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为什么会褪去毛这么保暖的东西? 第1页

  

user avatar   ace-z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火了几百年的热门话题。


1、“人类来自非洲所以本来无毛”可确认不成立。化石证据表明,人类和最近缘的物种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多毛的。古人类毛发减少的具体时间还不是很确定,目前的遗传学证据指向应不晚于120万年前。而人类和黑猩猩分支于500-600万年前,因此人类褪去毛发应该不早于这个时间,较大可能在200万年到250万年之间的人属形成初期。

非洲草原动物虽然不会有极地动物那样厚重的毛发,但是除了少数穴居哺乳动物(如裸鼹鼠)之外,大部分动物还是体表覆毛的。大象犀牛河马等体型巨大、散热形势严峻的,毛发才会非常稀疏,厚皮代替了毛发的保护和防晒的作用,人类的体积和皮肤厚度显然不在其列。

此外,现代人身上的演化痕迹——立毛肌,也佐证了人类曾经是全面覆盖毛发的。在寒冷环境下,人身上的汗毛会竖起,出现“鸡皮疙瘩”。很明显,这是有过保暖的毛发才会形成的应激反应。


2、“性选择假说”历史悠久,是达尔文在《The Descent of Man》里提出的。达尔文认为人类裸露皮肤和孔雀尾巴一样,虽然生存上存劣势,但存在审美优势。

然而,孔雀的尾羽足够的夺目、易于吸引注意,并且对于同等的竞争对手而言,鲜艳整洁的尾羽本身意味着足够强力和健康,至少在种内斗争中不是战五渣——至少在野生动物园里看到的孔雀挺爱打架的,输的被赢的追得相当狼狈。而少毛这一特性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甚至于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毛发脱落往往是衰老、疾病、受伤的表征。这个假说站在现代人审美立场的痕迹太过明显,因此认同的也不多。

有赞同者认为,脱去毛发可以让异性直接看到裸露的皮肤,确认其健康状态。可问题是对于以覆毛为正常的物种而言,脱毛本身就是病态了,并不会进一步去观察其皮肤的状态。就像现代人视角里返祖的个体,并不会因为其体表的毛发光泽顺滑而产生性审美优势。


3、“因为穿衣所以不需要毛发保暖”不成立,目前发现最早的缝纫兽皮的证据出现在一万多年前,最早使用兽皮的痕迹可追溯到40万年前(未确认),但远未普及。而人类早在至少一百多万年前就已经开始褪去毛发,时间轴差得实在太远。

另外,即使有加工衣服的能力,也不代表不需要毛发。直到几十年前的解放初期,衣物仍然是并不低廉的生活成本,有不少冻毙的普通百姓。石器时代就更不用说了,收集材料、用粗劣原始的工具进行加工、维护御寒衣物,都是需要大量的精力和体力的。所以,相对于有毛发而言,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生存劣势。


4、“寄生虫假说”是上世纪初提出的,认为褪去毛发可以减少寄生虫的攻击。但很难解释为何腋下、阴部这些最容易被寄生虫攻击的部位毛发反而被留存。另外,人类褪去毛发的年代,还没有形成足够大的聚落,寄生虫问题并不是一个足够大的选择压力。

同时代、同地域的其他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有更大的群体,也没有出现毛发减少的迹象。而灵长类的前掌,远比其他动物更擅长对付身体上的寄生虫,按照这个逻辑,首先褪去毛发的应该是牛马狮豹,而不是人类。


5、“狩猎假说”,旧石器时代,人类点亮了制造工具技能点,得以捕猎大型野兽。同时,人类活动重心从丛林向草原偏移,身体结构上逐渐变得适宜直立奔跑,开始形成了连续长时间追踪兽群的马拉松式追猎方式。

这样的狩猎方式需要极其高效的散热途径,草原狩猎之王猫科动物都是以爆发速度捕猎,无法支持长时间的奔跑。而褪去体毛的人类,必要时甚至可以实现连续数日的连续围追,虽然短时间的绝对速度不及虎豹,但是足以让猎物缺少喘息的机会而被耗死,以相当高的成功率一次性获得充裕的猎物。

这使得人类从以采集为主转向采集+狩猎,甚至狩猎的地位逐渐超过采集。人类获得高热量的食物变得比以往容易,也得以拥有较多脂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毛减少后御寒的问题。

同时,人类也是排汗功能最旺盛的灵长类,或也可算一个佐证。另外从时间轴上,目前发现的人类足迹化石表明,人类祖先在360万年前开始变得擅长直立行动,也大致对得上。

主要的疑问是,长途奔跑产生的演化压力,是否足以引起体毛的显著减退。


6、“用火假说”,人类用火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200万年前,从时间轴上看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较长的体毛更容易被引燃,同时用火也让保暖的需求不那么迫切。但是按目前的发现,用火在50万年前才普及,这是一个存疑的点——或许是擅长用火的少毛人干掉(直接杀死或争夺生存资源)了不太用火的长毛人?

相比其它观点,这个假说较好回答了两个比较重要问题:为什么只有人类褪去毛发——因为只有人类学会了用火。以及褪去毛发后的取暖问题——环境温度下降时,首先遇到的是夜间休息冻毙的问题,而用火可以很好的解决酷寒环境下驻地的取暖。所以,尽管有缺陷,用火假说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可能性。


7、水猿假说,上世纪中期流行过一段时间,认为人类曾有一段时期为半水生,所以会像海豚、鲸一样褪去毛发。

但是要注意到,半水生的哺乳动物,如河狸、海獭、水豚、北极熊等,以及鸟类中的企鹅、鸭子,都是覆盖浓密毛发的。甚至包括形体已经很大程度上不适合陆地行动的海豹、海狮、海狗,体表仍然是覆盖毛发的。特别是海狗,海狗毛帽子可值钱了。

只有完全生存于海洋,整个形态完全演化为典型海洋生物,游泳速度足以比拟甚至胜出多数鱼类的鲸目,才会褪去毛发。这是因为只有在合适的形态、擅长高速游泳的前提下,才需要以更光滑的皮肤代替毛发。就像低速三轮——通俗点说就是三蹦子,考虑气动外形几乎没什么意义。

另外,上世纪中期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古生物化石证据逐渐填补了古猿演化史上的空白时间段,可以说水猿假说基本已经没什么存在的空间了。20世纪后期水猿假说的生命力基本得力于女作家摩尔根的出色的写作文笔,以及不懈的、面向公众的演说。


8、洞穴假说,一个观点是洞穴生活让人类褪去毛发,同时人类的触觉也相对比较敏感,主要灵感大概来源于裸鼹鼠。但要注意的是,洞穴生物也是分几个等级的。

像鼠、兔,栖身于洞穴,仍然会出洞活动和取食,形态上跟其他陆生动物区别不大。鼹鼠,视觉高度退化,嗅觉非常发达,取食、活动完全在地下,甚至于在阳光下会很快出现器官紊乱乃至死亡,但它仍有一层密实的毛发。而裸鼹鼠是居于地下的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视觉几乎完全退化、体表疼痛感受器几乎完全退化、身体不再维持恒温……如果人类演化到裸鼹鼠这种极端穴居的程度,现代人应该存在非常明显的痕迹才合乎逻辑。


总结一下少毛甚至无毛的哺乳动物:

大胖子阵营:大象犀牛河马,体积巨大、比表面积低,散热需求迫切,褪去大部分毛发,以厚皮保护身体。

海上阵营:主要是鲸目,游泳技能爆表,褪去毛发减小高速状态下的阻力。

地下阵营:裸鼹鼠,极端穴居派,在穴居哺乳动物里都是一个极端另类。

家养阵营:例如一些宠物猫狗。

人类:显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类型,这种“独特性”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user avatar   t-sang-jia-n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了散热。

拜光滑的皮肤与发达的汗腺所赐,人类是自然界最强的长跑选手,加之能够通过吃盐来维持渗透压,我们在狩猎采集时代占尽了便宜。

有考古证据显示,原始社会的狩猎小队往往会采用“死缠烂打”的策略,通过早期的语言沟通和武器制造技术对单个或少量大型动物进行长时间追杀与围捕,最终通过压倒性的体能优势拿下筋疲力尽的猎物。

汗腺同样发达的马长跑能力和人差不多,都是每天150公里左右的极限距离,但在强行军状态下,马的耐力稍逊于人类。


user avatar   wkir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答案说散热,那么就有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人类是先热起来需要散热还是,还是管TM的其实不热但我就是要散热?

最早300多万年前南方古猿到能人这个阶段,人类骨骼还是有攀爬树栖特征的,不管非洲多TM热,晚上的稀树大草原的树上总用不着“散热”吧。

但到160~170万年直立人开始,攀爬树栖特征就逐渐消失了,上树其实都不太保险(非常豹真的笑了),难道平地躺会更安全?

所以直立人很可能已经长时间在洞穴中生活了,那么什么科技能让他们进洞?试问贵为现代智人的我们,敢不打开手机上的电筒,从停电的楼梯下楼吗?妥妥不敢!

换句话说,只有人工照明能让直立人进洞,这就是火,火开的结界还能抵御野兽,简直两全其美。

火还能带来温暖,要说散热,这时才谈得上散热不是么?

也有答案说了,一身毛,上面还沾满动物油脂,燎死几个胆大的还不简单?

分子生物学说了大概每隔四代人就会产生一个变异,所以和火接触频率高了,可能很快就出现体毛较少的变异了,这种变异导致散热能力大爆发,出去狩猎跑起来就行了,不说效率多高,安全系数高得多了,回洞里烤火恢复体温,看这个逻辑不是美滋滋?所以体毛就逐渐褪掉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体毛减少男女性状更明显,更容易嘿嘿嘿。当然不管怎么说,和火绝对关系很大。

另外有人说一些地区的男人体毛依然浓密,但那些地区的女人呢?

我认为这和进洞后出现原始模糊分工有关,雄性出去打猎,女性采集,哺育等等。雄性经常出门在外,留点体毛保护皮肤或是炸炸毛和野兽对峙也是可以理解的;女性甚至可能还有维持火种的任务,所以女性更细心更多愁善感(哎呀找不到树枝了好着急),体毛也褪得更彻底喽~

上面是手机打的,下面补充一些:

图片依次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的头骨复原图,可以看出直立人牙口显著退化,有两个可能造成这个变化:一个是石器的广泛应用让牙作为武器的功能退化;其次是他们的食物越来越柔软易咀嚼了。那如果是第二个原因,就要找至少百万年以前的用火证据,但考古上那些明确的用火痕迹基本都在50万年以内。

然后在2004年3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古人类学会年会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拉马特甘巴伊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在以色列一个叫Gesher Benot Ya-aqov的地方找到了79万年前人工生火用火的切实依据。

那个地方发现许多燧石石器,其中一些显示曾被烧毁。耐人寻味之处在于所有被烧制过的燧石被特意放置在一个特定地点,难道那个地点专门用于存放打火石的?同时,还在这里发现三种被燃烧过的植物痕迹,分别是橄榄树、大麦和野生葡萄,这三种植物无一例外都是可以食用的。

然后2012年多伦多大学宣布在南非一个叫做Wonderwerk的洞穴中找到100万年前的人工火证据。这个洞穴很神奇,以后我会在相关专栏里面细说。

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土壤微形态专家保罗·戈德堡(Paul Goldberg)在深入该洞穴30米的区域中挖出大块泥土,然后将其烘干后浸泡在聚酯树脂中凝固成岩石般硬度,再由研究人员切成薄片送至显微镜下观察,然后他们看到了碳化的树叶、树枝碎片以及烧焦的动物骨头。随后测了测年代,我滴个龟龟,100万年啊!

注意是洞穴内30米处,自然野火不太可能射那么进去是吧?退一步说,就算不是人工生火,也是人为将火种带进洞穴,而且利用之。

当然这些是可以确定人工用火的,实际在60~80年代就在非洲发现了很多150-200万年前的燃烧痕迹,只是无法确定是否野火而已。用火痕迹不像石器,明明白白埋在那里甚至摆在地上,因此很难找也很难确认的。我90年代上小学就在操场里举行过篝火晚会,那火势牛逼啊简直是火光冲天,才过20年,你去找找燃烧痕迹?就不用说上百万年的痕迹了。

水猿说当然也很有趣,但漏洞太多。

要知道最初的人工火肯定是来自打制石器中迸发的火花。因为大多数石器都是用燧石制作的,燧石和黄铁矿撞击就能产生火花,而黄铁矿又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所以很可能,人类很早很早以前(现在至少确认有100万年)就在断断续续利用火了,那么从直立人开始出现的各种体貌体征、生活习性变化就很容易由火的存在解释了。

若是像水猿说那样待在水里,哪里来的火花?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褪去体毛,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人类能在大草原上把猎物追的累瘫等死,靠的就是散热。


user avatar   guo-zhu-15-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直观…

灵玉看诸葛青的战斗,他懂,要想打,就必须占吉位,不然没得打,而诸葛青不会让他那么容易占上吉位,所以灵玉也挺头疼的,但灵玉也有北境苍潭,全图aoe,所以也有优势,灵玉和青是一个档次的…


而王也呢?直接告诉灵玉,你随便占,我即是吉凶,我即是天道,四盘随我拨…


王也》灵玉=青》楚岚

给罗天大醮分个档次…

王也独一档…

青和灵玉第二档…

楚岚贾正亮风沙燕第三挡…

唐文龙玲珑云第四挡…

挂马仙的咱不算,宝宝手动挡…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没有什么影响。

光绪皇帝亲政遭遇甲午战争惨败后,提拔了一批新党主持改革。一群愤青改革中因为种种原因遭遇了很强大的旧党阻力。

康有为和光绪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坚信是皇帝的知音,并脑补了是慈禧太后在暗中破坏戊戌变法,于是派人连夜通知袁世凯,想通过政变杀死慈禧太后。

袁世凯一听这还了得,表面应付一下赶紧通报荣禄,要将康有为一伙人一网成擒。

康有为事先逃亡,在海外骗钱为生,编了很多的政治斗争故事(还搞出一张和光绪皇帝的合影)骗取赞助,在海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度过了一生。

时人嘲讽他: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相关话题

  人类进化过程中有哪些不符合自然进化规律的地方? 
  以目前人类最高科技水平和认知,打造一把决斗用冷兵器,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人类的长跑能力真的很强吗? 
  为什么现在没有巨型生物? 
  人类进化中会不会出现分化,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请问为什么人类没有进化出可以把学习的知识(部分记忆)传给下一代的能力? 
  吸入是不是人体在进化时没有考虑到的操作? 
  在蜥形纲中,鳞龙形类以及鳞龙类的演化树是怎么样的? 
  听说大角羊通过打架输赢决定性别,能解释一下如何实现的吗? 
  人类为什么没进化出再生牙齿?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西班牙卡洛斯二世要把王位传给法国的波旁王朝,而不给奥地利的哈布斯堡?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要指责甄嬛和眉庄给皇上戴绿帽?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