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不客气地说一句,在我看来,大部分高票答案都没有答到点子上。
首先抛出结论:这一轮牛市的目的,在于引导民间资本充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现象,从而推动经济完成转型。
如果懒得看完我的长篇大论,我可以试图用一段话来总结我的看法,那就是:国家先利用舆论、政策等手段把股市炒高,让老百姓重新认可股市的可盈利性。之后借机推出注册制,让大量尚未盈利或盈利水平一般的中小企业上市。而之前的牛市所带来的赚钱效应,能够让民众继续踊跃地投资于这些企业的股票,从而成功把老百姓的存款引流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最终推动经济成功转型。
以下为回答正文:
很多人都只懂得单向思维,于是就总有人抱着“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不放,从2000多点一路踏空到4000多点。其实,这句话虽然大致没有错,但大部分人却忽略了另一个事实:股市对于实体经济,也具有反哺作用。
(周小川: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
要理解这轮牛市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就必须把以下几个词串联起来看:中小企业,融资,注册制。
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毫无疑问,它们是中国经济最主要的推动者。但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在许多方面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效率低下的央企国企,占据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却没有产生出应有的回报,央企国企常年以来只注重规模增长而不注重效益增长,更是长期为人所诟病。政策的倾斜,或者是地方政府的重视,尚是其次。最致命的是,银行也经常充当着劫贫济富的角色,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困难再压上最后的一根稻草。(这点做过企业的人都一定能理解,前几年经济好企业盈利好的时候,银行三天两头要请你吃饭,哭着喊着要借钱给你发展壮大。现在经济一下行,银行就突然变脸,各种收缩信贷,有多少小企业就这么活活被一进一出给搞死掉了。)
无论李克强总理如何在各种大小会议上三令五申,如何呼吁放开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一级一级的考核机制,注定了贷款只会向有政策优势和政治地位的大型国企央企倾斜(毕竟背后屹立着国家信用)。上至四大行,下至城商行,都绝不可能把自己的钱大量地贷给那些暂时看不到盈利希望的企业和行业。这样的论调并非意在指责银行,必须说明,从追求稳健经营的角度来看,此种做法无可厚非。
所以可以看出,从银行提供资金给中小企业的这条融资渠道(即间接融资)很难有足够的水流,那怎么办呢?领导层也已经多次表示,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的刺激计划,难道就坐等着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熄火?别着急,还有另外一条路:直接融资(即股市)。
很多人不理解国家为何推进注册制,不理解为何盈利不达标的公司也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其实,在我第一次看到总理亲自过问注册制的时候,我就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将是一个伟大牛市的开端。这句话并非事后诸葛亮,很多现实中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2000多点开始就完全满仓,而且,并非是套牢式的被动满仓:)
注册制的推出,正是为了使得没有办法得到银行青睐的中小企业,有机会得到民间资本的青睐(即老百姓掏钱买你的股票)。
那么问题来了,老百姓凭什么买你的股票呢?三个字:(以为)能赚钱。(真的是三个字啊...)
纵观我大天朝人民的性格,无论是大妈疯狂炒金,还是全民抱团买房,归根结底就是:(以为)能赚钱。
那么如何让他们以为能赚钱呢?股市以前坑了那么多人,他们怎么才能重新回来?其实答案更简单,两个字:牛市。
群众的忘性是很大的,当初愤怒地对李代沫口诛笔伐的人,现在90%的人肯定几个月都没想起李代沫这个名字了(收容吸毒当然该骂啦我只是举个栗子)。同理,当初亏钱的人,现在看到别人开始赚钱或是自己开始回本,立马就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开始每天急不可耐地打听各种内幕消息。各位回想一下,最近是不是经常有人谈论股市?朋友圈是不是多了很多股神?饭馆的邻桌上陌生人是不是又开始吹牛逼说自己赚了多少万?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从注册制本来的推出时间表来看,管理层更希望股市是一场慢牛,这样才有利于慢慢地将中小企业推向股民的怀抱。但不断飙升的“两融”余额已经把国人的赌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注定只有“蛮牛”,很难有慢牛,这也就是为何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要加快注册制的推出——注册制再不赶紧追上牛市的步伐,前面的努力就只能前功尽弃了。
再来分析一下现有答案里出现的一些思维误区。
为什么创业板指数居高不下?不少答案简单地将其归根于“人傻钱多”、“大妈入场”,其实是一种人云亦云的偷懒行为。不可否认,创业板中有很多估值虚高的公司,利用不断的收购兼并美化业绩,或者通过高送转吸引新手“接盘”,买入这样的公司,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一地鸡毛。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创业板中的优质公司,正是代表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方向。君不见当年的纳斯达克泡沫时期,虽然破裂之后一地鸡毛,但也正是在那一次波澜壮阔的牛市之中/之后,涌现出了类似google,yahoo,amazon等伟大企业(只是随手列举几个)。试想一下如果google这样的公司,因为得不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而半途夭折,今天的世界会有多大的不同?
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道说道吧。现在的创业板中的高估值板块,如迪安诊断,达安基因等基因测序公司,市盈率虽不是最高的,但都已接近200,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盈利水平,要200年才能收回成本。而即使是参与其定增的价格,在一年前也至少是40PE往上。但如果了解基因诊断这个行业,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尚未大规模市场化且仍以研究阶段为主的产业,却有可能为未来的医学和人类健康带来极伟大的贡献。(具体的科普我就不细说了,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精准医疗和不同代的基因测序技术)
这样的行业,往往只有先在二级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才有可能在一级市场得到资本真金白银的支持,毕竟资本的趋利性是不可改变的。而一旦行业内出现技术性的突破,这是一个至少有数千亿甚至上万亿规模的行业,那些初期便进入并最终存活下来的公司,必将为投资者带来像当初的google、facebook一样的惊人回报。这也解释了,为何阿里健康与迪安诊断签下战略合作协议,最聪明的资本们,早已悄然进入大众尚未理解的行业。
有些扯远了。总之,如果股市好,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才有可能流入股市,民间资本才有动力流入一级市场,给予创业公司支持,从而反哺实体经济,强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反之,如果股市熄火,老百姓的钱只能继续存在银行,中国的储蓄率仍然会居高不下,那么实体经济很有可能走向大面积哑火的可怕局面。
所以,只有深刻理解了本轮牛市在引导资本配置方面的重要意义,才能理解,为何所谓的“泡沫论”、“池子论”都只不过是错误的老调长谈,或者是过度纠结于细枝末节的钻牛角尖,根本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事实胜于雄辩,以上的观点并不是牛市后才形成的。而我自己从2000多点开始已经一路满仓加杠杆(当然,股票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并且一分未减。我认为现在最多只是牛市第二阶段的开头,五年内指数超过八千甚至上万绝不是痴人说梦。究竟我的判断是否正确,且留待日后观察。
至于牛市最后由谁买单,我已经有了大致的答案,但暂且先卖个关子,让风再吹一会儿:)
4月14下午更新:即使我坚信牛市还远未结束,我也不觉得所有人都该投资于股市。恰恰相反,大多数人根本不具备投资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很有可能鸡飞蛋打。普通人想要保证本金安全,又想要分享牛市红利的最好方法(当然也是最省心省力的方法),就是找个费率较低的指数基金,然后每月定投。
(写得有点凌乱,但大致达意,慢慢再完善)
————————————————————————————————————
不好意思,询问具体股票的私信和评论一律不会回复。接受知友们的意见,加上一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来我以为这根本无需提醒,但既然有这么多人看这个答案,我总要负些责任。
顺便吐槽一下知乎的答案排序,怎么说我也是辛辛苦苦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却有那么多抖机灵的答案排在我前面。本来不想开口要赞的,为了给知乎的严肃答案一点支持,大家还是顺手点个赞吧。
最后,转载请先私信征得本人同意,并需注明出处,谢谢。
————————————————————————————————————
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出去打工,不好的时候就聚在村口赌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明一下:
此语非原创,乃本人N年前酒桌上与人闲聊听来的,原文或有差异,但大意如是。近日见圈内亦有此言,遂转录于此。
—————————————————————————————
居然被举报了,那就删删删嘛。
现在知乎自我审查这么强了?
这个是段子,有人还当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