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海外人文社科读博的压力和工作强度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 @Kevin 同学的邀请!

读博五年,我的体重增长了40多公斤,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写不出来东西时,我就想吃东西。

其实这种心理并不罕见,人在暴饮暴食时大脑会分泌出让你感觉『安全』的荷尔蒙,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心巨大的焦虑感,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对焦虑感的一种量化,日积月累就让我的焦虑等价于40公斤的脂肪。

我每次焦虑时差不多要吃两袋加鸡蛋的韩国方便面或者两盒中餐外卖。在我们Colchester村,中餐馆大都提供两种菜品:Chef's special rice或者Chef's speical noodle,说好听点就是主厨特别炒饭和炒面,里面就是半盒油腻的炒米饭或者炒面加上另外半盒更加油腻的炖菜,包括一片猪肉一片牛肉两个虾仁一个西蓝花几片萝卜青菜。

我清晰地记得,读博第一年时我吃一盒就饱了,第二年到第三年变成两盒,延期第四年时我一个人可以吃三盒。是的,三盒,加上配菜炸鸡块或者羊肉咖喱,一顿通通消灭。我可以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胃在痛苦地呻吟,但那种饱胀的体验让我获得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安定感,似乎吃饱了喝足了见到论文也不怕了。但事实是什么呢?人的确是吃饱了也喝足了,但根本也不会再去碰论文,而是泛起困意,又不愿出门(出门又能干什么?),只是坐在我我是棉花都漏了半截的椅子上盯着电脑看剧,或者如同巨大的蠕虫般蠕动到狭窄的小床上掏出手机来看小说刷知乎。有一次我躺在床上只是翻了个身,其震动程度之大竟然让知乎跳出了摇一摇的提示,问我摇手机是不是想汇报bug……

至于工作强度的问题,凭心而论,我认为自己不是特别偷懒,但是最初几年的工作效率特别低。当然,我理解我的情况也许比较特殊,因为转换专业的缘故,我一直严重缺乏能够完成自己博士学业的自信心,加上自己也是一个焦虑敏感型的性格,才会让压力雪上加霜,让我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下降。这实际上是一个恶性循环,只是当初我既没有认知到也实在没法走出这个循环,这里具体可以参见这个答案:

我有时在想,自己是不是在假装努力,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待到很晚,但真的没有干多少工作,一篇论文可能就要读个三天才能读完,而读完后再回想似乎又啥也不记得了。记得博一的时候导师让我看一本专著,我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似是而非地写了几笔,以为自己读懂了,其实根本就没懂,以至于后来在写文献综述时还要劳烦导师来帮我纠正这方面的理论错误,实在让我异常惭愧。这里的一个教训就是人文社科专业千万不能无目的无归纳地读书和论文,我之后看到师弟也是如我当初一样捧着一本大部头一页页看,我就建议说你要不一边看一边记笔记,或者用软件一边看一边做标注,这样至少在读完之后这些标注会帮助你找到一些当初的思绪。当然,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我这里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

在论文写作方面,我当初对自己的期许很高,但下笔才发现一个句子都写不完整,写不利索,更写不漂亮。为此我自己探索了很多方法(在我很多博士话题下的知乎答案里有所体现),最终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练习。英语写作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够提高,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越怕写越要写,再垃圾的文字也至少有练习的价值,而写完了之后还要不断看不断改,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自己读给自己听,一听之下就会发现很多不通畅的地方,这个方法我至今都在应用。人文社科的论文需要大量写作训练,最好从读博的第一天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训练,否则只会让写作的焦虑逐渐积累成为写作的恐惧,以至于最后下笔如挨刀般难受。

坦白讲,上述谈到的压力其实一直持续到今天,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今天的我已经在大脑内形成了压力的应激反射,在不同的压力到来时就能认知出它们的来源,它对我的影响和缓解它的一些方式。其实说得更直白点,就是这些弯路都曾经走过,都曾经痛过,所以也就大概知道它们能够造成的最大的伤害是什么,以及自己当初是怎么一点点恢复过来的,这实际上也是重新认识自己最不堪也最真实一面的过程。有些人内心的黑暗面放大后变成了旁人都觉得毛骨悚然的怪物,而对我来说,我的黑暗面放大后变成了一个圆润的胖纸——至少证明我的人品还可以再抢救一下下。

最后博士论文的质量让现在的我很不满意,但我清楚这就是那时的我能交出来的质量了。我记得我提交的日期是deadline之后的一天,那时人简直封魔般敲了最后的结尾出来,然后立刻塞进邮件点击发送,心想:『去他妈的,爱咋地咋地吧,老子总算解放了!』其实发送完之后并没有什么轻松的感觉,只是一种淡淡的失落,知道自己没法再去纠正一些遗憾和错漏了,但这就是真实的我,做不到多么尽善尽美,但至少交上了,就够了。

一不小心就写了很多,看来还是黑自己最爽快,希望其中的负能量不要吓到师弟师妹们。抽象层面上总结一下的话,对我来说博士实际上就是在一条孤独的道路上寻找自我救赎的过程,我们不能轻视孤独,更不能高估孤独——它实际上很容易在一点勇敢和善意下彻底坍塌,但也很容易在一点怯懦和怀疑下野蛮生长。也许我们都生活在某种不稳定地均衡态下,一点改变就能推动很多连锁的正面或负面效应,而最难地恰恰是识别出那一点改变到底在哪——而这,需要一点遍历雕琢的顿悟。

如果大家对我博士期间的一些心得感兴趣,欢迎参阅下面这篇文章:


user avatar   hualong-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相关话题

  独自一人在外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你见过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做过最夸张的事情是什么? 
  日本哪些国公立大学不需要托福成绩或者托福要求比较低的那种? 
  没有导师的指导,研究生如何阅读文献、提出创见、写论文? 
  做科研的人自己觉得幸福吗? 
  如何看待石河子大学不放暑假的行为? 
  离开学术圈是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四川仁寿一老师被学生用砖头猛打头部」一事,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我想学可控核聚变,应该报哪个学校的哪个专业? 
  大学本科进了和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课题组有必要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知乎完成 E 轮 2.7 亿美元融资?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那些当初被父母逼着上兴趣班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