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什么事是外国人来了中国之后才知道的? 第3页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熊猫不愧是中国的代表啊”


“哦?”


“熊猫吃绿色的竹子,中国人吃黑紫色的竹子”


“。。。那是甘蔗,水果”


“吃了削好的那种,很甜,我们美国人喜欢,但是不适应你们中国的食物”


“为啥?”


“肠胃不太舒服,不消化”


“。。。。”


备注一下,美国产甘蔗。但是普通消费者距离原材料太远,甘蔗很少有机会直接出场,不得不赞叹美国农业工业化能力。

美国农业工业之发达导致多数人特别是底层人民根本见不到食材原本的样子。特别是甘蔗属于初级原料,就更难有机会让普通人见到。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吃了这么久的龙利鱼,有多少人不搜索知道龙利鱼张啥样。。。?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司请某客户夫妇游某山。遇道观,翻译妹子和老板拜之。不是节假日,整个大殿的游客就我和老外三人没拜。问我为何不拜。我开玩笑说我是党员。

再往上,遇佛寺。翻译妹子和老板并刚刚遇到过的游客又拜之。遂大惊。问他们为何又拜,他们的信仰到底是啥?

此老外是昆汀影迷,分得清和尚道士。

我说在中国,佛祖道祖都是朋友。

从后门出,发现有道士在摆挂摊……

老外回国前说。他认为还是共产党员值得信赖,信仰纯粹。

……于是我不好意思告诉他其实我不是党员了……

我说我以党的名义向你保证,我们老板是值得信赖的。他是我们地方下议院议员,党考察过的人物。

我跟老板说下次申请带他观摩一下政协。让他看看道长和师太、牧师一起共商国是。


user avatar   yara-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次去中国旅游有以下深刻印象:

床真的很硬,跟睡在地上没有什么区别。

在外面想去洗手间很不方便,蹲坑很普遍。

来中国最想吃的就是炸鸡,第一次用美团点外卖,开开心心点了一个过来,打开很香,吃一口皮好脆,肉好嫩!可是…可是… 咬着咬着就发现是辣的 T - T 没有人告诉我是辣的!!

我在中国每天被说着是新疆人,说得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血统了!!!

在中国哪怕在一个最小的农村手机都可以代替钱包。

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墙上会有很多关于打黑、不孕不育,或生独生子的文字。城市里也有很多(关于文明开车等等)。

在中国看专科医生(专家)还要做各种检查真的是超快超快的!

在中国坐出租车是相当便宜!!

在中国有的小孩会穿一种特殊的裤子:开裆裤。

我在中国某个镇的赶集里看到有人卖狗肉,车里还有活的狗。

中国农村和我国家的农村的味道是一样,烧木头的味道,让我想起冬天。

我去的中国某个镇与村房子都是同样公司盖的,我没看过有自己盖房子的现象或者比较能看到外表特殊的房子,很多房子建筑都是一模一样的。

在中国,有的厕所是没有干湿分离,所以洗澡时会有些不方便。

中国人很热情好客。

中国女性衣服风格很漂亮。

中国淘宝直接是天堂!哈哈

坐出租车的时候,玻璃贴着禁止抽烟,可我丈夫问一下司机能否抽,他就很开心跟他说当然可以、没事!

如果感冒了或不舒服,去一趟药店,药店的人给的第一个药就是所谓的“消炎药”(其实,他们给的抗生素:这可不能乱吃喔!)。

很多中国人只要有点感冒就吃会阿莫西林。

中国步行街又好玩又热闹。

中国真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光去一趟理发店就是一个很特别的经历。

中国外卖真的太太太棒了!

中国普通餐馆吃饭真的很便宜,也挺好吃的。

我非常喜欢中国各种各类的咖啡馆、蛋糕店、甜品店、奶茶店、网红店等等。每一家都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污染是一个事实。有时候严重了能闻得到,看得见,有时候不严重大蓝天白云,挺美丽的!但是水的污染…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

今天就到此了~

————

真心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赞!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learnwithjoh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想冒犯到任何人。

我当然不认为我十分理解中国的年轻人。

我在国内住过六年,当时几乎所有我的朋友都是本地人,而且我教过几千个中国年轻人人英语。

当然,我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外国人,我到目前为止定居过爱尔兰、英格兰、西班牙和法国,我也在美国旅行好几次。

请理解,我所谈论的这些区别都是一般性的。

如果我说西方年轻人酒喝的相对多,那很明显不是指所有西方年轻人,也不是说所有中国的年轻人都是酒喝很少的。

而且这样一般性的观点也总是会有例外。

——来自爱尔兰爱说中文的约翰


Things Chinese Young People Can Learn From Western Young People

中国年轻人可以从西方年轻人身上学到的事


西方年轻人不总等父母的许可


很多时候,中国年轻人会等到他们得到父母的许可以后才做某一件他们想做的事,而西方年轻人会等那件事做完以后才告诉父母。


晚上出去玩时,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大多数年轻人会想要玩到比较晚,而父母会希望他们早一点回家。

在那样的情况下,很多中国的年轻人会问父母自己可以玩到什么时间,跟父母谈判,在外面时接父母电话,并比较准地回到家。


西方年轻人则一般来说会对父母说他们要出去,父母很可能会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回家。然后如果玩的开心,孩子会完全忽略父母的请求,很晚才回家。


我跟很多中国朋友已经谈论过这个区别。


他们都说他们跟父母一起住时不可以那样做。

假设自己那样做,父母会超级生气。


我同意,父母应该会很生气。

第一次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后,西方父母也会挺生气。


但关键是对西方年轻人来说,即使父母生气,他们还是会继续那样做。

第二次他们的父母会一样生气。


但是,经过几次你在外边玩到很晚,但最终安全回家以后,他们会逐渐理解你已经足够成熟到晚上在外面照顾自己。

他们的担心程度以及生气的程度都会逐渐减少。

他们会开始把你看作成熟的人。


请求许可、跟朋友玩时接父母的电话、准时回家,遵守所有父母的要求都是小孩子的行为。

那样的行为会让父母,无论你多大,都一直把你当做小孩子看。

晚上回家的时间只是一个我举的例子。


另一个是旅游。

在中国时,我认识了很多已经到了读大学的年纪,却很少离开过老家的人。

最近这种情况好像少一些了,不过还是有不少是持有这样态度的。


他们中的很多都会说父母不允许他们单独旅游。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已经高中毕业的西方人那么说。


他们可能是由于没钱没有旅游过,可能是由于没兴趣,但去不去旅行一点都不会取决于父母的许可。


其他西方人很少跟父母谈判的事情还包括:

在高中时谈恋爱,跟谁谈恋爱,大学的专业选择,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



西方年轻人成年后尽量并尽可能快地离开父母家


西班牙和意大利年轻人经常跟父母住到直到他们结婚时。

那好像是跟那两个国家的经济情况与传统有关。

但在其余的西方国家,成年后还是住父母家算是比较丢脸的事。


在中国,大学毕业后再搬到父母的房子很正常。

我理解没有工作的人可能没有办法,他们在找工作时必须依靠父母。

但我不太理解的是我认识的许多25-35岁,已经上班几年,已经有自己的经济基础,但还是心满意足待地在父母家里。很多时候那些人都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太会照顾自己的样子。


不管会不会照顾自己,西方人还是觉得最好在一定的年龄下离开家。

那些离开家后要面对的挑战都帮助我们变成熟。


在我看来,完美的开始单独生活的年龄是18岁。

一位已经在外面住了两年的20岁的人,通常在很多方面,比一个还是跟父母一起住的30岁的人成熟。



西方年轻人相对更喜欢做运动


这个区别不容易证明。


我知道中国人羽毛球打的很多,男的青少年篮球也打的很多,但是相对来讲,我还是比较确定平均来看,西方年轻人会花费更多时间在运动上。


每周末,8-18岁的中国人在参加学习辅导班时,在西欧大部分孩子都在参加体育比赛或训练。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女孩。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足球,篮球,橄榄球等团队体育活动不太适合女性。

但在西方国家,我们小时候在玩耍时就学会体育的基本动作,男女孩都知道怎么扔球,投球以及踢球。


我们也养成做运动的习惯。


不是所有人都成年后保持这个习惯,但是很多都是。


中国的很多女生都很讨厌体育课。

她们一想到体育就回忆体育课的痛苦。


因此,通常来说,她们如果做运动,那只是为了减肥,而不是因为享受做体育或锻炼身体。


你可能怀疑我的这个观点。


如你已经所知道的,西方人比中国人胖。

那不意味着中国人运动做的相对多吗?


我不怎么认为。

我认为体重区别是由于饮食习惯,酒消费量,以及基因的区别。


在年轻西方人看来,贫困国家不一定是很危险的地方


我住在上海时,认识了好多像我一样学习西班牙语的中国人。

我们平时谈论自己学那门语言的原因以及以后使用西语的计划。


他们都说想去西班牙,但大多数都不想去拉丁美洲。

在他们看来拉丁美洲是一个特别危险、不适合旅游的地方。


事实上那些地方,当然比中国危险,但不是像很多中国人想的那么可怕。


年轻西方人也知道拉丁美洲,非洲,印度,菲律宾,俄罗斯等地方可能比自己国家危险一点.

但同时也理解遇到困难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大多数西方年轻人还是很愿意去了解到那些地方。




Things Western Young People Can Learn From Chinese Young People

西方年轻人可以从中国年轻人身上学到的事


年轻中国人知道酒精不是必需品


在很多西方国家,特别是爱尔兰和英国,我们每次在任何一种类型的社交场合中,我们都喝酒。

在15到25岁的人中,每周喝醉两三次很正常。

年轻西方人好像认为跟朋友交流时,酒精是必要的。


而中国国内的情况相比西方就好很多。


中国人即使也喝酒,还是理解没必要每次约朋友都要喝酒,并且也没必要每次喝酒都喝醉。

他们不依靠酒精来享受社交生活。


年轻中国人理解外语学习的重要性


当然不是所有年轻中国人在外语学习都很成功,也有好多年轻中国人就像绝大部分的年轻英语母语者一样,连一个很基本的外语对话都不能做到。


区别在于:他们对外语那件事的态度。


一个年轻中国人,可能很讨厌外语,可能一点英语都不会,

但还是会理解能够讲外语会给他带来很多机会。


而在英语母语人中,一个很普及的想法是:

其他国家的人都得学会英语,学习外语不是英语母语者的责任。


这样自满的想法源于英文在现在世界的高地位。

英语母语人平时觉得来我们国家的人都应该会用英语交流。


同时去西班牙,法国,泰国,中国等国家旅游的绝大多数英语母语者连一点的本地语言都不学,除非他们从其他国家移民过来。


我们的父母很少讲外语,我们周边的亲戚和朋友很少讲外语,连我们的外语老师也经常外语讲的不太流利!

我们从少把外语看作又难又无聊又没用的事。

在这方面年轻英语母语者落后于中文母语的 年轻人。


年轻中国人相对擅长跟父母保持紧密关系


我在中国的时候,很多人问我关于我决定来中国原因的问题。

他们想知道我离开自己的父母是不是感觉很痛苦,我是不是舍不得他们?

然后他们发现我以后绝对不想回爱尔兰去生活后,他们很好奇谁会照顾我的父母。


那时,二十几岁的自己完全没有考虑到过那些事情。


当我决定去中国时,考虑过很多方面,包括工资,工作量,生活费,社交生活,沟通挑战,天气,饮食,.但一点都没有想过那个决定将怎么影响父母。


我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在那方面有点不一样。他们还是可能移民,但至少在判断出国好坏时,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也会参考他们的意见。


在那些我在欧洲认识的中国朋友,我也发现他们跟父母保持很频繁的联系。

这不总算是好的特点,也有不敢移民的人把父母作为借口。

他们心里知道出国可以帮助他们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发展,但想到在国外依靠自己时就有恐惧感。


被问到为什么没有离开过中国会说是因为要好好照顾父母。

事实上那些父母经常是还不到六十岁,而且比孩子身体都更健康的。


不管怎么样,中国年轻人对父母的尊敬和体贴总的来讲是好事。

我不知道是由于中国的传统还是其他什么,但西方年轻人应该关注中国文化的这个方面。


年轻中国人为了实现目标愿意吃苦


世界著名的以色列健身教练Ido Portal曾经讲过他第一次去中国的故事。

他在一个散打训练中心训练。

有一天一个青少年的女生过来报名训练。

教练教她一个很基本的拳打动作,并让她一个人重复练习它。

据Ido Portal所说,两个小时之他自己训练完后,他很惊讶地发现那个小姑娘仍然在那边认真地一个人练习同样的那个动作。


在西方国家,我们很可能练习五分钟的那个动作后就会去找教练问下个动作是什么。

如果再过了十五分钟教练还是在让我们练习同样的那个动作的话,我们很可能掉头就回家。


Portal教练说他在中国学到过 ‘吃苦’的意思。不光是它字面的意义,也是它真正的实际意义。


我自己到中国不久后就感觉到那边的人经常提到自己的梦想以及问我关于我的梦想。


那是2010年,中国梦的宣传还没开始,但我遇到的很多人都理解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

他们为了实现那些梦想,也愿意出一浴缸的汗,并吃一游泳池的苦。


在中国,几乎所有孩子都有一定的梦想。


西方孩子有时候也有,可是很多时候是一个比较傻的,类似成为专业冰淇淋品尝者的梦想。


不少西方小朋友和青少年人现在说自己的梦想是“to be famous”(出名)。

他们只考虑到名誉可以给它们带来的奢侈生活,并不考虑怎么发展可以令人出名的能力。


我那时在中国不知道可以说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那就是另一个我没怎么想过的事。

现在我已经改变了许多。

目前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及生活梦想都有,应该是因为被我当时的中国朋友影响了。


对了,我最大的兴趣爱好是自学外语,除了中文,我用分别用两年和一年半把西班牙语、法语都学到了C1级别,印尼语用了1年, 今年我已经开始学习日语。 我也每周坚持用中文写一篇和外语学习有关的文章发表在公众号LEARN WITH JOHN上,如果你对自学外语感兴趣,或者想得到关于我关于雅思备考的建议,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xiao-yi-feng-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日本朋友一家子来我家做客,带着他们的孩子,大概6岁左右。

我也不知道拿什么招待,就买了一大堆零食,乱七八糟的都有,薯片巧克力饼干可乐啥的。。

可是我给小孩子吃,小孩子一脸不屑的表情,我以为是不好意思就说没事随便吃,结果小孩子看着我摆在桌子上盘子里的几个桃子眼睛放光(一般都是洗了当装饰品的,很少吃,但是客厅不放点水果总觉得差点什么),我说吃吧没事,小孩子拿起来咔咔的就吃,刚开始孩子的家长还要阻止,我说没事没事,随便吃。。。

临走的时候一个劲儿的给我鞠躬,说谢谢,用这么贵的水果来招待。。。

我一脸尴尬的回应没事,心想日本水果果然贵啊,在我们这儿一兜子桃子也就几块钱。。


user avatar   bibibabibobi-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的漫画更新在最后!


大家好~我来自日本的亮仔,在中国留学和生活将近十年了。不要担心,我的中文已经很棒了!在中国生活的期间,因为文化的差异让我遇到了很多感到新鲜的事情,其中有惊喜,有感动,也出过不少笑话。

接下来就在这里记录我在中国的有趣见闻!



中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大国,根据我多年的亲身体验,不仅好吃,价格也实惠。在中国我长胖过、在锻炼的路上被香味吸引过,也在追求美食的道路上翻过车......


01


在中国最开心事情就是水果们太便宜了!我还见到了很多从来没有吃过的水果,比如火龙果,在日本是非常少见的。



吃完火龙果的嘴巴也是红红的,但这是幸福的颜色~



02


中国有独特的夜市文化,我觉得不好。不是因为其他的,而是对于夜跑的人来说太有诱惑力了!每次经过烧烤都忍不住,我太难了。



烧烤的特色就是浓郁的羊肉味~



03


刚来中国时有人说这种小吃都不干净,一开始我是排斥的,但偶然的一天接触后,现在已经完全欲罢不能了......



我爱鸭脖!



04


中国认为,桌子上的菜要有剩余才证明客人吃好了,而在日本人的观念里把饭吃光才显得有礼貌。于是和中国朋友的吃饭有时就像一场拉锯战......不过还是谢谢我大方的朋友们!




05


来到中国后,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大枣味的食物!这个味道我直到现在还没有习惯



如果你有日本人朋友,或许可以偷偷偷给他吃大枣味的食物,效果绝对震撼hhh



06


在中国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包饺子,当然我也学会了!



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做出的馅和皮刚刚好~



07


中国的微信支付很方便,但这件糗事被我的朋友嘲笑到现在!



肯定不止我一个人干过这种事吧!



08


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大家的一个很奇怪的共同点是:虽然中文讲得都不好,但关于快递和外卖的电话发音和语法却异常标准!




09


通过我多年的经验总结,中国最危险的食物有这三种!



其实还要再加上烧烤和鸭脖,完全无法拒绝的肥胖......




10



不小心吃到纸,我肯定不是一个人!



11


打卡网红脏脏包~



刚来中国时,很多生活环境的改变都让我来不及适应,幸好有很多中国朋友帮助我,虽然适应生活的过程中闹了很多笑话,但这些故事现在回忆起来也感觉很幸福~


12


经常能在路上看到扛着很多东西的人,我觉得太危险了!但中国人好像非常淡定,这让我想到了......



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13


中国不愧是武术大国,我家小区里的叔叔们都身怀绝技,要是我变老了也这么健康就太好了!



14


一段时间共享单车特别流行,扫一下就能骑走了~但要记得千万别去偏僻的地方!别问我为什么,说多了都是泪......



15


有时扫码还能扫到奇奇怪怪的东西



16


在中国电动车也非常流行,街上很多人都在用。某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了电动车广告后,我也心动入手了一辆



没错,广告就是周杰伦代言的那个



17


电动车的神奇功能:报警


有的车竟然还能讲话?!



18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倒着坐车的熊孩子


这个时候四目相对,场面就有点尴尬



19


我还发现,通过电动车就可以感受中国一年四季的变化




20


在学了中文后,就再也说不出其他外语了......大概能有人体会到我这种痛苦吧?



外语=中文,所以突然要说英语时完全反应不过来!



21


日本人日常喝冰水,但中国人习惯喝热水。在中国大家都让我喝热水,不知不觉我也有了喝热水的习惯,到现在甚至已经完全受不了冰水了......感觉对身体不好,看来我已经有了一个中国胃了




22


人不可貌相,中国很普通的叔叔,背地里可能是位富豪哦!




23


中国的每个叔叔都自带指甲刀,这是什么特殊的中年文化吗?



你们发现了吗?



我猜,大概是为了露出肚皮时,能很好的卡在腰上不掉下来hhh!



24


虽然我遇到的中国朋友都很友好,但是来到陌生的地方还是会有些担心。比如......



我完全不敢出声!!!



25


不过后来,我在澡堂遇到社会大哥也不怕了。


哼哼,看到我背上的拔罐了吗?谁还不是个社会人呢~




26


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车站出口




27


关于超市打折,每次我都会去抢购,反正跟着大妈们走准没错!




28


其实这种算法对外国人来说有点难......第一次见到时我惊呆了!原来还可以这样?



佩服中国人的算数能力!



29


学习中文是一条漫漫长路......




30




学中文不难,只要肯张口说话,哪怕会犯错,时间一长你身边的朋友就会习惯了。


31


河南方言很有感染力,现在竟然连我都被传染了!




大家知道最经典的一句是什么吗~

没错!


“你neng啥嘞!”


32


中国的小区里健身器材有很多,跑步、踢腿、仰卧起坐等等,还有下面这个可以锻炼腿部肌肉的器材,我比较喜欢这个,因为还可以坐着


但是好像几乎没有年轻人会使用,来的都是大妈们



那有的时候中国大妈就不太在乎形象



这个时候场面就很尴尬了......



33


上次的回答,有的朋友说我肾好像不太好......我要辟谣,你们胡说!


作为拔罐爱好者的我,曾经见过不少中国人一定要在奇奇怪怪的地方拔罐



比如脑瓜门...


每次都想吐槽:你们到底想把什么东西拔出来啊喂!



34


下雨天,任何一块地砖都不能大意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35


你们知道日本和中国黑社会的区别是什么吗?



据说没有被大公鸡啄过的中国小孩,那他的童年一定是不够完整的



36


修自行车老爷爷的职业生涯规划



不过近些年这种职业很少见了



37


有时候在大街上能看到奇奇怪怪的大叔


我以为是cosplay,还在想,这个米奇一点都不可爱......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东西叫 “耳包”



38


在中国叫一声“帅哥!”


同时会有十几个人一起回头


39

中国也有很多容易让日本人误会的地方



没错,就是银魂里经常出现的那个梗


40

在日本有花粉症,没想到到了中国,还要躲柳絮.....



日本人喜欢戴口罩,可每次经过银行都能感觉到,保安的眼神不怎么友善。


41


每一门外语的学习都是从脏话开始的~




42


我非常喜欢喝娃哈哈AD奶,后来我才知道,AD奶的正确喝法原来是这样!



看起来就很幸福啊!!!


43


我从中国大妈那学到不少生活技能,中国大妈才是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


虽然有点丑吧,但是很实用!


44


中国最近很流行嘻哈音乐



光是看见这几行字,就感觉脑海里又回荡起那熟悉的旋律了


45


记录一次短暂的北漂之旅......




46


在没有钳子时该怎么吃核桃呢?


一位奶奶曾这样教过我



我不会告诉你,后来我家的门就是这样坏的


47


暗中观察.jpg


真的是这样吗?求告知


48


这是我曾经对中国最大的误解......



说好的旗袍美人呢!


49

涨经验了,漂流必备的物品原来不是雨衣



是水枪!!!


50


在中国的每一个春节,我都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鞭炮→电动车→电动车→电动车→我




51


我与麻辣烫不得不说的故事......



大家最多能吃多少的麻辣烫?


52

大家知道吗,中国的微信和支付宝,出国仍然可以使用!日本很多大商场都有可以微信支付的标志。



中文标示太多,甚至有时候很容易误以为自己还在中国......



53


想请教大家,去别人家吃饭的时候,如何礼貌的拒绝主人的劝菜呢?


日本文化中,要把饭菜全吃光了才是礼貌,可中国正相反,主人准备的菜一定要多,越多越好。虽然我已经尽力了,但到最后我真的一口也吃不下了,主人竟然还要加菜!盛情难却啊!


54


关于“杀马特”


哈哈哈哈,虽然想起来也觉得当时的自己好笑,但不得不说,沙琪玛确实非常好吃!看在沙琪玛的面子上原谅我吧


55


这个手势在中国开始流行的时候,我很难看明白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数钱吗?


早市卖菜的大妈们也喜欢对我“比心”~



56


很多人都喜欢带有外国文字的衣服,看起来很洋气。但是,还是要注意一下这些文字代表的意思。


说好的卡哇伊呢??


与此同时,很多老外也爱穿写有中文的衣服。


用东方神秘文字暗中鄙视对手?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57


在深夜饿的时候千万不要做这件事情......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山楂有没有开胃效果不知道

不过真的很容易以山楂为借口继续吃东西!!!



58


大家在小朋友时期,一定都玩过这种磁铁画板吧!



我也买了一个送给朋友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拥有了自己的“苹果平板”,人生赢家了!



59


高手在民间!很多中国大爷其实都是技术宅!


虽然是违法的,但看起来确实很省力,还是要注意安全呀。



60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些物品不仅仅是它本身,一定都还有其他妙用!


比如说剃须刀除了可以剃须......


竟然还可以刮猪蹄!!!


震惊!

中国大爷竟然用剃须刀在众人面前做出这种事情?



61


日本文化和中国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日本家庭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做家庭主妇。



在中国这种情况却很少见,因为丈夫即使在外工作辛苦,回到家也还是会帮助妻子,出门买菜也被认为是很平常的事情。


而在日本,没有收入的主妇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言听计从,对丈夫一定是会有怨气的。那一旦丈夫退休,就立刻会成为妻子的眼中钉!既没有收入,又不会做家务,这种男人一般被叫做“大件垃圾”。最惨的是,即使做了家务也还是会被看不起......


62


关于吵架,中日之间的差别


来到中国后,越来越觉得两个男人吵架时脸凑得很近,又四目相对,这种气氛很微妙啊......



我的其他回答:

关于中国人的“种族天赋”

这些关于日本的谣言你都中枪过吗?...日本真的不是你想象那样的!!!

大型“真香”现场

原来日本的这些在外国人看来竟如此让人迷惑


在中国遇到的趣事还有很多,我大多以漫画的形式记录在这里生活的一点一滴。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直支持我的中国朋友和网友喜欢我的作品

看到最后别忘了点个赞!鞠躬!


user avatar   yangdong-zhi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罗斯人喝酒,酒杯不能有酒,有酒就要喝光,国人喝酒,酒杯不能空,空了就要倒上,第一次和老毛子喝,我俩左一杯右一杯喝了半天,感觉不对,聊一聊才揭开谜底。


user avatar   yu-zi-82-54-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爱狗人士可太强了,我都关了评论还是被私信辱骂+举报折叠,真是惹不起,那我就正经回答一下吧。

初中的外教是加拿大的,在家乡的时候冬天也只穿一条九分牛仔裤,来了我学校第一个冬天就乖乖穿上秋裤了,上课还和我们吐槽说明明纬度比加拿大低那么多,怎么这么冷ಥ_ಥ


以下为部分原答案:

我求求在座的各位答主,别老说什么原来中国人不吃狗肉了,怎么好像吃狗肉就低人一等了?别老想着怎么不让洋大人瞧不起,也拿出点心思尊重一下自己同胞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好吗?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国专家用我们的电脑时发现,谷歌上不去,外国的主要新闻网站上不去,外国大学的网上图书馆也上不去,有段时间维基百科也不稳定......然后外国专家问,你们是怎么写论文的?

我说: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引用外国资料教我们写论文。比如,牛顿努力学习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努力学习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努力学习也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三个论据后,就可以得出结论:“只要”努力就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外国专家说:中国终有一天会超过美国。当然,这句是我加的。


user avatar   wang-jing-jing-32-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家里的厕所是整个地面都做了防水的!

这是一个德国外教,有点腼腆的大帅哥。

外教:emmmmm

我们:怎么了?

外教:在中国的教师公寓里冲澡有一点麻烦。

我们:哪里坏了?我们帮你跟后勤说。

外教:没有哪里坏了。就是冲澡的时候没有帘子。

我们:哈哈哈哈哈您一个人住要什么帘子德国人这么害羞的吗哈哈哈哈哈!

外教:可是没有帘子的话水会溅到马桶或者洗手池旁边的地上!会渗到楼下去!

我们:???

德国的厕所只有冲澡的那么一小块做了防水,其它地方是没做防水也没有下水道的,洗澡的时候必须要拉上防水的帘子,不然溅出来的水会渗到楼下去然后帮人家修天花板…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女生找外国男友会被说崇洋媚外,而中国男生找外国女友则不大会被这么说? 
  假如有三天假期,你会带什么书去度假? 
  考上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留学生在英国学习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看待「七旬」高龄夫妻自驾20万公里游遍全国?无子女陪伴是否存在安全与自由行之间的最优解? 
  法国菜在欧美上为什么更有影响力,作为中国人怎么看待世界上各国的料理? 
  你们见过的渣女有多渣? 
  爸爸妈妈做饭不好吃是一个怎样的体验? 
  去哪里旅行让你体会到了「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坦克歼击车火力比坦克凶猛,而且能执行坦克的一些职能,为什么还要有坦克存在,用坦克歼击车代替坦克行不行?
下一个讨论
该不该允许成人游戏中出现血腥暴力内容?





© 2024-06-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