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 第1页

  

user avatar   jing-nan-chao-z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月经甚至日经话题本来不想再答,没想到底下一堆胡说八道的人,没几个人答到点子上,还尬黑赵云,看样子我还是来写篇回答吧,回答分三个部分,前面两个部分分别从季汉和东吴两个方面回答改问题,第三部分回答赵云的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季汉方面:关羽丢荆州的直接原因是糜芳傅士仁带路,(尤其是糜芳),让吕蒙进城控制士兵家属,施展攻心术,导致士兵纷纷溃逃,如果糜芳傅士仁不带路,坚守个20天、30天,关羽主力回援,结局多半是僵持不下,然后吕蒙见讨不到便宜,怕曹魏隔岸观火坐收渔利,肯定会知难而退的。而且拖很久,可能张飞或者汉中王都会知道消息,派出一支部队来救援也不是不可能。不要告诉我守不住,不信请看个例子,几年后曹丕三路伐吴,曹真、张郃、夏侯尚一路攻江陵,江陵城中闹瘟疫,能战者不过5千,城外孙盛的1万援军被击破,朱然硬是抵抗了整整6个月,朱然能够抵抗6个月除了自身统御能力强大,还和城池坚固高大有关,加上上下一心。糜芳的统御力虽远不如朱然,但是却依然可以利用现有的客观有利条件抵抗他个2、30天,二三十天比起6个月,难度降低了6到9倍,而且江陵城带路的也就糜芳,城里几千士兵可是想抵抗的,当时城里士兵正在布置伏兵,吕蒙本来想进去都被虞翻阻止了,然后伏兵被击破。既然城中的将士都想抵抗,加上高大坚固的城墙,那么就具备坚守的客观条件。

关将军对上层人物傲慢,这点我自然不会洗,但糜芳傅士仁投敌这种事谁能够想到吗?尤其是身为国舅的糜芳,早年曹操用高官厚禄利诱他,他没有动心,当阳那么危险的地方他没投,谁又能够想到他会在汉中王飞黄腾达的时候投敌呢?傅士仁是幽州广阳人,搞不好是跟随汉中王的旧部,他投降恐怕也没人可以想到。同理,曹操做梦也想不到跟了他20多年的外姓第一将于禁居然叛变了,而降将庞德却宁死不屈呢?这种东西可以说是无法预料的。国舅糜芳投降了,非亲非故的廖化反而选择诈死回国;习珍选择独守城池,月余后箭尽粮绝自刎;习祯习宏兄弟和樊伷伪降;秭归大族文布、邓凯招聚夷兵几千抵抗失败后逃走,后来走投无路才投降,这么多人抵抗,就糜芳傅士仁不战而降,这些事,整个季汉都没想到,打算隔岸观火的曹魏也没想到。

第二部分,东吴方面:从战略层面上,东吴窥伺荆州由来已久,规划了很长时间,从偷袭荆州的阵容、步骤来看,是有备而来的。全琮曾经向孙权提议攻击荆州,临行前,孙权吕蒙怕泄密,就没有把将要偷袭荆州这件事告诉全琮。连吴国的全琮都不知道这事,你要关羽知道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了吧?而且关将军又不是没有半点防备,他好歹也设置了烽火台的!如果不是盟友身份,不是陆逊骄兵计,关羽会信任吴人吗?不是盟友身份,吕蒙别说诈病了,诈死关羽都不信;不是盟友身份,陆逊装孙子也没用,加上孙权一起来都没用。曹魏故意把东吴偷袭荆州的计划泄露了,关羽听闻这个消息后半信半疑,为何?因为7月之前孙权还是在打合淝啊!怎么这么快就会来偷袭?吕蒙生病,孙权应该无人可用啊!万一是假的呢?不退,南郡可能遇袭,退兵就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万一是曹魏引诱我军撤退并且离间盟友的诡计呢?

说了那么多,再看看东吴什么阵容?吕蒙、陆逊、蒋钦、韩当、孙皎、虞翻、潘璋、朱然、李异、谢旌,这阵容豪华不?蒋钦率军走沔水,吕蒙进攻江陵,陆逊堵入川口,这架势不是有备而来?是不是想要了关羽的命?

第三部分,首先,赵云不是保镖,攻打益州时赵云独自领军从外水攻克江阳、犍为【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带过兵,关羽败亡前早就是翊军将军了,赵云担任桂阳太守期间曾任偏将军,同时期关羽也是偏将军,(只不过关羽的偏将军是东汉朝廷封的)这像是保镖吗?其才能也远超保镖,赵云拥有不差的政治头脑,平定桂阳后,赵范逃亡,赵云因为没有迎娶樊夫人而没受牵连;平定成都后,引经据典反驳提议将成都房屋田地分赏给下属,我军没有因此而丧失民心。军事上,反对伐吴而主张伐魏,也不是不具备可行性;汉水之战偃旗息鼓巧用空营计败魏军;第一次北伐敛兵聚谷亲断后路不至大败。陈寿把他和黄忠评价为:“灌滕之徒”,灌是灌婴,滕是夏侯婴,这两个人都是擅长冲锋陷阵的斗将,请问云黑是强行不看陈寿的评价吗?最后回答一下题目,我认为赵云的才能做一郡太守顶替糜芳他们还是胜任的,至少比糜芳靠谱,但能不能都督一州军政,这就未可知了,荆州这种要地,不能拿来做实验的。关羽镇荆州,魏吴是不敢轻易攻打,赵云镇荆州,或许是他们敢来但攻不下。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

关羽实际上是能力不够。战术上二爷没问题。战略上却没有看明白。

在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以后关羽从战略上而言就应该退兵了。

首先,刘备虽然平定汉中,但是由于曹操不断搬迁人口,汉中到长安的补给路线已经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军事行动,最少需要十年时间回复和巩固。在汉中,曹操属于失地得人(不是人心),刘备属于失人得地(人口没了)。

其次无论关羽出发点是什么,水淹七军不可能对周围老百姓没有伤害!这事显而易见但是很多人压根没想过。决堤之后周边老百姓怎么看关羽!怎么看蜀汉!一句战争无所不用其极可以抚平百姓伤痛吗?为什么关羽统领荆州情况下吕蒙就那么轻易的袭击了荆州重镇而没有大规模反抗?吕蒙或者孙权是天命之子吗?

在上庸,自己大哥的干儿子抗命,国舅老爷有小心思的情况下,是,国舅老爷可能看不透,但是刘封,孟达,公开对抗其战区总司令调遣命令还没让其警觉,那就是关羽的问题了。

而曹魏又派遣了新的援军,曹仁哪里能不能打下。军队够不够围城打援,不够应该怎么办。为什么一定要和徐晃对抗。不断出荆州持续消耗曹魏有生力量以及补给力量不行吗?

关羽威震华夏后收缩成拳头后曹仁,曹操还敢在荆州战场正面为战吗?

曹操死了后曹丕还敢篡汉吗?

关羽不是大意。是其战略能力不够。

当然必须说的是,我们是在开上帝视角评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user avatar   zha-wei-ye-xiao-c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大意失荆州,是猪队友失荆州


答主注:鉴于评论区有朋友对一些细节表示质疑,故修改回答,添加了一些史料和个人看法。观点正确与否见仁见智,但请以史料为据,和谐讨论。

{下方长文预警}


关羽在白衣渡江之前就已经接到了曹魏送来的预警。他也确实犹豫过,但再三考虑之后,关羽还是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回到江陵。

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三国志·吴主传》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

关羽既然得到了明确的预警,为什么没回江陵?除了贪恋战果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答案很简单,单单一个孙权来偷袭,关羽根本不慌。


因为站在他的角度看,在军事上有三道保险可保江陵万无一失:


1.公安不丢,江陵无忧。

换句话说,若公安有变,关羽再回江陵守城也来得及。

公安距江陵30公里,处于长江和油江交汇之处,是水路进攻江陵的必经之路。

关羽此时全据汉水,最远距离江陵130公里,最近50公里。按古代行军速度,1-3天即可抵达江陵。


2.江陵坚城,兵精粮足。又有沿江烽火,可以预警。

三国时期,江陵是南方第一大城,是荆州的治所。江陵城建于周厉王时期,曾是楚国郢都故址。秦灭楚之前,这里作为南中国的中心辉煌了441年。与之相比,吴国的首都建业(今南京)只是一个军港。

(江陵)旧城,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 《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

三国时的江陵是城中城。本城居中,纪南城和新城互为抵角。现代考古证明,纪南城的周长有15.7公里,可见整个江陵城的规模。

3.关羽手握三万精兵,粮草充足(湘关米事件后)。即便江陵有失,己方也有翻盘的资本。

当时的情况是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

关羽势力甚至到了北方曹魏境内。

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色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等合夷兵数千人,首尾西方。逊复部旌讨破布、凯。布凯脱走,蜀以为将。逊令人诱之,布帅众还降。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三国志·陆逊传》

这是襄樊之战中后期,偏师陆逊的战果。区区荆蜀交界之地就打出了数万蜀军,那么完整的荆州呢?

东有江陵公安,西有荆蜀3郡,南有零陵武陵,北有关羽本阵全据汉水。

一眼扫下来,前后左右都是自己人好嘛~!所以关羽不慌,一点都不慌。


而在政治上也有两道保险可用:


1.孙刘联盟此时依然有效大环境还是南北对抗。

在襄樊之战初期,孙权曾想空手套白狼,装成要助攻的姿态混点油水,但其小算盘被关羽识破了,兜头就是一顿嘴炮输出,最后老实了。

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答者注 :关羽骂孙权一直被后人批评为没有政治头脑。然而答主认为 外交关系和外交用语并没有直接关系。 普大帝有名言曰:“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在关羽看来,孙权就是属于没有实力的那种。实际上,如果不是糜芳叛国,孙权确实机会不大。

关羽 当然不对 ,但这件事的后果并没有多严重。


2.东吴暂时没有对“擅取湘关米”这一事件做出回应。在关羽看来,这是东吴示好或者示弱的表现。


总结一下:当时关羽的形势是:友军在西,南,西北3个方向。江陵没来警报,入川退路无虞。自己全据汉水,樊城指日可下。孙权军动向不明,但理论上已方回防比孙权军更快。


所以就对比风险和收益的话,任何人都会做出和关羽同样的选择吧。对关羽来说,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襄樊没打下,同时孙权真的来打荆州了。到时候只需凭借江陵坚固的城防稍加拖延,自己带大军回去守就行了。襄阳到江陵轻骑一天可到,大军3天可到,这么短时间内吴军攻下江陵这样的大城几乎是不可能的(吴军的攻坚能力大家都懂。强如周瑜,当年打江陵还打了整整一年),所以单就一个孙权根本不构成威胁。如果曹魏也来打,关羽再向蜀中求援就好了。曹魏大军当时都在摩陂,离荆州还远着呢。

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三国志·武帝纪》

白沟水南迳龙城西,城西北即摩陂也,魏太和七年有青龙见摩陂井中,魏主临观,纪元曰青龙,改摩陂为龙陂。 《水经注》

摩陂在河南郏县,距离荆州400公里,常规行军需要十天以上。实际上大军集结,用时都是以月计算的。整个襄樊战役打完,张辽的合肥援军还在路上。故此时的关羽无需担心腹背受敌。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关羽似乎都不应该背上大意失荆州的黑锅。作为一个军事长官,他做出的决策符合当时的军事,政治局势,而且也留了足够的后手防止意外。


所以关羽的锅到底有没有?答主觉得还是有的。如果他在江陵失陷之后第一时间跑向蜀汉(走宜都路线,此时陆逊还未打下荆蜀交界之地),是有机会保住脑袋的。江陵距离益州有多远?李白说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从白帝顺流而东,一昼夜即可抵达江陵。逆水而上也仅需要3天。

可以说关羽若想走,完全可以走得掉。但是他没跑,而是把大军开回了江陵方向。接近江陵后又说:

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 《水经注》

既然不打江陵,又向江陵进军,关羽到底要干什么?

答案在吕蒙传: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 《吕蒙传》

原来关羽此时还摸不清情况。他在拖时间做情报工作。

最终引发了著名的使者事件。“羽军遂散”。


没了兵之后关羽再也翻盘无望。于是

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三国志·吴主传》

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形势图(渣PS,勿喷):

绿色城市是东吴占领,红色城市是关羽占领。红绿相间是争夺中的城市。蓝色路线是关羽撤军路线。

上图可见,关羽的意图很明显,驻扎麦城不是为了翻盘,就是为了逃命。因为此时关羽已经没了军队,在他能打下来的据点里,只有麦城距离宜都和秭归最近。

那么为什么关羽没有直接从当阳奔临沮,北上通过刘封的防区回蜀呢?此时东吴还没完成合围,直接北上是可以走掉的。

因为此时宜都和秭归还在战斗中。陆逊军只有区区3000人,而此地蜀军则有数万。按常理度之,蜀国的赢面比东吴更大。关羽正是在等待这两方面的消息,最终坐失了北上回蜀的黄金时间。

不得不说,关羽是个贪逼。

他似乎从来就没想过逃跑。所有决策都是以止损为目的的。有军队时想反攻,没军队时想保城。放着北边的友军地盘不去,非要在战区边缘反复横跳。这一通神操作,最终把自己的脑袋搭了进去。

所以,关羽错就错在不够果决,在己方军心不稳,友军连战连败,刘封又坐视不理的情况下还想强行翻盘,结果玩脱了。但这些和丢失荆州本身就没有关系了,古人又不是神仙,换作你是关羽的话---


你能想到刘备的小舅子会叛变?

然后队友几万人打不过3000人?

最后刘备的儿子又潇洒地补了一刀?



-----------------补充的分割线-----------------

下面回答一下评论区朋友的疑问。


有朋友在评论区说关羽性格也是丢荆州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点答主并不苟同。

关羽刚而自矜,自古以来就是黑点之一。在襄樊战役中,这个黑点被放大成了导致其战败的原因之一。其罪名有三:

1。劝刘备不用螟蛉。得罪刘封。

2。威胁糜芳,士仁,导致江陵投降。

3。毁婚遣使,怒骂孙权。引来东吴报复。


下面逐条分析:


1。刘封的问题。

首先“螟蛉之说”是演义,不足为据。史书并没有明确说明刘封和关羽的关系。但从关羽的性格和诸葛亮对刘封的评价来看,这两人和谐共处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然而答主要指出,刘封和襄樊之战没有直接关系。和他有关系的只是关羽的脑袋能不能保住。刘封事件发生在荆州丢了之后,所以关羽因为刘封而战败是伪命题。

答主注:就刘封的问题,时人早已下了结论:刘封不足以让关羽转败为胜,但足以让他活着回到成都。

至于刘封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对不对,答主倒觉得他做得对,起码前期做的对。

如果我是刘封,我肯定也“不承羽命”。蜀军若能打下襄樊,功劳是关羽的,没有刘封什么事儿。如果打不下来,刘封却要跟着关羽一起背黑锅。

何况上庸才平定几个月,兵少粮少地头蛇还多。万一再把上庸搞丢了,蜀汉的防御布局立刻就会全线崩盘。

所以刘封找的借口“山郡初附”是很有讲究的,相信关羽也能听明白:

我这儿可不像您那儿都经营好几年了。都是各管一摊儿的人,理应互相关照吧。没好处的事儿,傻子才去呢....

至于后期,刘封的锅就比较大了。

关羽最终死在临沮,距离刘封的防区只有不到50公里。如果刘封一开始就积极参与襄樊之战,那么他是有能力保证临沮-当阳防线安全的。即使刘封在关羽困守麦城之后再出兵,也不用承担“先主恨之”的政治后果。毕竟关羽此时只能从他的防区撤退,不救就有坐视之罪,真心没得洗。

如下图:

答者注:从麦城逃往上庸有两条路。一条是沮水,过临沮县(即左河道)。一条是漳水,过夹石,章乡(即右河道)。其中沮水路线要经过临沮县城。

汉代临沮城是军镇,城防坚固,可驻万人。漳水路线则相对较远,但沿途多山,较为安全。

关羽最后的归宿地在三国志记载中有矛盾:

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吴主传: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

在潘璋,吕蒙,朱然传也有类似自相矛盾的描述。

答主推测关羽走的是漳水路线,在章乡遭遇潘璋军(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被俘后押送到临沮县斩首。这两条路线可能是后世所谓“大路有埋伏,要走小路”的情节来源。



2。糜芳,士仁的问题。

先说士仁。

士仁是广阳人,职位是将军。

答者注广阳国是西汉的封国之一。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一带。距离刘备的出生地“涿郡”仅25公里。

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三国志·蜀书》

那么“将军”又是个什么概念?

当时镇守汉中的魏延是镇远将军,赵云是翊军将军。陆逊因为襄樊一战大活跃,战后被孙权封为镇西将军

由此可见,士仁绝不是小人物。

当然将军也有很多种,答主不能断言士仁的官衔一定就可以和魏延,赵云和陆逊这些大咖并列。但考虑到其籍贯和当时关羽身边的人事布局,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士仁并不是酱油,而是握有实权的刘备旧部。


那么他背叛关羽的理由是什么呢?陈寿如此写到:

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


看起来士仁是因为和关羽有矛盾,从而主动向孙权表示:“太君这边请。”

但仔细想想,如果士仁是主动投降,吕蒙又何须白衣渡江呢?

可见公安是有过抵抗的。

那么为什么士仁没打过吕蒙?是因为关羽抽空了公安和江陵的守军吗?


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 《三国志·吴书》


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三国志·吴书》


原来关羽并没有把兵全撤走,他依然留下了足够防守的士兵。从后来关羽得曹仁箭书,依然敢不回防的表现来看,关羽一直对公安,江陵的防务是放心的。他认为常规的进攻并不足以短时间内打下公安,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回防。

答者注:这里感谢 @黄克钦 所提出“稍”字的解释。古文“稍”有四解,渐次为常,这是正确的。但答主此处强调的是荆州失陷和关羽撤兵没有必然联系。荆州显然是有足够兵力抵抗的,否则吕蒙无需白衣渡江,虞翻也无需围城后再劝降士仁。答主个人更倾向此处“稍”通“少”,是基于襄樊之战三方军力推断出来的。一家之言尔,不多赘述。


可惜这次的对手不是吕蒙或者陆逊,而是吴国全部精锐:


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三国志·吴主传》


连孙权都亲自来了。孙权统领大军,吕蒙陆逊为先锋。潘璋,朱然,蒋钦各统一军,从征江陵。除了防守柴桑的吕范,吴国所有值得一聊的将领都来了,是当之无愧的全明星阵容。


所以士仁打不过吴国太正常了,打过了他就不是士仁了,是张辽了。


所以,打不过就投降呗,还能如何?关羽当年不也投降过曹操,于禁前两天不也投降了关羽嘛。



裴注里对投降这件事描写的绘声绘色:

吴书曰: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明者防祸於未萌,智者图患於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吕虎威欲径到南郡,断绝陆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将军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则失义,窃为将军不安,幸熟思焉。"仁得书,流涕而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

如果此事为真,那么有3个细节可以确认:

1。士仁从拒不相见流涕而降,画风还算忠厚。

2。士仁可能是伪降,但虞翻吕蒙更高明一些,没给他再度跳反的机会。

3。整件事和关羽一点毛关系没有。

所以士仁问题的结论就是:被大军骑脸,单纯的打不过,被迫投降。而且和关羽没直接关系。



再来看看糜芳。


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三国志·糜竺传》

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三国志·吴主传》

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三国志·吕蒙传》


对于此君,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他就是叛变了革命,直接导致荆州崩盘的罪魁祸首。

矛盾的原因是关羽的那句话: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三国志·关羽传》

细节在裴注里有描述:

吴录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

如果说士仁怕关羽还算说得过去,糜芳堂堂南郡太守,蜀汉创业元老,为什么也会被关羽吓唬到?关羽是假节钺不错,但他是否有权力(或者敢不顾政治影响),直接处死和自己资历相近,职位平等的人?

陈寿在描写这件事时,少见地使用了转述而非原文。应是第一手史料已经丢失,经他人转口再记录的。

所以答主认为“还当治之”不过是场面话,关羽已经给足了“准其戴罪立功”的诚意。否则以关羽之权,直接换人督城即可,又何需饶舌?

关羽情商是很低,但临阵威胁已方大将,实有逼反之嫌,过于笑谈。

故糜芳投敌,恐非言罪。

那么是不是因为军事原因?

评论区有人说江陵空虚,守不住。事实上,江陵的防御力量有以下两个旁证:

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生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三国志·吴主传》

关羽俘虏了3万人,全扔回江陵了。那么问题来了,江陵要有多少兵才能看管住这3万人?

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渭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答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三国志·虞翻传》

那么问题又来了:江陵有多少兵,敢暗算统领大军的吕蒙?


所以,糜芳就是黑了。没法洗。


实际上,糜芳的投敌和49年加入国军没什么两样。刘备的事业如日中天,糜氏一族在蜀汉恩宠无比,孙权的出价不可能比刘备更高。说糜芳让关羽喷了两句就开城投降的未免过于儿戏。答主认为糜芳投敌事件中,应该有史书没有记载的隐情,否则不足以自圆其说--这是一次连战死都比投敌收益更高的愚蠢行为。至于陈寿所言“惧祸投敌”应看成陈寿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仅凭此点,不足以绝智者之口。


当时人和后来人对糜芳的评价基本都是一样的:

“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糜芳,这个跟了刘备二十多年的老革命,就此盖棺定论了。坑了关羽,坑了亲哥,最后还被自己所投降的敌人一顿臭骂。臣子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没谁了。


答者注:关于糜芳士仁,还有最后一个小问题:既然明知大战在即,为何关羽还敢任用他们呢?

答主认为这和襄樊之战的本质有关。

建安二十四年是曹魏多灾多难,蜀汉大肆扩张的一年。

  1. 23年冬十月,魏国候音反,乞关羽发兵相助。曹仁离樊。伐宛。
  2. 24年春,候音败亡,曹仁屠宛。曹操拜仁征南将军。
  3. 24年五月,汉中之战结束。曹操兵退长安,蜀汉全据汉中。
  4. 24年秋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
  5. 同月,关羽攻樊,襄樊之战打响。
  6. 24年八月,水淹七军。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
  7. 24年九月-十月,羽乘船临城,围数重,(樊城)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8. 24年十月,关羽威震华夏。

……

整个时间线撸下来,我们就可以发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并没有直接诱因。后世一般认为刘备在汉中打赢了曹操,关羽这边也趁机出兵意思意思。218年,许昌,宛城都发生了针对曹魏的叛乱,襄阳以北群盗蜂起,屡剿不绝。次年刘备打下汉中,曹魏声势大挫。同时孙权进攻合肥,整个曹魏政权一片鸡飞狗跳,顾此失彼。

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 --《悼魏武文》陆机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出兵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打得赢就捞一票,打不赢也能逼其自乱,怎么都不亏。

(鲁肃)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 《三国志·鲁肃传》

这是鲁肃眼里的关羽。在邻居们看来,关羽从来就不是善茬。他驻荆州只是本分,出去撩才是本色。襄樊之战前曹魏陷入内乱,关羽实在没理由不凑个热闹。只是双方都没想到恰巧汉水暴涨,让关羽打出了水淹七军,摩擦樊城,威震华夏的意外战果。也正是因为幸福来的太突然,关羽事先准备不足,才有了临时抽兵,破盟抢米等低端操作。

如果一开始襄樊之战就是抱着战略决战的思路去打的话,关羽对江陵的防务怕是会另有安排吧。而且如此大事,刘备不可能一点声音没有,最起码在刘封的调度上就不能保持沉默,史书也会留有相应的记载。



3。关羽骂孙权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关羽传》

这件事答主认为,关羽做得对。而且必须这样做。

孙权一国之主,和敌国手握军权的封疆大吏谈婚论嫁,显然是没安好心。这事儿要传到刘备耳朵里,刘备会怎么想?

所以关羽必须要骂。不但要骂,而且声音必须大。要大到能传到成都去...


另外,关羽毁婚这件事也不是孙权偷袭的理由。孙权偷袭的直接理由是:

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三国志·吴书》

根本原因是:

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三国志·吴书》

说白了,就是孙权觉得关羽是个大威胁。除掉关羽保障了自己的安全,还能在曹操那边进行一波外交操作,何乐而不为呢?


答主注:其实在政治家眼中,孙权偷袭关羽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荆襄之地的地缘政治非常简单明了:关羽扼孙权之喉,有随时顺江东下的主动权。之所以还没有攻吴,是因为襄阳还在曹魏手中,关羽不敢动。如果让关羽打下了襄阳樊城,解除了后顾之忧,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呢?

在军事家眼中,江陵的战略意义在于保障建业的安全。后来的晋灭吴之战就是沿着江陵一路东下,一战克吴。从结果上看,孙权的判断是正确的。没有了长江之险,吴军将不足以和另外两国一较短长。更何况,全盛时期的关羽可比晋朝的水军强多了。在蜀国最强的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坐拥巴蜀和汉中,还有3-5万的荆州水军,已经超越了远在天边的曹魏成为了东吴的最大威胁。这时的局势对于孙权来说,已经到了再不作为就可能身死族灭的紧要关头。

《吴书》言孙权曾考量先取徐州还是先取荆州,答主认为这只是溢(zhuang)美(B)之辞。当时的孙权应该根本没得选。




总之,补充这么多,答主的核心观点就是一个:关羽刚而自矜,喜欢喷人,爱装逼还乱开地图炮,这是事实。但并不是失去荆州的主要原因。

三国时期满地都是降将,互相看不顺眼的多了去了。张辽和李典,甘宁和吕蒙,周瑜和鲁肃,每个国家都有几个主要将领在内部撕逼。但大敌当前,不顾国家大事而卖了队友的,真的只有糜芳一个。关羽确实有毛病,但糜芳的问题可能更大更无耻,也更致命。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黄忠? 
  高晓松黑诸葛亮和大内义兴黑曹操哪个更过分? 
  为什么黑 赵云是保镖的人很多? 
  同为吕布部下被俘将领,高顺和张辽结局为何差别这么大? 
  三国时期的人才是否一代不如一代?为什么? 
  请问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产生了什么有利效果? 
  如何评价《反三国演义》? 
  为什么近年来老有人说刘备害死关羽之类的想法? 
  刘备老婆被俘虏都遭受了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关羽真的可以做到诸葛亮所说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那么蜀汉的结局真的可以改变吗? 

前一个讨论
孙权为什么要亲征合肥?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在法师都会开传送门的前提下,魔兽世界设定中的主要交通工具仍然是船?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