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问孙中山,他会同意修这么大的中山陵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e-li-de-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倾向于中山先生在起初阶段会半推半就,毕竟他是希望安葬南京的,但中途多半会坚决撤销,因为中山陵的规模是违背他的本意的。

中山陵的选址,其实早在1912年4月就确定了,当时革命党刚刚推翻满清王朝,孙先生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他带着胡汉民等人在明孝陵一带游玩,看到紫金山四周形势,对周围众人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1925年的时候,孙先生临终之际,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是效仿列宁,将尸体保存于水晶棺中,以供民众瞻仰;第二是安葬南京,因为南京是临时政府成立地,魂归南京,以示不忘辛亥革命。

对第一个要求,众人倒无异议,彼时孙文在国民党内的权威远非早年可比,已经到了说一不二的地步,中常委集体通过的决议他说否就否,这在国民党的党史中,既是空前也是绝后,将他放在水晶棺里,有助于培养孙的神格,稳定国民党形势

但第二个要求,众人其实是反对的,包括孙夫人,都希望将孙先生安葬在北京,毕竟尸体要考虑时效,千里舟车劳顿就不说了,关键是会反复折腾遗体,但孙文坚持回南京,理由他也说了,不忘辛亥革命。

水晶棺因为时效性,最终放弃,对孙先生来说,这未必不是好事,假如他真的躺在水晶棺里,后世对他的的评价恐怕要更复杂了。

而他渴望的安葬南京,也并不是一抔黄土就能解决的,中山陵从1925年4月勘察墓址,至1929年主体工程完工,整整修了四年之久,规模完全不亚于封建皇陵,更糟糕的是,陵园面积过大,必然涉及到征地,当时的环境是不可能给拆迁费的,许多民众被迫拆迁,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当时的孝陵卫镇长王桂芳哭诉说:“总理陵园自开始建筑以还,征收民等土地岂止万千,皆惟命是从,令迁即迁,令让即让,倾家荡产者有之,流离沟壑者有之,甚至因之而毕命以殉者亦有之,其牺牲不可谓不大。兹已迁无可迁,让无可让,只余孝陵镇一席之地藉为栖身之所。
而该会仍不体念苦衷,一纸布告,使千百颠连无告之民惊惶失措,如丧考妣,抢地呼天,哀告无门。此岂仁者为政所宜出,此更岂我向以天下为公之总理所能容哉?……我总理在天之灵,亦必大加叱责也。

从这段描述来看,陵园征地给周边民众带来无尽痛苦,于孙文的名声有害无益,无论以孙文革命领袖的立场,还是收揽民心的政治要求,都不可能支持这种大操大办中山陵,这不止是对民众的迫害,更是对孙文一生的否定:一辈子反对封建皇权,身后却住进了皇陵!

ps:孙文晚年的政治观点和早年已经相差很大了。

在1912年的时候,他是满嘴大炮,豪言十万公里铁路图。

在1917年的时候,他写了本《民权初步》,手把手教民众怎么开会,怎么议事,怎么表决,怎么安排发言顺序,怎么辩论,怎么对待反对意见,细致到了繁琐的地步,因而可操作性极强,是极好的民主入门书。

联想到他当年十万公里的铁路计划,不得不感叹孙先生确实有很大的进步,可惜大家都只盯着他的铁路画地图,没人愿意理会他的政治科普书。

但是此后经过一系列的背叛和失败,孙先生对政治越来越失望,已经不愿意像早年间那样无条件给人民民主了,而是认为民众愚昧不堪,需要政府开启民智,一定要经过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才能还政于民。

所谓军政,就是老袁那种模式,只不过老袁太高估自己实力,真拿自己当老大,控制不了地方实力派,最终玩脱了;训政,其实就是以党代国,这更倾向于列宁模式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党员之间要互称“同志”?“同志”背后有何含义? 
  了解罗马的可以解释一下什么是紫罗;绿罗;蓝罗;红罗;三罗;神罗分别是什么吗? 
  为什么中国能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外国军队的制服是不是只能被历史军事类博物馆持有和展览? 
  如何看待古德里安在自传中表示「对集中营与大屠杀一无所知」的态度? 
  大家都说说自己想在有生之年想见到什么事情发生? 
  中西方古代军事有何不同? 
  随着科技发展,武力差距越来越大,是不是起义或者说反抗这种事会越来越难? 
  为什么清军靠屠杀汉人能够得天下,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前一个讨论
历朝历代皇帝干过哪些匪夷所思的蠢事?
下一个讨论
六小龄童的《敢问路在何方》到底会不会上映?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