响范围之内啊。同理,第3发的崩落和第32发的击穿显然也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第4发与第14发就属于可能受到影响了,不过以上也已经说过了,仅仅是可能受到影响而已。
再补一张图,第三发的照片和破坏范围图。
很显然从图上看不出来这一发炮弹影响了多么巨大的范围,至少破坏范围边缘距离第4与第14发的落点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多一句嘴,某位大佬坚称本人没见过文档,连页数都不知道,还说我给的页数与文档不符。所以特此截图中给出了页数,以便大家自己判断我给的页数准不准确。
关于弹种,下面几张图我想足以说明问题。(注意此处apbc特指二战史苏联使用的钝头apbc弹。)
此处apcbc与apc的倾斜等效数据曲线出自美军tm9-1907报告中对于57-90炮的各种apcbc弹数据拟合而成,apbc曲线拟合自美国对于苏联br471b的测试。ap弹那个出处没找到,不过反正不关键,看看就好。(插一句,战雷的倾斜等效算法就是出自这个。)
比起某人给出的图片,这上面三张图明确给出了依据的测试数据,还有具体的弹种。而非简简单单用被帽弹与普通弹一笔带过。另外所谓的普通弹我想一般人都会认为是普通的也是最原始的无帽尖头ap弹,至于说某人坚持用这个证明被帽弹比苏式的钝头apbc弹更好这操作我也着实是看不太懂。
下面是两张关于122钝头弹测试的数据和来源出处的图。
这下面是某人打算拿来打我脸的原始档案中的曲线图。
对此我只能表示非常感谢这位大佬提供多方面的数据来论证我的正确性。两张图图像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坐标不同,ju87埃米尔大佬大概是理解不了这种区别,所以只好由我来特此说明一下。(不妨自己带数据比对一下。)
上图是某位ju87埃米尔大佬给的资料,号称证明了被帽弹优越,抽烂了我的脸。当然了,我肯定不否认他给的图的正确性,毕竟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关键的一点是,着速4200ft/s以下(1260m/s以下),倾角47-60º之间,普通穿甲弹(无帽尖头ap)比被帽弹(apcbc)优越。请问二战坦克有谁的apcbc炮口初速超过1260m/s吗?所以请问这位大佬您找的图真的是想要打我的脸吗?(ノಥ益ಥ)
(附加资料:虎王首上50º倾角,t-34首上60º倾角,潘兴首上47º倾角,黑豹首上55º倾角。同时在发射全口径弹时,d5t与m1初速792m/s,bs3初速900m/s,d25t初速800m/s,pak40初速790m/s,kwk42初速990m/s,kwk43初速1000m/s)
上图为某人原话,超过1280mps的88mm弹药大多数会破碎,没有实战意义。所以很显然这位大佬同意在有实战意义的范围内,普通弹更加优越是不是?(实际上达到1000mps就会开始破碎,达到1100mps就会严重破碎,原因下面有讲。)
补充一个知识点,这位大佬说的这种ts弹无非是大口径炮里面塞个小口径apcbc,大部分时候只是给短管榴弹炮提供一个拼死一搏的能力,与英国的apds有着天壤之别。唯一一个能达到这位大佬口中初速超过1260mps的88/128mm炮弹,还偏偏只有没出试车场的耗子和屈指可数的猎虎可用。(具体有没有配发过存疑,不过大概率没有,因为这破弹效果还不如128mm全口径apcbc。而且大佬本人也明确表示自己无法给出这炮弹装备部队的证据。)也不知道这位大佬强行拉一个一生躺在实验室与试车场里面的炮弹想来论证什么?莫非是想说二战坦克火炮全口径穿甲弹初速普遍超过1260mps?
上图是大佬拿出来的德国ts弹的资料。我来做几个简单的小说明,横坐标是30度穿深,纵坐标是着速,浅黄色区域表示2/3的量产弹可以完整穿透,橙色区域表示仅有优质的炮弹可以完整穿透。(反过来说就是质量一般的会碎。)图中每一条曲线代表一种炮弹。右上角箭头指着的那一点表示,在某测试中有量产弹用1280mps的着速打出了305/30度的穿深。(然而该点落在橙色区域表明这炮弹质量可能远远超出了一般水平。而且可以注意到这一点的描述和箭头是用英文补充上去的,原图的档案中并没有记录该点。)
再来看看曲线,深红色实线表示完整穿透,深红色虚线表示破碎穿透,浅红色实线表示完整穿透。我们可以看到,深红色的实线与虚线是描原图画出来的,浅红色实线是后来补上去的。这意味着原档案认为在实虚线的分界处以上就会发生破碎穿透(深红色曲线),而后人根据某次意外的弹头未破碎的实验数据假设了一下如果不破碎会是什么情况(浅红色曲线)。当然了,某位大佬大概是没看懂图吧,但是人家用自己对德意志的信仰得出了如下结论,1280mps以下的炮弹基本不会破碎。
最后是一些小细节,例如原档案中该曲线中实虚线的分界点纵坐标约为1100mps,这意味着什么大家可以自己领悟。浅黄色区域边界与该曲线交点低于1000mps,而88l71初速1000mps。所以为什么德国人不继续去提高初速,或者说提高初速是不是个增大威力的好办法,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当然了,作为被德国心蒙蔽双眼与心智的ju87埃米尔大佬肯定是理解不来的。
他说的没错,但是或是有心或是无意地漏掉了前提,弹体完整。而前面也说了,恰恰在1100mps以上的炮弹很难不碎。所以实战中这美好的数据打的出来打不出来,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我承认我水平不够,也会被这位大佬带进坑,比如一开始他成功让我误认为曲线表示了着速。然而我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反倒是引用这张图的大佬到现在都没看懂。实际上表示着速的是纵坐标,纵坐标相同,无论哪条曲线表示的着速都一样。至于这位大佬为什么会认为某一条曲线有更高的着速,大概是这位大佬看到了某些常人无法领悟的内涵,比如一颗向往德国的心。最明显的体现便是又开始吹起来德国人严谨,穿透标准特别高。原图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橙色区域表示仅有优质炮弹可以完整穿透。然而这位大佬依然信誓旦旦地表示,随机抽取五法炮弹,都可以完整穿透。这大概就是比德国人还德国人的坚定信仰的加成吧。
下图是某位大佬质疑苏联人测试的准确性,理由是苏联人测88l71发射apcbc的初速是1000mps和1100mps两个数据,并且认为1100mps这个数据给得太高。
至于说他认为1000和981差得大不大,他自己也说了,药温差31华氏度初速就能差20mps,然而苏联冬夏温度差个90华氏度毫无压力,一天的早晚温差20+华氏度都不是不可能。所以说差得大不大,嗯,大家自己理解吧。
下面一张图是大佬给出的资料,号称苏联人这里测试的88l71发射apcbc初速是1000mps或者是1100mps,以此证明苏联人不严谨,搞不清楚88l71的初速。(图上紫框与红框与本答案无关。)
首先我想说的是图上清清楚楚写着是1000/1130mps,大佬之所以会看成1100mps,大概是因为他那张图太模糊了吧。(大家可以自己去大佬的那个答案里面看看。)其次,是个人都看得懂横线上下分别代表了全口径弹和次口径弹的初速好吧。底下的穿深数据也是同理,上面是全口径弹,下面是次口径弹。不然的话你们见过初速1012mps,穿深百米128mm的f-34全口径弹吗? 以下是大佬对此给出的解释。
大佬号称这下面两张图可以暴打我的脸,并且坚称这两张图都是高清大图,我看不清是我不想看。然而实际上清不清楚大家自己看吧,有几个可以辨认的字母和数字大家也自己看看吧。
至于某人扯什么苏联战后还去搞apcbc,肯定apcbc先进。然而美国人战后还去搞apbc,所以同理我是不是可以认为apbc更先进。很显然美苏仅仅是去把缺的课补全,apbc与apcbc一手拿一个显然是个稳妥的选项,倾斜与垂直穿深两头都要抓。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更加先进。
总而言之我奉劝这位大佬最好直接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比如像是上面两图这样,搜集资料打我脸可能并不是一个好选择,何必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呢?(థ౪థ)
不出所料,大佬果然是稳健地跑路加上精神胜利。详情请见如下。不过最出乎意料的是就算是逃回了主场这位大佬依然是畏畏缩缩的,特意设置了筛选评论并且屏蔽了我,不得不说现在怂成这个样子,当初何必去作呢?
对于他在那篇文章里面扯的那么多话,我懒得多做评论,大家看看底下一个小段子就好。
战场上,SU100一发br412击穿了虎王的首上的焊缝附近,炮弹打进车体爆炸杀死了驾驶员、通讯兵还有装填手。
艾米尔跳了出来大喊:“这是一发不合格的损伤,d10s不可能单独击穿虎王首上。”
德国车长:“呵呵。”
艾米尔:“这可是一发不合格的损伤,诶呀,驾驶员通讯兵你们怎么死了?这车怎么起火了?不可能,这可是不合格的损伤啊。唉唉唉,你们别弃车啊。”
德国车长:“呵呵。”
至于说我“代表”ks12,很显然我并不理解为什么以我和他的相识程度,互相帮着说两句话有什么问题。反而某人作为一个和他仅仅在贴吧上见过面的陌生人,居然还可以对这个说三道四,也真是可笑。
最后回归正题,苏军吧水平如何,先有请大佬给出评价。
不过呢,事实胜于雄辩,以上就是不学无术不爱干货的苏粉,以及学富五车融会贯通的德粉之间进行的简单对比。只能说学着其他某几位吹某吧那样吹苏军吧我没那么厚的脸皮。苏军吧水平怎么样留给大家自己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