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可能是这两本。
第一本是初中看的,很偶然的机会。自然很多内容看不懂,但作为科普,量大也够浅显。
第二本是高中看的,正好有小朋友搞竞赛,就顺便拿来当闲书看。一部分内容简单但不科普,另一部分是竞赛做题指向的,但总体来说,作为科普,依然量大也够浅显。
有了少年时的种子,再加上后来的专业经历,以及职场经历,算是很年轻的时候,就建立起了如下的信念:
对于个体来说,绝大多数(怕是妥妥超过了95%)的财富创造过程,最终效果也仅是令个体和小家庭更富足,却并无法令个体在“意义”的层面,变得更不卑微;也无法在提升“人类文明荣光”的层面,作出比“老百姓”更大的贡献 -- 如果不是拖后腿的话。相比我们所在这个物理时空中的“意义”和“存在性”来讲,那些财富创造过程中的种种蝇营狗苟,哪怕称不上是贬义,也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而此觉悟,基本上也就是很长时间以来,去争取多赚钱的最大动力,甚至是唯一动力:
对于一些人来讲,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花钱;对另一些人来讲,赚钱的目的是为了广义的性彰显;对极少部分人来讲(前述95%对应的剩下那5%),赚钱确实是实现价值的被动副产品,很牛逼很伟大。
而对我来讲,赚钱的主要目的就一个,即可以在更多的时间里不用赚钱,然后在更多的时间里去追求“意义”和“存在性”。次要目的,自然是花钱。再次要目的,是为了在有人用犬儒和功利的口吻说我成天想和做的事情“不靠谱”的时候,可以摊手耸肩呵呵哒。
这些期待的追求,或者说,我认可的“意义”和“存在性”,具体来说,大致就四种:
1,暂时看起来与“科技进步”无关的未知探索和拓展;
2,科技进步,尤其是科学进步;(1和2有交集)
3,在广义社科领域,阻止人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太多金钱和精力,以及防止人类在“重要”的事情上点错科技树;
4,文学和艺术。
机械是个好行业,为什么?
1.虽然工资少,但加班多啊。
2.虽然利润少,但成本高啊。
3.机械越老越吃香,想想人家计算机的,虽然一开始出来工资高,到35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趋于平衡或有所下降。而机械就不一样了,你30岁才步入正轨,35岁有所成就,45岁事业上升,55岁达到高峰,正好赶上计算机高峰时的工资。而计算机55岁不转管理能干什么?
早就赚完钱退休回家享清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