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人,想搞个大新闻”…
先来一发媒体采访稿:
《三体》电影发布会 原著作者刘慈欣接受观察者网采访作为一枚“被工业党”的药丸,表示此稿信息量太大。马督公一连串充满内涵的问题被大刘轻描淡写揭过,采访完全没能达到预期新闻效果。读罢不知该说这是对督公“深谋远虑”的槽点,作为多年“磁铁”对答复内容失望的泪点,还是旁观者的笑点……
接下来挑几个问题,模拟一下提问者预期的答复,视本文点赞情况补充:
【问题A】
观察者网记者:从《三体》小说到今天已经有三四年了(刘慈欣纠正:五年)。请问这5年的世界和小说中那个世界的5年相比,哪个更有科幻色彩?
或许这是督公想要的答复——
刘慈欣:一样科幻。如果从技术细节角度谈,现实世界的冲击感更强烈。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与集成电路的物理精度加深,使得物质资源与信息交互的配置效率潜力被空前扩张了。如果饱和覆盖打击与精确手术打击在效果上等同,从另一个角度看,更精准的信息本身就是在发掘庞大的能源。
以下是淡腾的现实——
刘慈欣:显然是小说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没有外星人宣战嘛。
观察者网:如果不考虑外星人因素,只考虑我们地球人自己的发展呢?
(不甘心追问)
刘慈欣:不考虑外星人,那就是现实更科幻了。5年前连微信都没有。
……
观察者网:世界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吧。您看刚才飞过去的无人机(发布会上用无人机给三体组织成员颁发任命书),看看电影花絮中航拍的无人机。这在我这个年轻人看来都很科幻。
(还是没达到预期效果,继续追问)
刘慈欣:从世界来说。可以说这是一个科幻时代,但我个人依然是普通人。
(挖掘新闻点失败,接入下一问题)
【问题B】
观察者网:您人生的哪些段落或是哪些教育对您的科幻写作影响最大?
或许这是督公想要的答复——
刘慈欣:我在红色中国长大,童年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亲身经历过两次大规模武斗(沉默片刻),(三体)第一部开头场景的描写就源于这里。但同时,我老家是煤炭业主产地,周边多是煤炭工人社区,煤化工大建设与娘子关提水,都直接改变了我的生活环境。《地火》描述的正是这些煤炭企业后来的遭遇。还有当年扎根到山区的教师,也成为了我写作的素材(《乡村教师》)。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以下是淡腾的现实——
刘慈欣:基本没有。我的科幻概念基本来自于阅读。
(“换下一话题!”)
【问题C】
观察者网:您曾经是一位工程师,我也是一位工程师。请问您觉得工程师经历对科幻写作影响大么?
或许这是督公想要的答复——
刘慈欣:工程师的具体工作很枯燥,但工程本身极富有浪漫色彩。现实主义科幻与当代主流科幻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只是套了宇宙背景的魔法,专注趣味性与剧情需要。既然打动人的仍然还是读者能够体会的情感羁绊,是不是科幻主题反而不重要。现实主义的动人之处在于拆解宏大叙事中的可行性细节,从普通人是视角仰视庞大工程的复杂体系,再从宏观描述中把工程缩小成一个点,从对比中感受远超直观理解能力的尺度。
以下是淡腾的现实——
刘慈欣:呃……几乎没有啊。工程师是一个很单调的工作,工科教育也是。理科似乎离科幻还近一些。
(说明大刘也认为只有玩魔法才能赚钱和搞产业。忙于这个方向,恐怕接下来大刘很难有“硬”作品了)
顺便吐槽下,督公乃的发际线快退到一半了:
@马前卒看看有多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