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沒想到这个回答突然这么受欢迎,謝謝大家喜欢。
非洲被赤道切开两半,我说的尼日利亚属于西非(我写成北非了,谢谢热评知友更正),在赤道以北,并不是我们夏天他们冬天。南非季节才和我们相反。
不用特意给热评的小伙伴科普啦~
≈≈≈≈≈≈≈原答案≈≈≈≈≈≈
座标广西南宁。我们学校非洲的同学啊!
她从尼日利亚来的,夏天时我和她在路上走着,她突然和我抱怨。
“中国真的很热!”
我嘴角抽搐,“非洲不是更热吗?”
“不是!”(原文是很夸张的NO! )她摇了摇自己衣角下摆,“在非洲是热,但我们穿长袖就不热了,来到中国只能穿短袖!”
我笑成傻子,“穿长袖怎么就不热了?”
“晒着太阳很热,穿长袖挡住就不热了,”她委屈巴巴,“在这里怎么穿都热。”
可能是鞭炮……
我高中的外教,一个加拿大老头,退休后携夫人一起到中国,一门心思要当老师。
他说自己干了一辈子老师,但是加拿大的学生实在是太疯狂太不成器,自己丝毫没有当老师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听说中国是个非常尊师重教的国家,所以退了休就跑来中国当老师。——可能是希望过一把德高望重的瘾吧。
二月二,龙抬头,到处都是鞭炮声,早自习后半段的口语课,老头子没来……
以下是听来的:
因为老人年纪大了,加上是国际友人,校方非常紧张,害怕出意外,遍寻不到后,直接报了警。
警察到现场了解情况,提出到宿舍查看一下,结果在床下发现了老头儿和她的太太。
看到警察后的第一句话:发生战争了吗?
——————————————————————————
加拿大老头儿是个好人,他是我在现实中遇到的第一个不按逻辑不计得失也要追求梦想的人(虽然过程确实有点玄幻),我不希望他变成段子里小丑似的人物。
不得不说,事情看上去有点假,但它发生在2002年,那时候,本拉登刚炸了双子塔,中国刚申奥成功,上网还要用到猫,周杰伦的双截棍可能刚出,知乎上某些杠精还在尿炕。
那些坚持认为这些是段子的人,那我就再说个段子:
二月二事件后,有人在课上问老头儿加拿大是不是没有鞭炮,他估计已经被问烦了,直接捂着胸口倒下去了,坐在第一排的女同学上去摇了摇,带着哭腔说:他可能不行了,快送医院!
我们全班男生都往上冲准备把老头儿拖走的时候,他满面红光的站了起来。
那天是4月1号。
很多年前 在家乡某大学留学生部门口吃烤肉
有几个韩国人 应该是刚来中国的 他们在立交桥底下发现了一个三轮车 卖苹果的
上面写着:5元3斤 他们看数字猜测了一番价格 最后那老板拿起来一张5块钱 然后称了大概3斤苹果的样子告诉他们这张票子能买那么多
我仿佛看到这几个棒国友人眼中含着泪水 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爹一般
骚操作来了 其中一个小棒打电话叽里呱啦思密达一通 几分钟后又来了几个棒友 然后
他们
把一三轮车苹果 都!买!走!了!
吃完烧烤我们穿过立交桥底去对面坐车 然后发现车站旁边还有一个三轮车卖苹果
赫然写着
5元4斤
插个题外话。
大学的时候带了几个留学生,看着他们做作业,我坐那没事干,吃核桃。纸皮核桃,一捏就碎。核桃碎的一瞬间,几个留学生都懵逼了,接着就热热闹闹的讨论,中国人果真都会武术,这么瘦小的女孩子都会。
这不是高潮,我给了一个男孩一个,告诉他中国人会发气功,我给他发功之后,他也可以手碎核桃。然后,他们都相信了。
最后还是告诉了他们,这是纸皮核桃。
永远忘不了高中的外教看上了卖纸钱那里扎的花圈 去买了一个看望死人用的花圈 带去学校 保安不让他进 哈哈哈 然后保安又听不懂他说什么 就是不让他把花圈带进学校 后来把校长喊来 才得知外教觉得这个花圈好看 要带回寝室挂在墙上 哈哈哈哈
我的天哪 我就随手一答 怎么那么多赞啊 哈哈哈哈 我要火了吗
我读博士期间的导师,是个素食主义者英国人。
平时就只能吃一些面包奶酪沙拉,我和他一起去一些国家开会的时候,他经常会抱怨没什么素食主义者可以吃的东西。
之前闲聊的时候,他说,他喜欢学校附近中餐馆做的豆腐。毕竟那是和他平时可以吃的东西很不一样的食物。
因为工作原因,他现在住在瑞士和法国边境。他说法餐是被严重高估了的一种食物。因为法餐里面可以给素食主义者吃的食物实在是太单调了。
前一段时间,他因工作原因来了一趟中国,我那几天也陪同他一起回了国。回国第一天,国内接待学校的老师们带着我们去了一家校门口的素斋馆。
看到这么过形形色色,口味各异,关键是他都可以吃的食物,他简直要乐坏了。
并且每一道菜还都十分的可口。
他忙不迭的给食物拍照,像极了第一次吃西餐的中国游客。
他对这顿饭评价极高,连连的说 tremendous(惊人的;极好的)。
我的导师学术水平很高,学术报告也十分有技巧,经常能从平常的事物开始讲起,娓娓道来,讲到高深的科学前沿。
那顿饭之后的几天,我看到了他在不同场合做的学术报告,他竟然在一些话题的引子里专门提到了在中国吃的这顿饭,放上了他拍的食物的照片,感觉他是在分享一些幸福的东西。
嗯,感觉以后他和中国的科学合作要更紧密了呢。
毕竟中国有好吃的。
再补充一个事情,还是我导师在中国那几天,还是吃饭时候的故事。
我导师在中国那几天除了晚上下馆子之外,中午有时候是要去来交流的学校的教师食堂解决午饭的。
那个教师食堂是自选装在小碟子里的菜品,然后把碟子放在大托盘上去结账区结账的。每个菜的小碟子里面都有芯片,这样出门结账的时候只要把教师卡和托盘都往结账区一放,就完成结账了。(然而学生食堂还没配备这种技术。)
我导师第一次跟着我们去教师食堂的时候,看到了前面的老师们把托盘往结账区一放,然后端起来就走的过程,感觉十分的迷茫。他问我们,这里午饭是称重计费吗?我们告诉他,不是的,每个菜碟里面都有芯片,往结账区一放就知道拿了多少钱的饭菜了。他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连连的说,高科技,高科技。
讲真,跟缓慢发展欧洲相比,现在的国内生活的很多点点滴滴都已经比他们方便很多了。
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修养,素质,内涵,均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崇拜中国的文化,想往中华民族的生活,来中国定居的外国人以及留学生越来越多。
我一朋友,澳洲二代华裔,在我们家住了几天之后,十分震惊地说:“为什么你每天都有这么多快递?”
我:“你不了解,中国的女人都这样。”
有一次刷朋友圈,发现学校的一德国交换生发了个九宫格,其中一张是墓地的照片,另一张是他在墓地前的自拍。
配文“哇,在山上发现了很可爱的小房子”
(那个墓搭的的确比较精致,类似一个迷你的古代王府的大门)
没过多久,他就删了~
随手一答~感谢大家的赞,嘻嘻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原来那么多样化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有那么多人那么酷, 牛 ,cool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有那么多人那么创意,个性化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夜生活那么丰富/那么多人酒量那么好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人那么开朗幽默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那么多时尚的美女,帅哥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那么多人去健身房练肌肉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那么多人擅长运动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有人跳街舞,唱嘻哈
来中国才知道中国人原来不是都擅长数学,不是都擅长计算机,不是都书呆子
怎么说呢?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太out了,太刻板印象了,太有偏见,太simple太naive。
可能是因为来美国的中国人原来属于相对殊的群体,所以对中国的整体人口代表性不大(很多美国人遇到的中国人属于来美国读数学、计算机、工程等理科专业的研究生群体)。
请别误会我。我不是说我觉得读研的他们都是书呆子,都不酷。反正,我自己也属于书呆子类型。(这么说合适吗?感觉中文里的“书呆子”太贬义。现在美国很多人都喜欢用“nerd”形容自己,为自己属于“nerd”类型骄傲,可是中文语境中好像没有很恰当的翻译)。
可能是美国媒体总是报告中国学生考数学全世界最厉害的,远超过美国学生。其实我觉得美国媒体这么说只是为了让美国孩子对数学多认真一点。来中国发现部分地方确确实实这样,但是在中国小地方呆久的我也知道,中国跟美国一样,很多学渣。当然这也有社会阶层的原因导致的。富人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良好的教育环境。小地方也许很多孩子有能力,但是没有机会。美国一样。
再想想,觉得中国旅行行业在美国推广的形象都是中国的长城、古镇、乡村风景什么的,代表着中国那种传统古老的一面。当然,这些都很中国,但它们只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中国的全面。
其实我发现中国原来那么多酷文化不是刚来到中国就能发现的,而是我长时间以来才体验到的。
刚来到中国,很多东西从表面看起来很一体化。也并不是中国人都如我上面描述的。但是在13亿个中国人当中,什么人都有是肯定的。只是需要花时间,多去不同地方,努力学中文,积极混进中国社会才能挖掘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