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宋高宗赵构南下后,是如何掌控局面,实现有效统治和皇权集中的? 第1页

  

user avatar   hongchamoshu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结论是运气好。

赵构最初的草台班子,无论文武都没有什么在中枢工作的经验。

宋高宗在登基之初的文臣班子,汪伯彦、黄潜善、朱胜非、宗泽等人都只是地方知府、知州,范宗尹、吕好问是谏官,吕颐浩只是专长于财政……

武官方面,除了陈淬、刘光世、王渊有过指挥一路兵马的履历,其他韩世忠、张俊、苗傅、杨沂中、田师中这些也就有过统帅几百上千人的经验。

简而言之,赵构后来所谓的“中兴名臣”有一多半要么还没上线,要么还是开局一条狗一把刀装备全靠捡的萌新,仅以这个阵容来说,做个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还凑合,要整合力量南北对峙的可能性搞不好还不如南明。——那么,这个草台班子是怎么掌控局面的?真的如高晓松、袁腾飞吹的那样“是因为宋高宗的雄才大略”?

吐槽鬼・朱熹后来是这么评价宋高宗前期的小朝廷的——

方南京建国时,全无纪纲。自李公入来,整顿一番,方略成个朝廷模样。

这里的“李公”指的就是东京保卫战的指挥者的名相李纲。赵构亲信的汪伯彦、黄潜善,虽然给他的小朝廷带来了第一波军队,但是对如何运营整个朝廷,根本无从下手。只有李纲在靖康年间既有过中枢工作,又指挥过大军守城——考虑到北宋的中枢宰执要么是被追究罪责(蔡京、童贯等),要么是在东京城破后被一波带走,李纲几乎是赵构要重建朝廷的唯一指望。

然而,这样重要的李纲在相位只呆了不过70天,期间还得不断应付汪、黄之流的拖后腿,这样才初步搭建出了个“朝廷模样”,也有了吕颐浩、赵鼎、张浚这些地方官僚学习成长的空间。

元代的《宋史》编撰组在写到南渡诸相的时候都忍不住吐槽宋高宗:你有李纲不用,用什么黄潜善、汪伯彦、秦桧,是哪里和正常人不一样吧?

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至于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夫用君子则安,用小人则危,不易之理也。人情莫不喜安而恶危。然纲居相位仅七十日,其谋数不见用,独于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之言,信而任之,恒若不及,何高宗之见,与人殊哉?

南宋之后的历史,说的好听点叫“不断螺旋上升”,说的不好听就是反复作死的过程。

宗泽好不容易站稳脚跟,把他的班子交给水旱蝗汤的杜充,挖开黄河大堤直接完球……

数万大军云集扬州,被金兵数千击破,守将王渊则把预备的舟船拿去运送财货了……

好不容易收拢较有战斗力的西军残部,结果给张浚在富平之战一把梭哈全军覆没……

说好让岳飞统领长江中游军事,临时又反悔,结果淮西七万大军被逼的全军投敌……

至于最(不友善)(不友善)的十二道金牌,我更是连提都懒得提了……

就赵构这微操水平,上下五千年来只有常氏凯申一人能勉强望其项背,他还没有苏联美国两个爸爸的持续输血,这样都能生存下来,不是运气是什么?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没有什么影响。

光绪皇帝亲政遭遇甲午战争惨败后,提拔了一批新党主持改革。一群愤青改革中因为种种原因遭遇了很强大的旧党阻力。

康有为和光绪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坚信是皇帝的知音,并脑补了是慈禧太后在暗中破坏戊戌变法,于是派人连夜通知袁世凯,想通过政变杀死慈禧太后。

袁世凯一听这还了得,表面应付一下赶紧通报荣禄,要将康有为一伙人一网成擒。

康有为事先逃亡,在海外骗钱为生,编了很多的政治斗争故事(还搞出一张和光绪皇帝的合影)骗取赞助,在海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度过了一生。

时人嘲讽他: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相关话题

  假设南宋朝廷逃到海南岛,蒙古人上百年无法攻占海南,那么偏安海南的南宋算不算灭亡? 
  如何评价《大宋之变》? 
  柴荣若是再活二十五年历史会怎样? 
  岳飞死后,金兀术不敢进攻南宋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北宋会培养出徽、钦两个奇葩的皇帝? 
  如果没有干扰,岳飞能打拼到哪一步? 
  宋朝主和派都是奸臣吗? 
  十字军真的能灭掉宋朝吗? 
  大宋提刑官的背景如果是在明末,可以怎么编? 
  有哪些朝代或者国家算得上是文不如清,武不如宋? 

前一个讨论
像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这种将皇子、王子泛称为太子的习惯是从何时开始的?
下一个讨论
苏州为什么没有都市感?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