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你会发现,不是工资高,而是房租高。
1.和很多人一样,对上海最初的了解都是陆家嘴天际线那张照片,从而认为上海最繁华的地方是浦东。到了上海才知道,上海最繁华的地方是浦西,浦东大部分地方的面貌更像遍布各个城市的“开发区”。
2.在外界知名度很高的南京东路其实只适合看历史建筑,想消费的话差不多哪个商圈体验都比它更好。
3.上海本地的年轻人普遍崇尚国外的文化,作为外地人,即使听懂了上海话,面对着上海人聊的日本明星之类话题仍然很难插上话。在大学里,为了出国,上海同学的努力程度可以超过高考大省来的同学。
4.上海人经常黑某省不是没道理的,虽然上海街头听到外地人问路很正常,但听到该省口音问路100%下一句是要钱。(评论区不少人误会了,不是指有偿指路,是指某些人以问路为借口搭讪诈骗,问完某地方怎么走,下一句就是“我要去那里,身上没钱了,能不能借点”)
5.在北方,同性恋是不怎么能说出口的话题,然而在上海,日常交谈很喜欢用同性恋梗开玩笑。
6.公交很多时候比地铁更方便。不少时候地铁要换乘好几次的地方,可以找到一条直达的公交。
7.市区通郊区的长途公交只坐短途在其他地区很少见,在上海很正常,而且这么坐还有可能享受常规数字线路没有的1元票价。
8.上海似乎没有太多出名的风景,但上海市中心那些小路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
看了很多回答和评论,看到有很多人主观觉得上海本地人排外的情况,我就想告诉大家:上海绝大部分人只排毒、不排外,这个道理来了上海才知道。不然为什么上海能容纳这么多外来人员?要这么多排外上海岂不是街头成天吵架和打架?
你们没来上海感受感受,不要臆断行吗?我搞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年代还有人有地域歧视,是没读过书吗?还是内心受到过打击?或者小时候头被碰碰车轧过?
你们没看到很多来沪打工的外来人员在下面评论都觉得上海很多人都很亲切吗???
或者你们就是想找茬?吃饱撑的?
上 海 人(绝大部分) 只 排 毒 不 排 外 ! ! !
据说只有上海人会把莘莘学子的莘读成xin xin学子,因为上海有个地方叫莘[xin]庄。。。
反正我和我的同学基本都中招了
我昨天才知道,原来地铁竟然也会坏!
中途岛战役……
题目问的是宋氏三姐妹,结果回答都在说宋美龄和宋蔼龄,咋没人说说宋庆龄?毕竟二姐名气最大,地位最高。
宋二姐跟孙中山在上海住过一段时间,孙中山一开始没有房子,是租房住的,一个月65块租金,肯定租不到什么好房。后来有前来拜访的富裕华侨,觉得堂堂国父住这样的房子不像样子,就一起捐了一个花园洋房给孙中山,这样孙宋夫妇才算在上海落户……先总理稳定下来以后还写信给孙科,叫他可以带老婆孩子也过来住。
后来先总理去世,死前特意写遗嘱,把房子留给宋庆龄,并请托何香凝照顾她,除此之外几无遗产。孙中山死后,广东省国民党政府给宋庆龄一笔1万元的抚恤金(对,是总共一万元),宋庆龄就靠这一万元的利息生活,大家数学好的自己算算一个月能拿多少利息咯?1927年412后,宋庆龄彻底跟蒋介石闹翻,同时跟宋美龄宋子文也闹翻了,不可能再从家里拿钱。最后在上海也呆不下去,就去了苏联,到苏联几乎用光积蓄,经常开完会坐车的钱都没有,也没有冬衣,就顶着寒风走路回去。
顺说,宋庆龄在上海的房子抵押过三次。
说实话,宋庆龄如果想要钱,哪怕是只想要过得好点儿,只要稍微对妹妹妹夫露点好脸,哪怕是对自己亲弟弟露点好脸,都会立刻被供起来。
然而她宁愿抵押房子,也不打算给亲戚好脸色。
宋二姐是天生的革命者。
商学院面试和普通专业不同,都是跨专业申请,所以不会有什么指定用书,完全就是考察个人的背景,职业规划,临场沟通,抗压能力,问题方向也比较随机个性化。具体可以看看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1分钟了解芯片制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