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漫改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 第1页

     

user avatar   liu-xue-sheng-ri-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好,我是韩朵朵。

现在是流浪地球逃离木星之后,我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身体,科学家们给了我一个机械的身体,让我重新站了起来……



我遇到了一个能像姥爷韩子昂一样体贴照顾我的男人……



他时刻不让我忘记,我是谁,我们从何处而来!


地球充满危险,邪恶势力暗流涌动,但不管命运将地球的未来导向何方,

我们,选择希望!


我就是 阿丽塔·韩·朵朵-战斗天使!


皮一下赶快跑,等正式上映看了正片后再来更新哈~~


user avatar   li-xiao-57-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看了点映,效果意外的好,是我看过最好的日漫改了,大眼睛效果也不违和,原著作者和江南、使徒子都参加点映会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全场只有江南一个人拿到了原作者木城的签名......

第二张图里保安的神情真是一言难尽.......

这张图是群里转的,不知道是谁拍的,原作者如果要删除的话请联系我。

以下是原答案:


原著铁粉,吹爆《铳梦》!

不过鉴于好莱坞一贯改编日本漫画的质量......只能谨慎乐观了

这是龙珠电影版:

没错,那个炸毛的就是孙悟空,旁边是布尔玛.......

这是拳皇电影版:

........

这是超级玛丽:

这是死亡笔记:

.......

但愿这次的电影不要让大家失望吧~最后献上铳梦美图一张,强烈安利~


user avatar   wen-yu-19-98-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二十多年铳梦粉丝,我要对卡神说一句:漫改电影不容易,改编我理解,但美化钢铁城(废铁镇),剪去雨果要上撒冷(扎勒姆)的动机和背景,是电影剧情最大的败笔,也最为原著粉丝所不能忍啊。

自从2005年卡神宣布筹拍《铳梦》,我就对电影充满期待,也一直在向周边朋友安利这部原本在日本都很小众的漫画;十四年过去了,当我从电影院里出来时,心情非常激动,但也五味杂陈。

首先要感谢卡神,电影里面有太多神还原的场景和细节了,原著党满满的福利啊!且不说撒冷(扎勒姆)、钢铁城(废铁镇)以及机动球(死亡球)场馆这些大场景了,各类机体设定、运载工具、街道场景、武术打斗甚至很多分镜都是回忆满满,光这些东西就值得我二刷、三刷。

其次我也理解,拍一部好莱坞大制作电影要考虑太多太多的东西,原著粉丝的感受只是其中很小很小一部分,其他的包括电影分级导致的观影量、电影时长导致的排片率、电影节奏导致的人物故事背景压缩,以及女主名字的朗朗上口性等等。

(最大怨念!!!96年高一英文老师要求给自己取英文名,当时正好看到《铳梦》,我就决定英文取做Gally,直至今日。当知道铳梦女主改名叫Alita后,我的心情……)

这些年,看了太多漫改电影,深知漫改不易,因此也能以很宽容的心态来看待《阿丽塔》的上映,一些改编、一些bug也都不计较了,但开头说的两处大的改编实在不能忍,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普通观众《阿丽塔》观影感受,影响了剧情的铺展推动,降低了电影的档次。

其一:钢铁城(废铁镇)的美化

在原著中,钢铁城的整体感觉就是“末世废土”的一片人类聚居地。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译本钢铁城叫做铁渣街(废铁镇都是后译了):从天而降的废弃物堆积如山、街道污水横流、聚居地乌烟瘴气、罪恶肆虐,执法部门也不复存在,仅有一个西部牛仔似的通缉令制度来维持最低限度的治安;所有的人冷漠、颓废、迷茫,食不果腹,千方百计寻求刺激(死亡格斗和死亡球赛);官方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向天空之城撒冷(扎勒姆)制造和输送物资,以及制止一切物体进入撒冷(扎勒姆)。没人知道天上有什么、是什么样。

而电影中呢,钢铁城里熙熙攘攘、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积极向上,死亡球成了机动球(类似美国冰球、棒球职业联赛),青少年心心向往并在街头练习追逐,期望有早一日登上赛场,马卡克因改造失败到处杀人吃脑成了偶发治安事件。甚至街道充满了各种柔光,给人美好遐想。

WTF!!这样钢铁城你让阿丽塔的单纯、美好如何体现?你让依德医生的爱从何而来?你让观众对她的喜爱从何而来?甚至你让雨果向往天空、一心要去扎勒姆的执念,变得那么矫情、中二和不知所为。

是的,这是最致命的。主角的行为动机得不到解释,剧情推动就会很别扭,人物成长就会很乏力。

没有地面的污垢、就衬托不出天空的美丽,也就没法解释雨果的执念,也没法解释阿丽塔为何会爱上这个仰望天空的少年。

在末世废土中、在人性污浊中、在罪恶横行中,一对仰望天空的少年少女,他们的爱情才显得那么珍贵、那么美好;所以,在后来现实无情的击碎了梦想以及雨果的身躯,更突显现实的残酷、岁月的艰难以及爱情的珍贵。

(看到评论中有人觉得电影里没有美化钢铁城,我简单截几个图,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吧)

上图是女主和依德第一次与格鲁依卡什(马卡克)打斗后,双双身负重伤,依德抱着女主残躯,爬行数百米,穿过街区,到电话亭打电话向助手求救。肮脏的街道、冷漠的行人、困苦的流浪者、自残的卖艺人,斑斑血迹下的父女无人问津。短短的几个分镜就将末世废土的众生相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上图是机动球(死亡球)大赛中的狂热观众,纷纷伸出双手让明星选手切掉,用以装点,并以此为荣。有没有感受到那种末世狂欢、百无聊赖、拼死寻求刺激的废土文化气息?

而下图是原著中女主对雨果生出爱慕之情的场景,无论是场景、对白、内心独白还有分镜,都是那么美好而单纯,与废铁镇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对比,让人对这段感情不由得心生怜惜。

其二:剪去雨果要上撒冷(扎勒姆)的动机

如果说钢铁街只是背景,那么雨果真正的动机则是电影最为重要的剧情推动力,毕竟阿丽塔在电影后半部的所有行为动机都是受雨果影响。那么电影中怎么处理雨果的动机呢?

请原谅我目前只有一刷,只能根据台词简单归纳为:一个叛逆期的中二少年,有个与众不同的爱好——上天。为此不惜犯法肢解改造人赚钱、甚至引诱女友参加机动球大赛。后来因为良心发现(还是爱上阿丽塔了)跑去阻止队员继续“干活”,被猎人追捕;又不惜求助自己引诱去参赛的阿丽塔(此时阿丽塔正在实现他的梦想而努力),导致两人最终陷入绝境。被伊莲以生命代价救回后,不顾他人的努力以及女友的拼命,一门心思又去爬管道,又差点害死阿丽塔。

典型的美国青春片无脑中二男主,这么混乱的行为和前后矛盾的心理动机,导致观众对男女主爱情的疑虑,对女主行为动机的疑虑,甚至是电影剧情的怀疑。

这是最毁电影剧情的地方,无论观众看没看过原著。

原著中有一章专门来描写雨果的过去:哥哥是Factory的机械师,抚养雨果长大,雨果对撒冷(扎勒姆)的好奇也源于哥哥。哥哥凭借学到的知识,推断除了撒冷,太空中还有一个与主轴相连的太空城(耶鲁)从而保持稳定平衡,并推断宇宙中还有更加宏大的文明值得期待。这在末世废土中是怎样的一股清流啊!

后来哥哥因为想近距离观察撒冷以及连接主轴,准备制造热气球,结果被嫂子担心牵连而举报,最后被Factory通缉杀害。

年幼失怙,雨果从此走上了坑蒙拐骗的道路,直到有一天,看见器官店在售卖哥哥手腕,又重新激发起对撒冷的热情,用自己的手腕移植了哥哥的手腕,以示继承哥哥遗志,从此矢志不渝的走上了“偷窃脊柱”赚钱上天的邪路。直到黑大哥点明了,上天只能以人体器官的方式,仍不放弃。这才有了爬管道的场景。

最重要的是:在追求上天的过程中,雨果都是独自一人承受,从没主动牵连女主,更不会因此欺骗引诱女主参赛什么的,这可以说是原则问题——你可以中二,可以无脑,但绝对不能欺骗和吃软饭啊。

就这样,一个废土末世思考人性、追求理想、对抗强权的故事变成了未来世界两个中二热血少年的爱情碰撞。剧情以及档次下降不是一星半点啊。原本可以封神的电影,如今在剧情上漏洞百出,备受指责,不得不令人惋惜。

再次申明一下:就本片而言,我不是原著党,我也理解电影的改编。只是就剧情而言,电影在上述两点处理得不好才有感而发。说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希望《阿丽塔》能拍的更好点,观众多点、票房能更高点,这样才会有《阿丽塔2/3》什么的,真正的原著粉也就这点想法了。

最后,不管怎样,还是祝《阿丽塔》全球大卖吧。

————————————————————————————————————

二刷回来了,跟大家再梳理一些关键台词,帮助大家理解一下电影剧情。

先说说二刷发现的彩蛋吧——

彩蛋一:雨果朋友中那个亚裔麻花辫女孩的名字叫“可由米”。这是原著“堪萨斯”酒吧(就是电影里打群架的酒吧)老板的孙女,女主就是从格鲁依什卡手中把还在襁褓中的她救了出来,长大后也有很多戏份。估计电影里可由米以后没什么戏份了。

彩蛋二:依德跟踪通缉犯被发现,两个镜头的墙上都有汉字写着“危险”,字体、大小都不一样,哈哈哈,看来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危险高发地段。

台词原话我背不下来,只能梳理一下主要意思。

场景一:雨果带女主去教堂楼顶看撒冷,并诉说梦想。

雨果:我有一个梦想,要到上面撒冷去看看。上面好,不像地面像垃圾场一样。

女主:但是他们不让人上去。

雨果:可以上去,只要你认识对的人。而且,为了实现梦想,需要牺牲。

女主:没人去过上面

雨果:你就去过,你是依德从垃圾场捡来的,垃圾场的东西都是从撒冷下来的。

女主:我什么也不记得了,就算是,我也只是个垃圾堆里无人关注的女孩。(大意)

——原来电影还是交代了雨果的动机:地面就像垃圾场。看看,这就是钢铁城风格改变的坏处。要是原著也算说得过去,但电影里的钢铁城?抱歉,你还是中二了。

二刷时我仔细观察了钢铁城的每个镜头,至少能达到国内三线城市的水平,街上行人井然有序,三五成群,有带耳机的、有卖唱的、小吃摊、公共电视等等,在橘黄色的柔光下,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末世之后 能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平,你就烧高香吧。垃圾场?不知道电影里的雨果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场景二:女主装上狂战士身体,跟雨果见面,然后初吻。

女主:你介意我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吗?

雨果:你是我见过的人里最有人性的。

——好吧,这句话放在原著那个末世废土里没问题。电影里嘛,哼哼……阿丽塔,你还是图样图森破啊。

我其实并不是反对这样的爱情动机,少年的初恋总是莫名其妙,我也理解。但这样的理由大大降低了女主的魅力以及剧情的可看性。

场景三:雨果和维克多谈完理想、喝完酒后第二天早上。

女主:你真的要去撒冷吗?

雨果:不是马上走,还没挣到足够的钱。

女主:你还要挣多少钱?

雨果:九万。

女主:……(省略)为了你我可以做任何事,一切。我可以把我的心脏给你,这个心脏(balabala),卖了钱,咱们两个一起去撒冷。

……中间省略

雨果:维克多让你去次级联盟试训,你一定能成为明星,夺得最终冠军,就能免费上去。

女主:我不去。(笑)除非你当我的教练。

场景四:维克多和绮莲在试训比赛VIP室交谈。

维克多:雨果把她送上门来了。

绮莲:你承诺他什么了?

维克多:当然是送他去撒冷。

——评论中有人质疑雨果不是诱骗女主。当然雨果主观肯定不是诱骗,他在转述维克多的承诺。但他跟维克多这么多年,他能不知道维克多是个什么人?动之以利,晓之以情,结果女主就被卖了。

当然,结果就是贡献了电影最燃爆的一幕精彩打斗,但这是女主有本事啊。本事差点呢,不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吗?这点雨果无论如何洗不白的。

场景五:试训比赛前,雨果电话女主稍晚去看比赛。

雨果:我晚上晚点去看你的试训。

女主:你去干嘛了?

雨果:我去阻止其他人。

女主:为什么?

雨果:因为我爱你。

——逻辑很混乱,不然就是太伪善。怎么说?这话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女主答应参加试训后去说,维克多承诺送他去撒冷了去说,女主答应可以抓通缉犯挣钱后去说。我没法不怀疑你的诚意啊。

我甚至可以理解为:我可以上天了,必须排除隐患。同伙必须收手,不然失手会牵连我。

真爱是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是索取。雨果从头到尾为女主付出什么了?要求倒是一堆:为我去参赛,快来救我啊等等;付出就是去阻止同伙,以绝隐患?没准别人也想赚钱上天啊,你以什么立场去阻止别人呢?

为什么这段爱情没法让观众产生共鸣,里面掺杂了太多雨果的功利心,让人难以赞同啊。

场景六:雨果被依德、绮莲以换头术拯救了回来。父女对话。然后boss对决。

依德:要上撒冷唯一的办法就是成为机动球最终冠军……我怎么知道?我和绮莲就是从上面流放下来的……负责流放的人就是诺瓦。

女主:我要去做一件事,雨果你要等着我,都是我的错。

场景七:杀死维克多前的最终对话。

女主:你根本没想送雨果去撒冷,对不对?

维克多:不不不,可以上去的,就像绮莲一样……

——逻辑还是很混乱啊,看得我很懵。女主为什么自责都是我的错??参加试训、肢解人被通缉追杀,都是雨果自找的,跟女主有半毛钱关系?

要说有关系,女主在酒吧嚣张,惹来扎潘的报复,那也是冤有头债有主,找扎潘啊?跟维克多有什么关系?

在原著中,即使维克多在两人面前点明了只能以器官方式上撒冷,女主最终也没杀维克多。再怎么人渣,在这件事上他也只是欺骗了雨果,钱还在雨果手上,走邪路挣钱也是自愿的“牺牲的,维克多有罪,但不致死。

怎么到了电影里就强行智商下线,迁怒于人,制造最终Boss战呢?

要打也行,好好打吧,打他个天翻地覆,地动山摇,观众也买单。结果女主在挨了一抓后,强行回忆杀:格鲁依什卡,三刀(两刀斩爪,一刀两断),维克多,一刀穿心。没了。

这么多我都忍了,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本文原点——我不是原著党,改编没关系,bug也没关系,把钢铁城风格废土化、把雨果的原著动机交代一下,剧情就会好很多,起码能自圆其说了。


user avatar   zhang-xiang-peng-2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2005年卡梅隆将自己的剧本交给罗德里格兹开始算起,《阿丽塔》这部影片从筹备到诞生,总共经历了十四年。

这期间,科幻电影界至少经历了两次大的革新事件,其一是2009年卡神本人惊世骇俗的《阿凡达》,掀起了3D电影的浪潮;其二就是2008年上映的《钢铁侠》,拉开超级英雄电影宇宙时代的帷幕。第二个事件的影响一直到2012年《复仇者联盟》上映,漫威宇宙第一阶段圆满成功的时候才逐渐显现出来。由此之后,关于“超级英雄电影是否归属于科幻电影”的争论在科幻界和电影界都没有停止过。

对于卡神来说,他显然是认可将超级英雄电影归属于科幻电影的。不过他也说道,“希望大家能够尽快对《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电影感到厌烦……关于科幻片,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可以讲。”

《战斗天使:阿丽塔》就是这样一个“其他的故事”。在詹姆斯·卡梅隆、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以及幕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拥有一双水水汪大眼睛的CG少女“阿丽塔”终于在大荧幕上被呈现出来。她来自26世纪的“钢铁城”,是一名拥有超级核心、身负失传绝学“机甲术”的神秘少女。她被一名医生收养,在钢铁城中成长,逐渐发现自己身世的真相……

2019年2月22日,《阿丽塔:战斗天使》正式登陆国内院线。我有幸在2月19号提前观影,并且见到了本片的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和主演克里斯托弗·瓦尔茨。作为一名忠实的科幻爱好者和卡神粉丝,我对《阿丽塔:战斗天使》期待已久。然而本片前期北美的媒体口碑令人堪忧,烂番茄新鲜度一度只有37%,大多批评其剧本草率、人设不佳。因此,抱着稍低的期待进行观影后,我发现——烂番茄上的批评真的是有道理的……

《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特效制作毫无疑问是最为顶尖的,尤其是在CG人物的面部效果以及机械装甲方面。相比原作的日系卡通画风,影片中的纯CG角色和高质量的写实特效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每当阿丽塔从空中跃起紧握拳头之时,她咄咄逼人的眼神仿佛要随着拳头一起洞穿银幕。寒气逼人的铁链长刀则配合细致入微的机甲反光,与钢铁城的破败环境融为一体……影片中还有大量令人影像深刻的细节特效,无一不彰显出这部影片在视觉效果上的标杆式成就。

更令人惊叹的是影片所呈现的世界观。《战斗天使:阿丽塔》改编自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的赛博朋克作品《铳梦》,因此片中充斥着各种常见的赛博朋克元素——比如改造人、机械义肢、独裁的上层阶级等等。在漫画中,加里(既阿丽塔)于下层居民聚集的废铁镇(钢铁城)被医生救起,废铁镇的上空就是代表着权贵阶层的悬空城市萨雷姆(天空城撒冷)。这种具象化的阶级对立设定在最近的科幻电影中屡见不鲜,它们大多会成为故事的主要矛盾发生点,成为被主角扭转的目标(如《逆世界》《极乐空间》)。但在《阿丽塔:战斗天使》中,天空城并没有作为故事的主要矛盾发生点,而是在暗中掌控一切,对下层世界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式存在。片中的角色大多对天空城充满不同程度的憧憬,然而上升的渠道不是自我牺牲就是血肉搏杀,他们往往拼尽全力却不可染指,以悲剧性的命运收尾。既凸显出阶级壁垒的残酷,也有利于铺展更加宏观的剧情路线。这种深刻的世界观塑造源自《铳梦》原作的作品深度,也得益于影片创作团队在视觉上的出色营造。

在如此惊艳的视觉效果加持之下,《阿丽塔:战斗天使》本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科幻电影系列的开山之作,却因为在剧情层面的失败而成为一部尴尬平庸的爆米花电影。片中的角色充斥着莫名的动机、羸弱的情感以及突兀的转变。以男主雨果为例,他只是带着阿丽塔在钢铁城兜风玩乐,就收获了她的芳心。他不勇敢,不聪明,不真诚,既没有影响阿丽塔对世界的观念,也没有在战斗中给予阿丽塔足够的支持。因此,他与阿丽塔的感情发展毫无特性与层次可言,甚至一度让我如坐针毡。这个角色最大的作用就是介绍世界观,以及不断让阿丽塔陷入危机,是一个标准的剧情推动型角色,却承担了阿丽塔至关重要的感情寄托。雨果在原作中对标的是向往天空的流浪少年尤格,电影倒是很好地还原了阿丽塔对他执着而任性的爱,但却没有刻画出尤格悲惨的身世以及对梦想的执着,因此使两人对彼此的爱与信任如同空中楼阁,自然也难以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之后惨烈的生离死别之中。

而另一位对阿丽塔有至关重要影响作用的依德医生,前部分还能展露出慈父与严师的面孔,在知晓阿丽塔的身世之后坚持不让她化身为“战斗机器”。但从中期阿丽塔一场任性挑事的战斗之后,却忽然改变了立场,为她换上了强大的身体。医生的观念改变其实是符合剧情的,但是缺少情感的铺垫。在给阿丽塔换完身体之后,医生这个角色也彻底沦为了酱油。片中对于二人的情感描写自此腰斩,使得他和阿丽塔的“父女”之情大打折扣。

正派角色不够精彩,反派角色也是典型的纸老虎。他们不仅话多,而且弱如草包(这一点我也吐槽过《头号玩家》)。影片过早地展现出阿丽塔的超凡实力,却没有给他匹配对应的敌人,唯一造成过威胁的大块头机器人实质上是个阶段性的经验宝宝。阿丽塔从未陷入过真正必死的险境,因此也难以让人感受到她的危机与成长。而片中的高潮部分机动球追逐战,也仅仅只是达到了视觉上的“高潮”,并没有带来情感上的升华。这对于影片节奏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

阿丽塔对于“自我”的探知,对自身组成(机械和肉身)以及使命的探寻,本身是原作中最为核心的主题,却在影片中被无意识地弱化,变成了一个少女的成长经历。这样的剧情改编使得《阿丽塔:战斗天使》与其说这是一部具有哲学思辨性的赛博朋克科幻电影,不如说更像是标准化的超级英雄起源电影。其实这也是好莱坞漫改电影的趋势——人性的部分被无限放大,神性的部分荡然无存。2017年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尽管它们在视觉和氛围上还原甚至超越了原作,但是为了照顾市场而牺牲掉了大部分具有哲学深度的内容,这显然是令人遗憾的(尤其对于原作粉而言)。

阿丽塔有着不属于人类的面孔,以及超脱于凡人的能力。在我的期望中,她应该是坠入凡尘的天使,而不仅仅是有着少女心的战斗盔甲。就像我在短评里吐槽的那样,《阿丽塔:战斗天使》,战斗部分做足了,天使部分却做糙了。

总体而言,《阿丽塔:战斗天使》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科幻片,却没有在“科幻电影”的历史上迈出更深刻一步。这让我不禁反思,近年来的许多有名导光环加持的科幻大片,都过于迷恋对庞大世界观的塑造,往往都有着恢弘壮丽的设定以及相当精巧的画面细节,却在人物情感和故事逻辑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这些电影包括沃卓斯基姐妹导演的《木星上行》,迈克尔·贝导演的《变形金刚5》,吉尔莫·德尔·托罗制片的《环太平洋2》,吕克·贝松导演的《千星之城》,以及彼得·杰克逊监制的《掠食城市》等等。它们无一不是投入巨大成本、经过好莱坞级工业铸造的大型电影。事实证明,工业可以保证它们在视觉和想象力表达上做到极致,却无法保证做到故事和人物的充实。反而是近年来不少投资规模较小的科幻片,如《降临》、《机械姬》、《她》等等,不以特效作为噱头,而是通过剧本的创意和深度获得了众多好评。毕竟再好吃的爆米花吃完就只剩米香,但触及心灵的震撼与情感却可以在脑海中久久回荡。

《阿丽塔:战斗天使》会成为卡神的滑铁卢吗?截止2月21日,《阿丽塔:战斗天使》在IMDB上的评分为7.8分,北美票房4700万美元,与1.7亿美元的成本还有不小的差距。我马后炮式评价一番:虽然罗德里格兹的cult趣味很符合《铳梦》原著的调调,但他作为一名长期指导B级片的导演,对《阿丽塔:战斗天使》这种科幻大片的掌控确实还有欠火候。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卡梅隆亲自操刀本片,至少在情感递进和影片节奏层面会好很多。此外,卡神为了宣传本片不可谓不尽心尽力。在优质特效和卡神情怀的加持下,本片的海外票房应该不至于太差。个人预测,国内票房可以到10亿RMB左右。

但是平心而论,《阿丽塔:战斗天使》的成片确实有点打击我个人的热情。当今科幻电影界,雷公已老,诺神转道,老斯沉迷玩票。除了冉冉升起的牛蛙和嘉兰,独树一帜的科幻导演确实难寻。卡神之外,科幻电影的未来何去何从?在2月18日的《阿丽塔:战斗天使》首映礼之后,詹姆斯·卡梅隆与国内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来了一场“科幻对话”。这场对话主题为“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对话刘慈欣”,沿袭了去年卡神亲自操刀的访谈类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的风格。二人在一通商业互吹后,探讨了关于科幻电影未来的问题。在谈到科幻片发展时,卡神说道:

“我觉得科幻片有很多不同类型,从荒无人烟的逃亡到非常黑暗的世界。我们回到你的书,大篇幅说到社会如何进化、技术如何突破、宇宙如何运转,当然其中也有黑暗、自然、人性的部分,以及自然和人的对抗。我更想看到乐观的东西。什么样的构架可以带给我们乐观的心态。但我们最终要解决的是心中的恶魔。我个人是乐观主义者,但我想在电影中看到乐观的人物、乐观的部分……如果要探索人性或者是人类意识,或者是人类未来文明的探索,不要从商业化的出发点出发,要更纯粹一点。”

我们欣赏属于电影工业的部分,也欣赏属于电影艺术的部分。而对于广大的影迷群体来说,大家最喜闻乐见的还是《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这样兼顾视觉与情节的科幻电影。所以归根到底,最能体现电影价值的,永远是灵光乍现的天才创意,以及不断打磨的匠人之心;而最能打动观众内心的,始终是片中角色的真挚情感,还有皮囊之下的深度内涵。我相信卡神接下来还有机会延续他的传奇,也相信《阿凡达》会成为继《星球大战》和《异形》之后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系列。

祝《阿丽塔:战斗天使》好运,祝卡神好运,祝科幻电影的未来好运。


user avatar   dreamcrow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到了喜闻乐见的关键词时间,因为熟悉,才敢这样写。一定要看过电影才能读这篇文章,涉及大量剧透,而且很深入。


关于原著《铳梦》更多的内容,故事和角色解析,请参考旧作:





作为《铳梦》的超级粉丝,这部《阿丽塔:战斗天使》(如下简称《阿丽塔》),起码个人是满意的。



但并不代表电影有多么好,在技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的条件下,电影本身个人感觉有些波澜不惊,尤其是故事和角色状态。所以这里从单纯的欣赏角度,电影值三星,看看场面就行。之所以多给一星,是因为原著情怀。







电影中不少情节和场面是完全还原原著的,作为粉丝非常兴奋,所以要加分。而对于非粉丝观众来说,可能对这个故事不会有那么深刻的印象。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结合原著,来分析故事和角色,并不是为了挖掘电影的潜力,而是介绍大量原著背景,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某段情节和相关角色,让各位明白为什么这样拍,以及角色更明显动机。



同时也能让诸位梗了解原著背景和故事,推荐一下《铳梦》这套漫画,真是超爱。(不是《铳梦:火星战记》和《铳梦Last Order》,仅是第一部)







漫画中对阿丽塔的角色塑造是呈现进阶状态的,从而使得《铳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以及好几个篇章,电影是比不了的。如果按照漫画中的发展故事发展,我们就能清晰的看出该角色的成长,以上半部分为例:



★第一幕成为赏金猎人大战格鲁依什卡——战斗天使第一战,在历练中成长,展现出统治级的战斗力,毫无对手;

★第二幕爱上雨果重创扎潘——堕入爱河,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挽回向往天空少年的内心,悲剧已成,生活失去了意义;

★第三幕参加铁球大战——目睹杰秀皇作为人的尊严与至高无上的意志力,她被击败,重新找到了新生。

★第四幕扎潘魔化归来——英雄变成了替罪羊,阿丽塔孤独的走向荒野,曾经一切美好终成“优雅的回忆”



电影对前三幕进行了整合,未尝不可,这样的改编其实融合的不错了,但缺少了原著对角色进阶成长的展现。毕竟电影只有100多分钟,有所取舍也是在所难免。



最后啰嗦一下电影的技术水平,大家都在说,这里只是补充两句:机动铁球大战、战斗场面是燃点和爆点,但个人最喜欢的是堪萨斯酒吧大战,因为在CG角色和真人混打的片段里,技术水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是让人信服的。好莱坞电影,比起运用技术,创造技术才是最值得肯定的。







(关于角色名字,由于市面上流传了三个版本的角色名称,包括港版漫画、台版漫画、电影版,三版的角色名字都不太一样,凯丽、加里、阿丽塔;铁士代诺、德斯丁·罗亚、诺瓦等等,足以把观众绕晕,这里不管其他了,只以电影为主,还有沙雷姆城,电影也中直接翻译成撒冷城)










1、改造人:人类的世界

改造人就是“赛博格”(Cyborg),又叫义体人、生化人,这个概念很多科幻片里都出现过,用机械替换人体的一部分,联接大脑与机械的“人类系统”,比如《机械战警》中的墨菲、《正义联盟》里的钢骨都属于改造人。







不要觉得这个词很高深,或许在《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等片中,关于人与机器人之间模糊的界限是深邃且烧脑的,但在《铳梦》乃至这部《阿丽塔》中完全不存在。原著的设定很单纯,最初界定了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



无论是肉身人还是改造人,只有你有人类大脑,都属于“人”。说白了,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只要你脑子还在,那还算个人。









在钢铁城、人体所有部位都可以被机械替代,只有大脑,是代表“人类”的唯一标志,不可替换。这正是原著(前期)相对通俗的地方,虽然意识超前,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泾渭分明,电影也保留了这一设定,(钢铁城居民与撒冷市民的对比,那就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所以,《阿丽塔》中出现的那些奇形怪状的家伙们,不是机器人。而是人类



尤其是机动铁球里那帮货,车型的、龟型的、爬虫型的五花八门,但无论身体变成什么样子,他们奇葩外表内都拥有人类大脑。我记得当时看漫画的时候,就琢磨,这人都变成那副吊样儿了,还活个毛啊。







至此,如果哪位朋友看到有人将阿丽塔称呼为“机器人”、“机器少女”等等字眼,那么那人就是外行,根本没搞懂《阿丽塔》的世界观,所述文章也不要信,就tm忽悠。



电影的世界观,是一个肉身人与改造人混居的人类世界。



比起原著,电影中大大削减了改造人的比例,因为原著中整个钢铁城没几个肉身人,遍地都是形形色色的改造人,所以当依德去拜访诺瓦,后者的女助手见了依德兴奋的不行:卧槽,好久没见肉身男人了,今晚要不来一发。。。







PS,脑死亡

在故事世界观的科技水平下,无论受多么重的伤,只要没有“脑死亡”,均有机会被救活。甚至更高明的技术,比如诺瓦掌握的技术,只要脑子没有受到大的损伤,即便“死”了很久还是有机会被搞活过来,这就属于黑科技了。



原著后面的故事中,被撕碎只剩下一个脑子的扎潘,被肢解剩半个脑袋的依德,都在诺瓦的黑科技下活了过来。










2、钢铁城:不再破败的未来派

我看《铳梦》原著中,这个地方被翻译为“废铁镇”,电影中叫做“钢铁城”。不仅仅是翻译不同,风格也变了。



原著中的钢铁城,破败不堪,废弃工业金属氛围下,肮脏、拥挤、狭小的街道囊污纳垢。这里充斥着人性的黑暗,猎人勇士和罪犯一样热爱杀戮,民众最爱的节目是死亡角斗和机动铁球,只有这样,阿丽塔、依德等人才会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就是典型的“脏科幻”范儿。



相比之下,《阿丽塔》中的钢铁城则明亮了许多,也干净了许多,甚至青春了不少,虽然有着不少废弃的场景,但依旧是未来派大都市的风格,视觉效果和美感出众,但这一点原著粉可能不太喜欢。







编剧+监制卡神是非常擅长营造原著中的工业氛围的,比如《终结者》中描述的那些肮脏的未来世界,以及《异形2》中废弃的殖民地,跟原著中的钢铁城风格大差不差,而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就更别提了,《杀出个黎明》《罪恶之城》里那种阴暗破败的风格更是其长项,但为何电影中就变成这样了呢?



很简单,片方的原因。毕竟电影是PG-13级,还要面向更主流的观众,只能改变一些设定了,最起码场景让人舒服一点,否则脏兮兮的钢铁城、阴暗潮湿的环境受众面太狭小。







话说回来,原著《铳梦》那风格绝对少儿不宜,太血腥暴力。不说别的,前文说了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让一个人真正死透了必须摧毁其大脑,所以漫画中随处可见的就是爆头、开瓢,那是真正的血腥。



电影中表现只是一些机械躯体的损害,断肢、掉头,血液也变成了蓝绿色,已经可以了,机械级别的重口味









PS,脏科幻

说到“脏科幻”,有一位导演特别适合这个风格,就是《第九区》那位尼尔·布洛姆坎普,他所有的电影(包括短片)的脏科幻范儿,跟木城雪户《铳梦》中的钢铁城几乎无缝连接。当然了,这位肯定也看过原著漫画,他的《极乐空间》(马特达蒙主演)就是模仿了《铳梦》“天上天下”的对立设定。










3、阿丽塔:名字来源/第一幅躯体

“阿丽塔”的名字来源和第一幅躯体的来源,都是电影原创。依德没有女儿,也没老婆,绮莲曾角色也是原创。







原著《铳梦》中,女主角叫做“加里”(GALLY,台版漫画翻译成凯丽),而“加里”这个名字,漫画里是依德死去的宠物猫的名字,还是一只公猫







“阿丽塔”来自于漫画西班牙版的译名,译者Fred Burke的解释比较任性:Gally在西语中比较寻常,配不上这部漫画的深度。关于“阿丽塔”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其一,译者曾经看过的一部1921年拍摄的科幻电影《 Aelita: Queen of Mars 》(火星女王艾丽塔),就有了阿丽塔(ALITA)这个名字。这个争议的做法属于典型的“夹带私活”,私生饭实锤,但这个名字确实就成了女主角在西方流传的名字。







★其二,漫画最后部分,诺瓦给女主角植入了假梦,相当于平行世界,梦境里女主角是被诺瓦捡到的,依德则是诺瓦的助手,变成了乖乖女,名字就是现在的“阿丽塔”,而那只叫加里的猫没死,一直活着(上一幅猫的截图就是梦中出现的内容)。







既然依德没有女儿,阿丽塔的第一幅躯体,镶着花纹的女性义体,最初的主人也是路人甲女性——是连环杀手的一位牺牲品。






漫画中该女子被爆头死亡,第二天阿丽塔就换上了死者的躯体,才使得女主怀疑依德的身份。除此之外,电影基本还原了原著“阿丽塔跟踪依德的动机”,连依德受伤的手臂都还原了。(其实依德只是赚取赏金为了给阿丽塔买躯体零件)







电影之所以这样改动,其实是改变了二者的情感关系,漫画阿丽塔对医生的爱慕情感相对复杂(亲情+恋父),且贯穿了故事主线,而电影进行了简化,二者就是单纯的父女关系,为了突出这一点,才原创了女儿的梗,个人认为这个设定而衍生出的情感关系比较原著要好。







漫画前半部分,二者也很像父女关系,依德起初想把阿丽塔打造成乖乖女。







但当他作为赏金猎人被阿丽塔发现后施以援手化解危机,以及随后两人的一次关于“我想保护你的纯洁/沿着我的期望发展”还是“我要拥有自己的人生”的争吵,让依德意识到,她有战士的血液和命运。



绮莲这个角色,个人则认为没什么必要,电影中这位毫无存在感,最终只是被感化了之后转变立场,典型的美式正能量,不喜欢。(这人应该是死了,虽然诺瓦有能让保持完好的大脑复活的黑科技,但也是漫画后半段才出现的,再说这个角色也没啥复活的必要)



PS,依德

《阿丽塔》中,最还原的角色就是依德了,无论是瓦叔的长相还是角色人设,除了年龄比漫画大一些,几乎是神还原啊。







但只有一处个人认为是败笔,就是他对机动铁球立场的转变,自己的女儿因为这项运动死亡,前半段斩钉截铁的让阿丽塔远离机动铁球,能看出他对这项运动的恨,但转眼间毫无征兆的到现场帮助阿丽塔助威,这是180度大转弯啊,没有突出上述一个“父亲”内心的纠结。虽然不算大bug,但感觉很别扭。






4、机动铁球:杀戮游戏

电影中的精华,视觉效果极佳,看得令人激动万分。在漫画中也是一个独立的篇章。



漫画中机动铁球出现在第三幕,也就是雨果死后,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阿丽塔离家出走,来到钢铁城西部地区,这里流行机动铁球大赛,自暴自弃的阿丽塔化身杀戮天使,依靠残忍的竞技麻痹自己,直到依德找到了她。为了带回阿丽塔,依德委托帝王杰秀皇战胜阿丽塔,让她“清醒一点”!







电影展示了一场杀戮预赛,这是电影的原创,但在之前,阿丽塔和雨果第一次观看比赛的时候,帝王杰秀皇惊鸿一瞥(电影中该角色的译名想不起来了),其盔甲外表也是还原漫画雨果说他最有希望夺冠军,实际上低估了他,漫画里这位是战无不胜的帝王。







此外,赛场上,未来阿丽塔的几位对手,包括暴君阿鲁西斯特、破坏王、红疾风等都有展示。比如下图这位,破坏王,被阿丽塔打服,成为阿丽塔的盟友,并且管女主角叫“大姐”。







最后阿丽塔联合这几位高手组队,一同去挑战杰秀皇,结果除了阿丽塔之外,其他几位都被帝王秒灭。







PS,制式躯体+大马士革刀

阿丽塔在漫画中参加机动铁球时,并没有穿着狂战士身体,因为原著中参加机动铁球的选手不是穿溜冰鞋,而是一副参赛躯体,脚就是车轮所以必须要换身体。







大马士革钢刀也是阿丽塔的铁球老师委托匠人打造的,并不是抢扎潘的装备(原著这种扎潘也有一把类似的刀,更像匕首,刀柄上有他的图腾标志)。






5、机甲术/狂战士:死亡代言人


“机甲术”是一种火星古武术,是阿丽塔的标志。







原著漫画中的设定,机甲术其实是源于地球上的武术。



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咏春,太极,日本的柔术等等,这些古武术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的格斗术。当人类开始迈出地球后,人们开始追求在零重力下也能发挥威力的拳术,于是,Tai Do(应该可以翻译成“泰斗”)这种从空手道发展而来的格斗术,也被融入了进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而来的这种格斗术,属于近身小型格斗术。





又过了些年,还是在火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男人,他的武术横扫火星,没有任何(机械)人是他的对手。但是这个男人并没有像李小龙一样为自己的流派命名。此事,发生在铳梦故事开始的300年前。之后,这个男人的门徒将这门武术命名为机甲术并发扬光大,机甲术开始在火星流传下来。



狂战士是一套躯体,注意不是可盔甲而是身体。







漫画中狂战士的来源,可跟阿丽塔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阿丽塔并不是诺瓦口中大战后遗留下了杀人兵器。



这套躯体和废弃的宇宙飞船是依德发现的,漫画中给出的信息,这时一艘来自很久以前宇宙战争的战斗艇,跟阿丽塔的前史战斗和身份没有关系。飞船中狂战士身体的主人大脑已经毁灭,只留下了这副身体。用依德的话来形容:“这是现今已失传的高度工业技术和专业工艺所制造出来的艺术品”。







这倒是与原著对狂战士躯体的描述类似,但随后依德却发现这是一件可怕的战争武器:“根本不应该被造出来”。所以这副身体一直被依德丢在地下室,直到等来了新主人阿丽塔。







不过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讲狂战士的过去与阿丽塔联系起来的设定,不但让二者的勾连更加紧密,也让阿丽塔的前史更加富有传奇色彩,使得她成为电影中人人想要得到/诛杀的对象,电如此改编,我觉得还行。



电影中对狂战士机甲的还原非常到位,原著中她拥有这副身体几乎刀枪不入,还可以发射粒子光束(就是电影中的蓝色火焰)。阿丽塔对雨果产生感情后,她也因为这副力大无穷、无坚不摧的躯体感到困惑,因此漫画这套单行本的副标题就叫做《钢铁处女》。







PS,身体的惨案

随后的故事,《铳梦》的故事因为狂战士躯体闹出了大事件。因为阿丽塔在参加机动铁球时,因为联盟规定,她换了身体,狂战士被放置在杂物室里,渐渐被人淡忘。后来铁球工程师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买主就是诺瓦。



依德打听出了买家,去登门拜访诺瓦打算买回狂战士,没想到却出事了,这是第四幕的开场!










6、格鲁依什卡:悲情第一人

漫画中叫马卡克,阿丽塔第一个boss级对手,也是全书第一个悲情角色,电影中被大幅削弱,变成了傀儡和杂兵。







首先电影还原了格鲁依什卡大虫子一样的身躯,只能寄生在各种身体上,但并没有展示其背后的故事,漫画中的这位,堪称人间悲剧指南







漫画中,格鲁依什卡被母亲生在了厕所里,在恶臭的下水道长大,他向往外面的世界,却被人用火恶意烧成重伤,临死之际,诺瓦从下水道捡到腐烂的格鲁依什卡,给了他一个大虫子身体







这是诺瓦在漫画前半部分作为事件始作俑者的首次出现,前半段他没露面,却影响了故事走向。诺瓦“帮助人”动机不纯,都是出于大脑实验目的,漫画中格鲁依什卡是他三个实验对象之一(另外两个是杰秀皇、扎潘),虽然重获新生,但诺瓦在他脑子中动了手脚,为了维持生命格鲁依什卡只能吸食别人脑髓,他对人脑的渴求如毒品一样,所以他成了杀人犯。







且格鲁依什卡跟工厂和机动铁球都没有关系,是一个独行罪犯。




▲与电影类似的是,阿丽塔跟格鲁依什卡进行了两场战斗,第一场是阿丽塔初战,地点在街头,结果两位的身体都毁掉了,依德也险些丧命。电影中这段内容除了场景换了之外,几乎同步漫画,尤其是半个身子的阿丽塔用手臂戳瞎格鲁依什卡眼睛的一连串动作,超还原!







回去之后,阿丽塔换上了狂战士身体,格鲁依什卡则偷袭了死亡角斗士冠军,抢了他的身体,从而有了超震动调节链条手右臂武器(女主角生活的地区并不流行机动铁球,而是死亡角斗,机动铁球在钢铁城西部)







▲与电影不同的是,阿丽塔与格鲁依什卡的下水道之战是两位都换了高级装备,并且一开始二位势均力敌,可见格鲁依什卡真的很强。直到阿丽塔偶然激活了狂战士的“离子喷射”(电影中的蓝色火焰),才重创格鲁依什卡。







临死前,这个大怪物透露了心声,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并告诉阿丽塔终于等到了能终结自己生命的人,这种生不如死的生活总算结束了,阿丽塔竟为他留下了眼泪。







PS,狗狗

格鲁依什卡并没有杀狗,漫画里小狗一直在,活了很久。大战中还帮了阿丽塔,把插进格鲁依什卡眼睛中的手臂拔了出来,造成后者失血。电影这么改,可能是避免了一些卡通化的情节,也为了渲染这个家伙的邪恶吧。










7、扎潘:复仇的季节

如果说格鲁依什卡的身世可怜,那么扎潘就算是可悲了。







该角色人设和故事,与漫画高度一致,包括不敢应对格鲁依什卡,被阿丽塔揍,然后伺机报仇,用“钓鱼执法”的方式抓住了雨果的把柄等等,尤其是他抢夺雨果的“头颅”,被判有罪后,被阿丽塔“砍”下了脸,都是漫画情节。







不过该角色的故事远没有展开,他主线故事是机动铁球之后的第四幕,是 《铳梦》的全漫画分水岭(从赛博朋克过度到柴油朋克),也是阿丽塔离开钢铁城的契机。







(如下内容可能是下一部的故事线,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扎潘成了通缉犯,由于面孔被毁,让他逃走了。他流浪到西部,与一名美丽的女子相爱,忘记了过去,与妻子过上了平静的日子,但阿丽塔成为了他埋藏在心底的梦魇。直到有一次,他在电视上偶然发现机动铁球冠军赛中的阿丽塔,激发他的梦魇,暴走中失手杀了妻子,悔恨之余他把怨念归咎于阿丽塔,回到钢铁城报仇。







第一次报仇,扎潘结局很惨,阿丽塔没有出手,但扎潘站在他面前,也不敢下手,随后扎潘被追捕他的老猎人被给撕碎了,身体碎片被下水道冲走。







他的残骸被诺瓦偶然捡到,大脑得以存活,凭借后者高超的科技和扎潘本人的执念,扎潘的大脑与狂战士躯体结合,狂战士被100%激活,变成了巨大的怪物。







扎潘狂战士回到了钢铁城,毁掉了一切,在这场战斗中,包括依德在内的大部分出场角色全部被杀,钢铁城居民认为阿丽塔是招来魔鬼的罪魁祸首,她被赶出了钢铁城。







最后,阿丽塔拿着大马士革刀、依德的喷气式铁锥,诺瓦给她的细胞破坏枪,在与扎潘的殊死搏斗中,阿丽塔给自己注入了细胞破坏液,与扎潘同归于尽。









濒死之际,扎潘想起了妻子的话:“你不是做出那种坏事的人”,他呼喊着最爱女子的名字,带着一身罪恶消亡。







苏醒后的阿丽塔,望着在残垣间兀自发芽种子,那是“优雅的回忆”。在大脑被细胞破坏液侵蚀之前,她被来自撒冷城的人救下,《铳梦》上半段结束,开启了新的篇章。










8、堪萨斯酒吧:赏金猎人的生死决

堪萨斯酒吧,正如片中所言是赏金猎人的聚集地,而且这个地方是《铳梦》前半段的主要场景,很多故事发生在这里,酒吧老板还娶了杰秀皇的妹妹。电影中阿丽塔收拾以扎潘为首的一帮赏金猎人,随后大战格鲁依什卡的情节,同步漫画。







第四幕故事开始(机动铁球结束之后),阿丽塔在酒吧驻唱,成了当地的明星。



电影中她在桌子上跳起,踢飞两个酒瓶的动作,神还原。







电影中,在酒吧里赏金猎人不缉拿格鲁依什卡是因为他不再通缉名单里。漫画中不是这样,猎人们不愿意跟他作对是因为真的打不过他,都怂了。扎潘这句话代表了猎人们的心态,所以说大部分人当猎人并不是因为正义感,而是因为钱,且几乎跟罪犯一样酷爱杀戮。







酒吧里那帮赏金猎人中,有两位路人值得一说,都是漫画中有故事的角色。



第一位就是那位带狗的老猎人,是扎潘的老丈人。



第四幕扎潘故事中,这位为了给女儿报仇,一路追杀扎潘,最后阿丽塔和老猎人把他堵在了下水道里,扎潘最终被狗撕碎了,剩下的脑子才被诺瓦捡走。







复仇成功的老猎人一夜之间衰老,最终还是死于狂战士扎潘的袭击下。其实扎潘没想杀他,是老猎人打算跟他同归于尽,引爆炸弹炸毁了堪萨斯酒吧,可惜狂战士完好无损。



PS,“机器狗”是真的狗,跟合成人一个性质属于赛博格生物,大战中幸存下一只,一直活到了漫画后半段,再次出场时已经是一条不愿意动的老猎犬了。



第二位是白热掌大师(电影里扎潘第一个介绍的那个家伙),是雨果的仇人。



漫画里扎潘钓鱼执法成功后,雨果成了通缉犯,第一位找上门来得的就是这位,手掌会变成炙热的火器,把雨果的肉身给融化了一半。他与闻讯赶来的阿丽塔对掌,白热掌的热能对抗狂战士的粒子束,结果引来雷电把这小子给劈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雨果的哥哥就是被白热掌杀了,而且雨果向往去天上撒冷城的梦想,就是受他哥哥影响,他哥哥自己造了一个热气球打算飞上去,结果起飞之前被嫂子给检举揭发了,招来了白热掌大师(嫂子是好心,因为钢铁城有禁飞区,飞什么全被守卫打下来了,哥哥要带雨果一起飞翔,嫂子相当于救了雨果一命,但也培养出雨果叛逆的性格和对天空城的执念)。



《阿丽塔》用这两个角色当路人,算是致敬漫画。






9、撒冷城:诺瓦的秘密

《铳梦》这套漫画的世界观精华就在于二元对立钢铁城与撒冷城,天与地、人与非人、光明与黑暗,这些彼此都是不同的观念。这样的形式,如今在科幻电影中非常常见了,比如《阿凡达》和《第九区》就非常典型,这里的“二元对立”基础是不对等的。



因为善与非善才是被截然区分的二元价值,然而在《铳梦》里,没有谁可以被归类于“善类”与“非善类”这两端,也就是说,原著是观念的对立,没有单纯善恶对立,格鲁依什卡、扎潘都不是单纯的坏人,而雨果也不能算一身清白的好人,最终读者会发现,天上与地下的对立,那人人向往的乌托邦撒冷城,表面罪恶的钢铁城,都不是表现的那样简单,最后知道真相后,无疑是一个大大的讽刺。







但电影对此进行了改变,在《阿丽塔》电影里,由于还没有深入涉及到撒冷城的故事,为了突出原著那种对立关系,所以对出场角色进行了改变,变成了善与恶、正与邪的对立,您说电影这样的改动是为了服务主题也好,说是为了娱乐牺牲了相关深度也罢,反正我觉得没有抓住原著精髓,也是遗憾之处



其中最大的改动的诺瓦,电影中将其设定为撒冷城的人,是为了将这座天空之城的戏份强行加入故事中,突出天上对地下的控制,否则就没有撒冷城的任何戏份了。







漫画中这位疯狂科学家是被撒冷城流放的,跟依德一样。他出场就在地面上,漫画下半部分撒冷城的人垂涎诺瓦的科技,才委托阿丽塔追捕他。



为什么垂涎诺瓦的科技,因为这位在地面上进行了各种疯狂的人脑实验(格鲁依什卡、杰秀皇、扎潘),主导了故事发展。为什么进行人脑实验,因为他发现了撒冷人的秘密,导致他不惜一切代价去进行人脑研究。







这是漫画全部故事动因,电影对其出身进行了改动,但保留了其对人脑研究的渴望,片中特意提了一嘴。



值得一提的是,地面上的人是无法去到撒冷城的,铁球赛冠军也不能去那里,漫画前半段就是为了营造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秘感,为了突出后半段的讽刺。但电影有一处是非常还原原著,就是维克特说,只能以器官标本的形式“前往”撒冷城。







PS,水墙

电影中还出现了另一处诺瓦的科技水平,就是运输管道基部的“水墙”(不是管道上清障的大铰刀),这个镜头还有个特写,估计没人在意管道底部围着一圈水幕是干嘛的。







这里漫画里有解释,只不过是在后半段才出现,是“超高速水压墙”,依靠水流的速度变成盾,也可以变成武器切割一切,但最后被阿丽塔破了,因为她的出刀速度超过了水流的速度,穿越了水墙,跟古龙小说一样:“好快的刀!”










10、雨果

最后简单说下这个可怜的小帅哥,人设也是与漫画基本一致:梦想前往撒冷城,不惜暗中从事犯罪活动,为维克特收集器官,最后被赏金猎人盯上。这里说几个地方:







★雨果的秘密基地

那座废弃的教堂,是阿丽塔与雨果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漫画里不是教堂),雨果经常躺在这里看天空、看撒冷城。







★风车

电影这段情节的远景,有一处风车场面,这是依德诊所楼顶的风力发电机,漫画中雨果去依德家修风车,正是在这里,阿丽塔真正对雨果动了心。





★“掏心窝子”

电影中,阿丽塔心脏的梗,也是原创,漫画里只是单纯的强调人类大脑,并没有指出阿丽塔的心脏有多么的强大,也不是目标。







阿丽塔对雨果献出“真心”,是致敬了漫画中,阿丽塔把自己心脏当赌注的情节。这段内容是在机动铁球章,阿丽塔和帝王杰秀皇在街边偶遇,她跟杰秀皇掰手腕,把心脏放在桌子上当筹码,相当于生死赌注。







(结局是阿丽塔手臂爆裂,眼看就要输了,但杰秀皇给了她台阶下,提前收手,说咱们赛场上见,这是阿丽塔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比自己强的人)



★共生系统

雨果奄奄一息的时候,阿丽塔把雨果的头颅跟自己的身体接上,公用一个生命系统,被扎潘发现了,后者才去抢夺“战利品”,被定罪,还原原著。





★永别

雨果在运输管道上与阿丽塔的戏份,跟漫画一模一样,有些泪目!




user avatar   186042675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我担心的一样,味道完全不对。

差别在哪里,就是原作的“废铁镇”的垃圾堆、菜市场感觉,和电影的“钢铁城”的都市感的差别。

可以说,编导为了向商业妥协,已经完全跑偏了。甚至可以猜测他们并不理解原著。片子把原著里面脏乱、恶心的部分完全屏蔽了,所以根本就无法很好的表达居民的感受。

原作的废铁镇,并不是人间天堂(电影版),也不是人间地狱,而是一个被忽视和抛弃的地方。因为存在比攻壳机动队更加逆天的义体改造技术这个世界观设定,原作的人,其实基本不会死,除非大脑被直接破坏。因此,人的定义被模糊了,人格被彻底打碎了。无论怎么改装,八爪蜘蛛或者货车的样子,都毫无障碍的被视为人类。

既然如此,那么人类传统文化的多数课题都失效了,爱情、美食等等,都失去了肉体基础。人的目的性被彻底消解了。于是一个哲学问题浮出水面,人为何而活?死亡铁球塞的选手,把暴力和竞速当成支柱,也有把比赛中的脑死亡视为解脱的。在废铁镇里面,人类仿佛行尸走肉,几乎最大限度的无视身体权益。

最能体现原作精髓的场景,是一个路人不慎昏倒,于是各路蒙古大夫蜂拥而至,蚂蚁搬家一样,迅速的肢解了这个人的肉体,并将其全身义体化。人醒过来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变成忒休斯之船,浑身没有一个零件是原装的,悲嚎我的身体哪儿去了之余,还被告知背负了债务,义体改造需要付钱ರ_ರ ...。正是有如此背景,面带微笑的少年,却干着麻翻路人贩卖器官的勾当,才成为令人冷汗琳琳的故事。

没有任何尊重、秩序和希望,所以人们才渴望离开这个把人当做垃圾的废铁镇,才会把天空上的撒蕾姆当做天国去向往。然后女主角不断奋战的历程,才能从简单的寻回记忆,升格为对既定命运的反抗。

影片的改编,把这背后的力量感完全抽空了,里面的人物,不再是烂泥里打滚依然仰望星空的大写的人,而是好高骛远矫情做作的小丑。原作的镰刀手,因为无法忍受女主角竟然没有因为环境而堕落,自惭形秽发展为痛恨,才执着的追杀。其恐怖扭曲背后是无尽的悲哀,并非影片里的提线木偶。原作的小男友,确实是一个伊卡洛斯风格的人,追逐无法接近的梦想,最终破灭,但力度远远超过电影版。他贩卖的不是零件而是新鲜的脊柱,他并不无辜,甚至可以说死得其所。但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作品提出了一个疑问:何者为人?如果天地不仁,那么人要如何自处?

其他的什么格斗什么铁球赛都是花边而已。所以这个改编味道不对。目前可以参考的影片里面,味道最相似的MadMAX4,废土的荒芜,技术的粗糙,人物的悍不畏死。

而且片子中处处埋伏ju笔tou的做法也不好。看得出来考虑续集了,但就目前这个水平,只能算毁原著,趁早打住好一些。连废铁镇这个小天地都玩不转,哪里还能指望后面越来越猛力的扣问?

马借之乱的主导者,电,是一个拥有巨型半人马铠甲身形的怪物。(剧透预警)本体是另一个人分裂出来的人格。那身巨大的铠甲,是空的。他甚至无法被定义成一个人,还是一个道具。然而却燃起了夸父追日一般的勇气,发起反乱,要打到地面上的统治者,不做傀儡的姿态无愧于人的定义。而名义上的反派,铁士带诺博士,也是一个疯狂的挑战一切规定的人,无论是地面上的丛林法则,还是天空城市撒蕾姆的虚伪矫饰。他的台词振聋发聩,人不应该纠结于怎样被生出来(制造出来),而是怎样活着才能定义一个人。追逐真实和人的意义,让这个角色升华为最强反派之一,达到了善恶难辨的程度。这一切,都绝非目前这个电影版的功力所能体现的。

原作是粗砺的,也是慈悲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悲剧的命运里打滚,但临死前大都得到了解脱。他们寻寻觅觅的,身为人的落脚点,最终基本都有了着落。无论镰刀手、扎潘、雨果、电,都是如此。比如雨果,他毕生的目标,发现是个骗局,人生意义消失了,才导致他自杀般的爬上运输管,而不是因为害怕被追捕。最后他发现这个无可眷恋的残忍世界里面,毕竟还有个人珍惜他,从而解除了“垃圾人生”自我认知,才能够含笑九泉(大雾)。比如电,最终发现自己的反乱不过是家家酒级别,但是他选择作为独立人格去战死,而不是一个分裂意识、别人的南柯一梦。而女主角背复起这一切强烈的感情,艾德的,雨果的,小美的,电的…………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格,而不是依靠记忆回复。


user avatar   xuxiaot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丽塔:战斗天使》(2019),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斯,编剧詹姆斯·卡梅隆

《战斗天使:阿丽塔》是詹姆斯·卡梅隆潜心十年之作,改编自木城雪户创作于90年代初期的漫画《铳梦》。卡梅隆一直是电影行业的技术革新者,在电影制作上,卡梅隆一直坚持创造技术,而非仅仅是使用技术。从《异形2》到《终结者》,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卡梅隆一直致力于开创电影行业技术之先,无论是大规模使用特效还是动作捕捉,卡梅隆一直都在向所有人示范“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拍”。

《战斗天使》的技术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以动作捕捉创作的极度仿真CG角色与真人共同拍摄的先河。如果单纯说动作捕捉的CG角色+真人,其实并不是新鲜事。但是《战斗天使》之所以可以被视为当今电影工业的技术开拓者,就是因为这部影片只做了大量极度仿真的CG角色与真人深入互动互动甚至“乱斗”场景,这是之前采用CG+真人的影片难以企及的技术高度。

CG人物接吻的场面是很难制作的,因为接吻时需要调动丰富的面部肌肉,需要大量的建模。另外,画面上CG人物和真人演员有交叠的部分,这工作量想想都害怕

以现在电影工业的发展程度,做出CG角色已经不是难事。但是最难之处,在于展现CG角色的细节,例如眼球的光影、毛发的动态以及大量调动肌肉运动的动作状态。以往的CG角色,大多是只能建立人体外表的模型,给到中景、远景、全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到近景和特写就容易露出“马脚”,在人体细节和肌肉活动上不够逼真。但是《战斗天使》的CG角色阿丽塔,之所以完全不惧近景与特写,正是因为特效公司给骨骼、肌肉、皮肤、毛发和衣服(包括角色被改造的身体)分别建模而后合成,从骨骼运动就开始模仿真人运动模式,使得CG角色阿丽塔高度仿真,克服了以往CG角色的“恐怖谷”效应,几乎达到乱真的效果。

为了使CG角色完全融入真人拍摄的场景,在拍摄过程中需要至少拍摄两条素材:一条是动作捕捉演员与真人演员共同表演的素材,以充分呈现未来CG角色与真人演员的互动感;另一条是不含动作捕捉演员的纯真人演员表演素材,以方便后期添加CG角色。《战斗天使》中,CG角色参与了所有动作场面,而这些动作场面的调度都极为复杂,可想而知在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过程当中工作量有多大。

眼球的光影看起来简单,在CG制作的过程中是极为复杂的

在《战斗天使》的多场动作戏当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Kansas酒馆阿丽塔与赏金猎人乱斗的那一场动作戏。在这一场戏里,包括完全真人出演的演员(伊德医生与雨果等人)、“改造人”演员(包括扎潘在内的数名赏金猎人)以及CG角色阿丽塔。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时,这一场戏景别丰富,剪辑节奏也流畅迅速,可想而知不仅在前期拍摄时摄取了大量素材,后期的特效和CG制作工作量也难以想象。和可以靠纯CG制作的阿丽塔与改造人的初次战斗以及后期的几次机动铁球赛相比,混杂真人演员、特效演员与CG角色的这一场戏,可谓是目前电影工业最高水平的一次全面展现。

两边的人物是真人演员,左侧的改造人扎潘应该是由真人演员穿上绿色紧身衣做出来的真人CG形象,而阿丽塔是由动作捕捉创作的CG形象。打斗这种程度的互动画面,制作起来简直太复杂了

另外,在制作CG角色阿丽塔的时候,影片勇敢地“踩”了目前CG制作中最大的难点之一:毛发。

如今的特效技术,制作飘逸的毛发已经不是难事,三年前的《疯狂动物城》就已经能做到把动物毛茸茸的皮毛做得以假乱真。然而《战斗天使》将CG毛发的制作更上了一层台阶——挑战了毛料织物和潮湿状态下的头发。

CG人物阿丽塔在被重塑以后,第一套衣服就是毛衣。毛衣之所以难做,是因为其毛线料是由无数羊毛纤维组成的毛料编织而成,纤维纵横交错且在规则的构造下呈现不规则的排列,色泽和光感都非常复杂。如果回想从前电影CG的衣物设计,大部分是无明显特征的织物。而在《战斗天使》出现了高仿真毛衣的设计,并用两场戏去展现了毛衣的动态形象,可以说是CG技术的突破之一。

阿丽塔所穿的毛衣,不仅要跟随阿丽塔的动作不停变化形状,还要根据场景的布光来制作光影。图片清晰度不高,在影院里看电影画面时可以感受到震撼:这居然是CG制作出来的毛衣!

另一个突破就是水中头发及潮湿状态的头发。阿丽塔与雨果等人来到湖边看到火联的飞船,阿丽塔跳下水去从水中进入飞船,拿回狂战士机甲。这里有大段的阿丽塔在水中游泳的场景,出水后的阿丽塔头发潮湿。头发在水中呈现的状态是很难表现的,尤其是阿丽塔的发型是披散的中长发,发丝在水中的运动需要非常复杂的建模。而潮湿状态的头发,既有结块,又有散落的发丝,还有水在头发上流动并滴落的状态,一帧画面需要建立无数图层去表现潮湿状态的头发。这段短短几分钟的戏,头发的潮湿状态占了大半,并且做得相当逼真,这样复杂且没有现成模型可用的特效技术在之前的所有CG技术里面都不曾有人涉及。或许只有始终走在电影工业技术尖端的卡梅隆才敢有如此大的魄力来挑战这样尖端的CG制作技术。

逼真的潮湿状态下的头发,虽然这只是个不太会被观众关注的小细节,但是其背后却是令人嫉妒的尖端电影工业技术

在《战斗天使》的创作当中,詹姆斯·卡梅隆既是制片人也是编剧,从影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卡梅隆对于可以将特效和CG做到何种程度非常清楚,对于如何将这些最尖端的电影工业技术极致展现是有非常清晰的考虑的。大到整体的情节推进、人物演进,小到每一场戏的场景设置、人物安排,卡梅隆都有明确的设计目的,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用来展示工业技术之美的机会。这也让影片最终呈现出了目前好莱坞电影工业极致尖端的制作技术,让人瞠目结舌。可以说,卡梅隆无愧于影迷对于其“卡神”的称谓,是真正的世界电影工业的执牛耳者。

《战斗天使》所展现出来的工业技术之美固然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改编自日本漫画《铳梦》的改编电影,《战斗天使》有一些值得深入思考之处。

《战斗天使:阿丽塔》改编自木城雪户的漫画《铳梦》

我在写《疯狂的外星人》时曾经写过,改编电影有三种方法,一是只取形,二是只取神,三是形神兼取。三者无分高下,皆有所长。

毫无疑问,《战斗天使》是取形的改编方法,借用《铳梦》第一部的内容,讲述了一个典型美国式青春故事。影片主人公阿丽塔成长的核心动力,是与伊德医生逐渐产生的家人情感。而除阿丽塔与医生之外的几组核心人物关系,包括伊德与前妻绮莲、绮莲与阿丽塔、阿丽塔与恋人雨果以及雨果与他的朋友们,情感核心也是亲情或类似亲情的一种情感纽带。家人与亲情(包括类似亲情羁绊的爱情)是美式青春电影(或者更广义来讲,美式热血电影)采用较多的核心概念,主人公总是会通过失去旧的亲人(或恋人)、获得新的亲人(或恋人)和强化已有的亲情(或类似亲情的爱情)来取得行动推力,完成人物的成长或蜕变。这种美式的故事驱动内核,或许来源于美国由来已久的人本主义思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条件,美国鲜少有来自于外部的整体危机与压力,因而有足够的空间与条件去追寻自我实现。举一个不知道是否恰当的例子,同样是创作二战题材的电影,苏联的视角时常是呈现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德国的视角时常是对集体非理性的反思,而美国的视角则普遍是个人人性的升华,很多时候还带着一些宗教意味。而美国的热血电影,事实上也时常讲的是个人的成长与带有一些宗教色彩的救赎。《战斗天使》也是如此,正如我在写《流浪地球》的影评时所写到的,美国式的科幻电影总是会有基督教式的个人救赎与圣地情结,阿丽塔一人之力拯救(或感化)众人,并将撒冷天空城视为带有圣地色彩的所在,事实上是标准的美式情结。同时,有一个有意思且非常美式的细节就是,阿丽塔的机甲术融合了一些咏春、一些自由搏击和一些空手道、跆拳道,而她使用大马士革钢刀的技法又带有一些日式剑道与居合道的风格,这种“拿来主义”式的融会贯通,可以说也是非常美国了。

阿丽塔的机甲术,带有一些咏春的痕迹

在这种文化语境的局限下,《战斗天使》选择将以阿丽塔为核心的人物关系呈现为近似家庭关系的网络,并将钢铁镇呈现出一种带有童话色彩的城市、将撒冷天空城呈现为类似圣地的图景,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一种选择。不过,这种呈现的方式,与《铳梦》的原著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可以被视为《战斗天使》在改编过程当中,受到创作者所在语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内核更换。这种更换,使得《战斗天使》更像是一部美国电影,完全可以剥离原著,成为一个独立的电影故事。

帮助阿丽塔重生的伊德医生,在影片末尾被阿丽塔叫作“爸爸”,这样温馨的家庭情结,还是挺美式的

如果我们回到原作《铳梦》的语境当中去,我们就会发现,电影对其所做的改编,几乎是颠覆性的。《铳梦》创作于1993年左右的日本,是一部带有极强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特征的漫画。其时,日本刚刚经历过80年代的泡沫时期及1990年的泡沫破裂与金融崩盘,泡沫时期的繁荣与浮华瞬间破灭,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持久停滞甚至倒退。九十年代被称为日本“失去的十年”,而在这个时期当中,产生了包括《铳梦》在内的一大批后来被视为杰作的科幻动漫作品——《机动警察》《攻壳机动队》《新世纪福音战士》《星际牛仔》等等,这些作品都富含了基于时代背景的深刻哲学,对于宇宙、世界、社会、科技与人本身都有极为强烈的思考。

《铳梦》漫画前6本

在《铳梦》的世界里,撒冷天空城下方的废铁镇(在电影中被称作“钢铁镇”)是天空城倾倒垃圾的地方,也是为天空城生产物资的处所。在此处,“人”的概念是混乱的,几乎所有人都是改造人(Cyborg),“原装”的肉身人(meat boy)几乎不存在。而所谓改造人,与我们想象的状态完全不同,人可以被改造为任何形状,货车,枪械甚至蠕虫,只要安装上人脑与脊柱,就能被称为“人”。正因为人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形状和社会功能,所以在这个世界当中,所谓人的尊严是被消解的在废铁镇,正如“废铁”之名,所有东西,包含“人”在内,都是能够被“再利用”的垃圾。任何“原装”的肉身人,都是废铁镇诸多“科学家”眼中的猎物,一旦有人失去了反抗能力便会被疯狂肢解并进行改造,由是被迫成为以劳动支付“改造”费用的奴隶。这种逻辑是如此无懈可击而又无比讽刺——人类创造了科技文明,而又成为了被科技文明所奴役的“垃圾”。

《战斗天使:阿丽塔》中的场景。只有这些器官,也能被称为“人”,那么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铳梦》的漫画中有更深入的思考,不过电影中只有这样一个镜头浅尝辄止

这种社会构造,暗合了“失去的十年”的日本社会。在泡沫时代,普通人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并由极尽享乐而花光了未来几十年的财富;在泡沫破灭后,大量人又因为这些虚无财富的消失而一夕破产。曾经是风光无限的“职场精英”,如今只落得妻离子散、无家可归,回想当初穿金戴银、锦衣玉食仿似一场幻梦。大量企业倒闭裁员,许多职员被弃如敝履,尊严尽失,自杀率逐阶攀升,至今仍居高不下。也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所有人为了生存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艺术家也被逼迫向更深层次去思考人本身存在的意义。这也是一种极为荒诞的场景,就好像庵野秀明在拍《新世纪福音战士》时,原本是想拍一部不亚于《高达》的机甲格斗动画,因为资金不足而不得不走入意识流的哲学层面,却意外创作出了“神作”。《铳梦》的创作过程虽没有《EVA》这样戏剧化,但也恰恰体现了那一个时代独特的社会思潮。

《铳梦》经典场景,在《战斗天使:阿丽塔》中也有呈现

《铳梦》的精神内核可贵之处在于,即便是在无尊严、被奴役的状态之下,女主角加里(即影片中的阿丽塔)仍然绽放成了希望之花。这是一种根植于日本“绚烂毁灭”文化,而又将其升华的一种极富特点的精神内核。这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社会思潮,在昭和末、平成初有如昙花一现,在当时的一大批动漫作品中均有体现。日本曾有过一种“昭和精神”,如果不带任何政治立场来看的话,这是一种尖锐的、木讷而刚毅的思潮,带有强烈的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甚至为了达成信仰中的目标不惜“玉碎”(令人愤慨的是,正是这种思潮,给20世纪前期的东亚,尤其是中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而昭和的年号恰好结束于198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正是日本泡沫破裂的前夜,也是冷战格局彻底解体、世界局势风云突变的一年。1990年开始,日本进入平成时代(到今年结束,恰好是30年整),平成的前十年虽然是“失去的十年”,但是此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坚力量都是生长于昭和年代的人,尽管被泡沫破灭的压力所奴役,却仍保有一定程度的昭和式的理想主义。因而,《铳梦》当中在极度缺失尊严、极度奴役压迫的环境中绽开的希望之花加里,可以一定程度上被视作是日本当时这种独特思潮的高度凝练的一种象征。

在《铳梦》的世界里,所谓“人”,与虫子无异

之所以说昭和末平成初的这种思潮是独特的,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当时中坚力量的老去,这种思潮很快隐匿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中,逐渐消失褪去。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平成豚”的概念,大约是产生于2000年代中期,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正是出生于泡沫时代、成长于“失去的十年”的这一批人。他们的童年亲历了从极尽浮华到社会崩塌的全过程,而在他们逐渐步入社会的时期,日本的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结构硬化,所谓“理想”与“奋斗”已经成为了令人耻笑的特质。因而到了如今这个时代,在这些年轻人在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之后,逐渐建构起了一种失去理想、几近绝望的社会思潮,因而如今有相当一批动漫作品是以无法摆脱的绝望与永无止尽的压迫为精神内核而创作的。这种有些“丧”的思潮逐渐成为了日本相当程度的主流文化。不知道在更换年号之后,这种思潮是否会有所改变。

正是因为社会思潮已经彻底转变,因此,即便是将《铳梦》拿给现如今的日本导演进行改编,恐怕也已不能再拍出曾经的那种精神内核;即便完全按照90年代的语境来进行剧本创作,在如今也不太可能引起广泛的共鸣。这种囿于时代的语境局限,甚至比《战斗天使》在改编时所遇到的跨文化语境局限更大。

《铳梦》的绝望与奴役之中仍然存在着希望

不过,这种语境的局限只是一种外部条件。如果我们将《战斗天使》视为独立的一部影片,这种局限实际上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过,从卡梅隆所撰写的剧本也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岁数比较大的电影人,卡梅隆的戏剧审美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从现在的观影习惯来看,《战斗天使》的情节展开比较慢,尤其是开场节奏较缓,带有一些上一个时代的商业片印记。如果是现在的年轻编剧来写的话,或许开场不会选择首先展现撒冷天空城与钢铁镇的关系,而是会选择一场节奏较快的机动铁球赛,或是一场激烈的动作戏来直接进入情节的展开。

开篇首先展示奇观,是卡梅隆式的商业大片的习惯

《战斗天使》所展现出来的电影工业技术令人震撼,作为一个电影人,我实在是对卡梅隆和罗德里格斯感到十分敬畏。作为一部好莱坞的商业大片,《战斗天使》是绝对值得买票去电影院一看的影片,请记得一定要买3D IMAX。


user avatar   zhaosj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本要扑街了。

怎么形容呢,和攻壳真人版一个毛病,把疯狂思想试验性的作品,改成了用爱发电。


user avatar   goshizank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有轻微剧透及不负责任吐槽。请北美的朋友于2019年2月14日以后,中国大陆的朋友于2019年2月22日以后酌情阅读。)


我觉得这电影挺亏的,主要在于牛逼的地方大部分人无感,然而这电影的其他问题又很严重。


牛逼的地方在于,阿丽塔是一个完全由CG制作的角色,然而她在电影里的形象和表现一点都不违和,哪怕是和真人进行互动的时候。她的形象如此栩栩如生,让人觉得这个少女心恋爱脑的人形自走拆迁机器就像真的活在这个世上一样。除掉女主角之外,废铁镇的还原也做得很好。废铁镇的场景和传统的赛博朋克那种high-tech-low-life的感觉略有不同,还带上了一点废土的色彩。可惜电影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天上的那座城市撒勒姆的景象,不然两相对比估计会更有感觉。


阿丽塔和废铁镇的形象是这部电影最出色的两处,但这两个优点和技术层面关系太大,群众未必能有这个感觉——阿丽塔再真实,也无非就是和真人一样而已,然而这电影里,有的是真人……追求拟真的尴尬便在于此了。另外,特效团队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才打造出了阿丽塔这样的形象,也远远不是毫无这方面知识的普通观众能了解的,甚至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乎在这一方面这片子就真是亏了。钱没少花,但又没让人感觉到排面,这就很尴尬。


此外这电影最值得看的应该就是打戏了,这部分还是相当过瘾的。此外死亡球比赛的过程也相当刺激,基本上就是NBA+NHL+NFL,换言之,约等于EA Sports全家桶。


除了上面这几个优点之外,这片子在容易让群众感受到的方面基本上全是硬伤。整个剧情里,无论是矛盾冲突还是叙事节奏都有很大的问题。从叙事节奏的角度来说,这片子压根没把故事讲完。虽然说哪怕是没看过原著,仅仅是看了电影的观众恐怕也能猜出这电影要把整个故事讲全大概也需要一个三部曲(第一部就是眼下这个电影的内容;第二部是阿丽塔杀上撒勒姆之后的内容;第三部如果有的话那可能就是阿丽塔前世当兵时候的故事了),但这第一部的结尾停在这么一个尴尬的位置确实没法让人开心。此外我怀疑这片子成片122分钟可能是为了和放映方妥协而剪了不少内容,因为哪怕能多出三十分钟的片长,开头部分铺垫阿丽塔重生,认识废铁镇这个新世界的过程也不至于这么仓促,交代阿丽塔和小哥关系进展的部分也能更从容一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一个Girl meets boy的故事活脱脱演成了相亲现场。


从矛盾冲突的角度来说,阿丽塔的人生在她逐渐回忆起自己的前世之后就有了两条主线——她知道了自己的宿敌在撒勒姆上,所以她想打上去;但她又爱上了小哥于是又有了额外的牵挂。这是个什么故事,这就是个学霸女要出国读博但自己的深爱的男朋友学习又不行出不去所以十分挣扎的故事。这个过程当中挣扎才是要点,也就是说仅仅从阿丽塔的角度出发就有很多内心戏需要呈现。完了这还不是全部,学霸女还发现自己的男朋友还接黑活,还时常在违法的边缘试探,于是这矛盾就更复杂了。


问题是,格局打开了之后,这电影剩的时间不够了。所以内心戏当然就无法了——我始终觉得电影的最后强行反向泰坦尼克号的根源就是这苦命鸳鸯的故事讲不完了,索性一了百了,强行给妹子安排了个未婚丧偶的结局,激励她like literally继续往上爬算了。


还有,关于女主那对大眼睛,我身边的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一派是认为正好戳中恐怖谷的,也有一派觉得萌得不要不要的。


关于如何鉴别自己是哪一派的问题,请你找一张自己喜欢的人的照片,打开美图秀秀,然后使用“去美容”选项中的“放大眼睛”功能,在眼睛部分连续点击约二十到三十下,然后看一看自己是否还喜欢这个人即可。


其实吧,我觉得女主那眼睛还是挺萌的。哦呵呵。

PS:我当时看到下面这张图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册那,《进击的巨人》怎么又拍真人版了”。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刚刚陪老婆看完,由于不是漫画的读者,而且年龄也过了,没有去补相关知识。


观影效果:普通3D版,画面没有感觉到震撼;

观影过程:十八线小县城的老电影院,就5个观众;2个小时很充实,感觉过得很快;夫妻两人减肥都不喜欢吃爆米花,磕的西瓜子;

角色印象:老婆主要评价女主的大眼睛,竟然比她自己的还大,羡慕嫉妒恨呐;男主朋友团里面的亚裔小妹儿和一刀两断的黑人小哥儿,竟然还有点印象;

电影感受:

1,平常心去看的,所以结果也是平常心结果,制作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2,同类型的话,比环太平洋好看,更加细致;比攻壳机动队更加西式,基本看不到日本的禅;比疯狂麦克斯差一点,没有那么high;女主没有黑夜传说的女主吸引人;

3,叙事风格上有点像普罗米修斯,导演和投资方明确告诉你下一部才是你想要的胡萝卜;

4,电影讲的东西(不知道漫画是不是这样)有点中国网络爽文的风格:扮猪吃老虎,崇古,帮派;把里面的人物换成中式的欧阳XX,西门XX,以及中式的药王,神捕,以及各路上古神器,基本也是这样的画面了;

现代中国人真要感谢这个时代,中国人的文化消费产品太丰富了,涵盖了太多的多巴胺G点,所以对这部片对个人而言不太会有很high很燃的感觉,估计技术秀为主要讨论点了(比如我老婆羡慕嫉妒恨的大眼睛)。


再折回去想想卡梅隆跟大刘的互动,看来真的是希望有新点子来刺激大脑们,以前的一些IP都太成熟了。




     

相关话题

  有什么让你觉得值得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电视节目或电影或综艺? 
  圣斗士为什么冥王十二宫篇雅典娜在圣域的卧室就一个石头床,被褥都没有,潘多拉有漂亮的花窗大厅还有竖琴? 
  有哪些比较好看的纪录片? 
  《致命魔术》想说明什么观点? 
  《魔戒》里甘道夫是迈雅不会死,那为什么同样的白袍萨鲁曼会被杀死? 
  如何评价韩寒导演的新电影《乘风破浪》? 
  如何看待《大象席地而坐》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请问“融合交响/Hybrid Orchestra”这种风格有知名的中国作曲家吗? 
  电影《王牌特工:源起》中有哪些戳中你笑点的片段? 
  《无间道》里有哪些值得深思的细节?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 9 的最终定价 2999 元起?反映了小米的什么策略?
下一个讨论
和猫睡在一个被窝,会有什么风险?





© 2024-09-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