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圆领袍、曳撒和贴里算汉服而旗袍不算汉服? 第1页

  

user avatar   shi-guo-hua-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类问题真多,参考这个回答,做个补充吧。为什么汉服推广者将圆领袍和曳撒归入汉服,却拒绝将长衫和马褂归入汉服?

其实圆领袍和曳撒、贴里以及民国女袍三者地位是不同的,前两者认定比较容易,后者认定比较麻烦。

圆领袍被纳入官服体系,在唐之后成为中国衣冠的代表,属于官方认证的,朱元璋在衣冠复如唐制诏书里就把圆领衣袍规定为应该恢复的标准男装。

而曳撒、贴里没有这种认证,朱元璋在诏书里明确说了这是应该被取缔的胡服,严格来讲并不是汉服,只是一种全社会包括皇家广泛穿着的胡服。

民国女袍产生时已经是多民族的共和国,不再有汉家王朝的衣冠制度认证一说,判断其是否为汉服要看社会的普遍观念。女袍是参照男式袍或叫大褂/长衫而做的女款,虽然大褂/长衫当时是汉服,但因为从元朝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妇女就不穿袍了,除了太平天国这样废裙易袍的革命政权,社会上普遍把女子穿袄裙当做汉俗,而把女子穿袍视为清俗,所以许多省份将女袍当作是效仿清人的产物而称为旗袍。

关于民间对于女袍的态度,《小道可观——民国旗袍裁剪法研究》一文中摘选了20年代的部分报刊

可见,女袍如果不与清装联系起来,其评价还是不错的。《民国日报》特地谈到穿袍连同剪发一起,减小了女子和男子的差异,本质上,民国女袍源于当时世界上普遍追求“男女同形”的妇女解放思潮,其精神与太平天国废除缠足和裙一致,只是这次妇女自己觉悟行动起来了。

应该说,女袍没有道理被当做清装,因为假如说因为穿着袄裙是汉俗,违背即效仿清人,那么缠足同样也是汉俗,保留天足岂不也是效仿清人?

天国也好,民国也好,对这些腐朽旧俗的更易,是促成汉人的进步,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与其他民族是否有类似的习俗并无必然关系,当新的习俗形成之后,来自旧传统的指责就会随之消失。当清朝灭亡四十多年后,马面裙在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基本消亡(裙的消亡更多是因为袄裤搭配的流行),少有人会再把汉人女子穿袍和清人联系起来。

至今尚未解放的台湾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还为女袍搞了个正名运动,在1974年元旦这一天于台北举行了中国旗袍研究会成立大会,会上提出把旗袍改名祺袍,立即著为会章条文,“呈报主管官署核备,遂成定案,明载官籍”。 目前台湾地区已不将女袍看做清装了。

而中国大部在进入60年代后,对于从民国延续下来的衣服,采取阶级识别,保留短装,比如大襟/对襟褂子,大褂/长衫和女袍等长衣一起被当做剥削阶级遗物处理掉了,所以女袍在十余年里从汉服体系中除名,但也没被归类为满族传统服饰。到了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前的这段时间,女袍又开始流行,依旧称为旗袍,在远离了对清朝的记忆后,人们很少关注女袍之名中“旗”字的含义,就像人们并不在意满汉全席一般,社会处于“旗袍可能最初样式来自满族,但如今是汉族代表性服装”的认识中。官方则给予女袍较高的地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3年第13期发布《外交部关于参加外事活动着装问题的几点规定》中建议,“男同志着中山服女同志最好穿旗袍或长裙” 。各地“公务员着装礼仪”规定也建议女性公务员以旗袍为正装礼服。

到了本世纪初汉服复兴运动出现了,可能是因为2001年APEC出现的“唐装”过于缝合,导致近代汉服跟着风评遭了殃,大襟/对襟小褂这种清人压根没有,汉服专属的款式都被开除汉籍了,更别提和马褂连用的大褂/长衫以及名字带“旗”的民国女袍了。

目前社会上对女袍的定性争议很大,一些人沿用上个世纪的观念,把女袍当做汉服,一些人则跟从汉服复兴运动,认为其属于清装或“时装”。官方则处于含混不清的态度,一方面在2014年APEC推出的“新国服”中依旧保留了女袍,一方面从2018年开始支持开办“华服日”。

因此迄今社会还没有统一认识,女袍是不是汉服也许得等到将来哪天官方给个明确定性(比如收复台湾后接纳“祺袍”之名)才有结果。


就个人而言,首先民国的女袍和太平天国的女袍属于同类,天国女袍在当时被官方认定为汉服,而民国的争议,源于习俗更易,其实无关女袍本身的设计,在一些把女袍称为长衫的地区甚至不存在争议,尤其同款男袍又不曾被视为清装,所以当初误称为旗袍,不能成为如今把女袍视作清装的理由。

其次时装之说,要辨明“传统”和“现代”,或者说旧有和新兴的概念,与民族和普世的概念并不对应,民族服装既有传统的,也有时兴的。在民国当时来说,女袍是在汉族服装范畴内产生的时装(满族就没这玩意),属于时兴汉服,时装并不和汉服的定位相冲突。其次,即便在民国是时装,到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女袍也是一种老设计了,依旧称之为时装是不合适的,应该归于传统服装的定位。

故此我以为民国女袍属于汉服,而且是设计老旧的传统汉服。


汉俗、汉服都是会更易的,不应把汉视为本质不变或绝对正确,而应观察其变化的趋势、方向并明确态度,进步的就支持,腐朽的就反对。民国女袍在其刚出现的时候,是承袭天国妇女解放的余音,由它来促成新汉俗是好的,等到新中国以后,解放更进一步,女袍又消失,顺应袄裤的大趋势再次更易汉俗,这也是好的。

时代是不断前进的,过去先进的,如今可能落伍,了解旧事物是认识客观历史的必要,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造神,对传统抱有不切实际的迷恋是有害的。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只是打个前站,标志着满清正统化已经正式进驻历史教育。

对满清皇帝的美化和对汉人王朝的诋毁将不断出现在历史课本中。


user avatar   yanjinc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大学生穿汉服被辅导员威胁退学? 
  如何看待有的中式婚服是满服而不是汉服? 
  怎么看待“警惕‘汉服圈’的‘饭圈’畸形化”这篇文章? 
  有人说汉服在古代只有贵族才穿,百姓只有布衣穿,所以不能代表民族文化。请问我该如何反驳? 
  如何看待现在网络平台上一部分人借由「汉服」所传达的「大汉族主义」? 
  为何不兴‘明服’而兴‘汉服’? 
  为什么有些人反感汉服圈? 
  为什么“复兴汉服”的倡议会被扣上民族分裂的帽子? 
  如何看待一些人否定汉服创新? 
  大一新生穿汉服去报到会不会引人反感? 

前一个讨论
明朝公主缠足吗?
下一个讨论
既然南明可以“借虏平寇”,为何崇祯不可以“借髡平虏”呢?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