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老老王 的《大穿越时代》
原文链接:
小说:大穿越时代/场景3、穿越日本平安时代/小说------------------------------------------------------------------------------------------------
首先明确一下时代背景,对我们来说最最耳熟能详的日本战国(16世纪)对应到欧洲,已经是大航海时代了。与欧洲中世纪最为对应贴切的年代,应该是日本的平安时代(9到12世纪,前后约400年)。
(关于日本战国时代的生活,赤军阁下已经在《活,在日本战国》里面有了详细描写,在此不复多言。)
虽然不如烽烟四起、刀光剑影的日本战国时代那么让人耳熟能详。但在后世日本的动漫作品之中,故事发生地在平安朝或者以平安朝为原型的作品,其实也为数不少。例如《少年阴阳师》、《御伽草子》、《遥远时空中》等等,还有其它的许多少女爱情漫画,为我们现代人共同描绘出一个优雅矜持的浪漫时代。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大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无敌神通,学问之神菅原道真的凄凉悲愿;柔声细语的多情贵公子,娇羞美艳的深闺怨妇,聪慧狡黠的女诗人,轻歌曼舞的白拍子舞姬,严肃刻板的中年僧侣,午夜出没的妖魔鬼怪……
在上述这些动漫和小说作品之中,日本平安时代的主旋律,似乎就是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以及优雅浮华的贵族生活。虽然这个年代并没有战国时代那种金戈铁马、沙场浴血的男儿豪情,但却洋溢着女性化的细腻柔美、精致典雅,似乎很得晋江中文网那些女作家的喜欢。
嗯嗯,看起来似乎很不错,就像现代的日本人偶一样精致华美,那么,不妨穿越过去看看?
……那个……在穿越之前,你最好先明确一下地理方位。在那个年头,并不是在日本列岛的任何地方,都能领略到平安时代的风情的……
——平安时代的日本版图,和现在很不一样,简单来说就是小了一圈儿。北海道岛还是土著人虾夷族的天下,而本州岛的东北部奥羽地区(就是地图上从东京往上的那一块),也是由大和朝廷征服之前的旧土著割据自治,类似于殖民地。要到平安时代的末期,当地人才基本完成了与大和族人之间民族融合和同化。
而在西南边,琉球岛还是愚昧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九州岛南部也是野人出没,仅仅在名义上被划入了版图。在这些地方,你只能领略到原始社会的“淳朴风情”……
就算是在大和朝廷治下的绝大部分地方,也都是地广人稀、刀耕火种、野兽出没,连一座稍微像样的城市都找不出来,老百姓的生存状态,恐怕还不如欧洲中世纪的农奴呢!
没办法,日本文明的诞生都已经是公元二世纪的事了。而大和朝廷的雏形更是直到六世纪才形成,平安时代则开始于九世纪……哪怕有西面的中原天朝大力输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这么快就从一个个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进入统一的封建国家阶段,也实在是有点儿强人所难。
(想象一下,夏朝的中国大致上应该是一副什么模样,就不会觉得平安时代的日本社会发展迟缓了。)
更何况,虽然国家尚未真正统一,但统治日本的贵族公卿们却已经早早地腐朽了。
他们放着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的重任不管,一门心思地寄情山水,烧香拜佛,吟诵诗歌,钻研书法,陶冶情操……更绝的是,当时的公卿贵族们,还把全日本的其余地方一律视为“乡下”甚至“鬼地”,认为去那些地方转一转都会沾染上晦气,一心要当宅男,恨不得一辈子缩在风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里不肯出来。偶尔有几个离京的家伙,多半不是因为流放就是因为贬谪,或者是出奔躲避政治迫害——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还要留下遗书,并且一到了地头就天天盼着尽快回来。
因此,平安时代的日本,是一个上下完全脱节的畸形社会。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余地方都是老少边穷地区。而日后那座繁华大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在当时日本人的观念之中,就跟我们现代中国人印象里的新疆、西藏差不多。在那里崛起的几家武士名门,最早其实都是京都公卿们打发过去巩固边疆的“生产建设兵团”。这些可怜的早期武士,必须一边辛苦地抵御分裂主义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虾夷人之类)的袭击,一边还要开垦土地种水稻自给自足,因为京都的朝廷一般不负责军粮供给。
——至于被派到那里担任国司之类职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援藏干部”。
所以,那个年代的财富、文明、艺术,以及所谓“平安时代的风情传说”,全都被浓缩在了京都的方寸之地,穿越者必须降落到那里去,才能亲眼目睹。而不是像几百年之后的日本战国时代一样,在九州、四国、西国、近畿、东海道、东北(奥羽)各地,都有着各自的英雄美人、故事传奇。
------------------------------------------------------------------------------------------------
一、衣衫笨重胜铠甲!
滴滴滴!现在穿越坐标已经锁定,就选择平安时代的京都!鉴于大家不是来受苦受罪的,身份则选择公卿或皇族家庭里的少爷小姐……好!穿越成功!接下来,诸位文质彬彬的先生们,似乎就该去享受悠闲而又富有格调的优雅公卿生活。
0dsw.com|零点书屋而诸位满心憧憬的女士们,似乎也该去追求自己那一份甜美的浪漫爱情了?
……这个……你还是先把衣服穿好再说吧!
要知道,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最善于自己折腾自己的民族之一,他们发明出来的各种繁文缛节,就连同样擅长这一套的中国人,时常也会感到有点吃不消。
而整天闲得蛋疼的公卿贵族,更是全日本最会折腾自己的人。光是拿他们穿的衣服来说,贵族男子就有狩衣、束带、衣冠、直衣等种种名目,而且全都是峨冠博带,宽松臃肿,完全以浪费布料为首要目的,基本上没有哪件穿起来好看或舒服的。尤其是公卿们上朝觐见天皇的朝服“束带”,更是在屁股后面还有一条拖地的“长裾”,最长可达5米,具体式样可以参加新娘的婚纱后摆。
而且,日本的贵族公卿们在进宫上朝的时候,可没有女童或伴娘帮他们抬起屁股后头那块布。
于是,这条好像是超长型尿布的“长裾”,只好在地上拖来拖去,就仿佛扫地大妈的墩布——估计最初设计这套朝服的人,就是希望文武百官都能义务劳动,替天皇家免费当清洁工。只要每天上朝散朝的时候,拖着这条“长裾”在宫里来回走上一圈儿,就能把走廊和庭院上的灰尘都给擦干净了……
顺便说一句,平安朝贵族之间的常见恶作剧之一,就是踩住别人的“长裾”,让他一个踉跄跌倒……
至于贵族女子,则有作为正装的十二单衣,俗称“十二单”。以及外出时穿的“壶装束”(就是身穿宽松的袍子,头上戴着一顶斗笠,四周还要垂下长长的面纱,形态臃肿无比,远看上去像只酒壶。)等等。
嗯嗯,作为脱离了低级趣味,追求平安时代古典风韵的女性穿越者同胞们,在看过《少年阴阳师》、《源氏物语》、《遥远时空中》这些动漫作品之后,想必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一下平安时代“大和抚子”们的最正规装束,也就是款式最为豪华,色彩最为绚丽,宛如燃烧的云霞般灿烂的“十二单”啦!
所谓的“十二单”,就是把十二件不同色彩的刺绣单衣叠起来穿,看起来五彩缤纷、斑斓绚丽,又有着一种庄严大方的古典之美,无论在电视剧还是在漫画里,都显得异常华丽夺目,视觉效果惊人得好。
尤其是用京都名绸“西阵织”裁制的十二单,更被誉为是艺术和手工的精致组合,以及全世界最华丽的绣品之一,深受古今中外的时尚女性们的追捧和喜爱。
但问题是,你知道这种绚丽奢华的“十二单”,究竟有多重吗?
答案可能会吓死你:10~20公斤!
说得更形象一些,就是大致相当于一名低年级小学生的体重!
——前几年,为了让在日的留学生更加了解日本传统文化,日本名古屋国际中心曾经举办过一场面向留学生的“十二单”女装和服试穿体验会。留学生们先是观看了模特的实际穿着示范,然后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试穿。然后纷纷喘着粗气表示,“……(‘十二单’)不论是颜色还是图案都十分美丽,穿上后好像穿越回古代一样,非常有趣,唯一的问题就是太重了,实在吃不消。”
有一位中国的23岁棒小伙子听了不信邪,也试着穿了一下“十二单”,结果同样差点被累得趴下。
事实上,名古屋国际中心在那一次体验会上拿出来的“十二单”,已经是10公斤左右的“夏季轻量版”,如果是冬装的话,还要再增加将近一倍的重量(夏季的“十二单”是单层,冬季则要铺绵,类似于中国人冬天往夹衫里面塞棉花,夏天再把棉花挖出来,所以重量变化很大)。
而且,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正装,虽然被后世的人们叫做十二单,但是并不是一定就指重叠地穿着十二件衣服,而是要根据季节和喜好进行不同搭配,数量上也常有突破。其中,一次就重叠穿着26件衣服的女性贵族,在历史记载中据说也是有的……那身“二十六单”的重量,只怕是连40公斤都不止了!
没办法,由于古代的纺织、刺绣、印染技术相对落后,生产出来的布料,在同样的尺寸之下,往往要比现代产品厚重得多。而同样是由于古代纺织技术不发达,布料价格昂贵,所以每个人身上衣服的长短多少,也成了显示财富和身份的一大途径,跟我们现代的富人开车要开宝马,戒指要镶钻石是一个道理——那年头,古代富人们最常见的摆阔手段,就是把钱都买成衣料穿到身上!
一般来说,古代的穷人为了节省布料,只能穿一身单薄的短衣短裤——正如同日本小说《十二国记》里面描述的那样,现代人的汗衫、短裤和短裙,一旦穿到古代,就会被嘲笑是乞丐穿的衣服。相反,越是富贵之人,衣服却越是累赘,不仅要讲究质量(穿丝绸绫罗),更要讲究数量。而古代日本的宫廷女装“十二单”,就是这一思路的登峰造极之作,以至于最终搞出了10~20公斤的恐怖重量……
——要知道,同一时期中国南宋的重装步兵铠甲“步人甲”,也就是差不多四五十斤,顶多不到六十斤的重量,而这已经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了……
请大家千万不要想歪了,这并不是南宋朝廷自废武功、自毁栋梁,把士兵养得体弱无力,连娇滴滴的闺中女子都不如。事实上,在世界另一端的中世纪欧洲,普通锁子甲的重量也才15公斤,大概相当于三十斤。就连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都已经达到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了,也只有20公斤的重量而已。
就算是这样“轻巧”的盔甲,三大五粗的士兵们穿着它还整天叫苦嫌累,平时行军都把盔甲丢在大车上用骡马拉,只有到了战场之后,才会临时披挂上阵。
可日本贵族女性的“十二单”,也叫做女房装束,乃是她们在宫中当差以及接待客人的时候,必须要穿的正规服装。再加上衣服以外的各种金银首饰和玉佩挂件,以及头上的簪子和饰物,手里的扇子与手绢……零零碎碎加起来,每一位女士的全身负担,有时候只怕是连30公斤都不止!而且还要坚持至少一个白天!
——娇柔的深闺女子为了追求美,真的可以变得比士兵还厉害……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为了风度和美丽而不惜性命的精神!把“女为悦己者容”这条古训发挥到了极致!
嗯嗯,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日本古典小说里面的那些宫廷女性,居然经常会稍微一个激动就晕厥过去了——浑身上下穿得这么厚实,就算没被压死,也该被闷死了!到了夏天,更是铁定要中暑啊!
为此,我实在是不得不佩服一下日本平安时代贵族女性的伟大毅力。对于这些身披20公斤重担,还能做到举止优雅、风姿绰约的平安朝古典美女们,我在这里要无比真诚地说上一声:你们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晓得在那些“大和抚子”的厚厚衣衫之下,是不是藏着一圈圈青筋暴起的发达肌肉?
(正是由于衣服太重,平安时代的贵族女子在室内很少站起来,平日的起坐基本都用膝行……)
事实上,日式女装虽然华丽却夸张厚重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的日本。例如当代日本女性最正式的礼服——大振袖,各种基本配件就不下十五件,衣服从里到外有四层之多,还不算两层****,基本相当于一套简化版的十二单,而重量也达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8公斤……
我们在电视节目里可以看到,当代的日本女性如果穿了这么厚重累赘的大振袖,行动肯定会很不便,尤其是在下楼梯的时候,几乎都只能侧着身子一小步一小步地“蹭”了。
所以,在此奉劝诸位有心穿越到日本平安时代,领略一番古典优雅风情的女士们。在你们踏上这条穿越时空的不归路之前,最好先到健身俱乐部找个健美教练多多锻炼一番,最好能练出一身结实的腱子肉。
否则的话,一旦到了平安时代的日本,你在兴冲冲地穿上了“十二单”正装之后,估计立马就会变得连气都喘不过来。若是没有侍女搀扶的话,只怕连家门都走不出去。而心中更是后悔不已,感觉还是转身回到古埃及,整天光着屁股晃着胸部和大家一起裸奔算了——毕竟轻松啊!
——公元前的古埃及和平安时代的古日本,在服饰文化方面刚好呈现出两个极端:一个穿得极少,喜好**;一个穿得极多,胜似铠甲……
------------------------------------------------------------------------------------------------
二、梳妆打扮要人命!
唉,平安时代日本公卿贵族们那些累赘至极的厚重衣服,实在是让崇尚简洁的现代人感到头疼。
不过呢,好在那年头的人工费很便宜,每个公卿家里都有一大群侍女仆人。所以,诸位少爷小姐们多半不用自己动手,只要像个真正的日本人偶一样戳在那里,自会有一群侍女仆人围着你来回奔走,帮你穿衣服,洗头发,梳理发髻……如果你心理素质比较好的话,或许还能趁着这个间隙打个盹。
但问题是,穿好了衣服之后还要梳妆打扮——这个可就很要命了。
首先,古代的东方人不分男女,都习惯于蓄长发。现代女性能够保持长发及腰,就已经算是很厉害了。而平安时代贵族女性的秀发,平均都在3米以上!至于在这方面的最高记录,则来自于村上天皇的宠妃芳子,根据记载,这位宠妃的头发大约有7米长……而当今的头发长度吉尼斯纪录最新保持者,中国女选手谢秋萍同志,她的头发长度也才5。62米。
很显然,这么长的头发,无论梳洗、晾晒还是日常养护,都是一件繁琐而浩大的工程。好在梳洗头发和编制发髻的工作,一般都有侍女代劳,贵族本人倒是不会觉得辛苦。
真正的问题,在于接下来的面部化妆。
——根据从东晋时代江南士族那里学来的娘娘腔腐朽习气,日本平安时代的男性公卿贵族,也都要像女人一样涂脂抹粉,画眉染齿,每天花上几个钟头的时间精心化妆打扮。
其中,日本古代公卿的“画眉”,就跟现代的概念完全不同,乃是将眉毛尽数拔去,然后在眉、额之间用墨汁点以蚕眉,感觉很像京剧里的脸谱。在现代人眼中看来,估计会觉得很丑,但好歹不会损害健康。
(但奇怪的是,日本时代剧里面那些扮演公卿贵妇的演员们,似乎大多都没有剃眉毛啊!真不敬业!)
可接下来的涂白粉,就有着性命攸关的危险了!
所谓的涂白粉,就是用软刷将化妆用的白色粉末均匀涂于面部,以求美白,如同后世的日本艺妓和歌舞伎一样。当时所用的白粉,主要材质有米粉、铅白粉(铅粉)和轻粉(水银粉)三种。其中米粉最便宜也最健康,但是其颜色却不如矿物粉纯净。所以,那些有条件的公卿贵族,都选用较为昂贵的后两者。
而同一时代的中国宫廷女性,基本上也是在用铅粉进行美容,正所谓“洗尽铅华”嘛!
但当时的日本公卿们恐怕根本就没有想过,铅粉和水银粉都是带着剧毒的啊!!!
早在日本平安时代到来之前,西方的古罗马人就已经因为铅中毒吃足了苦头。
由于罗马人长期使用铅粉化妆品,铅制酒杯和铅制餐盘,连高架水渠上面也铺着铅管,结果害得凯撒和庞培的后代们统统患上了慢性铅中毒。从罗马帝国后期开始,罗马公民都慢慢变得弱不禁风、智力低下、生育率萎缩、畸形儿增多……从而成为了最终导致帝国毁灭的一大诱因!
在进入近代之后,由于早期的火枪普遍发射铅弹,结果导致每一次战役之后,都有很多士兵因为某颗铅弹卡在体内取不出来,或者取出来得太迟,从而被当时无药可救的铅中毒慢慢地折磨致死。
——长期使用铅白粉搽脸的最终结果,也一样会导致慢性铅中毒,出现贫血,呕吐,神经麻痹等症状。而且。如果贵族女性到了生儿育女的年纪,于怀孕和哺乳期间继续使用铅白粉来化妆,那么还会导致婴儿贫血,消化不良,乃至于发生大脑发育不健全。万一不慎在哺乳期间让婴儿直接铅毒入口,由于婴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内脏器官的解毒能力差,甚至很可能直接导致猝死!
至于水银的毒性,也同样非常恐怖——汞中毒通常直接作用于人的神经,中毒者先是突然变得急躁暴力,随后又变得痴呆健忘,最后生活不能自理,连行动都受影响。汞中毒晚期表现出来的具体症状,就是全身瘫痪,有些类似于我们现代那位只有三根手指能动的霍金先生,也就是《时间简史》作者患的病。
所以,在此警告诸位准备穿越到平安时代的男士与女士,为了你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命健康,哪怕被别人嘲笑你家是吝啬鬼,也一定要用最便宜的米粉搽脸,千万别拿铅白粉和水银粉去玩命儿啊!
(平安时代生产力落后,还有一部分下级公卿涂米粉敷脸,到了后面就几乎全用铅白粉了,更悲催。)
当然,为了避免天天抱着一个毒物睡觉,然后让这个毒物和你孕育出下一代毒崽子,所以在挑选婚配对象的时候,最好也要找门第比较低,家里比较穷的,总之就是那种用不起铅白粉的破落户吧!
于是,为了健康着想,你顶着侍女们的嘲笑与鄙视(笑话你是小气鬼),硬是坚持用最便宜的米粉涂完了脸。接着,侍女们拿出了红花染料,涂抹在你的嘴唇、脸颊和指甲上,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口红、腮红和指甲油——这玩意儿倒是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属于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
问题是再接下来的那个化妆步骤“黑齿”,就又要让人受罪了!
——为了更好地衬托出肌肤的白嫩,平安时期的公卿贵族不分男女,都以黑齿为美。举行了成人仪式之后的女孩子和男孩子,都要把牙染黑,以示进入结婚年龄。
为此,他们会在自己的牙齿上,至少是门牙上,涂抹一种名为“铁浆”的黑色染料。
——诸位寻求浪漫的女士们和男士们,请注意了!在日本平安时代背景的动漫作品里,那些笑一笑露出六颗白牙的帅气贵公子,还有眉毛弯弯、明眸皓齿的名门大小姐,其实统统都是不存在的啊!
而这种古代日本人特有的“铁浆”,又是什么玩意儿呢?具体来说,就是将茶,酒,醋等液体混合之后,加入生锈的碎铁屑,然后像酿酒一样密封发酵,最后加热煮沸而成的一种粘稠液体。
据说这种“铁浆”闻起来有恶臭味,还带有轻微毒性,并且会严重损害牙龈,弄不好还会导致口腔感染——真不知平安时代的日本人干嘛要发明出这个玩意儿来折磨自己?
但是,正所谓入乡随俗,在那个环境里不肯染黑齿的下场,就是被全社会排斥。
——根据记载,在平安时代,也曾经有一个特立独行,绰号叫“虫子姑娘(眉毛的形状像虫子)”的贵族女子,坚决拒绝染黑齿和剃眉毛,结果一直拖到年纪老大也嫁不出去,让父母愁得要死。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口味猎奇(以当时的观点来说)的贵公子,这才勉强凑成了夫妻……
所以,如果你们真的打定主意要穿越到平安时代的日本公卿家庭,那么最好还是抓紧时间学习台湾同胞,多嚼嚼槟榔吧!一直嚼到牙齿全部发黑为止!虽然嚼槟榔也会对牙齿有些损害,但再怎么说也比日本人去涂那个什么劳什子“铁浆”要强得多!
------------------------------------------------------------------------------------------------
三、绝对不健康的贵族饮食!
现代的日本人,长期以饮食健康和长寿而闻名于世,并且一直在向全世界推销他们那套以素食、海产品为主的健康食谱。而饱受毒牛奶、地沟油坑害的我们中国人呢?呃,有个笑话是怎么说的来着,“作为中国人,不把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吃一遍,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唉,若是92号以后的放射性元素都能吃下肚,那咱们中国恐怕就该要变成全民超人了……
言归正传,虽然现代日本人自诩饮食健康,但平安时代的日本公卿贵族,在饮食方面可就非常糟糕了。
古代日本的公卿贵族,乃是这个国家饮食习惯最为奇怪的一群人,从总体上讲崇尚素食——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不久的7世纪(相当于初唐时期),当时的天皇就下令禁止食用牛、马、犬、猿、鸡。经过200年的反复强调,到了9世纪以后的平安时代,日本的公卿贵族就已经养成了基本不吃肉类的习惯。
此禁令一直要持续至明治维新之后,才被推崇西方化的明治天皇下令解禁(天皇带头吃西餐啃牛排)。
当然,这一禁令的生效范围,在平安时代基本只限于公卿贵族,其他人偶尔还是吃一点肉的。
但问题是,当时整个社会都普遍认为肉食是下等人吃的东西,吃了四脚动物来世就要投胎当畜生,所以只有没文化的农民、猎人和下级武士才会吃肉。若是作为上等人的公卿竟然去吃肉,在贵族圈子里就会遭到普遍的鄙视和排斥,简直跟现代人吸毒差不多。
不过呢,不管哪个时代都有突破传统的人,哪怕是在公卿之中,关起门来开小灶偷偷吃肉的人也是有的。但是,为了吃一顿没油没酱的白煮肉,就要搞得比吸毒还见不得人,也未免让人觉得太悲哀了。
事实上,由于虔诚地信奉佛教,平安时代的日本公卿贵族不但不吃肉,而且连鱼都吃得不多——在平安时代后期,有个特别崇佛的白河天皇,觉得光是不吃肉还不够虔诚,又颁布了一项加强化的法令,进一步禁止食用鱼虾贝类,除了素食什么都不准吃!
与这位白河天皇比起来,咱们中国就算是那位因为崇佛而亡国的梁武帝(最早制定了僧侣不得食荤的戒律),简直都算不上虔诚。因为梁武帝只是让僧人们吃素,而白河天皇却弄到了全民食素的程度……
而更令人叫绝的是,这条怎么看都难以推行的禁令,居然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好多年!
在白河天皇驾崩之后,这一过分的禁令才渐渐松弛,但还是有不少人坚持不吃任何荤腥。
所以,日本公卿贵族主要吃的食物就只有大米,做成白米饭、饭团、年糕之类。配菜的种类也很贫乏,基本上只有咸鱼、腌菜和酱汤。味噌汤则是几百年后日本战国时代的战场速食,此时尚未发明,平安时代的人只知道拿味噌当做蘸酱用。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拿出一些栗子、纳豆、梅干之类“远方的贡品”来改善伙食,虽然名头很好听,但其实却吃得比中国乡下小地主还不如。
——由于京都地处内陆,不靠海,而当时的保鲜技术和运输条件又根本是个悲剧,所以平安时代的公卿贵族们,除非是大富大贵之辈,否则也很少能够在京都吃到鲜鱼鲜虾,通常只能吃咸鱼干。偶尔得到一尾鲜鱼,就是值得向全家夸耀的事了。
因此,在当时日本公卿的日常菜单上,基本上除了咸菜、酱萝卜和咸鱼,就是咸鱼、咸菜和酱萝卜。有时候连咸鱼都没有,只有咸菜和酱萝卜。如果弄到了几条鲜鱼或一些贝类,又赶上春夏时节,有新鲜的萝卜和野菜可以吃,饭后再来一杯茶和几块米粉做的小点心,那就已经算是很奢侈的大餐了。
而且,就算有了好的食材,由于日本的烹饪文化不发达,也别想让平安时代的日本厨子做出什么红烧鱼或者葱油海参之类的菜色。当时日本菜肴的做法除了蒸就是煮,或者就是生吃,连烤制的和油炸的点心都很稀罕,炒菜更是一直到江户时代都没有普及,不管什么菜都做得淡而无味,对中国人来说味同嚼蜡。
至于现代那种覆盖着鱼肉、蔬菜或鸡蛋卷,色彩绚丽缤纷的“江户前”手握寿司,则要等到近千年之后的江户时代初期,才在日本逐渐出现。而在平安时代,当时的日本只有一种用鱼、酒糟、盐、醋、米饭混合在一起,压上石头发酵腌制而成,散发着一股浓烈恶臭的“旧式寿司”。
这东西跟现代的日本寿司完全不是一回事,更像是酒糟鱼和臭豆腐的混合物——在现代的日本,这玩意儿基本已经淘汰,但还有少量生产,喜欢吃臭豆腐的朋友如果去日本的话不妨尝试一下,不过据说这东西里面含有大量致癌物质,最好还是不要多吃……
还有,在当时贵族公卿的家庭,每一顿饭的菜肴数量都有严格的礼法规定,最多只能吃三菜一汤。而且三道菜里面只能有一样荤菜,然后是一道酱菜和一道炖煮野菜,外加一碗酱汤。餐点的数量和类型统统都被规定死了,菜色的数量只能减少而不能增加,一直到平安时代结束也没有改变……
所以说,就连这么可怜的菜谱,平安时代的公卿们也不能吃个尽兴。
虽然现代的日本人把茶道视为国粹,但是在平安时代初期,大多数日本公卿还没有养成饮茶的习惯。只有少数僧侣和文人,才通过遣唐使从中国学来了饮茶的风俗。
而且在当时的日本列岛,也没有比较好的茶树,本土的茶叶味道粗涩,难以入口,通常是被当做药用,最上等的茶叶则要靠从中国进口,价格高昂得让人难以承受。
所以饮茶的习俗虽然几度短暂地风行一时,但很快又衰落下去。
一直要到平安时代已经步入尾声,即将进入武家统治的镰仓时代的1191年(镰仓幕府于次年正式成立),唐代茶圣陆羽写的《茶经》和优质茶树种子,才被高僧荣西法师从南宋带回日本,初步在贵族与武士之间普及开来,形成了茶道的雏形。而茶道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则是16世纪的事了。
至于现代日本流行的拉面和荞麦面,以及“怀石料理”里面的大部分菜色,还有油炸天妇罗、大阪烤章鱼球之类的特色小吃,在平安时代也统统都还不见踪影。
总的来说,平安时代的日本公卿贵族们大多崇信佛教,普遍在思想上自律得过了头,严厉地戒绝杀生,把口腹之欲视为罪恶。有些贵族女子馋得实在受不了,吃了一条鱼,回头就要向佛祖忏悔祷告一番,认为这是很大的罪孽——真不知后世那些整天吃肉喝酒的日本和尚,看了这些古代信徒的举动又该怎么想?
光是不吃鱼,还算不上最自虐的。有些公卿贵族听了和尚们的忽悠,索性完全不吃菜,每天进餐除了米饭就是米汤,最多加点儿盐进去,于是导致这些人的营养结构极度失衡,维生素严重缺乏,最后硬是弄出了脚气病……并且一直到1000年之后的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社会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傻瓜存在。
所以,在这种全民自虐式的狂热宗教氛围中,日本的公卿贵族虽然也经常宴饮,但一向本末倒置,一心只是在餐具、酒具和桌案方面下功夫,弄得描金涂漆、美轮美奂,还要追求高雅的环境和意境,却把菜肴本身看得无足轻重。在一个华丽的大盘子里只放一小撮菜的坑爹做法,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流行的。
因此,就算你在餐点酒食方面弄出什么新鲜花样,也很难得到众人的追捧,说不定还要遭到严厉斥责和抨击。不过总算比愚昧的欧洲中世纪要强一些,不会被当成巫师绑到火堆上烧烤——毕竟要戒杀生嘛!
除此之外,正如同欧洲的骑士们没法自己脱盔甲,得要仆人拿螺丝刀“开罐头”一样,日本的公卿贵族也有着类似的烦恼——因为穿著正装时,身上的衣物十分厚重繁杂,穿脱不易,因此他们在平时必须尽量少喝水,以避免增加上厕所的次数……而这显然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
——只有米饭的单调饮食,缺乏鱼肉的全素菜谱,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全都严重不足,还要尽量少喝水……上述这些不健康的饮食内容,导致了平安时代的公卿贵族们不分男女,普遍都营养不良,百病丛生。尽管他们地位尊崇,健康状况却往往不如无拘无束的庶民。
——根据统计资料,平安时代的日本贵族都很短命,男性公卿平均只能活到32岁左右。至于终年生活在垂帘内的贵族女子,平均寿命更是仅有27岁而已!
对于现在流行的素食主义而言,这似乎是一个很糟糕的反面事例。
而且,在平安时代的贵族中,大约55%死于肺结核,10%死于皮肤病,还有20%的主要死因是脚气病,并且普遍患有伛偻病,未老先衰——这些主要都是衣衫服饰太厚重、化妆用品不卫生和营养失调才造成的毛病!根本就是在自虐啊!
相反,其余那些在饮食衣着和打扮上不那么讲究的下层百姓,尤其是生活条件较好,时常能够射猎吃肉的武士们,由于营养相对平衡,身体比较健康,并且还勤于锻炼,所以平均寿命反而较高。
——根据当时留下的统计数字来看,平安时代的武士,是当时日本社会各阶层之中最长寿的,平均都能活到将近70岁(平安时代的战争相对稀少,武士战死的不多),老百姓平均寿命也能达到50岁左右,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30到40岁),确实不愧为长寿之乡。
相形之下,这些理应养尊处优的公卿贵族,平均寿命却是如此短促,真是叫人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看着自己这些尊贵的上等人,反而活得不如市井小民健康舒服,平安时代的贵族们自然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因此,那些博学多才的公卿们,有事没事总是喜欢无病呻吟,悲叹着自己如蜉蝣般短促的生命,大致上可以引用一句名诗形容为“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但问题是,这些消极厌世的公卿贵族们,却似乎完全没有想过,他们的生命之所以如此短促,根本都是因为他们在自己折腾自己,硬是搞垮了身体折腾出一大堆的自虐病啊!
现在大家明白为啥日本朝廷会被幕府架空好几百年了吧!让这么一群喜欢自虐的短命鬼病号,去驱策驾驭一群健康长寿的勇武男儿,实在是没天理啊!
------------------------------------------------------------------------------------------------
四、令人发疯的迷信忌讳!
除了笨重胜铠甲的贵族服装,带有剧毒的贵族化妆品,以及绝对不健康的贵族饮食之外,平安时代的无聊贵族们,似乎还嫌自虐得不够厉害,于是又发明出了种种令人头晕的忌讳迷信——其内容之繁琐复杂,如果要一条条严格遵守的话,恐怕足以让我们现代人为之发疯。
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虽然表面上文质彬彬、和平安乐,但朝廷之上依然充满了肮脏的权力斗争。底层人民由于沉重的剥削,生活极度痛苦,总感觉自己看不到希望。公卿贵族也有不少失意悲观之辈,对未来前途感到颇为迷惘。这种心灵上的全面萎靡,最终就导致了迷信活动大行其道,鬼神之说甚嚣尘上。
在当时日本公卿的认知之中,各种传说之中的妖魔鬼怪,并不是住在遥远的森林、海岛和山谷中,而是与人类一起生活在这座京城,甚至是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这些妖魔时常作祟,给人类带来无穷的恐惧与苦难。人类在白天活动,鬼怪们则于夜间出没,有时还会在京城的大道上成群结队、招摇而过——这一灵异现象,就是著名的“百鬼夜行”。不小心目睹到这一幕的人,据说则都会遭到诅咒而死!
由于平安时代的文化人,在联想能力方面太过于发达,硬是把自己居住的京城给想象成了一座魑魅魍魉盘踞、百鬼妖异出没的可怕魔窟。所以,那些胆子比兔子还小的公卿贵族们,通过各种自己吓自己的方式,只觉得身边时时处处都有危险,必须找专业人士来想办法保佑平安。
于是,以安倍晴明为代表的阴阳师团体,便在平安时代的日本京都应运而生。而绵延四个世纪的平安时代,也就成为了阴阳师们最为活跃的舞台,甚至有很多朝廷政事,都要取决于阴阳师的意见。
说实在的,不管被后世的文学作品,为安倍晴明等传奇阴阳师们披上了多少神秘玄妙的面纱,平安时代日本阴阳师们驱邪的手段,跟我们中国乡下的神汉巫婆其实并没有多少区别。无非就是披散了头发,低声吟诵著神秘的咒语,跳着扭来扭去的怪异舞蹈,然后对空挥几下剑,拉几下弓,朝门外撒几把盐或豆子(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贴几张符箓,最后就整整衣服跟你说,这个鬼怪已经赶跑了,快付钱吧!
——注意,平安时代的阴阳师们借口“戒杀生”,一般只把鬼怪驱走,而不是就地消灭。
这样一来,这位贵族的家里刚刚安稳了几天,就很快再一次发生了灵异事件,询问一下阴阳师,便被告知“上次那只鬼又回来了”。于是,可怜的贵族老爷不得不咬牙再掏出一笔重金,请求阴阳师们再来做一遍法事,再驱一遍凶鬼,如此往复,没完没了……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阴阳师很有经济头脑,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就如同现在的医院最不希望患者立即痊愈,而是盼着他们能够不死不活地吊在那里,每天哗哗哗地往外掏钱一样。
不过呢,阴阳师的忽悠水准显然更高一筹,硬是把整座京都给说成了魔窟,让诸位有钱的公卿们一辈子都在鬼怪的阴影之下,心惊胆战地生活着,把自己这些阴阳师看成唯一的救世主……呃,从这里来看,平安时代的贵族公卿们之所以短命,似乎也有些心理因素在里面……
对于一般秉持着无神论的穿越者来说,上述这些事情虽然可笑,但也没碍着自己什么,就当是看个热闹好了。可接下来还有一个麻烦,却是让当时每一个有志于仕途或交游的人,全都感到头疼不已。
——在平安时代,绝大部分的贵族公卿,乃至于稍微有点身份的人,都对方位、日期的吉凶之说深信不移。他们不但每逢出门办事,都要选日子挑方位,就连起床的时刻、洗漱的顺序、吃饭的菜色等日常琐事,也都有相应的禁忌。家中一旦有了疾病灾祸,就认为是鬼怪作祟,必须请阴阳师来驱邪消灾。
至于婚丧嫁娶、乔迁新居之类的大事,更是一定要反复占卜凶吉,勘察风水才行。
事实上,旧社会乃至于当今乡村的中国人,也还保留着类似的迷信习俗,在办什么大事之前,都要翻翻老黄历,看一下凶吉。
不过呢,如今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用同一本老黄历,至少同一座城市的黄历应该是一致的,邻居家在这一天避讳什么东西,我们在自己家的日历上也能看到,不至于在日常交往中闹出尴尬。
但日本的阴阳师们,却觉得每年只编一份老黄历太没个性,而且收入也太少(当时日本的历法由阴阳师编订)。所以他们就根据众人生日、星象的不同,为每一家稍微有点身份的公卿贵人,都单独编制了一份详尽的避讳日历,人人各不相同,让诸位贵人每天起床的时候都翻阅一遍,看看今天有什么要注意的。
而到了每年的年底,诸位贵人的避讳日历,就都要换成新一年的了,自然同时也要向阴阳师缴纳下一笔费用……就好像现代的收费软件,每年都要更新升级一样。
(当然,坚决不信邪,不怕鬼,不向阴阳师求助的公卿,也是有一些的,只不过为数不多罢了。)
这样一来,由于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老黄历,结果每个人忌讳的东西和需要避讳的日子都不一样,而且还每一年都在变化。于是,那些想要奉承拍马讨好上司,或者与某人来往攀交情的家伙,可就要头疼死了。唯恐自己选错了日子,送错什么礼物,穿错了什么衣服,说错什么话……总之就是不知不觉地犯了对方的忌讳,从而马蹄拍到马脚上,惹得对方大怒,一切盘算就此泡汤。
偏偏这种避讳日历又是绝对的**,除非是关系最好的朋友,否则公卿们之间很少互相传阅交流。想要转弯抹角地打听出来,还真是不容易……
除了有一大堆注意事项要避讳之外,贵族们还很担心出门撞邪,如果他们在路上“行触”,也就是看到了猫、狗的尸体或污秽的东西,以及其它火灾丧事什么的凶兆,就要停止当前所进行的事宜,回家“方忌”。
而所谓的“方忌”,就是指回家闭门不出,也不接待宾客,只是静心祈求神明的宽恕和保佑……至于究竟有没有真的在祈祷,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而在后世有关平安时代的动漫和小说之中,这种神经过敏的避讳习俗,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轻松的旷工方法:在漫画之中,经常会看到某个官员愁眉苦脸地坐在牛车里,突然听到车夫报告说“大人,前面发现一只死猫/死狗”,这官员顿时立即面露喜色,下令掉头回府——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旷工啦!
——在平安时代的观念里,如果某位公卿打算避开********的站队,或者感觉身体太疲惫想在家偷懒,甚至是家里的葡萄架倒了,企图逃避凶狠的老婆(平安时代前期的日本贵族社会,还在实行访妻制,夫妻分居,老婆一般都住在娘家,丈夫有着独立的宅院,被学者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残余”),都可以通过“方忌”的托词,舒舒服服地呆在自己家里休息。其中时间短的持续数日,最长的则要避讳45天之久。
总而言之,在平安时代,“方忌”和“悠长的假期”应该属于同一类的事物。
说放假就放假,还一放假就是一个半月。这么悠闲的工作环境,自然让现代的公务员们非常羡慕。但问题是,如果你有事情要找某个官员盖章发文,却得知他在“方忌”,又没安排人手顶班,偏偏你的身份不够高,没法把他从家里拖出来替你办事,那就只好一天天无休止地等下去了。
事实上,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由于文武百官都缺乏时间观念,喜欢自己给自己放假,因此在工作效率方面低得可怕,往往一点小事都能拖上几年。
曾经有宋朝的使者渡海登陆九州岛,向京都朝廷递交国书,并且询问何时能够得到回信,以便于他们准备返航。结果九州岛的地方官员却告知他们:诸位宋国的客人们,请你们一定要耐心等待啊!天皇陛下答复去年那一批宋朝使者的回书,眼下都还没写好呢!(上一批使者自然是早已等不及回书就走了。)
唉,不管是在什么方面,日本人似乎都有一种一本正经地在恶搞的卖囧精神啊!
------------------------------------------------------------------------------------------------
五、当心被基佬求爱!
在描写日本战国时代的架空历史小说之中,中国的作者写手们,除了部分专门写男同性恋**小说的腐女作家之外,通常都尽量地回避了有关“众道”(男同性恋的传统日式说法)的话题。
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在主角出仕某家之后,面对主君、上司或同僚的求爱,究竟该怎么办?
实事求是地说,现代中国男性人口之中的同性恋比例,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应该算是比较低的。
然而,也许是老天爷看腻了俊男美女的搭配,在十六世纪日本战国时代的日本社会,却是一个基情洋溢的世界,男男之恋蔚然成风。各地的诸侯大名们,一般都有自己喜爱的美少年“小姓”。
例如今川义元喜爱美貌男童,在其领地内无人不知;武田信玄给高坂昌信写的情书,乃是日本同性恋历史上的重要文物;深受织田信长宠爱,并且最终在本能寺的大火中为之殉死的森兰丸,其娇艳美貌令西洋传教士都为之惊叹;井伊直政由于被德川家康宠爱,甚至引发了其余谱代重臣的嫉妒……
据说“越后军神”上杉谦信也是喜好众道之人,因为他一辈子没娶老婆,又深受佛门影响,素有宠爱美少年之名——古代日本的佛寺和僧院,乃是众道的起源和盛行之地。
既然诸侯主公们如此喜爱众道,并且视为风雅之举,他们的家臣们自然也有样学样——纵观整个日本战国时代,完全没有搞过基的有名武士,实在是屈指可数。就算有些人面目丑陋,没有上司和同僚愿意跟他们乱搞,他们也会自己花钱蓄养娈童,以免被嘲笑成是不懂众道之风雅的粗人……
当时,很多喜好男风的诸侯,都与手下的家臣们保持过很久的基情,并且视为一种联络感情的寻常手段,就跟如今的老板员工一起喝酒唱KTV没啥两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甲斐武田家,其家臣团,例如武田四名臣之类,根本就是武田信玄的基友团。除了山本勘助等少数几个面目丑陋之人,基本上都跟好男风的主君武田信玄有过一腿。而在这个庞大的同性恋关系网内部,还因为争风吃醋而闹出过不少笑话。
所以,那些穿越到日本战国时代的勇士们,如果面貌颇为丑陋,那倒也罢了。反正在乱世之中,勇武和智谋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那些昏君庸主,有前途的主君们没有谁会以貌取人。但若是相貌太过于俊美,那可就很麻烦了。战国时代的日本诸侯之所以普遍搞基成风,有的是确实非常爱好男风,有的是为了巩固主从关系,还有的只是随大流附庸风雅。但就算是单纯附庸风雅的人,面对容貌俊秀又颇有才华的穿越者,说不定也会动心……更重要的是这三类人很难区分!
整个日本战国的历史之中,唯一有明确记载,始终不曾搞基的诸侯主君,似乎就只有“猴子”丰臣秀吉了。而他的家臣还对此意见很大,总是抱怨说主公不懂风雅,不肯跟他们一起滚榻榻米交流感情……
——按照某位日本腐女历史学家的说法,丰臣家之所以二代而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丰臣秀吉不喜欢搞基,也不组织家臣们一起搞基的缘故。这样一来,丰臣家内部就没有建立起一个同性恋关系网,从而导致丰臣家长期矛盾重重无法缓解,缺乏凝聚力,再加上根基不扎实,所以秀吉一死就彻底崩盘了。
唉,在这个基情泛滥的日本战国时代,如果坚持洁身自好、不肯搞基的话,竟然会弄到家国沦丧的地步……实在是让我辈现代人感到两股战战,屁股发冷啊!
而在更早一点的平安时代,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
事实上,日本人好男风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国家诞生的初期,便已经有了不少关于男同性恋的逸闻。
很多年纪比较大的女读者们,或许都读过一本著名的经典**漫画,日本第二代少女漫画家山岸凉子的长篇BL漫画经典神作《日出処の天子》(日出处天子)。
该作品以大化改新之前的六世纪古代日本为背景,以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圣德太子(厩户皇子)为蓝本,描绘了这位拥有少女般美丽容颜的伟大皇子和改革家,与政坛对手苏我毛人之间绵延十年的爱恨纠葛……
由于漫画中引入了大量关于日本古代风俗的描绘,以及人类各种心理的深层刻画,使这部作品不仅在漫画界,甚至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虽然漫画中那位古代伪娘圣德太子和苏我毛人之间的男男之恋,估计是漫画家的虚构,但日本人从很早开始就有了好男风的传统,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在最早的时候,这一违反伦常的风气还不甚流行。
从平安时代的初期,一直到著名才女紫式部写成名篇《源氏物语》,大阴阳师安倍晴明呼风唤雨的年代(11世纪初期),在日本的公卿贵族之中,搞基的还只是极少数,贵公子们追求的还是贵族少女和少妇。
当时社会上真正热爱男风的基佬,主要是僧侣——因为当时的寺院戒律还比较严格,远不如后来的日本和尚们那样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百无禁忌。平安时代的和尚们,只能在禁绝女色的情况下修行,凑合着寻找年轻的小沙弥发泄欲火,称为“稚儿”……久而久之,日本的佛教寺院就成了同性恋的大本营。
——不过呢,一般来说,穿越者都没有出家参禅的爱好,寺庙里的和尚们搞不搞基实在是无所谓。
但是,从11世纪后期开始,也就是平安时代的最后一百年,随着著名的大基佬白河天皇,也就是前面说过那个禁止全体日本人吃鱼的家伙登基即位,京都的宫廷里随即开始了男色的大流行。
白河天皇在1086年退位为上皇,改称“白河院”之后,为了防备政敌,保护自己,便组建了一支称为“北面武士”的亲卫队,其成员的最基本选拔标准,除了弓马之术以外,就是要有一副好相貌,并且据说十个里面有七八个会成为上皇的男宠……这位上皇似乎是个重口味的肌肉派同性恋?!
事实上,日本战国时代的诸侯们组建家臣团的时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也是这么个标准——没有谁喜欢看到一群丑男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不管他是不是基佬。
由于在成为“北面武士”之后,很容易得到上皇的提拔重用,乃是一大升官捷径,所以很多源平两家的名门美少年,为了追求仕途上的发展,不管有没有搞基的喜好,都纷纷投入白河上皇门下。接着,在多年的耳濡目染甚至亲身体会之下,他们的性取向几乎都发生了扭曲……
于是,男男之恋终于成了整个日本贵族社会的风尚,贵公子们在追求贵族女郎之余,也开始互相写情书彼此追求,没搞过基的人还会被嘲笑是“不懂风雅”。
而且,当时日本同性恋的风俗,似乎是群聚乱搞,没有用情专一的概念。举例来说,12世纪中期的同性恋之王,左大臣藤原赖长,就曾经同时跟至少十多个男人保持着**关系——这下可好,导致贵族公卿们短命的诱因又多了两条:性病和脱肛……
这样一来,那些前往平安时代追求浪漫的男性穿越者们,就会非常尴尬了。如果面貌太过于俊美,很可能会被大批基佬求爱,甚至被基佬上司捏着把柄逼迫求欢。但要是面容不够俊美,又得不到贵族仕女的喜爱,也会遭到同僚的鄙视——在那个腐朽浮华的和平年代,可是真正的以貌取人——实在是左右两难。
所以,为了自家屁股的安全,奉劝诸位男同胞们最好还是把穿越的年代提得早一些,到那些男同性恋尚未成为风尚的年代去吧!而诸位热衷于古典**之恋的腐女们,则需要把穿越年代安排得迟一些,否则就只能跑到寺庙里看光头老和尚跟小沙弥搞基了。
------------------------------------------------------------------------------------------------
总结:病态的优雅浮华
在现代日本的各种文学作品之中,平安时代基本上就是优雅的代名词,也是公卿贵族文化的盛世。
——狩衣乌帽、宽幅长袖,粉脸黑齿、能乐舞蹈、和歌绯句,道不完的浪漫爱情,说不尽的风雅浮华。
还有漫天飞舞的樱花、蜿蜒曲折的长廊、碧波荡漾的池水、庄严肃穆的古寺、袅袅飘散的熏香、悠扬动人的笛声,乌黑如墨的七尺青丝,绚丽华美的十二单女装,映衬着红唇与笑颜……简直华丽得宛如梦幻!
那一幕幕发生在女官、公卿与皇室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搭配着优雅浮华的时代背景,犹如一幅出自名家之手的古老画卷,在世人眼前徐徐展开,构成了整个平安时代绚烂唯美的主色调。
然而,这一层优雅浮华的光鲜外表,却掩饰不了整个时代的病态氛围。为了彰显自己尊贵的身份,公卿世家们发明了种种看似高雅,实际却极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把自己变得弱不禁风。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不知悔改,而是为了适应这种整体上的病态,又把这种病怏怏的不健康模样,追捧为经久不衰的时尚潮流——正如法国人之所以极力推崇香水,是为了掩饰长期不洗澡而肮脏发臭的身体一样,平安时代日本公卿贵族们的种种风雅之说,也是为了掩饰自身的虚弱病态。
例如,在描绘平安时代的漫画和影视作品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某位面带病容的清瘦贵公子,有气无力地扶着侍女的肩膀,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出门饮酒赏梅花。梅花的暗香伴着风雪袭来,贵公子忍不住轻咳几声,低头一看,发现擦拭嘴角的洁白丝巾上,竟然染着淡淡的血迹……
怎么样?很风雅吧!
可是我本着自己的良心,不得不在此敬告诸位穿越平安时代的女同胞们,若是有幸遇见了这样经典的病弱美男子,只要远远地观望就好,千万不要一脸兴奋地凑过去搭讪。
因为他患的多半是传染病,例如肺结核之类,而这在当时是无药可救的,若是靠得太近,说不定还会害得你也染上,就只能跟他一起殉情了。
再举一个例子,前面已经说过,平安时代的贵族公卿,不分男女都在脸上涂了厚厚的白粉。结果就是导致这些白粉一笑就会掉落下来。但他们并没有取消这一累赘的化妆,而是在笑的时候用扇子遮住脸,自称这样看起来会更加美丽……
综上所述,平安时代日本公卿的所谓风雅与浪漫,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病态的优雅浮华。
总之,当现代穿越者们经历了笨重如铠甲的衣衫,要人命的剧毒化妆品,绝对不健康的贵族饮食,令人发疯的迷信忌讳,还有男同性恋者的情书等等一系列艰巨考验之后,终于乘着比走路还慢的牛车出了家门,最后也只能看到一群眉毛剃得精光牙齿熏得乌黑胸部平得可以溜冰的“古典美女”(平安时代的日本女性大多是贫乳),以及同样把眉毛剃得精光牙齿熏得乌黑,并且三天两头吐血卧病的“名门贵公子”……
在一切美好梦幻都尽数破灭之后,诸位大失所望的穿越者们,恐怕都会大骂那些少女漫画家是骗子吧!
唉,在此奉劝大家:穿越有风险,行动须谨慎啊!
追溯平安时代的诞生得从784年桓武天皇迁都开始说起。奈良时代贵族之争、寺社势力过于强硬造成了政局动荡。桓武天皇寄希望迁都改变这种情况,最先迁都的并不是平安京,而是长冈京。长冈京的修建负责人是桓武天皇信任的藤原种继,785年藤原种继被刺杀而亡,作为嫌疑人之一的早良亲王在流放路上去世。也许是因为早良亲王的诅咒,皇族多人因病去世,再加上天气灾害。仅过十年794年迁都平安京。
现在谈起平安时代,很多人都会同唐朝文化相对比。确实两者有非常多相似之处,因为平安时代日本朝廷多次派遣留学生前往唐朝学习。但是现在看到的无论是建筑和服饰等同唐朝还是有细微差别的,这就是日本从唐风文化中延伸演变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国风文化”。
开始转变的时间点就是在894年,“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向上进言停止派遣遣唐使。这项政策的执行也为平安时代中后期形成独特风格的文化埋下了种子。
奈良时代,日本文化已经开始受唐朝影响,当时出版《万叶集》咏梅诗歌远远高于樱花,但是到了平安时代编纂的《古今和歌集》中两者完全颠倒过来,咏樱花的诗歌远远多于梅花。对梅花的喜爱源自于中国唐朝,随着日本国风文化的盛行,日本本土种植的樱花出现频率超越了梅花。
不单单是诗歌,服饰也随着同遣唐使的断绝发展出了独特的款式。[1]
奈良时代衣服着装受唐朝文化影响非常大。到了平安初期,服装样式唐风感十足,但是还是稍微有了些变化,比如说更为宽松。
平安中后期,朝廷结合本国文化服饰也朝现在和风方向开始发展。相对于前期柔和线条服装,后期更重视威严性直线服饰“强装束”。身着“强装束”非常复杂,一个人穿起来比较困难。女装也演变出了我们熟知的十二单。
平安中期藤原氏的女儿嫁给天皇后,慢慢的就夺取了朝廷实际控制权利,实行了外戚统治。当时后宫的妃子为了能得到天皇宠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才能。当时全国有能的女官集中在被称作后宫之中,为妃子传授知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清少纳言、紫式部等等。后宫也成了国风文化传播的据点之一。
贵族们从孩童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当时印刷术还没有传播开来。书籍算是一种相当贵重的物品。
男子7、8岁时就要接受开始读书的仪式“读书始”、“读书始”阅读书籍多是中文书籍,首先由学者朗读、接着是身边主持仪式人员朗读、下来就是男孩跟着朗读的节奏和语调读一遍。
13~16岁进入大学寮开始学习,大学寮是由管理文官人事问题的式部省管理。是培养官员的高等教育机构。来此学习的孩童并不需要学费,经费都来自公家的“劝学田”以及“出举稻”,《源氏物语》有介绍这项政策给了贫穷学生相当大帮助。
大学寮内设有 纪传道(文科)、明经道(儒学科)、明法道(法科)、算道(数学)这四个学科。四个学科之中,最为重视的是纪传道,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国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以及《文选》等诗词。
平安中期藤原一族占据了政府中大部分职位,在大学寮学习而出人头地不太可能的了。于是在一场火灾之后没有重建,消失在历史舞台当中。
男性入大学寮学习,那么平安时代的女性呢?
当时女性需要掌握和歌、写字、音乐、裁缝这四种技能。
和歌在当时作为使用的机会比较多,对话过程中要是能引用到和歌会让人刮目相看,日常交流,与男性传递情书和歌也成为了一种交流方式,因此掌握这种技能相当有必要。
10岁左右开始接触和歌,看《古今和歌集》要熟读背诵,并且抄写。一个一个字抄写,熟练了之后优雅的写出“连绵体”的文字。
琴和琵琶也是需要掌握的一门技能,琴是六弦和琴。
裁缝和染色技能的女性在社会中会得到很高的评价,《源氏物语》《枕草子》中都有对掌握裁缝女性的描写。
同男性保持关系
平安贵族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些留存下来的日记成了了解平安时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中也有关于不少“男色”的描写。同后白河法皇对立而爆发保元之乱藤原赖长的日记《台记》,有描写关于同木曾义仲之父源义贤之间的“男色”之事。
日记中写道久安4年(1148),和义贤一同共眠,最开始非常不安,之后从未体会到的快感。当时源义贤22岁,赖长28岁。
“鹿ケ谷事件”主角之一藤原成亲也出现在日记中,“共に精を漏らす”非常真实的描写了两人共同SJ的情形,当时赖长32岁成亲只有14岁。
不只是成亲,藤原赖长还同一族人多次发生关系。包括藤原忠雅、藤原隆季、藤原家明等等。细节方面描写也相当多。研究日本男色历史,这本书必须要学习。
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同相当多的男人保持关系而且非常满足的赖长,有自己的妻子而且同妻子的关系还非常好。
那个时代男女能自由相见非常困难,信成为了当时男女交流最主要的工作。男子通过笔记文笔,以及信中所写内容可以了解到女方的修养以及文化水平。求婚的信件并不是直接交给女方,而是交给女方的乳母或者女房,信中会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内容进行告白(和歌),如果对方没有回应还是不能放弃。要坚持送信,三四回后如果女方满意一般都能收到回信,和歌多次来往之后两人婚姻成立。女方所做和歌也不一定都是本人所作,女房或者亲属代表的相当多。
女方同意后,男方择吉日夜晚11点左右前往女方家拜访。一般这个时候两个人还未曾相见。平安时代夜晚相当昏暗,大多夫妇两人在看不清对方面容的情况下度过初夜。5点左右离开。
古代求婚日语是“夜這い(よばい)”是动词呼ぶ(よぶ)的活用型呼ばう(よばう)语源
平安时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贵族一般都有2~3个妻子。平安时代前期妻和妾没有等级上的差距,中后期等级观念增强后两者差距明显。基本上都是丈夫在妻子家居住(招婿婚),妾住在自己家中。
当时律令中也有关于离婚的制度,8世纪制定的日本最早的基本法,离婚条件有7条:①无子 ②淫乱 ③不从父言 ④传播谎言 ⑤盗窃 ⑥嫉妒心强 ⑦得了难以治愈的疾病,只要有其中一条男子都可要求离婚。
虽然在当时表面上看来,离婚对男子更有利一些。但是一旦离婚后,男子从女方家中搬出回到自己家中。
平安时代的饮食普遍只有两餐,早晚各一顿。主食就是大米,但是却有不同的吃法。
最常见的是用甑蒸大米,蒸好的大米加入水食用。这种被称作“强饭”,作为平安时代的主食广为所知。冬天时加入热水称作“汤渍”,夏天加入常温水称作“水饭”。日本的茶渍饭据说是因为这种饮食习惯而出现的。
强饭用手捏成鸡蛋形状的被叫做“屯食”,是贵族作为便当食用一种。现在在日本还能见到。
煮好的米粉干燥后保存叫做“干饭”,外出旅行时作为干粮随身携带。干饭直接吃可以,用水泡着吃也行。
京都并不沿海,吃到新鲜的鱼类比较困难。主要食用的是淡水鱼、海藻、以及不容易腐坏的食物。还有山中的绿雉、熊、野猪等。
处理方法除生食外、烤、煮、炸、蒸都有,而且常常搭配盐、酱、醋、味噌等调味品食用。
梨、柿子、桃、橘子,栗子等也常常出现在餐桌之上。
平安中期的书籍《和名抄》记载了约七十多种疾病。平安末期的绘卷《病草纸》描绘了出现疾病痛当时人们的姿态。
上图最最左边是描绘了一位因为口臭而寻找医生情况、第二幅是拉肚子、第三幅描绘了当时治疗白内障的一种手法,用刀子切开眼球,虽然想法可能对,但是当时还不具备这种技术。
受中国医学的影响,受风了会认为是“风病”症状之一就是发热,为了抑制发热而多使用大蒜为药品。《源氏物语》中描述了服用大蒜后口中有味,无法与男性对谈的场面。当时书中也有记录影响日本上千年的“脚气病”,得这种病运动障碍,肌力下降等。
天花当时也在日本相当流行,相当多的人也因此而丧命。
984年日本最早的医学书籍《医心方》引用了中国多部医学书籍内容,生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都有解释。宫中还有专门为贵族建立的医疗设施“典药寮”,这里的医生被称作“药师”。当时的药品有“丹药”“汤药”。
如果得了长时间无法治好的疾病。这个时代人就会认为是妖怪作祟。除了前往寺社祈祷以外,还有阴阳师可来怨灵退治。
平安时代人们判读一件事情的好坏,都是靠阴阳师来占卜吉凶。阴阳师所在的阴阳寮也是政府管理,阴阳师为官员们占卜也成为了日常工作,除了“阴阳道”以外当时还存在着从中国学成的僧侣们传播“宿曜道”(占星术)
当时人们认为世上存在妖魔鬼怪,历史物语《大镜》中出现了手持利刃鬼的形象,《宇治拾遗物语》中出现了红鬼、黑鬼、一只眼睛鬼、无嘴鬼等等。
现在常常能看到的天狗,在中国只是指的是流星而已,最开始天狗在日本也没有具体的形态。出现如今这样长着翅膀,高高的鼻子,同佛教为敌的形象出现在镰仓时代的绘卷《天狗草纸》中。除了这些鬼怪外,还相信世界人过世后,还会有灵魂留在世间
贵族们工作时间非常早,日出以后就要前往宫城。夏至时不到5点,冬至在7点左右。每天日出之时宫城城门打开。
当时工作场所并不是叫做办公室,而是在被叫做“曹司”(处理政务场所)的房间进行。工作时间4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回家了。
但也不都是能回家的,政务官员个别需要留下来值班。夜里值班的叫做“宿”,白天值班叫做“直”。当时朝廷重臣藤原道长的日记《御堂关白记》也有记载工作到深夜处理政务。当然官员们也有假期,6、12、18、24、30日这些6的倍数都是官员们的假日,如果有急事请假就需要递交申请给上司即可,要出远门的话需要得到天皇的许可。
贵族们洗浴一般是通过阴阳师的占卜,5天一次。贵族的府邸寝殿造建筑都会设置有一处汤殿,作为浴室使用。与现在洗浴有浴池不同,当时人们身上披着汤帷子,首先清洗头部,之后利用米糠或者小豆粉清洁身上。
平安时代后宫不仅仅是皇后与皇妃,还有众多女官以及女性在此生活。这里生活的女性也有惊心动魄的宫斗故事。
在后宫或者贵族宅邸工作的女性当时被称为“女房”,虽然现代日语中有妻子的意思,当时却指的是在房屋内工作的女性而已。女房也存在着等级,分为上臈、中臈、下臈,臈原意本是指僧侣的修行年数,平安时代被女官们用来作为年功序列。
后宫出仕女性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紫式部了,丈夫藤原宣孝过世后创作了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当时在宫中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当时权臣藤原道长看过后召入后宫作为一条天皇中宫也是道长女儿彰子的女房。出仕第一天就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竟遭到了周边人的无视。
之后在得到一条天皇的赞赏后,同僚们给擅长中文的紫式部起来“日本纪御局”的外号。但是紫式部对这些流言蜚语完全无视。
早上起来没有洗漱的脸被称作“朝颜”。女性贵族对别人看到自己的朝颜相当抵触,因而一起床女房们都要准备好化妆道具。化妆具体首先用白粉涂脸,嘴唇面颊点红、拔眉并用眉墨画出眉线、牙齿也要涂黑,这还没有完,头发和衣物需要香薰。这些程序完成后,洗手、洗脸、漱口。
之后照着镜子整理头发,整理头发的道具有櫛、鋏、髻。
同现在一样,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相当重视自己的头发。
后宫女子为了得到天皇宠爱无所不用其极。《源氏物语》中有描写因为嫉妒而产生的报复,目标是是主人公光源氏母亲桐壶更衣。如果中国王朝一样天皇的妃子也有等级,顶点的皇后下来分别是中宫、女御、更衣。桐壶便是最下等级的更衣,但是却得到了天皇的万千宠爱,遭到了后宫周围的嫉妒。她又诞下一子后,这些嫉妒变为了憎恨。
因为身份低微,所居住宫殿离天皇所居住的仁寿殿、清凉殿较远。夜晚收到皇帝召唤后前往寝宫的路程中倒上污秽之物,阻止其前行。
对于平安时代的女性而言,头发是他们最大的魅力。当时服装装饰的非常严,露出的部分只有头发、脸和手,因此相较于体型,当时的女性更重视头发。眼睛细长不要过大,鉤鼻更受欢迎。在当时女性平均140左右的身高下,有一张大脸是不成比例,小脸也是美女的先决条件。
平安时代儿童死亡率过高,祈求孩子健康成长仪式比较多。
怀孕5月时进行“着带”仪式,孕妇穿上“标带”祈求孩子能顺利生产。
生产时在产屋为新生儿举办“御乳付”(吃奶)的仪式。
生后的三、五、七日,会举办祈求孩子健康幸福的宴会被叫做“产养”,宴会上以粥为主食。平安时代人们认为粥具有驱邪的功效。
出生后的50天和100天会举办“五十日祝”“百日祝”的仪式。
平安时代男子成人被称作“元服”女子成人叫做“裳着”。
元服一般在10岁到20岁之间进行,整理头发“理发”仪式,带上头部装饰“加冠”仪式。[2]
女子成人仪式会穿上华丽的女性正装“裳”,仪式一般称作“裳着”。大多是在12~15岁之间举行,女性头发也在成人后呈垂下状态。“裳着”吉时是在戌时(晚上7~9点)亥时(晚上9~11点)
在当时人均寿命比较低的情况下,40岁可以认为是老年了。于是在40岁时,会举办祈求健康宴会“四十贺”,四十岁后会有“五十贺”,之后每隔十年都会有一贺。最著名的五十贺应该是后白河法皇举办了3天的大型宴会。
正月是朝廷最忙的一个月
①四方拝
元旦寅时,天刚刚亮时候。天皇祈愿无灾仪式。
②元旦朝拜
学习中国朝廷,元旦之时公卿贵族们对天皇行礼。
③朝觐行幸
正月2日4日间,天皇在随从陪同下前往上皇和母后的御所请安。
④临时客
关白以及摄政高级官员们会在正月为前来拜年的贵族开设宴会。
⑤叙位
朝廷授予官员位階,是对手下官员去年工作的一种考核评定。
⑥御斋绘
正月8~14日祈求国家安泰,五谷丰登的佛事节日。
⑦踏歌节会
传统舞蹈祈求天皇家兴盛的行事,男女都有参加。
⑧内宴
正月21~23日,择一天举办宴会犒劳臣子们。
二月有释迦摩尼入灭的涅槃会,祭祀孔子的釈奠外,还有百姓带来快乐的春日祭
①春日祭
春日大社例祭,2月·11月最初的申日举行。
②涅槃会
释迦摩尼入灭(去世)日子的行事。摆上释迦入灭的涅槃图和涅槃像,僧侣吟唱涅槃经。
这段时间也有能带给百姓百姓欢乐的节日,朝廷中有吟诵和歌风雅的活动、释迦牟尼诞生也是平安时代人们的行事之一。
①御灯
中国传入,在三月和九月之时,天皇捧起灯火祭拜北极星。是佛教现世报思想的延伸。
②曲水之宴
在流水的庭院举办的咏颂汉诗和歌的活动,如果做不出来那么就罚酒一杯。
③灌佛会
释迦牟尼4月8日生辰这一天举办的佛教行事
5,6月时有骑射表演和祇園祭
①骑射
马背上连射三箭传统活动。
②祇園御灵会
京都著名祭典之一。
七月到了夏天,中国牛郎织女的故事传入日本变为织姬与彦星的故事,七月七日会举行乞巧节,七月同时还会有相扑大赛,到了八月是赏月的日子,宫中也会组织相应的活动。
①相扑节会
7月7日,在天皇面前相扑进行比赛。
②乞巧奠
同样是在7月7日,祈求女性裁缝技能更强的行事节日,之后发展为现在的七夕节。
九十月天渐渐开始冷了下来,除了9月9日的重阳节外,在10月还有冬日更衣的行事。
①重阳节会
9月9日举办重阳节会,人们会把菊花放入到酒中。当时相信菊花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
②冬之更衣
10月1日身上衣物从夏装变为冬装,家内被褥装饰也需要更换。从冬装变为夏装是在4月1日。
十一月宫中会举办感谢神明赐予粮食的活动,也有祛除妖怪祈求疫病灾难退去追难仪式。
①新尝祭
天皇感谢神明赐予粮食谷物的一种活动,同时祈求第二年丰收。
②五节之舞
新尝祭会有几名女性上台表演五节之舞。
③追难
12月30日宫中举办驱鬼仪式。之后这个行事发展为节分。
说了这么多有没有帮助到你更了解平安时代?
对 @石田二的答案表示反对。春秋笔法的回答,很容易对对读者造成误导,让人产生平安时代的日本(京都)就是一个饿殍遍野、道德沦丧的时代的印象。看起来引用了大量所谓的史料,但也只是生硬理解,改头换面。
其问题1:不成逻辑的类比推理
说圣德太子居住在鵤冈本宫时,出宫游玩,遇到了一个得病的行乞之人卧倒在地面上,就脱下自己的衣服覆盖在病人的身体上。后来这个乞丐病亡,圣德太子派人安葬他。但几年后再次遣使去吊唁之时发现墓中无人,唯有门上留诗一首,“鵤川之水绝,方敢忘我大君之御名。(伊可流可乃三乃乎可波乃太紅波己曾和可於保支見乃三奈和數良禮
。《日本灵异记》全称《日本国现报善恶灵异记》,是一本由药师寺景戒汇编成册的民间故事集,多为现世报题材,宣扬佛教的因果论。故事背景多设定在奈良时代,当然作为民间故事集,这本书的记载真实性应该很低,圣德太子是不是真的遇到了这样的灵异事件也不得而知。但是这本书中的故事却一定反映了此书成书的平安早期的社会状况。可以类比一下《金瓶梅》虽然以宋朝为背景,但反映的是明朝的市井。也就是说,至少在平安早期,日本的病人得不到医治而沦为乞讨者的事情应该有很多。
谬误点A:用记载奈良时代书的内容来指平安时代。
《日本灵异记》初稿成于787年,平安时代开始于公元794年,书中还有有作者景戒对于其自己在称德天皇(奈良时代)生活在奈良药师寺见闻的记载。一个大约活了70多岁的老僧,前45年都生活在奈良时代,他40岁时写了一本书的初稿,70岁平安时代左右整理完成发行了。然后书的内容就被认为是“一定反应平安早期的时代状况了”了?
怎么不用前朝的天子剑来斩今朝的官呢?洪承畴经两朝,没投清前写了《古今平定略》,照此说来,也能反应清朝的军事思想了?
谬误点B:把小说体的佛经故事当成真实记载
稍微熟悉佛经的人就知道,佛经中用“太子”“乞丐”为主角,展示施舍、轮回的故事不要太多,它更多是是一种无常信善的佛理比喻,而和现实生活没太多相关。
举个例子吧,《天龙八部》里有很多的佛教象征意味,书中的“段延庆太子成为乞丐,潦倒得观音度化”就是明显的仿写;如果几百年后有人说,”如果有人说根据《天龙八部》,我们可以推测出大理国当时一定有很多太子成为乞丐者“,你的感觉如何呢?
谬误点C:以偏概全,乱拿《金瓶梅》来类比。
《金瓶梅》里写有武大郎的”炊饼“,这是宋朝为避讳所称,明朝早就改称蒸饼了。既然如此,怎能铁口直断说《金》写的全是明朝市井?
其问题2:误解文义,还把特殊历史事件前后,用来误导是整个平安时代
延长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朝廷宣旨说:
“左大臣奉勅、如聞、頃者、京中病者、多臥路頭、無人格養、誰救其命云々。”
意思是“左大臣奉敕,最近听说京城中的病人很多都卧倒在路边,没有人赡养,谁能救他们的性命。”
《续日本后记》承和二年十二月条,也记录了在当时九州大宰府地区,主家因为忌讳疾病,将有病的仆人赶出门外的情况非常普遍。即使这些奴仆侥幸痊愈,也有十之八九会在路上饿死冻死。“府管九國二島之民,或公或私,往來相續。其求輕者,暫經時月。其事重者,竟歲始還。客宿於府倉之下,賃寄於閭閻之間。若疾病纏身,手足不便。官司督察,非養病之處。主家相趁,皆忌死之人。遂使露臥道路,暴死風霜。縱有時得痊愈,亦以飢寒死者,十而八九矣
出了奴仆外,家人也会遭到遗弃。平安中后期成书的《大和物语》中就记载了一个年轻人受自己的妻子蛊惑,将从小赡养自己的伯母遗弃的故事。但与家仆不同的是,当时的舆论是不允许将自己得病的亲人赶走的。平安末期的《今昔物语集》就记载了尾张守某抛弃了一个和自己有亲缘关系的生病的女子,这个女子拖着病躯走到了京都最大的露天葬地鸟边野,并在这里死去。当时的世人因此多厌恶辱骂尾张守。
这么一描述,感觉平安时代无论是京都还是外府都是一副人间地域、道德沦丧的形象呢。
但是,延长八年,是平安时代最恐怖的一次大疫时期,京中瘟疫横行,连醍醐天皇也病死了,让位之后由于朱雀帝时期仍然疫病横行,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承平天庆之乱。
承和二年日本怎么也看不出来“主家赶奴仆”的意思。人家原意说的是什么呢,来九州办事的人,因为路途遥远,为公的住在官府仓库,为私的住在旅馆。生了很严重的病快死了,一直占着公家的地方养病,不方便,住在民间旅馆的,老板怕死在自家房子里不吉,就把他们扔到道路旁去了。
这里人家的主,是对应的客,客居的客,跟主仆根本是两个意思。
至于作者把成书平安前期的《大和物语》弄成中后期,把来自印度的传说当成平安朝真实,把《今昔物语集》里哥哥不想让病重的妹妹死在家里以为不吉,栽锅到尾张某守身上(尾张守在文里只是说一个曾经和她比较亲近的人),就实在是无语了。
《今昔物语集》里全文里哪有”世人多骂尾张守“的记录了?还“这个女子拖着病躯走到京都最大的露天葬地鸟边野”,原文明明是“車に乗",随便篡改人家原文,真的好吗?
好了,有个问题如问的是”新中国如何”,有人拿着三年自然灾害和解放初红十字会给北京性工作者治病的记录,又拿《蜀山剑侠传》当铁证,最后还把河南弄成了海南,到底是所知不广,还是有其他用意呢?
其问题3:把特殊的古代或宗教风俗,刻意用现代思想解识,以达骇人听闻的效果。
现在岚山清泷道上的竹林一代便是平安时期著名的露天乱葬岗。因和悲哀的悲字读音相近,所以在当时被称为化野。五笔和尚空海路过此地时,见到野骨尸体密密麻麻乱抛在竹林里,堆积了几层。空海心生悲悯,便收拾掩埋这些尸骨,并在这里建造了化野念佛寺来疏散怨气,超度亡灵,至今此地仍有八千尊石佛镇灵。所以岚山其实也并不浪漫。
有些甚至连去竹林都做不到的,就装在门板上就近丢在路边。有些人被丢出去的时候甚至还没有完全死透,就躺在路上接受自己的死亡。不仅是平民,依照当时的风俗,七岁以下的儿童是不能够举行葬礼的,所以即使是达官显贵家里早夭的儿童也会丢在荒山野岭。《小右记》中就有作者右大臣藤原实资的女儿死去之时,被收入布袋放入木桶扔到山上的记载。
当时京都的日常清扫由左右京职和检非违使厅等率领囚犯进行。尸体大多都搬去鸭川附近的河原丢掉。在民间则会叫来被称为“河原法师“目清””的专门处理尸体的贱民来搬到鸭川附近,当时京都的生活垃圾、粪便污水等也都是经由沟渠直接汇入鸭川。现在的所谓适合散步的鸭川,在当时是个浮肿的尸体漂在污水之上的,恐怖恶心的地区。而以鸭川为首的淀川水系还同时是当时京都的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又有渔人多在鸭川上打渔为食。所以历史上京都的瘟疫大都是在鸭川沿岸爆发,逐渐向四周蔓延。
不仅如此,依据《今昔物语集》等的记载,当时京都不存在地下排水系统,而各处的居民几乎都是将自己的粪便生活垃圾等直接倾倒在路上。因此当时京都的大路小路,以及两侧沟渠都被人和家畜的粪便堆满,人畜尸体触目可及。和现在我们印象中的优雅的京都不同,平安时代的京都的卫生环境非常恶劣。大河剧《平清盛》里算是略有些还原了当时平安京肮脏的状况,但也因此收视率大跌,多受指责。近代以前的京都是一个完全肮脏的城市,现在的京都雅致的印象则是日本政府在明治以后不断地进行公关而形成的。
谬误点A:强拉真言宗入净土宗。
稍有日本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念佛寺乃日本浄土宗的专利。因为该派的口号就是念一声阿弥陀佛,下辈子极乐净土。空海是真言宗大师,他真是会神力啊,居然能穿越到400年后去为净土宗建立化野念佛寺,还特意修了好多江户时代雕刻风格的石佛来镇灵。哦对了,岚山江户时代才开始大规模种植竹子,倒想请问一下平安朝的人怎么去不存在的竹林里丢尸体?把寺里的传说当历史,那灵隐寺的飞来峰是不是见了印度三哥还得问声老乡好?
谬误点B:把日本习惯中的风葬(即露天葬)理解为遗弃尸体
正如藏族至今有天(鸟)葬之俗,日本向来风葬盛行,即把尸体即放置在山野河川等地方自然消解,归于山川。平安时代木材珍贵,只有受佛教影响较深的达官贵人才可火葬。按奈良时代就公布的薄葬令,平民不可以有坟墓。而日本那时的”葬“和”埋“是两个含义。前者即放置在山野河川等地方消解。埋,才是挖个坑。不管是平安时代,还是之前的奈良、之后的镰仓、江户时代,将尸体放在山野河川或岩洞中风葬,都是平民的习俗,明治时期冲绳仍保留着这个风俗,官员以不卫生为由强行禁止时,当地还民怨颇大。河原、鸟边野,化野,看名字都很清楚,这些京都传统的风葬地都是山野河川边。
强行拿中国习惯的入土为安来暗示平安的落后,把风葬解释为”就近扔在空地或者竹林里",真是不要太黑啊。那仲哀天皇也是风葬,是不是也变成了扔?
而且,自禅宗传入,日本就流行所谓”九相说“,即世间万物皆无常,最终都将腐朽消亡,所以平安时代嵯峨天皇的檀林皇后,死前特地留下了”私の遺体は墓に葬らず、鳥や獣を養うためにそのまま道端に放置しなさい“的遗言,看中文也能猜得出是要放在路边让鸟兽吃的意思,按那位答者的意思,是不是可以得出”日本平安时代皇族穷困潦倒,尸体都被野狗啃“的结论?
鸭川河原的确古代是风葬所,但它并不象今天的京都一样,居于城市中。而是在平安京之外。古代每个大都市,都有这样的葬地,就象北京老城外的劲松,解放前是南城最大的乱坟岗。
而且,风葬之地,并非一定就是部分人认为的讳秽之地。平安时代很多贵族的家和家寺就修在化野、鸟边野附近,最著名莫过于平家的六波罗,一边靠着杀人的六条河原,一边就靠近鸟边野。因为神道教虽然的确忌秽,但是,秽和无常已经成了平安时代的日常。如果这地方真的从平安时期就是恶臭遍地的尸体场,平家权倾天下的时候,会不搬家?白河法皇当年也住在鸟边野旁的法住寺,后来这里有了著名的三十三间堂。 清水寺就更不用说了,就在鸟边野最中心的地方,但一样不妨碍它后世的热闹。
有没有未死就被放到风葬所的呢?有,因为平安时代确实有死为秽一说,老人和病人为了不给自己家里带来不吉,不愿意死在屋里,主动要求提前去者,确实不少。
“左大臣奉勅、如聞、頃者、京中病者、多臥路頭、無人格養、誰救其命云"的情况存不存在?确实有,但是这写的还是延长八年的大疫。大疫非常时期,害怕病者传染,将其弃于道路,这确实是人伦惨剧,但在现代社会之前,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都是相对常见的现象。而且,也绝不是平安时代的普遍现象。
”七岁以下的儿童是不能够举行葬礼的,所以即使是达官显贵家里早夭的儿童也会丢在荒山野岭。《小右记》中就有作者右大臣藤原实资的女儿死去之时,被收入布袋放入木桶扔到山上的记载。“存不存在?
呸。七岁以下儿童是薄葬,“七歳以下更不可厳重”。和不能举行葬礼是两回事,居然还得出达官显贵家里早夭的儿童也会丢在荒山野岭的结论,实资是个女儿控,这个风葬的女儿生病,拉拉杂杂记了几年的日记。另外一个女儿成年过后,实资把大部分家财都给了她,给继承家主地位的儿子很小一部分。这样的慈父,会把女儿随便扔山上?女儿的葬法是孤例,按学界的研究是因阴阳师算出是不利自家,不可葬入家族墓地,这才小心收殓后进行风葬,这叫做”扔“?即便是前面的那位尾张某守关系亲近的女子,去鸟边野候死之时也是穿着高丽的锦衣去的,风葬并不等于就扔在那里。京都衣笠之地得名有种种传说,其中有一种就是风葬此地的人身上所穿之衣,脸上所盖之笠来命名的。
”当时京都的生活垃圾、粪便污水等也都是经由沟渠直接汇入鸭川。现在的所谓适合散步的鸭川,在当时是个浮肿的尸体漂在污水之上的,恐怖恶心的地区",.特意用了这么多恶意形容词的答主,知不知道什么叫江水的自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临水城市在现代之前,难道不是将生活污水排入天然河道?
至于粪便也排鸭川的美丽想法……平安京在平安时代是有固定的几处地点作为平民的排泄点或倾倒点的。它们的位置在平安京正中,而不是在城外的鸭川。现在有名的锦小路,当年就叫粪小路。至于粪尿去哪了,日本从古坟时代起就知道堆肥。平安時代中期的贵族慶滋保胤用汉语写的《池亭记》里原文是:呼僮僕 入後園。以糞 以灌。我愛吾宅。不知其侘。珍贵的肥料往鸭川丢?
鸭川有没有尸体漂流?有。这是一级河川,古时经常泛滥,淹死人的尸体常有。疫病时期,也有河水冲上河原的风葬地的情况。但绝不是是象某些人暗示的那样,整个平安时代这里都是个大污水沟。
平安京有没有下水道?当然有,藤原京就有了的东西,平安京怎么不会有?只是平安京按其地形和水系,选择了半明渠。难道不是全地下的,就代表着落后愚昧?
至此,我已对其回答的绝大多数来源进行了批驳。他的论点是否成立,大家自由心证。
平安时代,是日本最兴盛的时代之一,但毕竟已经是在一千年前,它不可能脱离时代,成为一个完美。我们可以客观承认平安时代的人健康水平比现代差,承认治安状况没现代好。但是,它的确曾是日本的盛世,据推算,平安时代日本的GDP,占到了全世界的近3%。相当于现在的法国,在全球GPD中所占的数值。而且,就如同的天宝年间的长安城地下污染也很严重,唐朝也一样存在鬼气森森的《酉阳杂俎》,但世界仍然公认唐朝仍然是一个风雅、大气、兴盛的朝代。
写这么长的答案,原因之一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不是掉书袋引用史料多的,就是真实。改头换面的史料,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平安时代颇负盛名,据说在宴会上发出【此世如我世,如月满无缺】的藤原道长的饮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有趣的平安时代的贵族饮食。
因为藤原道长的4个兄长都早逝,于是藤原家的大权就这么幸运的落到了道长手里。在其安排下,自己的几个女儿相继嫁给不同的天皇并诞育后嗣。这样看来,道长的饮食绝对是无可匹敌的贵胄第一流标准。
首先介绍的是一道类似于今天芝士的甜点——苏蜜
相传在飞鸟时代,牛奶就已经传入了日本。【新撰姓氏录】记载,大化改新后,百济的归化人智聪之子善那将牛奶献给孝德天皇,开启了牛奶在日本传播的历史。
根据文献再现的【苏蜜】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
制苏完成后,往上面浇一层厚厚的蜂蜜,平安贵族喜爱的苏蜜便制成了~
不过由于平安时代,牛奶在日本是非常珍贵的食材。所以朝廷一般也只会在大臣的就任仪式即大臣大飨宴会上才会下赐甘栗和苏作为祝贺礼。因此就算是权倾天下的藤原道长,也未必能经常吃到这一样重口味的甜点。
那平安时代贵族们在宴会和日常生活中还吃了什么东西呢?
从画上也可以看出来啦,平安时代的宴席非常注重食物的摆盘。所以对于非常多的菜肴来说就特别注重食物的切法~
至于食物的烹调方式和调味的重要性,都要排在切工后面了。
直到今天,日本皇室供奉神灵仪式上的菜肴还非常鲜明的保留有平安时代的特色。
以下是日本传统切菜师傅的表演
至今在日本料理当中,负责动刀的【板前】还是比负责烹煮的师傅受重视,应该就是来源自平安时代的观念。
提起平安时代的贵族,大家往往浮现的都是讨厌杀生的高贵优雅的形象,实则不然。在平安时代的宴会高潮便是邀请方的贵族亲自上阵为客人宰鸡切鱼表演刀工。而平安时代的天皇之一光孝天皇据说就非常喜欢厨艺,常常自己亲自下厨。
光孝天皇曾经在宫中仪式上命令藤原道长的曾祖父藤原山阴表演切割鲤鱼,据说这就是四条流刀工的起始。
不过平安时代日本尚没有发明出用海带海鱼熬制高汤用以调味的技术,所以食物的味道和今天日料的差距绝不是一星半点,穿越党可是要特别注意。如果非常重视鲜味的话,建议穿越到室町幕府足利义政将军时代。
根据这份菜单,可以看出平安时代的贵族饮食非常缺少蔬菜的食用,认为野菜这种很简单就能弄到手的食材是贱民们才该吃的,岂是贵族下筷之物!大量干货咸货是主要的宴会食品。这也导致了平安时代贵族实际过着不自然不健康的生活,往往百病缠身,寿命短暂,精神状态也十分不稳定。
因为精神上的不稳定,导致了许许多多神奇的暴行事件。。。
而且,很是离谱的是,平安时代贵族对于食物的要求是舍本逐末的,虽然对食物的切工和外表非常重视,但在佛教禁欲思想的影响下,口腹之欲被看做和性欲一样肮脏而不可告人的东西。因此贵族们对食物的美味并没有什么要求,以谈论食物味道为耻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源氏物语】和【枕草子】这两部平安时代的巨著少见关于食物描写的原因。
尤其要提的是,因为平安时代的酿酒技术非常不成熟,所以酒里甜度非常高。而平安贵族从十几岁开始便饮酒,于是贵族中糖尿病的人数很是庞大。包括藤原道长在内也无一幸免。
总之,要是吃货的话,穿越还是别选平安时代了。
最近在读一本叫做《日本国纪》的书,正好读完平安时代这一章。
书是描写整个日本从刀耕火种到平成时代的历史的,自然对每个时代的着墨没法做到巨细靡遗。平安时代这一章节里提到了民间的困苦,比如都城的城门“罗城门”都年久失修荒废无比;天皇居住的宫殿竟然成了公卿晚上试胆夜游的闹鬼地方。提到了朝廷和武士只专注在自己圈子里的争权夺势,以及风花雪月。对百姓的困苦也是毫无关心。仿佛住在两个世界。或许因为这样,那个时代才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人鬼共处”的浪漫印象吧。
等等等等,在这里就不做描述了。今天在这个问题下我想讲个有趣的八卦。
平安时代末期,有一位鸟羽天皇。这位鸟羽天皇有一个儿子,后来成为崇德天皇。然而种种史料和传言表明,这个名义上的“儿子”,其实是鸟羽天皇的祖父与鸟羽天皇媳妇儿乱伦的产物。让其成为天皇也是这位祖父一力促成的。随着这位祖父(白河天皇)的过世,鸟羽天皇立刻开始了复仇。他让崇德天皇让位于另一位自己才2岁的亲生儿子(近卫天皇)。但这位近卫天皇早夭,于是崇德天皇又将皇位交给另一位亲生儿子(后白河天皇)。
从这一股子执念里能看到鸟羽天皇有多恨呐。。。
鸟羽天皇去世时,崇德天皇终于抓住了机会,在武家源为义/源为朝/平忠正三人的帮助下,想要推翻后白河天皇。但此时的后白河天皇也同样在武家源义朝/平清盛的帮助下进行反击。最后是崇德天皇收到夜袭,一党在一夜之间被清洗一空。最后崇德天皇被流放。
在这场争斗里源为义和源义朝是父子;平忠正和平清盛是叔叔与外甥;崇德天皇和后白河天皇是兄弟。这是名副其实的骨肉相残。
最后崇德天皇在流放地含恨而死,死前据说披头散发,指甲也不做清理留的长长的,发出诅咒“我将成为日本国的大魔缘,从此皇将成民,民将成皇”。意思是诅咒皇家一系跌下正统。随后日本确实如他所言,进入幕府的时代,大权由公卿和朝廷转向武家。
平氏和源氏也是从这场“保元之乱”开始,作为供天皇以及公卿驱使的“剑”崭露头角的。随后就是平清盛的故事,以及源氏和平氏这两个武家的争斗了。有看过大河剧《平清盛》的应该会有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