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个回答会被知乎一再删除
---------------------
外卖平台目前这个模式,现在看来估计会慢慢走向末路的。不要听信公众号和运营号的忽悠。
平台包装成轻资产运营,其实从平台到商家到配送环节,每一项都是重资产运营。环环相扣,除非每项成本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否则如何能维持良性发展。但从一开始平台就走低价路线来抢占市场吸引消费者,到最终陷入恶性竞争循环,简直就是集TB+OFO+DD之大乘。
从黄平台方面看:本身的运营成本挺高的,地推,运营,推广,客服,补贴下沉到省市区乡,每个细分区域再细分区域,还要跟蓝平台抢占市场份额,像不像OFO。
只有不断扩大市场范围才能维持自己的运营,简直就像庞氏骗局一样。
简单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骑手每单的收入就是消费者的配送费,其实不是的。据我了解,每一单美团都有补贴骑手。
每一单外卖:消费者5元配送,骑手收入是8元,平台还要额外支出3元。而这个还是以专送骑手来计算,专职骑手每个月还包含底薪和绩效奖励。而众包骑手虽然没有底薪和绩效,但每单补贴更高一点。
目前每一个订单,美团现的扣点是21%,保底扣费是5.5元/单。意味着26.19/单,美团收5.5的扣点,减去补贴骑手的3元,平台毛利润2.5/单。这2.5元还要包含跟区域配送团队返点,支付运营成本,还要补贴商家,顾客等等,你就明白某平台外卖现在还在亏钱了。是不是很像OFO?
从商家角度来看,按餐饮行业的平均毛利率50%来算,平台扣掉了20%,净利润几乎寥寥可数。
而且商家的目标就是方圆3公里的潜在客户,一个区域的外卖需求是趋于稳定的,不可能无限上涨,不可能每家每户都天天点外卖吧。需求不变,商家增多,就是僧多粥少的局面。而平台垄断了外卖市场后,流量就成为它的最大的盈利来源了,一个手机屏幕三刷有30个排位显示,当然就搞推广排名了。几百上千个商家去抢那30个位置,每次点击从刚开始的几毛到现在的3-4元。一天要烧几百元争排名,一个月上万的推广,是不是很像TB?
但!TB的面向范围多大?你只是面向配送范围这一亩三分地。几公里范围内,有多少盖浇饭,多少饺子铺,多少面食店,多少种各类小吃?所以平台跟你说商户缺乏竞争力,优胜劣汰就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餐品实际毛利率=餐品毛利率-平台扣点=50-20=30%
按一个店面租金6000/月,人工3000/人,请4个人,每月固定成本18000元,除以0.3,得出60000营业额。按每单实际收入15元算,就是一个月4000单,平均每天需要133单才能盈亏平衡,为房东交租,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而平台已经从靠这4000单额得到扣点22000元。
而且,平台的保底扣费5.5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单品26.19元/单以下的费率更加上涨~!
举例:20元餐品,占比27.5%,15元餐品,占比33.3%,10元餐品,占比高达55%
作为商家来说,不做推广不发红包不做优惠,每天需要133单才能盈亏平衡。但最为悖论的是:平台掌握着流量入口,不推广=没有流量,没红包没优惠=没有入店下单转化率。
商家陷入囚徒困境:烧推广发红包做优惠 → 爆单 → 成本增加 → 毛利率降低 → 盈亏点提高 → 需要爆单→ 烧推广发红包做优惠
最致命的是,外卖不像淘宝,单量的上涨必然导致人手的增加,固定成本的增加又进一步反推盈亏点的上升。
一个无止境的死循环
所有环节成本叠加起来,最终是要消费者买单的!外卖越来越贵,是不是好像DD?
对于消费者来说,平台烧钱推广所培养的消费市场,他们会买单吗?
不,平台的推广策略是什么?低价补贴消费者进而抢占市场份额,无下线的讲求性价比来收割流量:2018年,我曾经见过某平台的地推海报:菜价回到10年前
呵呵呵呵,能想出这种slogan的营销人员,也算是奇葩之中的奇葩了。
举例:一个15元的餐品,被平台抽点5.5后,商家只得到9.5元,30%毛利率,成本2.875元,2.875元啊,同志们!这是一个餐品的成本啊,连用料理包都要亏的成本啊!
平台:不抽你5.5,我也没钱啊,养一大帮人不用发工资吗!
商家:抽我5.5,剩下的还不够我交租请人买材料,2.875元一个餐,你煮给我吃试试!
消费者:给了5元外卖费,20元吃个外卖,什么垃圾出品,食饭越来越贵,以后还是少点外卖!
又一个无止境的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