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刘备的真实军事水平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yao-jing-de-wei-ba-66-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刘备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真正的实践者。

后世对刘备军事才能的评价极少,现代很多人更是瞧不起刘备的军事才能。

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真正见识过刘备的人,对其军事才能评价都非常高。

曹操认为刘备是自己的好对手,只是考虑问题比自己稍慢一点儿,张松认为刘备“善用兵”,刘巴认为刘备是“雄人”,孙权认为除了刘备无人可抵挡曹操,陆逊认为刘备是强大的对手,陈寿认为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

然而,为什么后世很少有人评价刘备的军事才能呢?

我觉得,这和刘备的皇帝身份有关,后世的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对皇帝的评价往往集中于他们的功业和治理能力,很少会专门去评价一个皇帝的军事才能,除非这位皇帝的军事才能和战绩真的特别惊人。

除了上述所说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备是一个“非主流军事家”,也就是我开篇所说的,他是《孙子兵法》思想的实践者。

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孙子兵法》被历代用兵者所尊奉,刘备如果真的实践了《孙子兵法》,怎么会反而是非主流呢?

我觉得,《孙子兵法》虽然是历代兵家尊奉的经典,但从战国时代开始,就已经很少有人会真的完全按《孙子兵法》的理念去做了。

个人认为,《孙子兵法》的思想,最主要是有两点,一是诡道,二是“全”。

后世的兵家对《孙子兵法》一般是接受其“诡道”思想,但很少会实践“全”这个思想。

然而,我觉得,“全”恰恰才是《孙子兵法》真正的核心思想与灵魂——

《孙子兵法 谋攻篇》: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边这段话,就是《孙子兵法》关于“全”的思想。

曹操是孙武的铁杆粉丝,他写了一本《孙子略解》,这是公认的《孙子兵法》最好的注本。

曹操对孙武这一思想进行了解释——

兴师深入长驱,拒其都邑,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得之,为次也。
未战而敌自屈服。

就是说,最好的胜利,是让敌人举国投降,是不战斗就让敌人屈服。

孙武之所以被称为“兵圣”,就在于他对战争这种超然的理解。

很多人理解的战争,就是要杀死敌人,杀死越多的敌人越好。

现在网上很多人评价谁的军事才能NB,往往就是列一个杀敌数目,谁杀的多,谁就NB,谁杀的少,谁就菜鸡。

然而孙武却认为,“多杀敌”其实并不是一种好的结果,真正好的结果是既保全自己,又保全敌人,把敌人的有生力量收为己有,这比多杀敌的效果要好的多。

孙武这种“全”的思想,既是一种高明的军事策略,又是一种仁义的美德。

然而我们知道,从战国开始,“多杀敌”就成了战争的主流打法,代表人物就是白起,而孙武的“全”思想则彻底没落了。

甚至作为孙武铁杆粉丝的曹操,也是一个“叶公好龙”的典型,嘴里说着如何信服孙武,实际打起来仗来,就把孙武的“全”抛在脑后,甚至对平民和俘虏也肆意屠杀——

《曹瞒传》: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
《水经注》: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虑、睢陵、夏丘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流,自是数县人无行迹,亦为暴矣。
《三国志》: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三国志》:绍与谭单骑退渡河。馀众伪降,(曹操)尽坑之。

然而,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一个异类的“非主流军事家”出现了,他就是刘备。

刘备的一生都在彻底贯彻《孙子兵法》的思想,刘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贯彻《孙子兵法》思想的军事家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为了证明刘备是《孙子兵法》的实践者,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一些表现——

魏书曰:是时,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备。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官渡之战前,刘备袭杀车胄,夺取了徐州部分土地,并招募了新兵,本来经营的有声有色,然后听闻曹操亲率精兵前来,刘备居然打都不打,直接就跑了。

很多人会拿这一段来嘲笑刘备,然而殊不知,这正是刘备深谙《孙子兵法》的表现。

《孙子兵法 谋攻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在孙武看来,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逃跑才是正确的做法。

孙武并不认为逃跑是一种耻辱,相反,这是一种理智与避免无谓伤亡的智慧做法。

而刘备恰恰就深谙这一智慧,曹操亲率精兵而来,自己招募的新兵没有经过训练,并无一战之力,打了只是徒增伤亡,所以不如直接逃跑,后世的“游击战”也正是遵循这一智慧。

其实,“逃跑”也是需要勇气的,换个人在刘备的位置上,自己苦心经营了那么久的基业,敌人来了,明知道打不过,恐怕也很难下决心舍弃基业直接逃跑,多半要心存幻想跟敌人死拼一下,最终的结局往往是输的裤衩都不剩了。

吕布就是最好的例子,曹操兵临下邳后,吕布想必也知道打不过,此时要是逃跑起码能留一条命在,以待东山再起,然而吕布舍不得自己的基业,选择了死守,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孙子兵法》强调的“诡道”思想,也是刘备非常善用的绝招。

刘备打仗,玩的是典型的头脑战,奇谋百出,他本人的军事谋略就是顶级水平,比如历史上博望坡之战就是刘备亲自指挥的,面对曹操派出的夏侯惇和于禁这两位悍将,刘备“烧屯伪遁”,并设下埋伏,夏侯惇和于禁中计,紧追不舍,最终被刘备以伏兵击败——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入蜀之战时,孙权想分一杯羹,派吕岱率领军队跟着刘备一起作战。

面对想浑水摸鱼的孙权,刘备再次玩起“诡道”,通过一些布置,让吕岱误以为刘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于是率军撤出了蜀地,然而吕岱离开以后,刘备却成功夺取了蜀地,气得孙权大骂刘备是“猾虏”。

汉中之战时,面对曹军的死守,刘备再次使出奇计(是刘备自己的奇计,不是法正出的),不顾后勤线被截断全军覆没的危险,冒险带着大军翻越崇山峻岭,直接绕到夏侯渊军队的背后的定军山,在此安营扎寨。

这样的搏命之举,彻底打乱了夏侯渊的部署,掌握高地优势的刘备随时可以对夏侯渊发动俯冲攻击,正如《孙子兵法》所言——

《孙子兵法 地形篇》: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夏侯渊惊骇之下陷入焦虑状态,最后不得不召回张郃,带着张郃一起驻扎到定军山下,意图与刘备在此决战。

接着刘备又采纳法正的奇谋,使用“声东击西”之计,一举大破曹军,斩杀夏侯渊。

曹操亲自来了以后,刘备再次使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一方面用防守战术消耗曹操,导致曹军“积月不拔,亡者日多”,然后又派出黄忠赵云为机动部队出击,在汉水之战击败曹军,令曹军更加士气低落,最终迫使曹操无奈之下撤出汉中,刘备由此取得了汉中之战的完胜。

可以说,单看这些战绩,刘备就无愧“战术大师”之名,其用兵水平在汉末三国时代堪称顶尖水平,深合《孙子兵法》的“诡道”。

当然,以上这些还不足以显示刘备用兵最大的特点,刘备用兵最大的特点就是“全”。

很多人贬低刘备的军事能力,就是因为刘备杀敌数量相对较少。

如今网络上,很多人就是把“杀敌数”看作评价一个人军事能力的唯一标准,必须得杀敌多才叫厉害。

然而对于贯彻《孙子兵法》理念的刘备来说,他不是不能多杀,而是不想多杀,刘备的理念是尽可能少杀,用最少的伤亡结束战斗,最大限度地吸收敌人的有生力量。

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时,采取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攻心战术,结果三个郡的太守直接投降。

只有武陵太守金旋不投降,于是刘备使出了“斩首攻击”战术,率军突击金旋,直接将其斩杀,用最小的代价结束了战斗——

《三辅决录注》:(金旋)领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

入蜀之战期间,刘备也是尽可能用最小代价取得胜利,首先是找内应,直接混入蜀地内部,避免从外部强攻的伤亡。

正式开战后,刘备先是引诱白水关都督高沛,杨怀前来相见,将二人斩杀,无伤占据白水关,接着一路进据涪城。

刘璋派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人与刘备作战,既然不得不打了,刘备也不客气,上来就是干,打的对方“皆破败,退保绵竹”。

刘备虽然击败对方,却不追击, 也不想多杀敌,因为他要的是一场伤亡最少的战争,接着刘备又用攻心战术使李严不战而降——

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

接着刘备遇到了最难啃的骨头雒城,打了一年,还损失了军师庞统,换成曹操,估计要屠城泄愤了,然而刘备依然只是“破城”,连劫掠都没有做。

接着刘备包围成都,历史上的刘璋并不是一个软蛋,他不但不投降,还打算死守——

《华阳国志》:“昭仪,繁张氏女,广汉朱叔贤妻也。贤为郡督邮。建安十九年,刘主围刘璋于成都,贤坐谋外降诛。璋以昭仪配兵将,见逼,昭仪自杀。三军莫不哀叹。”

见到手下想要出去投降,刘璋果断将其诛杀,而后为了震慑打算叛逃的人,刘璋居然将此人的妻子张昭仪交给军队享用,结果张昭仪为不受辱而自杀,可见到了最后时刻,刘璋还想用这种残酷的手段来威慑人心,继续防守耗死刘备。

面对这种困境,刘备再次使出奇计,他利用马超投奔自己的机会,派马超率军来到成都城下。

历史上马超名声很烂,坑爹,背信弃义,烧城,劫掠等坏事都干过,刘备于是叫马超去威吓刘璋,明确向刘璋表示了——

嘿嘿,看到没有?这位老兄来了,他可是什么都干的出来,你要是再不投降,等破城以后,我自然会保证百姓的安全,可是你的安全,我可就不能保证了,毕竟马超杀了你,不算我杀的,懂否?

这一下,刘璋才不得不服软了,没办法,留下命才有一切,于是,只得就此投降。

至此,刘备用极小的代价就取得了益州,据记载,刘璋投降后,情况是——

蜀中殷盛丰乐

刘备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几乎是无损吃下了整个益州,以至于很快又能从曹操手里硬夺下汉中。

纵观刘备一生,始终在贯彻“全”的思想,遍观史书,可以发现一个人令人震撼的事实——

从刘备起兵到蜀汉灭亡,从刘备本人到蜀汉集团全部成员,没有一条屠城记录,最惊人的,居然连一条劫掠的记录都没有!

(马超干过烧城和劫掠的事,但他干这些事的时候不是刘备集团的人)

刘备还做过一件非常疯狂的事——

早年的刘备,由于被吕布偷袭,落到全军断粮的绝境,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依然冒着士兵哗变的风险,禁止劫掠百姓,带着士兵进行了一场死亡行军。

一路上他手下的官员和士兵不得不靠着吃先饿死的同伴的尸体继续走下去,史称“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惨不忍睹,即便如此,这些人居然还不抛弃他,就这么一路吃着同伴的尸体跟随着他。

你敢想象吗,一个乱世的军事集团,从崛起到灭亡,没有一起屠城记录,甚至没有一起劫掠记录。

以至于现在刘备黑和蜀汉黑们,绞尽脑汁,想要找到刘备和蜀汉集团哪怕一条屠城或劫掠的记录,结果硬生生就是找不到。

这就是刘备,一个“非主流”军事家,一个真正贯彻了《孙子兵法》思想的军事家。


user avatar   jilaizhizean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帮题主改下标题,是军事不是军师。


正文:

《傅子》权将陆逊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晋书 卷八十六》艾曰:"昔耿弇不欲以贼遗君父,黄权愿以万人当寇。乞假臣兵七千,为殿下吞王擢、麻秋等。"

单次战事,被废了整整九万兵马(认为傅子不可信,可自行将其中的八万改为四万或数万),请问汉末三国还有几位?

刘备的军事水平,一目了然。


user avatar   tuoxiedahun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夷陵之战晚节不保,刘备这辈子打仗

自己有优势的始终能赢,自己劣势不大的始终能抗,自己劣势太大的始终能跑。

这种功力三国独一份,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你以为凭什么。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先说一点,只看评论不看实操毫无意义,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不是今人专利。举个例子:

(陆)逊上疏曰:……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

同一个陆逊,评价同一个时间段的刘备,一会儿是常败将军菜鸟一只,一会儿是曹操所惮的天下名将,捎带这俩互相打脸的评价还都是说给专业人士听的,真是官字两张口,如何信得?

可笑的是,不少网文甚至学术著作都喜欢截取“多败少成”的一段,把后面一节统统选择性无视,真不知道是蠢哩还是坏。

说白了,陆逊损大耳朵多败少成,是在宽慰孙权,说大耳朵利害,是在说服诸将不可轻举妄动,刘备还是那个刘备,评价口径根据不同场景需要罢了。

当然,两段截然相反的评价必有一真,这就需要分析史料。

值得注意的是,陆逊对众将详细分析军情时指出:

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须知,夷陵之战可不是一两天的事,东吴诸将和大耳朵互殴了几个月,一路被推了数百里,大耳朵是什么人,门清。捎带陆逊威望不足,若揣着明白装糊涂,替大耳朵吹喇叭抬轿子,恐怕当场就炸营了。因此,这段分析当出于真心。

由此可以得出陆逊眼中刘备用兵的特点:

1、滑虏。也即是狡诈多谋。

2、事多。也即是军事经验丰富。

大耳朵是不是滑虏,瞅瞅之前的事就明白了。

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倘若统军的不是陆逊,而是夏侯惇、于禁之辈,恐怕夷陵之战早就仿照博望坡之战收场了: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前后两例,足证刘备用兵就是诡诈多谋的风格。

至于事多,那更不必说,大耳朵起自幽燕,一路从地图东北角杀到西南角,骑战、陆战、水战,什么部队没见过?天下群雄如曹操、吕布、袁绍、袁术、公孙瓒,有几个大佬没谈笑风生过?混到夷陵之战时,军事经验槽点满多时矣。

综合以上两条,陆逊得出结论,刘备的用兵风格便是:思虑精专

因此,相较而言,陆伯言对诸将所说的【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是实,损大耳朵纯粹是给孙十万吃定心丸罢了。毕竟夷陵之战一开场,吴军就被揍得丢盔弃甲,打巫县一路溃退到夷陵,仲谋兄实在心里没底,说不定心里一急就亲自带着五万大军过来了,于是乎,祥瑞达成:

孙——十万。

嗯,汉室可兴矣。

再看看曹操眼中的刘备是何许人物?

刘备,吾俦也,但得计稍晚

易言之,曹操也认可大耳朵的军事才能与自己相差无几,但在军事敏感度上稍逊。

综合一下,多谋,军事经验丰富,计划周密,战场嗅觉稍逊于顶尖军事家,这大概就是刘备的用兵画风。

不可否认,刘备早年的确多败,但此公家底太过薄弱,几乎没有自己的子弟兵,更缺乏属于自己的参谋班子。正如曹仁所分析: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

一旦刘备在荆州形成了自己的班底,形势便截然不同。自打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起,到章武二年夷陵战败止,前后十余年,大耳朵的战绩可谓攻必克,战必胜,带着万把人就敢跑益州打无后方作战,名将如吴懿者流一棍打飞,客场怼得老曹直呼鸡肋,正所谓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

个人以为,晚年的刘备堪称名将,只不过这位名将是努力出来的名将,不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类型。然而,军事经验点满之时,英雄已然迟暮,壮志未休,精力已衰,终于不耐久战,未能善了,可惜,可惜。


user avatar   zhang-ting-61-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民不是移民,中国显然不应该接收任何形式的难民,难民经历了太多人性中的极端状态,人性中的残忍被激发的更多,再加上宗教与战乱因素,为了生存难民的底线会更低,为了生存难民不惜恩将仇报、鸠占鹊巢,其对于稳定的社会有巨大的破坏性。

—————————————————————————————————

难民如果席卷欧洲,欧洲没落,欧洲储备的大量人才,中国要做好准备。

中国要为未来潜在的优秀移民提前做好准备,所有移民至少符合以下标准:

1、接受归化。接受中国法律、传统和习俗的归化,华文参加水平考试;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进行郑重的归化仪式,宣誓并视频记录这一过程。

2、有一技之长,科学技术领域优秀人才优先。优秀人才需要中国指定科研、技术或教育机构进行鉴定。

3、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4、在移民中国之前,没有触犯过法律(以中国现行法律为准)。

5、符合以上四条者,到中国后需要数年的准备期方可有资格加入中国国籍。

6、6岁以下健康儿童(以中方骨龄测定为准),以及符合1至4条相貌姣好的25岁以下女子。

7、宗教类神职人员、有反华行为及反华言论者禁止移民。

——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以上是移民的标准。


——————————————————————————————————

另外,中国作为一个各种人均指标都较低的国家,按照“谁提出问题,谁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原则”,哪个国家指责中国多,哪个国家就应该帮助中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些国家要真金白银的给中国出钱,不出钱不帮助就别BB,还要中国人自己勒紧裤腰带独立自主的自己解决。美国作为经常指责中国的国家,我觉得美国应该尽力帮助中国,比如至少接收中国1个亿的“难民”,如果美国接收不了也不想出钱,最好闭嘴。


user avatar   da-nei-yi-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几点我想说一下:

1,某些人拿李世民重修氏族志来说事,我不知道他们啥脑回路,重修氏族志将崔姓降为三等本身就是李世民瞧不上老牌士族的表现啊这有错吗,某些精神世家也不必挽尊了吧。

2,说世家不是比官职的我又哪一句说世家是比官职的了(当然在贞观朝你也没啥官职可比了,只好比谁家女儿卖的贵)?但李世民看的是官职你酸也没用啊(当然即便北魏定士族时官爵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很奇怪一个割据半壁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某些人眼里倒比李唐合法性更高)。官职代表的是功劳才能,你无功于天下,亦无才势可依仗还有啥可豪横的?新中国都建立了你口口声声祖上八大铁帽子王不觉的搞笑么?

3,五姓七宗们口口声声祖上多牛掰也许在那个时代很唬人,可我们站在五千年历史的尽头回望,也就那样。他们可查的祖宗在他们生存的时代大多也不算什么一流人物甚至有些恐怕正史都无传且也不乏泥腿子出身,那后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别的泥腿子的?某些精神五姓,怕也说不出自家的精神祖上是谁吧?

4,关于李虎家族,目前的说法有陇西李旁支(人家也没说自己是嫡系啊),赵郡李旁支(陈寅恪考证),胡姓改(法琳和尚说的,因为出家人不打妄语?李世民没杀他,因为李世民心虚?)。第三种说法你爱信就信不解释。就说旁支难道就没资格称郡望了么?世家强大靠的不是什么祖宗荣光,而是家学渊源及人多势众,而这两者都不看什么嫡系不嫡系的,你又不是皇家有一个皇位要继承,当然要开枝散叶人越多越好,否则郡望之下不会又分各房,甚至同姓之间如陇西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本出同源是不是也要分一个庶嫡?你五姓七宗数百年间人才代出,难道全是一脉单传?


因为李世民首先嫌弃了他们,所以才有了世家酸溜溜的瞧不上李家,至于什么血统,旁系,破落户,都只是一个理由而非原因。


联姻也好,封官也罢,李世民看的只有才能功劳,说白了就是官爵,在新王朝建立和建设中有功绩起作用的人,自然身居高位,也自然是皇家的结亲对象,这其中既有老牌世家,也有新兴勋爵,所以出身在李世民眼里不重要,才能功劳才重要。


至于说世家瞧不上李家更扯淡了,崔卢李郑王,李家起码排第三,哪怕李虎一支是旁系,但从李虎开始历西魏北周大隋三代公爵即便崔卢也拿不出几个人敢比吧?郑王以下就更别说了。至于南朝的世家,刘宋,萧齐,陈家建国时全是布衣出身怎么没见世家瞧不起?北朝宇文家,外族;高家,精神外族;杨家,精神高门,怎么也没见世家瞧不起?到李唐这真的贵族上位了,确切地说到李世民这世家就瞧不起李家了,为啥?无非是在李世民这里拿不到好处,酸葡萄心理作祟罢了。往前几百年,南边北边,不管谁作皇帝,都要与世家共天下,所以哪怕江山治理一团糟,一堆几十年的短命王朝割据势力,但最后泥腿子出身的皇家倒都摇身一变也跻身世家了,李唐到李渊这也还是这样,还割据一方就已经到处封官许愿滥赏无数了,这些躺赢的世家照例也很满意。但李世民上位后就不一样了,大刀阔斧精简机构一大批无才无功的二世祖不能再寄生于国家公器当然就动了世家利益了,但这些靠祖辈积累的世家确实在新朝中都是边缘人物没什么权重,又不能硬气一点不食周粟,只能酸溜溜的说些敝帚自珍的话了,可笑现在倒有人还真被唬住当了真了。典型的例子如氏族中排名第一的崔家,族长在贞观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他要有能力有势力他不至于只是个五品,他要有气节也不会去作这个五品,李世民要想向他示好也不会只让他当这个五品,李世民也没必要跟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五品官联姻。​

所谓人言可畏,譬如明朝时曲阜孔家,瞧不上江西张家道士气,瞧不上凤阳朱家暴发户,多少人当了真还真以为衍圣公霸气外露,其实不过私底下过嘴瘾,你让他当面说啊?当面指不定是受了啥气呢?


user avatar   you-zi-c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淘宝刷U盘服务欢迎光临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刘表? 
  刘协这样的操作曹操会害怕吗? 
  如何看待 2016 年 11 月在洛阳发现的曹魏墓葬? 
  如何用平民百姓的视角看三国史? 
  假如你穿越成马谡,正赶上诸葛亮派你去守街亭,你打算怎么做(正史/演义开放性讨论,携不限量物品者慎入)? 
  刘备和关羽真的是大汉忠臣吗?为何献帝没退位就导演了“百姓献玉玺”的大戏? 
  曹操为什么不去当东郡太守? 
  诸葛亮摊丁入亩行不行? 
  为什么韩、赵、魏三国国都都不在山西? 
  若你是东汉末年一方诸侯,如何劝水镜先生出山相助? 

前一个讨论
被真枪指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个讨论
赫鲁晓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