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盘动物(丝盘虫)、多孔动物(海绵)、栉水母动物、刺胞动物(水母、水螅、珊瑚[1]等)等没有痛觉相关的神经结构,一般视为没有痛觉。
大部分讨论动物的知觉的学者认为脊椎动物都有痛觉——一些科学记者错误报道的裸鼹鼠不是没有痛觉,而是皮肤缺少P物质而对低pH值和辣椒素不敏感[2]。当然,你可以发现一些神经损伤或痛觉受体先天性缺失的个体的痛觉减弱或是不再关联到情绪,在人身上称为“无痛症”。
在无脊椎动物中,章鱼、乌贼之类看起来有痛觉,其余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的情况不统一,一部分物种看起来有痛觉相关的神经细胞、另一部分则没有。
- 要注意的是,人给疼痛的定义是“由真正存在或潜在的身体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舒服知觉和心理感觉”,这是一种关联到负面神经刺激的情绪反应。我们现在并不能直接感受到动物的情绪,只能通过其表现和自己的经验对比来推测。你觉得有痛觉的动物,并不一定真的有痛觉。
- 昆虫的神经受体可以在吃到辣椒的时候产生感觉,但是昆虫似乎没有将负面刺激转化为情绪体验的神经结构。实验证明多种昆虫在身体受到创伤后并无照顾伤口的表现——就是说,在人类对痛觉的定义下,昆虫很可能没有痛觉。
- 龙虾似乎可以感觉到受伤、会照顾伤口,但对能在人身上引起强烈痛觉的干冰没有特别的反应。
- 水蛭、海蛞蝓之类动物有感受损伤的神经细胞,与人的痛觉神经一样对4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低pH值、辣椒素、组织损伤等产生反应,但目前看不出它们有情绪。“看起来痛得打滚”的趋利避害行为并不意味着情绪(完全没有神经系统的单细胞生物也可以趋利避害)。
人的无痛症可以分为“感觉不到一部分类型或全部类型的受伤”和“能感觉到受伤,但没有相应的负面情绪出现”两种。你可以预期许多结构简单的动物属于后一种情况。
参考
- ^ 海葵也属于珊瑚
- ^这可以遏制一般啮齿类中组胺诱导的瘙痒和抓挠行为、减少在低氧环境中积累的酸产生的不适。在人为注射P物质后,裸鼹鼠可以获得对辣椒素的感受性,但对酸仍然不敏感,说明其神经末梢针对酸进行了特化。裸鼹鼠对福尔马林等刺激的反应是正常的。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006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