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动画业是否会出现“媚华”趋势?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真“媚”的那一波早就过去了。


最近重温黑礁,就拿这部犯罪动作番为例。

黑礁表面上的中国元素是很直接的,例如片子随处可见的汉字(非和制汉字)、中餐厅、中国人角色(莱薇、张大哥、香华等)。

但黑礁真正的核心中国元素不是这些。

片子有段剧情讲了一个参加菲律宾共产党游击队的日本大叔。你看看大叔说的这句话: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再看看大叔的回忆:

大叔提到的“国电游行”,指的是73年4月日本国铁工会(国铁劳动组合)以半罢工形式引发乘客冲击、焚烧、打砸站台列车的事件。

史称“首都圈国电暴动”,近4万名乘客打砸了至少38个站点,超600万乘客出行受影响。

再看大叔的这句话:

“人民总崛起,世界共革命”,这身份太明显了。

有个片段导演干脆就不藏着了:

机场乱射,不就是72年的特拉维夫机场事件么;绑架“荒木物产支店长”,不就是86年的三井物产支店长绑架案么。

加上占领大使馆和日航劫机,毫无疑问,说的就是当年的日本赤军。

这“中国元素”太纯了,纯到今天回头看都觉得有点哈人。

很难想象这片的导演和改编编剧是宫崎骏的得意门生片渊须直,参与代表作品是《魔女宅急便》。除非你知道片渊须直当年也是隔着铁丝网和警察对峙的那号人物。


攻壳(ke!)机动队第二季也是如此。

片子处处可见中国元素,毕竟设定上中国是大战后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则分裂成了美俄联合、美帝、美利坚合众国三块。(我喜欢称美国为美帝的习惯也受此影响...)

但真正的“中国元素”在这:

“我所想的革命还要稍微更进一步,现在让人们走向上层构造,只是我革命目标的前阶段”;

“上层构造,那和阶级统治不一样吗?”

“是的,不一样。现在这个覆盖地上的网络已经变成下层构造,但它的本来目的已经终止,正在创造另一种意义”;

“虽然还无法从这个网络里分离,不过相对于这个基础的下层构造,确实有全新意义的反作用力存在,并且将会升华成(新的)上层构造,这就是我思考的革命定义。”

(个人理解)文绉绉地说:不是下层群体向上层结构的简单迁移,而是把“下层打破上层”的范式定义为新的“上层构造”,“反阶层”成了新的结构。

简单说:这不就是“六亿神州尽舜尧”嘛。

不过攻壳(ke!)机动队第二季的故事概念构造出自押井守。鸭子当年差点就全身心投入全共斗了,这种痕迹太正常。


“媚华”这词有点片面,如果换成“受中国影响”,那日本的二次元可是明显得很。

在贯穿日本六七十年代的反安保斗争里,太多创作者受到同期我国时代特色的影响了,刻进DNA的那种。

宫崎骏和高畑勋不用说了,反安保反到今天。他俩在低谷期时由铃木敏夫介绍,结识了德间书店创始人德间康快,并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

德间康快是著名日共,新中国成立后受伍豪接见的级别。

安彦良和年少时熟读马列和中国革命资料,论资历是全共斗老前辈。虽然他不主张暴力革命,但该占领大学还是要占的,最后因此蹲了号子。

安彦良和是《机动战士高达》的角色设计和总作画监督。

日本一整代青中年都曾受到当时中国的影响,日本青年去东南亚南美闹革命不是天方夜谭。即使后来他们各自因为现实而淡化了这段记忆,那些烙印也已经深深打下。

在我眼里这是最高级别的“媚华”:接受并支持你的意识形态。


至于现在这些,没啥可说的。

场景里整点新中式家具,人物设计上搞点旗袍包子头,这有啥媚的。

如果把日本人吃“中华料理”看成是一种“媚”,那狂热爱好咖喱的日本人是“媚印”么?

你只是一种素材而已,不必自作多情。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是2022年

我可以比较明确的说

随着国内(主要是B站)对日本动画采购与投资的缩减(不要问我为什么)

以及奈飞近几年对日本动画投入的增加

比起“媚华”,日本动画业恐怕还是媚美的概率大一点。


user avatar   zhi-he-yo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荒川弘知道吧,绰号牛姨的漫画家,画钢炼的那位。

要说媚华预选,日本出了名的漫画家有一个算一个,恐怕不会有比牛姨更靠前的,她直接把当家作品里的武力天花板设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形象。甚至可以这么说,国内二十年来的流行作品有一个说一个,根本找不出比姚麟更加符合“中国传统”的英雄。

然后这样一个漫画家因为调侃中国被冠以“辱华”的称号,无数小粉红翻遍了钢炼试图找出她“一向辱华”的“铁证”。比如说知乎这个作者:

半瓶矿泉水:牛姨被爆RH,钢炼还该不该看?

“媚华”?

呵呵。


user avatar   lin-xi-63-55-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日本的现状来看,概率基本没有。

自2019年4月中国政府针对日本文化产品的全面限制与打压开始,此前一度火热的「日中合作」动画逐渐销声匿迹。

这项政策也收录进《日本动画产业2020白皮书》,被日本业界人士视为日本动画在中国市场全面由盛转衰的起点

2019年之后中国资本大范围撤出,事实上将此前多年经营的基础彻底毁灭了

中资影响力巅峰,永远停留在2018年。

2018年,《在异世界开拓第二人生》这本轻小说因为反中因素被中国资本的介入,动画化被强制叫停,原作彻底腰斩。

这件事当时还被作为正面案例宣传,来证明中国资本对日本业界的渗透力度。

到2020年《我的英雄学院》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影响力已经一落千丈的中资没有能力阻止后续第五季、第六季动画化。

甚至都没能力让堀越耕平把剧情改掉。

这件事之后日本业界基本看透了,到2021年荒川弘事件时,中国甚至连下架其已有的作品都没做,就当做无事发生。

上个月,《月刊少年GANGAN》已经开始连载荒川弘的新作《黄泉的使者》。

现在中资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影响业界了

从这几个标志性事件就能看出,从2018年到2021年,中国资本对日本业界影响力的断崖式衰退,腾讯直接撒手不管了。

2019年4月新规,彻底葬送了这一切。

实力更强大的Netflix、Disney+、Amazon等美国金主,成为了新的座上宾。

像是《动画同好会》这种真·讨好中国的作品,以后应该是不会再出现了。

至于「媚中」....在目前的日本社会,如果不是看在钱的份上,几乎没人喜欢中国,动画行业尤其是反中的高发领域。

像水岛努、水岛精二、山本宽、虚渊玄等著名动画人都明确发表过反中言论。

至于漫画家、轻小说家、声优和歌手里面给港×、台×点赞的,说「武汉××」的,指责×疆“人杈”的....多到根本就数不清。

随着美日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全面合流,未来诞生大制作、高质量的,以「反中」为主轴的动画作品也并非毫不可能。

在两个月前,日本动画剧场版《刀剑神域 无星之夜的咏叹调》与美国漫威电影《永恒族》就进行过密集的商业联动。

同类型,由跨国资本推动的联动还有《我的英雄学院》与《复仇者联盟3》。

以Netflix为首的美国资本围绕第一岛链的布局,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构建一道「文化包围圈」,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

日本动画业又怎么可能去「媚中」呢。


user avatar   liang-xiao-dong-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啊这,其实已经媚过了。

八九十年代中日蜜月期,


snk的《饿狼传说》里,最高深的武功是“秦之密传书”,创造者是秦始皇侍卫秦王龙。中国人唐福禄是杰夫、特瑞、安迪以及大反派吉斯霍华德的共同师父。

卡普空的《街头霸王》最出名的女角色春丽,也是中国人,父亲是香港警察。

卡普空的另一名作《生化危机》,最受绅士热捧的女主艾达·王,她是中国人、至少是华人。

80年代最红的日本动漫,《北斗神拳》,男主健次郎、托奇、加奥、拉奥都学习中国古拳法“北斗神拳”,而这几个都是中国上海人,修罗岛是崇明岛。

接档北斗神拳的是《七龙珠》,虽然在z里孙悟空被设定为赛亚人。但是最初设定来看他就是中国人,包括龟仙人、琪琪都是,穿着中国唐装,毕竟取材自西游记,你会说中国人为什么变身巨猿,鸟山明另一部漫画《阿拉蕾》里,作为男三的中国人摘突诘是会变身老虎的……

而当时与七龙珠并驾齐驱的是《乱马》,男(女)主乱马在中国青海修行,穿着唐装。

……

八九十年代日本媚华到这种程度,现在看来都不可思议,试想一下三大民工漫有俩主角是中国人……原因无外乎两点,

第一,冷战期间,苏联军机时常侵犯日本领空,美国不好管,日本不敢管,日本又因为美日安保限制军队,急切希望寻找战略空间,先扶持朴正熙后扶持全斗焕,大把撒币。这时候中国投来橄榄枝,改革开放,需要资金技术,日本大力支持,毕竟韩国同受美军保护,而有核武器的中国能帮日本降低一多半的苏联威胁。

第二,彼时香港电影全盛,功夫片武侠片枪战片,深刻影响着韩国日本东南亚、乃至美国好莱坞,导致日本除了政府间的媚华,还有民间对中国文化的追捧。

1991年苏联解体,中日失去共同敌人。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崩盘,日本经济备受冲击,从日本奇迹的幻想中被打醒。

1991年,孙悟空从黄皮黑发的中国人变成了金发碧眼的超级赛亚人,还是颇具隐喻色彩的,从谋求中日合作、自主地位到再次依赖美国。

2001年小泉纯一郎成为首相,为中日蜜月期画上休止符。


user avatar   tao-yun-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古早格斗漫画《拳儿》的主角使用的是八极拳。

《北斗神拳》中主角用的拳法是中国拳法。

《乱马》中形容绝技的时候一般都是这么说:这是成吉思汗都为之震惊的中国古绝技

《圣斗士》的五个主角其中一个是中国人,他师傅是全漫画明面上资历最老者,最大的正面外挂、武器提供者。

《中华小当家》直接在中国做菜。

《机动战士高达武斗传》中唯一一个和主角打平的是中国“竹林寺”选手,顺便一提主角师傅是香港人东方不败。

《魔卡少女樱》男主直接是中国人,你搁现在说我国的萝莉要找个外国的男朋友差不多要被弄死。

《月亮的距离》,比黄汉还精中,中国一己之力在太空刚全世界,还赢了

论媚华还得那时候,后来那都属于祛魅后大失所望留下的一点余波,现在,都是个什么DD


上热榜了,为了防止评论区总是重复一些问题我集中解释下:

1.健次郎是不是上海崇明人并不明确,普遍被认为是证据的那张截图指的实际上是健次郎的叔叔。

2.北斗神拳是中国拳法,因为北斗主死,所以暗杀拳法叫北斗神拳。

3.紫龙的国籍问题聊不清的,但是这个人从头到脚都是中国元素,你非要把他当中皮日心也很奇怪不是?

顺便谈谈主题:

在未来,中国在日本文艺中出现的形象只可能是大魔王,而不是被崇拜的对象。

八十年代日本基本上属于自信心又爆棚的时候,事实上在那时候他们又有一种泛亚洲主义,想要和中国一起去刚西方世界,这些动画漫画游戏里的元素基本就是这种潜意识的体现。

那个年代的五人小队里好像惯例会有一个中国味特浓的角色,像张五飞、紫龙、蔡斋西,你可以自己品一下这里的意思。

那个时候中国展现出来的国际影响力远比现在强大,虽然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很浅,充满了奇怪的刻板印象,但是他们承认中国是一个对等的存在,并且认为中国的力量值得敬畏。

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日本是以一种仰视的态度来看待的,基本就像推理小说十诫一样,只要作品里出现一个中国系角色,那他一定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挂壁。

等到中国放弃对外输出意识形态,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变多,日本在经济战争中全面溃败,日本变得大失所望,不再奢望联亚制欧,这时日本文艺作品里的中国内容也就只停留在一些符号元素上,对中国的崇拜感也明显变得越来越弱。

现在的中国即使再次登上挑战者席位,日本本身也已经失去了那种亚洲人一起去干爆世界的野心,现在的日本人如果做动画,相比起一个能和主角打平手的可靠同伴、宿命对手,更有可能是直接弄个写着中国籍的女角色,让她倒贴爱上亚撒西废物男主。

不是我们强弱的问题,而是日本本身已经从一个狼子野心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把自己关在安全区里不肯出来的自闭国家。

现在的日本文艺界即使有有识之士也不会去描写“日本人和中国人联手一起挑战大魔王”这种剧情,而是中美俄互相博弈,日本夹在中间难做人的故事。

有一天中国成了世界老大,也只是把现在动画里那个蛮横不讲理的美国角色换成一个中国人而已,相比起“媚”,里面存在的更深的感情是畏惧。

所以日本动画业界不会出现媚华,只会出现畏华


user avatar   yang-leon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就没媚过华吧。

哪怕是93年的“机动武斗传”,媚的也不是华,而是媚的香港武侠片。

那部片里面,“neo hongkong”是独立国家,“neo china”怎么看都是明清风格。

在现在看来那可是最厉害的rh了。


user avatar   zui-sheng-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甚至可以说整个日本的文娱产业基本上除了媚美,其他的所有国家他们都不care

他们只负责生产,赚自己人的钱,没有投资对方是不可能媚你的,你看见哪个日本明星天天在中国宣传的吗?一般就是营销号蹭他们热度,就算日本明星开通了微博,基本上也不更新,除了第一篇打招呼,偶尔发几张美图,连作品都不带宣传的,IG上更新多频繁,那才叫宣传营业

日本的文娱是非常传统的家族企业,所以这就代表了封闭,你敢相信吗?在这个流媒体时代,他们盈利主要靠出专辑?

为什么我们基本上在网上看不见日本偶像的mv,照片,周边?因为他们明确了不能传,和迪士尼的版权公司差不多是一家人,看偶像的作品有特定网站,网站还需要按月收会员费,所以他们的重心依旧在本土

网飞还经常过去买剧,咱们全靠字幕组,人家关心咱们干什么?咱们也不给人钱

像我最近追的剧,出不出第二季完全就是看销量情况,国内数量极少还很难买到,在网上问官方可不可以多放库存,人家压根没有,就没有考虑过大陆的出口,所以,害,不知道咋搞

如果粉日圈真的基本上处于花钱难,花钱贵的情况,韩圈还在国内做营销,日圈就是个封建家庭,他们自己内部都消耗完了,压根不打算给口吃的

二次元同理,b站这些平台上买番的,为啥子国王排名暴雷,那就是因为咱们可以挑选,但是对方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拍,拍好了你要就要,不要就算了,卖给别人,小林家的龙女仆,那马赛克你也看见了,贴图不知道是对方公司剪的还是我们,反正人家是不会大改的,大不了给你多建一个图层

除非日本改变现在的封建家长制,否则他们就是垄断行业了,除了给大钱(网飞自己投资)定制,其他的媚谁都不可能,自产自销,也真的赚钱


user avatar   tang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有过一段时间是有这种趋势的

以后不会了。

现在中国全国加起来,盈利能力对他们而言可能四舍五入还不如台湾。

对于商家来说,对方只是你6%的营收,为此你要付出一大堆精力来改编自己的作品适应这6%,时不时还莫名其妙踩雷。换你是商家,你也喜欢相对而言钱多事少的欧美市场。

终究是产业,向钱看的。

也别天天让“中国大市场论”洗脑了,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商业反华”

因为所谓的中国大市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价值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基本盘。

也别天天弄得好像人家撤走了就是胜利一样。

毕竟你损失掉的投资终归会有个去处。而目前的国际形势看,这个“去处”无论是哪对咱们都没好处。

舆论影响这玩意,我国差的远。


user avatar   xu-zhao-yang-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只能说现在的小鬼都不好好学历史了。

要知道迄今为止日本动画业界出现过最伟大的IP之一《银河英雄传说》的两大灵感来源就是《三国演义》和拿破仑,这部小说的两个主角,一个是德国人,另一个是中国人,而这个中国人,也堪称是这部小说里最光芒四射的角色。

——反正俺也不知道为啥要把老杨翻译成杨威利这么诡异的名字。

其实中日蜜月期,本子已经不能说是媚华了,如果没有老美,基本是全员共运了都快……整出来的好活之多,质量之高,藤子不二雄的《教员传》,横山光辉的《三国志》《水浒传》了解一下。

另外,由于现在中学到大学的历史政治课已经不讲世界共运史了,甚至于不少中国共运史的东西都得在电视剧里看了,而涉及中日关系和日本左派文艺作品发展史的又绝大多数在这个课题下,所以国人对这个时期,包括中日蜜月期的很多作品缺乏了解也是必然的。

——其实20世纪中后期的共运史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是一个英雄主义和小人政治纵横捭阖的时代,日本人在这个时代的冲击之下整出来不少好活,然而随着经济崩溃,之后文化也封闭了,就越来越没啥看头了。

这也是俺一直以来都特别喜欢 @小约翰 的原因。

当然,到我们自己对自己使用大失忆术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谁在背叛谁,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相关话题

  《咒术回战》人物塑造似乎有问题,为什么还能火? 
  如何让初入二次元的舍友尽快渡过只看卖肉番的阶段? 
  什么样的动漫女性角色会给你「这才是绝世美女」的感觉? 
  《疯狂动物城》里有哪些隐喻? 
  LexBurner 对番剧《无职转生》的口嗨事件是否反映了当下商业化番剧的一些问题? 
  你是怎么入 JOJO 坑的? 
  如何评价 10 月新番动画《国王排名》第十一集? 
  《七龙珠》里孙悟空为什么会得心脏病? 
  为什么国产动画片头发都是染色的? 
  如何评价「国家动漫素材库」的存在?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全国人口为 14.1260 亿人,比上年末增加 48 万人,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写末世小说的人的都不考虑人口资源的价值,反而认为其他人才是最大的威胁?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