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些人反感汉服? 第1页

        

user avatar   na-chun-yang-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大多数人都不反感汉服。

大部分人反感的是某些汉服党那种自封为华夏民族复兴先驱的态度。


user avatar   jing-yi-17-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中描写了一个幽闭上阳宫几十年的老宫女,有这样几句:“小头鞋履窄衣裳, 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 天宝末年时世妆。”从玄宗末年到白居易笔下的上阳老宫女,才过了几十年,百姓看见都会忍不住笑,可见时装变化之快。所以除非一直延续至今,又有哪款古代服饰能代表汉族几千年的历史呢?

当然,穿着所谓“汉服”并不会有多少人反感,这是个性,这是时装,这是权利,这是自由,大多数时候也挺好看。不光汉族可以穿,谁喜欢都可以穿。所以如果说汉服停留在这个层面,就是汉族曾流行过的服饰,只是自己的一种喜好,不管是“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还是穿得和李大嘴似的,相信都没什么问题,大家会有什么反感呢?

但是,问题出在一部分人将汉服扩大解释了,非要绑架整个汉族文化,并试图把这种服饰等同于汉族唯一的民族服饰,所谓族服,不穿就扣上一个逆向民族主义的帽子,还要拿出一套着装礼仪让大家遵守,这就影响了别人的生活,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行为准则。

大家看京剧、越剧等地方戏曲的服饰,不就是概念化的汉服么?二人转的衣服,也是汉服呀,可能更乡村一些吧。《闯关东》里朱开山穿的大破棉袄算不算汉服呢?谁规定所谓“汉服”才是汉服呢?如果说没断绝的汉服,僧、道、戏服就一直未断绝的,是活到现在的汉服。中山装唐装旗袍和各种有汉族历史风情的现代服饰,是现代化改良以后的汉服。这些或许都比现在的所谓汉服更能代表汉服。

另一个招致人们反感的,就是部分狭隘民族主义分子混了进来,将水搅混,把汉服认同和民族认同混为一谈,甚至在中华民族内部搞华夷之辨,非要反复强调汉族和其他各族的区别,极少数甚至散播仇恨。五千年来,发生过多少事,如今除了少数有民族宗教信仰的聚居地区,地域差异是远大于民族差异的。更多的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大家在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保留着自身地域的风土人情,一起现代化。以我的家乡东北为例,汉满蒙朝是一家,彼此相对于地域差异,几乎没什么区别,是真正的一家人。汉族人口多,所以汉文化主导,同时也融合了各民族的风俗。在东蒙中俄边疆的小镇,遇到一口东北话的俄罗斯长相的大叔,同样会有种身在故乡的感觉。在这种融合中,汉族文化是强势的,各族的民族服饰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强调的。在大家已经趋同(即便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大家彼此接近和信任),甚至除了身份证上民族不同已经几乎没什么区别的情况下,非要将亲兄弟分你我,强调你我不是一个族的,又拿出元清旧账说事,这是人为制造分裂。

放眼全国,屈原是楚国人,不是秦国人,是民族英雄;花木兰是鲜卑人,不是汉人,同样是民族英雄。炎帝黄帝也你死我活地拼杀过,最终走向融合。汉人和鲜卑互相厮杀,最后在拓跋宏全面汉化之后融为一体,开创了隋唐盛世。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了海,元朝册封伊利汗国的金印上写的仍然是汉字。汉赋唐诗是瑰宝,可元曲红楼不也是中华?中华民族的含义是不断扩大的,而汉人这个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民族,何不心怀中华民族这个大概念?包容前后五千年,南北一万里,五十六个民族。宽袍大袖是中华,胡服骑射也是中华,东到长白山和乌苏里江,西到天山南北和青藏高原,南到南海的尽头,北到茫茫大漠,处处都是中华儿女,他们穿的都是中华服饰。不管是汉唐宋明,还是汉满蒙回,喜欢穿哪个时代就穿哪个时代的,喜欢穿哪个民族就穿哪个民族的,只要好看就行,只要开心就行,这才应该是中华民族应有的气度。

有点跑题了,综上,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汉服的解释和汉服运动的目的上。如果只是穿衣本身,那基本不会有人有意见,如果是夹杂了要求别人遵守,强行代表国家正统,狭隘民族主义等等私货的汉服运动,难免会招致反感。

-----2021.4.9日更新-----

在评论区看到了一些评论,我想有必要在这里补充一些看法。

补充之前,我再重申一下,我不反感作为服装的汉服。我再再说一遍,不反感作为服装的汉服。

那么我下面所说的都是针对的是少数人或者说极少数人强加“汉服”的服装之外的属性。大家请注意,一件衣服除了舒适、好看等服装属性,会有什么属性呢?纵观评论区,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华夷之辩,我称之为“中华内部的“华夷之辩””,这里我加了双重引号。他们对外还是很羡慕日本、韩国的,枪口对准的是自己人,主要针对的是满蒙,觉得满蒙是蛮夷,要从服饰开始,驱除胡掳。另一个是汉服主导了传统文化复兴。戾气重的,两个问题兼而有之,戾气轻的,相对还好,只是说复兴文化归功汉服云云。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在评论区里回复浪费人生,在这里说一说我的看法。多说两句,平时潜水比较多,确实战斗力不够,有些人之所以无敌,是因为不讲逻辑,那么你用逻辑说服不了他。所以我不想讲太多的道理,还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说一说吧。

我啥实力也没有,所以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我先贴两段话——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上面这两段话不是我写的,也不是找哪本中学政治书抄的,这两段的出处是国家的《宪法》,尤其第一段,是《宪法》的前两句,开宗明义,可见其重要性。所以中华内部的“华夷之辩”可以休矣,你需要一定的实力来证实你的理论是对的,也就是你需要用实力否定这个国家宪法的前两句。为了活学活用,我下面举个实例,很多人先用汉服,对标日韩,再反过头来指责少数民族是蛮夷。这中间哪里逻辑出问题了?答案是汉族和中国等同了,那其他民族成了多余的了,这是不是和《宪法》违背?(我竟然又讲了逻辑)

如果没有民族的问题了,我再说一说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吧,有啥呢?咋就需要汉服带动复兴了?大家也可以帮我想想。为了不漏,咱们看看大类,一个一个看。

哲学——我们现在官方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官方哲学是程朱理学和封建礼教。礼教还真和衣服挂钩,所以单独拿出来说说,这个不多说了,这个你复兴需要点实力吧。况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观和道家思想确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传统文化不能说不契合,又经历了中国化的发展,我说吸收并发展了中国哲学,你是不是也没法反对吧。

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军事学(非冷兵器)——这些太现代了,一点也不传统。和穿什么衣服有啥关系?

历史学/文学/教育学——这些什么时候扔掉过,没有这些学科么?是汉服“复兴”之后才有的?和穿什么衣服有什么关系?

法学——这个还真有点关系,现在咱们是社会主义法系,算是和大陆法系比较接近了,传统是中华法系,当时算是优秀了,现在看看它的特点,民刑不分,官管一切,你衣冠不整定你个罪好像是没啥问题,没深入研究过,据说县官拿着本《春秋》断案,可能是所谓传统的黄金时代了。同样,这种传统的复兴,需要一定的实力。

医学——西医不传统,中医好像也不用非得穿你这身衣服才能把脉。不过清朝那么多宫廷剧,太医穿满人的衣服,好像确实不太行,保不住妃子肚子里的孩子,不过明朝宫廷剧同样保不住。

艺术——所谓琴棋书画,汉服复兴这几个总可以了吧,不过好像还是和衣服没啥关系,别弄得像文化中断了,有了汉服才复兴的。我本来说,人家王中山双手轮指,聂卫平世界冠军,启功(满族)的书法,齐白石的大虾哪样是靠一件衣服撑腰的?后来一想,可能我说的这些都不咋传统,所以人家嗤之以鼻,说俺不懂。弹琴咋能有fa有si呢?咋能用简谱和五线谱呢?得五声音阶,用工尺谱,穿戴好汉服,焚上一炷香,这才像样子。围棋咋能学人家日本韩国呢?咋能学阿尔法狗呢?弄本古代棋谱,别忘了祖宗的定式呀。这种穿着古代的衣服,下着赢不了的棋局,这应该就是Cosplay淡淡的忧伤吧,我觉得这没有复兴中华文化,倒是开创了新的Cosplay文化。

体育——投壶射箭,这些真的只是健身运动了,反正人家奥运会拿射箭冠军也没穿汉服训练吧。蹴鞠?这个不错,拯救中国足球靠你了。要是穿汉服能出来个像高俅那般的足球天才,国家队队服改成汉服我双手支持。

戏曲/曲艺/舞蹈——戏曲啥的本身人家也不是光着膀子唱戏,和你这才出现的汉服“复兴”有啥关系?跳舞跳民族舞人家原来该穿也穿,和你这个复兴运动也没啥关系。曲艺穿的我其实觉得算是汉服,相声、评书、大鼓、二人转,我估计你们够呛承认,毕竟受满族影响了,形制也不对,不过人家说书说相声,不穿你这衣服说不了咋的,不露脸人家都能说。

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我是尽力了。

综上所述,几乎所有的学科门类,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已经复兴了,没复兴的且有些混乱的,比如文学、绘画之类,也不能靠你汉服再出一本《红楼梦》,而且曹雪芹和满人啥关系也不用我说了,贾宝玉姐姐在宫里当妃子,简直太不传统了。总之这些也轮不到靠汉服来复兴。糟粕的,或者在现在历史条件下是糟粕的,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及当时的法律体系,更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传统是革命传统,革的就是这个。

但是,我还是用尽全部力气想出了唯一的超出汉服衣服属性的一样东西,那就是恢复中华的蹴鞠雄风,再现球王高太尉,或许差的就是把国足队队服改成汉服了。中国足球,加油!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觉得是复兴,但有人会觉得是清算。

《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画重点:洁之,是违其怒!


user avatar   lan-xing-hai-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末爬栖霞山,刚好看见好几批穿汉服的小姑娘。基本上都是一两个汉服女子,带着一个男(友?)拍照兼拎包。虽然我看不懂是什么朝代的款式,但纱衣长裙确实华丽好看。
不过,看着她们双手拎着裙角在宽阔的钢骨木台阶上艰难攀登的样子不免有些疑惑——以前没这台阶时,古人穿着这一身是如何爬山的呢?
结论是——那是坐着轿子让下人抬上来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代平民穿的衣服也这么不方便行动吗?那是不是汉服?为何没见人宣传推广?
还是说所谓“汉服运动”其实只是对古代“大户人家”少爷小姐风花雪月的羡慕而已,只是扯了民族文化的大旗?

去掉这面旗子,其实也就是一件衣服而已,和旗袍和服晚礼服一回事。

————2017.11.15补充————
前文因为是手机码字,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所以逻辑性并不强。这里对我的观点做个补充说明,也集体回答一下评论里的质疑。
(PS:依然是手机码字,所以还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我并不反对汉服。如果面前有一对双胞胎,一个穿着汉服、一个穿着休闲服,我对前者的好感会更多一点。
但我对这几年接着民族文化的大旗搞历史倒退的各种“复古”、“国学”运动相当反感。很不巧,各位的汉服运动也有这种趋势。

1.有句话叫“任何古代史都是现代史”,任何“复古”运动的目的都是要解决当前的问题。那么汉服运动是准备解决什么当代问题?
评论里有人说推广汉服是针对民族问题,因为“换了衣服,心就变了”。很抱歉这是颠倒了事情的因果。首先变的是人心,而服饰不过是人心改变之后的在外表现——甚至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否则按“服饰决定人心”这个逻辑,秦桧就不该是汉奸,而今天中国起码有10亿汉奸。
所以你们这根本就是开错药了。
这里就不多分析民族问题了,不然又扯远了。

2.民族文化是个相当宽泛的东西。可以说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里的人,做每一件事情、说每一句话、思考每一个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受民族文化影响。而民族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么你们打算宣扬民族文化的哪个部分?
在我看来目前所谓“汉服运动”实际上宣传的是才子佳人那一套,是基于内部割裂产生的优越感,是对不劳而获的封建阶层的向往。所以这在我看来只是少数人脱离群众、脱离现实的的自嗨运动而已。
这种东西请恕我不感兴趣。

3.我心目中汉族的民族文化应该是很开放、包容、现实、多元化的,其在历史上始终在不断吸收、融合、发展其他民族文化中优秀的元素。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山寨精神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而且成效显著。所以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服饰为何不能兼容并蓄?为何不能与时俱进?为何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要说不可能,外国游戏公司都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真正的中国人做不到?只是某些人想要的不是一种民族服饰、不是真正的民族文化而已。

总之,既然现在的汉服运动承载不了真正的民族文化,那么就请放过汉服,让服饰回归服饰原本的意义吧。

让汉服卸下沉重的历史政治价值,回归服饰的范畴,回归华夏之“华”,回归对“华美”与“实用”的追求。这样对我们的民族服饰来说,也许才是最好的推广方式。


————2017.11.15夜,搬运评论里的回复————

如果你是真正喜欢汉服的,那么请不要把服饰和文化绑定在一起。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多半是让汉服彻底被时代淘汰。

我所见的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绑定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传统武术、传统戏剧、儒家,基本上都处于死亡进行时中;而幸运地没有进行深度绑定的,例如太过“下里巴人”大多数文化人看不上的各地美食、以及太过现代太过西化一开始没人认为和民族文化有关的网络文学,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甚至开始走向世界。

这真可谓是“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以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反过来那些试图与传统文化捆绑销售的,则用自己的腐朽窒息证明了“人民不喜欢,你喜欢,你算老几?”

给汉服松绑,让其自由发展、自由吸收现代元素、自由尝试各种可能,然后由人民百姓自己去选择喜欢的、淘汰不喜欢的,才能真正让汉服这一民族文化元素得到发展和推广。


(以下是回复一个知友的评论,放在这里很合适。)

我认为过分关注民族服饰,实际上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请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些信心。

把视线从服饰上抬起来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民族文化比你认为的要强大得多。 我自己就曾发现过一个神奇的例子——在网络文学领域。

早期的网络文学实际上叫“玄幻小说”,是一些大学生从模仿《龙枪》、《魔戒》等西方文化背景的幻想小说开始的。

大学生是中国人中西化程度比较高的人群了,而玄幻文学又脱胎于西方文化背景,所以可想而知当时的网络文学就是西方通俗文学在中国的一个分支而已。里面充满了欧美文化的元素,甚至很难看到中国人名。

然而很快就有人将中国文化背景的人物作为主角放进去,然后大受欢迎。这类小说只用了几个月就迅速成为模仿的对象。

然后大家纷纷开始尝试加入更多中国文化元素。当时最好的做法无疑是模仿“西化”最成功的日本动漫游戏。这实际上是一个“日化”潮流。然后有了一部划时代的经典(抱歉我忘记名字了),其中虽然以兰斯为主角,但那些最出彩的却是脱胎于中国文化的配角们——青莲剑仙李白,逆天续命的强天位白居易,义薄云天的刺客荆轲……

然而很快这种半吊子中国化网络文学就被更彻底的中国文化打败了——开创仙侠文学时代的《飘邈之旅》和《龙魔传说》。

这已经纯粹的中国剑侠神怪风了,完全看不出欧美通俗文化的影子。

从此之后,仙侠类和现代都市始终是网络文学类型中的top2,而第三大类架空历史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历史背景。至于西式奇幻?早已成为小众了。

而这种彻底的颠覆仅仅用了不到五年时间!而且是发生在大学生这一西化严重的群体中、在网络还没有普及到普通大众的2005年以前!

你能想象目睹这一转变的我内心的震撼吗?

目睹了这一切,你还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稳固、开放、和强大同化能力没有信心吗?


PS:这个过程完全没有任何引导和主动推广。大家只是在思考“我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喜欢什么样的故事”。结果证明了中国人喜欢的是中国风的故事。而中国人一定可以写出中国风的好故事。

网络文学中的仙侠小说肯定不是古典仙侠小说,它是后者的继承者与发展者,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人的“民族文化”的一个小小部分。


再PS:什么叫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我的好东西是我的,你尽管学,你学会了就变成了我;你的好东西我尽管学,迟早变成我的东西,而且我的肯定会比你的更好。

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的文化。

请有点自信,让汉服回归服饰的本来面目,让它去满足人民对华美和舒适的需要。它一定会给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答卷。

汉服不需要拔苗助长,否则肯定会窒息腐朽。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为什么有些人反感汉服”,也就是部分人对汉服的态度为何是偏向负面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但我个人以为,比较多的可能是对汉服缺乏了解而反感。其实有一部分人对于未知事物本能地就会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反应,再加上汉服又不是一般的未知事物,它曾与我们的祖先有过重要的关系,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东西在中断三百年后卷土重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也很正常。

如果尽量不带情绪、从学术研究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这应该属于心理学范畴,细分的话属于“服饰审美心理学”,其实早在十年前,汉服运动初步兴起之时,就已经有不少人对此进行过研究了。

2011年,西南大学有这样一篇硕士论文:《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研究》。虽然研究对象只是大学生,但管中窥豹,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我以前看完就觉得很有意思。

先解释一下所谓的“内隐态度”:

因为态度是一种假设性的概念建构,亦即一种内在的历程,故无法直接观察,需要借助某些方法来测量和推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于绝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假定社会行为处于意识的控制之下,态度只以意识方式操作,因此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采用被试直接报告的方式对态度进行测量。用这种外显测量的方式来测量态度,受试者往往为了表现自己不悖离社会道德,或相同于其他人,会刻意或无意地隐藏自己内心真实的态度而做出印象整饰的行为,因此这种自陈方式下测量的态度与可观察的行为之间仅呈现弱相关。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和Banaji在分析了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理论进行了创造性整合,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内隐性社会认知,即过去经验的痕迹虽然不能被个体意识到或自我报告,但是这种先前经验对个体当前的某些行为仍然会产生潜在的影响。
这一理论,标志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得以形成,揭示了无意识成分参与有意识的社会认知过程,并强调了无意识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Greenwald等人进而提出了一种关于态度的新概念一内隐态度,即过去经验和己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这才从理论上解决了态度研究中一直存在的难题一操作的单纯意识取向,尤其是直接测量是获取态度的主要障碍。

也就是说,对于这些所谓的“反感汉服”的人,其嘴上反感与否,以及他们嘴上所说的反感原因,可能并不是他们心中所想。要知道他们真实的态度(内隐态度)和真实的原因,还得从心理学层面来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具体的内隐态度测量理论就不再说了,我们直接看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的实验和结果:

一、目的

1、探讨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

2、探析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原因。

二、测试方法

1、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认同”译自英文identity。认同即认可、赞同。在本研究中,对汉服的内隐认同用汉服认同的IAT效果表示,如果IAT效果<0表示认同,如果IAT效果>0表示不认同,即用汉服和“我”词汇联系的反应时与汉服和“非我”词汇联系的反应时之差来表示,如果差值为负值,表明大学生对汉服是认同的,如果为正值,表明大学生对汉服是不认同的。差值的大小,为认同的强烈程度。

对汉服的偏好即对汉服的喜好程度。在本研究中,用汉服偏好的IAT效果来表示对汉服的内隐偏好态度,如果IAT效果<0表示喜欢,如果IAT效果>0表示不喜欢,即用汉服和“积极”词汇联系的反应时与汉服和“消极”词汇联系的反应时之差来表示,如果差值为负值,表明大学生对汉服是喜欢的,如果为正值,表明大学生对汉服是不喜欢的。差值的大小为喜欢的强烈程度。

2、被试

从西南大学招募69名被试,其中汉族男性16名,汉族女性20,少数民族男性19名,少数民族女性14名,其构成结构如表。他们均为手指运作正常、矫正后视力正常、自愿来参加实验的在校大学生。

将IAT测验中反应正确率低于80%的汉族男性被试1名,汉族女性被试2名,少数民族男性被试1名,少数民族女性被试1名删除,因此最后不论内隐联想测验或外显问卷均仅用名被试的资料进行分析。其构成如表2

3、测量工具

内隐态度用IAT内隐联想测验来测量,刺激词汇、图片的呈现以及反应时间的记录都是使用Inquisit3.0实验程序编译完成,至于施测,则使用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审美认知与行为实验室电脑来进行。外显评价用自编的大学生对汉服的外显评价前、后测问卷。

4、实验材料

内隐认同实验材料:

汉服儒裙、直缀、圆领袍、曲据袍、直据袍、褚子等八张彩色图片

中山装、旗袍。中山装四张,旗袍四张,共八张彩色图片。

刺激词汇:

“我”词汇:我、我的、我们、我们的、俺、俺的、自己、自己的;

“非我“词汇:他、他的、她、她的、其他人、其他人的、别人、别人的。

内隐偏好实验材料:

图片与内隐认同实验一致。

刺激词汇:

“积极”词汇:荣耀、成功、快乐、爱、美妙、可爱、朋友、笑声;

“消极”词汇:苦恼、可怕、恶心、悲伤、肮脏、可悲、痛苦、失败。

三、程序

被试来到高等教育研究所后,先进入审美认知与行为实验室,待被试坐定后,主试向被试说明整个实验的流程,如下:

1)实验一;

2)休息五分钟;

3)实验二;

4)填写大学生对汉服外显评价的前测问卷;

5)进入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室,观看汉服审美文化解读,用投影仪呈现,同时播放解说录音。解说文字请专业人士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录制而成;

6)休息五分钟;

7)填写大学生对汉服外显评价的后测问卷;

8)实验结束,赠送礼品,对被试以表感谢并对被试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内隐认同实验说明:

告诉被试本实验为反应速度测验。以下各步骤中需要你对屏幕上出现的词汇或图片进行分类作业,请看清楚每一步的指导语进行试验。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们对类别不同的词汇、图片或词汇和图片的组合是否能快速加以分类,并同时了解这样的反应速度测验在电脑上的可操作性。说明结束后,被试按下空格键进入内隐联想测验程序。

汉服认同内隐联想测验的七个步骤:

内隐偏好实验的步骤与内隐认同实验类似,只是用“积极”词汇替代“我”词汇,用“消极”词汇替代“非我”词汇。

四、结果

A、内隐认同实验

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认同(IAT)(内隐联想测验)效果描述性统计:

从表格得知,在64名被试中,有51名被试的效果小于0,分别占总人数的79.7%,总人数的绝大部分。

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认同相容任务反应时和不相容任务反应时差异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

不同民族、性别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认同态度差异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大学生总体在汉服的内隐认同实验中,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之差小于0,且这种差值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即大学生对汉服的态度是内隐认同的

无论是男大学生总体还是女大学生总体,汉族大学生总体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在汉服的内隐认同实验中,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之差小于0,且这种差值达到显著水平,即男大学生、女大学生、汉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是认同的,并且这种认同态度不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

B、内隐偏好实验:

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偏好(内隐联想测)验效果描述性统计

从表格得知,在64名大学生中,有39名大学生的效果是小于0的,占总人数的60.9%。


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偏好相容任务反应时和不相容任务反应时差异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

不同民族、性别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偏好态度差异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大学生总体在汉服的内隐偏好实验中,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之差小于0,但这种差值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即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是不喜欢的。

无论是男大学生总体还是女大学生总体,汉族大学生总体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在汉服的内隐偏好实验中,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之差小于0,但这种差值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即男大学生、女大学生、汉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是不喜欢的,并且这种不喜欢态度不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

五、大学生对汉服外显评价前、后测对比分析

大学生对汉服外显评价前、后测描述性统汁


大学生对汉服外显评价前、后测差异检验

在大学生对汉服的外显评价前测问卷中,大学生对汉服的了解程度平均值M=2.875(总分5,即非常了解),喜欢程度平均值M=3.421(总分5,即非常喜欢),穿着意愿平均值M=3.406(总分5,即非常愿意穿着)。

说明大学生对汉服了解程度一般,喜好程度、穿着意愿中等偏上。经过5分钟观看汉服审美文化解读之后,大学生对汉服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是否愿意穿着”等外显评价均有极其显著提高。表明汉服知识的缺乏成为大学生对汉服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尤其是在问题“您会选择以下哪种服饰作为我国的国服”中的表现:

在“您会选择以下哪种服饰为我国的国服?1、汉服;2、中山装或旗袍;3、设计新的国服;4、其他。”选择汉服作为中国国服的人学生人数最多,占总人数40.6%的。

六、为什么部分大学生实际上认同汉服但又不喜欢汉服?

1、由于满清的“剃发易服”,汉服的历史断层三百多年,大众对汉服的知识严重缺乏,甚至不知道汉服是什么。

2、经过清政府几百年的影响,改良过的满人服饰,取代了汉服成为多数中国人认知的代表中国的民族服饰或传统服饰,诸如旗袍、民袍马褂等等。2001年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会后领袖代表所穿着的传统服饰,虽称为唐装但实际上即是马褂。

3、满清灭亡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西式服装传入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进一步西化,现代的中国人一早己习惯了这种高度西化的服装。

4、汉服宽衣博带、长衣大袖的形制,一早已不符合当代中国人的审美价值取向。

5、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穿着民族服饰的机会极少,对汉服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电影、电视剧,认为汉服是演戏用的,是古装。

6、目前,在民间有一些自发组织倡导汉服复兴,但他们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缺乏政府支持,他们的活动没有规划性、组织性、统一性,也没有在全国范围解决大众对汉服知识缺乏这一瓶颈,所以他们的活动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强烈地影响,汉服也一直只是停留在小规模流行的现状。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不喜欢。

汉服知识的缺乏成为阻碍汉服流行的重要因素

从汉服运动提出到现在,汉服一直只是在民间小规模风行,原因如下:

首先,少了很多政府、专家、设计师等一流的推动话语,汉服的推动力似乎主要来自民间。第一个引起大家关注的穿着者,竟然是一位中年的电工。

其次,汉服传播的重要工具,也从主流媒付阵专移到了网络。在网络中,一些以汉服为主题的论坛和网站成为爱好者们发表感言、交流技艺的最重要阵地。与此同时,各大门户网站以及文化时尚类杂志这方面却谨慎有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汉服流行的民间特性。

再有,在汉服的流行过程中,因有一个推力的缺席,而进一步加深了汉服的小范围特性。这个推力就是商业。在商业社会,或许只有当一个概念被转化为商机的时候,才能成为主流。

再次,对大多数人而言,汉服实在是太沉重了。这并不是物理上的重量概念,而是说,汉服所依附的,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比如环境、礼仪、语言、配饰——我多次看到很多人穿汉服,脚上却蹬着阿迪达斯、耐克——而服装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显性环节。

汉服复兴活动没有规划性、组织性、统一性,到现在很多人对汉服的知识极度缺乏,甚至不知道汉服是什么?

人们接触汉服的机会最多的地方是古装戏、电影、电视,以至于大众对汉服的定位为戏服、古装,没有把汉服与现代主流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

在本研究中,在经过简短的5分钟的汉服审美文化解读之后,大学生对汉服的外显评价得到极其显著提高。大众对服饰的态度对这一服饰能否产生流行会形成影响,由此推断,大众对汉服知识的缺乏成为阻碍汉服流行的重要因素。

七、最后的结论

1、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是认同但不喜欢,处于由认同向内化转化的阶段,而且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不存在民族、性别差异。

2、汉服知识缺乏成为大学生汉服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3、经过5分钟汉服审美文化解读以后,40.6%的大学生赞成用汉服作为中国的国服,在“汉服”、“中山装和旗袍”、“设计新的国服”和“其他”四个选项中位居首位。

一句话总结就是缺乏了解因而反感。


上面提到的这篇论文成于2011年初,主要是对当时一般大学生对汉服的内隐态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到2021年的今天,汉服复兴运动又发展了十年,现状和趋势也与十年前有了一定的不同,但仍可以作为重要参考。

这里我还查到了一份2015年广州汉服爱好者参与汉服运动的目标诉求调查表,既然是有目标诉求,那么反过来看,也可以作为有些人反感汉服的原因的参考。

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汉服爱好者的第一诉求和第二诉求分别是“推动汉服成为汉民族重要礼仪场合服饰”、“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礼制的传承与复原”,仅完全同意的人就分别占了总人数的81.9%、81.4%,再加上“比较同意”,几乎是全员同意。

其次的诉求则是“抵制西方文化霸权,树立文化自信”等等。

而完全同意仅把汉服当做一种休闲娱乐的人是最少的,只有16.7%,但比较同意把汉服当做休闲娱乐的人却又相对较多,达到了40%。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从这些参与汉服复兴运动的汉服爱好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目的和诉求其实就是宣扬和发展民族主义(汉民族主义、中华民族主义),即所谓的托物言志,对他们来说,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还寄托了他们心中的民族主义情绪,包括单纯的汉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加强,以及作为整体的抵抗西方的国家主义(中华民族主义)。

与此同时,他们还兼顾了汉服的休闲娱乐属性,也即他们觉得汉服本身确实好看,仅仅从娱乐的角度看也有其价值,但不是太同意完全把汉服只当做一件好看的衣服。这表明他们对于能表现民族主义的事物是有选择性的,且是择优而选,并不是不分精华糟粕的一概复古。

实际上,这些以复兴汉服衣冠制度为载体来宣扬和发展民族主义的汉服爱好者,也是从古代贵族才能拥有的衣冠服饰、执行的礼仪制度中择优而选,即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否则缠足裹脚要不要复兴?不那么好看的粗布短褐怎不见有多少人穿?

无他,“休闲娱乐”这一项实在不满足大家的要求啊!

由此反向推导,部分人反感汉服的原因之一也可能并不仅仅只是反感一件衣服而已。

他们反对的可能是汉族民族主义和抵御反击西方的国族主义(中华民族主义)。


再补充点2019年以来,北京大学生对汉服态度的问卷调查数据:

1、汉服认知度情况

大学生有60%清楚汉族的民族服饰是汉服这对汉服的推广条件是有利的,但仍有23.5%的人认为汉民族的服饰是唐装、旗袍马褂还有5%的人认为汉族没有民族服饰,推广汉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大学生了解到汉服时的年龄分布

在对汉服的理解中,有60%的人知道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辨析度还是可以的。但36%的大学生将汉服视为古装和汉朝的服饰,少数4%的人不清楚汉服的概念,对于汉服的明确概念划分尚待努力。

3、大学生对汉服了解渠道分布

4、大学生对汉服以及汉服复兴的态度

对于汉服的喜爱程度,有67%的大学生非常喜爱汉服,有31%不支持也不反对,仅有2%的不喜欢汉服,大学生是对汉服的喜爱程度较大的群体。同时,在74.5%的女生中,喜欢汉服女生占比64.15%;在25.5%的男生中,喜欢汉服的男生占比68.03%。

5、大学生对汉服期待款式要求对比

拥有自己汉服的仅有11.5%的学生,而88.5%的人没有。而关于期待汉服的款式中,在拥有自己汉服的人群中,52.17%有的人希望加入现代元素,30.43%的人希望传统款式,保留原有风味,有13.04%的人希望改造加工;在没有自己汉服的人群中,有高达41.24%的人希望保留传统款式,有42.47%的人同意加入现代元素。

可见大多数人在没有自己汉服时在款式上更坚持汉服的原貌,但拥有自己汉服的人群则更希望加入现代元素与时尚元素接轨概率更大。可见,汉服与现代接轨是大多数人的需求,也会更受大众喜爱接受。

6、汉服与传统文化关系

关于汉服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83%的人认为一样重要,12%的人认为更重要,只有10%的人认为不值一提,大众在民族文化方面还是有很强烈的意识。其中有85%的认为汉服是“文化传统的载体之一”,11.5%的人认为“仅仅是一种服饰,和文化说不上有太大的关系”。

可见,注重传统文化的人群对汉服的认可度更高。

7、大学生更喜欢的汉服运动传播模式

在喜欢汉服的196 个学生中,有66.33%更喜欢汉服运动实践模式中的古装摄影,其次是汉服走秀占比51.02%,依次为37.24%古风舞蹈交流、32.14%cosplay、27.04%汉服话剧社、25%汉服同袍会,可以看出更受大家喜爱的汉服运动实践模式是古装摄影和汉服走秀,汉服与现代流行的文体活动相结合的模式是最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


user avatar   ti-yu-lao-sh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很多人对汉服党提出过度追求复古的批评,认为他们脱离时代。其中有些批评有些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汉服的推广总体上是利远大于弊的。

老夫其实对汉服一开始不是非常感冒,在与逆向民族主义者开始斗争前并没有参与支持汉服运动,现在汉服运动也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

不过,汉服运动是个自下至上的文化塑造,而且还比较成功,这是好事。

故步自封,抵制西服,肯定不好。一味恢复传统,难免胶柱鼓瑟。个人的看法是——复古党、考据党、秀衣党,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汉服体系。

有朋友说:【最近看迪迦,其中有一集,崛井结婚,其他队员参加婚礼,有的穿西装,有的穿和服,一点违和感都没有,如果汉服能这样就行了,都说Japan西化,感觉人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比我们好】。

这就说得很有道理。

汉服的对标对象是和服,当代的和服是日本文化输出一个极为成功的标志,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当然和服和日本的古代服装有很大的差异,也是经过现代化改造的,所以汉服问题上,我也是主张与时俱进。无论如何,当代的全球化程度远高于过去,而且中国又丢失了过去的远东霸主、朝贡中心的地位,文化输出就越发重要,需要标志性的服装。少数民族服装显然担不起这样的任务。

这点上,我的观点倒是和秀衣党们比较相近,所以当某位啃老男孩为了反汉服而假装为我着想,说“我不忍心你被秀衣党蒙蔽”时,就遭到了我的怒斥。不过,为了研究传统服饰,“复古党”“考据党”也有其存在的必要。


有满族人士会说,旗袍为何不能当做华夏民族的标志性服饰呢?

我这里引用陈丹青的一段话吧——“我见过最最好看的女人,就是杜甫的《丽人行》,我没有在中国看到,但是我间接地看到过。我在波士顿博物馆,忽然看到80多个日本时装模特,全部穿着和服被组织进博物馆看画,因为穿着木屐,然后又是和服,又不能迈开腿走的,所以很小步的,你想80几个女的穿着和服,我立刻想到杜甫的《丽人行》,太好看了,西洋人在她们面前跟动物一样。”

那末,日本漫画、影视剧里面的旗袍中国女性,大抵是什么形象呢?喏,就是下边这样。

《机动战士高达00》人物——王留美

旗袍当然也是旗装现代化的产物,清朝的旗装其实难看得要命。但旗袍也并不多么高贵优雅,不开高叉就味道不够,开了高叉成情趣服饰。

20年前,西湖边上卖春的游女,便喜欢穿着开高叉的旗袍揽客,撩起下摆就能办事。

这一点,即中国人也明明白白,又如何能使外国人尊重旗袍,认为其华美高贵呢?即便不提旗袍与满洲民族的关系,以此进行文化输出,亦是格调上不去。

所以必须是汉服。这些年的汉服运动问题虽大,但把名分定了下来,就好文化输出。

有人批判说汉服是封建糟粕,批判喜爱汉服的广大汉服女群体。但就我感觉而言, “汉服是封建糟粕”已经不是刻板印象,而是一定程度上颠倒黑白了。

其实汉服里的“仙服”并不太贴合男性的审美,男性往往更加喜欢能够衬托出女性身材的服饰,女性穿那种仙气飘飘的衣服其实是典型的“自我愉悦”,这种“为自己而穿”的诉求也是很容易被男性所忽略(不信回去问你女朋友)。

汉服的崛起伴随着的是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

当然,更传统的,才是更现代的。我们应追求的最好发扬传统文化的方式,就是尽力使其与现代化结合而更加时尚。汉服若能改进到既保留其传统元素,又能穿着上班上学,那就是更好了。

——————————

有人认为古代劳动人民穿不起汉服,所以汉服不该推广,然而——

明朝后期的东部沿海富裕地区的情况:

“不论贫富贵贱,在乡,在城,俱是轻裘,女人俱是锦绣,货愈贵而服饰者越多。”、在京师为官的“则人人皆舆,无人骑者。”、老百姓的房子可以“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曾脊如官衙然,圆囿僭似公侯”,在徽州祁门县“服农者十三,服贾者十七”、在南京“俗尚日奢,妇女尤甚。家才儋石,已贸绮罗。积未锚铢,先营珠翠。”、在浙江桐乡“余生长青镇,独恨其俗尚奢,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

当然,这些老百姓肯定是会被佐壬开除底层籍的。

毕竟在那些一口一个劳动人民不穿汉服的佐壬眼中,劳动人民只配穿抹布。

有图有真相:

低情商:我支持阶级固化。

高情商:劳动者都想着逃离劳动阶级,就别怪贵族们赐予你们996的福报了。

低情商:你们泥腿子不要太在乎外表,一个个穿的仙气飘飘,谁来为我们小布尔乔亚提供廉价劳动力?

高情商:劳动人民不穿汉服,汉服党不接地气,歧视劳动人民。

我又听说反汉服人士认为汉服党瞧不起劳动人民服饰?

抱歉啊,劳动人民穿的裋褐也比现在的很多夹克衫之类的衣服好看。

裋褐又叫短打劲装,不但是劳动人民服饰,游侠、武士行走江湖也常穿着,比如武松打虎就穿着裋褐。


另外,其实很多被知乎佐人批判的所谓仙服、影楼装,也确实是从劳动人民的裋褐流变而来的,从形制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其实用性和接地气程度且不论,无论如何确实是对于改造劳动人民服饰的有益尝试。

为什么旗袍不能当做华夏民族的标志性服饰,除了当代对于去满化的需求等因素之外,旗袍更有个致命的缺陷是没有男装,对应的男装是马褂(汉服崛起前一度叫唐装) ,这玩意太丑了……

当然,所谓的唐装马褂,终究是在清制马褂上美化的结果。美化之前是这个样子的。

有些知乎佐人对马褂改为所谓的唐装马褂唯唯诺诺,对汉服裋褐改为现代形制的武士服饰重拳出击,仿佛吾友安格玛大神一般。


user avatar   zhao-yao-jing-22-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论区又有人拿破坏民族团结说事。


那么,我话挑明了。


破坏印度教的团结,是恰恰是首陀罗们应该理直气壮的行为。


为了印度教团结,就竭尽所能地委屈首陀罗是吧?


婆罗门刹帝利的印度教团结,让婆罗门和刹帝利去维护。


一个帮助婆罗门刹帝利压迫首陀罗的印度教团结,居然还要指着首陀罗鼻子骂首陀罗破坏团结?


印度教的团结,那是婆罗门刹帝利该考虑的事。要首陀罗向婆罗门刹帝利让利来维护印度教团结?


欺人太甚了吧?


user avatar   merser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这算不算汉奸带路党?假设他们借助外来力量打败了满清,历史书该如何评价他们?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学的专业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的,因此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谋生方式,你的专业是你的一项谋生手段。

因此当别人选会计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是在他既定的能力和资源约束下,会计作为谋生手段,是他比较满意的,而评价一个谋生手段好不好,满不满意的标准当中,并不包括自己兴趣上喜不喜欢这一条。有些人喜欢一个东西并把这个东西作为以后的谋生手段,但喜欢并不是谋生手段成立的必要条件。我可以不喜欢这个东西,但不妨碍我用这个东西赚钱。

当我在比较高的性价比组合下赚到的钱,下了班,拿着钱去做我真正喜欢的东西,去真正按照我自己的意愿从事我喜欢的东西,那才是喜欢该有的样子喜欢不是把它作为自己每天吃饭的谋生方式,每天看客户和老板的脸色行事,你能喜欢的起来吗?


user avatar   ye-gou-zi-nuan-ye-mao-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的,因为如果中国成为最发达的国家那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都已经成为了最强,当中国的文化引领世界的时候,那么国家就会有意无意的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观念输出到世界其他国家,就想现在的美国。这是一个国家强盛起来的象征,也是保持自己霸权的一个方式(别说什么和平崛起,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太平洋虽然大,但是他只能卧着一条龙)。


当中国成为最强者的时候,白人会被歧视,中国会变得自负,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其实很强大的,从古到今都是。咱们大天朝在古代的时候不是也称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的部落为蛮夷吗,即便是到了清朝都快要死的时候也依然说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注意,是夷。宁愿骨头被打碎,也不愿意底下高贵的头颅,这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保证,永远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梦然想到这几年经历的思想变迁,我怎么感觉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大家想想中国从开放初期的对西方无限崇拜,到现在的对西方的某种嘲讽,这才是多少年的时间,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就已经经历了90度转弯

前段时间高晓松被喷偏向西方说话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一方面和中国年轻一代变得越来越自信有关系,也和高晓松他们出生的时代有关系,他们在树立自己人生雏形的时候碰到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情,那就是共产主义的崩塌(苏联没了),欧美文化和思想横扫整个世界,说实话现在想一想当时的那个环境里的中国人听绝望的,因为差距太大了,大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

举个例子,苏联解体的时候爆发了海湾战争,那场战争美国人告诉世界战争还可以这样玩,新时代的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场战争将整个西方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思想差距赤裸裸的摆在了台面上。所以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导致了他们对西方实际上是有点崇拜的,(其实高晓松算是那一代人里面相对来说对西方仰视程度比较低的,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在感受这么多年中国的转变)

同样的。人都是一波一波来的,当中国崛起改变世界的潮流其实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一代人而已,那白人至上的这种思想转变为中国人至上其实也就一代人的时间而已,

归根结底,这东西需要实力的证明


这么多的赞没想到,既然大家有兴趣听那就在说点题外话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对中国的利大于弊:

利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制度

说实话这次的疫情之前中国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美国开始发起了挑战,但是西方世界长达数百年的影响不是那么好转化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才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其影响真的很小,仅仅是局限于东亚地区,而西方的思想文化依然是整个世界的主流。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人家几辈子的积累凭什么你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就能超越,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这次疫情(截至目前为止世界感染人数已经破亿了)却给中国提供了露脸的机会,这个机会真的很不容易,它一下子将中央集权这个制度的优越性直接展示到了全世界的面前,疫情面前中国的人员组织速度,物资输送以及人员配和和西方世界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美国,毕竟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导),所以数百年来的政治制度的最优解(民主)开始有了松动,毕竟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很明显当前世界能抓老鼠的当然是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这次疫情是中国拓展地缘政治利益的一个绝佳机会,当前中国的疫苗已经问世,这个时候一手拿着疫苗,一手推广自己的影响力,岂不美哉。

第三:这是中国发展自身的一个绝好的机会,经济的发展不光要有出口,还要有内销,美国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经济的的消费能力,美国超强的消费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自己的经济地位,中国将来也会走类似的道路,打造一个超级消费市场,借助经济来扩大政治的影响力,疫情的到来直接将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能力一下子就直接干没了,但是中国因为控制的号,那现在为什么不开始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具有经济内循环能力的超级消费体呢,借助超级消费体的经济来推广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不要太爽

第四:那就是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早点实现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愿望可以提前实现了,这也是最直观的好处

第五:说实话一情之后整个中国的技术能力感觉应该会焕然一新(毕竟作为当前世界的工厂,当其他国家停止了转动,那么自然而然就只能将先进的制造能力向中国转移)

弊端:

前一段时间金刻羽被喷的很惨,但是感觉那姐妹无比的冤枉。具体为什么冤枉,我这样来解读一下。

她说中国应该支援世界防疫物资,当时好多人说她屁股决定脑袋,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是必须的。不知到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疫情让其他国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太依赖中国了,特别是制造业,一个疫情的肆虐让其他国家明白了全球化不是只有好处的。他们突然间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世界离开中国玩不转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有一个离不开的美国就够了,但是现在又出来一个中国,任谁都不想平白无故的多个爹,那怎么办呢,简单,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强吗,那我就自建产业链(不是全部建,是有选择的建造),这个现象说实话对中国的影响挺大的,制造业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很大,更别提咱们国家还在制造业升级的阶段。那这个时候中国怎样做才能阻断他们自建产业链的想法呢?简单,支援。(一个非洲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援助杀死了非洲。因为大量的援助让当地的工业会破产的,毕竟有免费的谁还愿意花钱呢?)。进行强力的支援,借助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向他们倾销防疫物资,直接将它们想要自建产业链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让他们的制造业胎死腹中。并且在支援的时候还能赚钱(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再便宜也不可能比之前的便宜),还能向世界宣传自己,打造自己大善人的形象,又能够促进自己制造业的发展,还能借助防疫物资寻求政治利益,这简直就是一箭五雕的事情,但是金刻羽提出来之后直接被喷的微博都关闭评论了。真心觉得这姐妹听冤枉的。直接被一圈无良的媒介给冤枉了。

上面说的弊端就是疫情让世界开始有意识的摆脱中国制造,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小小的挑战。

弊端二:

中国再也不能韬光养晦了,一个疫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影响力,自然你就不能按照之前的路子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我们和西方世界的对立就变得更加的尖锐了(思想文化军事)。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享受到的好处的就要减少了,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弊端。(美国对中国企业开始进行制裁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

弊端三:这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弊端

那就是贫富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记忆中挺大的,这次疫情毫无疑问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我们本就不容乐观的贫富差距。这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需要思考的事情。毕竟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史证明了一件事给,那就是只要中国不自己内乱的话他就是老大。说实话贫富差距这个对任何一个想要逐鹿中原的国家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你在保证竞争力的同时就很难保证财富分配平衡,反之也一样,所以怎样去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一个很是棘手的问题

弊端四:

疫情加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中国的参与了,但是需要问一句的是,中国自己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呢?我想还没有,毕竟疫情是突然来的

上面就是我补充的,都是瞎写的,大家就权当乐子看看就行了,别喷我就行。哈哈哈


再说一点,刚刚看到消息,中国2020年新生儿仅有可怜的1000万人,中国人口锐减将会成为中国将来最为头疼的事情,这个也是东亚三国最为头疼的事情。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一个比一个感人,但是美国的人口可是一直在增长的。

说句实在话,没有人,一切都玩完,还什么复兴,人都没了复兴还有个屁用




        

相关话题

  如果国家直接规定了汉服的形制和穿戴方法。可以解决近年来汉服的各种争论吗? 
  为什么日本人穿和服的时候没有人出来说穿和服行动不便,但是中国人穿汉服就这么多人出来说行动不便呢? 
  部分南方汉族缠头巾的风俗何时出现的? 
  如何评价汉服设计圈的现状? 
  最近《清平乐》等以其他朝代为背景的电视剧热播,清宫剧似乎有落寞的趋势,各位怎么看? 
  你们怎么看待穿汉服的男生? 
  如何看待“有缝纫机和机器裁剪就不算汉服”? 
  恢复汉服真的有必要吗? 
  宣传汉文化的男生为什么不留长发? 
  为什么汉服界那么仇视影楼陈朕冰,甚至超过了元清方阵的方文山?西塘有元清方阵照样参加,但一般排斥影楼装。 

前一个讨论
男性应该怎么解放自己(包括已婚有子女的男性)?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山东农业大学疑现女德讲座,宣称「相貌迷人穿着暴露女子易受性骚扰」,校方称未发现明显失当情况?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