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索罗斯「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观点? 第1页

  

user avatar   shawn20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来经常有朋友来评论里说哈哈哈打脸了吧现在还这么想吗一类的,我不禁重新审视了一下这个答案,确实当时写得太粗糙,有很多遗漏,观点也没说到点子上。原文写于16年1月,是15年股灾之后市场最悲观的一段时间,翻回去看当时的市场表现和宏观情况,表观数据和情绪数据都在当月见底,然后开始反弹一直持续到今年1月,然后人民币汇率大家也都看到了,写得时候是6.5左右吧,后来到过6.9,现在是6.2几,在二级市场表现上确实是刚好在交易者情绪最悲观的时候做了一个悲观的预测,从趋势的角度来说是打脸也不为过。不过有评论说听了我的观点的人要去天台跳楼这个我是不认可的,但就不解释了,到今天您要还没反应过来弯弯绕绕,那咱俩实在是说不着。另外我记得当时这个问题讨论得挺热烈,我还在评论区里和一个朋友拌了个嘴,现在来看实在是很幼稚(汗颜),在这里跟这位朋友说声抱歉。

我的观点到目前也没有变,还更加强了些,其实这2年来国内关于中国经济到底是好是坏,未来的出路在哪里的讨论非常多,庙堂之上权威人士写文章几问经济大势,强调L型底,江湖之远很多经济学家说中国新周期,一带一路是中国的胜负手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2年来中国到底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相信时至今日各位都会或多或少有了比较系统性的认识,从来自顶层的报告中反复强调的字眼里我们其实就能看出,我们其实已经到了豪赌国运,不成功就成仁的地步了。所以现在再来看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这个问题的心态和当时已经大不一样,毕竟当人有钱时能跟别人开玩笑说自己穷,啥也买不起,但当人真没钱了也没立场拿穷来谈笑风生了对吧,因为自己是真的穷。并且,做过期货(或者赌过博)的人都知道,哪里有豪赌,对手盘就会蜂拥而来,眼下就好比我们的筹码已经压满了,又上桌了一个盯着你口袋的牌友,接下来就是比心态,比意志,比运气,成了,至少能着陆,不成,输得可能比桌上的筹码还多。

最近刘煜辉老师写了篇关于贸易战的文章,我觉得里面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说我们要带着历史观来思考当下的中美贸易战,不要简单事件化。我觉得我们得瞪大眼睛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个事情,毕竟人的一生能经历一个大周期的转折,是很刺激的体验。经常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这里面的时代二字,我觉得我们要跳出10年一个周期的视角,用50年甚至更长的格局来看待。

以下是原文。


背景相关:国内某基金trader,商品期货方向。

舔着脸请各位答主答题前先描述下自身背景,您要是业内人士平时主研宏观我们就认真看看,您要是在校大学生我们就下一个了,毕竟论述题,一写就那么长。

另外有些人真的不用硬答的。

----------------------------------------------

本来只是句吐槽,没想到被顶到了前排。
这两天索罗斯新华社的这个事情知乎上讨论得很热烈,我也看了很多票数高的答案和评论区,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1、索罗斯怎么看中国经济这并不重要。

关于中国经济和汇率他说得很中肯,可以说代表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的主流观点:形势不佳,但还有手段,可观后效。但是一国经济并非由一两个trader决定的,他们也只是顺应潮流,乘风破浪罢了。潮涨潮落,你问冲浪选手磁不滋瓷,他当然说滋瓷,但你也就那么一听,毕竟他也不是每天都跟你打电话更新他的想法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你还得问潮水本人。

2、潮水本人怎么说?

2014年7月开始外汇占款持续下降,一直到现在,越来越呈现雪崩式的崩塌,到现在每个月一千多亿净流出,一年一万亿,中国一共三万亿外汇储备。你跟我说中国经济虽然眼前有困难,但未来还跟乐观,我是不信的,为什么?掌握资本的人想必是比我聪明多了的,现在他们都在用脚投票,成建制地撤离中国,这可比任何专家或者大学生的论文有说服力多了吧?虽然我觉得在座的各位名校天之骄子你们肯定都有一套,分析起经济金融来引经据典,令人敬佩,但你站在友军大撤退的背景前慷慨激昂地说老乡们不要惊慌耐心等待,此战我们必胜,那我觉得你先摇一摇脑袋,听到潮水的声音了吗?

3、新华社为什么说做空人民币将受到法律严惩?

什么叫做空人民币?我把人民币换成美金存到国外去算不算做空人民币?算啊!受到法律严惩什么意思?外汇管制啊!外管局前段时间发的指导意见看了没,5个账户连续往另外一个账户汇款是要上黑名单的,直系亲属也不行!想找亲戚朋友帮忙换钱的可以死心了,一个家庭三张身份证,一年就15万的额度,慢慢换。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让换了,万一真有一天彻底管制,那您就找黑市花高价吧。可能有的人觉得我本来也不需要美金,贬不贬值管不管制跟我没关系,那我建议你去看看同样是外汇管制的阿根廷上个月新政府上台取消外汇管制后,比索汇率一夜贬值40%,什么概念?你银行里要是只有百八十万,缩水个几十万或许不心疼,要是百八十亿呢?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过去十数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更意味着,这辈子的人生巅峰或许已经在昨晚出现过了。
可怕吗?如果你想规避这个风险,没准还会受到法律严惩呢。

4、中国经济前景到底如何?

前段时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时候知乎有过很热烈的讨论,里面有很多特别好的数据和观点,建议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看。我这里只说一下我的观点:中国在过去30年时间里通过计划生育降低社会抚养比、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但不给社保和其它配套福利政策这两个最主要的手段来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三十年。现在中国劳动力人口出现拐点,社会抚养比出现拐点,与之对应的就是经济增长的拐点。未来三十到五十年,中国总人口、劳动力人口、社会抚养比都将出现持续的趋势性变化,中国可能将面临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因为人口结构严重失衡而导致的困难时期,这是一张特别明显的、几十年前就可以预见到的明牌,因此,在拐点出现后,才会有这么快速、这么统一的退潮的步伐,留下的人,要么后知后觉,要么无路可退。

5、我们该做什么?

以此为背景,我们要做的主要是认清现实,调低预期。这毕竟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中间肯定会有政策性的波动甚至非理性的反抽。我们要在通缩和恶性通胀间做一选择,多配置进口依赖型的多头,和传统需求型的空头,也要多元化配置资产,想法设法利用资源,规避风险。
经济衰退时期的投资机会,这也是有很多的,抓住了,也不是没有功成名就的可能。

----------------------------------------------

不知不觉说多了一些,只代表我个人观点,大家看看就好,就不深入讨论了。


user avatar   lin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蛋糕篇

--------------------------------------------------

无论世界经济如何涨跌,汽车并没有被砸碎,石油并没有被倾倒,人类实际物产的蛋糕其实一直是在增加,经济学意义的涨跌,消失和增加的只是虚无的数字-----个体长久预期(比如房价,股价),变化的只是人与人或者国与国对物产的分配比例。

所以说,别管什么GDP,看国家的前景,唯一的根据就是这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竞争力如何。只要是竞争力是上涨的,这个国家就不可能真正出现危机,因为就算有饿死的,也一定是先从其他竞争力更差的国家开始。回想掉入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那些国家,虽然收入增加了,个体的预期增加了,但他们的竞争力真的上升了吗?(想想那些年阿根廷和南非临死[去工业化]前所说的话吧)。为什么没有人讨论过以色列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呢?人家也是从人均几百美元过来的。【

【资料汇集】以色列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50

】。看看以色列的经济结构就知道了。【

试析以色列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

】。

而当所有人的预期相加大到实际物产都已经支撑不住的时候,那经济自然就会垮掉【

日本房价启示录:87年东京地价可买下整个美国

】。过程可以是很多种,但结果只有一个:衰落。而折腾到最后,等人们的长期预期降到了谷底-----等于甚至小于实际物产的时候,增长就开始了,然后又是一个轮回。

这就是过去为什么总是经济危机-繁荣轮回的本质。反正预期消失就是利益消失,利益消失就一定伴随着斗争,总得有人利益受损,能撑得住的国家就只是经济危机,撑不住的就赌一把战争好了。

预期这么不好,消灭它不行么?很可惜,这个东西是人性固有的双刃剑,完全消灭预期固然彻底消除了经济危机循环,但是副作用就是个体前进动力的衰减----反正我多劳也没用,那就不劳好了。这样总物产就小了啊,苏联就是这么垮的。算来算去,还不如隔几十年崩一次呢。

所以拉美非洲和中东国家别抱怨,真不是故意让你们去垫背的,这事总得有人去填坑。自己被猪油蒙了心不上进没办法。

分蛋糕篇

--------------------------------------------------

先说现在的“衰退”,具体产业和地域分析请看

@君临

的回答就好了。我只从宏观逻辑上说一说。

我国以前拉动经济的火车头一直是出口(房地产等只是出口繁荣的副产品),而出口的根源又是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其他国家如果经济一直很好,那我们国家的出口也会一直很好,那当然皆大欢喜。

可上面已经说了。人类的预期总有实际物产撑不住的时候,拐点总会到来,而且我们随着出口的增加,各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也在提高,那么“外国”的竞争力势必是在减小的。那么矛盾就来了-----我们出口的越多(+向高端攀升的越快【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大

】)----外国的生产能力就越下降---“外国”的经济实力就越下降------“外国”对我国的产品需求也就越小----我们的出口也就越少。【

下图反映出中国 1978

看,出口越多导致出口的越少,确实挺搞笑的。

但其实这又不是矛盾的,实际上的需求并未减少。只不过由原来占据蛋糕中央的“外国人”消耗,变成了由现在占据蛋糕中央的“我们”来消耗而已(汽车,手机,高档电器。。。)。所以现在强调内需了【

中国网购力全球第一 消费拉动六成GDP-搜狐财经

】,世界工厂也变成世界市场了【

中国iPhone销量超过美国成全球最大市场

】。

但是,为什么中国经济还是“衰退”了呢

五个原因:

1.最大的原因:

虽然实际需求并没改变太多,但是因为以前的长期繁荣导致的过度预期,肯定有些非必要和过度的需求是在缩减的(比如房价股价奢侈品绿色能源,附带效应是油价,矿价等大宗资源价格的下降)。由于国际市场的一致性,中国的资源省份如山西受影响是必然的。

山西遇史上最困难时期:GDP增速3.1%创34年来

这也是GDP缩减的主因,我们不能靠指着过度需求赚easy money过一辈子。根本上还是要靠提高自己的产业实力,去抢高端的蛋糕【

中国成为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主导力量 远超日韩

】。

而且某种程度上说,需求下降导致的资源降价对于中国也是好事。我们毕竟是资源进口国【201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3.28亿吨 对外依存度首破60%|减产

2.上面已经说了,有些国家已经扛不住开始内乱或者战争了。他们原本还可以维持的基本需求也被暂时的压缩了(比如阿拉伯地区)。

3.经济水平提高也是个双刃剑,谁都别想通吃好处。

我们收入水平上去了,必然要让出完全凭借人力决定价格的低端制造业。比如搬迁到孟加拉和东南亚的制衣业。搬到埃塞俄比亚的制鞋,不过并非所有靠人工的产业都会搬走,对本地产业链和产业工人依赖大的就一时半会就不会离开(比如电子制造业)。

4.经济衰退必然导致贸易保护主义

以前美帝是全球霸主,也是产业主导国,国家政策也牢牢由金主把持,加上意识形态大棒和军事力量威慑,所以它推行全球自由贸易主义的时候,大家傻乎乎都进去了。结果后来大家发现,全球自由贸易是能让总盘子做大,但得益最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谁主导制造业,谁才是这样一个体制下的最大受益者,以前是美欧日,现在是中国。因为拼科技拼不过美国,拼成本拼不过中国,本国制造业渐渐萎缩,结果有资源没技术的国家只能卖资源(比如拉美非洲澳洲),有技术没资源的吃老本慢慢衰落(欧洲日台)。什么都没有的只有内乱(阿拉伯)。现在随着中国向高端产业链的攀升,连美国一开始设想的自己把持互联网产业,电子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技术高地,吃超额利润这套都快玩不下去了-----接下去高中低都要被中国通吃了,这还怎么玩?!(金融本质上还是依附在利润上的,资金没有国界,谁有最大利润,它就会向谁靠拢,美国的金融业不是美国发达的根,而是果)。

那就不玩了呗,这就是现在各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兴起的大背景了。总的来说,近年来中国遭受的贸易争端愈演愈烈,而且要求在本国建厂生产成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印度鼓励手机生产本地化,LG拟提高整机价格

】,或者要求产品中必须有一定百分比的本国零部件。这就是各国政府学聪明了的表现。这样势必影响中国的出口总额,尤其对于现在还由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爬升的中国产业来说,我们还没有达到让对方必须让对方从中国进口的程度。也很容易让对方以倾销等借口提高关税和限制【

王受文:中国是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去年有97项_201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嘉宾观点

】。

其实这样的戏码在二次大战前已经发生过了。不过与那时候不同的是,那时候没有一个中国这么大的经济怪物,这么一大坨在这,不管进口和出口,小国是根本绕不过去的。你不让中国商品进来可以,但是作为贸易报复,你的初级产品也别想出口到中国了,那商人,农民能放过政府?再来,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导致物价上涨怎么办?那肯定就是游行,所以小国根本不可能彻底与中国闹翻,只有同样作为贸易主导国的美国能离了中国也过得下去。所以美国才搞了TPP(但是只有与中国具有天然战略互斥性的日本是死心塌地跟着美国走的)。而其他国家的最优解都是自己跟中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而且最好只有自己跟中美签。于是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现在在分别跟各个国家单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澳,中欧,中韩,中俄,东盟+中国。。。然后结果反而变成了中国的最优解(手动斜眼)。

(虽然中国因为现在已经实际意义上主导世界制造业而获得了贸易中心的地位,但从长远看,也必须尽量照顾与中国贸易关系最紧密的贸易伙伴,尽量形成示范效应,比如向落后地区转移过剩产能和低端制造业【

林毅夫建言非洲:建设工业园承接中国产业转移

】,比如在产业规划时要给诸如韩国这样的国家的竞争性企业留有一定的产业空间,反之,打压与自己不合作的国家和地区,有拉有推,把小伙伴用利益紧紧的捆绑在自己周围,寻求以我为主的共同繁荣,这才是长久之道。)

而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这个道理,美国这种传统西方海洋思维方式的国家是不懂的。它主导的TPP和TTIP依然是一个靠吸盟友血大补自己的贸易协议,甚至剥夺了盟友反抗的权力【郑若麟:TPP的要害在掏空你的主权,去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可政治归根到底是阳谋,且不说这两个协议现在已经受到极大的阻力遥遥无期,即便TPP和TTIP能搞成,这些民意最敏感的东西也势必随着本国经济的进一步衰落而成为国内政治的爆发点【

外媒:为什么大量的人都讨厌奥巴马的TPP协议

】。同样的戏码其实很久以前早已上演过一次,TPP和TTIP不过是

帝国特惠制_百度百科

的升级版本而已,它的下场也会一样。

5.大部分人都忽视的原因:网络带来的信息革命。

社会的架构是由信息传播的速度决定的。信息传播速度越快,社会所需要的层级就越小。

以前你买一个电器需要厂家到各级代理再到实体店再到你手上,现在一个京东就够了。新的信息工具和生产工具导致社会架构重铸的时,必然伴随着两个现象:

1.原有生产力的不适应,就像是汽车发明的时候,马夫就会大批失业。现在随着电商的普及,大型商超和零售实体店纷纷关门。

2015实体店阵亡全名单:沃尔玛闭店30%,麦当劳关店80家!

2.社会资源总消耗的降低。在你享受到的服务中,中间商所耗费的那部分石油,电力,人力不需要了。推及到全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对资源的总消耗也就降低了。

而这两个都是会短期降低GDP和增加失业率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会经过痛苦的波折,个体必然会重新适应新的社会架构(中间商的店员当了快递员,出租车司机变成专车司机),过剩的消化资源的生产力也必然在政府的主导下转变为向社会提供新型服务的业务类型(供给端改革)。短期的痛苦,是长期向好的保证。

而中国又恰恰是信息革命效应最明显的国家:传统商业体制尚未成熟,新体制对比效果明显(日本是反例【

日本的电商发展到什么程度? - Claire L 的回答

】)。基础建设好,足够支撑新信息革命的应用(印度是反例)。人口造成的规模效应(韩国是反例【

亚洲聊天软件大战白热化 微信Line甩开KakaoTalk_科技

】)。

所以虽然近期GDP增速降低了。但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其实这几年在生活中能感到的进步是远远超过过去的。

说白了。用GDP增长率来作为经济的评判标准已经过时了。应该到了用人均享受资源与服务来评判经济的时代了。


user avatar   junlin_19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看6.9%这个GDP总量增速数据,很容易雾里看花。

刚好各地的经济数据统计陆续出炉了,我们来结合这些数据,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硬着陆。

就2015年的名义GDP增速(我更喜欢这个数据,看的更清楚,以下全是名义GDP数据),31个省市地区全部下滑了,不过下滑的情况差别很大,可谓冰火九重天。

首先是东北三省+华北三省(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三省(新疆、陕西、甘肃),这九个北方省份的增速全部在4%以下,并且有的省份陷入负增长区间,说是硬着陆并不为过。这些省份是中国主要的煤炭、石油、钢铁资源产出地,在目前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环境下,可以说早有定数。去年巴西、俄罗斯经济都是负增长,货币汇率大幅贬值,环球同此凉热。

钢铁、煤炭中国产量占全球一半,主要是自己的问题。只要产能有效的淘汰个三成,马上就能恢复盈利能力。因此未来如何,就看李博士改革的力度。

石油是全球性的过剩问题,中国减了没用,还得美国、俄罗斯、中东一块减才行。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似乎谁都不愿意减,都硬扛着,就看谁扛不住了。所以短时间内,完全看不到油价反弹的迹象。

不过依中国作为最大石油进口国的利益来说,油价越便宜越好,北方产油区也就只能委屈一下了,所以当局对这块的改革,比较保守。说白了就是,用其他地方的利润,补贴产油区,保证你不死,至于未来,就看各自非油产业的成长了。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蜕变,转型的时间估计以十年计。

其次是西南三省(贵州、西藏、重庆),增速仍然高高在上(10%-13%),这和当地的固投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关。比如贵州,去年前11个月,固投同比增长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他们和中国的其他地方似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贵州的固投中,轨道交通的投资最惊人,增速同比为46%。翻看了一下贵州的高铁规划,未来五年每年都将会有新线建成,市市通高铁,上面似乎要将之打造成整个西南的交通枢纽。

这样的大投入,要说持续性当然是可以怀疑的,不过在中国,什么奇迹都有可能。至少现在,要说他们硬着陆,鬼才信。

只看最高和最低的都不合理,因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其实是东部和中部的广大工业省份。只要这些地方不崩,那么说硬着陆就是扯淡。

2015年,增速落在5%-9%区间的省份,有19个,包括从山东-河南以南的三分之二国土。正是他们相对较小的增速放缓幅度,使得中国经济虽有风险,仍旧稳定。

进一步细分,这19个省份,又可以大致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增速放缓相对明显的天津+中部内陆省份。

重工业时代的明星天津,在2015年终于开始坠落,增速由9.41%跌至5.19%,放缓了4个百分点。天津的危机,显然是受到了去年那一场大爆炸的后遗症影响,不过就根源来说,仍是重工业的产能过剩。只不过与北方的单一矿业地区相比,天津的重工业结构更复杂,有大量的中间产品。与上游资源相比,虽然也有过剩的风险,但是价格基本保持平稳。也因此,使得他避免了“断崖式下跌”的危机。

中部内陆省份与天津所面临的形势是类似的,经济主体同样是服务于房地产的重工业。就目前来看,未来的几年,由于劳动力人口的萎缩,房地产需求不足,重工业应该还会持续回落,离谷底还有一段距离。漫漫长夜,何处是尽头?如果从人口增长的角度,结合产能出清的过程,起码还需要3-5年的时间去化疗。

第二类,是增速放缓处于中速区间的上海+江苏、山东、福建。

上海增速5.96%,同比放缓3个百分点。按道理来说,去年股市大涨,上海应该是最受益的才对,放缓幅度这么大,实在让人惊讶。翻看上海的经济数据,果然,三产表现还是不错的,拖后腿的主要是工业。在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拥有规模最庞大的重工业,然而在过去的一年,汽车销量基本停滞,钢铁、造船、石化都严重下滑,正是这些行业的寒冬拖累了上海。

江苏、山东、福建三省,就跟上海一样,一边是步履蹒跚的重工业,一边是相对先进的消费品产业,比如山东的家电,江苏的高端制造,福建的电子业,占比都不小,这些产业拥有强大的出口竞争力,在危机重重中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

第三类,是抗打击能力最强的北京+浙江、广东,放缓幅度都在2个百分点以内,已经是处于止跌回稳的转折点。

1,北京三产比例超过八成,已经是一个纯服务业城市,基本不受重工业下滑的影响。

2,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代工占比小,无重一身轻,电商红利催化,影视产业发达,可以说风险都避开了,新兴产业又捏在手里,所以就转型来说,可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广东在所有省份中,拥有着最低的重工业比例和最高的科技产业比例。全国转型看广东,广东转型看东莞。东莞是中国世界工厂的核心,2008年开始转型,经过8年的腾笼换鸟,终于到了验收的季节。2015年,东莞的实际GDP逐季加速,第一季度6.7%,第二季度7.4%,第三季度7.9%,第四季度8%。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东莞蔚然成风的机器人工厂改造大潮,和大量深圳科技产业的迁入。与之对应,2015年广东的外资流入在11年后再次超过江苏,成为FDI第一省。

如无意外,新兴产业占比较大的北京、浙江、广东在2016年将开始重拾增长的轨迹,宣告转型的成功。就像是一列长长的火车,车头已经驶出了风暴区。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31个省份,

——北京+浙江、广东,约占经济总量的20%,即将进入上升轨道。

——上海+江苏、山东、福建,约占经济总量的25%,正在转型谷底,下跌风险有限,但离成功还需两三年。

——天津+中部省份,约占经济总量的30%,正在继续寻底的过程中,需要3-5年的时间。

——重庆+贵州、西藏,约占经济总量的4%,继续打鸡血,一直飞在天上。

——北方九省,约占经济总量的21%,已经趴着,5年内都难以看到复活的可能性。

虽然说,北方九省已经是妥妥的硬着陆,中部省份的经济也未见底,但是毕竟,还有制造业底蕴强大+服务业日渐长大的半个中国,整体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只要政策不犯大错误,有的是转身的空间。

PS:

1,希望各位评论的时候,先百度一下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谢谢。

2,请各位不要拘泥于政府的中部省份概念,本文中的中部省份,包括四川、广西、河南等所有没有单独列出的,经济水平相近、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省份。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2017 年中国经济会如何发展?可能遭遇危机吗? 
  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小粉红呢? 
  对于“香港特首有超然于三权的法律地位”有何看法? 
  如何评价中国南车和日本川崎合资公司出口新加坡的地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华人留学生的影响? 
  如何评价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大陆企业数量超过美国? 
  东亚国家为什么不能团结起来? 
  中国年轻人的未来会更像日本还是韩国? 
  厅级干部在中国是不是中产阶级? 

前一个讨论
「2333」「哈哈哈哈」「蛤蛤蛤蛤」「hhhh」以及其他表示开怀大笑的词语在使用上有哪些区别与讲究?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16 年 1 月 25 日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院研究生跳楼?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