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第1页

  

user avatar   ruan-qi-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我被学员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约会聊天时女孩说:“某某开车飙到200多码,光改装费就花了30万,太帅了!”,那么应该如何回应?

我很快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但出于好奇心理,我还是把这个问题发到了自己的微博

魔鬼咨询师阮琦的微博

很快这条微博下面出现了近百条评论,并且大多数都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在这里先列举一些不那么暴力的:

*他真富有,我如果有那么多钱,我宁愿投资。

*他是靠自己赚来的钱的话就太酷了。

*他开车的时候载着你了?

*你需要恶补一下交通规则。

*那你嫁给他撒。

*不怕害出你大姨妈来啊。

*才200迈,开的是驴车吧。

*呃~呀~他一定很喜欢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改装花30万?这年头随便一个30万的破车就轻松上200迈了。玩改装?那得往百公里加速3秒以内使劲!国内团队全白搭,可这30万还不够人国外技师搓澡修脚的呢!

*那一定十分刺激,不过我如果坐上去的话,我一定会怀疑自己的小命保不保的住。

*干嘛要改装,直接买辆三嘣子不就得了

…………

如此偏激的预设立场超出了我的预料。现在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对话中说到的“开车飙到200多码”的“某某”其实是个女孩,那么咱们还会有同样的敌意吗?当然也可能有人说“飙到200多码”是超速,超速就是不好,但是请注意,人家没说是在公路上开,难道不可以是在赛道开吗?

我之所以这么较真,其实是想讨论这样一个问题——那个真正引起我们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真正的原因不是超速200码,不是挥霍30万(有发烧友砸锅卖铁玩车的),不是某某是个恶少,在这个话题中,真正会让人产生强烈不快的原因由两个事实构成——“正在约会的女孩表现出对别的男人的兴趣”+“那个男人比我有钱”,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至于超速、至于挥霍、至于恶少,这都是为了释放自己愤怒而寻找的道德借口。为什么人的下意识会这样?因为有一种认知会刺痛我们——“她对别人有兴趣是因为你自己失败”。

这里出现了两个事实:1,“她对那个男人有兴趣”,这个事实会让我不愉快,2,“那个男人比我有钱”,这个事实也会让我不愉快。但如果把两个事实联系起来——“因为那个男人比我有钱,所以她对那个男人有兴趣。”这时候我的负面情绪就会翻倍,甚至强烈到我不能去面对的程度。

再进一步分析,如果女孩是对一个骑三轮车的中年大叔有兴趣的话,难道我们的痛苦就会小一些吗?其实也不一定,因为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找到自己跟中年大叔的劣势,比如大叔性经验丰富活儿好,所以对这种心理更深入的解释是:当我们被负面情绪控制时,我们自己会去寻找更多的负面事实,然后再把负面事实建立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一旦建立,负面事实的出现就会显得更加必然,由此让我们的负面情绪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这种心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说当老婆听说老公有了外遇,往往都忍不住想知道小三到底长啥样,可是一旦知道了,不管是小三长得比自己漂亮,还是小三长得没自己漂亮,老婆的痛苦都会加倍,原因就在于老婆们把自己的不幸跟那个女人建立了更密切的因果关系。但是客观地说,老公跟老婆淡漠这件事和老公喜欢别的女人这件事并不是特别有关系。

继续分析这个例子,当我跟一个女孩约会,听到她说“某某开车飙到200多码,光改装费就花了30万,太帅了!”时,作为男人我当然不会开心,因为这个“某某”多半也是个男人,我跟你约会时,你表现出对另一个男人的兴趣,这怎么可能让我高兴呢?但理性地说,不愉快也就仅此而已。至于我没某某有钱,这虽然也属于无法让我愉快的事实,但不能说这与女孩对某某有兴趣有绝对关联。她对他有兴趣可能是因为某某比我有钱,也可能是因为某某比我重情(没有理由认为开200码车的男人都是无情的汉子),真实的因果关系其实很难进行主观认定。但下意识往往不顾这些,只要能够找到因果关系,管它是什么都可以,因为下意识的目的是为了把压抑的负面情绪爆发出来

顺着这种下意识动机,如果我认定了——“她对别人有兴趣是因为那个人比我有钱”,那么进一步又很可能得出一个更负面的结论——“我注定失败”。很多时候,悲剧往往源于那些我们不能坦然面对,但在内心深处却又相信的东西。这正是有些人动辄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强烈攻击性的原因,但本质上,过激的反应往往都代表着内心的不够强大

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再经由主观认知的放大产生了强烈的负面情绪之后,还会把这个负面情绪施加于我们认定的伤害者,但强烈的负面情绪是不方便直接发泄的,这时候道德往往成为最好的理由(我不是替自己报复你,我是替所有潜在受害者报复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基本不会面对和分析情绪,我们只是遵循一些动物本能去处理情绪——简单、痛快、报复、暴力……唯一有别于动物的是我们会给自己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

常见的道德旗帜:

她对某某有兴趣是因为——她肤浅虚荣

她对某某有兴趣是因为——某某是专门玩弄女孩的恶少

她对某某有兴趣是因为——世风时下


其实在这个对话中,唯一引发不愉快的客观原因就是一点:在约会时她表现出对别的男人的兴趣,虽然小女孩可能是有口无心,但至少这不太礼貌。

我看到有少部分网友这样回复:

*感觉怎么样?会不会恶心头晕,刺激吗?有机会我想试一次。

*好酷,我也想坐。

这样的回复虽然大度,但从约会技术层面而言,又太过老好人了。毕竟对于缺乏礼貌的行为,按照平等原则,我们有必要给予适当回敬。这就像在约会的时候,如果男人不停地打量周围的美女,那么正跟他约会的女孩应该有所表示,比如轻描淡写地问一句“这里的美女是不是很多啊?”,原则是就事论事即可,没必要上纲上线

所以在这个案例中,我当时的回复是——“这样的帅哥周围一定围着很多女孩子吧?”,原则是:按照她刚刚所说的事实,推理出一个合理的,且让她有一点儿尴尬的事实即可。

通过这个案例还可以看出,人都有这样一个共性,对于有自信的领域,就容易做到就事论事,因为事实并不会令他有强烈的不愉快;对于没自信的领域,就容易上纲上线,因为需要一些抽象的东西来保护自己。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负面情绪甚至还会转化为攻击行为,而在日常生活中,言语的暴力则随处可见,下面我再贴上一些微博里的其他评论。

*我觉得像这样的帅哥已经很少了,能让你遇见了真是奇迹,因为现在的帅哥能做到这样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飆死在车上,一种是爽死在床上。

*估计改天要买束花放它前面的地上了。

*但是他现在因为轮奸进去了。

*花那个钱找死,费劲不费劲!5块钱一包耗子药分分钟搞定!

*帅有个屁用,200码撞下来连脸都木有了。

*某某出车祸被撞飞200码,光清理残骸就用了30天,酷毙了!

*这女孩是被轮奸的那个吗?

*这算啥,我一上床就200分钟,光加固床腿就花了30万,太爽了,要不要试试……

说实话,看到这些语言时我有过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一群不能清醒认识自我的人如果再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追女孩这件事常常也是人性暴露的时候,所以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往往比方法技巧更加重要 ,高手跟菜鸟的区别也在于此。菜鸟认为事事都该有前因后果,因为有因果,便觉得自己可以有作为,总想着立即改变现状,但结果却是无端生错一错再错;而高手则懂得顺势而为见机行事,在时机不到之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生活中总归会存在着很多正面的事实和负面的事实,当我们面临困境,如果再把各种负面的事实之间都建立因果关系时,往往就容易变得悲观沮丧(比如我单身+我穷+我丑);反之当身处顺境之时,如果再把对各种正面的事实都建立因果关系,往往又容易变得骄傲自大(比如我满分+我勤奋+我聪明)。所以古往今来,那些智慧的人往往愿意以无常的态度来看待生活的起起落落,他们会看中事实,会就事论事,但不会轻易去建立因果关系,这样也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不会大喜大悲。反之,那些脆弱的人在被情绪左右的时候,甚至还会主动去寻找相应的事实,结果不是进一步作践自己就是死磕别人。

——摘自新书《魔鬼约会学》



==============================================================


补充一下


有读者表示为什么你的回答还是要揶揄女孩一下,也许女孩子只是单纯的倾诉,完全没有其他恶意,你们男人为什么不能大度一点?

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如何恰如其分准确释放情绪的问题,所以我们不需考虑表达的动机,我们只是关心:

1,表达带给别人感受通常会是什么。一个女孩对男孩说“某某花30万开200码的改装车”跟一个男孩对女孩说“某某身材火辣挎5万的名牌包”效果可以等同,虽然都可以是单纯倾诉,但一定都会让听到的异性心里不舒服。

2,如何避免自己把负面情绪进行不理性的放大。

3,如何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恰如其分的释放。


user avatar   lin-ai-mi-am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用干货!不看后悔!全文4000字,阅读8分钟!

负面情绪的产生,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和保护。更好地认知负面情绪,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可以改变你的人生哦~~


长文预警,建议先「点赞」+「收藏」,再慢慢看,以防走丢哦~~

先奉上思维导图解解馋,正餐马上到:)



01 为什么会陷入负面情绪

1、负面情绪无外不在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负面情绪,让我们受到打击,感到挫折,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血泪史啊……)

负面情绪的力量非常强大,有时候甚至会左右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到极度沮丧。



在与别人争吵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意见,会受到对方的反驳,争吵就会越来越厉害;而如果屈服于对方,自己又会感到不公平。

有时候,虽然尽力避免争吵,但负面情绪也仍然存在,会由明转暗。(活生生的地下工作者~~)

我们可能无数次尝试去解决情绪问题。有多少次是白费功夫的?(我自己是数不清了……)

我们的情绪处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要摆脱这种习惯的束缚,必须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

负面情绪背后,实际上是「身份」在发挥作用。

只要我们在我们是谁、我们的立场是什么方面感觉受到威胁,巨大的情感力量就会把我们拖入负面情绪的漩涡。(怎么突然有点哲学的味道,快拉回来~~)



2、「身份」对我们的强大控制力

要解决负面情绪的问题,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理性、情感、身份。


(1)理性人

化解负面情绪的第一个维度就是把人看成理性的行为者,和对方寻求互利,达成平衡。


(2)感性人

化解负面情绪的第二个维度是情感。我们受到情感的左右,我们倾听情感的诉求,情感就可以推动负面情绪的化解。

比如,挫折感让我们意识到了障碍,负罪感帮助我们纠正错误。

情感会给我们发送信号,我们可以运用这些信号,把方向调整到对我们自己有利的形势。


(3)身份人

化解负面情绪的第三个维度就是身份,身份根植于人类的最深层次,涉及到生存意义的理念和本质。

比如,你是谁,你认为哪些东西对你是重要的,你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当这部分受到威胁时,负面情绪就会迅速蹿升起来。

我们可以非常娴熟地理清事实,但是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

当有负面情绪产生时,不妨反思一下,这时自己是什么身份状态,你会发现化解负面情绪的新的可能性。


3、「身份」的双重本质

虽然负面情绪很难化解,但是把注意力转向我们可以施加影响的那部分身份,就会有新的发现。

我们的身份包含了我们的所有特征,生理、思想、地位、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等。

描绘出我们这个人的,就是我们自己。

如同埃舍尔的名作《手画手》,一位艺术家的双手正在自己画自己。



对于化解负面情绪,可以从身份的两方面来考虑:核心身份和关系身份。


(1)核心身份

核心身份就是决定了我们作为个体的特征,包括:身体特征、性格特点、职业、习俗等。

如果一个人丢掉了核心身份,就如同没有了姓名和个性。

身份具有五大支柱,对这五大支柱的任何威胁,都会引发负面情绪。

身份的五大支柱(BRAVE)

B(Beliefs)——信仰

R(Rituals)——仪式

A(Allegiances)——忠诚

V(Values)——价值观

E(Emotionally Meaningful Expericences)——情感上的重要经历

我们越早意识到五大支柱受到的威胁,就越容易把关注的焦点放到化解负面情绪上。


(2)关系身份

关系身份是决定我们与某一特定个人或团体的关系的特征。

比如,我们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时,你是感觉到疏远还是亲近?

先暂停一下,我们来练练眼力~~

下面这张图中,方块A和方块B,哪块颜色更深?



有时候「眼见未必真实」,公布答案咯:方块A和方块B的颜色是相同的。

别惊讶,尽管我们肉眼看着方块A的颜色比方块B的颜色要深,但是事实上它们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尝试把所有方块都遮盖住,只留下方块A和方块B)

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

这其实是视觉上的错觉,我们感觉出来的并不是客观事实,可以各个方块相对于其它方块的颜色的对比关系。

关系就是这么神奇。同理,关系身份也是会随着我们对关系的界定而变化,关系身份的可塑性非常大。

虽然关系身份会变化,很难把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深入了解,认识它们,化解负面情绪就不难了。


A、亲和性

亲和的反面是排斥。

假如朋友们一起出去玩,却唯独没有叫你,这时你的心里就会感到不满。这种被排斥的感觉让人难受。

科学家研究发现,被社会排斥的痛苦感会被大脑的前扣带皮层记录下来,而这也是大脑处理生理疼痛的区域。

换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当遭受被人排斥时,大脑接受到的反应与被打一顿差不多。

被打了,就要反抗。这是常理。所以负面情绪就产生了。

当我们认识到关系身份的亲和性受到威胁,正视它,理解它,负面情绪就不容易马上跳起来。


B、自主权

争吵之所以会越来越激烈,是因为争吵双方慢慢都不是在为某件事在吵,而是感到对方侵犯了自己的自主权,争吵升华为争夺自主权了。

小C:你冷静一下!

小D:别跟我说什么冷静!你自己冷静一下!



所以,把握好亲和性和自主权的平衡,对建立和谐的关系身份非常重要,从而更容易化解负面情绪。

能读到这里,说明你是一个爱学习的优秀人,麻烦动动小手,点个赞,Mark一下,以防止走丢哦,后面是重点啦~~


02 如何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两个人争吵不断激化时,双方已经变成不是要解决争吵,而是在争吵中打败对方。这就是因为双方陷入了「眩晕」。

我们先要了解「眩晕」到底有什么特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眩晕的特点

(1)眩晕是潜移默化的,你根本意识不到

眩晕隐藏得很深,当负面情绪产生并越来越厉害时,你通常只会觉得是外部环境失控了,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2)眩晕会瓦解你的自我反思能力

眩晕会使你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以往相同的处理模式。

在面对他人时,眩晕使你用刻板印象去套在他人身上,你会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等把人们分门别类。


(3)眩晕你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

A、时间扭曲



两个人开始争吵时,慢慢进入眩晕状态,双方都非常关注对方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以便找出可以攻击对方的地方,同时大脑开始思索,翻以前的旧账,根本感觉不到时间在迅速流逝。

有时候感觉只是拌了一下嘴,但是一看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小时了。


B、空间扭曲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对原本感情很好的小情侣,因为一件小事拌嘴,不知不觉就越吵越厉害,最后撂下一句话:我们分手吧!

这就是眩晕给他们造成的空间扭曲,他们的情感空间里被负面情绪填满了,他们感受不到曾经在一起的甜蜜记忆。


(4)眩晕使你的执着于负面记忆

A、沉湎于过去的伤痛回忆

当双方发生争吵时,陷入眩晕状态后,脑子里所想起的都是以前可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全是错的「证据」。



B、执着于对未来的恐惧

你可能会问,未来还没有到来,怎么会有恐惧呢?

举个栗子。

男朋友有一件事,不想告诉女朋友,就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后来,女朋友知道了,就找男朋友问个清楚。

原本只是问问,不知不觉就争起来了。

女朋友会说:「现在刚开始谈恋爱你就骗我,以后那还了得呀!」

在眩晕状态时,人们会对另一方未来会怎么对自己做最坏的打算。这种想象会使负面情绪越来越厉害。


2、打破眩晕的束缚

梳理好眩晕的特点,我们就可以一对一地对症下药了。


第一步:认识眩晕的症状

(1)通过询问自己三个问题来识别眩晕:

你是否沉溺在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

你是否将对方视为对手?

你是否执着于负面记忆?


(2)停下来

马上深吸一口气,再吸一口气,慢慢来,让自己恢复正常的判断力,再继续。



(3)把眩晕指出来

正视眩晕的存在,面对它,就能恢复自己的反思能力。

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觉得我们正在滑入眩晕,我们真是想要吵一个小时吗?


第二步:摆脱眩晕的状态

(1)记住自己的目的

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次沟通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和对方争个高下,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2)改变话题

当发现对方进入眩晕状态时,尝试改变一下话题,帮助对方跳出来。

有很多男生这点用得挺好的。

当和女朋友拌嘴时,女朋友越来越生气了,这时男生会说:「都是我的错,我刚才不该……我说话没过脑子。」



第三步:扩大视野

(1)拓展空间感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两个人发生争吵时,不妨跳出这个局,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着争吵的这两个人,就会有新的发现,负面情绪都容易被化解。


(2)调整时间感

A、放慢节奏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在争吵的两个人,语速都会变得飞快,说话比平时都溜,这就说明已经进入眩晕状态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讲话的速度,停一停,喘口气,就可以避免被眩晕牵着鼻子走。



B、快进

当发生争吵的时候,意识到双方进入眩晕状态时,停一停,问对方一个问题:「假设从现在开始已经过了10年,我们回头来看这场争吵。你会怎么看?」

谁都不会再记得10年前吵的架,没有任何意义,双方就会慢慢从眩晕中走出来,负面情绪也容易被化解了。


第四步:使负面情绪具象化

当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不妨把负面情绪揪出来,给它取一个名字,把它想象成一个卡通形象。

具象化的事物就比较容易对付,打倒一个卡通形象比打败一个虚无飘渺的事物容易得多。


03 个人复盘工具

任何一个技能都需要反复运用并复盘,才能越来越娴熟。

艾米分享一个复盘工具,每次负面情绪结束后,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情绪消耗量如何?
(打分1-10分,1为无眩晕,10为深陷眩晕)

2、什么样的想法和感觉在消耗你?

3、你怎么才能阻止眩晕?例如,你是否记得你的目的,动摇了关系,或者把消极外在化?

4、你能说点儿什么或做点儿什么,以阻止另一方坠入眩晕吗?

通过复盘反思,你也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找到更好地应对方式。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4000字,写这篇文章,包括查资料,码字,配图,排版,花了 2 个晚上的时间,如果你觉得写得不错,希望你花一秒钟点个赞啦~~

我是 @林艾米 ,就是那个,每天凌晨5点就自然醒,人称「行走的闹钟」,偶尔还画画手绘海报,跑跑马拉松的成长类干货答主,期待你的关注,不教跑步~~~

我的以下这些回答,也可能对你有用: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user avatar   wenmia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前问题的标题跟描述对应的不是太好,这里仅对标题所指表达一些想法。

当谈到负面情绪时候,我们会当然地想到正面情绪,也就是高兴等一类感觉。实际上,了解正面情绪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负面情绪。

  1. 高兴,一种祝福还是一种诅咒?

合乎逻辑和经验,并且合乎直觉地,高兴对人的健康以及寿命有积极的作用. 这不仅意味着更好的身体状况、更少的疾病(中风、感冒等大小疾病),还意味着更长的寿命以及无疾病寿命[1]. 反过来,身体状况的良好也能促进积极情绪的出现[2]。从这方面来看,正面的情绪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害了。如果果真如此,为什么人们不更高频率的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呢,比如更多的挣钱、更多的性爱、更高的职位......

原因之一在于, 高兴是有限度的。挣更多的钱并不会让你更快乐[3, 4], 更多的性爱不会[5], 更高的职位也不会[6].

原因之二在于,高兴并非百利无一害. 比如, 财富能带来高兴和幸福,但更多的财富会削弱人对幸福的体验感[4], 富人因此更难以满足(贪得无厌)、难以取悦(对礼物和帮助缺乏感受和感激)、为富不仁,从而更难以获得社交联系。而社交联系是我们抵御精神压力的一大重要防线[7, 8]. 超出一般水平(平均水平)的高兴会让人变得更容易上当受骗[9]、更自私[10], 并且影响人的判断力[11]. 从而对人的能力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直接结果是,年轻时候过的太幸福高兴的人,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埋下了雷,降低收入预期[12].

2. 负面情绪到底来源何处?

看起来是一个答案显然的问题——我们总是能对当前的负面情绪(不高兴、暴躁、紧张、抑郁)找到一个原因。稍微寻根究底,大部分的原因会直接或者间接的落入下面的范畴:

无非是疾病、工作、收入和家庭。不过,跟正面情绪一样,一般水平和频率的负面情绪不需要我们主动的去应对它。毕竟1)我们不可能立即解决问题的原因(比如“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2)即使应对好了也不会产生什么实际的好处(如上文论述:超出平均水平的正面情绪会产生负收益); 3)适度的负面情绪,比如悲伤[14] 、压力[15]会对人的发育/发展以及能力表现产生积极的作用 (如 我有时候喜欢那种悲伤的感觉,沉浸其中感觉很享受,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因此,大部分情绪下,负面情绪是不需要我们去应对和控制的。

剩下的那些需要处理的情况,则主要是高强度和高频率的负面情绪爆发。如果落入精神疾病的范畴,则需要医生的介入去帮助应对(抑郁症、神经崩溃等)。同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比一般情况激烈和频繁的负面情绪呢。如果深挖疾病、工作、收入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就会发现,可能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承受了更大的精神压力[16]. 这潜在的改变了我们思考问题、认识和理解周边世界的方式 (详细解释见 人什么时候会试图反抗大脑?)。让我们变得更加悲观、自暴自弃,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我这么干有什么价值、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混的真失败)[17];同时我们的神经系统会变得更加脆弱(降低免疫力、降低神经系统鲁棒性等)[18, 19], 更容易受到负面事件的影响。

所以,应对负面情绪的问题,就转变为了应对压力的问题,也就变成了处理压力源的问题:对自己过高的期望、家庭的不合、过多的加班、生存的压力、身体的疾病等等。

总结:

  1. 一般来说,高兴是一种庇佑,但超出一定量度(平均水平),就变成一种诅咒。恨一个人,就祝TA天天开心;爱一个人,就助TA百折不挠
  2.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大部分情绪下的负面情绪是不需要去应对和处理的,而且处理不会产生收益
  3. 持续的压力从微观到宏观改变我们的神经系统结构,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改变我们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视角,变得更加悲观/负面。这是需要处理和应对的那类负面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4. 解决压力源是处理这类负面情绪的根本方法

[1] Post, S. G. (2005). Altruism, happiness, and health: It’s good to be goo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2(2), 66-77.

[2] Gerdtham, Ulf-G., and Magnus Johanness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results based on Swedish microdata."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30.6 (2001): 553-557.

[3]Hagerty, M. R., & Veenhoven, R. (2003). Wealth and happiness revisited–growing national income does go with greater happines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64(1), 1-27.

[4] Quoidbach, J., Dunn, E. W., Petrides, K. V., & Mikolajczak, M. (2010). Money giveth, money taketh away: The dual effect of wealth on happiness.Psychological Science,21(6), 759-763.

[5] Muise, A., Schimmack, U., & Impett, E. A. (2016). Sexual frequency predicts greater well-being, but more is not always better.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7(4), 295-302.

[6] Grant, A. M., Christianson, M. K., & Price, R. H. (2007). Happiness, health, or relationships? Managerial practices and employee well-being tradeoffs.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1(3), 51-63.

[7] Gardner, L., & Shoemaker, D. J. (1989). Social bonding and delinquency: A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30(3), 481-499.

[8] DeVries, A. C., Glasper, E. R., & Detillion, C. E. (2003). Social modulation of stress responses.Physiology & behavior,79(3), 399-407.

[9] Gruber, J., Mauss, I. B., & Tamir, M. (2011). A dark side of happiness? How, when, and why happiness is not always good.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6(3), 222-233.

[10] Schooler, J. W., Ariely, D., & Loewenstein, G. (2003). Happiness can be Self-Defeating.The psychology of economic decisions,1, 41.

[11] Forgas, J. P. (2011). She just doesn't look like a philosopher…? Affective influences on the halo effect in impression form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41(7), 812-817.

[12] Oishi, S., Diener, E., & Lucas, R. E. (2009). The optimum level of well-being: Can people be too happy?. InThe Science of Well-Being(pp. 175-200). Springer, Dordrecht.

[13] Clark, A. E., Flèche, S., Layard, R., Powdthavee, N., & Ward, G. (2017). The key determinants of happiness and misery.

[14] Watt, D. F. (2005). Social bonds and the nature of empathy.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12(8-9), 185-209.

[15] Haines, M. M., Stansfeld, S. A., Job, R. S., Berglund, B., & Head, J. (2001). Chronic aircraft noise exposure, stress responses, mental health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school children.Psychological medicine,31(2), 265-277.

[16] Arnsten, Amy FT. "Stress signalling pathways that impair prefrontal cortex structure and function."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0.6 (2009): 410.

[17] Popoli, M., Yan, Z., McEwen, B. S., & Sanacora, G. (2012). The stressed synapse: the impact of stress and glucocorticoids on glutamate transmission.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13(1), 22.

[18] Padgett, D. A., & Glaser, R. (2003). How stress influences the immune response.Trends in immunology,24(8), 444-448.

[19] McEwen, B. S., & Morrison, J. H. (2013). The brain on stress: vulnerability and plasticity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over the life course.Neuron,79(1), 16-29.




  

相关话题

  咬手指甲到底是心理问题还是生理问题? 
  丈夫想开一个社区小店,我觉得线下店已经没前途了,我该怎么说服他? 
  结了婚的人,你的生活除了手机,孩子,家务,还剩下什么? 
  怎么快速入睡? 
  转氨酶升高为什么会损伤肝脏? 
  什么样的门防盗效果最好? 
  经常需要出示健康码会使你烦躁吗? 
  你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 
  女性地位提高有哪些原因?女性真的因此更幸福了吗? 
  为什么人常会在黑夜里,变得矫情万分? 

前一个讨论
柴静是怎么火起来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半夜在酒吧附近驾豪车搭讪女生搭讪 7 人成功 5 人」的实验结果?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