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摄影和相机的爱好者,忽然想和大家详细的聊一聊华为今年两款相机,啊不,手机。
我会尽量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方式,讲清楚mate20 pro的相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可能会有点啰嗦,但没办法,想讲清楚,就不得不啰嗦。
这其实是一个挺奇特的事情,手机是一个大众消费品,相机却是一个专业性相当强,又相当小众的东西。一个专业器械,被当成一个大众日用品销售,尤其还当成主要卖点来销售,这就浮现出一个很大的矛盾:
那就是,大多数用户是无法理解相机哪个好,哪个坏,好的相机又要怎么用的。这些不理解不会用的用户,数量又特别的多,导致从厂家宣传,到评测机构和媒体,再到用户口碑,整个这一连串,都根本Get不到重点。这中间的很多信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是一个大黑箱。
多的不说了,我简单的说一件事,请体会:
就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些流量很大,粉丝很多的手机评测媒体。
你们可曾见到,他们拍出过任何一张,能称的上是“摄影作品”的照片?
我随便找一张手机评测媒体的样片,大概就是这种风格:
这嘛玩意???
这种照片,通常我们称之为:
废片。
很多手机评测媒体,其实是很认真的,我赞赏他们的态度,但不得不说一句: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一个只会拍废片的人,是很难理解相机里,哪些地方重要,哪些地方又不重要的。
说到这,网络上还有个流行的观点:“大部分人的拍照水平都很一般,拍不出大片,所以评测就要用普通人的拍照水平来做。”
对于这种观点,我想了大概三种解释的方法,但都很啰嗦,篇幅原因,还是打一个大概90%恰当度的比喻吧:
你们觉得lol,或是扫雷,能测出rtx2080和rtx2070差多少性能吗?
连媒体都是如此,用户更不用论,手机厂也就很方,我造了一个牛逼的东西,但是我基本没法宣传。宣传出去99%是看不懂,或者太长不看的。于是只好”超级夜景“,”三个摄影头“,”浴霸影像系统“的瞎吹一气。
--别看华为投了这么多广告,他自个都没怎么宣传到重点上。当然他肯定是故意的,因为真正的重点,实在是难以向大众解释。
这有点类似苹果当年的retina屏幕营销。苹果屏幕确实好,你拿一个苹果屏,跟其他手机屏比,实地一看,那就是好看。但是苹果屏幕的好,其实并不是好在分辨率上。而苹果全程吹的都是分辨率,就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下,色域色准色深伽玛这些东西解释起来太麻烦了,反正我屏幕就是好,我的营销也不用讲事实,只要让你知道他好就行了。
mate20pro的相机也一样,你拿m20p拍照片,绝大多数情况下,那拍的就是比所有手机都要好。但m20p相机的好,并不是好在三个摄像头和超级夜景上的。之所以吹,只是因为其他东西解释起来太麻烦了。反正我相机就是好,我的营销只要让你知道他好就行了。
这也导致想黑它的人黑起来也很方便,因为它宣传的确实大多就是噱头,噱头总归是有破绽的。而真正的,黑都没法黑的牛逼之处,同时也没法宣传,这就很尴尬。这也像当时retina屏被黑一样--retina的分辨率,明明还没有1080p高,吹啥。吵来吵去。最后果粉果黑们凑一块,拿出1080p和retina实机一对比,对着”分辨率明明更低,可就是更好看“的灵异事实,也就大眼瞪小眼了。
--------------------------------------------------
呃,一不小心好像有点跑题了,下面说回主题。
题目是mate20pro和iphoneXR,为啥我只想说mate20 pro呢?
因为对于手机拍照来说,m20p、p20p和imx600是一次划代,而iphoneXR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这个划代的意义有多大呢?
大概就是20年一遇吧。
我想了半个小时,怎么把这个事情说到小白也能看懂,最后决定从另一位同学的回答说起:
(不好意思这位 @Alanleo 童鞋,没有恶意,只是你这回答刚好很有代表性。所以借用一下)
这位同学的回答是这样说的:
我上课经常要用自己手机拍的一些资料,虽然mate20 pro拍照屌炸天,但是它并不是一个比iphone拍文件更出众的手机。如果满满都是字,苹果的拍出来字体是均匀的,华为拍出来如果不点聚焦,放大边缘就会有轻微模糊(对比苹果防抖动做得不好),如果点了聚焦,聚焦的部分就会很清晰,但是其他部分会模糊(然而这是文件,不是人像,所以拍照这一项对我的需求来说是减分的)。
他发现了,mate20pro在近距离拍文件时,对焦点清楚,但是文件的其他部分会稍微模糊一点。iphoneXR,整个都很清楚。(很细心)因此认为iphoneXR拍照也有优势。
但他想不通为什么,最后把原因归结为防抖。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对焦和景深的问题,跟防抖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并且这个事实,正体现了mate20pro的相机要比iphoneXR高端。
不信?看我更高一档的单反,带着4级防抖(意思就是比iphoneXR的2级高4倍的防抖能力)
按他这种方法来“测相机性能”
我都不用像他一样放大字体了,也别说边缘了,看看整个都糊成啥了。
是不是想起了我们经常能见到的一类照片?
虚化背景,突出主体,这种照片也是摄影初学者特别喜欢用来装逼的。
上面那张就是我刚学摄影的时候拍的,当时很喜欢这样,我电脑里还有好多类似的:
这类照片的原理,即是控制景深。
我们知道,不管是人眼,还是相机,看东西并不是从远到近都能看的一样清楚的。在同一个时间上,我们只能对焦到一个距离上,更近更远的景色,都是模糊的。这个对焦的距离所形成的平面,叫做焦平面,景色离焦平面越远,就越模糊。
但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个模糊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加的程度不一样。离焦平面一定距离之内,景物仍然是清晰的。这个距离,就叫景深:
这个景深的长度,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人为控制的。
而不同的景深,造成了不同的拍摄效果。
在拍摄同样两个物体的情况下,景深如果比较小,就像上面图形所示,就可以拍出这种虚化背景的照片,前面的景物落在清晰范围内,后面就糊了。而如果景深比较大,就会像下面的图形所示那样。前后景物都很清楚。
这就是为什么m20p在那个回答里“败”给iphoneXR--同样条件下,m20p景深更浅。在特定拍摄场景中,就可能出现iphoneXR都合焦、m20p却有一部分未合焦的情况。
为什么景深浅呢?
这是因为mate20p底大。也就是感光元件,CMOS的尺寸比较大。
面积比iphoneXR大整整两倍,还要出头。
(景深的问题暂且放下,后面再讲)
--------------------------------------------------
很多人爱说底大好,也知道底大好,但不清楚为什么好,我也从没见过哪个手机类的媒体给大众解释过这个问题。他们在说到“底大一级压死人”的时候,并没有深刻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总以为底大只是相机的其中一项优势,最后效果还要看什么优化、单像素面积,防抖一类。把底的大小等同于相机其他性能一级的问题。
--然而“底大一级压死人”的意思,是在说:相机的所有性能参数里,CMOS尺寸凌驾于一切。
凌驾于一切。
所有其他花里胡哨的东西,只有在cmos差不多大的时候才有意义,如果CMOS的尺寸相差很大,那就没有什么好比的了。
打个85%恰当度的比方说吧:
你拿着50块钱去超市买菜,你想吃鱼,鱼30块,你还想吃牛肉,牛肉40块钱。
那么你就纠结一下取舍,也可以和小伙伴讨论一下牛肉和鱼有何优缺点,哪个更好吃。(三星苹果哪个拍照好?)
相机的像素数,单像素尺寸,光圈等等,或者说,夜拍能力,拍景能力,拍人能力,拍文件能力,就是牛肉和鱼。
而cmos面积,是那50块钱。
你把50块钱改成100块钱,鱼和牛肉你都可以买。(华为:我全都要)
如果再改成1000块钱,你还能吃熊掌和鱼子酱。(单反:都是渣渣)
摄影这个东西,面对着很多不同的环境和拍摄主题。这些不同的使用场景,对相机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
所以相机的绝大多数性能和特点,都是一个取舍问题。有得必有舍,有舍必有得。
比如,
像素面积越大=总像素数越小=抗嗓点能力越强(优势)=图像处理存储速度更快(优势)=解析力越弱(劣势)=弱光环境更清楚(优势)=强光环境更模糊(劣势)=手抖更清楚(优势)=手稳更模糊(劣势)。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两面性)=进光量越大(优势)=安全快门更高(优势)=锐度下降(劣势)=直射光糊成一片(劣势)=拍人物/静物更好看(优势)=弱光环境更好(优势)=拍风景画质下降(劣势)=大逆光全部完蛋(劣势)。
而在这些方面精打细算,权衡取舍的情况下,只有cmos尺寸,是凌驾于一切取舍之外的相机绝对性能。底大可以拉升相机在全方位上的优势,底大也可以抹平为了其他性能所妥协,而导致的一切劣势。底大甚至可以把自己没有别人有的东西,完完全全的抵消掉。
--------------------------------------------------
前面我说超市买菜的比方是“85%恰当度”。
还剩15%不恰当的地方,在于:不同于超市里鱼和牛肉没关联,相机的各项性能,是紧密联系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由于这种联系性,CMOS尺寸,不光是可以获得更多,甚至还可以弥补自己没有的东西。
就是说:我用100块买了牛肉、鱼肉。你用50块单买了羊肉。
我虽然买的比你多,但是我没有羊肉。想吃羊肉的时候还不如你?
--不,如果把相机放进这个比喻里:
我可以用100块买的牛、鱼肉,做出50块羊肉的味道,还一点不比你的羊肉差。
CMOS尺寸的重要性,比买菜时钱的重要性还要更强一些。
我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说防抖,mate20pro和p20pro都没有光学防抖,这也是最被诟病的地方,有些人更是想着法的从这上面找黑点。
然而华为比其他手机大两倍的CMOS,可以单纯的利用硬件优势,硬怼出iphone上的2级光学防抖效果。而且是在所有应用场景下,丝毫不虚,甚至还有优势。
下面单说拍照防抖,录像防抖虽然也是如此,但却是另外一套原理,篇幅原因不讲了。
防抖的作用,在“拍照”这个功能上,可以等价为安全快门。
抖动对于拍照的影响是这样的:在你的手有着同样抖动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快,照片越清楚。越慢,抖动越明显。
我们把一个相机,在拍东西拍清楚的前提下,手持所能承受最慢快门速度,叫做安全快门。
光学防抖在拍照中的全部意义,就是降慢安全快门。
为什么非要降慢快门呢?因为快门同时和进光量密切相关。
光线是从快门进入相机的,快门越快,进光时间越短,进光量就越少,反之,快门越慢,进光越多。
进光越多,在弱光,夜景环境下,照片就越清楚。
所以,在弱光,夜景的时候,快门是越慢越好。
然而越慢,抖动的影响越大,这就冲突上了。
防抖正是用来缓解这种冲突的。减少抖动影响,让相机安全快门变慢,获得更大进光量。
iphonexr的光学防抖,是2级防抖,也就是提升两倍安全快门。
原本0.1秒快门就会抖糊,有了防抖,0.2秒快门才会糊,这样同等条件下,进光量就会大两倍。
这当然是实打实的优势,有就好,没有就不好。
但是面对没有防抖的mate20pro,iphone的这个优势却又谈不上优势了。
因为m20p底比iphone大两倍。
影响相机曝光的,不只是进光量,还有感光度。
感光度是对进光量的补充,进光量少一半,感光度提一档,照片的曝光效果是一样的。
但是调高感光度有个坏处,就是会增加噪点。
感光度越高,噪点越多,画面越模糊。——前提是cmos尺寸一样。
而cmos尺寸不一样时。尺寸越大,噪点会越少,而且是几何级的减少。(这样说其实不是特别精确,本质上还是因为像素间距,但是再细讲就啰嗦了,可以按照分辨率相当情况下,等价这么理解)
cmos大2倍,在同样噪点水平的情况下,感光度可以提两挡,也就是相当于4倍进光量效果。
所以iphonexr拍0.2秒照片的场景下,m20p可以提一挡感光度,用0.1秒快门拍出一样的效果,噪点还更少。
或者提两挡感光度,用0.5秒快门拍出一样的照片,却相当于比iphonexr还高一级的“防抖效果”。
——m20pro明明没有光学防抖,却可以完全抵消防抖优势甚至还更有优势,这才是“底大一级压死人”的真正含义。
第二个例子就是要说回mate20pro和iphonexr拍文件。
由于mate20pro景深浅,造成了那位答主的困扰。
是不是这个场景下,mate20pro就是不如iphonexr了呢?
也不是。
我下面说的会有点绕,请注意理解:
景深是什么,我前面讲过了,不过我还没讲怎么控制景深。
具体到这个问题上,首先:相机孔径越大,景深越浅。
m20p由于底大,同样的的等效焦距,实际焦距就会更大,这导致在差不多的光圈系数下(m20p是2.0,iphonexr是1.8),孔径更大。单反的孔径更是大的多,肉眼可见。
中间那个小洞,就是前面单反拍书拍成那个样子的原因。
m20p的孔径比ip大,所以景深也就更浅。
那怎么办呢。
相机离对焦点越远,景深也越大。
你把m20p抬高点拍,在景深和对焦上,就和ip一样了。
抬高点拍,取景都不同,文件不就变小了?
--当然会变小,不过你裁剪不就完事了。
那画质不会损失吗?--当然会损失。
可是mate20底大啊。
底大啊。
这画质损失完,不还是跟iphoneXR一样的吗?
这位答主如果看到的话,可以按我说的试一试,如果mate20pro拍文件还是没iphoneXR清楚。我吃键盘。
-------------------------------------------------------------------
我上面举的例子,都是用大底暴力弥补短板,补的还和别人长板一样长。
而大底的长板,小底更是望尘莫及。
但是说起来实在难,就随便举个例子吧。
这是我用尼康D7000拍的一张照片。
这类场景,叫做大光比场景。
就是说,照片比较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亮很多。
可相机的曝光区间是有限的。顾的了暗部,亮部就会死白。顾的了亮部,暗部就会死黑。
比如上面我这还没拉光线的图,船就是黑的,看不清的。如果我要增大曝光,增大到船能看清,那天空就是一片白了。
所以大底有什么好处呢。
那就是大底的嗓点控制 ,允许我直接暴力拉曲线。
行了,看到船长啥样了,给大伙放大感受一下。
--如果是手机的小底,这里就会是一片嗓点,连船形都看不到。我这是残幅,如果是全幅,船上现有的这些嗓点,也会大大减少。
手机的HDR,正是一种试图用软件方式取得类似效果的方法。但是画质还是远远不如大底来的痛快。
上面只是举例子,底大的好处,其实也远不止这些,这么说吧:
大概除了镜头焦距以外,所有的”相机性能不够用“的所有情况,都可以归结成,底不够。都可以用更大的底来解决,而且还是最好的那个解决方法。
大底是终结所有摄影问题的所有,是提升一切相机性能的一切。
-----------------------------------------------------------
为什么大底这么好,却只有华为上到了1/1.7,其他家还在抱着1/2.3甚至1/2.8玩”算法“呢?
这就要说到法兰距了。
光线从镜头到CMOS ,是要有一段距离的,COMS越大,这个距离就必须越远。这也就是法兰距。
所以显然。提升CMOS,就必然要把相机个头做大。
手机这个小身板里,把CMOS做到1/2.3,就已经是很大很大了。镜头都要突出了。
卡片机要大一点,所以能够做成1寸
而做到135全幅,至少至少也要是这个样。
这款相机的法兰距,在135相机里,已经是奇迹一般的短了。你们感受一下
再到中画幅,就成了这种画风。
因此。整整20多年,手机相机的CMOS尺寸,就停留在了”最大1/2.3“上面了。
现在手机网络论坛,网络媒体评测里,几乎所有的言论,都是基于这一个大前提上的。在所有厂家都无法将CMOS做大的前提下,讲究那一大堆,像素数,单像素尺寸,光圈,HDR算法,等等。
而华为的p20pro和mate20pro这两款相机,已经和这些不是同一类东西了。
1/1.7,和之前的手机CMOS,差距是两倍。
这和残幅微单与全幅单反之间的差距是相等的。也就是说,是这俩的差距:
--感受一下这个价格的区别。
其实在这20多年里,手机也不是没有过如此大底,比如说三星就有过大底手机。
可是那款手机长这样:
。。。。。。。。。。。。。。。
你告诉我这TM是手机。。。。。。。。。。。。。。
这不就是在相机上面做了块屏幕吗。。。。。。。。。。
而mate20pro长这样:
p20pro长这样:
我并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黑科技,才取得了这样的成果。
但从p20p发售整整一年,imx600已经解禁,但三星苹果均无法跟进,来看。
很有可能,这就是华为在短期内无人能够跟进的独门技术。
索尼其实也有一个技术:曲面CMOS,可以实现这点,但目前这个技术还在攻关,并没有实装。
华为这项技术,其实挺迷的。
这个技术应该也和m20p、p20p无法安装光学防抖有关。我之前以为有了强大的AI防抖,p20p无防抖是说的过去的,但现在友商都跟进软件防抖了,m20p还没有就说不过去了。看来是真的没法装。不过不装也没关系,像我前面说的,底大才是一切。
而这个技术无论是难度,还是实际意义,都比华为自个宣传的”超级夜景“,”三摄“要大的多。友商在半年里,就跟进了超级夜景。三星的三摄甚至四摄也都快了,但目前还没听说哪家还有这种把大底赛进轻薄手机的本事。
这才是华为筑起的技术壁垒。其他家,大概只能等着索尼早日做出曲面CMOS了。
(刚百度了下,原来今年已经实装了,但索尼只用在自家微单上概不外卖,三星苹果短期内怕是拿不到了,这么说,下一个能和华为谈拍照的手机,应该会是索尼自己。。。)
以上。
我们的车间生产就是,你们手中的XR。
这么说吧,同样的制程,XR要求的精度要比XS高不少。
这个星期天去专柜体验了小米三星华为的MIX3, s9/ note9, mate20系列,讲真的,别的不说,华为的系统UI就让我没有体验的欲望,我印象中5年前大行其道的山寨机就是这种风格(可能是我审美有问题??23333)可能这就是我成为不了爵士的原因吧!哈哈哈。
因为我接触Flyme, MIUI, smartion OS, funtouch OS, color OS,氢 OS, IOS比较多所以各家的系统说实话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最起码都能让我感到或多或少的"精致感",而这一点我认为是华为相对来说缺少的一些东西。这里点名夸奖flyme, smartion OS和氢OS。ios不多说,大家都懂!
总的来说,这次的mate系列给我的感觉就是灵魂配不上外表,让我看了2分钟就不想在体验下去。硬件水平让我有一些惊喜,软件让我有点难受,希望华为能够在快速的发展中均衡成长,软件也要加加油,尤其是设计方面。
就这样。
以上,全部个人观点,不认同,有异议的!!!!关我屁事。
更新一下:
最终被XR的大黑框劝退了,花了2750买了台二手的iPhone 8。
另一个原因是把玩之后发现自己对屏幕左右对称有强迫症,刘海屏竖着用还好,一横过来就浑身不舒服。
=============
如果你是轻度手机用户,手机对于你来说更多只是拍照和通话工具那么选mate20pro。
如果你是重度手机用户,手机上通常装着大量的app,并且你把手机当作生活交互中心,那么iphone xr更合适。
(很多人质疑这一点我统一回复一下。我这里说的“重度”指的是需要大量安装app,并且需要及时收到推送通知。如果明确自己对续航和信号或者什么功能有特殊需求我相信你也不用看这些推荐了。况且xr的续航也不算差,毕竟就那点分辨率。)
mate20pro的优点大家都说了,从手机本身来讲,拍照续航快充信号几乎全面优于xr。
但是苹果的优势在于系统和生态。
我是前苹果用户,两年前转到安卓上先后用了Nexus 5X, 一加3T,小米6,三星S9plus。不得不说这两年的安卓给我很大改观:系统稳定流畅自由度高,拍照屏显体验更好。但是下一部手机,我还是准备换iphone xr了。安卓主要是由一下几点让人难以忍受的缺点:
1, 第三方应用质量较低。
用手机其实就是用app,然后ios是大部分应用开发商的重点。
从设计上说,ios上的app要更统一,而安卓上,且不说有多少app根本不遵从Material UI的设计,完全把交互逻辑从ios上生搬硬套过来,开发者们甚至连不同版本的图标风格都懒得适配:
再从功能上说,微信小视频、朋友圈可见权限、订阅号信息流等诸多功能都优先在ios版本上发布,bmw车载系统上连接iphone能获得更多功能,多数优质游戏都优先在ios上发售(文明6,马里奥,星露谷,纪念碑谷等等)。下面用两个视频对比一下我常用的密码和表单填写软件lastpass在两个平台的使用体验差别。
首先在ios上,表单信息可以自动被识别为信用卡,可以方便的查看并复制。
lastpass ios 信用卡信息复制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9975474478301184再是安卓平台,表单信息未归类,没有查看功能,要复制只能通过编辑页面并要拖过长长的一串空白信息。这和ios上两年前的版本一样!!ios和桌面版本已经更新那么久了,安卓还是这个样!!
lastpass安卓 信用卡信息复制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99761010948136962, 失败的权限管理。
拿淘宝和QQ音乐两个应用举例,这两个应用在安卓平台上要求诸多奇怪的权限,比如电话。当然你可以选择不给,然而:
相反,在ios上的他们则乖巧的不行:
不仅仅是第三方应用,很多国产ROM本身就有很多可疑的行为。下面是推特上的一个关于逆向工程P20国内版ROM的帖子,可以看到在上网,甚至仅仅开关飞行模式,华为系统就会发送大量网络请求给uc,qq,baidu等。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当你上网的时候,华为会把你的地点,系统版本号,语言,在上的网站域名等信息以不加密的形式发送uc。有评论说这是因为华为内置浏览器是跟uc合作的,并且这些信息并不属于个人敏感信息,而这在中国法律里是合法的。法律方面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就是感觉每当我上一个网站,我的手机就要跟uc报备一声说:“嘿,我现在在xxx城市,我的版本是xxx,我正在浏览xxx网站。”这样的行为很奇怪。当然这些请求究竟是正常的云服务,数据分析,还是为了收集用户隐私信息,请大家自行判断。
3, 推送和续航的妥协。
原生或国外厂家的安卓系统,对很多app的自启动,相互唤醒等现象管理不够严格(评论指出,唤醒在新版本安卓中已经得到改善),由此造成很多安卓手机在实际使用中的续航远远达不到测评中的水平(Nexus 5X和S9+),尤其是在手机装了大量国产app的情况下。时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折腾绿色守护等软件。
然而一些国产系统对后台限制更为严格,则会造成通知丢失和延迟的情况(miui和emui)。由于国产rom通常对常用国产app有特殊推送方案,所以这一点对于国外的app更为明显。我用小米6时,inbox基本没有正常推送过,而我朋友也表示P10的谷歌系应用推送经常丢失。
4, 缺乏一致性的解决方案。
谷歌对于一些基本功能,并没有提供系统层级的方案。也许谷歌是有保护第三方开发者的意图,但是作为用户来说,确实是一种用户体验上的缺失。
拿文件共享来说,通过airdrop,所有ios甚至osx用户都能方便的发送文件。而在安卓上,各个厂商都在推自己的方案,小米的手机和华为的手机要想互传文件还得利用第三方app。试想一下,同样是windows机器,戴尔的笔记本要是无法共享文件夹给联想的笔记本。。。
这一点造成的影响还有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在前几年指纹识别刚刚兴起的时候,iPhone在用上指纹识别以后,各app都能更快的适配并运用上touch id。而安卓在6.0之前并没有统一的指纹识别接口,各个安卓厂商只能各弄各的指纹识别方案,app开发者很难去适配所有的方案。造成的后果便是,ios的指纹识别能被大量第三方app利用,甚至是用于支付的时候,安卓机器上的指纹识别还停留在基本只能用于解锁手机的阶段。
5, LCD屏幕的选择缺失。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OLED屏幕比较敏感。在我用S9+时,看手机30分钟以上眼睛就开始干涩难受。如今安卓旗舰普遍都应用上OLED,iphone xr也许是LCD屏幕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