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预警,这段历史我还是说得欢脱一点吧。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只不过是「东周」的两个阶段,所以说春秋战国,还是要大致说一下东周的。
前面讲的是前期演变,比较熟悉的可以直接跳到春秋。
闲话不说,正式开讲。
我们现在能确定的,中国最早具有「国家政权」这种性质的时代,无非是 3000 多年前的商。
那么商之前是什么样子呢?了解这个,对于了解春秋战国的各国特性还是很有帮助的。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国虽然大,但真正的「平原」无非也就是上面标了颜色的那几片(山东丘陵除外),其他地方全部都是山区。
而平原也是个双刃剑。
一方面,平原大多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冲积而成,可以说在末次冰期结束后洪水泛滥的阶段,往往高原山地才是更适合生存的地方。
但另一方面,随着洪水稳定,平原逐渐变成了适合农耕的地区,所以造成了「古羌人(O3)」的大分裂,这也就是上图的「西羌」「东羌」,西羌是继续留在高原的游牧民,而东羌是生活在平原边缘的农耕民(如上面绿色的「渭河谷地」)。
西羌就是现在藏族、纳西族等诸羌的祖先,而东羌就是后来所谓的汉族,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我们的语言都差不多。
而三苗(O2),百越(O1)则算是羌人的「表亲」(父系基因都是 O,只不过分裂时间不一样),三苗生活在长江中游平原(湖北湖南一带),百越生活在长江下游平原(浙江江苏一带)。
而山东丘陵一带的东夷(C,O2,O3)是个混合民族,这里就不拆开讲了,反正一直活在几个民族的夹缝中,但却逐渐被周边民族影响。
中间的就不细说了。
随着洪荒稳定,东羌开始往华北平原去,三苗开始侵犯隶属东羌的东夷,经过一系列混战,三苗一部分留在华北平原,剩下的失败退回南方。
而东羌地盘扩大,直接把东夷也囊括了进去,两边算是合二为一了,也算是控制了北方。
此时,最为肥沃的中心就是这个「华北平原南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原」「河南」。
而百越一直都很发达,可以说虽然人不多,却一直扮演着技术输出的角色。
没想到的是,东夷活在夹缝那么多年,技术那是大大的高级(龙山文化),所以东羌反过来被东夷影响了很多,所以这个东羌东夷组成的部落,不论怎么控制,也顶多就是个松散的部落联盟。
当然了,这个大部落信仰光明,自称「夏」,也就是远古羌语里和「花、华、火」等谐音的一个词汇,是光明华丽的意思。
所以我们也称东羌是「诸夏」,或者换句话说——「华夏」。
所以,东羌和东夷组成的华夏人虽然还算强大,但是也就一部落联盟。并且西边是自己的游牧民亲戚「西羌」,南边还有三苗百越,所以屁股并不安稳。
从这可以看出,我们这个所谓的华夏,此时控制的地方就是陕西中间、河南和山东西部那么一小块地方。
那么,我们是怎么从这么小的民族,成为了现在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春秋战国的功劳。可以说,就是这个时代,彻底地改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
后来,华夏的内部政权从东羌偏移到了东夷族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
东夷领导的商,是个浪漫主义很强的民族,爱经商、爱喝酒、爱旅行(雾)、爱祈祷,就是不太爱种地,虽然自己技术很好,战斗力也不错,可是这国家集权性质太弱,部落性质还是挺强,所以等到商的老大「受」和东南边的百越们打仗的时候,西边的东羌人终于看到了雪耻的机会了。
这群羌人,是羌人中的「姬」部落。
其实最早的羌人是个母系氏族,有很多带有母性标记的「姜、姬、嬴、姒」等姓,后来文字逐渐产生,标注了个女字旁,就代表了母系族群的标记,再到了后来父系氏族开始,部族发展兼并,发现人太多了,所以就出现了更多的姓,比如「斟、芈」等姓,当然了,也有东夷的「子」等姓(商就姓子)。
随着人越来越多,这些标记母系的姓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就从 IPV4 升级为 IPV6,出现了表示「父系」的——氏,当然了氏大多也是用地名命名的,你跑到哪里住,就是什么氏,后代也是什么氏。比如「轩辕氏」「高阳氏」「有虞氏」等。
所以在姓氏合流之前,一般都说一个人是 X 姓 X 氏。比如传说中的禹就是姒姓夏后氏。当然了,这个禹的姒姓也是被赐的。
史书说禹出西羌,也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说这禹这人很有可能不是东羌华夏人,只不过是华夏集团为了制约东夷的一个手段,没想到最后人家治水成功拿了天下。
话说回来,这群「姬」们算是华夏(东羌)的一个大部落,自己被商赶回了老家(陕西)不说,还一直和西羌斗争,所以一直都看商这群「神棍」不顺眼。
「姬」部落这群人和商人也不一样,他们是个彻头彻尾的「农业民族」。所以他们包装出来的「神」,全都是什么三皇啊、后稷啊这些自己的祖先,做的大事也无非就是种地种地。可架不住人家种地种出了名堂,他们越来越强大,再加上消化了好多西羌亲戚,所以打算打击商了。
这群人安插了一个同属于羌人的「姜」姓间谍——尚,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姜子牙,观察「商王受」的一举一动,姜子牙发现商东征,再加上内部受的哥哥微子启以及比干对受很不满,他们觉得你既然都受还为什么要攻啊(雾)。所以这群姬姓周氏的族群,便趁人之危灭了强悍的商,还给受起了个名字——纣王。
这场战争我们可以称之为——陕西人大战山东人(bushi)。
打赢了胜仗,当然也就少不了要抹黑纣王,武王「发」赢了之后,不免也要说自己当首领也是按照基本法的,第一次把「夏」这个冷饭炒了回来——他们自称是继承了夏的「正统」。
尤其是周也担心,这种悲惨的情况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毕竟商人打仗那么厉害,最后也被自己灭了,这个地方太大太松散了,东夷,西羌,三苗,百越全都虎视眈眈,怎么才能彻底控制住这样的一个部落林立的地方?
最后,周把「农耕民族」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把天下分成了众多的「国」。
需要注意的是,周分的这个「国」的含义,可和现在不一样,国的繁体字是「國」,就是一个人拿着武器保卫城墙的意思,所以当时说的國无非就是现在「城池」的含义,而每个「國」都统领着若干的「郊」「野」。
到了这时,这种「小型集权」的思维正式在这个土地产生,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这个是对于这样大的领土的最好管理模式了。
而在农业上,「國」周围的「郊」是「公田」,是国人所享有的优质田地,而「野」都是是私田,私田质量不高,一般是平民和奴隶耕种,私田的奴隶还必须耕种公田给「国人」奴隶主享用,这就是所谓「井田制」。土地没有私有制度,全部都属于最大的「周天子」。
所以说,周人用自己的「國」制,开启了「分封」的时代,周分封了成百上千的「國」,自己却回到了老家,陕西的「关中地区」,而他自己所在的城池「镐京」地区也就是所谓「中国」。
这个分封一开始起到了特别好的作用,他把自己家人分封到各个地方,既保证自己的集权,也扩张了领土。
多说一句,周的分封很有意思,他基本把比较好的地方都分封给了自己家人,比如华北平原南(河南)的郑国陈国蔡国,把商的遗民分封到了离自己不近不远最好掌控的地区,比如个前面说的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分封的「宋国」(河南东)。
同时,周把当时自己认为「鸟不拉屎」的地方分封给了功臣外姓,比如被商驱赶到长江中游(湖北)一带的「芈」姓华夏人,因为芈姓的熊氏部落帮助周灭商,于是功臣后代芈姓熊绎就被分封了整个长江中游一带的大部分地区(湖北湖南)。
但这个周王真心是很坏很坏的,因为前面说了,这长江一带全是三苗啊,周王说那我不管,反正全天下都是我的,我爱怎么分怎么分,三苗不服你你可以打他嘛。
所以芈姓以很低的辈分「子爵」被分到了三苗地区,他们没办法只能不断地和三苗争斗并互相同化,这也就是——楚国。
而同样是功臣的姜子牙,却是以「候爵」的身份成为诸侯的,公侯伯子男,这么一看差了好几辈啊。姜子牙也被分封到了当时认为很偏远的地方——山东半岛一带,这就是后来有名的齐国。
当然了,周也怕分得这么远了,这些「外人」不好控制,于是又在齐国的北边分封了「燕国」(北京河北),长江下游的百越地区分封了「吴国」(浙江),熟悉地理的应该知道,这两个地方可以很大程度地限制齐国和楚国,而这两个地方的国王,可全都是姬姓的。
所以看似周的算盘打得非常 exciting,一开始也算平稳,可没成想,周武王「发」在赢得战争之后的两年就挂了,随后就是他的弟弟周公旦(不要总叫人家姬旦了)辅佐他儿子周成王的时代,周成王分封自己的弟弟「虞」于唐地,也就是唐国。
你可能会说,我怎么没听说过唐国啊。
其实唐一直占据了山西一带一片广大的区域,包括后来的唐朝之所以为唐朝,也是因为李渊发家的地方是太原一带的「唐」地。
但是随着这个唐国越来越厉害,于是最终进入了 2.0 版——晋国。
晋是周易的一个卦象,是个非常炸天的意象,不信你倒过来看,是不是像太阳喷薄而出地平线。所以现在也有个说法叫「晋级」。
当然了,我们现在也管山西叫「晋」,也就是说晋国是一个以山西高原为主要地区的大型诸侯国。
给弟弟分了这么一大块地方,周成王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叔叔周公旦,他给周公旦的后人封到了山东西部的肥沃地区,也就是——鲁国,而鲁国的位置,夹在宋国(微子启)和齐国(姜子牙)中间,可能本来就是为了来制约这两个异姓诸侯的。
看过封神榜的人应该知道,纣王有个大将军,对就是被黑出翔的那个「恶来」,这人无论在小说,还是电视剧里,都是个一直被姜子牙吊打,被各路神仙开嘲讽的角色。
其实这人的姓是——嬴。
恶来的后人被轰到了甘肃天水一带,成了专门给驾车养马的,想想也挺惨的。
一直到了那个号称见过西王母的「周穆王」,情况有了变化。
由于这货一直在愉快地玩耍,连徐国造反了都不知道,还是恶来的重孙子「造父」使了吃奶的力气驾车,才终于让周穆王及时赶回了镐京。
于是造父被封在「赵」地(山西洪洞),给了个子爵,号称「嬴姓赵氏」,成为赢姓赵氏的始祖,也成为后来赵国的始祖,不过这是后话了。
而造父的侄孙非子,由于养马养得异常不错,让周穆王的儿子周孝王觉得这人也非常的不错,于是就很欢脱的给了个「子爵」的爵位,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地分封给了他,这也就是秦国的由来。
所以我们也会说秦国是「嬴姓赵氏」。
但是这可不是周有多好心,而是秦国这地方既能抵抗西羌(别忘了我们那群游牧民亲戚),替自己挨刀;同时又离自己很近,能更好地被自己统治,简直棒棒的。
所以综上可以看出,直到西周,华夏人的「国家」才算有了点雏形。
但如果说中国古代有 10 个最缺心眼的昏君暴君,这个后来被孔子标榜十全十美大仁大义大礼的周朝,就独占了两个——
周厉王姬胡,周幽王姬宫湦(sheng)。
姬胡这人可能不怎么有名,但是中国真正进入有确切历史的纪年「共和元年」,其实就是从他开始的。
不过这个「共和」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共和,姬胡这人可一点都不「民主」,他因为横征暴敛,兼并土地导致民众苦不堪言。
诉苦是不可能让诉苦的,为此,周厉王开始高压控制言论,使得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
对此,周厉王十分满意,对贵族召穆公说:「看我多厉害,再也没人敢说我了!」
但是西周这个时代的政权本来就很有部落遗风,百姓可不像后来那么在乎天子。
所以周厉王没高兴几天,前 841 年,首都就发生了著名的「国人暴动」。这里说的「国人」就是城市里的人的意思。
国人非要逮到周厉王杀了,把他吓得跑出首都,一直跑到了山西的彘,再也没敢回来,后来病死在山西。
而此时的周呢?连国王都跑了,国人还非要杀了太子,所以这下也没法继续让周厉王家人当天子了。
最后,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总算是消了气。而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
也就是说,前 814 年也就是——共和政治的共和元年,中国历史上竟然出现了神奇的贵族寡头政治时代。
这之后的历史,就有很确切的文字依据了。
而此时的周朝,内部算是毁了,就靠诸侯活着了。
结果后来的宣王中兴没多久,第二个奇葩周幽王姬宫湦上台了。这人有名吧?就烽火戏诸侯的那个。
幽王这人和纣王不一样,可真心是昏君,也不怪后人抹黑,找了个妹子褒姒,这冰美人一直就是不乐。幽王为了逗她,开心的玩了一次大型的狼来了游戏,把诸侯们当猴耍,中央已经都破筐一样了,诸侯再一生气,直接都不鸟这个周幽王了。(真实的历史不一定是这样,这个之后会写)
公元前 771 年,我们的远亲,西羌的犬戎部落(甘肃陕西一带)开始进攻这个摇摇欲坠的镐京。周幽王尝到了狼来了的恶果,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这是华夏人,也可以说是东羌人,第一次被西羌彻底打败。
也就是说,我们的内部大分裂,就是从西羌入侵开始的,而这个大分裂时代,也不可避免的和我们所认为的「蛮夷」发生了深刻的交流,以至于有了现在的「中国」。
要不说,真没白培养嬴姓宗族呢,此时秦国的老大「嬴开」审时度势,把周太子姬宜臼从镐京(西安一带)护送到洛邑(洛阳),姬宜臼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周平王」,因为是从西到东,所以就叫这个时代「东周」。
可是这不要脸的太子把自己被搞得面目全非的老家陕西一带分封给了嬴姓的老大,并且给升格为「伯爵」,嬴开也就是后来的——秦襄公,嬴家正式成为了诸侯。
其实秦襄公心里已经问候周平王祖宗一个遍了,我费这么大劲护送你,你就把你被犬戎占领的老家给我?
讲回到周平王,他从陕西的渭河谷地迁都到河南地区,也就来到了一堆老大哥的齐鲁宋郑诸侯地区,但这时候谁能听他的啊。
所以慢慢的,这个所谓的东周,沦落成了一个大花瓶。中国的大分裂时代正式开始,而文化爆炸和物质爆炸时代也开始了。
这时候才是所谓的春秋。
春秋本来得名于鲁国史书,这个时代的名字也是后来才有的,最起码在当时,人们认为我们名义上还是东周嘛。
而周的衰落,导致所有的诸侯国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这几个「外人」的国家——姜姓的齐国,芈姓的楚国,还忙着自己在那边和犬戎斗争的嬴姓的秦国,当然了,还有在西周时代就一直闷声发大财的姬姓同宗晋国,甚至东南的百越国家、吴越国都开始脱离控制。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华夏人控制的区域,在现在看来还真是小的可怜,而且越接近中原的国家越小,这也是当年周在中原(河南)地区过多分封的结果。
可是最早时期炸裂的,竟然是后来被无限吊打的「郑国」。
郑国本来是前面说的「周厉王」的小儿子——姬友的国家。(这名字比姬旦还厉害)
姬友也就是郑桓公的郑国,本来只是个被安插到边境提防犬戎的小国,也在陕西一带,因为西周被吊打,他自己只能向东谋求地盘,结果自己也被搞死了。
所以郑国也只能向东迁徙。
继位的郑武公在迁徙途中顺便就灭掉了东边河南乱七八糟的国家,这也就是春秋时代最早的吞并,所以他们定了一个新的都城「新郑」,这个城市现在也还有。
郑武公死了之后,大儿子「寤生」继位,就是「郑庄公」,这货的名字也是很诡异了,往后看,你会发现整个春秋时代的人名字都很诡异(这个郑庄公出生的时候他妈难产,结果就搞了个这个名字)。
这人不仅仅搞掉了自己的弟弟和老妈,还联系了齐国鲁国搞掉了宋国。
而这个时代,齐国实力还真不怎么样,所以大伙儿纷纷承认郑国是老大。
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周天子已经开始威严扫地,这个所谓的「共主」也就仅仅是个象征而已,但是各国又不敢称王,只能演变为拉山头拜老大一样的行为,而这个时候的郑国就是所谓的「霸主」。
随即周平王,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被秦和郑一起送到洛邑的周幽王的儿子,十分之不满,随后大力斥责之。
郑国也就认了一下怂,等周平王死了之后,周桓王继位,这货很拿自己当一头蒜,直接撤了郑庄公的职。
这下郑庄公很不爽了,开始派兵挑衅,拔了周王室的田地里的作物,结果周桓王直接就起兵了,还联系了三个「战五渣」——陈蔡卫三个国家,一起攻打郑国。
但其实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郑庄公这种老妈和弟弟都能搞的人,也就轻松地干掉了这几家的军队。
从这之后,周王室的名誉就彻底毁掉了,所谓的东周也就真的名存实亡了。
可郑国没高兴几天,等到郑庄公一挂掉,这国家就算完了,中原这个地方,夹在所有国家的中间,根本没有容身之处,所以最后只有炮灰的份。
而当时被认为「鸟不拉屎」的边缘国家就相继崛起了。
此时,齐国姜子牙的后代们在山东经营了好多年,把这个东夷旧地弄得像回事了,又因为山东本来是个丘陵密布的地方,丘陵里还有个高的吓人的泰山,所以这地方一直是中原政权够不到的地方,自由度极高。
又因为其背靠山,面朝大海,渔业和盐业极其发达,而他们也继承了东夷的经商传统,所以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
但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齐国神奇的国君「齐襄公」。
齐国一直以民风开放著称,乱到什么程度呢,齐襄公一直和自己的妹妹文姜胡搞,搞得妹妹也嫁不出去,最后只能嫁给离自己比较近的鲁国国君。
鲁国这时候已经是迂腐不堪的神奇国家了,这个国家的国君是姬旦的后代,还保留着西周初年的那些礼乐思想,所以信息也极度闭塞,就把齐襄公的妹妹给娶了。
但这货带着自己的新娘子去拜见自己大舅哥的时候,没成想这俩人见面又搞上了。
鲁桓公当时就想杀了她,但他忽略了自己在人家的地盘,结果反被齐襄公给杀了。
这一下就造成了整个内外的震动,但是诸国还没发生过这么变态的事情,所以威信也大大降低。
之后,这个齐襄公没事就欺负欺负落魄的郑国、卫国,搞得边境也剑拔弩张。
最后,由于这人言而无信,终于惹怒了边境守将,他们和齐国姜姓贵族无知(对,就是这个名字,你之后会发现齐国人的名字都很奇怪,完全是「起个歪名好养活」的那种)一起干掉了齐襄公,无知当了君主。
但可惜这无知就是个暴发户,没多久就被暗杀了。
这下可倒好,国家没了国君,这可就糟了,所以只能去请流落在外的,齐襄公的弟弟,「纠」和「小白」。
纠和小白全部都是流落到外国的贵族,纠的老师叫管仲,小白的老师叫鲍叔牙,他们早就看出来这齐襄公吃枣药丸,所以就下了个大棋,这对好基友分别领了两个公子,投奔到了鲁国和莒国。
本来公子纠是哥哥,按理说他应该当国君的,结果很不巧他去了鲁国这个迂腐的国家,他一顿和齐国谈条件,齐国又是个没什么礼法的国家,所以就说甭管那些,咱来个龟兔赛跑,谁先来到齐国谁就是国君。
结果这鲍叔牙是带着小白是撒丫子就跑,剩下鲁国这二缺的国君还在守着这个哥哥呢,所以人家小白就先走了一步。管仲一看这不行啊,赶紧带着公子纠跑了。
后来眼看是追不上了,就想暗杀小白,结果管仲这货一箭射到小白的腰带扣上,就自以为大功告成愉快的回去了。
所以,当公子纠不紧不慢地到了都城临淄的时候,小白早就坐在宝座上了。
小白,就是后来所说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小白自然很感谢自己的老师鲍叔牙,就想给封为「国相」,但是鲍叔牙荣华富贵不忘好基友,他说我这哥们管仲啊,真心比我强多了,你要是有了他,我们走向春秋巅峰就不远了。小白心说这差点把我搞死的人怎么用啊,但是又禁不住鲍叔牙的耳边风,就把这管仲请回来了。
管仲这货简直是个前无古人的人物,别看刺杀技能特别弱,但却是个极强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了神奇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个「以经济发展为纲」的超前结论。
而且在这个分封制盛行的年代,管仲推出了「国君直接任免」制度,要知道这个神奇的制度直接破坏了世卿世禄的腐朽制度,使得整个齐国的权利直接握在齐桓公的手里。
并且,他还设置了「常备军」这个前所未有的组织,要知道那个时代完全就是农民拿个木棍就是兵的时代,达到万人的常备军,使得齐国实力大大增强。
管仲大力发展商业,和周边部族进行盐的交换,利用资源发展,再加上管仲这人秉承了齐国一直没节操的传统,设立「官方妓院」,于是大量的资金从贵族手中进入了国家财政。
可以说这样一套穿越的理论在那个时代的华夏各国,甚至几百年之后,也都没有产生过。
所以说齐国的崛起就成了必然了。
这个时候中原的国家越来越分裂,至于周的那个所谓的天子,也和中原小国没什么区别了,齐桓公一看,我都这么吊了,能不能也当个天子什么的?但仔细一想,就算中原的小国都臣服自己,自己要是太过分估计所有的姬姓族人们都得群起而攻之,还是算了。
不当天子当个「老大」总可以吧,所以齐桓公就开始了「会盟」活动,这东西一直是周天子才能行使的职务,什么感觉呢?
就是聚个山头,你们一起来喊我一声老大。
于是,齐国开始不停地会盟。
随着其实力越来越强大,最后中原那些乱七八糟的国家,甚至一直自认为自己是周公旦后人出身的鲁国,还有商代遗民微子启的「公爵国」宋国,也都开始臣服齐国。
天下正式进入「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西周建立的等级尊卑制度荡然无存。
怎么理解这个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姜子牙的后人让姬发和微子启的后人臣服于自己,就是这个感觉。
最后,齐桓公弄出了个冠冕堂皇的纲领,说我这叫「尊王攘夷」,现在西羌这么猖狂,我们就是要尊这个没人鸟的周天子,来攘那些的游牧民族,当然带头大哥还是我小白嘛。
也就是说,其实从齐国开始,这种少数民族和华夏人尊卑等级的观念就加深了,虽然从某种程度讲只是齐国为了当老大的一个技巧而已。
可是齐国也确实做到了「尊王攘夷」,不久北边的燕国(北京河北一带)就来求救了,他们说我们受到了「山戎」的进攻。
在那时候的观念里,戎一般是西边少数民族的代称,所以山戎也很可能是西羌,前面说过华夏人本来就是羌人的一部分,所以就算到了战国时代也分的不轻,熟悉地理的也应该知道,北京离东北地区和内蒙地区是很近的。
随后齐国就用自己逆天的军队击退了山戎。
所以,除了中原那些小国,边缘地区的「大国」燕国也开始臣服,齐国后来又屡次的帮助华夏国家击退西羌。
此时,就算孔子这个鲁国人,这个最反对礼崩乐坏的人,也不得不说——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也算是肯定了管仲以及齐桓公对于和羌人作战的成功。
从一方面来说,春秋就是这样看似分裂,但是却极大地扩大了华夏人的地盘,也正是因为这些人不断地攻击西羌或者北狄,更快的促成了匈奴这个诡异的部落联盟的产生,不过这是后话了。
可是这个时候,齐国看楚国却越来越不顺眼,因为齐国哪次会盟,楚国就当没听见一样。而且齐国也看不上楚国,虽说芈姓的楚国也算是华夏,但是这群人和三苗一起融合了那么久,势力扩充到了整个长江中游以南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在齐国看来,你们不就是一群蛮夷么,不认我当老大是吧,攘的就是你!
而这个楚国自己融合了南方的三苗之后(剩余的三苗进入山区成为了现在的苗族),便打算向北争霸,第一个就欺负中原的郑国。
郑国这时候已经从当时的小霸主成了一个谁都可以踩一脚的小可怜,可以说此时中原的所有的「姬」们全部都是如此,他们成了他们曾经看不上的边缘「外人大国」的战场,谁都可以耀武扬威。
这下郑国没办法了,只能去求老大齐国。
所以齐国开始找茬。
管仲义(chou)正(bu)辞(yao)严(lian)地问——
为什么你不给周天子进贡「苞茅」啊?(一种过滤酒的作物)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现在是一个全民健身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跑过五公里,五公里跑分两种性质:一种是竞赛类,另一种是健身运动类。而竞赛类一般都会有专业的教练老师去指导,并且非常科学合理,方式方法分类的特别详细。非竞赛类跑步者绝大部分是遵循所了解的比较狭隘的方法去运动,如果你去问一个非竞赛类的跑步者怎样提高五公里速度,或者怎样提高配速,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
我比较系统地训练过两年多的五公里跑,因为有专业的老师指导,速度一般保持在17分钟左右,配速一般是3分30秒,其实五公里并不是跑的越多越好,跑的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一些不良的拉伤扭伤,会不同程度上磨损半月板。利用一些时间整理出一套可以提高五公里配速的方法,与朋友分享,希望能够帮的上你。
小腿是整个身体的支撑。练好小腿的力量,能够不断输出力量。
1、跳绳:如果你是一个新手的话,想要锻炼小腿的力量,那么跳绳是最好的。跳绳不占场地,有一根绳子就能跳了。每天1000个。
2、深蹲:如果你想要锻炼你的小腿力量的话,那么可以深蹲。如果你觉得力量不够,可以一边举铁一边深蹲。
3、半靠墙:如果想要训练小腿的力量,那么你可以尝试半靠墙这个动作。保持深蹲的动作半靠在墙上。
如果说小腿是整个身体的支撑,那么大腿是起着带动小腿的至关作用。
1、蛙跳;蛙跳可以在平地跳,也可以在楼梯里往上跳;其方法是将双手放在后背,或是双手抱头,跳的时候最好是将脚后跟踮起,尽量跳高,跳远,跳的过程中要调整呼吸节奏,以30个为一组,进行多组训练。
2、篮球场上往返跑;以篮球场篮筐一头的边线为起点,第一次往返以半场的三分线为终点,第二次往返以中线为终点,第三次往返以另一个半场的三分线为终点,第四次往返以球场另一头的边线为终点,四次往返要全速跑且要一次性完成,进行多组练习。
3、深蹲起跳;站在原地,将双手抱住头,下蹲时,要蹲到底,往上跳时,以最快的速度爆发往上跳,越高越好,以每组50个,进行多组练习。
4、肩上负重上下蹲;将杠铃平衡的扛在肩上,杠铃的重量根据自己需要配置,当下蹲时,速度要慢,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当上蹲时,速度稍微加快,可以提高大腿的爆发力。
以腰腹部为中间点,下半身为力量型,上半身多为协调型
1、卷腹
平躺在瑜伽垫上,屈膝,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脚踩地。双手可以扶在耳侧,或者提高难度,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保持双腿放松,用腹肌的力量抬起上半身到30度-45度之间,在最高处停留一下,再缓慢回到初始位置,注意感受腹肌的发力。卷腹时呼气,下落时吸气。
2、悬垂举腿
握住单杠,让身体与单杠垂直,双脚并拢。收缩腹肌,屈膝向上抬腿,直到大腿与身体呈90度,停留一下,控制双腿缓慢恢复原位。抬腿是吸气,放下时呼气。
有一个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正确的摆臂动作,在运动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头部:跑步时应该目视前方,头部保持水平,这样才能很好地缓解脊椎的压力,防止脊椎受力过大而造成的疲劳损伤。
手臂:跑步时手臂应该前后摆动,这样才能很好的带动我们的身体,节省身体的能量,让我们跑得更快更远。
腹部:跑步时,应该挺胸收腹,让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不要弓腰塌背,否则很容易造成脊椎压力过大,导致脊椎受伤。身体上半部分应该稍稍向前倾,这样可以让我们跑得更加省力,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
腿部:跑步的时候大腿应该带动小腿,这样才能很好的缓冲,从而减轻膝盖的压力,防止膝盖受损,步幅自然有意识地稍大一点。
脚踝:跑步时脚踝一定要活动起来,千万不能太硬,防止脚踝受损,脚踝扭伤。要用脚踝的活动性来带动足弓,从而进行缓冲。
脚部:落地时应该用足弓来进行充分的缓冲,最好前脚掌着地,这样可以很好的利用脚部吸收落地时的冲击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我们的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